基金會電子報徵稿原則
一、我們接受會員生活心得點滴、資訊分享、或是學習心得,中英文皆可,歡迎大家來投稿。
二、來稿必須出示真實姓名,但可以用筆名刊登。
三、在不違反作者原意下,編輯組有權刪改來稿。若您不希望我們做任何刪改,請事先註明。
四、基金會電子報將不刊登任何涉及惡意批評或人身攻擊的文章。
五、來稿請E-Mail到 [email protected]。
六、來稿若需打字,字跡須寫清楚,可以email 到 [email protected] 或是交給活動中心櫃台。
2019
一、我們接受會員生活心得點滴、資訊分享、或是學習心得,中英文皆可,歡迎大家來投稿。
二、來稿必須出示真實姓名,但可以用筆名刊登。
三、在不違反作者原意下,編輯組有權刪改來稿。若您不希望我們做任何刪改,請事先註明。
四、基金會電子報將不刊登任何涉及惡意批評或人身攻擊的文章。
五、來稿請E-Mail到 [email protected]。
六、來稿若需打字,字跡須寫清楚,可以email 到 [email protected] 或是交給活動中心櫃台。
2019
強富弱貧
林錦燦
不均乃社會問題誘因導火缐,貧富不均wealth inequality,大家搖頭嘆息,束手無策,收入不均income inequality,理所當然?
你能力強體力好,每日做16小時,太太不在家,乾脆睡辦公室,與工作小情人滾床單。他好吃懶做,每天上班8小時唉喲叫,你他收入相同,合理嗎?搞不好他還比你賺的多,令人扼腕?工時長不代表一定賺錢多,太多因素只有懂得如何敲打孔方兄竅門才是達人!
説得好像我深得其中三昧,知我者笑翻天。
左派力求改革進步,民主黨Democrats致力推動advocate 稅制改革,重課超級富豪super rich稅費,降低他們的經濟影響力,分配財富,期望中下階層老百性心理平衡,減少社會問題?
右派堅守傳統價值,共和黨Republicans 振振有詞,社會主義的分配財富只會鼓勵寄生蟲,有遠見,肯努力,又敢冒險不怕失敗的人,必須鼓舞提拔,金錢及社會地位就是奬勵。否則誰肯拚命?
「貧窮咎由自取」” poor people get what they deserve”?富人如是說!嘿嘿,不相信?瞧瞧他眼神。
又來了,公説無理婆説不理的對立,永遠理不清的茶餘飯後齟齬,沒有對錯,只有輸贏?而且通常都是聲音大,拳頭粗,不顧一切後果的人贏。失禮對不起?
今天在美國最熱門的話題:
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推特twitter 一句話,「為自由奮戰,與香港人站出來」”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 “,唉喲不得了,這下捅了馬蜂窩,中國駐休市外交領事館馬上發文攻擊並要求「改正錯誤」”correct the error”,NBA球賽在中國轉播被禁止,火箭隊前明星中鋒,現中國籃協代表,姚明,也強力譴責,並與火箭隊斷絕一切交往。
NBA總裁及休士頓火箭隊業主owner也馬上回應,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意見,但對這件事冒犯了千千萬萬中國球迷,深表遺憾regrettable,似乎不知道推特Twitter在中國大陸是政府審查制度censorship 攔截禁止block的社交傳媒social media,老百姓根本看不到。
火箭隊總經理被迫將原推下架,並加推低頭,只差沒有親自上門負荊請罪,嘿嘿,這又捅了另一個馬蜂窩,光表示遺憾就讓全美輿論群情譁然,為錢短了脊樑骨!NBA的聲明statement,尤其是中文版,被譏諷為「令人作嘔,低三下四的下跪」” loathsome in its obsequious groveling”!
唉!沒聽過為五斗米折腰?言論自由能當飯吃?
「言論自由是基本人權」,考完試還給老師去了?
這一波的停播斷交,對休士頓火箭隊業主就是幾千萬美元的損失,NBA的數字找不到,不能胡説,但相信不會少於休士頓火箭隊。
可以理解為啥以惡搞專長的諷刺動畫「南方四賤客」South Park 馬上跳出來推特向中國道歉:「我們就像NBA,歡迎中國大陸審查我們的家園和我們的心聲,我們也愛錢更甚於愛自由民主!... 中國共產黨萬歲!祝禱今秋高梁豐收美美!握手言歡?」。
「南方四賤客」不是我的翻譯,忒欣賞這個非常有創意的名字,把動畫名稱跟幾個主要角色扮演特性,用一句話形容的淋漓盡致。借用一下,特此聲明。
你我站那一邊,無關主題,重點是這是21世紀,已經到了必需同意,不是容忍,別人可以擁有相反意見,Agree to disagree,的時代。使用任何方式打壓脅迫,只能凸顯鄙俗落後。
一個美國人如果不能站在白宮門口抗議痛駡喘婆政策錯誤,行為不端,這還是美國嗎?
QB 問「連儂牆」”The Lennon Wall”? 我瞠目以對blank stare。本非政治敏感人物,但不知道歷史就有點遜。她教育我,用一道牆追求愛與和平,井蛙的天空又開展一線。
可悲的是通常張貼在牆上的都是弱者的哀嚎,塗抹了滿牆的藝術,血涙斑斑,歷史的見證就是遊人如織?
在民主國家,想要不當弱者就得參與政治,無論自選助選,出錢出力,讓自己的聲音嚷出來,民主黨,共和黨,基本上都有堅定立場的選民支持,這種平衡才不會出現一面倒的偏激,也不允許任何人站在法律之上。
在極權國家,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想要不當弱者就得卑躬曲膝搖尾逢迎。行為混亂,邏輯顛倒?
選民可以從參選人的政見了解他的理念,雖然政客的政見可信度薄如窗紙,最有名就是已過世的老布希Bush,「請讀我的唇語,不增稅!」”Read my lips: no new taxes",當選後把它當放屁,事如春夢了無痕。
這次民主黨出現一堆總統參選人,貌似喘婆老邁,人人可欺?哈哈,這完全就是胡扯,他老婆少他26歲,貌美如花,絕對跟老邁扯不在一起,更何況民調領先的揪百瞪Joe Biden今年已經邁入76歲,呼聲甚高的背你閃得勢Bernie Sanders更嚴重,78,選上了能否幹完任期都叫人膽戰心驚,何況最近又來個心臟病發作,醫生加了幾個血管支架stent,回到競選台上仍然虎虎生風。
閃得勢比閃的士聽起來安全一點點,香港「的士」是計程車,加上姓閃又背著你,聽起來好像很危險?其實Bernie用台語「ㄅ你」發音最接近,意思是褒揚。
音譯沒定規,利用各種語言發音系統的不同,因欠缺處處,反而可以發揮令人無語的想像力,激賞不已?哭笑不得?隨你囉!
既然高速公路highway開車,一不小心拐到幽靜秀美的鄉間小徑scenic byway,就欣賞一下沿途美麗奇幻的風景,説不定值得駐足?
英文分母音vowel 與子音consonant ,兩者一起湊成字word。中文類似,分聲符(從ㄅ到ㄙ,共21個)及韻符(從ㄚ到ㄩ,共16個),同樣兩者一起湊成字。英文有雙母音,中文有雙韻符(由ㄧㄨㄩ三個韻符加上其他的另一個韻符組成),略同不表。
較為特別的例外是英文的子音q只能與母音u配合,你絕對找不到母音a,e,io, 出現在q後面的字。其他組合隨便搞,沒人介意,因為不會產生發音困難問題?
中文聲符及韻符各一堆,怎麼湊合沒人在意?反正既有的接受,沒有的不理,中文字太多了,誰有時間去管少了哪個發音組合。專家趕快跳出來大駡,沒常識!
我比較無聊,給你舉幾個例子,讓你嗚啊一下,怎麼沒聽誰說過這檔事兒?
ㄅ這個聲符可以跟一堆韻符合併成字,例如你知道一大堆ㄅㄛ的字,剝撥玻鉢。但絕不與ㄜ配合,所以ㄅㄜ字一個也沒有,我認為理由是ㄅ這個聲符本身就以ㄜ收音,因為ㄅ與ㄅㄜ發音一模一樣,如果再合併就是多此一舉?
ㄅ與ㄝ也是死對頭,王不見王,ㄅㄝ字一個也沒有,但ㄅㄟ字數不清,悲悖北碑,為什麼?不知道!太接近的腳步聲分不清來人是誰?
有趣的是恰好相反,ㄅㄧㄟ字一個也沒有,但ㄅㄧㄝ字有幾個,別彆蹩龞,ㄅ與ㄝ顯然需要ㄧ」這個韻符才能和平相處?
錯!「ㄧㄝ」是雙韻符「ㄧㄟ」這個雙韻符不存在,理由?搖頭擺手說不知。
更好玩的是ㄐㄑㄒ這三個聲符只肯與「ㄧ」或「ㄩ」的雙韻符談情說愛,像「ㄐㄧㄝ」街「ㄐㄩㄝ」掘「ㄐㄧㄣ」金「ㄐㄩㄣ」君,等等,其他雙韻符只剩下最後一個「ㄨ」,打個义义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再年少英俊多金都不就範。
我個人認為ㄐㄑㄒ三個聲符都是以「一」收音,所以碰到這三個傢伙,就一定要有「一」相關的雙韻符才能成音。
不幸的是天底下人太多,有些人開口講話,嘴巴就一定要嘟個圈圈嘴,「一」就被嘟成「ㄩ」,所以中文把「一」與「ㄩ」都囊括入袋,今君近俊,交叉阻擋。為了遷就?兼容並蓄?
講話嘴巴一定要嘟個圈圈嘴,最著名的就是喘婆,為什麼要嘟個圈圈嘴?我以為這是對中文「圓謊」致最大的敬意!所以請看仔細,只要他嘟個圈圈嘴,吐出來都是圓過的謊言!
如果譲他聽到這一段,一定又要跳起來嘟個圈圈嘴大喊「造假新聞」fake news!
上面講的都是事實fact,歡迎查証fact check,現在政壇新聞很流行,政客説謊似春天野花遍地開?但我的解釋理由卻全是胡扯,完全想當然耳的夢噎,可棄之不理!
語言學Linguistic 音韻專家拜託解惑一下?
更何況音譯的翻譯人員,有一部分人像我只會中英兩種,碰到拉丁語系以外的文字,先被用英文,少了摩擦,無菜,短舌頭,不捲,又缺鼻孔通氣,沒辦法哼,發音嚴重受限的翻譯家扭一圈,再用我中文彰髒不分的搞笑狂抖一遍,想要窺探原貌就困難重重。
反正我認為只要聲音不離譜太遠,新穎創意比遵古炮製強一點,同意?包涵包涵?
夢幻鄉間小徑走出來,競選造勢人潮又把主題拉回現實。
閃得勢政見主張徵收財富税Wealth tax,超級富豪的財富,夫妻從三千兩百萬美元$32 million起跳,1%,五千到兩億五千萬美元$50 to $250 million,2%,...,最後停在一百億美元以上over $10 billion,8%。
依照會計師計算,這個課稅方式會在十年內税收達到4.7兆trillion美元,讓世界排名最前面的美國富豪,不必講你也知道他們是誰,財富縮水至今日的八分之一。
這麼多錢用的完嗎?用到哪裏去?窮擔心!只有窮人才會出現這種思維模式,4.7兆美元拿來當全民健保Medicare for All 預算,誰能説絕對够,治療特殊疾病的藥,動輒上萬不稀奇,癌症尤其嚴重,很多重病患者一年就花掉保險最高額,通常超過百萬,最後必須把銀行儲蓄存款拿出來。癌症患者這麼多,製藥公司這麼貪,健保制度這麼好,想起台灣了嗎?再多錢也不夠花。
對大亨級的人而言,不管閃得勢名字怎麼叫都是絕對危險人物。但除了退學的天才好壞年輕人,卻更多變成擁躉。
我當然也贊成,因為不痛不癢,富豪繳高稅不是太正常不過嗎?嘿嘿!美國稅法條款幾千萬,同一個人把資料交給不同的報税公司申報,得到不一樣的退税很正常,解讀引用稅法條款成為一大學問,導致富豪通常繳稅比一般人少的多!不懂得如何「節」稅,只表示你有限的錢能買到的門路太少,怨不得人。
競選時候選人為了爭取選票,大開空頭支票很正常,為了得到選民歡心,挖空心思,這次有一位華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參加總統大選,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答應每個人每年無條件都可以拿到一千美元。
全民基本收入的理念從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就出現,現在美國已經存在很多社會福利,再加上每年一千元,過日子就不會有問題了,當然這是通膨inflation 不嚴重的前提下。
未選先賄?是我第一個反應,民主黨主張照顧窮人,道理上説的過去,但花錢不手軟,導致財政嚴重赤字,才是後患。
老楊的策略相當有效,在二十多位參選人中擠進了前十,雖然距離領先還很遠,但這種成績已經十分難能可貴,值得褒揚。繼續加油!
這種劍走偏鋒趨向極端的手段是否能解決問題?有待商榷,社會主義希望能照顧大衆,但過度打壓企業,也有失去競爭力隱憂。
如何平衡?本就是千古難題,各種主義都力求完美,至於最後誰能勝出?誰知道?世界本無烏托邦utopia。
但沿途坎坎坷坷,富者強者銳意侵奪,恣意享受,貧者弱者力求翻身,受苦捱難,担待一點?
「弱者咎由自取」?強權如是說!嘿嘿,不相信?掂掂他斤兩?
你能力強體力好,每日做16小時,太太不在家,乾脆睡辦公室,與工作小情人滾床單。他好吃懶做,每天上班8小時唉喲叫,你他收入相同,合理嗎?搞不好他還比你賺的多,令人扼腕?工時長不代表一定賺錢多,太多因素只有懂得如何敲打孔方兄竅門才是達人!
説得好像我深得其中三昧,知我者笑翻天。
左派力求改革進步,民主黨Democrats致力推動advocate 稅制改革,重課超級富豪super rich稅費,降低他們的經濟影響力,分配財富,期望中下階層老百性心理平衡,減少社會問題?
右派堅守傳統價值,共和黨Republicans 振振有詞,社會主義的分配財富只會鼓勵寄生蟲,有遠見,肯努力,又敢冒險不怕失敗的人,必須鼓舞提拔,金錢及社會地位就是奬勵。否則誰肯拚命?
「貧窮咎由自取」” poor people get what they deserve”?富人如是說!嘿嘿,不相信?瞧瞧他眼神。
又來了,公説無理婆説不理的對立,永遠理不清的茶餘飯後齟齬,沒有對錯,只有輸贏?而且通常都是聲音大,拳頭粗,不顧一切後果的人贏。失禮對不起?
今天在美國最熱門的話題:
休士頓火箭隊總經理推特twitter 一句話,「為自由奮戰,與香港人站出來」”Fight for freedom, Stand with Hong Kong. “,唉喲不得了,這下捅了馬蜂窩,中國駐休市外交領事館馬上發文攻擊並要求「改正錯誤」”correct the error”,NBA球賽在中國轉播被禁止,火箭隊前明星中鋒,現中國籃協代表,姚明,也強力譴責,並與火箭隊斷絕一切交往。
NBA總裁及休士頓火箭隊業主owner也馬上回應,我們尊重每個人的意見,但對這件事冒犯了千千萬萬中國球迷,深表遺憾regrettable,似乎不知道推特Twitter在中國大陸是政府審查制度censorship 攔截禁止block的社交傳媒social media,老百姓根本看不到。
火箭隊總經理被迫將原推下架,並加推低頭,只差沒有親自上門負荊請罪,嘿嘿,這又捅了另一個馬蜂窩,光表示遺憾就讓全美輿論群情譁然,為錢短了脊樑骨!NBA的聲明statement,尤其是中文版,被譏諷為「令人作嘔,低三下四的下跪」” loathsome in its obsequious groveling”!
唉!沒聽過為五斗米折腰?言論自由能當飯吃?
「言論自由是基本人權」,考完試還給老師去了?
這一波的停播斷交,對休士頓火箭隊業主就是幾千萬美元的損失,NBA的數字找不到,不能胡説,但相信不會少於休士頓火箭隊。
可以理解為啥以惡搞專長的諷刺動畫「南方四賤客」South Park 馬上跳出來推特向中國道歉:「我們就像NBA,歡迎中國大陸審查我們的家園和我們的心聲,我們也愛錢更甚於愛自由民主!... 中國共產黨萬歲!祝禱今秋高梁豐收美美!握手言歡?」。
「南方四賤客」不是我的翻譯,忒欣賞這個非常有創意的名字,把動畫名稱跟幾個主要角色扮演特性,用一句話形容的淋漓盡致。借用一下,特此聲明。
你我站那一邊,無關主題,重點是這是21世紀,已經到了必需同意,不是容忍,別人可以擁有相反意見,Agree to disagree,的時代。使用任何方式打壓脅迫,只能凸顯鄙俗落後。
一個美國人如果不能站在白宮門口抗議痛駡喘婆政策錯誤,行為不端,這還是美國嗎?
QB 問「連儂牆」”The Lennon Wall”? 我瞠目以對blank stare。本非政治敏感人物,但不知道歷史就有點遜。她教育我,用一道牆追求愛與和平,井蛙的天空又開展一線。
可悲的是通常張貼在牆上的都是弱者的哀嚎,塗抹了滿牆的藝術,血涙斑斑,歷史的見證就是遊人如織?
在民主國家,想要不當弱者就得參與政治,無論自選助選,出錢出力,讓自己的聲音嚷出來,民主黨,共和黨,基本上都有堅定立場的選民支持,這種平衡才不會出現一面倒的偏激,也不允許任何人站在法律之上。
在極權國家,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想要不當弱者就得卑躬曲膝搖尾逢迎。行為混亂,邏輯顛倒?
選民可以從參選人的政見了解他的理念,雖然政客的政見可信度薄如窗紙,最有名就是已過世的老布希Bush,「請讀我的唇語,不增稅!」”Read my lips: no new taxes",當選後把它當放屁,事如春夢了無痕。
這次民主黨出現一堆總統參選人,貌似喘婆老邁,人人可欺?哈哈,這完全就是胡扯,他老婆少他26歲,貌美如花,絕對跟老邁扯不在一起,更何況民調領先的揪百瞪Joe Biden今年已經邁入76歲,呼聲甚高的背你閃得勢Bernie Sanders更嚴重,78,選上了能否幹完任期都叫人膽戰心驚,何況最近又來個心臟病發作,醫生加了幾個血管支架stent,回到競選台上仍然虎虎生風。
閃得勢比閃的士聽起來安全一點點,香港「的士」是計程車,加上姓閃又背著你,聽起來好像很危險?其實Bernie用台語「ㄅ你」發音最接近,意思是褒揚。
音譯沒定規,利用各種語言發音系統的不同,因欠缺處處,反而可以發揮令人無語的想像力,激賞不已?哭笑不得?隨你囉!
既然高速公路highway開車,一不小心拐到幽靜秀美的鄉間小徑scenic byway,就欣賞一下沿途美麗奇幻的風景,説不定值得駐足?
英文分母音vowel 與子音consonant ,兩者一起湊成字word。中文類似,分聲符(從ㄅ到ㄙ,共21個)及韻符(從ㄚ到ㄩ,共16個),同樣兩者一起湊成字。英文有雙母音,中文有雙韻符(由ㄧㄨㄩ三個韻符加上其他的另一個韻符組成),略同不表。
較為特別的例外是英文的子音q只能與母音u配合,你絕對找不到母音a,e,io, 出現在q後面的字。其他組合隨便搞,沒人介意,因為不會產生發音困難問題?
中文聲符及韻符各一堆,怎麼湊合沒人在意?反正既有的接受,沒有的不理,中文字太多了,誰有時間去管少了哪個發音組合。專家趕快跳出來大駡,沒常識!
我比較無聊,給你舉幾個例子,讓你嗚啊一下,怎麼沒聽誰說過這檔事兒?
ㄅ這個聲符可以跟一堆韻符合併成字,例如你知道一大堆ㄅㄛ的字,剝撥玻鉢。但絕不與ㄜ配合,所以ㄅㄜ字一個也沒有,我認為理由是ㄅ這個聲符本身就以ㄜ收音,因為ㄅ與ㄅㄜ發音一模一樣,如果再合併就是多此一舉?
ㄅ與ㄝ也是死對頭,王不見王,ㄅㄝ字一個也沒有,但ㄅㄟ字數不清,悲悖北碑,為什麼?不知道!太接近的腳步聲分不清來人是誰?
有趣的是恰好相反,ㄅㄧㄟ字一個也沒有,但ㄅㄧㄝ字有幾個,別彆蹩龞,ㄅ與ㄝ顯然需要ㄧ」這個韻符才能和平相處?
錯!「ㄧㄝ」是雙韻符「ㄧㄟ」這個雙韻符不存在,理由?搖頭擺手說不知。
更好玩的是ㄐㄑㄒ這三個聲符只肯與「ㄧ」或「ㄩ」的雙韻符談情說愛,像「ㄐㄧㄝ」街「ㄐㄩㄝ」掘「ㄐㄧㄣ」金「ㄐㄩㄣ」君,等等,其他雙韻符只剩下最後一個「ㄨ」,打個义义怎麼看怎麼不順眼,再年少英俊多金都不就範。
我個人認為ㄐㄑㄒ三個聲符都是以「一」收音,所以碰到這三個傢伙,就一定要有「一」相關的雙韻符才能成音。
不幸的是天底下人太多,有些人開口講話,嘴巴就一定要嘟個圈圈嘴,「一」就被嘟成「ㄩ」,所以中文把「一」與「ㄩ」都囊括入袋,今君近俊,交叉阻擋。為了遷就?兼容並蓄?
講話嘴巴一定要嘟個圈圈嘴,最著名的就是喘婆,為什麼要嘟個圈圈嘴?我以為這是對中文「圓謊」致最大的敬意!所以請看仔細,只要他嘟個圈圈嘴,吐出來都是圓過的謊言!
如果譲他聽到這一段,一定又要跳起來嘟個圈圈嘴大喊「造假新聞」fake news!
上面講的都是事實fact,歡迎查証fact check,現在政壇新聞很流行,政客説謊似春天野花遍地開?但我的解釋理由卻全是胡扯,完全想當然耳的夢噎,可棄之不理!
語言學Linguistic 音韻專家拜託解惑一下?
更何況音譯的翻譯人員,有一部分人像我只會中英兩種,碰到拉丁語系以外的文字,先被用英文,少了摩擦,無菜,短舌頭,不捲,又缺鼻孔通氣,沒辦法哼,發音嚴重受限的翻譯家扭一圈,再用我中文彰髒不分的搞笑狂抖一遍,想要窺探原貌就困難重重。
反正我認為只要聲音不離譜太遠,新穎創意比遵古炮製強一點,同意?包涵包涵?
夢幻鄉間小徑走出來,競選造勢人潮又把主題拉回現實。
閃得勢政見主張徵收財富税Wealth tax,超級富豪的財富,夫妻從三千兩百萬美元$32 million起跳,1%,五千到兩億五千萬美元$50 to $250 million,2%,...,最後停在一百億美元以上over $10 billion,8%。
依照會計師計算,這個課稅方式會在十年內税收達到4.7兆trillion美元,讓世界排名最前面的美國富豪,不必講你也知道他們是誰,財富縮水至今日的八分之一。
這麼多錢用的完嗎?用到哪裏去?窮擔心!只有窮人才會出現這種思維模式,4.7兆美元拿來當全民健保Medicare for All 預算,誰能説絕對够,治療特殊疾病的藥,動輒上萬不稀奇,癌症尤其嚴重,很多重病患者一年就花掉保險最高額,通常超過百萬,最後必須把銀行儲蓄存款拿出來。癌症患者這麼多,製藥公司這麼貪,健保制度這麼好,想起台灣了嗎?再多錢也不夠花。
對大亨級的人而言,不管閃得勢名字怎麼叫都是絕對危險人物。但除了退學的天才好壞年輕人,卻更多變成擁躉。
我當然也贊成,因為不痛不癢,富豪繳高稅不是太正常不過嗎?嘿嘿!美國稅法條款幾千萬,同一個人把資料交給不同的報税公司申報,得到不一樣的退税很正常,解讀引用稅法條款成為一大學問,導致富豪通常繳稅比一般人少的多!不懂得如何「節」稅,只表示你有限的錢能買到的門路太少,怨不得人。
競選時候選人為了爭取選票,大開空頭支票很正常,為了得到選民歡心,挖空心思,這次有一位華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參加總統大選,提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答應每個人每年無條件都可以拿到一千美元。
全民基本收入的理念從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就出現,現在美國已經存在很多社會福利,再加上每年一千元,過日子就不會有問題了,當然這是通膨inflation 不嚴重的前提下。
未選先賄?是我第一個反應,民主黨主張照顧窮人,道理上説的過去,但花錢不手軟,導致財政嚴重赤字,才是後患。
老楊的策略相當有效,在二十多位參選人中擠進了前十,雖然距離領先還很遠,但這種成績已經十分難能可貴,值得褒揚。繼續加油!
這種劍走偏鋒趨向極端的手段是否能解決問題?有待商榷,社會主義希望能照顧大衆,但過度打壓企業,也有失去競爭力隱憂。
如何平衡?本就是千古難題,各種主義都力求完美,至於最後誰能勝出?誰知道?世界本無烏托邦utopia。
但沿途坎坎坷坷,富者強者銳意侵奪,恣意享受,貧者弱者力求翻身,受苦捱難,担待一點?
「弱者咎由自取」?強權如是說!嘿嘿,不相信?掂掂他斤兩?
走馬看「牛」
蔡淑媛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並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歲月匆促,生命的長河奔流至今,早已越過了所謂光明的「萬里前程」。回想從前,在往事的流光煙嵐中尋尋覓覓,除了認真踏實地生活,實在找不出做了什麼足以流芳百世或光宗耀祖的不朽大業。理所當然地我就把自己歸入「大未必佳」的族群中。但是再仔細地想了想,這樣的定位卻也並不十分貼切。
眾所周知,「大未必佳」的上一句是「小時了了」,而我小時候的表現也並不太「了了」。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得到的全班成績第一名,並不是自己天資聰穎加上勤學努力而獲的結果,而是碰巧頂頭兩個優等生因為「搬厝」而轉學,我只是理所當然地從第三名順勢升上去而已。到了四、五年級時,當算術的功課出現了比較需要思考能力的應用題時,我不聰明的症頭就逐一顯露出來。
到「雞兔同籠」搬上了書桌面,我「一粒頭殼」頓時變成兩粒大。搜盡枯腸,不得其解之餘,我不但對自己怨嘆,也對別人生氣~是誰「吃飽休閒」,無聊到把雞仔、兔仔關在同一個籠子裡,再來數它們一共有幾隻腳?
那時候,老師每介紹完一道新的數學公式,總會詢問全班學生~~聽懂了沒有?
不管教室裡是否有人「有聽沒有懂」,小朋友就像唱歌一般,拉開喉嚨大聲嚷~懂了。
老師又問:「真的沒有問題?」
全班又大聲回答~~沒有。
老師半信半疑地說~~不懂的人舉手。
這時,怯怯地舉起的幾隻小手全屬於平日常挨板子、下課關禁閉的小笨牛。大部份同學都雙手下垂、正襟端坐,滿面笑容、自信滿滿,期待能被老師叫到黑板前邊去演算出鋒頭。可憐我當時實在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為怕丟臉,故舉不起手,又擔心被老師叫到前面去演算,那種憂懼交集,惶恐無助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心肝頭」還會砰砰跳。
算術課在上午,老師常會留下半節課讓我們做練習,下午上課以前交作業。幸好學校離家不遠,我等到第四節下課鈴響過,十萬火急拎起便當盒往家跑。我家老爸數學頭腦一等一。他看見我像救火車那樣衝進家門,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取笑我說:「算術又要交作業了,是不是?」他拿出紙和筆,不用幾分鐘,就輕輕鬆鬆幫我解決了全部的難題。他一面演算,一面解說,我在他旁邊就一面點頭,一面猛吞便當盒裡的冷飯。最後一口飯還來不及吞下,我又像救火車一樣衝回到教室,正好趕上交作業的最後一分鐘。
已經屬於「前世人」的小學時代的往事,如今回想,餘悸猶存。到現在,我偶爾還會做數學的惡夢~~夢到考試時,攤開試卷一看,發現沒有一題會做而嚇醒過來。醒過來才知是夢,內心禁不住暗叫一聲「好佳哉!」
我把小時候苦讀算術(後來的代數、幾何和微積分都是同一模式),到現在還會做考零分惡夢的事,告訴了數學強棒的兒子。兒子聽完,先是一怔,再來就笑得彎下了腰,然後就喊:「媽!妳在開玩笑,是不是?數學是不用 Study 的。」我心裡有氣,狠狠瞪他一眼。他還不放過我,閒閒丟過來幾句話:「真的,只要在上數學課的時候,看清了老師的演算,聽懂了解釋,就O K 啦!我們常在一起鬼混的同學當中,有人要 Study 英文,有人要 Study 歷史,但是沒有一個人需要 Study 數學,真的沒有。」
因為數學理解力遙落人後,我知道自己不是讀理、工、醫科的材料。灰心之餘,漸漸明白了如果要跟別人在學業上比高低,非在其他科目加強不可。有了這番徹底的覺悟,我開始在原本就蠻有興趣的文史科方面加倍用功。不但課文熟記,連那些意思不全然明白,但音韻鏗鏘好聽的詩詞歌賦也照單全背。這樣一來,我在文史科方面特別是作文就獲得了亮眼的成績。
至於算術,因為自知理解力遲鈍,唯有勤學方能補拙,所以反覆不懈地做練習,牢記公式,加上身旁有老爸24小時全天候的免費家教,我勉強保住了甲下到乙上之間的程度。級任李斌賢老師沒有發現我是算術的跛腳鴨。
當時李老師正和校內一個女老師雙雙沈溺在熱烈的愛情漩渦裡,身為班長的我,自然成為他倆傳遞愛心字條的小信差,這更加深了他對我的信任度。李老師是業餘作家,經常有作品刊登在報章雜誌上。他全力給我作文方面的輔導,因而忽略了身邊的得意小門生,患了頗為嚴重的「數學癡呆症」。
六月初夏,鳳凰花開遍校園,淒淒的驪歌唱過,我們就走進了初中升學考試的會場。每次大小考試,我無不再三複習,全力以赴,但是沒有絕對的信心。理由都是一樣~~文史方面有把握,數學一科卻怕全軍覆沒。萬萬沒有想到,國文試卷攤開一看,跳進眼中的第一道試題就讓我傻了眼。那是一道填空題──走馬看□。
走馬看什麼呢?絞盡腦汁,低頭苦思,就是想不出適當的詞彙。折騰了半天,總算猜到了「走」是「騎」的意思,可是,騎在馬上看什麼呢?看見窗外陽光普照,綠樹成蔭。走馬看風景好不好?不行,只有一個空格,不能填進兩個字。
忽然,腦海裡自動顯映出一片天蒼蒼,野茫茫的黃土大地來。情景依稀,彷彿是考前不久,老爸為了舒緩我的緊張情緒,特意帶我去電影院觀看的美國西部影片裡的大草原。腿長體壯的牧童哥騎著高大的駿馬,手揮長鞭,驅逐著上百隻長角牛。
靈光閃現,答案來了,我不假思索,提起筆來順手一揮~~走馬看「牛」。
考完試,跑到近在咫尺的外公家去玩。外公家巴洛克式歐風建築的三層西洋樓頂住著一戶人家~是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才沾得到邊的遠房親屬。遠親一家生有三個女兒。長女津津大我兩歲,上小學卻與我同年。
那天我和津津兩人在一起談論入學考題。我告訴她,我不知道走馬要看什麼,我從未聽人說過這句話。津津沒等我把話說完,就眉開眼笑地大聲說出來:「那題我會答。是走馬看花。」
平時一向多話,最愛「牽親引戚」拉關係、認親戚的津津的母親聽到了,高興得差一點笑出聲來。我翻開手邊的「大全科」參考書找到了試題解答,果然真是走馬看「花」。我才開口說出一聲「害也」時,外公正好走過來,聽到我的叫聲,知道我答錯了考題,舉手敲了我一記頭。
津津一向「憨慢讀冊」。她答對,而我竟然做錯,覺得「嘸甘願」兼沒面子,就問她: 「妳怎麼會這句?我怎麼從來沒聽過?」
她頓了片刻,有點兒」歹勢」,吞吞吐吐地說:「老…老師常常用這句話罵我(意謂潦草粗心,讀書不求甚解)。」
時間過去得非常遙遠了。對於今天的我來說,走馬看花或看牛已經沒有什麼區別和意義了。只是每當我在教室裡與學生研討「走馬看花」成語故事時,童年糗事,悠忽回到眼前來。我把故事告訴了學生,全班哄堂。在朗朗的笑聲裡,獨有我自己的笑聲包含了對親情的追思與緬懷。當年被外公敲了一記頭,氣得三天不理他。最後還得由他親手送給我禮拜錢(每個禮拜天他分送給孫兒女的零用錢)才跟他講和。
外公辭離人世已逾五十年。如今,就算天涯奔波,萬里歸航,也只能回到高雄壽山之巔,元亨寺裡靈骨塔前,對著他的骨灰甕與照片,含淚祭拜。天上人間,再會無期,即使想要讓他再敲一記頭,此生已無法再得了。
(2019年12月修訂)
眾所周知,「大未必佳」的上一句是「小時了了」,而我小時候的表現也並不太「了了」。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得到的全班成績第一名,並不是自己天資聰穎加上勤學努力而獲的結果,而是碰巧頂頭兩個優等生因為「搬厝」而轉學,我只是理所當然地從第三名順勢升上去而已。到了四、五年級時,當算術的功課出現了比較需要思考能力的應用題時,我不聰明的症頭就逐一顯露出來。
到「雞兔同籠」搬上了書桌面,我「一粒頭殼」頓時變成兩粒大。搜盡枯腸,不得其解之餘,我不但對自己怨嘆,也對別人生氣~是誰「吃飽休閒」,無聊到把雞仔、兔仔關在同一個籠子裡,再來數它們一共有幾隻腳?
那時候,老師每介紹完一道新的數學公式,總會詢問全班學生~~聽懂了沒有?
不管教室裡是否有人「有聽沒有懂」,小朋友就像唱歌一般,拉開喉嚨大聲嚷~懂了。
老師又問:「真的沒有問題?」
全班又大聲回答~~沒有。
老師半信半疑地說~~不懂的人舉手。
這時,怯怯地舉起的幾隻小手全屬於平日常挨板子、下課關禁閉的小笨牛。大部份同學都雙手下垂、正襟端坐,滿面笑容、自信滿滿,期待能被老師叫到黑板前邊去演算出鋒頭。可憐我當時實在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因為怕丟臉,故舉不起手,又擔心被老師叫到前面去演算,那種憂懼交集,惶恐無助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心肝頭」還會砰砰跳。
算術課在上午,老師常會留下半節課讓我們做練習,下午上課以前交作業。幸好學校離家不遠,我等到第四節下課鈴響過,十萬火急拎起便當盒往家跑。我家老爸數學頭腦一等一。他看見我像救火車那樣衝進家門,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取笑我說:「算術又要交作業了,是不是?」他拿出紙和筆,不用幾分鐘,就輕輕鬆鬆幫我解決了全部的難題。他一面演算,一面解說,我在他旁邊就一面點頭,一面猛吞便當盒裡的冷飯。最後一口飯還來不及吞下,我又像救火車一樣衝回到教室,正好趕上交作業的最後一分鐘。
已經屬於「前世人」的小學時代的往事,如今回想,餘悸猶存。到現在,我偶爾還會做數學的惡夢~~夢到考試時,攤開試卷一看,發現沒有一題會做而嚇醒過來。醒過來才知是夢,內心禁不住暗叫一聲「好佳哉!」
我把小時候苦讀算術(後來的代數、幾何和微積分都是同一模式),到現在還會做考零分惡夢的事,告訴了數學強棒的兒子。兒子聽完,先是一怔,再來就笑得彎下了腰,然後就喊:「媽!妳在開玩笑,是不是?數學是不用 Study 的。」我心裡有氣,狠狠瞪他一眼。他還不放過我,閒閒丟過來幾句話:「真的,只要在上數學課的時候,看清了老師的演算,聽懂了解釋,就O K 啦!我們常在一起鬼混的同學當中,有人要 Study 英文,有人要 Study 歷史,但是沒有一個人需要 Study 數學,真的沒有。」
因為數學理解力遙落人後,我知道自己不是讀理、工、醫科的材料。灰心之餘,漸漸明白了如果要跟別人在學業上比高低,非在其他科目加強不可。有了這番徹底的覺悟,我開始在原本就蠻有興趣的文史科方面加倍用功。不但課文熟記,連那些意思不全然明白,但音韻鏗鏘好聽的詩詞歌賦也照單全背。這樣一來,我在文史科方面特別是作文就獲得了亮眼的成績。
至於算術,因為自知理解力遲鈍,唯有勤學方能補拙,所以反覆不懈地做練習,牢記公式,加上身旁有老爸24小時全天候的免費家教,我勉強保住了甲下到乙上之間的程度。級任李斌賢老師沒有發現我是算術的跛腳鴨。
當時李老師正和校內一個女老師雙雙沈溺在熱烈的愛情漩渦裡,身為班長的我,自然成為他倆傳遞愛心字條的小信差,這更加深了他對我的信任度。李老師是業餘作家,經常有作品刊登在報章雜誌上。他全力給我作文方面的輔導,因而忽略了身邊的得意小門生,患了頗為嚴重的「數學癡呆症」。
六月初夏,鳳凰花開遍校園,淒淒的驪歌唱過,我們就走進了初中升學考試的會場。每次大小考試,我無不再三複習,全力以赴,但是沒有絕對的信心。理由都是一樣~~文史方面有把握,數學一科卻怕全軍覆沒。萬萬沒有想到,國文試卷攤開一看,跳進眼中的第一道試題就讓我傻了眼。那是一道填空題──走馬看□。
走馬看什麼呢?絞盡腦汁,低頭苦思,就是想不出適當的詞彙。折騰了半天,總算猜到了「走」是「騎」的意思,可是,騎在馬上看什麼呢?看見窗外陽光普照,綠樹成蔭。走馬看風景好不好?不行,只有一個空格,不能填進兩個字。
忽然,腦海裡自動顯映出一片天蒼蒼,野茫茫的黃土大地來。情景依稀,彷彿是考前不久,老爸為了舒緩我的緊張情緒,特意帶我去電影院觀看的美國西部影片裡的大草原。腿長體壯的牧童哥騎著高大的駿馬,手揮長鞭,驅逐著上百隻長角牛。
靈光閃現,答案來了,我不假思索,提起筆來順手一揮~~走馬看「牛」。
考完試,跑到近在咫尺的外公家去玩。外公家巴洛克式歐風建築的三層西洋樓頂住著一戶人家~是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才沾得到邊的遠房親屬。遠親一家生有三個女兒。長女津津大我兩歲,上小學卻與我同年。
那天我和津津兩人在一起談論入學考題。我告訴她,我不知道走馬要看什麼,我從未聽人說過這句話。津津沒等我把話說完,就眉開眼笑地大聲說出來:「那題我會答。是走馬看花。」
平時一向多話,最愛「牽親引戚」拉關係、認親戚的津津的母親聽到了,高興得差一點笑出聲來。我翻開手邊的「大全科」參考書找到了試題解答,果然真是走馬看「花」。我才開口說出一聲「害也」時,外公正好走過來,聽到我的叫聲,知道我答錯了考題,舉手敲了我一記頭。
津津一向「憨慢讀冊」。她答對,而我竟然做錯,覺得「嘸甘願」兼沒面子,就問她: 「妳怎麼會這句?我怎麼從來沒聽過?」
她頓了片刻,有點兒」歹勢」,吞吞吐吐地說:「老…老師常常用這句話罵我(意謂潦草粗心,讀書不求甚解)。」
時間過去得非常遙遠了。對於今天的我來說,走馬看花或看牛已經沒有什麼區別和意義了。只是每當我在教室裡與學生研討「走馬看花」成語故事時,童年糗事,悠忽回到眼前來。我把故事告訴了學生,全班哄堂。在朗朗的笑聲裡,獨有我自己的笑聲包含了對親情的追思與緬懷。當年被外公敲了一記頭,氣得三天不理他。最後還得由他親手送給我禮拜錢(每個禮拜天他分送給孫兒女的零用錢)才跟他講和。
外公辭離人世已逾五十年。如今,就算天涯奔波,萬里歸航,也只能回到高雄壽山之巔,元亨寺裡靈骨塔前,對著他的骨灰甕與照片,含淚祭拜。天上人間,再會無期,即使想要讓他再敲一記頭,此生已無法再得了。
(2019年12月修訂)
天鵝
宋明綉
世界最美麗的小鎮之一,奧地利Hallstatt 在感恩節週末發生火災,燒毀四屋木屋。看了災情照片,讓我心情黯然,因為火災地點正是我站在湖邊拍攝天鵝的地方。一個月前,我才在那裡欣賞讚嘆天鵝的高貴優雅,而今好景不再,令人不勝唏噓,也不禁再三點看手機的天鵝照片,也更加想了解天鵝的種種。
北美的天鵝有三種,Trumpeter Swan 黑嘴天鵝 和 Tundra Swan 苔原天鵝, 是本地物種,而第三種Mute Swan 啞音天鵝,原產於歐亞,被帶到北美繁殖,我在東歐看到的天鵝就是Mute Swan, 體型大而頸長呈S型,非常優雅,全白羽毛,加上橘紅色鑲黑邊的嘴,十分美麗。常聽說醜小鴨長大變天鵝,這是真的,因為此種天鵝小時羽毛灰褐,加上平淡無奇的黑嘴,十分不起眼,可是長大以後婷婷玉立,真是賞心悅目。
我們平常看到的天鵝都是優閒地浮在水面,餓了吃淺水下的水草,其實天鵝也會飛,緩慢地拍打翅膀。Mute Swan 並非真的啞口無聲,只是聲音喑啞,但它拍打翅膀的聲音可是很大聲,見到侵略者,翅膀馬上半舉以示抗議。平時天鵝和詳美麗,是愛情詩歌的好題材,我個人認為它是情聖,因為它一生只有一個伴侶,一對天鵝相依相伴永不分離,若其中一隻鎩羽而亡,另一隻也有可能傷心至死!天鵝沒有外遇的難題,只在配偶死亡落單後才會找另一半。除了專情外,天鵝也懂得培養感情,一對天鵝情侶相處的第一年,只築巢而不下蛋繁殖,所以說天鵝有 'honeymoon year'。
天鵝一般活20-30年,只到臨死前才會唱歌,死亡之歌很特別,也很傷心。平靜的天鵝卻是愛恨分明的動物,生氣起來也很狠,會用硬嘴、翅膀和腳爪去攻擊其他鳥類,甚至於還會把對方的頭壓入水中溺死,不可小看它的威力。再有,近年來愈來愈多黑色的天鵝出現,原產於澳洲,現在一些wildlife parks 也可看到它們的蹤跡。我們常聽到黑天鵝這個詞,2010年就有一部出名的電影名叫黑天鵝,是Natalie Portman主演的心理恐怖片,劇情隨著芭蕾舞劇天鵝湖展開,令人緊扣心弦。除此之外,黑天鵝效應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政經雜誌,算是比較時髦的字眼,它是指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的事件。 無法預測因為它出現在一般的期望範圍之外,而帶來極大的衝擊。
以往英國的天鵝都屬於英國女皇,15世紀時開放給富人買賣,還允許富人買來宰殺享口福。對大多數人來說,吃天鵝就如吃竉物貓狗,同樣令人噁心。天鵝可以當寵物飼養嗎?聽說買一對天鵝要花費一千多元,只可飼養但不淮繁殖。目前想養天鵝的人有好消息了,紐約州因為天鵝繁殖太快,現在考慮讓民眾領養天鵝!
天鵝故鄕的一場火災,引發我對Hallstatt 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小鎭的思念,炫爛夕陽照在湖邊樹林上,金碧輝煌, 潔白天鵝游在碧綠湖水上,安詳美麗,此情此景只有在夢中追尋了。
北美的天鵝有三種,Trumpeter Swan 黑嘴天鵝 和 Tundra Swan 苔原天鵝, 是本地物種,而第三種Mute Swan 啞音天鵝,原產於歐亞,被帶到北美繁殖,我在東歐看到的天鵝就是Mute Swan, 體型大而頸長呈S型,非常優雅,全白羽毛,加上橘紅色鑲黑邊的嘴,十分美麗。常聽說醜小鴨長大變天鵝,這是真的,因為此種天鵝小時羽毛灰褐,加上平淡無奇的黑嘴,十分不起眼,可是長大以後婷婷玉立,真是賞心悅目。
我們平常看到的天鵝都是優閒地浮在水面,餓了吃淺水下的水草,其實天鵝也會飛,緩慢地拍打翅膀。Mute Swan 並非真的啞口無聲,只是聲音喑啞,但它拍打翅膀的聲音可是很大聲,見到侵略者,翅膀馬上半舉以示抗議。平時天鵝和詳美麗,是愛情詩歌的好題材,我個人認為它是情聖,因為它一生只有一個伴侶,一對天鵝相依相伴永不分離,若其中一隻鎩羽而亡,另一隻也有可能傷心至死!天鵝沒有外遇的難題,只在配偶死亡落單後才會找另一半。除了專情外,天鵝也懂得培養感情,一對天鵝情侶相處的第一年,只築巢而不下蛋繁殖,所以說天鵝有 'honeymoon year'。
天鵝一般活20-30年,只到臨死前才會唱歌,死亡之歌很特別,也很傷心。平靜的天鵝卻是愛恨分明的動物,生氣起來也很狠,會用硬嘴、翅膀和腳爪去攻擊其他鳥類,甚至於還會把對方的頭壓入水中溺死,不可小看它的威力。再有,近年來愈來愈多黑色的天鵝出現,原產於澳洲,現在一些wildlife parks 也可看到它們的蹤跡。我們常聽到黑天鵝這個詞,2010年就有一部出名的電影名叫黑天鵝,是Natalie Portman主演的心理恐怖片,劇情隨著芭蕾舞劇天鵝湖展開,令人緊扣心弦。除此之外,黑天鵝效應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政經雜誌,算是比較時髦的字眼,它是指極不可能發生,實際上卻又發生的事件。 無法預測因為它出現在一般的期望範圍之外,而帶來極大的衝擊。
以往英國的天鵝都屬於英國女皇,15世紀時開放給富人買賣,還允許富人買來宰殺享口福。對大多數人來說,吃天鵝就如吃竉物貓狗,同樣令人噁心。天鵝可以當寵物飼養嗎?聽說買一對天鵝要花費一千多元,只可飼養但不淮繁殖。目前想養天鵝的人有好消息了,紐約州因為天鵝繁殖太快,現在考慮讓民眾領養天鵝!
天鵝故鄕的一場火災,引發我對Hallstatt 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小鎭的思念,炫爛夕陽照在湖邊樹林上,金碧輝煌, 潔白天鵝游在碧綠湖水上,安詳美麗,此情此景只有在夢中追尋了。
《古典華麗的捷克》
雅夫子
歐洲最美的古都
布拉格(Prague)一向是波西米亞王國的首府,也曾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目前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伏爾塔瓦河(Vltava)是布拉格的母親河,沿著兩邊河岸蓋起的紅頂屋子是布拉格的建築特色,橫跨河上的查理大橋是城中的交通動脈,也是布拉格重要地標之一。
布拉格捷克語(Praha)的意思是“門檻”,最早在伏爾塔瓦河兩邊河畔分布著四個聚居地,也就是目前市中心的四區:老城、小城、城堡與新城。在歷史上這個地區一直被稱為波西米亞,十四世紀在查理四世統治期間,波西米亞王國達到統治的頂峰,查理四世並且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後來從十六世紀的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布拉格都是波西米亞地區舉足輕重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拉格從公元1939年被納粹德國佔領,整座城市被掃蕩得面目全非。二戰後被蘇聯接管,後來爆發了布拉格之春,到公元1989年再次獨立,1993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分開成為二個國家。
布拉格城堡區最早的部分可以追溯到公元九世紀,它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堡群落,被收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城堡裡主要的景點是聖維特大教堂(Katedrala svateho Vita)、舊皇宮(Stary krslovsky palac)、聖喬治教堂(Bazilika sv. Miri)、黃金巷(Zlata ulicka)。若從城牆上俯瞰,整座布拉格的壯麗景觀盡在眼前。
聖維特大教堂原先是羅馬式圓形建築,後來改成哥特式教堂,它是捷克最大、最重要的羅馬天主教布拉格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此教堂由於曾經屢遭火災,外表顯得發黑,平添幾分肅穆之感。教堂內最神聖的地方是大門右側的聖瓦茨拉夫禮拜堂,禮拜堂西南側有一個七道門鎖的小門,通向放置波西米亞加冕王冠的王冠室。
舊皇宮始建於九世紀,宮內最著名的是弗拉迪斯拉夫廳,其內壁牆與房頂採用後哥特式拱形頂,整個大廳內部無需一根廊柱。大廳西南角有一個旋轉式的樓梯被稱為“騎士階梯”,所有捷克總統都是經過這裡上樓宣誓就職的。
黃金巷是一條具有中世紀風格的小巷,巷內有許多彩色的小房子相連,傳說原來有些煉金師住在這裡想要煉製黃金,故名黃金巷。著名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也曾在巷內住了二年,他是德國籍猶太人,代表作有《城堡》與《變形記》。
老城區是布拉格舊時的居民區,這裡的房子都相當老舊,房頂都是紅色的,街道是由小石子舗成的。從老城廣場向西北角走去就是老猶太區,以前政府規定所有猶太人都要住在這裡,因此布拉格所有猶太人的生老病死都在此地。
老城廣場是布拉格舊時的心臟地帶,現在四周飯店、咖啡廳以及商店林立,經常有各色兿人進行街頭表演,遊客也絡繹不絕。每逢聖誕節期間,在十一月底就會在廣場竪立起捷克最大的聖誕樹,同時舉辦盛大的集市。廣場上還有天文鐘、老市政廳、泰恩教堂、胡斯雕像等等景點。
胡斯(Jana Husa)是十四世紀布拉格的一位著名哲學家與宗教改革者,他反對教皇販賣贖罪卷,並且認為彌撒應該使用母語而不是拉丁語,因此被宗教會議判定有罪,並處火刑。這座雕像揭幕於公元1915年,紀念他殉道五百週年。從此以後,靜坐於胡斯雕像之下,成為抗議外族統治的表達方式之一。
查理大橋(Karluv most)由查理四世始建於公元1357年,完成於十五世紀初,全長515米,兩端共有三座橋塔。橋身有30座雕塑,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Jan Nepomucky的雕像,他是十四世紀當時皇后的牧師,因為不願向國王透露皇后吿解的內容而被投入伏爾塔瓦河。聽說若撫摸這座雕像的腳下,他就會幫你實現“再訪布拉格”的願望,信不信由你!
庫特納霍拉之奇觀
庫特納霍拉(Kutna Hora)在中世紀時候盛產銀礦,但在礦產枯竭之後,似乎就變成一座死城。但在人骨教堂(Sedlec Ossuary)建起之後,此地又死灰復燃。
此座教堂從外牆看起來與一般教堂並無差異,但是裡面滿布人骨,估計至少有四萬多人的骸骨堆積在此。據說很久以前此地一位修道院院長從耶路撒冷帶回一捧聖土,撒在這裡的墓地上,於是這塊墓地就變成一片神聖的土地,當地人都渴望死後被埋葬於此。多年以後的一場大火把墓園燒毀,於是有心的建築師把這些人骨設計成現在教堂內的裝飾品 - 吊燈、族徽、樂器、十字架等等。
除了人骨教堂之外,此地還有一間著名的聖芭芭拉大教堂(Chram svante Barbour),它始建於公元1388年,直到1905年才完工。聖芭芭拉是古代銀礦礦工的守護神,看教堂的華麗精美程度,就可以想像當年的銀礦礦主們多麼的富有。
袖珍小鎮克倫諾夫
克倫諾夫(Cesky Krumlov)在捷克南部,又被暱稱為“CK小鎮”,它是一個有如身在畫中的小城。伏爾塔瓦河從此鎮中心呈S形穿越而過,流水、橋樑、古宅構成一幅迷人的景色。
此鎮城堡始建於公元1240年,老城區大部分建築建於十四到十七世紀之間,以哥特、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風格為主。公元1938至1945年間一度被納粹德國佔領,在1989年之後,內城許多被破壞的建築得到修復,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克倫諾夫城堡是波西米亞區繼布拉格之後最大的一個古堡。登上城堡上面,蜿蜒的伏爾塔瓦河及繽紛色彩的建築盡收眼底,而那高聳的彩繪塔與聖維塔教堂格外令人注目。
彩繪塔(Zamecka vez)是城中的主要地標,塔樓共六層,高54.5米,始建於十三世紀中葉,最初是作為防禦工事建造的。多次修建中,由原先的哥特式逐漸揉入文藝復興式風格,此塔是欣賞與拍攝全鎮的最佳地方。
療身養心的溫泉村瑪麗安斯基
瑪麗安斯基(Marianske Lazne)是捷克第二大溫泉療養區,早在公元1193年就在此地發現具有療效的温泉,然而直到十九世紀才被開發為溫泉療養中心。此地的泉水不但可以泡,也可以拿來飲用,鎮上還有一個寧靜悠雅的公園區,時逢秋天落葉繽紛,它是個不但可以療身而且可以養心的人間靈地。歷史上許多名人如華格納、哥德、蕭邦、卡夫卡都曾經在此落腳。
此鎮的熱門景點是在温泉迥廊(Spa Colonnade)的一端觀賞按時表演的音樂噴泉,如果能夠在夜間觀賞,加上燈光變化的效果,更是錦上添花。
在迥廊的另一頭是一座白色的建築物叫做十字飲泉所,是此地最早發現溫泉的地方,在此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溫泉杯。在其旁側是捷克著名溫泉餅的專賣店,溫泉餅吃起來像是大一號的法蘭酥,是當地人配著泉水一起吃的。
溫泉暖心的卡羅維瓦利
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是一座美麗的温泉山城,Ohre與Tepla兩條河流𣾀合在這裡的山谷下,而後曲折地穿過整個城市。此地以溫泉療養和旅遊業為主,整座城市由許多美麗的小花園組合而成,是一個精緻的花園城市。幾百年來,細心的設計師充分利用此地的一花一草、一丘一水精雕細琢,造成一座人與自然融成一體的完美景象。
此地始建於公元1370年,正逢神聖羅馬帝國、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四世統治的頂峰時期。小城依山傍水,白牆紅瓦的建築錯落有致地點綴在山上的綠林中,其中參插巴洛克、羅馬、哥特、文藝復興各種風格,可以說麻雀雖小五臓俱全。
由於特殊地貎的關係,小城範圍內有三百多口從攝氏十幾度到七十多度的溫泉,其對各種疾病有個別的療效。加上此地的自然風光、人文氣息、宜人氣候、適舒住宿,使得它成為度假的天堂。許多歷史名人如沙皇彼得大帝、貝多芬、莫札特、哥德、普希金、席勒等人,都在此地留下印跡。
我們一行三十人下榻於普普大飯店(Grandhotel Pupp),是一座有228個房間的豪華酒店,每年捷克在此舉辨卡羅維瓦利國際電影節。此酒店是電影《終極假期》(Last Holiday)的主要場景,它也出現在《007大戰皇家賭場》電影中。
此地的「磨坊溫泉迥廊」由捷克知名建築師Josef Zitek設計,仿文藝復興建築風格,有兩排莊嚴雄偉的希臘石柱,屋頂十二尊雕像分別表代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乃此鎮最老古,也是規模最大的療養院。
城名的由來有此一說:有一次查理四世國王來此狩獵,一隻小鹿被國王射傷逃入山崖,查理䇿馬緊追不捨,小鹿無路可逃,縱身跳入山下泉水當中,水上冒起一股白煙,過了一陣子,小鹿從泉中掙扎著爬了出來,居然可以行走遁入林中。後經提取泉水化驗,確認它有療傷效果。於是將小鹿跳水處取名為“鹿跳崖”,國王並下旨將這處冒煙的溫泉賜名為“查理溫泉”(Karlovy vary),卡羅維瓦利的名字由此而得。如今,這座具有象徵意義的泉源,就保存在純白色雕花木造的「市場温泉迥廊」(Trzni Kolonada)裡面。
童話般的小鎮特奇
特奇(Telc)是個「舊中有新、新中有舊」帶有中古世紀的可愛小鎮,它起源於十三世紀,於公元1530年被一場大火摧毀,災後邀請義大利建築師,以當時盛行的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及巴洛克式來重建,於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小鎮的中心叫薩哈利亞廣場,長方形的廣場周邊圍繞著各式各樣的彩色屋子,其特色是左右對稱、牆壁彩繪。15號房畫的是聖經的故事;61號房曾是鎮長的房子,外牆是黑白分明的花紋圖案,在廣場上格外突出。瑪利亞柱是典型的捷克城鎮裝飾兼具瘟疫歷史紀念。
小鎮四周被三座人工湖圍繞,漫步在湖邊,可以悠然地享受小鎮的寧靜與優美。由一條小巷可以抵達烏利斯基湖畔,人站在湖中橋上,可以拍到一幅絕美的湖景。最後附上這張美景,好讓讀者抱著它做一場美好甜蜜的夢⋯⋯⋯⋯
傳家之寶
宋明綉
爸爸往生已經六年了,每當想念他時,就翻開他的紀念册,重溫父親的關愛。2013年七月,家人為紀念父親,在父親過世後短暫的十天編印了一本紀念册。每一位子女,內孫,外孫均撰文來思念仰慕他,每個人都真誠地說出心中的話。回憶父親的事蹟,描述父親在各自心目中最深刻的印象,以及父親對自己一生的影響,甚至父親母親的內外甥侄也共襄盛擧,爸爸的好友也踴躍參與,佳文紛紛而來,集文成册,連同珍貴照片,加上封面封底,共達一百頁。好友金樹說,這本紀念册是用錢也買不到的,他說得太對了,這個册子,充滿了父親的德範,及子孫的敬仰。這個册子,凝聚了親情友情,團結心及向心力。這個册子,是留給子孫的寶物,讓後代也能感受父親的精神,而以他為楷模。
在這本紀念册中,媽媽簡短的口述中充滿了對爸爸的思念,不捨父親年輕時的辛勞,也不忍父親生病時的痛苦。大姊描述每天回娘家,因為不想離開爸爸的身邊。我也記述童年的快樂時光,以及陪伴病中爸爸的種種。大弟追思爸媽如何打拼創造事業,也如何從事公益回饋社會。二弟則暢言父親精彩的一生,創立事業,處世原則,扶輪精神,永青會服務,及家扶中心事蹟。小妹記錄了父親的病情,及她如何陪爸爸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如何割捨不了父女緣。女婿們也欽佩丈人的難奮節儉,造福農村,並感激丈人的關懷鼓勵。
父親常說,我們五位子女都太疼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受爸爸影響,因為爸爸自己也對子女也非常疼愛,父親對孫子的疼愛更不在話下,不管是同住的孫,鄰近的孫,或遠遊的孫,都領受了阿公的愛。在這本紀念册中,每個孫子都對阿公有不同的敘述,但都表達了對阿公同樣的真誠敬愛。有的感激他的教誨及鼓勵,有的想念他的身影及作為,有的讚歎他的睿智及帥氣,有的決心跟隨他的傳承,有的要學習他的行善和分享幸福,有的心痛他的離世而決心守護家族。有的思念他溫暖的手和臨行叮嚀。
和祖父母同住的孫子們,更生動地描寫了和阿公相處的親密生活。細述小時午睡,享受阿公慈愛的摩挲耳朵,而阿公晚年,己換孫女摩挲阿公的耳朵讓他能平靜入睡。喜歡聽阿公說在彌陀鄉海尾村成長的故事,也喜歡聽阿公的羅曼史,拉電線拉出一條姻緣線,為他扶梯的女孩成了他請公路局車迎娶的新娘。回想小時候阿公說的話,撿到錢要還給失主,賺錢要回饋社會,施比受更有福。最年幼的孫女則描寫她和阿公是電視機前的一對寶,兩人同享電視節目的快樂時光,及同時打睏的甜美時刻。
親戚中有不少提筆感念父親關愛及行蹟,可見父親多受敬愛。姑表哥是爸爸的第一個徒弟,他描述,父親如何建立民益行。只要是工作就不嫌辛苦,他曾與父親兩人騎腳踏車,行千里去為偏遠農村安裝水電,單車上還掛滿了沈重的材料和工具,有一回甚至還載很長的水管,艱辛不在話下,但是辛苦是有回報的,事業從此蒸蒸日上。其他的姑表哥也描述他們如何崇拜愷悌溫良的二舅。小姑的女兒們則以台語詩文歌頌她們親愛的母舅;大樹是鳥仔的依靠,阿兄是小妹的依靠,感謝母舅是她們姊妹的依靠。媽媽娘家的甥侄也紛紛來稿,都以姨丈姑丈為榮為表率,讚美他事業成功而無奢華習氣,好學不倦,濟貧助幼,是後輩的最佳典範,推崇他是親族中的大家長,對需要幫助的親戚總是伸出援手,也不吝於為後輩提供智慧之言。
爸爸的朋友撰文者,有扶輪社長,自年輕時即以家父為學習對象,而步其後塵成爲扶輪領導。有家扶中心主任,細述父親對家扶的貢獻,除了捐款更出任家扶主委,號召熱心人士參與家扶,並捐助扶幼館的建立。同時也認養了三千位國內外貧童,於1993榮獲金扶獎。有永青會長,感念父親召集退而不休的人士組成永青會,以聯誼,自我提昇,服務社會為宗旨。有羽球隊友、健行隊友,推崇父親熱心服務,出錢出力,除了健身,也常舉辦節慶宴會,給大家帶來健康快樂,和美麗的回憶。也有年青的朋友說,宋阿伯的教誨豐富了她的一生。他們由衷的感念,處處勾繪了父親有價值的一生。
父親參與的社團不止這些,義務消防隊顧問,警悟寺顧問,又捐地給故鄉漁村建媽祖廟及社區活動中心,更是慈濟榮董。除了這些為人知的善舉,爸爸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義行,比如有次他幫了車禍受傷的陌生人付手術費,直到此人登門道謝,我們才知道。父親這樣的一生,為人子女怎能不為他保存行跡? 怎能不為自己記下思念? 怎能不為後代留下一個典範?
這本紀念册內的每篇文章都意義深重,編排也用心良苦。紀念册的書名:心田,良田,福田。完整地詮述爸爸的名字宋三田及他的一生。封底採用一位佛教法師以"宋三田先生"五個字為首而題的詩,又貼切又美好地替這本紀念册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對於照片的選擇,又有獨到之處,封面的獨照,是爸爸在他最後的餐會中照的。爸爸與血癌戰鬥,自知時日不多,此次餐會,美名為感恩餐會,是爸爸感謝親友們和他相處的美好時光,照片中爸爸手持酷似自己的公仔開心地笑。
紀念册中有不少精彩照片,有年少時和父母兄姊的古早照片,有青年時和好友的合照,有與家人親戚的照片,有和朋友社團的照片,涵蓋了爸爸的一生。紀念册最後第二頁有兩張照片,一是父親在隧道中回頭一瞥,有如檢視自己的一生,另一張是爸爸走出隧道濶步向前走,好似決心走向未知的另一個世界。
編印紀念册是喪父期間最好的療傷,我讀紀念册中各文給家母聽,她心中十分安慰大家對爸爸的敬愛。母親未讀紀念册前,還說為什麼要這麼麻煩,編出這麼大本的册子。當我為她細讀每篇文章時,媽媽感動流涙,讀完了整本紀念册,媽媽的心也柔軟如花瓣,平靜美麗,不再埋怨,不再遺憾,不再哀傷,把美好的回憶留在心裡,留在這本紀念册裡。
爸爸的喪禮隆重而不奢華,莊嚴而不呆板,美麗優雅又真誠感人,到目前為止,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家庭聚會。父親的十位孫子,一位都沒缺席,我兒來台探訪外公外婆,返美兩週又趕回台灣參加喪禮,大姊兒子也是同樣情況,我真慶幸他們趕到了這場重要的典禮,大家齊聚一堂,對阿公做最後的讚禮,又一起到火葬場做最後的送別,再將骨灰送到安息之處,以供日後的追思,也真正了解了慎終思遠的意義。
喪禮辦完,本來以為哀傷己過,沒想到在機場時,不再有兄弟姊妹圍繞身旁,再次想到爸爸,又不禁淚灑機場,也後悔不該在爸爸人生的最後一個月返美。聽家裡的看護說,每當我打電話回家,爸爸就以為我回來了,就說阿綉回來了,趕快扶我起牀,想到這些就不禁淚流滿面。爸爸走後一年多,媽媽也跟著走了。回想這段時光,為了照顧病中的父母,與兄弟姊妹緊密互動,親愛相處,同心協力照顧爸媽,也圓滿地完成爸媽的喪禮。爸媽雖然走了,而這本紀念册,將是留給後代的傳家之寶。而我更有一個任務,就是把它翻譯成英文,希望父親在海外的後代能了解他的傳承,能向他學習,延續有價值的生命。
在這本紀念册中,媽媽簡短的口述中充滿了對爸爸的思念,不捨父親年輕時的辛勞,也不忍父親生病時的痛苦。大姊描述每天回娘家,因為不想離開爸爸的身邊。我也記述童年的快樂時光,以及陪伴病中爸爸的種種。大弟追思爸媽如何打拼創造事業,也如何從事公益回饋社會。二弟則暢言父親精彩的一生,創立事業,處世原則,扶輪精神,永青會服務,及家扶中心事蹟。小妹記錄了父親的病情,及她如何陪爸爸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如何割捨不了父女緣。女婿們也欽佩丈人的難奮節儉,造福農村,並感激丈人的關懷鼓勵。
父親常說,我們五位子女都太疼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受爸爸影響,因為爸爸自己也對子女也非常疼愛,父親對孫子的疼愛更不在話下,不管是同住的孫,鄰近的孫,或遠遊的孫,都領受了阿公的愛。在這本紀念册中,每個孫子都對阿公有不同的敘述,但都表達了對阿公同樣的真誠敬愛。有的感激他的教誨及鼓勵,有的想念他的身影及作為,有的讚歎他的睿智及帥氣,有的決心跟隨他的傳承,有的要學習他的行善和分享幸福,有的心痛他的離世而決心守護家族。有的思念他溫暖的手和臨行叮嚀。
和祖父母同住的孫子們,更生動地描寫了和阿公相處的親密生活。細述小時午睡,享受阿公慈愛的摩挲耳朵,而阿公晚年,己換孫女摩挲阿公的耳朵讓他能平靜入睡。喜歡聽阿公說在彌陀鄉海尾村成長的故事,也喜歡聽阿公的羅曼史,拉電線拉出一條姻緣線,為他扶梯的女孩成了他請公路局車迎娶的新娘。回想小時候阿公說的話,撿到錢要還給失主,賺錢要回饋社會,施比受更有福。最年幼的孫女則描寫她和阿公是電視機前的一對寶,兩人同享電視節目的快樂時光,及同時打睏的甜美時刻。
親戚中有不少提筆感念父親關愛及行蹟,可見父親多受敬愛。姑表哥是爸爸的第一個徒弟,他描述,父親如何建立民益行。只要是工作就不嫌辛苦,他曾與父親兩人騎腳踏車,行千里去為偏遠農村安裝水電,單車上還掛滿了沈重的材料和工具,有一回甚至還載很長的水管,艱辛不在話下,但是辛苦是有回報的,事業從此蒸蒸日上。其他的姑表哥也描述他們如何崇拜愷悌溫良的二舅。小姑的女兒們則以台語詩文歌頌她們親愛的母舅;大樹是鳥仔的依靠,阿兄是小妹的依靠,感謝母舅是她們姊妹的依靠。媽媽娘家的甥侄也紛紛來稿,都以姨丈姑丈為榮為表率,讚美他事業成功而無奢華習氣,好學不倦,濟貧助幼,是後輩的最佳典範,推崇他是親族中的大家長,對需要幫助的親戚總是伸出援手,也不吝於為後輩提供智慧之言。
爸爸的朋友撰文者,有扶輪社長,自年輕時即以家父為學習對象,而步其後塵成爲扶輪領導。有家扶中心主任,細述父親對家扶的貢獻,除了捐款更出任家扶主委,號召熱心人士參與家扶,並捐助扶幼館的建立。同時也認養了三千位國內外貧童,於1993榮獲金扶獎。有永青會長,感念父親召集退而不休的人士組成永青會,以聯誼,自我提昇,服務社會為宗旨。有羽球隊友、健行隊友,推崇父親熱心服務,出錢出力,除了健身,也常舉辦節慶宴會,給大家帶來健康快樂,和美麗的回憶。也有年青的朋友說,宋阿伯的教誨豐富了她的一生。他們由衷的感念,處處勾繪了父親有價值的一生。
父親參與的社團不止這些,義務消防隊顧問,警悟寺顧問,又捐地給故鄉漁村建媽祖廟及社區活動中心,更是慈濟榮董。除了這些為人知的善舉,爸爸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義行,比如有次他幫了車禍受傷的陌生人付手術費,直到此人登門道謝,我們才知道。父親這樣的一生,為人子女怎能不為他保存行跡? 怎能不為自己記下思念? 怎能不為後代留下一個典範?
這本紀念册內的每篇文章都意義深重,編排也用心良苦。紀念册的書名:心田,良田,福田。完整地詮述爸爸的名字宋三田及他的一生。封底採用一位佛教法師以"宋三田先生"五個字為首而題的詩,又貼切又美好地替這本紀念册畫下了完美的句點。對於照片的選擇,又有獨到之處,封面的獨照,是爸爸在他最後的餐會中照的。爸爸與血癌戰鬥,自知時日不多,此次餐會,美名為感恩餐會,是爸爸感謝親友們和他相處的美好時光,照片中爸爸手持酷似自己的公仔開心地笑。
紀念册中有不少精彩照片,有年少時和父母兄姊的古早照片,有青年時和好友的合照,有與家人親戚的照片,有和朋友社團的照片,涵蓋了爸爸的一生。紀念册最後第二頁有兩張照片,一是父親在隧道中回頭一瞥,有如檢視自己的一生,另一張是爸爸走出隧道濶步向前走,好似決心走向未知的另一個世界。
編印紀念册是喪父期間最好的療傷,我讀紀念册中各文給家母聽,她心中十分安慰大家對爸爸的敬愛。母親未讀紀念册前,還說為什麼要這麼麻煩,編出這麼大本的册子。當我為她細讀每篇文章時,媽媽感動流涙,讀完了整本紀念册,媽媽的心也柔軟如花瓣,平靜美麗,不再埋怨,不再遺憾,不再哀傷,把美好的回憶留在心裡,留在這本紀念册裡。
爸爸的喪禮隆重而不奢華,莊嚴而不呆板,美麗優雅又真誠感人,到目前為止,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家庭聚會。父親的十位孫子,一位都沒缺席,我兒來台探訪外公外婆,返美兩週又趕回台灣參加喪禮,大姊兒子也是同樣情況,我真慶幸他們趕到了這場重要的典禮,大家齊聚一堂,對阿公做最後的讚禮,又一起到火葬場做最後的送別,再將骨灰送到安息之處,以供日後的追思,也真正了解了慎終思遠的意義。
喪禮辦完,本來以為哀傷己過,沒想到在機場時,不再有兄弟姊妹圍繞身旁,再次想到爸爸,又不禁淚灑機場,也後悔不該在爸爸人生的最後一個月返美。聽家裡的看護說,每當我打電話回家,爸爸就以為我回來了,就說阿綉回來了,趕快扶我起牀,想到這些就不禁淚流滿面。爸爸走後一年多,媽媽也跟著走了。回想這段時光,為了照顧病中的父母,與兄弟姊妹緊密互動,親愛相處,同心協力照顧爸媽,也圓滿地完成爸媽的喪禮。爸媽雖然走了,而這本紀念册,將是留給後代的傳家之寶。而我更有一個任務,就是把它翻譯成英文,希望父親在海外的後代能了解他的傳承,能向他學習,延續有價值的生命。
中共面臨的困境(下)
連淑琴
(三)香港危機
公元1997年,香港屆滿99年英國統轄,回歸中國,當時鄧小平為中共總書記,他跟英國駐香港總督簽定中英協約:中共對香港政策,將會執行一國兩制,且50年不變。回顧未回歸中國之前,在英國統轄下的香港,是塊自由、民主化自治區,人民一樣過着中國傳統式的生活。它是個免稅港,亞洲金融中心,世界公認的國際第四大金融交易、運轉中心。香港人引以為傲的,乃它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今回歸中國之後,只不過22年,已今非昔比!
今天歷經22年,在中共統轄下的香港人民,漸漸喪失自由、民主及人權。中共雖曾簽定將執行一國兩制,事實上不到幾年,由一國1.5制,已經漸漸演變成一國一制,這些年來香港已每況愈下。因幾年來湧入一批批中國官二代、紅二代及有辦法的人,這批人財大氣粗,從未尊重香港法規,造成香港社會的不安及紛亂,旋把香港房地產炒成天價,奪走香港青年人買房、成家立業及前途!香港又是國際金融中心,它成了中共官吏洗錢勝地!
香港數任特首都聽令北京,以中共執政手法處理香港,這遭港人反感,引發2014年9月26日的雨傘運動。對人民的訴求,中共一概置之不理,對香港人也如出一轍。接着於2015年10至12月間,發生銅鑼灣事件,因書店出賣禁書,中共黑手伸入香港,綁票、逮捕書店股東、經理及員工5人,移送中國治罪,造成香港人心惶惶。2019年上半年,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聽令北京指示,遵照北京傳來的黑名單,欲將逮捕嫌犯30名送往中國,執行「送中條例」。這導火線終於引爆香港居民長期間,積壓下來無法忍受的種種不公、不平及怨忿。香港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先後有數百萬人,自6月開始走上街頭巷尾,進行「反送中」抗爭示威遊行。
習近平低估香港人心態,令特首林鄭月娥以港警鎮壓,這反而激怒更多群眾走上街頭,尤其青少年為最,大批香港年青人認為,當今不反抗則永無翻身之日,寧為自由而死,也不為奴隸而活,他們都寫好遺書,堅決跟中共抗爭到底,寧死也要為香港人爭取應有的權益。9月中旬,黃之鋒、何韻詩及張崑陽來美,他們在美國國會作証,中共毀約及侵凌人權等等証據。從不讓步的習近平,終於讓林鄭月娥取消「送中條例」!雖然中共稍為讓步妥洽,但香港人民進而要求香港政府給與「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習近平於10月1日,中共70年國慶後,積級鎮壓香港,以解放軍喬裝香警對人民施暴、性侵。這慘無人道之舉,引發國際公憤,尤以美國為最,10月中旬,眾議院一致通過,將限制香港施暴官員及其眷屬入境美國,甚至於將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資產,甚至考慮取消香港經貿在國際上特殊地位,這一招打中中共的要害。至今香港示威沒完沒了,這不讓習近平進退兩難?!
(四)金融下滑
中共取得政權後,殺光全國地主,把土地收歸國有,部份分給農民,不久搞人民公社又把土地收回。鄧小平掌權後,開始改革開放。由於美國積極推廌,中共終於 1992年進WTO,那年江澤民為總書記,他打開官商勾結大門。中共以廣大土地、低廉勞工大舉吸引外資在中國設廠,台商首當領頭羊投資中國。再說外商要在中國設廠,必須取獲得經手各級官僚的認同、肯定,再由官方租借土地,指定招募員工才能開工。故工廠的建立,從開始到完工,得賄賂層層官僚。既然有大量外資投入設廠,無疑的外商養肥中共大小官吏。一般中國人是善良者居多,因數千年來,中國人雖歷經不同朝代,而執政者總以儒家思為、道德觀為根基教化人民。共產黨不信這一套,七十年來,中共以種種違反人性政治運動鞏固政權,尤其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紅衛兵破四舊,固有文化的儒家思為、道德觀完全喪失軼盡,在中共統治下成長的人民,大多數只求利益而不擇手段。反觀在一黨專政下,中共以種種違規、不法手段,把貧窮、落後的中國於短期間,提昇為經濟強國!
這二十年來中國人有錢了,人人置產,房地產成為中國最熱門事業,政府更熱衷人民置產,因建造商得向政府購買土地,經手官吏有肥水可入,建蓋高樓大廈,官吏又有回扣可收,皆大歡喜!當房地產不斷增值時,水漲船高,沿海大都市房價以千萬計,尤其北京、上海為最。在一片繁榮社會下,人人會爭相置產,它成為致富捷徑。一般人買房總以房契向銀行貸款,銀行執行長也是官派,試想不給執行長任何好處,誰能獲得貸款?中國社會這二十年來,一連串利益運作下,官、民發大財,不過社會雖算繁榮,但貧富差距則越來越大!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中共低估美國Trump總統對貿易戰的執著,而今參、眾兩院一致通過,支持以貿易戰譴責、糾正中共這二十年來,以投機取巧、違法及違規手段,造成美、中貿易巨大逆差,吃定美國致富!顯然的,貿易戰打開中國繁榮的真貌,原來中國經濟80%完全依賴美國,Trump聲言加重稅率之際,大批外商認為在中國出產貨品已無利可圖,近期紛紛轉移到東南亞或回國設廠。大量外資工廠撤離之下,引來千萬員工的失業潮!接着、失業大眾無能付得起房貸,造成銀行呆帳。而歷經種種程續之後新建的樓房,卻無人問津,人人爭相脫產的情況下,房價節節下滑!
經濟運轉靠銀行業,中國官屬銀行為: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有六家。話說官屬銀行,如非中央不斷的投入億萬資金,甚難維持門面,原因是銀行不只擁有房產貸款呆帳,另有一條法規,乃各地方政府,以建設地域為由可向銀行貸款,這種有借無還的貸款全是呆帳!當今中國官屬銀行負債纍纍,而各地方政府,再也借不到錢,則靠地方政府給薪的各層公、教大眾,往往數月未拿到薪水。中央唯一可行的,乃不斷的加印鈔票,而它又是邁進通貨膨脹之途!共產黨走資本主義路線,已走進死胡同,經濟強國的中國夢,只不過曇花一現罷了!
2012年習近平上任總書記時,他繼承胡錦濤的繁榮經濟,認定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其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宣召,乃認定中共將統領世界的老大心態。執政七年間,習近平大舉建軍,接着創新一帶一路,到處撒錢以開闢附庸國,在撒錢時也把中國固有的賄賂文化傳授過境,此舉引發不少受益國的反感,東南亞一些曾參與一帶一路諸國,堅持要跟中共重訂條約。今天中國國內經濟亮紅燈,外匯存款見底,一帶一路無法進展。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如改為「中國人命運共同體」更恰當,當一大批官吏、權貴捲攜重金外逃時,中國境內人民的命運,難道不將是回到吃草時代的共同體?!
公元1997年,香港屆滿99年英國統轄,回歸中國,當時鄧小平為中共總書記,他跟英國駐香港總督簽定中英協約:中共對香港政策,將會執行一國兩制,且50年不變。回顧未回歸中國之前,在英國統轄下的香港,是塊自由、民主化自治區,人民一樣過着中國傳統式的生活。它是個免稅港,亞洲金融中心,世界公認的國際第四大金融交易、運轉中心。香港人引以為傲的,乃它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今回歸中國之後,只不過22年,已今非昔比!
今天歷經22年,在中共統轄下的香港人民,漸漸喪失自由、民主及人權。中共雖曾簽定將執行一國兩制,事實上不到幾年,由一國1.5制,已經漸漸演變成一國一制,這些年來香港已每況愈下。因幾年來湧入一批批中國官二代、紅二代及有辦法的人,這批人財大氣粗,從未尊重香港法規,造成香港社會的不安及紛亂,旋把香港房地產炒成天價,奪走香港青年人買房、成家立業及前途!香港又是國際金融中心,它成了中共官吏洗錢勝地!
香港數任特首都聽令北京,以中共執政手法處理香港,這遭港人反感,引發2014年9月26日的雨傘運動。對人民的訴求,中共一概置之不理,對香港人也如出一轍。接着於2015年10至12月間,發生銅鑼灣事件,因書店出賣禁書,中共黑手伸入香港,綁票、逮捕書店股東、經理及員工5人,移送中國治罪,造成香港人心惶惶。2019年上半年,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聽令北京指示,遵照北京傳來的黑名單,欲將逮捕嫌犯30名送往中國,執行「送中條例」。這導火線終於引爆香港居民長期間,積壓下來無法忍受的種種不公、不平及怨忿。香港居民不分男女老幼,先後有數百萬人,自6月開始走上街頭巷尾,進行「反送中」抗爭示威遊行。
習近平低估香港人心態,令特首林鄭月娥以港警鎮壓,這反而激怒更多群眾走上街頭,尤其青少年為最,大批香港年青人認為,當今不反抗則永無翻身之日,寧為自由而死,也不為奴隸而活,他們都寫好遺書,堅決跟中共抗爭到底,寧死也要為香港人爭取應有的權益。9月中旬,黃之鋒、何韻詩及張崑陽來美,他們在美國國會作証,中共毀約及侵凌人權等等証據。從不讓步的習近平,終於讓林鄭月娥取消「送中條例」!雖然中共稍為讓步妥洽,但香港人民進而要求香港政府給與「五大訴求」,缺一不可。
習近平於10月1日,中共70年國慶後,積級鎮壓香港,以解放軍喬裝香警對人民施暴、性侵。這慘無人道之舉,引發國際公憤,尤以美國為最,10月中旬,眾議院一致通過,將限制香港施暴官員及其眷屬入境美國,甚至於將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資產,甚至考慮取消香港經貿在國際上特殊地位,這一招打中中共的要害。至今香港示威沒完沒了,這不讓習近平進退兩難?!
(四)金融下滑
中共取得政權後,殺光全國地主,把土地收歸國有,部份分給農民,不久搞人民公社又把土地收回。鄧小平掌權後,開始改革開放。由於美國積極推廌,中共終於 1992年進WTO,那年江澤民為總書記,他打開官商勾結大門。中共以廣大土地、低廉勞工大舉吸引外資在中國設廠,台商首當領頭羊投資中國。再說外商要在中國設廠,必須取獲得經手各級官僚的認同、肯定,再由官方租借土地,指定招募員工才能開工。故工廠的建立,從開始到完工,得賄賂層層官僚。既然有大量外資投入設廠,無疑的外商養肥中共大小官吏。一般中國人是善良者居多,因數千年來,中國人雖歷經不同朝代,而執政者總以儒家思為、道德觀為根基教化人民。共產黨不信這一套,七十年來,中共以種種違反人性政治運動鞏固政權,尤其歷經十年文化大革命,紅衛兵破四舊,固有文化的儒家思為、道德觀完全喪失軼盡,在中共統治下成長的人民,大多數只求利益而不擇手段。反觀在一黨專政下,中共以種種違規、不法手段,把貧窮、落後的中國於短期間,提昇為經濟強國!
這二十年來中國人有錢了,人人置產,房地產成為中國最熱門事業,政府更熱衷人民置產,因建造商得向政府購買土地,經手官吏有肥水可入,建蓋高樓大廈,官吏又有回扣可收,皆大歡喜!當房地產不斷增值時,水漲船高,沿海大都市房價以千萬計,尤其北京、上海為最。在一片繁榮社會下,人人會爭相置產,它成為致富捷徑。一般人買房總以房契向銀行貸款,銀行執行長也是官派,試想不給執行長任何好處,誰能獲得貸款?中國社會這二十年來,一連串利益運作下,官、民發大財,不過社會雖算繁榮,但貧富差距則越來越大!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始,中共低估美國Trump總統對貿易戰的執著,而今參、眾兩院一致通過,支持以貿易戰譴責、糾正中共這二十年來,以投機取巧、違法及違規手段,造成美、中貿易巨大逆差,吃定美國致富!顯然的,貿易戰打開中國繁榮的真貌,原來中國經濟80%完全依賴美國,Trump聲言加重稅率之際,大批外商認為在中國出產貨品已無利可圖,近期紛紛轉移到東南亞或回國設廠。大量外資工廠撤離之下,引來千萬員工的失業潮!接着、失業大眾無能付得起房貸,造成銀行呆帳。而歷經種種程續之後新建的樓房,卻無人問津,人人爭相脫產的情況下,房價節節下滑!
經濟運轉靠銀行業,中國官屬銀行為: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有六家。話說官屬銀行,如非中央不斷的投入億萬資金,甚難維持門面,原因是銀行不只擁有房產貸款呆帳,另有一條法規,乃各地方政府,以建設地域為由可向銀行貸款,這種有借無還的貸款全是呆帳!當今中國官屬銀行負債纍纍,而各地方政府,再也借不到錢,則靠地方政府給薪的各層公、教大眾,往往數月未拿到薪水。中央唯一可行的,乃不斷的加印鈔票,而它又是邁進通貨膨脹之途!共產黨走資本主義路線,已走進死胡同,經濟強國的中國夢,只不過曇花一現罷了!
2012年習近平上任總書記時,他繼承胡錦濤的繁榮經濟,認定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其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宣召,乃認定中共將統領世界的老大心態。執政七年間,習近平大舉建軍,接着創新一帶一路,到處撒錢以開闢附庸國,在撒錢時也把中國固有的賄賂文化傳授過境,此舉引發不少受益國的反感,東南亞一些曾參與一帶一路諸國,堅持要跟中共重訂條約。今天中國國內經濟亮紅燈,外匯存款見底,一帶一路無法進展。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如改為「中國人命運共同體」更恰當,當一大批官吏、權貴捲攜重金外逃時,中國境內人民的命運,難道不將是回到吃草時代的共同體?!
《幽雅浪漫的匈牙利》
雅夫子
茜茜公主之最愛 - 格德勒古堡莊園
匈牙利是茜茜公主(Princess SISI)的第二故鄉,而格德勒古堡莊園是她最愛的匈牙利行宮。格德勒古堡(Godollo Castle)建于公元1735至1749年間,1867年整修之後把它送給匈牙利新的國王約瑟夫一世和王后伊麗莎白(即茜茜公主)作為他們的加冕禮物。
茜茜公主的一生與匈牙利是息息相關的,而匈牙利人民也以滿滿的敬仰與熱愛回饋了她,凡茜茜涉足的地方,在匈牙利地圖上都會有”SISI“的標誌。
由於茜茜公主最愛紫羅蘭色,因此行宮中到處可以看到淡淡的紫羅蘭色。行宮內有座頗具規模的後宮園林,當年茜茜公主經常在此騎馬,聽說公主從西班牙請來的高師身上,學到一套驚人的騎馬本領。
由於茜茜公主與約瑟夫一世聚少離多,加上她與婆婆之間的冷淡關係,於是與丈夫之間漸行漸遠。她經常呆在匈牙利,逐漸愛慕著一個與她骨子裡極為相似的人 - 匈牙利的安德拉希伯爵。
安德拉希伯爵外號為”英俊的絞刑犯“,他曾因為參與反抗奧地利對匈牙利過度的干涉,被缺席審判處以死刑。後來得到赦免,他回到匈牙利不久便成為匈牙利的領袖人物。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之下迅速崛起,約瑟夫一世感到威脅,意識到需要與匈牙利結成同盟共同對抗普魯士。於是茜茜公主周旋於自己丈夫與匈牙利伯爵之間,終於促成了奧匈帝國的形成。茜茜非常欣賞伯爵堅強瀟洒的性格,而安德拉希伯爵也以一種謙恭的態度愛著茜茜公主,這是奧匈帝國的外一章。
多瑙河上明珠:布達佩斯
布達佩斯(Budapest)一直被美譽為「多瑙河上明珠」或「小巴黎」,多瑙河兩岸的布達(Buda)與佩斯(Pest)原是兩個獨立都市,公元1873年合併成為一座都市,並取名“布達佩斯”。多瑙河在此是南北走向,布達在西岸,佩斯在東岸,依此辨別方向並不困難。
聖伊什特萬神殿(Szent Istvan Bazilika)建於公元1850至1905年,又重建於公元1949年,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得名於匈牙利第一位國王聖伊什特萬一世。國王的父親蓋薩大公為使匈牙利融入歐洲文化,拋棄原來的信仰改信天主教,並為自己的兒子起了一個具有宗教特色的名字伊什特萬(Ιstvan)。教堂的特點是裡面存放著國王右手的木乃伊。
匈牙利國家歌劇院(Magyar Alamo Operahaz)是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並帶有些巴洛克的味道,內部相當華麗,院中的雕刻與繪畫也非常講究,音效是數一數二的好。喜歡在匈牙利度假的茜茜公主也曾親臨這座劇院,她坐過的包廂也被稱為SISI box‘s。歌劇院目前正在整修中,外觀有些凌亂。
英雄廣場(Hosok tere)是為慶祝匈牙利建國一千週年而建的,中心竪起一座千年纪念碑,廣場完工於公元1896年。紀念碑頂端有一位加百利天使,手捧伊什特萬國王加冕時的王冠,象徵著匈牙利從此轉為天主教國家。紀念碑的下端是七位騎在馬上的遊牧部落首領,正是他們在公元896年帶領馬札爾民族在這裡定居。廣場後方的對稱柱廊上有十四位雕像,他們分別是匈牙利從開國到公元1848年革命期間,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國王、領袖及歷史名人。廣場正對著的大路叫安德拉什大街(Andrassy ut),又叫陽光大道,廣場東邊是城市公園。
城市公園(Varosliget)是公元1896年匈牙利千年慶典的主要場地,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園。英雄廣場是它的入口處,公園內有眾多設施,主要有:塞切尼溫泉浴場、維達杭亞城堡、美術博物館、藝術廳、動物園、植物園等等。
塞切尼溫泉浴場(Szechenyi gyogyfurdo)是歐洲最大的温泉浴場,其水源來自兩口溫泉,水溫分別為華氏74及77度。浴埸建於公元1913年,新巴洛克風格,在此浴場你甚至於可以在溫泉中下棋取樂。
漁人堡(Halaszbastya)的設計師是Frigyes Schulek,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漁人堡近乎毀滅,後Schulek兒子負責修復工程。站在此地,多瑙河、東面的佩斯及國會大廈盡收眼底。七座塔代表七個馬札爾民族部落在公元896定居於喀爾巴阡盆地,在中世紀漁民負責守護這段城牆,故名漁人堡。聖伊什特萬的騎馬銅像立於公元1906年,位於漁人堡和馬加什教堂之間。
馬加什教堂(Matthias Church)是一幢哥特式建築,教堂的屋頂是用具有馬札爾部落風格的馬賽克拚成,非常吸睛獨特。馬加什國王在位期間,匈牙利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等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國土疆域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因此他深受匈牙利人民的敬仰與愛戴。馬加什國王因為在此舉行婚禮,因此由原來的聖母教堂改名為馬加什教堂。教堂旁邊的聖三一廣場竪立一個紀念柱,是紀念十八世紀時戰勝黑死病而建的。
鏈子橋(Lanc Hid)是多瑙河上連接布達與佩斯兩地的第一座橋樑,其建造應該歸功於匈牙利伯爵塞切尼、伊斯特萬。他請來英國造橋大師William Tierney Clark設計了這座多瑙河上最美的鏈子橋。匈牙利設計師亞諾士的錦上添花之作是設計橋樑兩端的獅子雕塑,獅爪緊緊地抓住兩岸,象徵布達與佩斯永遠相連。
國會大厦(Orszaghaz)是布達佩斯的重要地標,也是歐洲大陸第一大國會大厦,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Ιmre Steindl設計并由他監督建成。大厦共有691個房間、會議室和大廳,樓梯總長達20多公里,屬於新哥特式建築風格。大厦的主要廳室內裝飾著匈牙利歷史名人的肖像與雕塑以及巨幅壁畫。其中不准拍照的是裝在玻璃盒內,傳聞是匈牙利第一任國王聖伊什特萬一世的聖冠。在歷史上就有多次被盜的記錄,在1945年為了防範落入蘇聯軍隊手中,被暗中帶到奧地利,後來又輾轉落入美國軍隊手裡被帶到美國存放,最後才在1978年盛大地迎回匈牙利。聖冠上面是由十六根柱子支撐著的華麗圓頂,每根柱子上頭都有歷代匈牙利國王或英雄的雕像,圓頂最高點為96米(96與建國年份公元896年相關),高度與聖伊什特萬神殿相同。
布達皇宮(Budavari Palota)為阿魯巴多王朝在十三世紀時在多瑙河岸旁所建,土耳其佔領布達時皇宮長年失修,後來經過修復與擴建,成為新巴洛克式建築。皇宮中心部分現為歷史博物館、畫廊及工人運動博物館。由此岸走過多瑙河上的鏈子橋,橋的另一邊即是佩斯地區。
中央市場( Nagy Vasarcsarnok )是個室內市集,外表是淡色紅磚配上馬賽克屋頂十分出色,建物有點像火車站。這幢建築分為三層:地上層主要販賣食材與點心;樓上有些餐廳與熟食店,以及各樣織品與紀念品;地下室是店舖及一家超市。市場內可以買到熱門的伴手禮鵝肝罐頭。
紐約咖啡舘不是在紐約而是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如何形容匈牙利人對咖啡的熱愛:“一個人如果不在家裡,那就在咖啡廳裡;若不在咖啡廳裡,那就是在去咖啡廳的路上。” 布達佩斯的紐約咖啡舘有“全世界最美的咖啡舘”的美譽,當地人與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慕名而來,一則看一眼富麗堂皇、高貴雅典的裝飾,二則品嘗一下精緻美味的咖啡與甜點。
匈牙利作家馬勞伊說過一句名言:“沒有咖啡就沒有文學”,向那些窮困潦倒的文學藝術家提供免費的紙筆是這間咖啡舘長年的傳統,而這些文學藝術家則將天馬行空的想像成果留給後人,讓他們像品嚐咖啡一樣慢慢地去體會。
另一家著名的咖啡舘叫魯茲姆咖啡舘(Ruszwurm Cukraszda)是匈牙利最古老的咖啡舘,位於漁人堡附近。此店開創於公元1827年,是當時詩人和藝術家聚集的地方。這裡沒有華麗的蛋糕展櫃,但櫃子裡擺放的都是非常經典的蛋糕甜點,最有名的叫多伯斯蛋糕(Dobos torts),另一種是此店的招牌甜點魯茲姆奶油蛋糕(Ruszwurm Kremes)。這家咖啡舘也是茜茜公主最愛的咖啡店。
匈牙利馬術村格德勒
格德勒(Godollo)馬術村是個幽靜美麗的小村莊,此地不但可以欣賞到精彩的馬術表演,並且可以體會到馬札爾民族的風味料理。繞著莊園走一趟,讓大家體會一下遊牧民族的生活。馬上功夫是遊牧民族專長的技藝,馬術師站在馬背上表演倒轉、射箭、分腿馭馬等等特技,招招扣人心弦。還有妙齡少女打扮成「茜茜公主」,表演一招馬兒跳華爾茲舞歩的優雅節目。馬術表演之後,讓遊客嚐試匈牙利傳統風味餐,席間還演奏匈牙利民歌助興,如此滿足遊客在視覺、味覺、聽覺三方面的享受。
因為在匈牙利處處都有「茜茜公主」的蹤影,所以結尾特別附上一張她的畫像,讓讀者去評論她是否是位歐洲最美麗的皇后。
匈牙利是茜茜公主(Princess SISI)的第二故鄉,而格德勒古堡莊園是她最愛的匈牙利行宮。格德勒古堡(Godollo Castle)建于公元1735至1749年間,1867年整修之後把它送給匈牙利新的國王約瑟夫一世和王后伊麗莎白(即茜茜公主)作為他們的加冕禮物。
茜茜公主的一生與匈牙利是息息相關的,而匈牙利人民也以滿滿的敬仰與熱愛回饋了她,凡茜茜涉足的地方,在匈牙利地圖上都會有”SISI“的標誌。
由於茜茜公主最愛紫羅蘭色,因此行宮中到處可以看到淡淡的紫羅蘭色。行宮內有座頗具規模的後宮園林,當年茜茜公主經常在此騎馬,聽說公主從西班牙請來的高師身上,學到一套驚人的騎馬本領。
由於茜茜公主與約瑟夫一世聚少離多,加上她與婆婆之間的冷淡關係,於是與丈夫之間漸行漸遠。她經常呆在匈牙利,逐漸愛慕著一個與她骨子裡極為相似的人 - 匈牙利的安德拉希伯爵。
安德拉希伯爵外號為”英俊的絞刑犯“,他曾因為參與反抗奧地利對匈牙利過度的干涉,被缺席審判處以死刑。後來得到赦免,他回到匈牙利不久便成為匈牙利的領袖人物。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帶領之下迅速崛起,約瑟夫一世感到威脅,意識到需要與匈牙利結成同盟共同對抗普魯士。於是茜茜公主周旋於自己丈夫與匈牙利伯爵之間,終於促成了奧匈帝國的形成。茜茜非常欣賞伯爵堅強瀟洒的性格,而安德拉希伯爵也以一種謙恭的態度愛著茜茜公主,這是奧匈帝國的外一章。
多瑙河上明珠:布達佩斯
布達佩斯(Budapest)一直被美譽為「多瑙河上明珠」或「小巴黎」,多瑙河兩岸的布達(Buda)與佩斯(Pest)原是兩個獨立都市,公元1873年合併成為一座都市,並取名“布達佩斯”。多瑙河在此是南北走向,布達在西岸,佩斯在東岸,依此辨別方向並不困難。
聖伊什特萬神殿(Szent Istvan Bazilika)建於公元1850至1905年,又重建於公元1949年,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天主教堂,得名於匈牙利第一位國王聖伊什特萬一世。國王的父親蓋薩大公為使匈牙利融入歐洲文化,拋棄原來的信仰改信天主教,並為自己的兒子起了一個具有宗教特色的名字伊什特萬(Ιstvan)。教堂的特點是裡面存放著國王右手的木乃伊。
匈牙利國家歌劇院(Magyar Alamo Operahaz)是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並帶有些巴洛克的味道,內部相當華麗,院中的雕刻與繪畫也非常講究,音效是數一數二的好。喜歡在匈牙利度假的茜茜公主也曾親臨這座劇院,她坐過的包廂也被稱為SISI box‘s。歌劇院目前正在整修中,外觀有些凌亂。
英雄廣場(Hosok tere)是為慶祝匈牙利建國一千週年而建的,中心竪起一座千年纪念碑,廣場完工於公元1896年。紀念碑頂端有一位加百利天使,手捧伊什特萬國王加冕時的王冠,象徵著匈牙利從此轉為天主教國家。紀念碑的下端是七位騎在馬上的遊牧部落首領,正是他們在公元896年帶領馬札爾民族在這裡定居。廣場後方的對稱柱廊上有十四位雕像,他們分別是匈牙利從開國到公元1848年革命期間,對國家有重要貢獻的國王、領袖及歷史名人。廣場正對著的大路叫安德拉什大街(Andrassy ut),又叫陽光大道,廣場東邊是城市公園。
城市公園(Varosliget)是公元1896年匈牙利千年慶典的主要場地,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園。英雄廣場是它的入口處,公園內有眾多設施,主要有:塞切尼溫泉浴場、維達杭亞城堡、美術博物館、藝術廳、動物園、植物園等等。
塞切尼溫泉浴場(Szechenyi gyogyfurdo)是歐洲最大的温泉浴場,其水源來自兩口溫泉,水溫分別為華氏74及77度。浴埸建於公元1913年,新巴洛克風格,在此浴場你甚至於可以在溫泉中下棋取樂。
漁人堡(Halaszbastya)的設計師是Frigyes Schulek,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漁人堡近乎毀滅,後Schulek兒子負責修復工程。站在此地,多瑙河、東面的佩斯及國會大廈盡收眼底。七座塔代表七個馬札爾民族部落在公元896定居於喀爾巴阡盆地,在中世紀漁民負責守護這段城牆,故名漁人堡。聖伊什特萬的騎馬銅像立於公元1906年,位於漁人堡和馬加什教堂之間。
馬加什教堂(Matthias Church)是一幢哥特式建築,教堂的屋頂是用具有馬札爾部落風格的馬賽克拚成,非常吸睛獨特。馬加什國王在位期間,匈牙利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等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國土疆域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因此他深受匈牙利人民的敬仰與愛戴。馬加什國王因為在此舉行婚禮,因此由原來的聖母教堂改名為馬加什教堂。教堂旁邊的聖三一廣場竪立一個紀念柱,是紀念十八世紀時戰勝黑死病而建的。
鏈子橋(Lanc Hid)是多瑙河上連接布達與佩斯兩地的第一座橋樑,其建造應該歸功於匈牙利伯爵塞切尼、伊斯特萬。他請來英國造橋大師William Tierney Clark設計了這座多瑙河上最美的鏈子橋。匈牙利設計師亞諾士的錦上添花之作是設計橋樑兩端的獅子雕塑,獅爪緊緊地抓住兩岸,象徵布達與佩斯永遠相連。
國會大厦(Orszaghaz)是布達佩斯的重要地標,也是歐洲大陸第一大國會大厦,由匈牙利著名建築師Ιmre Steindl設計并由他監督建成。大厦共有691個房間、會議室和大廳,樓梯總長達20多公里,屬於新哥特式建築風格。大厦的主要廳室內裝飾著匈牙利歷史名人的肖像與雕塑以及巨幅壁畫。其中不准拍照的是裝在玻璃盒內,傳聞是匈牙利第一任國王聖伊什特萬一世的聖冠。在歷史上就有多次被盜的記錄,在1945年為了防範落入蘇聯軍隊手中,被暗中帶到奧地利,後來又輾轉落入美國軍隊手裡被帶到美國存放,最後才在1978年盛大地迎回匈牙利。聖冠上面是由十六根柱子支撐著的華麗圓頂,每根柱子上頭都有歷代匈牙利國王或英雄的雕像,圓頂最高點為96米(96與建國年份公元896年相關),高度與聖伊什特萬神殿相同。
布達皇宮(Budavari Palota)為阿魯巴多王朝在十三世紀時在多瑙河岸旁所建,土耳其佔領布達時皇宮長年失修,後來經過修復與擴建,成為新巴洛克式建築。皇宮中心部分現為歷史博物館、畫廊及工人運動博物館。由此岸走過多瑙河上的鏈子橋,橋的另一邊即是佩斯地區。
中央市場( Nagy Vasarcsarnok )是個室內市集,外表是淡色紅磚配上馬賽克屋頂十分出色,建物有點像火車站。這幢建築分為三層:地上層主要販賣食材與點心;樓上有些餐廳與熟食店,以及各樣織品與紀念品;地下室是店舖及一家超市。市場內可以買到熱門的伴手禮鵝肝罐頭。
紐約咖啡舘不是在紐約而是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如何形容匈牙利人對咖啡的熱愛:“一個人如果不在家裡,那就在咖啡廳裡;若不在咖啡廳裡,那就是在去咖啡廳的路上。” 布達佩斯的紐約咖啡舘有“全世界最美的咖啡舘”的美譽,當地人與世界各地的遊客都慕名而來,一則看一眼富麗堂皇、高貴雅典的裝飾,二則品嘗一下精緻美味的咖啡與甜點。
匈牙利作家馬勞伊說過一句名言:“沒有咖啡就沒有文學”,向那些窮困潦倒的文學藝術家提供免費的紙筆是這間咖啡舘長年的傳統,而這些文學藝術家則將天馬行空的想像成果留給後人,讓他們像品嚐咖啡一樣慢慢地去體會。
另一家著名的咖啡舘叫魯茲姆咖啡舘(Ruszwurm Cukraszda)是匈牙利最古老的咖啡舘,位於漁人堡附近。此店開創於公元1827年,是當時詩人和藝術家聚集的地方。這裡沒有華麗的蛋糕展櫃,但櫃子裡擺放的都是非常經典的蛋糕甜點,最有名的叫多伯斯蛋糕(Dobos torts),另一種是此店的招牌甜點魯茲姆奶油蛋糕(Ruszwurm Kremes)。這家咖啡舘也是茜茜公主最愛的咖啡店。
匈牙利馬術村格德勒
格德勒(Godollo)馬術村是個幽靜美麗的小村莊,此地不但可以欣賞到精彩的馬術表演,並且可以體會到馬札爾民族的風味料理。繞著莊園走一趟,讓大家體會一下遊牧民族的生活。馬上功夫是遊牧民族專長的技藝,馬術師站在馬背上表演倒轉、射箭、分腿馭馬等等特技,招招扣人心弦。還有妙齡少女打扮成「茜茜公主」,表演一招馬兒跳華爾茲舞歩的優雅節目。馬術表演之後,讓遊客嚐試匈牙利傳統風味餐,席間還演奏匈牙利民歌助興,如此滿足遊客在視覺、味覺、聽覺三方面的享受。
因為在匈牙利處處都有「茜茜公主」的蹤影,所以結尾特別附上一張她的畫像,讓讀者去評論她是否是位歐洲最美麗的皇后。
愛達荷,我愛!
吳連山
幾年前就曾邀請朋友一起到愛達荷Idaho玩。朋友的美國同事知道後問他愛達荷那裡有什麼特殊?為什麼能在那裡待七,八天?
就在2012年十月中旬,我們與蔡丁財,曾昆聯,林錦燦共四戶家庭,八個人,到Lake Coeur d’Alene, Idaho附近遊玩八天。被當地美麗的風光,綺麗的秋色,純樸的民俗,以及友善的人情,深深的感動。心想那一天再回來遊玩一趟。或專程搭機來過聖誕節。
2016年與林錦燦夫婦,及王金姬女士要到黃石公園玩。就先搭飛機到Idaho Falls然後在那裡租車,再開車到Driggs, ID租民宿,當時天色已晚。第一天就先到Idaho Falls玩。第二天再從Driggs那裡進去公園。首先到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兩天後再到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其中一天我們乘機順便到愛達荷的Blackfoot, Pocatello玩。Idaho Falls,Blackfoot, Pocatello這三個在城市都是在愛達荷州內的。雖然是小城市,都很安詳,漂亮。離開時我們都說有機會一定要再來玩。
今年九月中,朋友,邱一清,突然送來一些他們到Shoshone Falls ( 在Twin Falls愛達荷)拍攝的彩虹瀑布照片。非常吸引注目。我們去查詢才知道這個Shoshone Falls有西方的尼加拉瓜瀑布之稱。碰巧Automobile Club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版雜誌 ”Westways”十月份有一篇文章描述她與她的朋友為紀念她們二十年的友情,一起到Idaho州政府所在地Boise (要讀做Boy-See)遊玩的經歷。我們讀了之後非常興奮。立即整理行李,約定旅館。就帶著兩隻狗,於今年十月三日一路開車前來夙寐以求的愛達荷中部。在愛達荷這裡我們共住了六天。參觀了:Boise, McCall, Bruneau Dune State Park, Twin Falls, Sun Valley, Craters of the Moon National Monument, City of Rocks Nat’s Reserve等地。
為什麼我對愛達荷那麼癡情?我也不知道。但絕對不是因為它的馬鈴薯,不是因為它燦麗的星光(愛達荷的暱名叫The Gem State)。也不會因為它有好吃的鱒魚及有名的牛肉。更不是因為有對台灣非常友善的葉望輝先生(Mr. Stephen J. Yates) 在那裡。應該是那美麗得讓人幾乎窒息的山色。應該是那三面被九千英呎高山環抱,一面卻是沙漠的奇景。也應該是三條迂迴曲折的美麗大河:Snake, Selway & Salmon rivers造成許多的峽谷,瀑布。讓人可以爬山探險或急流泛舟。享盡天然的樂趣。或是到Sun Valley高山頂上滑雪玩白粉。聽說這裡也是世界最大的鳥類集中地 (hawk, falcons, owls & other raptors )。
我們在Boise住的旅館La Quinta Inn,前面停車場剛好許多楓葉樹變紅,一些其他不同的樹也紛紛變色或開始凋謝。各種顏色夾雜襯托美麗的秋景,很像是畫中的景色。有一個當地人就說我們現在來的正是景色最美的時候。但是他說愛達荷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遊玩方式:春、秋季節登山,步行,賞花,觀光。夏天釣魚,泛舟,冬天滑雪賞冬景。因為有這麼多好玩,好看的東西,這幾年房地產非常熱絡。我們也親眼看到許多新社區在增建中。查了一下,新房子約三、四千英呎才美金$235,000左右。
離開愛達荷時,那天清晨只有華氏二十度。聽說當天中午氣溫最高也才四十度。當晚在Las Vegas過夜。第二天中午回到洛杉磯時當時氣溫卻是八十五度。非常襖熱。而且當時附近地區也有兩三個火災同時發生。許多朋友多都很關心我們家的情形。幸好那些火燒地區都離我們很遠。我們一切平安。只是心想:德州經常有水災和颱風。搬到加州卻有地震,火燒山,及警車常追逐竊犯的恐怖。這世界似乎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居住的地方。也許應該搬到愛達荷,我的最愛。
(10/31/2019)
就在2012年十月中旬,我們與蔡丁財,曾昆聯,林錦燦共四戶家庭,八個人,到Lake Coeur d’Alene, Idaho附近遊玩八天。被當地美麗的風光,綺麗的秋色,純樸的民俗,以及友善的人情,深深的感動。心想那一天再回來遊玩一趟。或專程搭機來過聖誕節。
2016年與林錦燦夫婦,及王金姬女士要到黃石公園玩。就先搭飛機到Idaho Falls然後在那裡租車,再開車到Driggs, ID租民宿,當時天色已晚。第一天就先到Idaho Falls玩。第二天再從Driggs那裡進去公園。首先到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兩天後再到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其中一天我們乘機順便到愛達荷的Blackfoot, Pocatello玩。Idaho Falls,Blackfoot, Pocatello這三個在城市都是在愛達荷州內的。雖然是小城市,都很安詳,漂亮。離開時我們都說有機會一定要再來玩。
今年九月中,朋友,邱一清,突然送來一些他們到Shoshone Falls ( 在Twin Falls愛達荷)拍攝的彩虹瀑布照片。非常吸引注目。我們去查詢才知道這個Shoshone Falls有西方的尼加拉瓜瀑布之稱。碰巧Automobile Club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版雜誌 ”Westways”十月份有一篇文章描述她與她的朋友為紀念她們二十年的友情,一起到Idaho州政府所在地Boise (要讀做Boy-See)遊玩的經歷。我們讀了之後非常興奮。立即整理行李,約定旅館。就帶著兩隻狗,於今年十月三日一路開車前來夙寐以求的愛達荷中部。在愛達荷這裡我們共住了六天。參觀了:Boise, McCall, Bruneau Dune State Park, Twin Falls, Sun Valley, Craters of the Moon National Monument, City of Rocks Nat’s Reserve等地。
為什麼我對愛達荷那麼癡情?我也不知道。但絕對不是因為它的馬鈴薯,不是因為它燦麗的星光(愛達荷的暱名叫The Gem State)。也不會因為它有好吃的鱒魚及有名的牛肉。更不是因為有對台灣非常友善的葉望輝先生(Mr. Stephen J. Yates) 在那裡。應該是那美麗得讓人幾乎窒息的山色。應該是那三面被九千英呎高山環抱,一面卻是沙漠的奇景。也應該是三條迂迴曲折的美麗大河:Snake, Selway & Salmon rivers造成許多的峽谷,瀑布。讓人可以爬山探險或急流泛舟。享盡天然的樂趣。或是到Sun Valley高山頂上滑雪玩白粉。聽說這裡也是世界最大的鳥類集中地 (hawk, falcons, owls & other raptors )。
我們在Boise住的旅館La Quinta Inn,前面停車場剛好許多楓葉樹變紅,一些其他不同的樹也紛紛變色或開始凋謝。各種顏色夾雜襯托美麗的秋景,很像是畫中的景色。有一個當地人就說我們現在來的正是景色最美的時候。但是他說愛達荷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遊玩方式:春、秋季節登山,步行,賞花,觀光。夏天釣魚,泛舟,冬天滑雪賞冬景。因為有這麼多好玩,好看的東西,這幾年房地產非常熱絡。我們也親眼看到許多新社區在增建中。查了一下,新房子約三、四千英呎才美金$235,000左右。
離開愛達荷時,那天清晨只有華氏二十度。聽說當天中午氣溫最高也才四十度。當晚在Las Vegas過夜。第二天中午回到洛杉磯時當時氣溫卻是八十五度。非常襖熱。而且當時附近地區也有兩三個火災同時發生。許多朋友多都很關心我們家的情形。幸好那些火燒地區都離我們很遠。我們一切平安。只是心想:德州經常有水災和颱風。搬到加州卻有地震,火燒山,及警車常追逐竊犯的恐怖。這世界似乎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居住的地方。也許應該搬到愛達荷,我的最愛。
(10/31/2019)
錢錢錢
林錦燦
有人説「錢」,通常定位不明確,有待下文,但一喊「錢錢錢」,貶抑的臭味就跑出來,聞到了沒?
「錢非萬能,沒錢則萬萬不能」人人為錢削尖鑽營,因為錢代表方便舒適,驕人面具,甚至權勢。
當一個人錢多到富可敵國時,望者披靡,喊話參選總統,馬上有人抬桌搬椅擠出位置,雖非萬能,無法雀屏中選,也聲勢無兩。
當一群人錢少到三餐不繼時,錢多一個個算,錢少一群群來,災難就逼近眉睫。
今年初,在巴基斯坦Parkistan,一個人口約二十萬,剌特迭羅Ratodero的鎮民出現恐慌,家裡和左右鄰居,幾乎每一家都有小孩發高燒,找不出病因,而且看醫生治不好,不斷有小孩死亡!
四月份政府終於找到惹禍的根源,並發佈了毀滅性的新聞devastating news:整個剌特迭羅Ratodero鎮就是愛滋病毒爆發的震央the epicenter of an HIV outbreak。
震央箭頭指向一個小兒科醫生pediatrician ,爆發原因就是他在不同的病人身上重複使用相同的針筒!
基本醫療常識都不懂?當然不是,真正的理由?錢!錢!錢!
當大多數鎮裡的父母一個月的收入都低於$60美元,家裡的幾個小孩又開始生病,你想他們的選擇有幾多?穿插點客家用法,對岳家表示表示。
台灣年輕人一個月的收入$1,000美元,無法購屋娶妻,美國矽谷年輕人一個月的收入$10,000美元,同樣無法購屋娶妻,或許娶老婆勉強,年輕少女對愛情的憧憬無「窮」弗屆,可是一過三十就恢復正常視力,只看到房產?但買房子想都不要想。
這個小兒科醫生收費最便宜,看一次病只要$0.2美元,你沒看錯,就是兩毛錢,有沒有包括處方藥物?報導沒仔細解說。但門庭若市理由顕而易見。
曾經有一位工人看到這個醫生從針筒盒子找出一根用過的注射針筒syringe ,準備替他兒子打針,他提出抗議,醫生馬上厲聲喝駡snapped,「你太窮買不起新的針筒,不喜歡我的治療方式,請找別人。」
當父母親必需節衣縮食才能讓小孩看病,醫生就是主宰,生命隨他宰!
只要窮夠光蛋,命也就跟著一文不值?
醫生被逮捕,吊銷執照並移送法辦,但依據新聞記者追踪調查,他並沒有被起訴,而且不久就拿回執照,在近郊的醫院改當綜合科醫師。
醫生也是資源,貧窮國家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怎捨得隨意丟棄,給他足夠多的錢,絕不重複使用針筒,小事一樁,易如反掌。
事實證明他不是唯一犯這種「錯誤」的醫生,鎮裡牙醫拿著相同未經過消毒的補牙拔牙工具,在不同的人身上肆意揮舞,揮灑自如。街頭巷尾理髪廳,從來沒有被酒精或消毐水處理過的剪刀剃刀,也同樣從一個顧客臉上優雅的滑到另一個,流暢無礙。
這種景觀六十年前在台灣,那個人力腳踏三輪車載著客人到處跑的時代也到處都是,似乎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交通不便,疾病也傳播不遠,有利有弊?
使用「錯誤」而不是「違法勾當」,因為在貧民窟ghetto 草菅人命如此簡單容易又省錢,而且廣為低下階層社會,無奈接納包容?
其他全國各地,幹著practice 同樣「錯誤」的不乏其人,所以雖然世界各國愛滋病例逐年下降,巴基斯坦的愛滋病患者卻有增無減。
政府對愛滋病泛濫的危機不能説視若無睹,但分流金錢花費在這上面的意願十分匱乏,國際性危機依賴國際援助?誰敢說窮政府不會打算盤。
政府的財政壓力太大,太多更重要的計劃要執行,譬如養軍隊跟印度打仗,發展核武,「錢要花在刀口上」的最佳詮釋?
貧窮國家才有的頭疼,我們可以理解。但非常富有的美國,同樣有「錢煩惱」。
錢太多怕不為人知的煩惱!
星吧客Starbucks 開始在某些城市設立高端專賣店Starbucks Reserve 試賣一杯$20美元以上的咖啡,還跟義大利著名的糕餅店Princi bakery 聯盟賣糕點,射擊目標當然是有錢人的荷包。
咖啡是西方人最普遍的飲料,早上一杯,提神醒腦,工作效率大増。
喝的人一多,口味就不可自主的擴張,把濃咖啡用開水稀釋,專門為美國人準備的咖啡叫美式Americano。正統咖啡倒入熱牛奶攪出泡泡叫卡布奇諾cappuccino,再加點糖招蜂引蝶叫拿鐵Latte,為了餵熊,增加咖啡濃度叫espresso,把牛奶煮熱加上去叫馬其朵macchiato,熊媽看著小熊涙眼汪汪,就把糖煮濃稠,滴攪進去,變成了焦糖馬其朵caramel macchiato,小熊就從此上了癮addicted,不可一日無此君。
似乎有一個現象,吃喝玩樂的東西,喜歡的人一多,就會被整出稀奇古怪的故事,藉口提高商機,普通人的錢賺走了,重口味的只要肯花錢,更加侍候無微不至。
譬如espresso的咖啡豆就必須烤的比較久roasted longer,研磨的非常細grinded finer,然後用滾燙的開水高壓噴過,所以比諸一般慢慢滴過出來的咖啡濃度高很多。
更有甚者,拿咖啡豆餵麝香貓,咖啡豆不能消化被排出體外,但因為在消化系統的每一個器官走了一趟,染上了麝香貓的味道,拜託要有衛生,不要提屁股!被咖啡老饕視為極品,一磅數百美元,色香味只要不去形象化visualize,窮人有啥閒話資格?
這兒插個閒話,我一直搞不清楚,請問,狗的嗅覺比人強了千百倍衆所皆知,路上一坨屎,人人掩鼻而走,狗卻趨之若鶩,人臭狗香?誰強誰弱?誰對誰錯?
星吧客在美國把咖啡文化發揚光大,但相信大多數義大利人對美國人喝咖啡的評價就是「糟塌」兩個字,卡布奇諾cappuccino義大利文字是小杯的意思,早上一小杯,香醇苦辛濃郁,精神大振,泡妞談情,口齒生津,嘴沫橫飛。
咖啡走進了星吧客,又是牛奶又是糖,為了滿足貨真價實需求,又非胖到16盎司一滿杯不可。所以有星吧客常客到了貨真價實的義式咖啡屋,咖啡師barista 把做好的一小杯卡布奇諾cappuccino拿出來,他用奇怪的表情問:「剩下的16盎司到哪去了?」。喝啤酒嗎?啼笑皆非。
當你以為咖啡的變化多端已經到了極致,如何能夠再添花樣讓價格更上一層樓?小事一樁。
QB進了星吧客,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外星人,口吐奇特言語,跟barista交流無礙,我站一旁摸不著頭腦,難道進門時候時空轉換,從地球換到火星?
QB: “caramel macchiato, grande, upside down, extra hot, double shot, light on the drizzle. ”
整句話我似乎聽到,出大事了,天氣特別熱,還下著小雨,甚至有人開了兩槍,乾坤顛倒了!
這是買咖啡嗎?新聞及氣象報告兼評論還差不多。
不知道臺灣的星吧客是否也發展出類似的咖啡文明交流語言,我在這裏就像上古遺物,安所措手足?
在星吧客咖啡王國裡grande指的是「大」,一杯16盎司,其實這是中杯,小的有short ,8盎司,tall,12盎司,大的有venti,20盎司,venti iced是24盎司,而且還打算推出更大的trenta,31盎司。
不但如此,星吧客還為他自己創新的飲料註冊商標,星冰樂Frappuccino,僅此一家,無所不用其極。
使用外來語,義大利和尚唸愛經尤其恐怖,唬爛小女孩個個神魂顛倒head over heels,頭跑到腳後跟去了,傲人罩杯號碼大小又要她暈頭轉向,加上氣候變
化多端,槍聲密集,買咖啡就變成一門藝術學問,不狠狠掏錢是走不出門的。
當路上人手一杯星吧客,只有高端專賣店裡$20一杯才能把頭抬起來。
當大家都能松坂豬,我就只剩下神戸牛。
林大病理學家結論:這叫「錢發燒」,症狀是放口袋都會燒個洞掉出來burn a hole in the pocket,你只要跟著他屁股後面就能撿!
如果星吧客沒在高端專賣店的罩杯打上與一般店完全不同的商標logo,那我勸你趕快把股票賣了。
「錢非萬能,沒錢則萬萬不能」人人為錢削尖鑽營,因為錢代表方便舒適,驕人面具,甚至權勢。
當一個人錢多到富可敵國時,望者披靡,喊話參選總統,馬上有人抬桌搬椅擠出位置,雖非萬能,無法雀屏中選,也聲勢無兩。
當一群人錢少到三餐不繼時,錢多一個個算,錢少一群群來,災難就逼近眉睫。
今年初,在巴基斯坦Parkistan,一個人口約二十萬,剌特迭羅Ratodero的鎮民出現恐慌,家裡和左右鄰居,幾乎每一家都有小孩發高燒,找不出病因,而且看醫生治不好,不斷有小孩死亡!
四月份政府終於找到惹禍的根源,並發佈了毀滅性的新聞devastating news:整個剌特迭羅Ratodero鎮就是愛滋病毒爆發的震央the epicenter of an HIV outbreak。
震央箭頭指向一個小兒科醫生pediatrician ,爆發原因就是他在不同的病人身上重複使用相同的針筒!
基本醫療常識都不懂?當然不是,真正的理由?錢!錢!錢!
當大多數鎮裡的父母一個月的收入都低於$60美元,家裡的幾個小孩又開始生病,你想他們的選擇有幾多?穿插點客家用法,對岳家表示表示。
台灣年輕人一個月的收入$1,000美元,無法購屋娶妻,美國矽谷年輕人一個月的收入$10,000美元,同樣無法購屋娶妻,或許娶老婆勉強,年輕少女對愛情的憧憬無「窮」弗屆,可是一過三十就恢復正常視力,只看到房產?但買房子想都不要想。
這個小兒科醫生收費最便宜,看一次病只要$0.2美元,你沒看錯,就是兩毛錢,有沒有包括處方藥物?報導沒仔細解說。但門庭若市理由顕而易見。
曾經有一位工人看到這個醫生從針筒盒子找出一根用過的注射針筒syringe ,準備替他兒子打針,他提出抗議,醫生馬上厲聲喝駡snapped,「你太窮買不起新的針筒,不喜歡我的治療方式,請找別人。」
當父母親必需節衣縮食才能讓小孩看病,醫生就是主宰,生命隨他宰!
只要窮夠光蛋,命也就跟著一文不值?
醫生被逮捕,吊銷執照並移送法辦,但依據新聞記者追踪調查,他並沒有被起訴,而且不久就拿回執照,在近郊的醫院改當綜合科醫師。
醫生也是資源,貧窮國家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怎捨得隨意丟棄,給他足夠多的錢,絕不重複使用針筒,小事一樁,易如反掌。
事實證明他不是唯一犯這種「錯誤」的醫生,鎮裡牙醫拿著相同未經過消毒的補牙拔牙工具,在不同的人身上肆意揮舞,揮灑自如。街頭巷尾理髪廳,從來沒有被酒精或消毐水處理過的剪刀剃刀,也同樣從一個顧客臉上優雅的滑到另一個,流暢無礙。
這種景觀六十年前在台灣,那個人力腳踏三輪車載著客人到處跑的時代也到處都是,似乎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交通不便,疾病也傳播不遠,有利有弊?
使用「錯誤」而不是「違法勾當」,因為在貧民窟ghetto 草菅人命如此簡單容易又省錢,而且廣為低下階層社會,無奈接納包容?
其他全國各地,幹著practice 同樣「錯誤」的不乏其人,所以雖然世界各國愛滋病例逐年下降,巴基斯坦的愛滋病患者卻有增無減。
政府對愛滋病泛濫的危機不能説視若無睹,但分流金錢花費在這上面的意願十分匱乏,國際性危機依賴國際援助?誰敢說窮政府不會打算盤。
政府的財政壓力太大,太多更重要的計劃要執行,譬如養軍隊跟印度打仗,發展核武,「錢要花在刀口上」的最佳詮釋?
貧窮國家才有的頭疼,我們可以理解。但非常富有的美國,同樣有「錢煩惱」。
錢太多怕不為人知的煩惱!
星吧客Starbucks 開始在某些城市設立高端專賣店Starbucks Reserve 試賣一杯$20美元以上的咖啡,還跟義大利著名的糕餅店Princi bakery 聯盟賣糕點,射擊目標當然是有錢人的荷包。
咖啡是西方人最普遍的飲料,早上一杯,提神醒腦,工作效率大増。
喝的人一多,口味就不可自主的擴張,把濃咖啡用開水稀釋,專門為美國人準備的咖啡叫美式Americano。正統咖啡倒入熱牛奶攪出泡泡叫卡布奇諾cappuccino,再加點糖招蜂引蝶叫拿鐵Latte,為了餵熊,增加咖啡濃度叫espresso,把牛奶煮熱加上去叫馬其朵macchiato,熊媽看著小熊涙眼汪汪,就把糖煮濃稠,滴攪進去,變成了焦糖馬其朵caramel macchiato,小熊就從此上了癮addicted,不可一日無此君。
似乎有一個現象,吃喝玩樂的東西,喜歡的人一多,就會被整出稀奇古怪的故事,藉口提高商機,普通人的錢賺走了,重口味的只要肯花錢,更加侍候無微不至。
譬如espresso的咖啡豆就必須烤的比較久roasted longer,研磨的非常細grinded finer,然後用滾燙的開水高壓噴過,所以比諸一般慢慢滴過出來的咖啡濃度高很多。
更有甚者,拿咖啡豆餵麝香貓,咖啡豆不能消化被排出體外,但因為在消化系統的每一個器官走了一趟,染上了麝香貓的味道,拜託要有衛生,不要提屁股!被咖啡老饕視為極品,一磅數百美元,色香味只要不去形象化visualize,窮人有啥閒話資格?
這兒插個閒話,我一直搞不清楚,請問,狗的嗅覺比人強了千百倍衆所皆知,路上一坨屎,人人掩鼻而走,狗卻趨之若鶩,人臭狗香?誰強誰弱?誰對誰錯?
星吧客在美國把咖啡文化發揚光大,但相信大多數義大利人對美國人喝咖啡的評價就是「糟塌」兩個字,卡布奇諾cappuccino義大利文字是小杯的意思,早上一小杯,香醇苦辛濃郁,精神大振,泡妞談情,口齒生津,嘴沫橫飛。
咖啡走進了星吧客,又是牛奶又是糖,為了滿足貨真價實需求,又非胖到16盎司一滿杯不可。所以有星吧客常客到了貨真價實的義式咖啡屋,咖啡師barista 把做好的一小杯卡布奇諾cappuccino拿出來,他用奇怪的表情問:「剩下的16盎司到哪去了?」。喝啤酒嗎?啼笑皆非。
當你以為咖啡的變化多端已經到了極致,如何能夠再添花樣讓價格更上一層樓?小事一樁。
QB進了星吧客,突然搖身一變成為外星人,口吐奇特言語,跟barista交流無礙,我站一旁摸不著頭腦,難道進門時候時空轉換,從地球換到火星?
QB: “caramel macchiato, grande, upside down, extra hot, double shot, light on the drizzle. ”
整句話我似乎聽到,出大事了,天氣特別熱,還下著小雨,甚至有人開了兩槍,乾坤顛倒了!
這是買咖啡嗎?新聞及氣象報告兼評論還差不多。
不知道臺灣的星吧客是否也發展出類似的咖啡文明交流語言,我在這裏就像上古遺物,安所措手足?
在星吧客咖啡王國裡grande指的是「大」,一杯16盎司,其實這是中杯,小的有short ,8盎司,tall,12盎司,大的有venti,20盎司,venti iced是24盎司,而且還打算推出更大的trenta,31盎司。
不但如此,星吧客還為他自己創新的飲料註冊商標,星冰樂Frappuccino,僅此一家,無所不用其極。
使用外來語,義大利和尚唸愛經尤其恐怖,唬爛小女孩個個神魂顛倒head over heels,頭跑到腳後跟去了,傲人罩杯號碼大小又要她暈頭轉向,加上氣候變
化多端,槍聲密集,買咖啡就變成一門藝術學問,不狠狠掏錢是走不出門的。
當路上人手一杯星吧客,只有高端專賣店裡$20一杯才能把頭抬起來。
當大家都能松坂豬,我就只剩下神戸牛。
林大病理學家結論:這叫「錢發燒」,症狀是放口袋都會燒個洞掉出來burn a hole in the pocket,你只要跟著他屁股後面就能撿!
如果星吧客沒在高端專賣店的罩杯打上與一般店完全不同的商標logo,那我勸你趕快把股票賣了。
韓國瑜說,“台灣 在二次世界大戰沒有被轟炸“?
邱錕源/邱麗卿
歷史是會說話的。以下的故事節錄自 邱錕源著的 ”愛與被愛,一個躊躇台美人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一 書中, 與大家分享。
5.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空襲
我的父母住在日本社區,他們接受了日本文化,並將我們的名字從台語改成日文。我們在家裡說日語,並在一所專門提供給日本兒童的學校上學;我們被稱為“皇民化家庭”。我們的姓從“邱” 改為“岡田” (Okada [jp]) 。我的名字從 “錕源” 改為 “安正” (Yasmasa” [jp])。
為了逃避盟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轟炸, 政府命令所有城市居民遷移到鄉村。儘管我父親已經在一樓的亭仔腳(有蓋人行道) 建造了一個安全且堅固的防空壕,我們還是得守法搬遷。我只在日本小學讀了6個月就停課搬到鄉下。
在撤離台北之前,我們目睹了美國B-17飛行堡壘(Flying Fortress),B-24解放者(Liberator),P-3閃電(Lightning),以及後來的B-29超級堡壘(Super Fortress)等,每天在台灣及台北市轟炸襲擊。 空襲警報日復一日地尖叫著。 我看到那些在空中成群結隊的飛機,不停的向地面投擲炸彈,就像鳥兒在空中,不分青紅皂白地排放糞便一樣。天空中除了飛機飛行外,還充滿了高射砲彈爆破的煙霧。炸彈和砲彈的爆炸聲,與可怕的飛機引擎嗡嗡作響,相互呼應。戰爭場面很是壯觀,也很令人心驚膽跳。
當空襲即將來臨時,市內的警報器開始叫囂。 每個人頭部都戴上用棉絮作成的保護帽,它的大小只足夠覆蓋頭部到肩膀。為了避免被轟炸,整個社區的人們都會衝上街頭,到處堆置稻草、乾草和木頭,點燃營火,用以產生煙霧和火焰; 然後每個人再跑到防空壕中避難。營火會混淆空襲的敵人,讓他們以為這些地區已轟炸過,而不再丟炸彈。
人們焦急地從防空壕的孔隙向天空仰望,祈禱轟炸迅速結束。 我們的防空壕位於亭仔腳的邊緣,因為屋頂是用木材製成的,潮濕腐爛的木頭味很濃厚。防空壕上面覆蓋著一層沙袋; 裡面的濕度很強。
當敵人的飛機被高射砲擊中,拖曳著火焰和煙霧從天空墬落,男女老少會從防空壕中衝出來,興奮地上下跳躍,歡呼大叫。
6. 強制撤離
A. 疏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的空襲加劇。 政府命令所有家庭都要遷出城市。 我們搬到了台北市以南約30英里的大坪林 (Toa-pi-na [tp])。
我的姐姐靜靜和哥哥垂傑跟隨學校,撤離到遠程寄宿社,以便繼續接受教育。 我的父親和母親住新店,遠離我們疏遷的新居,他們在那裡為政府建設道路。 阿嬤(祖母的婼稱 [tp]) 則在大坪林照顧我們這些小孩,包括文雄,千鶴和我。 那是我的黃金時代:無辜,無憂無慮,既不需上學,也沒有家務。 當時我只有七歲,一個精力充沛,正值不安分年齡的男孩。
7. 農村生活
A. 阿嬤 (祖母)
在大坪林的日子,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我從阿嬤那裡學到如何將縫衣針彎曲做成魚鉤, 然後跟著她到我們家後面的小溪里釣魚。我驚訝地看她用雙手將黃麻的莖纖維,在她的膝蓋上用手搓揉,作成細細的縫紉線。我幫她搭了一個由樹枝和樹藤紮成的棚架,給種植在下面的瓜藤攀爬。 在絲瓜種子播種幾個月後,我的阿嬤和我從懸掛在棚架上的蔓藤中,收割我們辛苦種植的果實。 然後阿嬤將絲瓜煮成各種美味的菜餚,讓我們享用。
我的阿嬤有一對很小的綁腳(見本書中的照片插圖),然而那並沒有妨礙她在屋內屋外忙碌地做家務事。綁小腳是以前的傳統習俗,她和前幾代婦女一樣,追隨著流行的美麗時尚。一般的父母將少女的腳用4英寸 (10公分) 寬,數英尺長的布條牢牢捆綁,以便限制腳掌的正常生長,而使雙腳保持玲瓏嬌巧,但卻扭曲了它們的自然形狀。當女孩長大後,她會有一雙誘人的小腳,走路時會使她的臀部左右輕微擺動,就像現代女性穿著一雙高跟鞋走路一樣,讓她看起來更性感,更具吸引力,更具女人味,更具魅力。阿嬤的腳是如此之小,每隻腳的尺寸可能不比她的拳頭大。當地面潮濕時,她的雙腳可以踩進一對中空的錫罐裡,當作雨靴穿。
B. 農村男孩
我和村里的男孩結交為朋友。 他們不會說日語,而我不會說台語。 儘管語言上有障礙,我們卻相處得很好。 有了這些新認識的朋友,我檢回了我失去的台語和口音。 當我說錯話或怪腔怪調時,他們嘲弄並取笑我。除了說話之外,我們還會用手勢和肢體語言,補助並進行交流。
我們去稻田裡捕捉蝗蟲,剝掉了昆蟲的翅膀,我們將幾隻蝗蟲串在一根竹籤上,放在火上燒烤食用。蝗蟲吃稻米 (我們的主食) 為盛宴, 它們的肉烤起來確實很合我們的口味。 蝗蟲吃我們的食物,我們吃蝗蟲,這是很合邏輯的報復。 我們真的處於食物鏈的頂端。
我們用泥土築牆堵水,攔截一小段稻田旁邊的灌溉溝渠。我們把兩個擋水牆之間的水舀乾,用我們的雙手或竹編的瓢籃,抓住在泥漿中掙扎的水產,如:鯽魚,鯰魚,泥鰍,蝦,蟹,蝸牛和其他可食用的水生生物。這些小生物無法在沒水的溝渠裡游泳或逃跑,我們 抓它們易若反掌。因為我們的母親在遠地幫助父親建設道路,所以我們帶著獵物回家給阿嬤烹飪。水產新鮮,味道極佳,我們都很愛吃。
我們將竹籃倒置,在籃子的一角撐上綁著繩子的木棍,把生米撤放在籃子下面作為誘餌,以便在前院捕捉麻雀。我們躲在門後等著鳥兒聚集在籃子下面,啄著誘餌。當有足夠的鳥兒聚集在裡面時,我們把繩子一拉,籃子就蓋下,套住幾隻來不及逃出的麻雀。我們把捕獲的鳥關在家裡的籠子裡,觀賞它們唱歌和跳躍的樂趣。幾天後當我們厭倦了,就釋放他們回歸自然。
晚上我們喜歡追逐和捕捉螢火蟲。不管那些年輕的農村小朋友們警告我,螢火蟲是死人的指甲變的,我們仍然以追捕它們為樂;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們以為我們看到了鬼魂! 一個朦朧的新月之夜,空氣清新涼爽,我們像往常一樣快樂地追逐著螢火蟲。 我們忽然看到一個幽靈般的黑暗身影,漂浮在我們所在的稻田對面。我們嚇壞了,尖叫著衝回家,幾乎無法 喘息。 從那次之後,我們再也不敢在夜間到稻田裡走動了。
C. 露天沐浴
我們隔壁的鄰居住著一對沒有孩子的日本年輕夫婦。丈夫是政府僱員,白天出外工作,而妻子則獨自在家。她喜歡洗澡,保持清潔。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她會在前院放一個低簷大木桶,裝滿了水。 當水在太陽照耀下變得溫暖時,不管有人觀看或正好路過,那女人會脫光衣服,跨進木桶裡泡澡。那裡沒有圍墻,我們這些小男孩們,躲在我家門後偷看她洗澡。在那種情況下,我們會臉紅,而且忍不住咯咯地笑個不停。日本人裸體公開沐浴是他們的傳統, 這種風俗在他們的公共浴室中,得到了證明。日本的公共浴室,是開放給所有的人, 沒有年齡和性別的差異。
據說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s MacArthur)將軍,在二戰後代表盟軍佔領日本時,看不慣這種男女同浴的情形,他下令停止這種習俗。他命令公共浴室應該把男女分開。 日本人就在大型游泳池的中間,牽上一根繩子,並張貼標誌來分隔不同性別的用地。男女身軀確實是分離在不同區域,但在視覺上並沒有分開;他們仍然浸泡在同一個池子裡,享受著同樣溫暖的浴水,照樣看著赤身裸體的異性在洗滌。
D. 火燒台北城
在1945年5月31日的一個無月之夜,我們全家人和鄰居都跑到外面,目睹遠遠的北方天空一遍紅, 台北市著火了! 台北當天被美國飛機轟炸!每個人都恐懼和無助地觀望,擔心他們留在台北的房財產會變成怎樣。那個景象有如好萊塢電影“亂世佳人”中,描寫在1860年的美國內戰期間,亞特蘭大市被北軍焚燒時的情景。 台北的大火持續了好幾天。
8. 返回台北
A. 返歸城市
戰爭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日本皇帝宣布無條件向盟軍投降。 美國投了兩枚原子彈在日本,造成數十萬無辜人民喪生; 台灣雖然逃脫了核武的摧毀,但仍遭受美國大規模地空襲轟炸,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遭到1945年5月31日美國無情的空襲後,台北市變成了一片廢墟。由於到處被轟炸,總督府、其他政府辦公室以及許多民間建築均遭到嚴重破壞。我們搬回到我們萬華的三層樓住宅,我們整個社區大都被夷為平地,但我們的房子逃過了災難; 除了窗戶和牆壁受到輕微損壞外,仍然安然地聳立著。當美軍在我家附近一條街外投下一顆500磅的炸彈,我們鄰居一家八口就消失了;他們的房子被夷為平地,只剩下一個巨大的彈坑和無數的碎石殘片。
我們社區裡被眾人熱愛的龍山寺,其美麗的雕木結構也被炸毀在地上 ; 它具有百年歷史,雕刻精美的高大花崗岩柱也被弄碎了(見本書後面的照片,雕刻的石柱和圖示的建築是新修復)。 出 乎意料的,寺內的木製觀音菩薩雕像(可見與布袋戲相關的照片插圖)卻沒有一絲傷痕! 那個奇蹟,鼓舞台北市民在短時間內,將寺廟重建回復原狀。 那尊觀音菩薩,也因此吸引了台灣國內外更多忠實的信徒,香火因此更鼎盛。
5.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空襲
我的父母住在日本社區,他們接受了日本文化,並將我們的名字從台語改成日文。我們在家裡說日語,並在一所專門提供給日本兒童的學校上學;我們被稱為“皇民化家庭”。我們的姓從“邱” 改為“岡田” (Okada [jp]) 。我的名字從 “錕源” 改為 “安正” (Yasmasa” [jp])。
為了逃避盟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轟炸, 政府命令所有城市居民遷移到鄉村。儘管我父親已經在一樓的亭仔腳(有蓋人行道) 建造了一個安全且堅固的防空壕,我們還是得守法搬遷。我只在日本小學讀了6個月就停課搬到鄉下。
在撤離台北之前,我們目睹了美國B-17飛行堡壘(Flying Fortress),B-24解放者(Liberator),P-3閃電(Lightning),以及後來的B-29超級堡壘(Super Fortress)等,每天在台灣及台北市轟炸襲擊。 空襲警報日復一日地尖叫著。 我看到那些在空中成群結隊的飛機,不停的向地面投擲炸彈,就像鳥兒在空中,不分青紅皂白地排放糞便一樣。天空中除了飛機飛行外,還充滿了高射砲彈爆破的煙霧。炸彈和砲彈的爆炸聲,與可怕的飛機引擎嗡嗡作響,相互呼應。戰爭場面很是壯觀,也很令人心驚膽跳。
當空襲即將來臨時,市內的警報器開始叫囂。 每個人頭部都戴上用棉絮作成的保護帽,它的大小只足夠覆蓋頭部到肩膀。為了避免被轟炸,整個社區的人們都會衝上街頭,到處堆置稻草、乾草和木頭,點燃營火,用以產生煙霧和火焰; 然後每個人再跑到防空壕中避難。營火會混淆空襲的敵人,讓他們以為這些地區已轟炸過,而不再丟炸彈。
人們焦急地從防空壕的孔隙向天空仰望,祈禱轟炸迅速結束。 我們的防空壕位於亭仔腳的邊緣,因為屋頂是用木材製成的,潮濕腐爛的木頭味很濃厚。防空壕上面覆蓋著一層沙袋; 裡面的濕度很強。
當敵人的飛機被高射砲擊中,拖曳著火焰和煙霧從天空墬落,男女老少會從防空壕中衝出來,興奮地上下跳躍,歡呼大叫。
6. 強制撤離
A. 疏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的空襲加劇。 政府命令所有家庭都要遷出城市。 我們搬到了台北市以南約30英里的大坪林 (Toa-pi-na [tp])。
我的姐姐靜靜和哥哥垂傑跟隨學校,撤離到遠程寄宿社,以便繼續接受教育。 我的父親和母親住新店,遠離我們疏遷的新居,他們在那裡為政府建設道路。 阿嬤(祖母的婼稱 [tp]) 則在大坪林照顧我們這些小孩,包括文雄,千鶴和我。 那是我的黃金時代:無辜,無憂無慮,既不需上學,也沒有家務。 當時我只有七歲,一個精力充沛,正值不安分年齡的男孩。
7. 農村生活
A. 阿嬤 (祖母)
在大坪林的日子,留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我從阿嬤那裡學到如何將縫衣針彎曲做成魚鉤, 然後跟著她到我們家後面的小溪里釣魚。我驚訝地看她用雙手將黃麻的莖纖維,在她的膝蓋上用手搓揉,作成細細的縫紉線。我幫她搭了一個由樹枝和樹藤紮成的棚架,給種植在下面的瓜藤攀爬。 在絲瓜種子播種幾個月後,我的阿嬤和我從懸掛在棚架上的蔓藤中,收割我們辛苦種植的果實。 然後阿嬤將絲瓜煮成各種美味的菜餚,讓我們享用。
我的阿嬤有一對很小的綁腳(見本書中的照片插圖),然而那並沒有妨礙她在屋內屋外忙碌地做家務事。綁小腳是以前的傳統習俗,她和前幾代婦女一樣,追隨著流行的美麗時尚。一般的父母將少女的腳用4英寸 (10公分) 寬,數英尺長的布條牢牢捆綁,以便限制腳掌的正常生長,而使雙腳保持玲瓏嬌巧,但卻扭曲了它們的自然形狀。當女孩長大後,她會有一雙誘人的小腳,走路時會使她的臀部左右輕微擺動,就像現代女性穿著一雙高跟鞋走路一樣,讓她看起來更性感,更具吸引力,更具女人味,更具魅力。阿嬤的腳是如此之小,每隻腳的尺寸可能不比她的拳頭大。當地面潮濕時,她的雙腳可以踩進一對中空的錫罐裡,當作雨靴穿。
B. 農村男孩
我和村里的男孩結交為朋友。 他們不會說日語,而我不會說台語。 儘管語言上有障礙,我們卻相處得很好。 有了這些新認識的朋友,我檢回了我失去的台語和口音。 當我說錯話或怪腔怪調時,他們嘲弄並取笑我。除了說話之外,我們還會用手勢和肢體語言,補助並進行交流。
我們去稻田裡捕捉蝗蟲,剝掉了昆蟲的翅膀,我們將幾隻蝗蟲串在一根竹籤上,放在火上燒烤食用。蝗蟲吃稻米 (我們的主食) 為盛宴, 它們的肉烤起來確實很合我們的口味。 蝗蟲吃我們的食物,我們吃蝗蟲,這是很合邏輯的報復。 我們真的處於食物鏈的頂端。
我們用泥土築牆堵水,攔截一小段稻田旁邊的灌溉溝渠。我們把兩個擋水牆之間的水舀乾,用我們的雙手或竹編的瓢籃,抓住在泥漿中掙扎的水產,如:鯽魚,鯰魚,泥鰍,蝦,蟹,蝸牛和其他可食用的水生生物。這些小生物無法在沒水的溝渠裡游泳或逃跑,我們 抓它們易若反掌。因為我們的母親在遠地幫助父親建設道路,所以我們帶著獵物回家給阿嬤烹飪。水產新鮮,味道極佳,我們都很愛吃。
我們將竹籃倒置,在籃子的一角撐上綁著繩子的木棍,把生米撤放在籃子下面作為誘餌,以便在前院捕捉麻雀。我們躲在門後等著鳥兒聚集在籃子下面,啄著誘餌。當有足夠的鳥兒聚集在裡面時,我們把繩子一拉,籃子就蓋下,套住幾隻來不及逃出的麻雀。我們把捕獲的鳥關在家裡的籠子裡,觀賞它們唱歌和跳躍的樂趣。幾天後當我們厭倦了,就釋放他們回歸自然。
晚上我們喜歡追逐和捕捉螢火蟲。不管那些年輕的農村小朋友們警告我,螢火蟲是死人的指甲變的,我們仍然以追捕它們為樂;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們以為我們看到了鬼魂! 一個朦朧的新月之夜,空氣清新涼爽,我們像往常一樣快樂地追逐著螢火蟲。 我們忽然看到一個幽靈般的黑暗身影,漂浮在我們所在的稻田對面。我們嚇壞了,尖叫著衝回家,幾乎無法 喘息。 從那次之後,我們再也不敢在夜間到稻田裡走動了。
C. 露天沐浴
我們隔壁的鄰居住著一對沒有孩子的日本年輕夫婦。丈夫是政府僱員,白天出外工作,而妻子則獨自在家。她喜歡洗澡,保持清潔。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她會在前院放一個低簷大木桶,裝滿了水。 當水在太陽照耀下變得溫暖時,不管有人觀看或正好路過,那女人會脫光衣服,跨進木桶裡泡澡。那裡沒有圍墻,我們這些小男孩們,躲在我家門後偷看她洗澡。在那種情況下,我們會臉紅,而且忍不住咯咯地笑個不停。日本人裸體公開沐浴是他們的傳統, 這種風俗在他們的公共浴室中,得到了證明。日本的公共浴室,是開放給所有的人, 沒有年齡和性別的差異。
據說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s MacArthur)將軍,在二戰後代表盟軍佔領日本時,看不慣這種男女同浴的情形,他下令停止這種習俗。他命令公共浴室應該把男女分開。 日本人就在大型游泳池的中間,牽上一根繩子,並張貼標誌來分隔不同性別的用地。男女身軀確實是分離在不同區域,但在視覺上並沒有分開;他們仍然浸泡在同一個池子裡,享受著同樣溫暖的浴水,照樣看著赤身裸體的異性在洗滌。
D. 火燒台北城
在1945年5月31日的一個無月之夜,我們全家人和鄰居都跑到外面,目睹遠遠的北方天空一遍紅, 台北市著火了! 台北當天被美國飛機轟炸!每個人都恐懼和無助地觀望,擔心他們留在台北的房財產會變成怎樣。那個景象有如好萊塢電影“亂世佳人”中,描寫在1860年的美國內戰期間,亞特蘭大市被北軍焚燒時的情景。 台北的大火持續了好幾天。
8. 返回台北
A. 返歸城市
戰爭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日本皇帝宣布無條件向盟軍投降。 美國投了兩枚原子彈在日本,造成數十萬無辜人民喪生; 台灣雖然逃脫了核武的摧毀,但仍遭受美國大規模地空襲轟炸,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遭到1945年5月31日美國無情的空襲後,台北市變成了一片廢墟。由於到處被轟炸,總督府、其他政府辦公室以及許多民間建築均遭到嚴重破壞。我們搬回到我們萬華的三層樓住宅,我們整個社區大都被夷為平地,但我們的房子逃過了災難; 除了窗戶和牆壁受到輕微損壞外,仍然安然地聳立著。當美軍在我家附近一條街外投下一顆500磅的炸彈,我們鄰居一家八口就消失了;他們的房子被夷為平地,只剩下一個巨大的彈坑和無數的碎石殘片。
我們社區裡被眾人熱愛的龍山寺,其美麗的雕木結構也被炸毀在地上 ; 它具有百年歷史,雕刻精美的高大花崗岩柱也被弄碎了(見本書後面的照片,雕刻的石柱和圖示的建築是新修復)。 出 乎意料的,寺內的木製觀音菩薩雕像(可見與布袋戲相關的照片插圖)卻沒有一絲傷痕! 那個奇蹟,鼓舞台北市民在短時間內,將寺廟重建回復原狀。 那尊觀音菩薩,也因此吸引了台灣國內外更多忠實的信徒,香火因此更鼎盛。
命運的玩笑
蔡淑媛
1975年秋季開學,我應聘在美國德州休士頓市一所公立高中(Bellaire Senior High School )創設漢語課程(Mandarin Chinese as foreign language course)。我在那個學校先後執教32年之後於2007年夏季退休。
在每一個學年的開始,我總會要求新來的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選修漢語?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其中總有幾個學生給我如下的反應:「父母親逼我學習。我不喜歡但沒辦法。」我告訴他們,如今的世界已經成為地球村。有機會學習外國語言,一定要盡力而為,尤其是生長在俱備該種語言環境的學生(家中長輩習慣用此種語言交談),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服氣,往往跟我抬摃並對我嗆聲說:「我在美國長大,又不去中國或台灣,學中文有什麼用?」為了安撫軍心,我會告訴他們我自己親身的經歷~一個名叫「命運的玩笑」的故事。
我讀高雄女中初一那年,遇到了一個傳言當年是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的校花,卻不知道如何教學的英文老師。開學第一天上課時,她先叫我們翻開課本,找到英文二十六個字母那一頁,然後就輕啟朱唇字正腔圓地唸過一遍。如此這般,她就確定我們已經聽懂並能全盤發音。接下來她就I am a boy. You are a girl, 按照課文咿咿啊啊繼續朗讀下去。整整一個星期,我只看到她塗著深紅色口紅的嘴唇一張一合,不知道她唸的是「什麼碗糕」,眼睛要跟隨的,是哪一段課文?每天上英文課的時段,我在教室裡感到如坐針氈,可又呼救無門。
「腳手肉pi~pi挫」地等待第一次月考的成績單。正如自己所料,成績單上英文科得到的分數是顯眼的「紅」字(不及格)。以後發憤圖強,死背硬記,成績雖然大有進步,但是對於英文的排斥心理從此種下了根苗。
我們班裡患了「英文恐懼症」的同學不只我一個。初三畢業時,有好幾個同學放棄高中,改讀師範學校。她們倒不全是因為家境貧寒,讀師範可以住校領公費,或者畢業後分發執教的學校、工作有保障,而是因為對英文心生恐懼,故而產生了逃避的念頭。當年師範學校英文不是必修課。
我讀大學的年代,正好遇上出國留學的狂潮。經常聽到流傳的這樣一句話~「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拿到獎學金前來美國留學,是一件光耀門楣的大事。當我升上大四以後,班上的女同學絕大部分都開始忙著找教授寫推薦信,參加托福(TOEFL)考試,申請美國大學研究所。男同學(僑生除外)因為必得入伍服役,所以暫時按兵不動。只有我「老神在在」,以事不關己的態度,盡情享受大學生活最後一年的愉悅青春。
暮春三月,杜鵑花開遍校園。有一天的課後黃昏,我安步當車在椰林大道「傅鐘」周遭四處遛達時,迎面遇到教「希臘神話」的教授。他是美國人,天主教神父。我們邊走邊談,他突然問我,別人都去找他寫推薦信,為什麼不見我的蹤影?我一向對Mount Olympus 眾神的故鄉,及其絢爛多姿的神話有偏愛,對這門功課特別用心,故而得到甚高的分數。他大概把我視作「孺子可教」的好學生,故有此一問。
我笑著告訴他,我又不出國,要什麼推薦信?他聽完大為驚奇,開口又問我:「別人爭先恐後要出國,你怎麼不動心?」我說正因為大家爭相出國,總得有人留下來為自己的家鄉與社會做點事。他聽了非常感動,拍拍我的肩膀說:「對!對!妳說得很對。孩子,願上帝祝福妳。」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但那幕與「希臘神話」教授在校園裡不期而遇,以及當時的談話內容與上帝的祝福,至今印象仍然十分深刻。除了他六呎四吋的超高體型,與長長的馬臉上濃濃的鬍鬚,酷似美國林肯(Abraham Lincoln )總統,故而令人難忘之外,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只告訴他「半」個不想出國的理由。
另一半的理由是,自從初一那年被英語老師嚇到,月考拿到生平第一個(且是唯一)的「紅字」以後,我的英文能力一直沒能真正進入佳境。為了考試,只把作業、講義死活照背。後來七彎八拐,竟然進入外國語文學系就讀,其實對於英文(尤其是文法),一直都是「相看兩相厭,越學越心煩」。那時我已下定決心,大學一畢業,就與英文一刀兩斷,再無瓜葛。
我那時想到就立刻做到。六月中唱過驪歌,七月初打包搬離女生宿舍返回高雄。九月開學就在市郊一所初級中學教中文(一般所謂「國語」)。閒暇之餘持續從事自己喜愛的文藝創作。接二連三的短篇小說與散文在報章、雜誌陸續發表,得到了某些成名作家的肯定與鼓勵,也獲得了所謂「年輕作家」薄薄的虛名。
兩年過後結了婚,為人妻又為人母,以為歲月的長河從此就這樣平靜、順暢地流淌下去,直至生命的暮年。那裡想得到呢?牽牽絆絆的人生遇合,最終還是把我拉扯到當初堅決不來的美洲大陸,一輩子還得與英文「葛葛纏」,還得靠它出門打拼過日子。這番折騰,正好印證了一句千古名言~命運總愛跟人開玩笑。說是邪門也罷,不信還真不行。
我用自己的人生故事來激勵學生,目的在於提醒他們,對於將來「不要去哪裡」、「不要做什麼職業」,「哪一種學科更重要」、「哪一科不重要」,結論不要下得太早,更不要未盡全力就排斥放棄。十六、七歲的黃金年華,身強體健,記憶力正好,就該燃起求知的熱情,攤開學習的胸懷,多方接納並吸收各種學識與技藝,努力囤積智慧與知識的能量,來迎接人生不可預知的挑戰。往後的歲月,不管風雪雨晴,在成家立業的漫漫長路上,既使命運之神又想耍花招,與人開玩笑,也就難有可乘之機了。(2018年修訂)
在每一個學年的開始,我總會要求新來的學生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選修漢語?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但其中總有幾個學生給我如下的反應:「父母親逼我學習。我不喜歡但沒辦法。」我告訴他們,如今的世界已經成為地球村。有機會學習外國語言,一定要盡力而為,尤其是生長在俱備該種語言環境的學生(家中長輩習慣用此種語言交談),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服氣,往往跟我抬摃並對我嗆聲說:「我在美國長大,又不去中國或台灣,學中文有什麼用?」為了安撫軍心,我會告訴他們我自己親身的經歷~一個名叫「命運的玩笑」的故事。
我讀高雄女中初一那年,遇到了一個傳言當年是南京「金陵女子大學」的校花,卻不知道如何教學的英文老師。開學第一天上課時,她先叫我們翻開課本,找到英文二十六個字母那一頁,然後就輕啟朱唇字正腔圓地唸過一遍。如此這般,她就確定我們已經聽懂並能全盤發音。接下來她就I am a boy. You are a girl, 按照課文咿咿啊啊繼續朗讀下去。整整一個星期,我只看到她塗著深紅色口紅的嘴唇一張一合,不知道她唸的是「什麼碗糕」,眼睛要跟隨的,是哪一段課文?每天上英文課的時段,我在教室裡感到如坐針氈,可又呼救無門。
「腳手肉pi~pi挫」地等待第一次月考的成績單。正如自己所料,成績單上英文科得到的分數是顯眼的「紅」字(不及格)。以後發憤圖強,死背硬記,成績雖然大有進步,但是對於英文的排斥心理從此種下了根苗。
我們班裡患了「英文恐懼症」的同學不只我一個。初三畢業時,有好幾個同學放棄高中,改讀師範學校。她們倒不全是因為家境貧寒,讀師範可以住校領公費,或者畢業後分發執教的學校、工作有保障,而是因為對英文心生恐懼,故而產生了逃避的念頭。當年師範學校英文不是必修課。
我讀大學的年代,正好遇上出國留學的狂潮。經常聽到流傳的這樣一句話~「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拿到獎學金前來美國留學,是一件光耀門楣的大事。當我升上大四以後,班上的女同學絕大部分都開始忙著找教授寫推薦信,參加托福(TOEFL)考試,申請美國大學研究所。男同學(僑生除外)因為必得入伍服役,所以暫時按兵不動。只有我「老神在在」,以事不關己的態度,盡情享受大學生活最後一年的愉悅青春。
暮春三月,杜鵑花開遍校園。有一天的課後黃昏,我安步當車在椰林大道「傅鐘」周遭四處遛達時,迎面遇到教「希臘神話」的教授。他是美國人,天主教神父。我們邊走邊談,他突然問我,別人都去找他寫推薦信,為什麼不見我的蹤影?我一向對Mount Olympus 眾神的故鄉,及其絢爛多姿的神話有偏愛,對這門功課特別用心,故而得到甚高的分數。他大概把我視作「孺子可教」的好學生,故有此一問。
我笑著告訴他,我又不出國,要什麼推薦信?他聽完大為驚奇,開口又問我:「別人爭先恐後要出國,你怎麼不動心?」我說正因為大家爭相出國,總得有人留下來為自己的家鄉與社會做點事。他聽了非常感動,拍拍我的肩膀說:「對!對!妳說得很對。孩子,願上帝祝福妳。」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但那幕與「希臘神話」教授在校園裡不期而遇,以及當時的談話內容與上帝的祝福,至今印象仍然十分深刻。除了他六呎四吋的超高體型,與長長的馬臉上濃濃的鬍鬚,酷似美國林肯(Abraham Lincoln )總統,故而令人難忘之外,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只告訴他「半」個不想出國的理由。
另一半的理由是,自從初一那年被英語老師嚇到,月考拿到生平第一個(且是唯一)的「紅字」以後,我的英文能力一直沒能真正進入佳境。為了考試,只把作業、講義死活照背。後來七彎八拐,竟然進入外國語文學系就讀,其實對於英文(尤其是文法),一直都是「相看兩相厭,越學越心煩」。那時我已下定決心,大學一畢業,就與英文一刀兩斷,再無瓜葛。
我那時想到就立刻做到。六月中唱過驪歌,七月初打包搬離女生宿舍返回高雄。九月開學就在市郊一所初級中學教中文(一般所謂「國語」)。閒暇之餘持續從事自己喜愛的文藝創作。接二連三的短篇小說與散文在報章、雜誌陸續發表,得到了某些成名作家的肯定與鼓勵,也獲得了所謂「年輕作家」薄薄的虛名。
兩年過後結了婚,為人妻又為人母,以為歲月的長河從此就這樣平靜、順暢地流淌下去,直至生命的暮年。那裡想得到呢?牽牽絆絆的人生遇合,最終還是把我拉扯到當初堅決不來的美洲大陸,一輩子還得與英文「葛葛纏」,還得靠它出門打拼過日子。這番折騰,正好印證了一句千古名言~命運總愛跟人開玩笑。說是邪門也罷,不信還真不行。
我用自己的人生故事來激勵學生,目的在於提醒他們,對於將來「不要去哪裡」、「不要做什麼職業」,「哪一種學科更重要」、「哪一科不重要」,結論不要下得太早,更不要未盡全力就排斥放棄。十六、七歲的黃金年華,身強體健,記憶力正好,就該燃起求知的熱情,攤開學習的胸懷,多方接納並吸收各種學識與技藝,努力囤積智慧與知識的能量,來迎接人生不可預知的挑戰。往後的歲月,不管風雪雨晴,在成家立業的漫漫長路上,既使命運之神又想耍花招,與人開玩笑,也就難有可乘之機了。(2018年修訂)
像一首美曲一幅名畫的奧地利
雅夫子
談到奧地利,我就會聯想到「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這部電影的情景,它的開場景是沃夫岡湖(Wolfgangsee),收場景是羣山之中的Rossfeld。故事進展中穿揷著:女主角瑪麗亞原來事奉天主的修道院Nonnberg Abbey、美麗迷人的月亮湖Mondsee、唱Do-Re-Mi的大草原Werfen與薩爾茨堡最著名的花園Mirabellgarten、擁有浪漫情㬌玻璃涼亭的Schloss Hellbrunn、令人難忘湖畔景色的Schloss Leopoldskron、演唱奧地利民謠「小白花」(Edelweiss)的Flesenreitschule、舉行婚禮的教堂Mondsee Abbey Church 等等景點,可以說涵蓋了好山好水美曲美景的奧地利。
茜茜公主的故事
在奧地利,茜茜公主(Princess SISI)的故事是眾人皆知的,她出生於巴伐利亞的慕尼黑,嫁給弗蘭茨、約瑟夫,後來約瑟夫一世當了奧匈帝國的皇帝,茜茜公主當了匈牙利的王后。
茜茜公主自幼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出嫁之後逐漸厭倦於宮殿刻板無趣的日子。另一方面,她與婆婆之間也產生磨擦衝突,婆婆不讓她養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她經常藉故周遊列國,她特別喜歡到匈牙利度假,她喜歡那裡無牽無掛的生活,而且匈牙利的百姓也崇拜她。此外她還欣賞匈牙利的安德拉希伯爵這個傳奇性的男人,他們兩人之間的柏拉圖式的情感也像迷霧一般。
公元1889年茜茜公主的兒子奧地利皇儲魯道夫殺了女友而後自殺,茜茜從此陷入憂鬱症,再也沒有恢復過來。她藉著旅遊逃避自己的痛苦,她訪問摩洛哥、希臘、土耳其、埃及等等國家。公元1898年茜茜公主去日內瓦旅遊時,一個名叫盧伊季、盧切尼(Luigi Lucheni)的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為了一鳴驚人,他猛然拔出一把尖刀對著她的胸部戳去,起先她甚至於沒有察覺到任何痛感,可是後來當她剛一上船就倒了下去,經過急救無效,一代美女就這樣走了!
茜茜公主堪稱是位傳奇人物,但卻是一部淒美人生故事中的悲劇主角。
莫札特的故鄉薩爾茨堡(Salzburg)
米拉貝爾宮殿花園(The Mirabell Palace & Garden)集噴泉、雕塑、花園於一處,彌漫著童話般情調的巴洛克花園,始建於公元1606年,後經多次改建修復,經手建築師運用借景手法,巧妙地將山頂古堡及遞次羅列的教堂建築群一一納入花園背景之中,使遠、中、近層次景點遙相呼應,構想高超無處可比。具有三百年歷史的宮殿花園,當年莫札特曾在此地大廳為主教演奏,它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結婚禮堂。
莫札特(Mozart)公元1756年生於薩爾茨堡,其出生地開放供人參觀。成人後其所住故居在城裡別處,也改成紀念舘供人瞻仰。另有一處叫莫札特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莫札特雕像,此處許多地方演釋莫札特生前的景所,廣場8號寓所,就有莫札特妻子Constanze的紀念牌匾,廣場4號是薩爾茨堡大學音樂院,又叫Antretter House,Antretter一家人當年與莫札特是親蜜好友。
薩爾茨堡城堡(Fortress Hohensalzburg)位於老城區的僧侶山,建於公元1077年。堡內陳列古代的兵器與樂器,站在堡外可以觀賞山下與遠處如詩似畫的風景。此處也定期舉辦室內音樂會,我曾經去體驗過一次,水準平平乏善可陳。儂山修道院(Nonnberg Abbey)蓋在半山腰上,建於公元714年,曾遭受多次火災破壞,但都重建修復,這座修道院是The Sound of Music女主角Maria原來修道的地方。
Salzburg擁有許多舊宮殿,除了Mirabell Palace之外,有二座舊宮殿也出現在真善美電影中:Schloss Hellbrunn(海爾布倫宮,簡稱海宮)與 Schloss Leopoldskron(雷翁波德斯克恩宮,簡稱雷宮)。海宮以各種水㬌出名,加上真善美電影中的浪漫玻璃涼亭更是錦上添花。雷宮在真善美電影中充當Trapp家族的住宅,庭院與湖泊景色組合,美得無法形容,目前雷宮已經改裝成為高級旅館。
Mondsee德文是月亮湖之意,它是Salzburg境內一座湖光山色的迷人湖泊。真善美電影中修女Maria與男爵Trapp的部分婚禮就在距離湖區不遠的Mondsee Abbey Church拍攝的。
好山好水的奧地利
另一個美麗的湖泊叫沃夫岡湖(Wolfgangsee),The Sound of Music電影一開場的明媚風光就是此湖的美景,它由12個大小湖泊串連起來,迷人又奪目。湖水隨著季節變化或藍或綠,周圍被林區、綠地和高山環抱,於公元1997年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湖的南邊小鎮叫聖沃夫岡,公元972年一位名叫Wolfgang的傳教士來到此地修行時,他聽到神諭説:「Wolfgang,你用手擲斧,在斧頭落地處蓋一座教堂。」他依照神諭在斧頭落地處建了「聖沃夫岡教堂」。後來Wolfgang被封爲聖人,這個小鎮也命名為St. Wolfgang。
從克雷姆斯(Krems)到梅爾克(Melk)這段多瑙河河谷叫做瓦豪河谷(Wachau),全長三十多公里,該地段擁有眾多的古城和修道院。 它不但依山旁水風景秀麗,而且還相當完整地保留了這個地區的歷史演變痕跡,因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同時瓦豪河谷一片片葡萄園連綿起伏,奧地利的主要酒莊林立於此。若逢秋天,兩岸園林爭艷,美得醉人。
梅爾克修道院於公元1089年落成,被美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巴洛克式的修道院,同年本篤會修士帶來大量的書籍,促進了圖書館的設立。院長決定為圖書館蓋一間獨立的建築物,因此圖書館應運而生。舘內的壁畫由奧地利的Paul Troger所繪,四周圍繞著天使。門口又擺放著代表宗教、哲學、醫學和法律的雕像。館內藏書豐富而且歴史久遠,其中又有大量珍貴的抄本,難能可貴。
音樂之都維也納(Wien)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也是第一大都市,因為它擁有豐富的音樂歷史遺產而被稱為「音樂之都」。早期凱爾特人和羅馬人在此定居,隨後逐漸轉變為中世紀及巴洛克時期的都市,接著成為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除了在音樂領域具有領頭羊的地位外,它在建築史上也成就非凡,十九世紀未期,其在環城大道上建立的雄偉建築物、雕像與公園都是歷久不朽的鉅作。
霍夫堡(Hofburg)曾經是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奧匈帝國皇帝的冬宮,今日是奧地利總統官邸所在地。自公元1275至1913年之間,經過多次修改、重建才演變成眼下這座由18翼、19庭院和2900個房間構成的迷宮。建築風格融合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再添加上世紀末的仿古典式於一身。最引人注目的是氣派非凡的英雄廣場,廣場上有兩座銅像,分別紀念著二位英雄人物:在土耳其大戰中無戰不勝的歐根親王與成功抵禦拿破崙的卡爾大公。
美泉宮(Schloss Schonbrunn)是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傳説公元161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狩獵于此,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甜,遂命此泉為「美泉」。美泉宮及其花園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美泉宮背面的皇家花園是座典型的法國式園林,園林的盡頭是一座「海神泉」,美泉宮的最高點是座凱旋門。
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由兩座巴洛克宮殿(上美景宮與下美景宮)、橘園和皇家馬厩組成。庭園包括噴泉、瀑布和雕塑,它是歐根親王的夏季住宅。歐根親王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名將,為王朝立下了顯赫的汗馬戰功。
如今美景宮也是奧地利的國家美術博物館,上宮主要收藏19世紀與20世紀的作品,下宮收藏中世紀和巴洛克風格的作品。美景宮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美術品收藏博物館之一。
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它擁有一間富麗堂皇的音樂大廳叫金色大廳(Golden Hall)。公元1863年由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批准興建音樂廳,建築師是特奧費爾、翰森。公元1870年音樂廳正式啟用,評論界對金色大廳的音響效果讚嘆不已。目前它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駐音樂廳,每年一月一日,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照例都在此廳舉行。我個人曾經與同行團友在此聆聽一塲演唱會,享受一下金色大廳的音響。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歐洲三大歌劇院之一,原來是一座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其首場演出是莫札特的Don Giovanni。二次世界大戰中,舞台被盟軍炸毀,整棟建築也在公元1945被火燒毀。重建的建築風格是巴洛克式的,公元1955年的開幕劇是演出貝多芬的Fidelio。世界上一流的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歌手、舞者,無一不以在此演出為其畢生成就的里程碑。
維也納的西邊是一片森林,小約翰、史特勞斯譜了一首圓舞曲叫「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也是此地森林居民,在他住家附近有一座咖啡館,聽說他生前常到此處尋找作曲靈感。其所譜名曲「菩提樹」就在此處有感而作,咖啡館的牆上將此段故事紀錄下來。
維也納的精神象徵表現在聖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它是一座綜合羅馬式、哥德式與巴洛克式的多元大教堂。多次的兵荒馬亂,此教堂在歷史潮流中歷經滄桑,屢毀屢建。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修復工作從公元1948年開始,全奧地利的九個聯邦州,分別負責修復大教堂的某一部份,於公元1984年完工並重新開放,此項分工合作的壯舉傳為佳話。
世界上最迷人的小鎮哈爾施塔特
哈爾施塔特(Hallstatt)被讚美為世界上最迷人的湖畔小鎮,海拔511米,名稱中的“Hall”來自古代凱爾特語”塩“,歷史上這個小鎮就因山上塩礦而致富。
這個小鎮地方雖小,但其湖光水色甚為迷人,可以說無處不是景。我們抱著尋靜探幽的心情漫步在湖畔,聽說清晨常有淡淡的霧氣,可是我們造訪時卻是難得的晴天。夕陽西下後水溶溶的夜色,加上一顆像湖水一般平靜的心,是世外桃源?是仙境?尤其能在此鎮度過一個毫無皺紋的平靜之夜,此生何求?
這個純樸的小鎮除了街頭販賣一些觀光紀念品外,依然保留著古風韻味。依山而建的民房參差有致,大都用木材蓋的。馬克廣場(Marktplatz)的紀念柱和教堂尖塔是鎮上比較突出的地標。
結尾語
我前後拜訪過奧地利三次:第一次是漫遊歐洲,走馬看花,在奧地利做蜻蜓點水式之旅;第二次主要造訪維也納,並去金色大廳聆聽一場音樂會;第三次再訪薩爾茨堡與維也納,並去迷人湖畔小鎮過夜。無論大都會或是小城鎮,奧地利都能夠呈現它獨特的美,用一句「像一首美曲一幅名畫的奧地利」來總結此文
茜茜公主的故事
在奧地利,茜茜公主(Princess SISI)的故事是眾人皆知的,她出生於巴伐利亞的慕尼黑,嫁給弗蘭茨、約瑟夫,後來約瑟夫一世當了奧匈帝國的皇帝,茜茜公主當了匈牙利的王后。
茜茜公主自幼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出嫁之後逐漸厭倦於宮殿刻板無趣的日子。另一方面,她與婆婆之間也產生磨擦衝突,婆婆不讓她養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她經常藉故周遊列國,她特別喜歡到匈牙利度假,她喜歡那裡無牽無掛的生活,而且匈牙利的百姓也崇拜她。此外她還欣賞匈牙利的安德拉希伯爵這個傳奇性的男人,他們兩人之間的柏拉圖式的情感也像迷霧一般。
公元1889年茜茜公主的兒子奧地利皇儲魯道夫殺了女友而後自殺,茜茜從此陷入憂鬱症,再也沒有恢復過來。她藉著旅遊逃避自己的痛苦,她訪問摩洛哥、希臘、土耳其、埃及等等國家。公元1898年茜茜公主去日內瓦旅遊時,一個名叫盧伊季、盧切尼(Luigi Lucheni)的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為了一鳴驚人,他猛然拔出一把尖刀對著她的胸部戳去,起先她甚至於沒有察覺到任何痛感,可是後來當她剛一上船就倒了下去,經過急救無效,一代美女就這樣走了!
茜茜公主堪稱是位傳奇人物,但卻是一部淒美人生故事中的悲劇主角。
莫札特的故鄉薩爾茨堡(Salzburg)
米拉貝爾宮殿花園(The Mirabell Palace & Garden)集噴泉、雕塑、花園於一處,彌漫著童話般情調的巴洛克花園,始建於公元1606年,後經多次改建修復,經手建築師運用借景手法,巧妙地將山頂古堡及遞次羅列的教堂建築群一一納入花園背景之中,使遠、中、近層次景點遙相呼應,構想高超無處可比。具有三百年歷史的宮殿花園,當年莫札特曾在此地大廳為主教演奏,它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結婚禮堂。
莫札特(Mozart)公元1756年生於薩爾茨堡,其出生地開放供人參觀。成人後其所住故居在城裡別處,也改成紀念舘供人瞻仰。另有一處叫莫札特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莫札特雕像,此處許多地方演釋莫札特生前的景所,廣場8號寓所,就有莫札特妻子Constanze的紀念牌匾,廣場4號是薩爾茨堡大學音樂院,又叫Antretter House,Antretter一家人當年與莫札特是親蜜好友。
薩爾茨堡城堡(Fortress Hohensalzburg)位於老城區的僧侶山,建於公元1077年。堡內陳列古代的兵器與樂器,站在堡外可以觀賞山下與遠處如詩似畫的風景。此處也定期舉辦室內音樂會,我曾經去體驗過一次,水準平平乏善可陳。儂山修道院(Nonnberg Abbey)蓋在半山腰上,建於公元714年,曾遭受多次火災破壞,但都重建修復,這座修道院是The Sound of Music女主角Maria原來修道的地方。
Salzburg擁有許多舊宮殿,除了Mirabell Palace之外,有二座舊宮殿也出現在真善美電影中:Schloss Hellbrunn(海爾布倫宮,簡稱海宮)與 Schloss Leopoldskron(雷翁波德斯克恩宮,簡稱雷宮)。海宮以各種水㬌出名,加上真善美電影中的浪漫玻璃涼亭更是錦上添花。雷宮在真善美電影中充當Trapp家族的住宅,庭院與湖泊景色組合,美得無法形容,目前雷宮已經改裝成為高級旅館。
Mondsee德文是月亮湖之意,它是Salzburg境內一座湖光山色的迷人湖泊。真善美電影中修女Maria與男爵Trapp的部分婚禮就在距離湖區不遠的Mondsee Abbey Church拍攝的。
好山好水的奧地利
另一個美麗的湖泊叫沃夫岡湖(Wolfgangsee),The Sound of Music電影一開場的明媚風光就是此湖的美景,它由12個大小湖泊串連起來,迷人又奪目。湖水隨著季節變化或藍或綠,周圍被林區、綠地和高山環抱,於公元1997年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湖的南邊小鎮叫聖沃夫岡,公元972年一位名叫Wolfgang的傳教士來到此地修行時,他聽到神諭説:「Wolfgang,你用手擲斧,在斧頭落地處蓋一座教堂。」他依照神諭在斧頭落地處建了「聖沃夫岡教堂」。後來Wolfgang被封爲聖人,這個小鎮也命名為St. Wolfgang。
從克雷姆斯(Krems)到梅爾克(Melk)這段多瑙河河谷叫做瓦豪河谷(Wachau),全長三十多公里,該地段擁有眾多的古城和修道院。 它不但依山旁水風景秀麗,而且還相當完整地保留了這個地區的歷史演變痕跡,因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同時瓦豪河谷一片片葡萄園連綿起伏,奧地利的主要酒莊林立於此。若逢秋天,兩岸園林爭艷,美得醉人。
梅爾克修道院於公元1089年落成,被美譽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巴洛克式的修道院,同年本篤會修士帶來大量的書籍,促進了圖書館的設立。院長決定為圖書館蓋一間獨立的建築物,因此圖書館應運而生。舘內的壁畫由奧地利的Paul Troger所繪,四周圍繞著天使。門口又擺放著代表宗教、哲學、醫學和法律的雕像。館內藏書豐富而且歴史久遠,其中又有大量珍貴的抄本,難能可貴。
音樂之都維也納(Wien)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也是第一大都市,因為它擁有豐富的音樂歷史遺產而被稱為「音樂之都」。早期凱爾特人和羅馬人在此定居,隨後逐漸轉變為中世紀及巴洛克時期的都市,接著成為奧匈帝國的首都。維也納除了在音樂領域具有領頭羊的地位外,它在建築史上也成就非凡,十九世紀未期,其在環城大道上建立的雄偉建築物、雕像與公園都是歷久不朽的鉅作。
霍夫堡(Hofburg)曾經是哈布斯堡(Habsburg)王朝奧匈帝國皇帝的冬宮,今日是奧地利總統官邸所在地。自公元1275至1913年之間,經過多次修改、重建才演變成眼下這座由18翼、19庭院和2900個房間構成的迷宮。建築風格融合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再添加上世紀末的仿古典式於一身。最引人注目的是氣派非凡的英雄廣場,廣場上有兩座銅像,分別紀念著二位英雄人物:在土耳其大戰中無戰不勝的歐根親王與成功抵禦拿破崙的卡爾大公。
美泉宮(Schloss Schonbrunn)是座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傳説公元161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狩獵于此,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甜,遂命此泉為「美泉」。美泉宮及其花園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美泉宮背面的皇家花園是座典型的法國式園林,園林的盡頭是一座「海神泉」,美泉宮的最高點是座凱旋門。
美景宮(Schloss Belvedere)由兩座巴洛克宮殿(上美景宮與下美景宮)、橘園和皇家馬厩組成。庭園包括噴泉、瀑布和雕塑,它是歐根親王的夏季住宅。歐根親王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名將,為王朝立下了顯赫的汗馬戰功。
如今美景宮也是奧地利的國家美術博物館,上宮主要收藏19世紀與20世紀的作品,下宮收藏中世紀和巴洛克風格的作品。美景宮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美術品收藏博物館之一。
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它擁有一間富麗堂皇的音樂大廳叫金色大廳(Golden Hall)。公元1863年由弗蘭茨、約瑟夫一世批准興建音樂廳,建築師是特奧費爾、翰森。公元1870年音樂廳正式啟用,評論界對金色大廳的音響效果讚嘆不已。目前它是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常駐音樂廳,每年一月一日,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照例都在此廳舉行。我個人曾經與同行團友在此聆聽一塲演唱會,享受一下金色大廳的音響。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是歐洲三大歌劇院之一,原來是一座新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其首場演出是莫札特的Don Giovanni。二次世界大戰中,舞台被盟軍炸毀,整棟建築也在公元1945被火燒毀。重建的建築風格是巴洛克式的,公元1955年的開幕劇是演出貝多芬的Fidelio。世界上一流的指揮家、作曲家、演奏家、歌手、舞者,無一不以在此演出為其畢生成就的里程碑。
維也納的西邊是一片森林,小約翰、史特勞斯譜了一首圓舞曲叫「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也是此地森林居民,在他住家附近有一座咖啡館,聽說他生前常到此處尋找作曲靈感。其所譜名曲「菩提樹」就在此處有感而作,咖啡館的牆上將此段故事紀錄下來。
維也納的精神象徵表現在聖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它是一座綜合羅馬式、哥德式與巴洛克式的多元大教堂。多次的兵荒馬亂,此教堂在歷史潮流中歷經滄桑,屢毀屢建。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修復工作從公元1948年開始,全奧地利的九個聯邦州,分別負責修復大教堂的某一部份,於公元1984年完工並重新開放,此項分工合作的壯舉傳為佳話。
世界上最迷人的小鎮哈爾施塔特
哈爾施塔特(Hallstatt)被讚美為世界上最迷人的湖畔小鎮,海拔511米,名稱中的“Hall”來自古代凱爾特語”塩“,歷史上這個小鎮就因山上塩礦而致富。
這個小鎮地方雖小,但其湖光水色甚為迷人,可以說無處不是景。我們抱著尋靜探幽的心情漫步在湖畔,聽說清晨常有淡淡的霧氣,可是我們造訪時卻是難得的晴天。夕陽西下後水溶溶的夜色,加上一顆像湖水一般平靜的心,是世外桃源?是仙境?尤其能在此鎮度過一個毫無皺紋的平靜之夜,此生何求?
這個純樸的小鎮除了街頭販賣一些觀光紀念品外,依然保留著古風韻味。依山而建的民房參差有致,大都用木材蓋的。馬克廣場(Marktplatz)的紀念柱和教堂尖塔是鎮上比較突出的地標。
結尾語
我前後拜訪過奧地利三次:第一次是漫遊歐洲,走馬看花,在奧地利做蜻蜓點水式之旅;第二次主要造訪維也納,並去金色大廳聆聽一場音樂會;第三次再訪薩爾茨堡與維也納,並去迷人湖畔小鎮過夜。無論大都會或是小城鎮,奧地利都能夠呈現它獨特的美,用一句「像一首美曲一幅名畫的奧地利」來總結此文
台灣查某人一記我的五位阿姑
宋明銹
看了吳念真的《台灣查某人》短片,就像看到了我的五位阿姑。她們任勞任怨,犧牲自己,一輩子為家庭奉獻。我常慶幸自己沒出生在她們那個時代,不必委屈求全。同時也覺得有義務記録下她們的一生,來為《台灣查某人》見證。
先說我的大姑,她15歲就出嫁,16歲生一女後,沒能再接再厲生產報家,大姑丈就趁機娶了細姨,子女成群。大姑等女兒出嫁後,就離家遁入廟寺,大姑並沒落髮成尼,而是在廟𥚃修行。小時候我經常見到大姑,因為她常來我家看我阿嬤。她和我阿嬤雖是母女,卻有如朋友,阿嬤出門總是叫大姑陪同,常常一起去看歌仔戲。母女兩人都是身材高大,勉強擠入三輪車,還有一兩個孫子蹲在腳旁,一車浩浩蕩蕩前去,難怪我父親總是給車夫多一點車費。我小時候也曾是跟班,歌仔戲是在舊戲院演出,非常古舊,我還記得被木椅內臭蟲咬得兩腿紅腫,其癢無比。阿嬤每天總要和寺廟內的大姑通電話,她們總覺得矩離遙遠,不得不拉開嗓子大聲叫喊,我在隔房還聽得到大姑在遙遠那一頭的聲音。阿嬤發病時,大姑一定前來病牀陪伴,唸經讀咒,驅離哀魂怨鬼。大姑比阿嬤先離世,沒人敢告訴阿嬤這個壞消息,後來是阿嬤自己發現,因為大姑都不來看她了。大姑一生不平順,但我從來沒聽過她抱怨,總是為別人著想,為捨棄自己的丈夫,為早早出嫁的女兒,為生病的母親。
二姑年輕時,因家中缺人手而招贅,二姑二姑丈一生務農,在貧瘠的海邊小村耕種,實在不容易,再加上生養了很多小孩,所以每次看到二姑都是手腳不停,忙著做工,又招呼著我們。因為近海,喝的是鹹味的井水,二姑喝之如飴,終其一生都住隬陀海尾村,阿嬤的子女中,只有二姑沒離開出生的家鄕。記得小時候回海尾,阿嬤總是穿上她上好的絲絨,也要我們兄弟姊妹穿上最好的衣著,阿嬤説要顧全我爸爸的面子。爸爸早年離鄉背井,後來總算有點成就,阿嬤也搬來岡山鎭和兒子同住,所以她喜歡衣錦還鄉,讓鄰人稱羨。樸實無華的二姑二姑丈從來不嫉妒,總是以弟弟為榮,也總是拿出她最好的東西來招待我們。我現在還記得當時下了客運就得走一段路,沿著大溝渠,邊走邊跑到二姑家,也記得在井邊汲水,在別人魚塭划竹筏,在昏暗的祖祠膜拜,在爸媽結婚的房內小睡,再有就是露天的毛坑,揑著鼻子望著藍天。
三姑嫁入了比較有家產的大家庭,記得她家是離大海只有幾米的三合院,大門出去,幾步路就是海堤,堤外是好幾尺高的大海浪,沒有人敢越過海堤。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三姑家過夜,浪濤聲不絶於耳,感覺海浪就在身旁,久久不能入睡。大概是我初中時,一次海漲把海堤和三合院都沖走了,所幸吉人天相,三姑一家在海漲發生的幾個月前,搬離了海邊,在隔海較遠的地方蓋起了新房。三姑有很多小孩,生到最小的那個表弟,還被取了"分份"的小名,意思是又多了一個來分家産。三姑丈以魚塭為生計,經常留守魚塭,家中大小家務都是三姑打點,自是十分操勞,加上三姑丈不苟言笑,小孩都敬畏他。阿嬤總説三姑柔性,脾氣好,才能應付公婆丈夫和一大群孩子,三姑既為獨子媳婦,就是身懷六甲也得侍奉公婆。三姑快臨盆時,還在廚房為公婆熬煮補湯,因大肚行動不便而使米酒外溢燃燒,造成自己大腿嚴重燒傷,而肚中嬰兒卻在這時候急著來到這個世界,我可以想像那是需要多大的忍耐和勇氣,才能挺過這道難關。
四姑大大不同於她的姊妹們,不管是身材,還是個性。她身材十分矮小,而她的姊妹們都比一般台灣婦女高大,雖然先天條件在姊妺中她最差,但四姑卻比她的姊妹們更有幹勁,更有生命力。她是位十分熱情洋溢的人,很像《總鋪師》裡林美秀飾演的繼母澎風嫂,每遇困境,都能詼諧樂觀,興緻勃勃地過日子。她和四姑丈做個小生意,也有不少小孩,但她總能用很有限的資源過著精神豐盛的生活,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去四姑家做客。她喜歡熱鬧,總是煮出一大堆菜餚,加上人多桌子坐不下,大家坐著吃站著吃,呼喝叫喊,吃成一團。最令人興奮的是飯後餘興節目,四姑把所有的小孩趕入閣樓間的總舖,每個小孩都要表演一個節目,然後大家拍掌鼓舞一番。表哥表弟們大多翻跟斗,女孩子們大多唱歌跳舞。我記得我還表演過芭蕾舞,雖然我從來沒學過跳舞,只是趴在舞蹈敎室的窗口偷看天鵝湖的排演,我就依樣劃葫蘆,現在想想四姑還真會鼓勵小孩。我還記得大家最愛聽我講故事,因為小小年紀的我,己在路邊書攤昏黃的燈光下,讀了不少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睡美人,人魚公主,這些都是那時的大人和小孩從沒聽説過的,充滿夢幻的故事。每次去四姑家說重複的故事,我總是加入更多細節,而且還畫圖給大家看,有公主波浪的長髮和華麗的長蓬裙,這些往事令人懷念。
四姑粗枝大葉,感情誇張,十分具有戲劇性。我還記得阿公去世時,四姑哭得呼天搶地,還叱喝我們要大聲哭喊。四姑來我家總是老遠就呼叫,安娘啊,安弟啊,安甥啊!總是大包小包地扛進來,吃的喝的一堆,我家廚房瞬間一片髒亂。我媽總説四姑不夠優雅,我卻喜歡四姑的無拘無束,我行我素,不怕他人眼光,真性情熱心腸,充滿歡樂色彩。四姑對丈夫子女,甚至親戚,都十分盡心盡意,她是不悲情,而帶喜劇性的台灣査某人。
五姑小我媽一歲,是跟我媽關係密切的小姑。我媽常說嫁給煙斗尪,就得跟別人共有,五姑丈一表人才,又做公家肥缺,常年交際應酬,風花雪月,把妻兒拋在一邊。家中農活完全是五姑一肩扛,還要照顧公婆子女,其中辛苦自不在話下。丈夫中年染病回家,也是五姑親手照料,高大的她抱起病弱的丈夫,幫他沖澡,清理污穢,這些苦情,只有那時的台灣査某人才做得到。小女兒與夫遠渡英倫研讀,上了年紀的五姑還一個人飛去人地生疏的外國,幫女兒帶小孩。五姑一生都是犧牲自己,貢獻給家庭子女,也難怪五姑子女都十分孝順她。回想起來,我沒有小時候去五姑家的印象,但是記得五姑和她的孩子們常來我家,大概因為兩家小孩年齡相近。五姑每次到鎮上採購,一定來看我阿嬤,也一定帶上她的好手藝,五姑很會做鹹粿,台式蘿蔔糕芋頭糕,食材十分豐富,加了蝦米小魚干,蚵仔及虱目魚碎片,非常好吃,真可惜她的六個女兒都沒學上這份手藝,現在再也吃不到那麼好吃的鹹粿了。
我的五位姑姑都早己不在人世了,我父母也離我們而去了。親戚們都說我媽命最好,的確比起我的五位阿姑,我媽幸福多了,說實在話,我媽也是一生辛勞,跟著我爸胼手䟡足地打拚。我所看到的上一輩女性,都是令人敬佩的台灣查某人。
先說我的大姑,她15歲就出嫁,16歲生一女後,沒能再接再厲生產報家,大姑丈就趁機娶了細姨,子女成群。大姑等女兒出嫁後,就離家遁入廟寺,大姑並沒落髮成尼,而是在廟𥚃修行。小時候我經常見到大姑,因為她常來我家看我阿嬤。她和我阿嬤雖是母女,卻有如朋友,阿嬤出門總是叫大姑陪同,常常一起去看歌仔戲。母女兩人都是身材高大,勉強擠入三輪車,還有一兩個孫子蹲在腳旁,一車浩浩蕩蕩前去,難怪我父親總是給車夫多一點車費。我小時候也曾是跟班,歌仔戲是在舊戲院演出,非常古舊,我還記得被木椅內臭蟲咬得兩腿紅腫,其癢無比。阿嬤每天總要和寺廟內的大姑通電話,她們總覺得矩離遙遠,不得不拉開嗓子大聲叫喊,我在隔房還聽得到大姑在遙遠那一頭的聲音。阿嬤發病時,大姑一定前來病牀陪伴,唸經讀咒,驅離哀魂怨鬼。大姑比阿嬤先離世,沒人敢告訴阿嬤這個壞消息,後來是阿嬤自己發現,因為大姑都不來看她了。大姑一生不平順,但我從來沒聽過她抱怨,總是為別人著想,為捨棄自己的丈夫,為早早出嫁的女兒,為生病的母親。
二姑年輕時,因家中缺人手而招贅,二姑二姑丈一生務農,在貧瘠的海邊小村耕種,實在不容易,再加上生養了很多小孩,所以每次看到二姑都是手腳不停,忙著做工,又招呼著我們。因為近海,喝的是鹹味的井水,二姑喝之如飴,終其一生都住隬陀海尾村,阿嬤的子女中,只有二姑沒離開出生的家鄕。記得小時候回海尾,阿嬤總是穿上她上好的絲絨,也要我們兄弟姊妹穿上最好的衣著,阿嬤説要顧全我爸爸的面子。爸爸早年離鄉背井,後來總算有點成就,阿嬤也搬來岡山鎭和兒子同住,所以她喜歡衣錦還鄉,讓鄰人稱羨。樸實無華的二姑二姑丈從來不嫉妒,總是以弟弟為榮,也總是拿出她最好的東西來招待我們。我現在還記得當時下了客運就得走一段路,沿著大溝渠,邊走邊跑到二姑家,也記得在井邊汲水,在別人魚塭划竹筏,在昏暗的祖祠膜拜,在爸媽結婚的房內小睡,再有就是露天的毛坑,揑著鼻子望著藍天。
三姑嫁入了比較有家產的大家庭,記得她家是離大海只有幾米的三合院,大門出去,幾步路就是海堤,堤外是好幾尺高的大海浪,沒有人敢越過海堤。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三姑家過夜,浪濤聲不絶於耳,感覺海浪就在身旁,久久不能入睡。大概是我初中時,一次海漲把海堤和三合院都沖走了,所幸吉人天相,三姑一家在海漲發生的幾個月前,搬離了海邊,在隔海較遠的地方蓋起了新房。三姑有很多小孩,生到最小的那個表弟,還被取了"分份"的小名,意思是又多了一個來分家産。三姑丈以魚塭為生計,經常留守魚塭,家中大小家務都是三姑打點,自是十分操勞,加上三姑丈不苟言笑,小孩都敬畏他。阿嬤總説三姑柔性,脾氣好,才能應付公婆丈夫和一大群孩子,三姑既為獨子媳婦,就是身懷六甲也得侍奉公婆。三姑快臨盆時,還在廚房為公婆熬煮補湯,因大肚行動不便而使米酒外溢燃燒,造成自己大腿嚴重燒傷,而肚中嬰兒卻在這時候急著來到這個世界,我可以想像那是需要多大的忍耐和勇氣,才能挺過這道難關。
四姑大大不同於她的姊妹們,不管是身材,還是個性。她身材十分矮小,而她的姊妹們都比一般台灣婦女高大,雖然先天條件在姊妺中她最差,但四姑卻比她的姊妹們更有幹勁,更有生命力。她是位十分熱情洋溢的人,很像《總鋪師》裡林美秀飾演的繼母澎風嫂,每遇困境,都能詼諧樂觀,興緻勃勃地過日子。她和四姑丈做個小生意,也有不少小孩,但她總能用很有限的資源過著精神豐盛的生活,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去四姑家做客。她喜歡熱鬧,總是煮出一大堆菜餚,加上人多桌子坐不下,大家坐著吃站著吃,呼喝叫喊,吃成一團。最令人興奮的是飯後餘興節目,四姑把所有的小孩趕入閣樓間的總舖,每個小孩都要表演一個節目,然後大家拍掌鼓舞一番。表哥表弟們大多翻跟斗,女孩子們大多唱歌跳舞。我記得我還表演過芭蕾舞,雖然我從來沒學過跳舞,只是趴在舞蹈敎室的窗口偷看天鵝湖的排演,我就依樣劃葫蘆,現在想想四姑還真會鼓勵小孩。我還記得大家最愛聽我講故事,因為小小年紀的我,己在路邊書攤昏黃的燈光下,讀了不少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睡美人,人魚公主,這些都是那時的大人和小孩從沒聽説過的,充滿夢幻的故事。每次去四姑家說重複的故事,我總是加入更多細節,而且還畫圖給大家看,有公主波浪的長髮和華麗的長蓬裙,這些往事令人懷念。
四姑粗枝大葉,感情誇張,十分具有戲劇性。我還記得阿公去世時,四姑哭得呼天搶地,還叱喝我們要大聲哭喊。四姑來我家總是老遠就呼叫,安娘啊,安弟啊,安甥啊!總是大包小包地扛進來,吃的喝的一堆,我家廚房瞬間一片髒亂。我媽總説四姑不夠優雅,我卻喜歡四姑的無拘無束,我行我素,不怕他人眼光,真性情熱心腸,充滿歡樂色彩。四姑對丈夫子女,甚至親戚,都十分盡心盡意,她是不悲情,而帶喜劇性的台灣査某人。
五姑小我媽一歲,是跟我媽關係密切的小姑。我媽常說嫁給煙斗尪,就得跟別人共有,五姑丈一表人才,又做公家肥缺,常年交際應酬,風花雪月,把妻兒拋在一邊。家中農活完全是五姑一肩扛,還要照顧公婆子女,其中辛苦自不在話下。丈夫中年染病回家,也是五姑親手照料,高大的她抱起病弱的丈夫,幫他沖澡,清理污穢,這些苦情,只有那時的台灣査某人才做得到。小女兒與夫遠渡英倫研讀,上了年紀的五姑還一個人飛去人地生疏的外國,幫女兒帶小孩。五姑一生都是犧牲自己,貢獻給家庭子女,也難怪五姑子女都十分孝順她。回想起來,我沒有小時候去五姑家的印象,但是記得五姑和她的孩子們常來我家,大概因為兩家小孩年齡相近。五姑每次到鎮上採購,一定來看我阿嬤,也一定帶上她的好手藝,五姑很會做鹹粿,台式蘿蔔糕芋頭糕,食材十分豐富,加了蝦米小魚干,蚵仔及虱目魚碎片,非常好吃,真可惜她的六個女兒都沒學上這份手藝,現在再也吃不到那麼好吃的鹹粿了。
我的五位姑姑都早己不在人世了,我父母也離我們而去了。親戚們都說我媽命最好,的確比起我的五位阿姑,我媽幸福多了,說實在話,我媽也是一生辛勞,跟著我爸胼手䟡足地打拚。我所看到的上一輩女性,都是令人敬佩的台灣查某人。
強身又強身
林錦燦
「強身又強身」Johnson&Johnson是美國最大最古老的製藥公司之一,「強孫加強孫」或許更正確,因為英文Johnson這個姓就是John的son,翻譯成中文就是「強」的子孫,但有時正確並非最佳選擇,尤其是碰上了頑強鄉巴佬hardheaded redneck。財富五百大Fortune 500𥚃排名第37,也是道瓊工業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Index 三十個公司的一員,產品無數,包括醫療器材,藥物,家用保健品medical devices, pharmaceutical and consumer healthcare,件件品質優良,用戶遍佈全球,2018年銷售總額超過八百億美元$81.58billion,淨利一百五十億,聲名顯赫。
老中古智慧,「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這個創業於1886年的家族企業,最前面三位總裁就是父子孫,接下來,睿智的把公司經營權交棒給職業管理團隊,從此家族成員翹起二郎腿,天天在家吃喝玩樂,只分紅不做事,後代子孫還寫了一本書「錢與生俱來」”Born Rich”,撬開超級大亨tycoon ,像喘婆Trump(建築,房地產,投資,娛樂),彭博Bloomberg(財經新聞,資訊),范德比爾特Vanderbilt (鉄路,運輸),等等大家族繼承人,對揮霍無度的金錢,酒池肉林的奢靡,及衆所矚目的壓力坦承感受,並且自製自導自演成記錄片公諸於世。用來嘲諷老中,腦電路秀逗short?
強身企業的家用保健品在美國幾乎是每個家庭必備,最著名的旗艦產品flagship product,Tylenol,專治感冒發燒喉嚨發炎過敏流鼻水及一切稀奇古怪的疼痛,幾乎被一般老百姓當成平日生活不可或缺的仙丹靈藥,1955年開始生產,1959就可以直接到街頭西藥房購買,不需醫生處方,直到今日仍然廣受好評,60多年䇄立不搖,所以只要Tylenol一粒在手,任何疼痛藥到病除,人人高枕無憂。哈哈,莫過於相信這個蒙古大夫,有病最好看醫生,別把Tylenol當糖果吃。
曾經有一段Tylenol的經典傳奇,1982年芝加哥Chicago,有歹徒,至今尚未被逮捕歸案,把西藥房Tylenol盒子裡面的膠囊拿出來塗上致命劑量的氰化物cyanide,並放回原處販售,導致7人因為服用Tylenol死亡,J&J得到消息,立刻將全國所有Tylenol約三千一百萬盒回收recall 下架,當時Tylenol在美國止痛藥市場佔有率高達37%,J&J總收入的20%,J&J也馬上將膠囊capsule生產線更改變成顆粒tablet,讓顧客很容易辨識被歹徒塗抹過氰化物的痕跡,與FDA合作設計出不能被惡意破壞tamper的包裝,而且在報章媒體撰文請求顧客不要再服用膠囊,並免費提供顆粒產品替換。J&J不計一切代價的迅雷危機處理,不但Tylenol死裡逃生,更將J&J全心全意注重顧客安全的信譽推向新的高峰,成為學術研究裡案例分析case study的最佳典範。
J&J其他各式各樣的家庭必備,從嬰兒用品,保健維他命,美容淸潔護膚,口腔,視力,外傷複健,到一般成藥,幾乎除了食品之外,其他日常生活每天需要的零件全部涵蓋齊全,更重要的是每個產品都信用卓著,完完全全以顧客安全為最優先考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從未踰越overstep,堅不可摧的信譽,直到近年才出現裂痕。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掉牙智慧又來了,且等著瞧是否「一語成讖」。
鴉片藥物大流感Opioid epidemic 是美國最近的災難,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就有五萬人因為服用鴉片藥物死亡。這裡的鴉片不是街頭癮君子drug junkies 吸食的毒品,而是跟J&J公司出品的強力鴉片類止痛藥相關的藥品,除了成品,J&J也出產原料讓下游廠商製造其他品牌,而且還參加了推廣市場銷售策略marketing 的制定。
止痛藥強又有效potent 是疼痛病患的福音,J&J的鴉片藥物通過FDA嚴格審查核準放行,理論上不但合法,而且公司可以經由研發這個新産品而獲取暴利,事實證明也是如此這般,毫無意外。但這種強力止痛藥,有一個很大的隱憂,吃多了不但會上癮addictive ,看看歷史裡鴉片戰爭的東亞病夫就可完全理解,還會產生抗藥性drug resistance ,所以愈吃愈多,劑量愈重,加上無良醫生不但不為病人健康著想,費心盡力仔細調整病人能夠忍受痛苦限度的最低劑量,還因為產商提供優厚誘因而推波助瀾,高劑量處方變成財源,醫生錢逐笑顏努力開,病患也雀躍歡欣與疼痛割袍斷義,兩便哉?直到病人被癮頭纏住,等待在最後的終點只有一個結果,藥物過量OverDosed,鴉片藥物上市後約十年,40萬人OD死亡!
事實也有些醫生因為不肯開處強力止痛藥而被病人詬病,我就聽過有病人因為錐心刺骨的疼痛無法站立,吃盡市面上買的到的止痛藥都無法舒解,各種檢查找不到原因,家庭醫生推薦骨科專家specialist ,這專家診所門庭若市,排隊等了兩個月才能看到,專家問診並看完X光片,總結病因是普通骨刺,只需復健,不需吃藥,但病人疼痛的陰影刻骨銘心,要求專家開處強力止痛藥,以防萬一疼痛再度來襲,痛兩個月可沒人受得了,專家不肯,病患不樂,沒錢賺又得罪人,專家是你,如何取捨?
在美國,1994年,賣當勞McDonald的咖啡溫度太高,顧客不小心燙傷,告上法庭還勝訴。死40萬人想要逍遙法外?可能嗎?不但眾多受害家屬跳腳鳴鼓申寃,全美各卅司法部長Attorney General 也紛紛提告,風起雲湧,熱鬧登場!
主要被告defendant 之一就是強身企業J&J,本來寫的是嫌犯suspect,被兒子糾正,嘻嘻,多年繳學費終於有回收,上法庭控告可分為民法Civil Law與刑法Criminal Law,一般公司屬於財團法人,狀告公司大多數都是民法,主要追尋金錢賠償損失,不隷屬刑事犯罪crime,沒有嫌犯也沒有人需要坐牢,理由是經濟犯罪証據搜集不易,也很難界定經濟政策行為的合法性,就像有人因為藥物過量OD死亡,卻無法把責任直接栽到製藥公司頭上。事實上,從藥廠,廣告,處方,販售,到病患,一條長龍缺一不行,人人有份。但如果敗訴,法院裁定製藥公司有責任liable,損害賠償可大可小,尤其如果法官想要殺一儆百,可能會出現判處天價的懲罰性傷害punitive damage 賠償,對公司財務損傷嚴竣。
這一回,惡寇拉河馬州Oklahoma 控告得勝,判處罰鍰五億七千二百萬美元$572million,消息一出來,J&J股價應聲上漲,Huh?這是啥事兒?股票的不可預測性再度甩出醜惡的腦袋,官方理由是因為大家都認為罰鍰最少十億以上,真好笑,股票不能玩,嘻嘻,只能「投資」,笑話説,買股票輸贏千百萬是投資,打麻將輸贏三兩百叫賭博,必也正名乎?無釐頭的上躥下跳就是賭博人的最愛。這只是一個卅的處分,後面排隊等著上法庭的還有幾十個卅,勝負難料,罰鍰多少更是無從預期,纏訟多年對公司的信譽傷害更是難以預估。在被告名單上的另一個大公司,普渡製藥Purdue Pharma ,因為賠償條件settlement 談不攏,很有可能宣布倒閉。
雖然這個單一事件把J&J這樣的商場巨擘壓跨的可能性很低,但令人擔心的是J&J的總裁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的態度,心態決定行為,從鴉片藥物這件個案可以看出他為了追求利潤,或許跟年終獎金year end bonus掛鉤?我猜的,不必查証,選擇放棄J&J創業以來堅持顧客健康第一的信譽?
一葉知秋,信譽這東西看不到摸不著,但千萬別小看這無形intangible 的資產,丟掉了很難再找回來,顧客信心逐漸腐蝕erosion,在某一天支柱轟然崩塌,公司前途可虞!但如果你現在馬上跳進電腦賣J&J股票,明顯的衝動基因發炎,需要藥櫃裡的Tylenol壓壓。
老中古智慧,「富貴傳家,不過三代」,這個創業於1886年的家族企業,最前面三位總裁就是父子孫,接下來,睿智的把公司經營權交棒給職業管理團隊,從此家族成員翹起二郎腿,天天在家吃喝玩樂,只分紅不做事,後代子孫還寫了一本書「錢與生俱來」”Born Rich”,撬開超級大亨tycoon ,像喘婆Trump(建築,房地產,投資,娛樂),彭博Bloomberg(財經新聞,資訊),范德比爾特Vanderbilt (鉄路,運輸),等等大家族繼承人,對揮霍無度的金錢,酒池肉林的奢靡,及衆所矚目的壓力坦承感受,並且自製自導自演成記錄片公諸於世。用來嘲諷老中,腦電路秀逗short?
強身企業的家用保健品在美國幾乎是每個家庭必備,最著名的旗艦產品flagship product,Tylenol,專治感冒發燒喉嚨發炎過敏流鼻水及一切稀奇古怪的疼痛,幾乎被一般老百姓當成平日生活不可或缺的仙丹靈藥,1955年開始生產,1959就可以直接到街頭西藥房購買,不需醫生處方,直到今日仍然廣受好評,60多年䇄立不搖,所以只要Tylenol一粒在手,任何疼痛藥到病除,人人高枕無憂。哈哈,莫過於相信這個蒙古大夫,有病最好看醫生,別把Tylenol當糖果吃。
曾經有一段Tylenol的經典傳奇,1982年芝加哥Chicago,有歹徒,至今尚未被逮捕歸案,把西藥房Tylenol盒子裡面的膠囊拿出來塗上致命劑量的氰化物cyanide,並放回原處販售,導致7人因為服用Tylenol死亡,J&J得到消息,立刻將全國所有Tylenol約三千一百萬盒回收recall 下架,當時Tylenol在美國止痛藥市場佔有率高達37%,J&J總收入的20%,J&J也馬上將膠囊capsule生產線更改變成顆粒tablet,讓顧客很容易辨識被歹徒塗抹過氰化物的痕跡,與FDA合作設計出不能被惡意破壞tamper的包裝,而且在報章媒體撰文請求顧客不要再服用膠囊,並免費提供顆粒產品替換。J&J不計一切代價的迅雷危機處理,不但Tylenol死裡逃生,更將J&J全心全意注重顧客安全的信譽推向新的高峰,成為學術研究裡案例分析case study的最佳典範。
J&J其他各式各樣的家庭必備,從嬰兒用品,保健維他命,美容淸潔護膚,口腔,視力,外傷複健,到一般成藥,幾乎除了食品之外,其他日常生活每天需要的零件全部涵蓋齊全,更重要的是每個產品都信用卓著,完完全全以顧客安全為最優先考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從未踰越overstep,堅不可摧的信譽,直到近年才出現裂痕。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掉牙智慧又來了,且等著瞧是否「一語成讖」。
鴉片藥物大流感Opioid epidemic 是美國最近的災難,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就有五萬人因為服用鴉片藥物死亡。這裡的鴉片不是街頭癮君子drug junkies 吸食的毒品,而是跟J&J公司出品的強力鴉片類止痛藥相關的藥品,除了成品,J&J也出產原料讓下游廠商製造其他品牌,而且還參加了推廣市場銷售策略marketing 的制定。
止痛藥強又有效potent 是疼痛病患的福音,J&J的鴉片藥物通過FDA嚴格審查核準放行,理論上不但合法,而且公司可以經由研發這個新産品而獲取暴利,事實證明也是如此這般,毫無意外。但這種強力止痛藥,有一個很大的隱憂,吃多了不但會上癮addictive ,看看歷史裡鴉片戰爭的東亞病夫就可完全理解,還會產生抗藥性drug resistance ,所以愈吃愈多,劑量愈重,加上無良醫生不但不為病人健康著想,費心盡力仔細調整病人能夠忍受痛苦限度的最低劑量,還因為產商提供優厚誘因而推波助瀾,高劑量處方變成財源,醫生錢逐笑顏努力開,病患也雀躍歡欣與疼痛割袍斷義,兩便哉?直到病人被癮頭纏住,等待在最後的終點只有一個結果,藥物過量OverDosed,鴉片藥物上市後約十年,40萬人OD死亡!
事實也有些醫生因為不肯開處強力止痛藥而被病人詬病,我就聽過有病人因為錐心刺骨的疼痛無法站立,吃盡市面上買的到的止痛藥都無法舒解,各種檢查找不到原因,家庭醫生推薦骨科專家specialist ,這專家診所門庭若市,排隊等了兩個月才能看到,專家問診並看完X光片,總結病因是普通骨刺,只需復健,不需吃藥,但病人疼痛的陰影刻骨銘心,要求專家開處強力止痛藥,以防萬一疼痛再度來襲,痛兩個月可沒人受得了,專家不肯,病患不樂,沒錢賺又得罪人,專家是你,如何取捨?
在美國,1994年,賣當勞McDonald的咖啡溫度太高,顧客不小心燙傷,告上法庭還勝訴。死40萬人想要逍遙法外?可能嗎?不但眾多受害家屬跳腳鳴鼓申寃,全美各卅司法部長Attorney General 也紛紛提告,風起雲湧,熱鬧登場!
主要被告defendant 之一就是強身企業J&J,本來寫的是嫌犯suspect,被兒子糾正,嘻嘻,多年繳學費終於有回收,上法庭控告可分為民法Civil Law與刑法Criminal Law,一般公司屬於財團法人,狀告公司大多數都是民法,主要追尋金錢賠償損失,不隷屬刑事犯罪crime,沒有嫌犯也沒有人需要坐牢,理由是經濟犯罪証據搜集不易,也很難界定經濟政策行為的合法性,就像有人因為藥物過量OD死亡,卻無法把責任直接栽到製藥公司頭上。事實上,從藥廠,廣告,處方,販售,到病患,一條長龍缺一不行,人人有份。但如果敗訴,法院裁定製藥公司有責任liable,損害賠償可大可小,尤其如果法官想要殺一儆百,可能會出現判處天價的懲罰性傷害punitive damage 賠償,對公司財務損傷嚴竣。
這一回,惡寇拉河馬州Oklahoma 控告得勝,判處罰鍰五億七千二百萬美元$572million,消息一出來,J&J股價應聲上漲,Huh?這是啥事兒?股票的不可預測性再度甩出醜惡的腦袋,官方理由是因為大家都認為罰鍰最少十億以上,真好笑,股票不能玩,嘻嘻,只能「投資」,笑話説,買股票輸贏千百萬是投資,打麻將輸贏三兩百叫賭博,必也正名乎?無釐頭的上躥下跳就是賭博人的最愛。這只是一個卅的處分,後面排隊等著上法庭的還有幾十個卅,勝負難料,罰鍰多少更是無從預期,纏訟多年對公司的信譽傷害更是難以預估。在被告名單上的另一個大公司,普渡製藥Purdue Pharma ,因為賠償條件settlement 談不攏,很有可能宣布倒閉。
雖然這個單一事件把J&J這樣的商場巨擘壓跨的可能性很低,但令人擔心的是J&J的總裁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的態度,心態決定行為,從鴉片藥物這件個案可以看出他為了追求利潤,或許跟年終獎金year end bonus掛鉤?我猜的,不必查証,選擇放棄J&J創業以來堅持顧客健康第一的信譽?
一葉知秋,信譽這東西看不到摸不著,但千萬別小看這無形intangible 的資產,丟掉了很難再找回來,顧客信心逐漸腐蝕erosion,在某一天支柱轟然崩塌,公司前途可虞!但如果你現在馬上跳進電腦賣J&J股票,明顯的衝動基因發炎,需要藥櫃裡的Tylenol壓壓。
曾經
蔡淑媛
開學第三天的清晨,身為小學一年級新生的我告訴母親,已經認得路,母親就讓我一個人走路到學校。走到學校沒問題,問題是當我看見校門口站著威風凜凜的高年級男生童子軍時,我無膽的症頭從腳底升到「頭殼頂」。我在校門外躊躇徘徊,拼命給自己信心喊話:他們只抓壞學生,不會為難我。我心底在吶喊,但雙腿卻不聽令。正在著急的時候,忽然看見校門內有一個女生走過去。我認出是昨天老師指定的班長陳梅琪。她顯然也看見了我,走出來拉住我的手往裡跑,口裡碎碎念:「上課鈴都快響了,你怎麼還在外面玩?」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梅琪得到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下學期開始,她以及第二名的同學因為搬家轉學,我理所當然升上了第一名。父親看見成績單,臉上出現了笑容。在家裡一向話語不多的父親開了金口說:「進步了,很好。」本想把第一、二名搬家轉學的事告訴他,我只是順勢升上去而已。但是小小的虛榮心堵住了我的口舌。初中考上省立xx女中,我與梅琪碰巧被編入同一班,中斷了幾年的同學情誼又得以延續。
初中三年,我跟梅琪就像被一條繩子綁住一樣,她到哪裡我就被拉到哪裡。論年紀她只比我大了幾個月,但是因為有兩個姊姊在前頭帶路,梅琪的言行舉止就比其他同學成熟多多。她一個口號我就一個動作。校園裡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樹。火紅的花朵開過後,果實包著棉絮會從枝頭爆落。梅琪說:「我們來撿拾棉花,撿夠了送到棉被店裡做一條囝仔被。」於是每天下課後,我就跟著她彎腰駝背在樹下認真尋找剛爆開,尚未受到污染的潔白棉花球。
梅琪說她姊姊跟同學去看「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那部電影,感動得整天談論不休,無心上課。,她要我也陪她去看一次。少女情懷最是迷戀海枯石爛生死相隨,對殉情的故事當然刻骨銘心。哭濕了半條手巾還是小事一樁,有一天在梅琪家,竟然看到牆上掛著一幅放大的、鑲著玻璃鏡框的男主角勞伯泰勒(Robert Taylor)在劇中的戎裝照,看起來頗有「民族救星」的架勢。梅琪堅持他是人間唯一的「緣投桑」大帥哥。「蘿蔔太辣」(Robert Taylor的諧音)碰巧並非我欣賞的類型,可是經不起她的花言巧語與威逼利誘,我只好洗心革面,全盤接受。
校園北邊圍著紅磚的矮牆。下課後晴朗的黃昏,我跟梅琪有時會跨坐在磚牆上欣賞校外的風景~~綠油油的水稻田中,水牛耕田,農夫播種,蓄水池上偶而有白鷺鷥飛來棲息在水中央。朝西北的方向看過去,翻飛的稻浪間不知何時出現一棟淺灰色水泥的平房。我說奇怪喔!水田中怎麼長出「一間厝」?「啊!那是我姊姊朋友的房子。哪天我帶你去。我跟我姐禮拜天會去那裡念書做功課。」梅琪輕描淡寫地回答。
我果真跟隨梅琪到水田中央的房屋去作客。那座平房的前門上寫著「愛蓮小築」四個正楷毛筆字。我綜觀裏外,找不到蓮花池塘或有關蓮花的擺飾。於是就自作聰明地決定,「厝主」一定是個愛妻的好男人,妻子名字就叫做「蓮」。問梅琪有關他的來歷。她說是個「外省仔」公務員,好像還沒結婚(也許在中國大陸留著一個名字叫做 “蓮”的妻子?)
我又問她~~為什麼他肯讓新屋當作妳跟妳姐的書房?她說她也不知道,「也許是在追求我姊吧!」她笑著說。我不能接受這番說辭。姊姊才高三耶!有沒有搞錯?我從未見過那個「厝主」。好幾年後當我返校舊地重遊,圍牆外那一方天地已蓋滿高低錯落的屋宇。「愛蓮小築」連同那一大片綠水汪汪的田園已經完全消失了蹤跡。
那年暑假,梅琪本校高中聯考與台北護理學校金榜雙題名。梅琪的父親替她選擇了護校。她不敢違抗父親的旨意,只好孤單地搭坐北上的列車前往異鄉去上學。這其間我們多半靠書信聯繫。我們的國文老師一口濃濃的山東腔,上課聽講全然「霧煞煞」。我就利用這節課給梅琪編寫千言信。
我把同學的作息動態甚至調皮搞怪的把戲,鉅細靡遺地在信裡向她描述。紙短情長欲罷不能,有時還得打出「欲知後事,且待下回分解」的預告。她回信說看信看得眼淚汪汪,但也醫好了對母校與同學的相思病。高中畢業後我到台北上大學,梅琪則已完成了護士的訓練返回到高雄。我跟她前後「相出路」。等到我完成大學課業回到故鄉與她相見,我是國中「菜鳥」教員,而她則早已成了頗具資歷的的白衣天使。
因為近水樓台,且對音樂具有共同的興趣,梅琪與醫院裡一個年輕的醫生兩情相悅,譜出了青春的戀曲。但是他倆的交往不幸受到男方家長極力的反對。男方出身醫生世家,父母對他婚事的絕對要求是~雙方家庭門當戶對。這份不受祝福的戀情只能低調進行。有一次為了去聽一場音樂會,怕被熟人看到把消息傳進男家,梅琪苦苦求我去當兩人的電燈泡。我對音樂原本外行,為了成全好友的心願,我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梅琪苦戀的對象。他身高中等,長相尚屬清秀,但是舉止行為顯得低調畏縮。我坐在兩人當中苦撐了一晚,不知偷瞄了幾次腕錶上的時刻,直覺上那是我生命中最長的一夜。
兩年過去,我走入了婚姻與家庭不久就懷了身孕。這期間,梅琪與她的醫生男友,明知不會有「有情人終成眷屬」快樂圓滿的結局,但還藕斷絲連。那年CANADA政府到台灣招募正規護士。梅琪決意拋棄愛情遠走他鄉。由於梅琪的關係,我選擇到她服務的醫院去生產。產後第三天黃昏,我還萎靡不振地躺在病床上,忽見她身穿一襲合身的洋裝,臉上薄施脂粉,足蹬高跟鞋,娉娉婷婷向我走來。我張大眼睛定定看住她。
「下班回家換掉制服,現在過來看看你。」她笑著說。我說看我何必梳妝打扮?她臉色忽然一沈,輕輕嘆了一口氣。
「什麼代誌?」我問她。她說其實是回到醫院參加同事為她舉行的惜別舞會。她的加拿大護照簽證已經出來。
「你該高興才對。多少人想出國都出不成,更何況妳這一去就有現成的”頭路“」我給她打氣,她沈默不語。
「他會不會出現?」我問她。
「不知道,有段日子沒說話了,相見不如不見。」她神色黯然。
「好聚好散,也別全怪他。他只是沒有勇氣搞家庭革命。」我竟然替那個軟弱的的傢伙說起情來。
「我------我不想參加惜別會了。」她忽然打起退堂鼓。
「那怎麼行,你缺席,對主辦的人怎麼交代?」
「我孤單一人,誰陪我開舞?」她意興闌珊。
我丈夫正陪在身旁。我斜眼瞄了他一下~高頭大馬,神清氣爽,又曾拜師學過「舞」藝。我腦海靈光一閃,推一下丈夫,聲若宏鐘地對梅琪說:「那好辦,我這個借你。」我話一出口自己也嚇了一跳。梅琪還有點猶疑,我的身邊人卻靜默無言。片刻後,兩人並肩走了出去。
一屋子的空虛與寂寞彌天蓋地壓落下來。我內心五味雜陳。隨手拿起置放在身旁的圓鏡照照自己~~皮膚黃腫、神態疲憊、經歷過生產撕裂的劇痛後,眉眼五官離離落落尚未歸位。看看梅琪青春亮麗嬌柔可人的模樣,兩人相比,簡直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而我的丈夫呢?,剛為他生下一個壯健的兒子,聽到要把他免費出租給好友去舞會亮相,不但沒有一點推辭或躊躇,竟然頭也不回地輕鬆陪她走出病房門。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我,結什麼大頭婚?生什麼胖小子?我抱住枕頭悶聲哭泣,無法抑止幾乎哭得肝腸寸斷。……
梅琪離家前夕到我家來辭行。「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兩人執手相對,離情依依。臨走前,她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西洋經典名曲「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的歌詞~~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I'll have you to remember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Your love will live in my heart
So kiss me my sweet
And so let us part
And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That kiss will live in my heart
那是梅琪與她無緣的情人最喜愛的歌曲。我當電燈泡的那個夜晚,曲終人散後三人步入歸途的時候,他倆手挽手,輕聲合唱的就是這首歌。梅琪要我把歌詞翻譯成中文,我一口答應下來。然後,日曆翻飛,我忙著兒子,忙著教書,更在不久之後帶著孩子萬里尋夫到達亞美利加的海岸。幾十年過去了。我沒有完成梅琪交代的,翻譯歌詞的付託。
梅琪只在加拿大停留一年。經由友人介紹,她找到了合適的人生伴侶,來到美國結婚並生下一對佳兒女。兒女成長先後成家,梅琪不幸染患了肺癌。與病魔奮戰了三年,在升格當上阿嬤之後,以六十出頭之齡告別了人世。十多年時光轉眼逝去,但是每當我聽到「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的旋律響起,我就會想起在島南原鄉,與她共度的年少歲月,想起我未完成的歌詞譯文。我該對她說聲SORRY! 天上人間,別來無恙?親愛的梅琪,妳可會怪我?
(2019年五月修訂)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梅琪得到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下學期開始,她以及第二名的同學因為搬家轉學,我理所當然升上了第一名。父親看見成績單,臉上出現了笑容。在家裡一向話語不多的父親開了金口說:「進步了,很好。」本想把第一、二名搬家轉學的事告訴他,我只是順勢升上去而已。但是小小的虛榮心堵住了我的口舌。初中考上省立xx女中,我與梅琪碰巧被編入同一班,中斷了幾年的同學情誼又得以延續。
初中三年,我跟梅琪就像被一條繩子綁住一樣,她到哪裡我就被拉到哪裡。論年紀她只比我大了幾個月,但是因為有兩個姊姊在前頭帶路,梅琪的言行舉止就比其他同學成熟多多。她一個口號我就一個動作。校園裡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樹。火紅的花朵開過後,果實包著棉絮會從枝頭爆落。梅琪說:「我們來撿拾棉花,撿夠了送到棉被店裡做一條囝仔被。」於是每天下課後,我就跟著她彎腰駝背在樹下認真尋找剛爆開,尚未受到污染的潔白棉花球。
梅琪說她姊姊跟同學去看「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那部電影,感動得整天談論不休,無心上課。,她要我也陪她去看一次。少女情懷最是迷戀海枯石爛生死相隨,對殉情的故事當然刻骨銘心。哭濕了半條手巾還是小事一樁,有一天在梅琪家,竟然看到牆上掛著一幅放大的、鑲著玻璃鏡框的男主角勞伯泰勒(Robert Taylor)在劇中的戎裝照,看起來頗有「民族救星」的架勢。梅琪堅持他是人間唯一的「緣投桑」大帥哥。「蘿蔔太辣」(Robert Taylor的諧音)碰巧並非我欣賞的類型,可是經不起她的花言巧語與威逼利誘,我只好洗心革面,全盤接受。
校園北邊圍著紅磚的矮牆。下課後晴朗的黃昏,我跟梅琪有時會跨坐在磚牆上欣賞校外的風景~~綠油油的水稻田中,水牛耕田,農夫播種,蓄水池上偶而有白鷺鷥飛來棲息在水中央。朝西北的方向看過去,翻飛的稻浪間不知何時出現一棟淺灰色水泥的平房。我說奇怪喔!水田中怎麼長出「一間厝」?「啊!那是我姊姊朋友的房子。哪天我帶你去。我跟我姐禮拜天會去那裡念書做功課。」梅琪輕描淡寫地回答。
我果真跟隨梅琪到水田中央的房屋去作客。那座平房的前門上寫著「愛蓮小築」四個正楷毛筆字。我綜觀裏外,找不到蓮花池塘或有關蓮花的擺飾。於是就自作聰明地決定,「厝主」一定是個愛妻的好男人,妻子名字就叫做「蓮」。問梅琪有關他的來歷。她說是個「外省仔」公務員,好像還沒結婚(也許在中國大陸留著一個名字叫做 “蓮”的妻子?)
我又問她~~為什麼他肯讓新屋當作妳跟妳姐的書房?她說她也不知道,「也許是在追求我姊吧!」她笑著說。我不能接受這番說辭。姊姊才高三耶!有沒有搞錯?我從未見過那個「厝主」。好幾年後當我返校舊地重遊,圍牆外那一方天地已蓋滿高低錯落的屋宇。「愛蓮小築」連同那一大片綠水汪汪的田園已經完全消失了蹤跡。
那年暑假,梅琪本校高中聯考與台北護理學校金榜雙題名。梅琪的父親替她選擇了護校。她不敢違抗父親的旨意,只好孤單地搭坐北上的列車前往異鄉去上學。這其間我們多半靠書信聯繫。我們的國文老師一口濃濃的山東腔,上課聽講全然「霧煞煞」。我就利用這節課給梅琪編寫千言信。
我把同學的作息動態甚至調皮搞怪的把戲,鉅細靡遺地在信裡向她描述。紙短情長欲罷不能,有時還得打出「欲知後事,且待下回分解」的預告。她回信說看信看得眼淚汪汪,但也醫好了對母校與同學的相思病。高中畢業後我到台北上大學,梅琪則已完成了護士的訓練返回到高雄。我跟她前後「相出路」。等到我完成大學課業回到故鄉與她相見,我是國中「菜鳥」教員,而她則早已成了頗具資歷的的白衣天使。
因為近水樓台,且對音樂具有共同的興趣,梅琪與醫院裡一個年輕的醫生兩情相悅,譜出了青春的戀曲。但是他倆的交往不幸受到男方家長極力的反對。男方出身醫生世家,父母對他婚事的絕對要求是~雙方家庭門當戶對。這份不受祝福的戀情只能低調進行。有一次為了去聽一場音樂會,怕被熟人看到把消息傳進男家,梅琪苦苦求我去當兩人的電燈泡。我對音樂原本外行,為了成全好友的心願,我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梅琪苦戀的對象。他身高中等,長相尚屬清秀,但是舉止行為顯得低調畏縮。我坐在兩人當中苦撐了一晚,不知偷瞄了幾次腕錶上的時刻,直覺上那是我生命中最長的一夜。
兩年過去,我走入了婚姻與家庭不久就懷了身孕。這期間,梅琪與她的醫生男友,明知不會有「有情人終成眷屬」快樂圓滿的結局,但還藕斷絲連。那年CANADA政府到台灣招募正規護士。梅琪決意拋棄愛情遠走他鄉。由於梅琪的關係,我選擇到她服務的醫院去生產。產後第三天黃昏,我還萎靡不振地躺在病床上,忽見她身穿一襲合身的洋裝,臉上薄施脂粉,足蹬高跟鞋,娉娉婷婷向我走來。我張大眼睛定定看住她。
「下班回家換掉制服,現在過來看看你。」她笑著說。我說看我何必梳妝打扮?她臉色忽然一沈,輕輕嘆了一口氣。
「什麼代誌?」我問她。她說其實是回到醫院參加同事為她舉行的惜別舞會。她的加拿大護照簽證已經出來。
「你該高興才對。多少人想出國都出不成,更何況妳這一去就有現成的”頭路“」我給她打氣,她沈默不語。
「他會不會出現?」我問她。
「不知道,有段日子沒說話了,相見不如不見。」她神色黯然。
「好聚好散,也別全怪他。他只是沒有勇氣搞家庭革命。」我竟然替那個軟弱的的傢伙說起情來。
「我------我不想參加惜別會了。」她忽然打起退堂鼓。
「那怎麼行,你缺席,對主辦的人怎麼交代?」
「我孤單一人,誰陪我開舞?」她意興闌珊。
我丈夫正陪在身旁。我斜眼瞄了他一下~高頭大馬,神清氣爽,又曾拜師學過「舞」藝。我腦海靈光一閃,推一下丈夫,聲若宏鐘地對梅琪說:「那好辦,我這個借你。」我話一出口自己也嚇了一跳。梅琪還有點猶疑,我的身邊人卻靜默無言。片刻後,兩人並肩走了出去。
一屋子的空虛與寂寞彌天蓋地壓落下來。我內心五味雜陳。隨手拿起置放在身旁的圓鏡照照自己~~皮膚黃腫、神態疲憊、經歷過生產撕裂的劇痛後,眉眼五官離離落落尚未歸位。看看梅琪青春亮麗嬌柔可人的模樣,兩人相比,簡直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而我的丈夫呢?,剛為他生下一個壯健的兒子,聽到要把他免費出租給好友去舞會亮相,不但沒有一點推辭或躊躇,竟然頭也不回地輕鬆陪她走出病房門。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我,結什麼大頭婚?生什麼胖小子?我抱住枕頭悶聲哭泣,無法抑止幾乎哭得肝腸寸斷。……
梅琪離家前夕到我家來辭行。「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兩人執手相對,離情依依。臨走前,她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西洋經典名曲「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的歌詞~~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I'll have you to remember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Your love will live in my heart
So kiss me my sweet
And so let us part
And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That kiss will live in my heart
那是梅琪與她無緣的情人最喜愛的歌曲。我當電燈泡的那個夜晚,曲終人散後三人步入歸途的時候,他倆手挽手,輕聲合唱的就是這首歌。梅琪要我把歌詞翻譯成中文,我一口答應下來。然後,日曆翻飛,我忙著兒子,忙著教書,更在不久之後帶著孩子萬里尋夫到達亞美利加的海岸。幾十年過去了。我沒有完成梅琪交代的,翻譯歌詞的付託。
梅琪只在加拿大停留一年。經由友人介紹,她找到了合適的人生伴侶,來到美國結婚並生下一對佳兒女。兒女成長先後成家,梅琪不幸染患了肺癌。與病魔奮戰了三年,在升格當上阿嬤之後,以六十出頭之齡告別了人世。十多年時光轉眼逝去,但是每當我聽到「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的旋律響起,我就會想起在島南原鄉,與她共度的年少歲月,想起我未完成的歌詞譯文。我該對她說聲SORRY! 天上人間,別來無恙?親愛的梅琪,妳可會怪我?
(2019年五月修訂)
*圖一翻攝自高雄女中官網
我的祖父
宋明綉
我的阿公有個傳奇的人生,他年輕時種田,在農閒時就跟著廟會到處巡迴演皮影戱,又是宋江陣的頭旗,揮舞長棍,威風凜凜。五十歲時出家當和尚,一直住在寺廟,直到八十七歲往生。
我記得阿公常說他和蔣介石同一年生,阿公雖然高瘦,卻是骨架紮實,肌肉堅硬,非常有男子漢的氣魄。雙眉濃粗,輪廓分明的瘦長臉,以現代人的標準,他算是強悍的帥氣。聽說年輕時脾氣不好,誰都不敢得罪他。在廟會熱鬧時,他帶陣出征,打響名號,並敎導後進揮棍,到現在彌陀海尾的宋冮陣還是佔有山頭之地。據鄉老説,阿公風流偑儻,許多鄉村婦女對他心儀,故事還不少。
雖然是農夫,卻是多才多藝。演皮影戲時,他敲鑼打鼓,也就是製造音響效果的好手,非常精彩。大概受皮影戲的薰陶,阿公很會講故事。從我有記憶起,阿公就己出家當和尚,但他返家探訪時,常常說故事給小孩子們聼。我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在寺廟裡誦經時,阿公理所當然負責敲木魚及打鼓。阿公很有生意頭腦,訂製帳蓬出租供廟會,喜慶婚喪使用,替寺廟掙來不少錢。
阿公年輕時,外出演皮影戲,皆因喜宴慶典,常有機會大啖口宜,聽說可以一個人吃掉半頭豬。五十歲出家入佛門,對他來說,最困難就是不能再吃肉了。聞到我媽拿手的魯肉,只有用鼻子聞,暗吞口水的份。他返家探望時,最常要媽媽炸蚵嗲給他吃,當然是沒有蚵仔的蚵嗲,用豆粉來炸雜菜,又香又脆。至於阿公為什麼要出家當和尚,我不甚清楚,好像是祖母的主意,説是他殺生,要他贖罪,為子孫求福。
祖母非常能幹,持家有方,阿公在外,不太管家中大小事。我爸小時候開口要學費,都要看阿公臉色,心情欠佳時就駡說他不是開銀行的,經常要不到錢。阿嬤總是想辦法自己賺錢,染布,賣小吃,切蕃茄加沾料,做涼粉,掙錢給小孩用,難怪爸爸對阿嬤孝順有加,出門必攙扶,在家必請安,總是塞錢給阿嬤,我倒不記得爸爸如何對待阿公了。但是出家的阿公自給自足,還會替廟寺找財源。
我的阿公不怒而威,小孩都怕他。阿公最疼我大弟,是他的長孫。大弟小時候很瘦,被鄰居小孩欺負時,只要阿公怒斥一聲,小孩們一都不敢造次,沒有人敢再欺負大弟了。記得阿公也敎大弟如何玩彈珠,射彈弓,對他呵䕶有加。大家都說白胖的小弟可愛,只有阿公說瘦巴巴的大弟英俊,將來才是小生的角色。阿公對世界新聞還是略有所聞,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阿公就説他的長孫將來要到月球辦婚禮,當然他沒等到。倒是因為阿公的指導彈弓,大弟從小射撃很準,還曾代表台灣參加亞運射擊項目。
因為阿公沒住在家中,小時候跟他並不親密。雖然他就住在街頭的警悟寺,也常身著架裟,騎著腳踏車回來。有陣子他常上山修行,頭上也有六點戒疤,也算是得道的和尚了。我上了高中後,週末常到警悟寺溫書,跟阿公的互動才頻繁起來,尤其聯考前,幾乎每天都去那裡複習敎科書。我總是先向阿公報到,再到花園苦讀,讀累了,就到阿公房𥚃吃東西,他經常有綠豆湯,保久乳,牛奶糖,和鹹餅乾之類的零食。那段時間平心靜氣地讀書,聯考的成績算是滿意了。
我小時候聽說脾氣不好,又不愛講話,生氣時就自己摔頭。阿公就說我將來讀書一定最後一名,沒料到我居然小學畢業第一名,阿公從此對我刮目相看。他總是說你將來不要出國讀書,出國去的小孩猶如丟了,一點路用都沒有。這算是他對我的唯一敎導,而我卻沒遵行他的指示,當然他也不知道我沒聽他的話,因為我大學一年級時他去世了。
阿公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岡山街上騎腳踏車,那晚就在睡夢中走了。對我來說,這是我長大後第一次親人逝去,我還記得我和大姊接到消息後,兩人趕快搭火車從台北回岡山參加喪禮。以前我最怕看到棺材,看到自己親人躺在裡面就不覺得可怕了。以前看到喪葬行列總是避開,而自己卻身在行列中,感覺自己成長了許多。阿公採用火葬,在那時還很少火葬,因為是修行的和尚,阿公早就決定火葬。當年火葬是由兒子點火,我大伯父心軟,無法做到,還是身為小兒子的我爸來做了。
身著架裟的阿公,在我的心中印象深刻,在我爸重病那時,我夢到我爸也身著架裟,站在阿公旁邊。父親去世時,採用佛教儀式,母親緬懷父親穿西裝的英姿,希望爸爸穿西裝,而不穿傳統的古裝壽服。家中也有人認為應該穿架裟,表示佛祖的恩典,結果是西裝上再加架裟,跟我的夢境十分接近。
阿公唯一的一張放大照片擺在大弟家中,每次回台,我總會看一下他的照片,緬懷一下。對我來說,我的阿公是男子漢,也許不盡完美,卻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我記得阿公常說他和蔣介石同一年生,阿公雖然高瘦,卻是骨架紮實,肌肉堅硬,非常有男子漢的氣魄。雙眉濃粗,輪廓分明的瘦長臉,以現代人的標準,他算是強悍的帥氣。聽說年輕時脾氣不好,誰都不敢得罪他。在廟會熱鬧時,他帶陣出征,打響名號,並敎導後進揮棍,到現在彌陀海尾的宋冮陣還是佔有山頭之地。據鄉老説,阿公風流偑儻,許多鄉村婦女對他心儀,故事還不少。
雖然是農夫,卻是多才多藝。演皮影戲時,他敲鑼打鼓,也就是製造音響效果的好手,非常精彩。大概受皮影戲的薰陶,阿公很會講故事。從我有記憶起,阿公就己出家當和尚,但他返家探訪時,常常說故事給小孩子們聼。我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在寺廟裡誦經時,阿公理所當然負責敲木魚及打鼓。阿公很有生意頭腦,訂製帳蓬出租供廟會,喜慶婚喪使用,替寺廟掙來不少錢。
阿公年輕時,外出演皮影戲,皆因喜宴慶典,常有機會大啖口宜,聽說可以一個人吃掉半頭豬。五十歲出家入佛門,對他來說,最困難就是不能再吃肉了。聞到我媽拿手的魯肉,只有用鼻子聞,暗吞口水的份。他返家探望時,最常要媽媽炸蚵嗲給他吃,當然是沒有蚵仔的蚵嗲,用豆粉來炸雜菜,又香又脆。至於阿公為什麼要出家當和尚,我不甚清楚,好像是祖母的主意,説是他殺生,要他贖罪,為子孫求福。
祖母非常能幹,持家有方,阿公在外,不太管家中大小事。我爸小時候開口要學費,都要看阿公臉色,心情欠佳時就駡說他不是開銀行的,經常要不到錢。阿嬤總是想辦法自己賺錢,染布,賣小吃,切蕃茄加沾料,做涼粉,掙錢給小孩用,難怪爸爸對阿嬤孝順有加,出門必攙扶,在家必請安,總是塞錢給阿嬤,我倒不記得爸爸如何對待阿公了。但是出家的阿公自給自足,還會替廟寺找財源。
我的阿公不怒而威,小孩都怕他。阿公最疼我大弟,是他的長孫。大弟小時候很瘦,被鄰居小孩欺負時,只要阿公怒斥一聲,小孩們一都不敢造次,沒有人敢再欺負大弟了。記得阿公也敎大弟如何玩彈珠,射彈弓,對他呵䕶有加。大家都說白胖的小弟可愛,只有阿公說瘦巴巴的大弟英俊,將來才是小生的角色。阿公對世界新聞還是略有所聞,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時,阿公就説他的長孫將來要到月球辦婚禮,當然他沒等到。倒是因為阿公的指導彈弓,大弟從小射撃很準,還曾代表台灣參加亞運射擊項目。
因為阿公沒住在家中,小時候跟他並不親密。雖然他就住在街頭的警悟寺,也常身著架裟,騎著腳踏車回來。有陣子他常上山修行,頭上也有六點戒疤,也算是得道的和尚了。我上了高中後,週末常到警悟寺溫書,跟阿公的互動才頻繁起來,尤其聯考前,幾乎每天都去那裡複習敎科書。我總是先向阿公報到,再到花園苦讀,讀累了,就到阿公房𥚃吃東西,他經常有綠豆湯,保久乳,牛奶糖,和鹹餅乾之類的零食。那段時間平心靜氣地讀書,聯考的成績算是滿意了。
我小時候聽說脾氣不好,又不愛講話,生氣時就自己摔頭。阿公就說我將來讀書一定最後一名,沒料到我居然小學畢業第一名,阿公從此對我刮目相看。他總是說你將來不要出國讀書,出國去的小孩猶如丟了,一點路用都沒有。這算是他對我的唯一敎導,而我卻沒遵行他的指示,當然他也不知道我沒聽他的話,因為我大學一年級時他去世了。
阿公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岡山街上騎腳踏車,那晚就在睡夢中走了。對我來說,這是我長大後第一次親人逝去,我還記得我和大姊接到消息後,兩人趕快搭火車從台北回岡山參加喪禮。以前我最怕看到棺材,看到自己親人躺在裡面就不覺得可怕了。以前看到喪葬行列總是避開,而自己卻身在行列中,感覺自己成長了許多。阿公採用火葬,在那時還很少火葬,因為是修行的和尚,阿公早就決定火葬。當年火葬是由兒子點火,我大伯父心軟,無法做到,還是身為小兒子的我爸來做了。
身著架裟的阿公,在我的心中印象深刻,在我爸重病那時,我夢到我爸也身著架裟,站在阿公旁邊。父親去世時,採用佛教儀式,母親緬懷父親穿西裝的英姿,希望爸爸穿西裝,而不穿傳統的古裝壽服。家中也有人認為應該穿架裟,表示佛祖的恩典,結果是西裝上再加架裟,跟我的夢境十分接近。
阿公唯一的一張放大照片擺在大弟家中,每次回台,我總會看一下他的照片,緬懷一下。對我來說,我的阿公是男子漢,也許不盡完美,卻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中共面臨的困境(上)
連淑琴
中國執行共產主義70年。前30年,毛澤東執行共產主義,它使中國落後、貧困,民不聊生。自從鄧小平掌權之後,改革開放,走往資本主義道上,而政治上還是本着共產主義,一黨專政。
共產主義跟資本主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中共一方面改革開放,向往資本主義路線進行,而另方面則嚴厲執行共產主義政策。這兩種政策同時進行數十年,果真中國成了經濟強國,人民生活水準提昇,但種種矛盾、蔽端隱藏在各行各業中。2018年美、中貿易戰一打,中共的醜態完全呈現於國際:
(一) 豬瘟瘧蓋全國各省
中國人除了極少數回教徒之外(回教徒吃牛、羊肉),眾多人口每年消耗全球一半以上的豬肉。中國豬農生產的肉量總是供不應求,連豬飼料也不足,故每年必須由外國進口數百萬噸豬肉及大豆,以滿足十幾億人民的需求。自從公元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中共為了懲罰美國,拒買美國豬肉及大豆,轉而以高價向俄國、巴西買豬肉及大豆。
豬瘟在非洲流傳多年,這種瘟疫甚難殲滅,它會傳給人類,再由人類傳給豬群。幾年來非洲豬瘟漸漸的傳到歐洲,由西歐轉向東歐進入俄國。中共一向以政治卦帥,一切聽黨的指揮,習近平欲聯俄抗美,向俄國買250萬噸豬肉。中共萬萬沒料到,俄國豬肉帶有非洲豬瘟,中國人口密集,沒多長時侯就傳遍全國各省。
今天中國豬肉價是美國的2~3倍,還在漲價中,中共限制人民買豬肉,開始發豬肉票。據報導當今中國不只豬肉漲價,其他食品雞、蛋、魚以及蔬菜等也在漲價,唯一不漲的是收入!人類共有一惡習,乃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而中今共似在開倒車,是否將走回文革時期?那麼中國人民前途堪憂!
(一) 長江三峽大壩變型
毛澤東曾在五幾年時期,意圖建造三峽大壩,當時中共正在支援韓戰。毛澤東聽進水利、土壤及環境專家的建言,自此不再提起建大壩之事。毛澤東死侯,鄧小平繼承總書記執權,他打開鐵幕,引來各國外商大舉在中國投資設廠。到了九零年代,中國已漸漸步入富裕之途。鄧小平引鑑於毛澤東的終生職,毛以其個人的喜、怒加諸人民,置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數十年。故鄧小平掌權後從新訂定憲法,總書記只能連任一次。鄧小平以身做則,當滿兩任總書記後下台。接着江澤民成為總書記,江澤民為中國眾官僚建大功:打開賄賂、貪腐大門!九零年初又打算建造三峽大壩。雖然在人大會議上,曾有三分之一的代表反對,但江澤民堅持建壩,成為定局!
黃萬里博士是位水利專家,曾任職華東水利學院,後轉任教清華大學成為名教授。他曾極力反對建壩,多次向在人大會議上建言,寫數封信給江澤民,全被否決,甚至到他臨終的病榻上,還囑咐家人,絕不可建壩。據他預言,建壩將會發生下列12項大災患:
1. 長江下游幹堤崩岸。2.阻礙航運。3. 移民問題。4. 泥沙淤積。5. 水質惡化。6. 發電不足。7. 氣候異常。8. 地震頻發。9. 血吸虫漫延。10. 生態惡化。11. 上游水災嚴重。12. 最終可能被炸。
話說建造三峽大壩工程由李鵬負責,李鵬曾在1989年6月4日屠殺民運群眾立功,事實上,他能力有限,對工程更是個門外漢,再說其所雇用的幹員,大部份是共黨幹部,可想而知,建壩工程是由外行人領導內行人造成。它耗資1800億($260億美元),資金由人民稅收買單51%。自1994年12月14日動工,於2003年初開始運作。既然由外行人領導建壩,那麼必隨附帶偷工減料惡習,經手的李鵬,不只中飽私囊,進而全家囊括全國電業。今年7月22日李鵬之死,中共官員無人出現在其殯儀式。而今其家族資產外移,乃中國最富八大家族之一。
中共誇言三峽大壩可運作100年,今年由衛星照出它已變型。中共官方雖不斷的否認,但事實勝於雄辯。不少專家認為黃萬里博士的預言,12項目中,前11項已正如他所預言,那麼最後只能執行第12項:最終炸毀!
三峽若潰,可真謂生靈塗炭,至少會死5億人口,中共還能稱為強國嗎?。(未完)
共產主義跟資本主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中共一方面改革開放,向往資本主義路線進行,而另方面則嚴厲執行共產主義政策。這兩種政策同時進行數十年,果真中國成了經濟強國,人民生活水準提昇,但種種矛盾、蔽端隱藏在各行各業中。2018年美、中貿易戰一打,中共的醜態完全呈現於國際:
(一) 豬瘟瘧蓋全國各省
中國人除了極少數回教徒之外(回教徒吃牛、羊肉),眾多人口每年消耗全球一半以上的豬肉。中國豬農生產的肉量總是供不應求,連豬飼料也不足,故每年必須由外國進口數百萬噸豬肉及大豆,以滿足十幾億人民的需求。自從公元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中共為了懲罰美國,拒買美國豬肉及大豆,轉而以高價向俄國、巴西買豬肉及大豆。
豬瘟在非洲流傳多年,這種瘟疫甚難殲滅,它會傳給人類,再由人類傳給豬群。幾年來非洲豬瘟漸漸的傳到歐洲,由西歐轉向東歐進入俄國。中共一向以政治卦帥,一切聽黨的指揮,習近平欲聯俄抗美,向俄國買250萬噸豬肉。中共萬萬沒料到,俄國豬肉帶有非洲豬瘟,中國人口密集,沒多長時侯就傳遍全國各省。
今天中國豬肉價是美國的2~3倍,還在漲價中,中共限制人民買豬肉,開始發豬肉票。據報導當今中國不只豬肉漲價,其他食品雞、蛋、魚以及蔬菜等也在漲價,唯一不漲的是收入!人類共有一惡習,乃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而中今共似在開倒車,是否將走回文革時期?那麼中國人民前途堪憂!
(一) 長江三峽大壩變型
毛澤東曾在五幾年時期,意圖建造三峽大壩,當時中共正在支援韓戰。毛澤東聽進水利、土壤及環境專家的建言,自此不再提起建大壩之事。毛澤東死侯,鄧小平繼承總書記執權,他打開鐵幕,引來各國外商大舉在中國投資設廠。到了九零年代,中國已漸漸步入富裕之途。鄧小平引鑑於毛澤東的終生職,毛以其個人的喜、怒加諸人民,置中國人民於水深火熱數十年。故鄧小平掌權後從新訂定憲法,總書記只能連任一次。鄧小平以身做則,當滿兩任總書記後下台。接着江澤民成為總書記,江澤民為中國眾官僚建大功:打開賄賂、貪腐大門!九零年初又打算建造三峽大壩。雖然在人大會議上,曾有三分之一的代表反對,但江澤民堅持建壩,成為定局!
黃萬里博士是位水利專家,曾任職華東水利學院,後轉任教清華大學成為名教授。他曾極力反對建壩,多次向在人大會議上建言,寫數封信給江澤民,全被否決,甚至到他臨終的病榻上,還囑咐家人,絕不可建壩。據他預言,建壩將會發生下列12項大災患:
1. 長江下游幹堤崩岸。2.阻礙航運。3. 移民問題。4. 泥沙淤積。5. 水質惡化。6. 發電不足。7. 氣候異常。8. 地震頻發。9. 血吸虫漫延。10. 生態惡化。11. 上游水災嚴重。12. 最終可能被炸。
話說建造三峽大壩工程由李鵬負責,李鵬曾在1989年6月4日屠殺民運群眾立功,事實上,他能力有限,對工程更是個門外漢,再說其所雇用的幹員,大部份是共黨幹部,可想而知,建壩工程是由外行人領導內行人造成。它耗資1800億($260億美元),資金由人民稅收買單51%。自1994年12月14日動工,於2003年初開始運作。既然由外行人領導建壩,那麼必隨附帶偷工減料惡習,經手的李鵬,不只中飽私囊,進而全家囊括全國電業。今年7月22日李鵬之死,中共官員無人出現在其殯儀式。而今其家族資產外移,乃中國最富八大家族之一。
中共誇言三峽大壩可運作100年,今年由衛星照出它已變型。中共官方雖不斷的否認,但事實勝於雄辯。不少專家認為黃萬里博士的預言,12項目中,前11項已正如他所預言,那麼最後只能執行第12項:最終炸毀!
三峽若潰,可真謂生靈塗炭,至少會死5億人口,中共還能稱為強國嗎?。(未完)
往日情懷~~《那年夏天》散文集〈自序〉
蔡淑媛
大兒子一家住在Southlake City~位於Dallas,Texas市郊的新興小城鎮。從Houston西南區開車前往,大概需要五個小時的車程。一年總有幾次,我們開車前去探望。每次出去吃晚餐的時候,我那個正在高中就讀的大孫女Natalie,總是拿著一個超大的手提包。裡面裝放的,不是一般青春少女隨身不離的口紅與眉筆等化妝品,而是一本大大肥厚的文學著作。
在餐館等待侍者前來帶位的空檔時刻,她總是離開我們一圈人,獨自走到餐客較稀的角落,從手提包裡拿出書本開始閱讀起來,神情專注地融入了書中主人翁的喜怒哀樂之中。
我拍拍身旁兒子的肩膀,指著大孫女的身影告訴他~~你沒有機會看到我這個老媽Teenage 時代當一個「書癡」的模樣,看看她吧,她就是當年我的翻版。Natalie進入了Cornell University(康奈爾大學)之後,主修「English Literature」,走上了與我同行的文學路。問她將來的志業,她說~I hope to be a writer。
其實,我這個兒子也是愛書成癡的人。從小學一年級學會認字(英文字)之後,一路走來,就與書籍結下不解之緣。由於廣泛的閱讀,他初高中時代的作文都受到老師極大的讚揚。雖然他的專業選擇了醫學,但至今並未改掉或冷卻這份喜愛閱讀文學書籍的習慣。
大兒子夫婦兩人養育三個孩子。他除了全程奉陪孩子的成長以及學校內外的活動,還要專注於自己病患的治療與照護。這些責任與工作用去了他幾乎所有的時間與精力。但每天臨睡前,他還是勉強擠出剩餘不多的休閒時刻,翻閱幾頁書。回首來時路,我曾笑問他,會不會因為辜負了初高中英文老師的期待,沒有成為專職的writer(寫作者)而感到遺憾?他笑著回答~~不會。因為看書比寫書容易多了。
如果說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書癡,還是不算完整,真正喜愛看書寫作的,應該是我的母親。母親除了養育八個孩子,還要幫助身為藥劑師的我的父親經營藥局的業務。從早到晚總是看到母親裡裡外外忙個不停。但是母親並未因為忙碌而放棄閱讀的喜好。經常看到她倚靠在我們居家二樓的窗戶,迎著清晨旭日的陽光翻閱著書冊。這幅【母親依窗晨讀】的畫面,已經成為我今生今世,記憶的版頁上刻骨銘心的印記。
母親不但喜愛看書,更勤於寫日記。日治時代高等女校畢業,日記上滿滿是以日文寫下的心情記事。等到我們稍微長大,國民黨政府來台統治,她為了與八個子女有更好的溝通,開始自學中文。她少女時代勤學的【國語】是日語,到1950年代以後勤學的【國語】就變成了中文。夜闌人靜,看到母親在燈下努力翻動字典,辛苦地寫著日記,當時年輕的我認為她在浪費睡眠的時間。母親過世至今三十年,那一大疊日記舊冊,飄洋過海最後放置在我身邊。我一次看著一次流淚。
從我母親身上獲得的喜愛閱讀與寫作的基因,四代傳承到我的大孫女。我無法遺贈給我的孩子與兒孫昂貴的鑽石珍珠與金錢財富,但是遺傳給他們的閱讀興趣卻是人間的無價之寶。擁有它,不但成就了心靈的盈滿,在漫漫的人生長路上,只要有書為伴,就不會感到寂寞與孤單。
因為喜愛,我從小就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小說文物,進而就興起了自己也提筆寫寫看的興趣。從台灣島南的故鄉高雄起始,北上求學棲身於椰林大道的杜鵑花城,然後攜帶兩個稚齡的孩子登機遠颺,如今定居在美國南方的大城Houston。寫作之路斷斷續續,寫不出長篇鉅作與曠世經典,然而,每當心有所感,就提筆為記。文中的敘述大都真有其人實有其事。每個故事都有我自己的身影,都可當作我的人生回憶錄。
收入本書裡的33篇文稿所敘述的內容,都是在時過境遷之後,纏繞在我腦海裡的點點滴滴的「曾經」。其中不乏有對於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歲月的懷念如〈晴秋之晨〉」與〈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有初履美洲大陸時的訝異與驚奇如〈當初〉與〈紅葉·白雪·第一棵聖誕樹〉。但是全書著筆最多的篇幅,則是我在Houston的一所公立高中執教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漢語課程)時教過的學生故事。
因為從1975年經由我開始創建,到2007年我退休離開,絕大多數學年,全校的漢語課程五個班級,都由我一個人獨撐大局。所以,凡是選讀漢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生,我一帶就是四年(9~12年級)直至高中畢業,由於此番緣遇,師生的關係特別親近,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另外佔去六個篇幅的則是為了逝去的尊長或親如同胞手足的朋友而寫的紀念文。除了令人景仰的,台灣教育界的典範「故雄中王家驥校長」以102歲之高齡安然辭世之外,其他五人,或在五十出頭,或在六十剛滿,或在七十未到的生命壯年告別了人世。他們都是才學豐富,正直善良,為了台灣故鄉付出滿腔熱情與心力的社會精英。懷著悲傷不捨之情,我為他們寫下感念的篇章。
走筆至此,心潮澎湃,回首前塵,往事歷歷。藉此文本,衷心祈祝~天上人間,親朋好友(或已永居極樂天國,或生命時光已趨向晚),和樂平順,歲月靜好。
(2019年8月,於美國德州休士頓)
在餐館等待侍者前來帶位的空檔時刻,她總是離開我們一圈人,獨自走到餐客較稀的角落,從手提包裡拿出書本開始閱讀起來,神情專注地融入了書中主人翁的喜怒哀樂之中。
我拍拍身旁兒子的肩膀,指著大孫女的身影告訴他~~你沒有機會看到我這個老媽Teenage 時代當一個「書癡」的模樣,看看她吧,她就是當年我的翻版。Natalie進入了Cornell University(康奈爾大學)之後,主修「English Literature」,走上了與我同行的文學路。問她將來的志業,她說~I hope to be a writer。
其實,我這個兒子也是愛書成癡的人。從小學一年級學會認字(英文字)之後,一路走來,就與書籍結下不解之緣。由於廣泛的閱讀,他初高中時代的作文都受到老師極大的讚揚。雖然他的專業選擇了醫學,但至今並未改掉或冷卻這份喜愛閱讀文學書籍的習慣。
大兒子夫婦兩人養育三個孩子。他除了全程奉陪孩子的成長以及學校內外的活動,還要專注於自己病患的治療與照護。這些責任與工作用去了他幾乎所有的時間與精力。但每天臨睡前,他還是勉強擠出剩餘不多的休閒時刻,翻閱幾頁書。回首來時路,我曾笑問他,會不會因為辜負了初高中英文老師的期待,沒有成為專職的writer(寫作者)而感到遺憾?他笑著回答~~不會。因為看書比寫書容易多了。
如果說我們一家三代都是書癡,還是不算完整,真正喜愛看書寫作的,應該是我的母親。母親除了養育八個孩子,還要幫助身為藥劑師的我的父親經營藥局的業務。從早到晚總是看到母親裡裡外外忙個不停。但是母親並未因為忙碌而放棄閱讀的喜好。經常看到她倚靠在我們居家二樓的窗戶,迎著清晨旭日的陽光翻閱著書冊。這幅【母親依窗晨讀】的畫面,已經成為我今生今世,記憶的版頁上刻骨銘心的印記。
母親不但喜愛看書,更勤於寫日記。日治時代高等女校畢業,日記上滿滿是以日文寫下的心情記事。等到我們稍微長大,國民黨政府來台統治,她為了與八個子女有更好的溝通,開始自學中文。她少女時代勤學的【國語】是日語,到1950年代以後勤學的【國語】就變成了中文。夜闌人靜,看到母親在燈下努力翻動字典,辛苦地寫著日記,當時年輕的我認為她在浪費睡眠的時間。母親過世至今三十年,那一大疊日記舊冊,飄洋過海最後放置在我身邊。我一次看著一次流淚。
從我母親身上獲得的喜愛閱讀與寫作的基因,四代傳承到我的大孫女。我無法遺贈給我的孩子與兒孫昂貴的鑽石珍珠與金錢財富,但是遺傳給他們的閱讀興趣卻是人間的無價之寶。擁有它,不但成就了心靈的盈滿,在漫漫的人生長路上,只要有書為伴,就不會感到寂寞與孤單。
因為喜愛,我從小就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小說文物,進而就興起了自己也提筆寫寫看的興趣。從台灣島南的故鄉高雄起始,北上求學棲身於椰林大道的杜鵑花城,然後攜帶兩個稚齡的孩子登機遠颺,如今定居在美國南方的大城Houston。寫作之路斷斷續續,寫不出長篇鉅作與曠世經典,然而,每當心有所感,就提筆為記。文中的敘述大都真有其人實有其事。每個故事都有我自己的身影,都可當作我的人生回憶錄。
收入本書裡的33篇文稿所敘述的內容,都是在時過境遷之後,纏繞在我腦海裡的點點滴滴的「曾經」。其中不乏有對於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歲月的懷念如〈晴秋之晨〉」與〈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有初履美洲大陸時的訝異與驚奇如〈當初〉與〈紅葉·白雪·第一棵聖誕樹〉。但是全書著筆最多的篇幅,則是我在Houston的一所公立高中執教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漢語課程)時教過的學生故事。
因為從1975年經由我開始創建,到2007年我退休離開,絕大多數學年,全校的漢語課程五個班級,都由我一個人獨撐大局。所以,凡是選讀漢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生,我一帶就是四年(9~12年級)直至高中畢業,由於此番緣遇,師生的關係特別親近,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另外佔去六個篇幅的則是為了逝去的尊長或親如同胞手足的朋友而寫的紀念文。除了令人景仰的,台灣教育界的典範「故雄中王家驥校長」以102歲之高齡安然辭世之外,其他五人,或在五十出頭,或在六十剛滿,或在七十未到的生命壯年告別了人世。他們都是才學豐富,正直善良,為了台灣故鄉付出滿腔熱情與心力的社會精英。懷著悲傷不捨之情,我為他們寫下感念的篇章。
走筆至此,心潮澎湃,回首前塵,往事歷歷。藉此文本,衷心祈祝~天上人間,親朋好友(或已永居極樂天國,或生命時光已趨向晚),和樂平順,歲月靜好。
(2019年8月,於美國德州休士頓)
"日不落帝國"之餘暉
雅夫子
英國以前殖民地遍佈全球,在極盛時期被稱為"日不落帝國"。一般人稱英國為英倫三島,其實並不正確,所謂 United Kingdom (簡稱UK) 的全名是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包括England,Wales,Scotland,與 Northern Ireland,其領土祇涵蓋二個大島並非三個島。這篇遊記將報導沿途山水風光與歷史古蹟,由英格蘭出發經愛爾蘭,北愛爾蘭,蘇格蘭,再回到英格蘭。
泰晤士河與溫莎堡
泰晤士河 (Thames River) 是英格蘭最長的河流,在倫敦注入北海,是倫敦的母親河。橫跨此河之倫敦塔橋 (London Tower Bridge) 是倫敦的地標,許多文人騷客用筆墨讚美它,無數畫家用彩筆勾描它。它默默地看著時光的移轉與歷史的變遷,記下無數歡樂與悲傷的事蹟,它是倫敦的命脈。
首次大批人馬橫越泰晤士河是羅馬時代,十九世紀英國人在河上建造許多橋,其中最著名的是倫敦塔橋。另外一座也非常出名的橋是Waterloo Bridge,它因"魂斷藍橋" (由 Robert Taylor 與 Vivien Leigh主演) 這部電影而聞名世界。全球第一條河底隧道 Marc Brunel's Thames Tunnel 在公元1843年從此河底部穿過。
此了倫敦塔橋外,沿著河旁重要的地標還有英國國會大厦,倫敦眼 (London Eye) 等等。河上另一座名叫倫敦橋 (London Bridge) 的故事也非常特別。倫敦橋並非倫敦塔橋,英國人把它賣給美國人 Robert P. McCulloch。公元1967年此橋在倫敦被拆下運到 Lake Havasu City, Arizona 重建起來。有一傳聞說英國人欺騙 McCulloch 先生,明明談好要賣 London Tower Bridge 給他,卻在契約裡動了手腳寫成London Bridge,但此一說法被倫敦當局否認。
溫莎堡 (Windsor Castle) 是英國女王的官邸,也是全世界被皇家住過的最宏偉的堡壘,其歷史已超過九百年。此堡除了作為官邸之外,女王也在此舉辦國宴招待來訪的各國皇家與總統。國宴大都在 St. George's Chapel Hall 舉行,長桌可以容納一百六十位貴賓。順便一提的是泰晤士河在溫莎堡旁邊流過。
巨石陣與巴斯
考古學家認為巨石陣 (Stonehenge) 大約建於公元前二千至三千年間,若與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至今乃是個不解之謎,巨石陣由幾十個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有些石塊足有六米之高。整個巨石陣是由環狀列石與環狀溝組成,溝的直徑將近百米。在巨石陣入口處外側約三十米處有一塊單獨的石塊立在地上,如果從環狀溝向這塊石頭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因此有學者認為巨石陣可能是古代人用來觀測天文而造的。但在公元2008年從此地也挖出公元前約三千年的骨灰,因此也有考古學家認為此處是古時的墓地。
羅馬人在公元43年建造巴斯城(Bath),原拉丁城名叫 Aquae Sulis。它建在 River Avon 的山谷溫泉中,有澡堂群與一座廟宇。在公元1767至1774年之間,由 John Wood the Younger 設計的 Royal Crescent,是座三十間客房的半月形建築群,是英國最宏偉的喬治亞式的建築典範。
Bath Abbey 是巴斯的古老教堂,它就建在古羅馬澡堂的旁邊。古羅馬澡堂是英格蘭的古蹟,包括聖泉/羅馬古廟/羅馬澡堂/博物館。在附近你可以悠閒地享受英國下午茶,Scones是英國人配下午茶的傳統點心。
波拉尼堡
波拉尼堡 (Blarney Castle) 在愛爾蘭 Cork鎮附近,是座中古時代的堡壘。此堡有塊"能言石" (Stone of Eloquence) ,聽說吻過這塊奇石能夠讓你能言善道說服別人。心想自己最需要此石幫忙的關鍵時刻早已過了: 一是向情人求婚,二是求老闆給自己升級加薪。因此之故,我雖然已爬到堡上,並没有刻意倒掛身體去吻那塊能言石。堡壘附近種了許多花草,是一個相當美麗的花園。
吉那尼國家公園
吉那尼國家公園 (Killarney National Park) 是愛爾蘭第一個成立的國家公園,公園內有山峯有湖泊有森林有野生動物,景色既幽靜又迷人。在此我體會到愛爾蘭人的天生幽默感,同行Jean問馬伕:「公園裡的鹿有幾種?」馬伕順口回答:「與世界各地一樣只有二種,公的與母的。」惹得整車人哈哈大笑。過了一陣子Jean又發問:「這麼大的公園怎麼沒有看到水?」車伕又若無其事地回答:「我看到妳的背包內有一瓶水,妳怎麼說沒有看到水?」又惹來一陣笑聲。
在黃昏時刻我們在湖邊散步,看看晚霞樹林湖光波影,靜得細針落地有聲,美得無法用文字言語形容,人生得此片刻,足矣!
摩爾懸崖與都柏林
摩爾懸崖 (Cliffs of Moher) 在愛爾蘭海岸面對大西洋,突出海面由390呎至最高點702呎,每年訪客將近百萬。估計約有三萬隻鳥棲息在崖上,種類超過二十以上。我們拜訪時有一位豎琴手在懸崖附近彈奏,琴聲與浪聲交會打成一片,別有一番韻味。
都柏林 (Dublin) 是愛爾蘭的首都也是人口最多的都市。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 是愛爾蘭著名的學府,它是仿效牛津劍橋的制度而建立的,也是愛爾蘭最古老的大學。三一學院藏書豐富數量達4.5百萬册,Book of Kells是該校藏存的國寳。St. Patrick Cathedral 建於公元1191年,是愛爾蘭最大最著名的大教堂,塔尖高達140呎。
酢漿草與三位一體
酢漿草 (Shamrock) 是象徵愛爾蘭國魂之一,其來源據說是 Saint Patrick 在解說三位一體 (Trinity -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教義時,有些教徒還是無法理解。於是 Saint Patrick 隨手在地上採了一束三葉共生的酢漿草作為當場闡理的教材,教徒們聆聽之後憣然大悟。愛爾蘭雨水充沛,大地滋生酢漿草形成一片翠綠,因此綠色就代表Saint Patrick Day 的顏色,也進而成為代表愛爾蘭的顔色。
倫敦德里/巨人通道/貝爾法斯特
倫敦德里 (Londonderry) 是北愛爾蘭一座城牆保存著很好的城市。在北愛爾蘭獨立運動期間,因為愛爾蘭共和軍 (Irish Republic Army,IRA) 與英軍進行遊撃戰,部分城市受到破壞。公元1972年一月三十日發生星期日血案 (Bloody Sunday),這一天北愛爾蘭發動遊行,廿六位手無寸鐵的示威人士與旁觀者被英國士兵槍殺。公元1998年重啟案件調查名為Saville Inquiry,結果認為英軍處置失當,英國首相David Cameron 代表UK正式表達歉意,此案終得平反。
巨人通道 (Giant Causeway) 涵蓋四萬多根石柱散佈在海邊,這些石柱是由古老時代火山爆發而形成的。石柱從懸崖底部開始一直延伸到海底,大部分是六角形石柱,但有一些是四角/五角/七角/八角不等。
貝爾法斯特 (Belfast) 是北愛爾蘭的首府,它以建造鐵達尼號 (Titanic) 聞名世界。當時此地最大的造船公司 Harland and Wolff 擁有全球最大最好的造船塢。鐵達尼號一沉,這個城市的造船業也跟著沒落。目前 Belfast 的工業又逐漸復原,新蓋的展覽中心"Titanic Belfast"是座新的地標。
尼斯湖與愛丁堡
尼斯湖 (Loch Ness) 是個位在蘇格蘭高原又大又深的淡水湖,它以傳說中出現在湖區的水怪聞名於世。其最深處達到755呎,它的淡水容量超過英格蘭與威爾斯全部湖泊加起來的總和。
尼斯湖的水怪在公元1933年引起全球的關注。為探測其真僞,英國使用衛星與潛艇双管齊下偵查,但結果無法証明水怪的存在。這個湖區歷年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想一睹水怪,因而帶來可觀的觀光商機。 也許為了這個原因,最後公佈的報告是這樣寫的: 雖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有湖中水怪,但我們也無法全面性地否定它的存在。
愛丁堡 (Edinburgh) 是蘇格蘭的首都,也是歐洲"Age of Enlightness"的一個古都,別號"北方的雅典"。每年八月在此舉辦 Edinburgh Festival,是全球各地藝術表演人才相聚的盛會。愛丁堡又以古老的堡壘著名,此堡自十二世紀的大衞一世起就成為皇家堡壘。 歷史上此地發生過許多戰役,包括十四世紀的蘇格蘭獨立戰爭和公元1745年的Jacobite Rising,其間此堡曾經多次被包圍攻陷。堡外附近的Royal Mile 是購物的黃金地段,而以此地名產喀什米爾羊毛品(cashmere)為主。
William Wallace 是蘇格蘭的英雄人物,他是位著名的騎士,曾經是蘇格蘭獨立運動的領袖。公元1297年他曾在 Stirling Bridge 戰役擊敗英軍,可是公元1305年在 Glasgow 敗給英國愛德華一世而被俘,結果被凌虐致死下場非常淒慘。死後蘇格蘭人一直把他奉為民族英雄,由 Mel Gibson 主演的"Braveheart"就是講 William Wallace 的歷史故事。
蘇格蘭短裙
蘇格蘭短裙(Kilt)是一種以格子花紋布料縫製的裙子,於十八世紀末期起被作為蘇格蘭高地的民族服裝,現在蘇格蘭短裙常被用作儀仗隊制服或男性禮服。
蘇格蘭有這樣一個傳說: 三百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上衣向敵方進攻。此時對方見此情況,以為他們都瘋了,便落荒而逃,從此穿蘇格蘭短裙不套內褲之說就被廣為傳開了。
英格蘭湖區
位於英格蘭西北部的湖區有山有水風景秀麗,這塊寶地也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詩人 William Wordsworth 的故鄉。它擁有英格蘭最深與最長的湖泊 - Wastwater 與 Windermere。我們在 Windermere 湖上遊蕩半個小時,盡情享受湖光山色 - 青山,碧水,藍天,岸邊豪宅,湖中小島,與落日夕照。晚上在湖邊的一個小鎮 Bowness on Windermere 過夜,晚餐後在湖濱散步,美得像一首詩一幅畫一支迷人的情歌。
詩人 William Wordsworth 正如他的姓氏一樣,他所寫的英詩一字千金(Wordsworth)。經過劍橋大學洗禮過的詩人真的與眾不同,中國近代也由劍橋孕育出一位浪漫詩人徐志摩。在 Wordsworth 作品中我特別喜愛他的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是描寫湖旁水仙花之美姿。
約克與莎氏故里
約克 (York) 在公元71年由羅馬人建城,古時是羊毛的主要貿易站,十九世紀轉型為鐵路交會奌與產業中心。有一段時間許多人從 York 移民到美國新英格蘭區,逐漸形成今日的大都會,這是紐約(New York)名字的由來。
York Minster以獨特巨大的彩色玻璃窗著名,早在十五世紀就由 John Thornton 設計出一塊高達76呎的大玻璃窗裝在教堂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堂還裝有幾塊獨特的玖瑰彩窗。
Stratford-on-Avon 簡稱 Stratford 是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故鄉。在莎氏出生地上是幢被復原的十六世紀的房子,如今以博物館的樣貌向外開放,這裡被視為"文學愛好者的麥加聖地"。另一個值得參觀的地方叫 Anne Hathaway's Cottage,是莎氏夫人童年時的居所,附近有一座漂亮的花園。
牛津大學漫歩
牛津 (Oxford) 是世界第二古老的大學,但卻是英語系中最古老的。學校真正成立的日期已不可考,但根據可靠資料在公元1096年已經開始授課,並且超過百年以來,牛津一直以 Rhodes Scholarship 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此學習進修。
校園內有許多歷史性的建築地標: Radcliffe Camera 建於公元1737至1749年間,是牛津的科學圖書館; Sheldonian Theater 建於公元1664至1668年間,是牛津靈修會/音樂會/頒發學位的地方。英國有廿幾位首相出自牛津大學,包括 Tony Blair 與 David Cameron。
除外歷史上有幾位因宗教慘遭處死者,都在牛津被立碑紀念: Thomas Cranmer 大主教用火刑燒死,街道上為他立紀念石; 另外三位為英國國教殉道者,牛津在街頭也建塔來紀念他們。
劍橋與徐志摩
早年牛津大學有一群學者與當地居民發生爭執而離開,便另起爐灶創立劍橋大學。牛津與劍橋是英國學界的兩根台柱,彼此競爭搶第一。在二十世紀單是劍橋的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 就榮獲卅一個諾貝爾奬,為全球之冠。英王喬治六世,世界許多國家元首,著名物理學家牛頓與波爾都是三一學院的校友,由此可見其成就非凡超羣。
另一個著名學院是 King College,在公元1441年由英王亨利六世創立。學院之地標是教堂,前後費了將近百年才完成,其教會合唱團是舉世聞名的。
中國近代浪漫詩人徐志摩在公元1922年以特別生的身份在國王學院進修。他在此與林徽因發生一段如醉似夢的戀情,其代表詩作"再別康橋"描述得非常傳神。我拜訪劍橋時也特別去體會康河與康橋之情景,以我個人所見,在康河水道上所看到的劍橋,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校園美景,其中包括嘆息橋與國王學院。美中不足的是,沒有看到為紀念徐志摩而刻有"再別康橋"詩句的石碑,因為當天國王學院關閉無法親睹。
再見倫敦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倫敦,談倫敦非談大英博物館不可,它是世界级博物館之一,藏有八百多萬物件。其中鎮館寳物之一就是 Rosetta Stone,上面刻有三種文字,原來不解的古埃及文,借助其他能解的文字得以解密。
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 位於泰晤士河北邊,其中白塔在公元1078年為 William the Conqueror 所建,是座代表高壓統治的象徵。倫敦塔深印著英國歷史的足跡,這座塔城曾經充當武器庫/藏寳樓/動物園/監獄/印幣厰/皇冠保藏室等等。被亨利八世判為叛國罪的 Anne Boleyn,在公元1536年被送上斷頭台處死。傳說她的鬼魂經常在 Chapel of St. Peter ad Vincula 四周出現,也曾經把頭挾在腋下在白塔附近徘徊。另外 Edward V 兄弟神秘失踪,傳說被 Duke of Gloucester 暗中謀殺,屍體被放在白塔的牆中,後人稱他們為"Princes in the Tower"。 倫敦塔裡因為冤魂太多,英國人趣稱鬼的密度它是排名世界榜首。我在公元1996年首次拜訪倫敦塔,參觀之後有感而發胡謅一首,在此引用作為此文結尾:
溫莎古堡嘆神奇
倫敦霧都多寒意
血塔牆中冤死鬼
直到今日猶哭泣
泰晤士河與溫莎堡
泰晤士河 (Thames River) 是英格蘭最長的河流,在倫敦注入北海,是倫敦的母親河。橫跨此河之倫敦塔橋 (London Tower Bridge) 是倫敦的地標,許多文人騷客用筆墨讚美它,無數畫家用彩筆勾描它。它默默地看著時光的移轉與歷史的變遷,記下無數歡樂與悲傷的事蹟,它是倫敦的命脈。
首次大批人馬橫越泰晤士河是羅馬時代,十九世紀英國人在河上建造許多橋,其中最著名的是倫敦塔橋。另外一座也非常出名的橋是Waterloo Bridge,它因"魂斷藍橋" (由 Robert Taylor 與 Vivien Leigh主演) 這部電影而聞名世界。全球第一條河底隧道 Marc Brunel's Thames Tunnel 在公元1843年從此河底部穿過。
此了倫敦塔橋外,沿著河旁重要的地標還有英國國會大厦,倫敦眼 (London Eye) 等等。河上另一座名叫倫敦橋 (London Bridge) 的故事也非常特別。倫敦橋並非倫敦塔橋,英國人把它賣給美國人 Robert P. McCulloch。公元1967年此橋在倫敦被拆下運到 Lake Havasu City, Arizona 重建起來。有一傳聞說英國人欺騙 McCulloch 先生,明明談好要賣 London Tower Bridge 給他,卻在契約裡動了手腳寫成London Bridge,但此一說法被倫敦當局否認。
溫莎堡 (Windsor Castle) 是英國女王的官邸,也是全世界被皇家住過的最宏偉的堡壘,其歷史已超過九百年。此堡除了作為官邸之外,女王也在此舉辦國宴招待來訪的各國皇家與總統。國宴大都在 St. George's Chapel Hall 舉行,長桌可以容納一百六十位貴賓。順便一提的是泰晤士河在溫莎堡旁邊流過。
巨石陣與巴斯
考古學家認為巨石陣 (Stonehenge) 大約建於公元前二千至三千年間,若與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它的建造起因和方法至今乃是個不解之謎,巨石陣由幾十個巨石圍成一個大圓圈,其中有些石塊足有六米之高。整個巨石陣是由環狀列石與環狀溝組成,溝的直徑將近百米。在巨石陣入口處外側約三十米處有一塊單獨的石塊立在地上,如果從環狀溝向這塊石頭望去,剛好是夏至當天太陽升起的位置,因此有學者認為巨石陣可能是古代人用來觀測天文而造的。但在公元2008年從此地也挖出公元前約三千年的骨灰,因此也有考古學家認為此處是古時的墓地。
羅馬人在公元43年建造巴斯城(Bath),原拉丁城名叫 Aquae Sulis。它建在 River Avon 的山谷溫泉中,有澡堂群與一座廟宇。在公元1767至1774年之間,由 John Wood the Younger 設計的 Royal Crescent,是座三十間客房的半月形建築群,是英國最宏偉的喬治亞式的建築典範。
Bath Abbey 是巴斯的古老教堂,它就建在古羅馬澡堂的旁邊。古羅馬澡堂是英格蘭的古蹟,包括聖泉/羅馬古廟/羅馬澡堂/博物館。在附近你可以悠閒地享受英國下午茶,Scones是英國人配下午茶的傳統點心。
波拉尼堡
波拉尼堡 (Blarney Castle) 在愛爾蘭 Cork鎮附近,是座中古時代的堡壘。此堡有塊"能言石" (Stone of Eloquence) ,聽說吻過這塊奇石能夠讓你能言善道說服別人。心想自己最需要此石幫忙的關鍵時刻早已過了: 一是向情人求婚,二是求老闆給自己升級加薪。因此之故,我雖然已爬到堡上,並没有刻意倒掛身體去吻那塊能言石。堡壘附近種了許多花草,是一個相當美麗的花園。
吉那尼國家公園
吉那尼國家公園 (Killarney National Park) 是愛爾蘭第一個成立的國家公園,公園內有山峯有湖泊有森林有野生動物,景色既幽靜又迷人。在此我體會到愛爾蘭人的天生幽默感,同行Jean問馬伕:「公園裡的鹿有幾種?」馬伕順口回答:「與世界各地一樣只有二種,公的與母的。」惹得整車人哈哈大笑。過了一陣子Jean又發問:「這麼大的公園怎麼沒有看到水?」車伕又若無其事地回答:「我看到妳的背包內有一瓶水,妳怎麼說沒有看到水?」又惹來一陣笑聲。
在黃昏時刻我們在湖邊散步,看看晚霞樹林湖光波影,靜得細針落地有聲,美得無法用文字言語形容,人生得此片刻,足矣!
摩爾懸崖與都柏林
摩爾懸崖 (Cliffs of Moher) 在愛爾蘭海岸面對大西洋,突出海面由390呎至最高點702呎,每年訪客將近百萬。估計約有三萬隻鳥棲息在崖上,種類超過二十以上。我們拜訪時有一位豎琴手在懸崖附近彈奏,琴聲與浪聲交會打成一片,別有一番韻味。
都柏林 (Dublin) 是愛爾蘭的首都也是人口最多的都市。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 是愛爾蘭著名的學府,它是仿效牛津劍橋的制度而建立的,也是愛爾蘭最古老的大學。三一學院藏書豐富數量達4.5百萬册,Book of Kells是該校藏存的國寳。St. Patrick Cathedral 建於公元1191年,是愛爾蘭最大最著名的大教堂,塔尖高達140呎。
酢漿草與三位一體
酢漿草 (Shamrock) 是象徵愛爾蘭國魂之一,其來源據說是 Saint Patrick 在解說三位一體 (Trinity -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教義時,有些教徒還是無法理解。於是 Saint Patrick 隨手在地上採了一束三葉共生的酢漿草作為當場闡理的教材,教徒們聆聽之後憣然大悟。愛爾蘭雨水充沛,大地滋生酢漿草形成一片翠綠,因此綠色就代表Saint Patrick Day 的顏色,也進而成為代表愛爾蘭的顔色。
倫敦德里/巨人通道/貝爾法斯特
倫敦德里 (Londonderry) 是北愛爾蘭一座城牆保存著很好的城市。在北愛爾蘭獨立運動期間,因為愛爾蘭共和軍 (Irish Republic Army,IRA) 與英軍進行遊撃戰,部分城市受到破壞。公元1972年一月三十日發生星期日血案 (Bloody Sunday),這一天北愛爾蘭發動遊行,廿六位手無寸鐵的示威人士與旁觀者被英國士兵槍殺。公元1998年重啟案件調查名為Saville Inquiry,結果認為英軍處置失當,英國首相David Cameron 代表UK正式表達歉意,此案終得平反。
巨人通道 (Giant Causeway) 涵蓋四萬多根石柱散佈在海邊,這些石柱是由古老時代火山爆發而形成的。石柱從懸崖底部開始一直延伸到海底,大部分是六角形石柱,但有一些是四角/五角/七角/八角不等。
貝爾法斯特 (Belfast) 是北愛爾蘭的首府,它以建造鐵達尼號 (Titanic) 聞名世界。當時此地最大的造船公司 Harland and Wolff 擁有全球最大最好的造船塢。鐵達尼號一沉,這個城市的造船業也跟著沒落。目前 Belfast 的工業又逐漸復原,新蓋的展覽中心"Titanic Belfast"是座新的地標。
尼斯湖與愛丁堡
尼斯湖 (Loch Ness) 是個位在蘇格蘭高原又大又深的淡水湖,它以傳說中出現在湖區的水怪聞名於世。其最深處達到755呎,它的淡水容量超過英格蘭與威爾斯全部湖泊加起來的總和。
尼斯湖的水怪在公元1933年引起全球的關注。為探測其真僞,英國使用衛星與潛艇双管齊下偵查,但結果無法証明水怪的存在。這個湖區歷年許多遊客慕名而來想一睹水怪,因而帶來可觀的觀光商機。 也許為了這個原因,最後公佈的報告是這樣寫的: 雖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有湖中水怪,但我們也無法全面性地否定它的存在。
愛丁堡 (Edinburgh) 是蘇格蘭的首都,也是歐洲"Age of Enlightness"的一個古都,別號"北方的雅典"。每年八月在此舉辦 Edinburgh Festival,是全球各地藝術表演人才相聚的盛會。愛丁堡又以古老的堡壘著名,此堡自十二世紀的大衞一世起就成為皇家堡壘。 歷史上此地發生過許多戰役,包括十四世紀的蘇格蘭獨立戰爭和公元1745年的Jacobite Rising,其間此堡曾經多次被包圍攻陷。堡外附近的Royal Mile 是購物的黃金地段,而以此地名產喀什米爾羊毛品(cashmere)為主。
William Wallace 是蘇格蘭的英雄人物,他是位著名的騎士,曾經是蘇格蘭獨立運動的領袖。公元1297年他曾在 Stirling Bridge 戰役擊敗英軍,可是公元1305年在 Glasgow 敗給英國愛德華一世而被俘,結果被凌虐致死下場非常淒慘。死後蘇格蘭人一直把他奉為民族英雄,由 Mel Gibson 主演的"Braveheart"就是講 William Wallace 的歷史故事。
蘇格蘭短裙
蘇格蘭短裙(Kilt)是一種以格子花紋布料縫製的裙子,於十八世紀末期起被作為蘇格蘭高地的民族服裝,現在蘇格蘭短裙常被用作儀仗隊制服或男性禮服。
蘇格蘭有這樣一個傳說: 三百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上衣向敵方進攻。此時對方見此情況,以為他們都瘋了,便落荒而逃,從此穿蘇格蘭短裙不套內褲之說就被廣為傳開了。
英格蘭湖區
位於英格蘭西北部的湖區有山有水風景秀麗,這塊寶地也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詩人 William Wordsworth 的故鄉。它擁有英格蘭最深與最長的湖泊 - Wastwater 與 Windermere。我們在 Windermere 湖上遊蕩半個小時,盡情享受湖光山色 - 青山,碧水,藍天,岸邊豪宅,湖中小島,與落日夕照。晚上在湖邊的一個小鎮 Bowness on Windermere 過夜,晚餐後在湖濱散步,美得像一首詩一幅畫一支迷人的情歌。
詩人 William Wordsworth 正如他的姓氏一樣,他所寫的英詩一字千金(Wordsworth)。經過劍橋大學洗禮過的詩人真的與眾不同,中國近代也由劍橋孕育出一位浪漫詩人徐志摩。在 Wordsworth 作品中我特別喜愛他的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是描寫湖旁水仙花之美姿。
約克與莎氏故里
約克 (York) 在公元71年由羅馬人建城,古時是羊毛的主要貿易站,十九世紀轉型為鐵路交會奌與產業中心。有一段時間許多人從 York 移民到美國新英格蘭區,逐漸形成今日的大都會,這是紐約(New York)名字的由來。
York Minster以獨特巨大的彩色玻璃窗著名,早在十五世紀就由 John Thornton 設計出一塊高達76呎的大玻璃窗裝在教堂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堂還裝有幾塊獨特的玖瑰彩窗。
Stratford-on-Avon 簡稱 Stratford 是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故鄉。在莎氏出生地上是幢被復原的十六世紀的房子,如今以博物館的樣貌向外開放,這裡被視為"文學愛好者的麥加聖地"。另一個值得參觀的地方叫 Anne Hathaway's Cottage,是莎氏夫人童年時的居所,附近有一座漂亮的花園。
牛津大學漫歩
牛津 (Oxford) 是世界第二古老的大學,但卻是英語系中最古老的。學校真正成立的日期已不可考,但根據可靠資料在公元1096年已經開始授課,並且超過百年以來,牛津一直以 Rhodes Scholarship 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此學習進修。
校園內有許多歷史性的建築地標: Radcliffe Camera 建於公元1737至1749年間,是牛津的科學圖書館; Sheldonian Theater 建於公元1664至1668年間,是牛津靈修會/音樂會/頒發學位的地方。英國有廿幾位首相出自牛津大學,包括 Tony Blair 與 David Cameron。
除外歷史上有幾位因宗教慘遭處死者,都在牛津被立碑紀念: Thomas Cranmer 大主教用火刑燒死,街道上為他立紀念石; 另外三位為英國國教殉道者,牛津在街頭也建塔來紀念他們。
劍橋與徐志摩
早年牛津大學有一群學者與當地居民發生爭執而離開,便另起爐灶創立劍橋大學。牛津與劍橋是英國學界的兩根台柱,彼此競爭搶第一。在二十世紀單是劍橋的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 就榮獲卅一個諾貝爾奬,為全球之冠。英王喬治六世,世界許多國家元首,著名物理學家牛頓與波爾都是三一學院的校友,由此可見其成就非凡超羣。
另一個著名學院是 King College,在公元1441年由英王亨利六世創立。學院之地標是教堂,前後費了將近百年才完成,其教會合唱團是舉世聞名的。
中國近代浪漫詩人徐志摩在公元1922年以特別生的身份在國王學院進修。他在此與林徽因發生一段如醉似夢的戀情,其代表詩作"再別康橋"描述得非常傳神。我拜訪劍橋時也特別去體會康河與康橋之情景,以我個人所見,在康河水道上所看到的劍橋,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校園美景,其中包括嘆息橋與國王學院。美中不足的是,沒有看到為紀念徐志摩而刻有"再別康橋"詩句的石碑,因為當天國王學院關閉無法親睹。
再見倫敦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倫敦,談倫敦非談大英博物館不可,它是世界级博物館之一,藏有八百多萬物件。其中鎮館寳物之一就是 Rosetta Stone,上面刻有三種文字,原來不解的古埃及文,借助其他能解的文字得以解密。
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 位於泰晤士河北邊,其中白塔在公元1078年為 William the Conqueror 所建,是座代表高壓統治的象徵。倫敦塔深印著英國歷史的足跡,這座塔城曾經充當武器庫/藏寳樓/動物園/監獄/印幣厰/皇冠保藏室等等。被亨利八世判為叛國罪的 Anne Boleyn,在公元1536年被送上斷頭台處死。傳說她的鬼魂經常在 Chapel of St. Peter ad Vincula 四周出現,也曾經把頭挾在腋下在白塔附近徘徊。另外 Edward V 兄弟神秘失踪,傳說被 Duke of Gloucester 暗中謀殺,屍體被放在白塔的牆中,後人稱他們為"Princes in the Tower"。 倫敦塔裡因為冤魂太多,英國人趣稱鬼的密度它是排名世界榜首。我在公元1996年首次拜訪倫敦塔,參觀之後有感而發胡謅一首,在此引用作為此文結尾:
溫莎古堡嘆神奇
倫敦霧都多寒意
血塔牆中冤死鬼
直到今日猶哭泣
溫哥華順羊
林錦燦
既然迢迢遠道跑了一趟西雅圖,沒道理不順手牽羊卑詩省BC,溫香軟玉的溫哥華Vancouver 。
BC 是British Columbia 簡稱,早年廣東人到這裡的鉄路工人很多,老廣就翻譯成「卑詩省」,口音重,文化味道濃,如果你老兄非得「英屬哥倫比亞省」不叫,官僚氣息薰人。
想要自由行就需有人事先做功課,我家QB,這個稱呼一直被朋友質疑,其實既是四分衞Quarter Back(美式足球主控手)又是女王蜂Queen Bee,其間微妙得自行斟酌,但無論如何,主導者地位無爭議也。這次痛改前非,放下身段,丟棄指揮棒,一個多月,每日親自下海研究行程細節,交通旅店安排,景點優劣評估,鉅細靡遺,尚未出發就把溫羊摸的渾身發軟。
順羊第一天一早7點多,好友送我們到Amtrack火車站,臨別時丟出一句:「下次多帶幾個人來玩」,咦?嫌我嘴巴嚴實,宣德揚威不力?還是瞧不起我只帶一個老婆?好小子,走著瞧!下回三妻四妾,要你看好!
列車準時北行,沿途停站錯車,不急不緩,西邊不斷有秀麗海景,東邊陸地景觀隨時變換,忽高山忽農田忽小鎮,時近時遠,層出無窮,目不暇給。旅行目的地雄偉壯麗,固然重要,但沿途景點vista point 暫駐,處處亮點偶拾,更多驚喜,像人生一路走來。
舒緩的歩調,憩適的座位,悠閒的乘客,一點不急營運賺錢,叫你飽覽沿路各色樣濱海風光,4個多小時才抵達終點,實打實的值回票價,怪不得一票難求。Amtrak cascade 516 由西雅圖往溫哥華一天只開一班,QB一個多月前在Amtrak website就買不到票,後來找到一個名叫"wanderu “的網站才買到,付的比在Amtrak website 價格高一些,喜歡搭乘火車旅遊的朋友訂位請早。
入境檢驗簡易,親切的聊兩句就放行,不知道是否因為美加兩國關係良好,亦或溫市97香港移民衆多,感染了「跨種族臉盲症」?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大病,其實你我都有,看美國人演的連續劇,通常前三集都搞不清楚誰是誰,所有陌生老美看起來一個樣,反之亦然!
我們的旅館在列治文Richmond 區,靠近機場及新唐人街,左近有skytrain 電軌街車系統,交通便捷。這個都市建築大多老舊,新建摩天大樓skyscraper 不多,我猜老港把房地產炒的太熱,土地價高變賣不易,舊樓翻新經濟效益不彰,長此以往或許慢慢就變成古蹟之城?
溫市經濟以農漁林礦為主,21世紀不好混,缺乏科技大學及先進工業支撑,只好觀光業抬頭,旅館電軌站旁竟然也出現河石賭場休閒娛樂場River Rock Casino Resort,這種賭場渡假勝地除了像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之外,大多數的城市居民都會投票抗拒,因為賭場相關企業大部分與罪惡sin 掛鉤,非毒drug 即性sex ,衍生搶劫暴力煙酒色情等嚴重社會問題,不是好現象。
晚餐在溫哥華之頂旋轉餐廳Top of Vancouver revolving restaurant ,大約一個多小時把市中心週遭環視一遍,又恰巧是黃昏時刻,所以也享受了夕陽之傾城。旋轉餐廳年紀有點老,高度不夠,窗外結了蜘蛛網,顧客不夠多,可這一切皆無法破壞與老婆花錢吃大餐的甜蜜滋味!情調第一?
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非常有名也十分漂亮,上次來碰到下雨,沒能好好欣賞,這次安排一整天,打算玩個痛快。這個公園面積很大,是加拿大最大的市立公園,約1000英畝,比紐約市的中央公園還大上不少。地圖上看起來像個島,在溫哥華市中心區的北部,西邊是太平洋的進口英格利海灣English Bay,東邊是煤港Coal Harbor,腳踏車與人行步道平行分開,沿著海岸線環繞整個公園,理所當然的,景點處處,隨意停腳。
一早抵達市中心鄰接公園的腳踏車租賃店,一人一輛,牽著過街進入公園,風和日麗,騎車郊遊踏青去。跨上車後才發現,不是每個一般熟知常識conventional wisdom 都是堅固不可動搖的,有人經過了40年,把「學會了騎腳踏車之後,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經典智慧,片片敲碎。
只能回頭,重租一輛雙人共骑tandem bike,陽光燦燦,涼風徐徐,繞著海堤線道seawall ,哼著「阿妹啊,卡水啊」的採茶情歌,車後載個客家姑娘,把遙遠的記憶重新扯回來。
靠近史丹利公園的市中心有一條三線街道,W Georgia Street,中間劃了兩條平行雙黃線,車輛雙向走,中間這一道每10分鐘就改換方向,這種設計理念不知道是那個喜歡找麻煩老兄的傑作。當地司機的評語:划手機,化妝,吃東西,心不在焉的人太多,中間這個線道往那邊走只能依賴掛在街上的指示燈是紅是綠,一不小心就出狀況,有路旁護欄不斷被撞的稀爛為証。加上溫哥華市民騎腳踏車風氣盛行,路旁行人與腳踏車道通常分享,腳踏車騎士比汽車駕駛員好不了多少,常常白日夢尚未開始就閃人歪進汽車道,為了保護腳踏車騎士安全,車道兩旁建立護欄。遠遠望去,兩條綠色護欄夾著三條車道,景觀奇特,似乎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這次到溫哥華,主要就是為了布查特花園Butchart Garden,多年前發現這個花園,驚為天人,幾十年念念不能忘,所以特地匀出一天,參加溫哥華島一日遊,掀掀久違婀娜多姿的面紗,今日重相逢,佳人容貌更勝往昔,雍容華貴,美不可方物。
公園又分四大主題園區,進門就是下沉花園Sunken Garden,建築設計師把你帶上林木高坡的頂端,遮遮掩掩,突然瞬間,觸目可及的眼前開展一片廣袤,美不勝收的園林中步道蜿蜒,兩旁精心修整的綠草圍繞團團花海簇簇,花種繁多,紅黃藍紫,株株盛開,各擅勝場,一辈子看過的花沒這一刻多,令人再再艷羨驚嘆,艶冠全球,名至實歸。再往前則是羅斯噴泉Ross Fountain,雖然無法跟賭城的Vegas Bellagio Fountain 相比,但在山林中的變動噴泉,視感上別有韻味。
玫瑰花園把玫瑰花秀到極致,令人懷疑是否把天底下所有玫瑰花種都收集齊了。可笑的是在這一刻,跳出腦袋的卻是”rose garden”這一首老歌,主旋律強調:「抱歉!我可沒有答應你這麼一個漂亮的玫瑰花園,陽光之外必須偶有小雨。」破壞情調!
“I beg your pardon,
I never promised you a rose garden,
Along with the sunshine,
Theres gotta be a little rain some time.”
日本花園不注重花,強調的是哲學與禪所創造的氛圍。通常是簡單不對稱的設計,使用石橋,木橋,水池,各種石頭擺設,千鳥居,宮頂石燈籠,耙紋砂礫地,配上綠樹及各式院牆竹籬,分隔掩映,達成靜思冥想的玄幽。我認為這個庭園設計沒達到大師級作品的境界,亦或是遊客噪雜,打斷了我的色襌?嘻嘻!個人意見,不要開駡。
義大利花園就像是宮庭前的水池花園,有個餐廳,外面小廣場有長型水池,花主點綴,或許歐風偏工藝科技,也可能,前面幾個花園把花花光了?這𥚃倒是有個很美的室內花園,有窗無門,只准拍照?差點沒去要求退款。
溫哥華島大小跟台灣差不多,人口却只有70萬,房價約溫哥華的一半,害我一直計算能不能買塊幾公頃的雨林,建一座在大雪紛飛時裊繞白煙的小木屋,烤肉呀!老年人退休的好地方。維多利亞市Victoria 是卑詩省府所在地,城市不大,建築不新,遊客不少。橫貫加拿大一號高速公路Trans Canada Highway 號稱北美最長,近八千公里,起點就在這裡,這個島對外交通只有船與飛機,沒有任何橋與大陸連結。但老加認為車子在一號公路走到陸地盡頭,上船,在另一個大陸上岸繼續開,也算一號公路的一段,到了北美洲東岸,似乎又接了船,到達另一邊的起點,紐芬蘭島Newfound Land的聖約翰市St. John。兩端皆立有「零英里」”Mile 0” 紀念碑monument,遊客拍照的熱門景點。
最長是拿來比較用的,第一大家都搶,因為第二名就是第一個失敗者。公路比長度難道全球沒有公認的標準?這種水陸兩算法,是否有作弊嫌疑?我説了算?隸屬另類公路?還是who cares?
BC 是British Columbia 簡稱,早年廣東人到這裡的鉄路工人很多,老廣就翻譯成「卑詩省」,口音重,文化味道濃,如果你老兄非得「英屬哥倫比亞省」不叫,官僚氣息薰人。
想要自由行就需有人事先做功課,我家QB,這個稱呼一直被朋友質疑,其實既是四分衞Quarter Back(美式足球主控手)又是女王蜂Queen Bee,其間微妙得自行斟酌,但無論如何,主導者地位無爭議也。這次痛改前非,放下身段,丟棄指揮棒,一個多月,每日親自下海研究行程細節,交通旅店安排,景點優劣評估,鉅細靡遺,尚未出發就把溫羊摸的渾身發軟。
順羊第一天一早7點多,好友送我們到Amtrack火車站,臨別時丟出一句:「下次多帶幾個人來玩」,咦?嫌我嘴巴嚴實,宣德揚威不力?還是瞧不起我只帶一個老婆?好小子,走著瞧!下回三妻四妾,要你看好!
列車準時北行,沿途停站錯車,不急不緩,西邊不斷有秀麗海景,東邊陸地景觀隨時變換,忽高山忽農田忽小鎮,時近時遠,層出無窮,目不暇給。旅行目的地雄偉壯麗,固然重要,但沿途景點vista point 暫駐,處處亮點偶拾,更多驚喜,像人生一路走來。
舒緩的歩調,憩適的座位,悠閒的乘客,一點不急營運賺錢,叫你飽覽沿路各色樣濱海風光,4個多小時才抵達終點,實打實的值回票價,怪不得一票難求。Amtrak cascade 516 由西雅圖往溫哥華一天只開一班,QB一個多月前在Amtrak website就買不到票,後來找到一個名叫"wanderu “的網站才買到,付的比在Amtrak website 價格高一些,喜歡搭乘火車旅遊的朋友訂位請早。
入境檢驗簡易,親切的聊兩句就放行,不知道是否因為美加兩國關係良好,亦或溫市97香港移民衆多,感染了「跨種族臉盲症」?不要以為這是什麼大病,其實你我都有,看美國人演的連續劇,通常前三集都搞不清楚誰是誰,所有陌生老美看起來一個樣,反之亦然!
我們的旅館在列治文Richmond 區,靠近機場及新唐人街,左近有skytrain 電軌街車系統,交通便捷。這個都市建築大多老舊,新建摩天大樓skyscraper 不多,我猜老港把房地產炒的太熱,土地價高變賣不易,舊樓翻新經濟效益不彰,長此以往或許慢慢就變成古蹟之城?
溫市經濟以農漁林礦為主,21世紀不好混,缺乏科技大學及先進工業支撑,只好觀光業抬頭,旅館電軌站旁竟然也出現河石賭場休閒娛樂場River Rock Casino Resort,這種賭場渡假勝地除了像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之外,大多數的城市居民都會投票抗拒,因為賭場相關企業大部分與罪惡sin 掛鉤,非毒drug 即性sex ,衍生搶劫暴力煙酒色情等嚴重社會問題,不是好現象。
晚餐在溫哥華之頂旋轉餐廳Top of Vancouver revolving restaurant ,大約一個多小時把市中心週遭環視一遍,又恰巧是黃昏時刻,所以也享受了夕陽之傾城。旋轉餐廳年紀有點老,高度不夠,窗外結了蜘蛛網,顧客不夠多,可這一切皆無法破壞與老婆花錢吃大餐的甜蜜滋味!情調第一?
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非常有名也十分漂亮,上次來碰到下雨,沒能好好欣賞,這次安排一整天,打算玩個痛快。這個公園面積很大,是加拿大最大的市立公園,約1000英畝,比紐約市的中央公園還大上不少。地圖上看起來像個島,在溫哥華市中心區的北部,西邊是太平洋的進口英格利海灣English Bay,東邊是煤港Coal Harbor,腳踏車與人行步道平行分開,沿著海岸線環繞整個公園,理所當然的,景點處處,隨意停腳。
一早抵達市中心鄰接公園的腳踏車租賃店,一人一輛,牽著過街進入公園,風和日麗,騎車郊遊踏青去。跨上車後才發現,不是每個一般熟知常識conventional wisdom 都是堅固不可動搖的,有人經過了40年,把「學會了騎腳踏車之後,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經典智慧,片片敲碎。
只能回頭,重租一輛雙人共骑tandem bike,陽光燦燦,涼風徐徐,繞著海堤線道seawall ,哼著「阿妹啊,卡水啊」的採茶情歌,車後載個客家姑娘,把遙遠的記憶重新扯回來。
靠近史丹利公園的市中心有一條三線街道,W Georgia Street,中間劃了兩條平行雙黃線,車輛雙向走,中間這一道每10分鐘就改換方向,這種設計理念不知道是那個喜歡找麻煩老兄的傑作。當地司機的評語:划手機,化妝,吃東西,心不在焉的人太多,中間這個線道往那邊走只能依賴掛在街上的指示燈是紅是綠,一不小心就出狀況,有路旁護欄不斷被撞的稀爛為証。加上溫哥華市民騎腳踏車風氣盛行,路旁行人與腳踏車道通常分享,腳踏車騎士比汽車駕駛員好不了多少,常常白日夢尚未開始就閃人歪進汽車道,為了保護腳踏車騎士安全,車道兩旁建立護欄。遠遠望去,兩條綠色護欄夾著三條車道,景觀奇特,似乎僅此一家,別無分號。
這次到溫哥華,主要就是為了布查特花園Butchart Garden,多年前發現這個花園,驚為天人,幾十年念念不能忘,所以特地匀出一天,參加溫哥華島一日遊,掀掀久違婀娜多姿的面紗,今日重相逢,佳人容貌更勝往昔,雍容華貴,美不可方物。
公園又分四大主題園區,進門就是下沉花園Sunken Garden,建築設計師把你帶上林木高坡的頂端,遮遮掩掩,突然瞬間,觸目可及的眼前開展一片廣袤,美不勝收的園林中步道蜿蜒,兩旁精心修整的綠草圍繞團團花海簇簇,花種繁多,紅黃藍紫,株株盛開,各擅勝場,一辈子看過的花沒這一刻多,令人再再艷羨驚嘆,艶冠全球,名至實歸。再往前則是羅斯噴泉Ross Fountain,雖然無法跟賭城的Vegas Bellagio Fountain 相比,但在山林中的變動噴泉,視感上別有韻味。
玫瑰花園把玫瑰花秀到極致,令人懷疑是否把天底下所有玫瑰花種都收集齊了。可笑的是在這一刻,跳出腦袋的卻是”rose garden”這一首老歌,主旋律強調:「抱歉!我可沒有答應你這麼一個漂亮的玫瑰花園,陽光之外必須偶有小雨。」破壞情調!
“I beg your pardon,
I never promised you a rose garden,
Along with the sunshine,
Theres gotta be a little rain some time.”
日本花園不注重花,強調的是哲學與禪所創造的氛圍。通常是簡單不對稱的設計,使用石橋,木橋,水池,各種石頭擺設,千鳥居,宮頂石燈籠,耙紋砂礫地,配上綠樹及各式院牆竹籬,分隔掩映,達成靜思冥想的玄幽。我認為這個庭園設計沒達到大師級作品的境界,亦或是遊客噪雜,打斷了我的色襌?嘻嘻!個人意見,不要開駡。
義大利花園就像是宮庭前的水池花園,有個餐廳,外面小廣場有長型水池,花主點綴,或許歐風偏工藝科技,也可能,前面幾個花園把花花光了?這𥚃倒是有個很美的室內花園,有窗無門,只准拍照?差點沒去要求退款。
溫哥華島大小跟台灣差不多,人口却只有70萬,房價約溫哥華的一半,害我一直計算能不能買塊幾公頃的雨林,建一座在大雪紛飛時裊繞白煙的小木屋,烤肉呀!老年人退休的好地方。維多利亞市Victoria 是卑詩省府所在地,城市不大,建築不新,遊客不少。橫貫加拿大一號高速公路Trans Canada Highway 號稱北美最長,近八千公里,起點就在這裡,這個島對外交通只有船與飛機,沒有任何橋與大陸連結。但老加認為車子在一號公路走到陸地盡頭,上船,在另一個大陸上岸繼續開,也算一號公路的一段,到了北美洲東岸,似乎又接了船,到達另一邊的起點,紐芬蘭島Newfound Land的聖約翰市St. John。兩端皆立有「零英里」”Mile 0” 紀念碑monument,遊客拍照的熱門景點。
最長是拿來比較用的,第一大家都搶,因為第二名就是第一個失敗者。公路比長度難道全球沒有公認的標準?這種水陸兩算法,是否有作弊嫌疑?我説了算?隸屬另類公路?還是who cares?
我媽的外勞
宋明綉
媽媽在急診室,我和我媽的外勞看䕶在旁侍候,我們用英文交談,因不想別人知道我們的談話內容。沒想到鄰床的家屬居然問我是不是看䕶的姊姊?大概因為我們太親近了,鄰床又弄不淸楚我們説的是那一國語言。每次回臺跟我相處時間最長的人就是媽媽的印尼籍看護,莉莉。她已經是我的家人,我的朋友。
莉莉來台已4年,照顧我媽媽一年半。剛到我家時只會說華語,不到半年台語就很溜了,語言學習能力很強。為了使台語更加精進,媽媽睡覺時,她看台語劇,自己學習。她20歲以前曾到約旦丶杜拜幫傭,所以英語和阿拉伯語十分流利。我常笑說她只欠日語,我看日劇時,她也跟著看,因為我可以解釋給她聽。由於她的語言能力,我家子女回台也跟她成了朋友。有宴席時,她跟我家族年輕人同桌,年齡相近,語言相通,大家不把她當傭人,而是家中的一份子。
莉莉做事十分用心,什麼事都一學就會,我爸爸曾説她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她來我家半年後我爸仙逝,僅半年時光,我爸己對她十分信賴,她也答應我爸繼續照顧我媽。因為她來台三年期滿,法律規定必須返回印尼一個月才能再來。她原本打算回印尼跟男友結婚了,但是喜歡我家又爲了履行對我爸的承諾,再次來台。隨著媽媽病情加重,她的工作也加重了。媽媽吃的藥那麼多,她都安排得一絲不苟,學會打胰島素,掛氧氣。媽媽一有不同狀況,她也十分警覺,有了她,我遠在美國也放心多了。
今年七月四日我妹返台,當天下午莉莉說月經來肚子痛,我妹帶她去鄰近的婦科醫生,打了止痛針還痛,醫生給照了超音波,結果令人驚訝!我妹5pm的Line説,帶莉莉去看醫生,6pm的Line説,我的天呀,她懷孕了,快生了,7pm的Line說,It is a girl, 也傳來baby 照片。這一串的events 真是讓人措手不及,又驚又喜,簡直比連續劇還精彩。我妹擔心我媽不能接受突來的消息,想安排莉莉到朋友家小住幾天。我心想我媽臥病,日子無聊,説不定家中有baby, 她會高興,我建議我妹先試探媽媽的看法。結果我隔天打電話回去,我媽媽已經說baby好漂亮,莉莉己帶baby回我家,就睡在我媽的鄰床。
屈指算來,離她上次返回印尼剛好九個月,我不認為莉莉知道自己懷孕,因為她肚子沒變大,只是上半身變胖了,還想吃減肥藥。六月時,我與她及我媽三人日夜同處一室,我看不出來,連我媽鋭利的眼睛都察覺不出來。莉莉自己也嚇了一跳,更不敢告訴印尼家人。所幸明麗剛好回台,幫她辦好必須的法規手續。Baby 也十分認份,既不哭也不吵,十分乖巧,一逗就笑,十分漂亮,真是人見人愛。大家都興高采烈地幫baby起名,大家都覺得這個baby跟我媽有緣,想起個跟媽媽有關聯的名字。連遠在美國的我們都參與其中,最後決定採取媽媽名字中的雪字。証件上用的是我女兒起的Katiyana, 意思是night snow。小名則是Yuki, 日文的小雪。後來因為太可愛了,又被親友䁥稱Mochichi可愛的小猴兒。
産後隔天,莉莉就起床煮稀飯給我媽吃,其實沒人要求她這麼做。兩週後我媽住院,我們另請住院看䕶,但她堅持白天去醫院看顧我媽,結果自已在醫院病倒了,所幸只是乳腺炎,在家休息就好了。莉莉的姊姊嫁給在卡達工作的美國人,我勸她告知姊姊baby之事,也許將來baby可到美國。因為莉莉己不願意嫁給她男友,為了孩子的將來,告知了姊姊。姊姊一眼就愛上這個小孩,決定領養,因為姊夫不育,這真是天賜的禮物。姊姊千里遙遥從卡達飛到台灣,替baby辦出境手續,又去印尼辦領養手續,姊夫也從卡達來印尼迎接這突來的寶貝。現在baby和她的新爸新媽,一家三口在卡達幸福地生活著,姊姊每天傳送baby照片和錄影給莉莉,以解思念。這個連續劇總算是個圓滿的大喜劇。
莉莉最不爽的事,是在醫院碰上的印尼外勞不理她,她不了解為什麼?她不自覺她已經台灣化了,已經愈來愈不像印尼人了。雖然還有兩年莉莉又必須離台回印尼,但是媽媽已開始擔心了,因為她已離不開莉莉了。這次我剛返台,媽媽就住院,呼吸急促,心跳超快,莉莉看著就掉淚。這一年半來,莉莉日夜照顧我媽,己成我媽最依賴的人,不可或缺的人。Baby 離開後,莉莉也更黏我媽,看著兩人手握手睡覺,真像相依為命。看著我媽在病痛,她十分不忍地落淚,我身為女兒都自嘆不如,也慶幸有莉莉在這𥚃。有許多人對外勞有負面的評價,但我所看到的親戚們僱用的外勞,都是勤奮盡責,又跟主家感情融洽,是值得金錢酬庸,又值得主家疼惜的人。台灣是高齡社會,沒有這一群人服務,許多人將會束手無策。在此,我再一次地説,莉莉,謝謝妳!
後記:這是五年前的事, 我媽走後一年,莉莉也回印尼了,雖然不再見面,偶爾還會捎來一些信息,得知她重新開始一個新的幸福人生,真替她高興。
莉莉來台已4年,照顧我媽媽一年半。剛到我家時只會說華語,不到半年台語就很溜了,語言學習能力很強。為了使台語更加精進,媽媽睡覺時,她看台語劇,自己學習。她20歲以前曾到約旦丶杜拜幫傭,所以英語和阿拉伯語十分流利。我常笑說她只欠日語,我看日劇時,她也跟著看,因為我可以解釋給她聽。由於她的語言能力,我家子女回台也跟她成了朋友。有宴席時,她跟我家族年輕人同桌,年齡相近,語言相通,大家不把她當傭人,而是家中的一份子。
莉莉做事十分用心,什麼事都一學就會,我爸爸曾説她將來一定會大有作為。她來我家半年後我爸仙逝,僅半年時光,我爸己對她十分信賴,她也答應我爸繼續照顧我媽。因為她來台三年期滿,法律規定必須返回印尼一個月才能再來。她原本打算回印尼跟男友結婚了,但是喜歡我家又爲了履行對我爸的承諾,再次來台。隨著媽媽病情加重,她的工作也加重了。媽媽吃的藥那麼多,她都安排得一絲不苟,學會打胰島素,掛氧氣。媽媽一有不同狀況,她也十分警覺,有了她,我遠在美國也放心多了。
今年七月四日我妹返台,當天下午莉莉說月經來肚子痛,我妹帶她去鄰近的婦科醫生,打了止痛針還痛,醫生給照了超音波,結果令人驚訝!我妹5pm的Line説,帶莉莉去看醫生,6pm的Line説,我的天呀,她懷孕了,快生了,7pm的Line說,It is a girl, 也傳來baby 照片。這一串的events 真是讓人措手不及,又驚又喜,簡直比連續劇還精彩。我妹擔心我媽不能接受突來的消息,想安排莉莉到朋友家小住幾天。我心想我媽臥病,日子無聊,説不定家中有baby, 她會高興,我建議我妹先試探媽媽的看法。結果我隔天打電話回去,我媽媽已經說baby好漂亮,莉莉己帶baby回我家,就睡在我媽的鄰床。
屈指算來,離她上次返回印尼剛好九個月,我不認為莉莉知道自己懷孕,因為她肚子沒變大,只是上半身變胖了,還想吃減肥藥。六月時,我與她及我媽三人日夜同處一室,我看不出來,連我媽鋭利的眼睛都察覺不出來。莉莉自己也嚇了一跳,更不敢告訴印尼家人。所幸明麗剛好回台,幫她辦好必須的法規手續。Baby 也十分認份,既不哭也不吵,十分乖巧,一逗就笑,十分漂亮,真是人見人愛。大家都興高采烈地幫baby起名,大家都覺得這個baby跟我媽有緣,想起個跟媽媽有關聯的名字。連遠在美國的我們都參與其中,最後決定採取媽媽名字中的雪字。証件上用的是我女兒起的Katiyana, 意思是night snow。小名則是Yuki, 日文的小雪。後來因為太可愛了,又被親友䁥稱Mochichi可愛的小猴兒。
産後隔天,莉莉就起床煮稀飯給我媽吃,其實沒人要求她這麼做。兩週後我媽住院,我們另請住院看䕶,但她堅持白天去醫院看顧我媽,結果自已在醫院病倒了,所幸只是乳腺炎,在家休息就好了。莉莉的姊姊嫁給在卡達工作的美國人,我勸她告知姊姊baby之事,也許將來baby可到美國。因為莉莉己不願意嫁給她男友,為了孩子的將來,告知了姊姊。姊姊一眼就愛上這個小孩,決定領養,因為姊夫不育,這真是天賜的禮物。姊姊千里遙遥從卡達飛到台灣,替baby辦出境手續,又去印尼辦領養手續,姊夫也從卡達來印尼迎接這突來的寶貝。現在baby和她的新爸新媽,一家三口在卡達幸福地生活著,姊姊每天傳送baby照片和錄影給莉莉,以解思念。這個連續劇總算是個圓滿的大喜劇。
莉莉最不爽的事,是在醫院碰上的印尼外勞不理她,她不了解為什麼?她不自覺她已經台灣化了,已經愈來愈不像印尼人了。雖然還有兩年莉莉又必須離台回印尼,但是媽媽已開始擔心了,因為她已離不開莉莉了。這次我剛返台,媽媽就住院,呼吸急促,心跳超快,莉莉看著就掉淚。這一年半來,莉莉日夜照顧我媽,己成我媽最依賴的人,不可或缺的人。Baby 離開後,莉莉也更黏我媽,看著兩人手握手睡覺,真像相依為命。看著我媽在病痛,她十分不忍地落淚,我身為女兒都自嘆不如,也慶幸有莉莉在這𥚃。有許多人對外勞有負面的評價,但我所看到的親戚們僱用的外勞,都是勤奮盡責,又跟主家感情融洽,是值得金錢酬庸,又值得主家疼惜的人。台灣是高齡社會,沒有這一群人服務,許多人將會束手無策。在此,我再一次地説,莉莉,謝謝妳!
後記:這是五年前的事, 我媽走後一年,莉莉也回印尼了,雖然不再見面,偶爾還會捎來一些信息,得知她重新開始一個新的幸福人生,真替她高興。
網路少年
蔡淑媛
「休士頓記事報」(Houston Chronicle)曾經登載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二十四歲的電腦科技新貴說,1990年代是科技市場百花齊放的黃金歲月。他十六歲還在高中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向父母以及要好的同學宣佈,他將逃離(flee)學校前往科技市場發展。當時他們氣急敗壞的神情,他至今記憶猶新。他的校長甚至還說:「有一天,我會看到你(狼狽到)回來替我清掃辦公室,清理垃圾。」
「哈!」提到這些往事,這位名叫Jacob 的年輕人不禁得意地大笑起來。目前他是Atlanta一家網路安全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兼技術主管,年薪到達六位數。他是90年代科技熱潮撲天蓋地淹沒全世界時,少數沒有大學文憑卻能鴻圖大展,成功勝出者之一。他趾高氣昂地當眾宣佈,將在三十歲那年退休。然後呢?有人問他。「也許進大學去過過癮,休息休息。」他如此回答。
「當我聽到人們喋喋不休地嘮叨,說甚麼沒有大學文憑就得不到理想工作時,我就會冒火。」他在公司總部接受訪問時如是說。「書上的知識對進軍科技世界是有一點助益,但比起來自“具體世界”的實用知識實在相差太遠。比如網路管理的專業技術,軟體的設計、運用與推展,市場的開發等,學校能教你甚麼?這世界有成千上萬有本事的科技人並無高學歷。實際說來,他們是跟電腦一起長大的人類。」話雖然說得斬釘截鐵,態度雖然高傲自負,但他還是奉勸新一代的年輕人,若無極好的理由,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之前,不要草率地退學。
另一位高中畢業未上大學,也以科技致富的二十二歲年輕人John Thomas 則對於上不上大學的看法語帶保留。他原先的計劃是三十五歲退休。但如今科技市場的潰敗,戳破了他想年輕退休的夢想。但這位年輕人不自滿、不驕傲,工作之餘勤於學習新技巧,他的未來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謙虛地說:「當我們初入科技市場的時候,只要能把網路拼湊組合,你就能獲得不錯的利潤,但是現在呢?網路的精英人才濟濟,他們都受過正規訓練,不但博學多才,而且經驗豐富。」他繼續說:「我出道的時機若換成現在,我可能無法脫逃困境。」
自從高科技市場出現危機以後,沒有學位而想在科技界一展宏圖實在萬方多難。有膽量跳入科技的汪洋大海,奮力泅泳搏鬥的初生之犢也越來越少了。根據美國勞工統計部顯示的資料,拒絕攻讀大學,湧入科技市場的青年人,自2000年的四萬人眾,到2003年已減到一萬八千人。從來自不同的資料訊息顯示,科技市場如今優先考慮聘請的對象,若無四年大學文憑,至少也得有兩年的專科學校畢業證書並持有傑出的專業執照。相較於早期網路市場拓荒時代,現在科技界對僱員的要求與期待是大大地提高了。Bill Gates 以及Michael Dell,大學未竟而成就科技霸業,名利雙收,除了本身俱備的科技才華,更重要的是巧遇了「天時」。以目前的市場看來,說他們「僥倖」成功也並非全然無的放矢吧。
看完上述這段新聞報導以後,我忽然想起了四年前的一段往事。有兩個以前教過的男學生,高中畢業後前往外州升讀大學。他倆先後回到學校來看我。學生甲一向以活潑調皮、腦筋轉動超快而出名。他上課時老是喜歡跟同學搭訕,搞笑,因而經常受到我的斥責。但他生性開朗樂觀,挨了訓不回嘴也不記恨,每天見面,「老師好!」他叫得比別人更大聲。高中四年就在呼喝聲中翻飛逝去。那天他回來看我的時侯,雖已是大三的學生,但仍不脫當年淘氣的模樣。師生見面自是歡喜。一番寒暄過後,他從皮夾裡翻出一張名片交到我手裡。仔細瞧瞧,公司名號、地址、他的姓名、電話號碼以及XXXXX.COM等資料,鋪排得琳琅滿目。
我問他:「你已經在公司上班了嗎?我記得你大學應該還沒畢業呀!」他說:「老師,這是我自創的公司」。我以為聽錯,立刻追問:「你的公司?你自己是老闆?」他說:「是啊!我自己創設的網路服務業公司」他接著告訴我,他把幾年來寒暑假打工的老本全部投入,租了一個小隔間當辦公室,正準備招兵買馬大幹一票。我笑著跟他說,股票上市前要說一聲,讓我去買些股份小賺一筆。他說絕對沒問題,一定會告訴老師。臨走前,我殷殷叮嚀,不管如何,學業不能放棄,一定要拿到文憑。他笑笑,不置可否。幾年過去了,他沒再回來看我,我也沒聽到有關他的公司的任何消息。
學生乙與學生甲是截然不同的典型。他成績不算頂級但個性成熟穩重,態度彬彬有禮。下課後他不是到圖書館去繼續在書堆裡埋頭苦讀,就是去上英文/數理補習班。他不只一次告訴我,他要當一名濟世救人的醫師。那天他回來看我,提及他已申請到某某醫學院。我正要熱烈地祝賀他這些年來苦學有成,理想得以實現時,他滿臉含笑地把一張名片呈遞過來。我一看,公司的稱號與地址,他的姓名、頭銜,電話、地址以及XXXXX.COM整齊地排列,與之前學生甲送給我的那張大同而小異。
一向話語不多的人,那天一反常態,滔滔不絕地談起了他自創的公司。他說自己是執行長兼總裁,手下已有好幾位員工,營業額已到六位數。我問他醫學院還讀不讀?他避開問題,只笑了笑說:「Dot.com 賺錢真容易。」他對我宣稱下一個目標是讓股票上市。臨走前,我苦口婆心地勸他,向醫學院申請資格保留,有備而無患。過後不久,科技市場全面崩盤,小公司首當其衝。間接聽到的傳聞是:他的老本賠光,公司關門。更遺憾的是,申請休學的理由不被接受,已經被醫學院除名。
當今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特別是男學生)對於大學文憑並不在意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每次我在課堂耳提面命,環境再苦都要讀完大學時,師生間經常會發生這樣的對話:
「Bill Gates大學沒畢業,如今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學位有甚麼用?」學生這樣嗆我。
「你認真學習,跟他一樣先進哈佛大學(Harvard U.),我們再來討論退學的事。」我總是這樣回答。
1990年代科技市場情況大好之時,「三不五時」就會在媒體上看到這樣讓人心動的故事:幾個年輕人在自家的車庫研發電腦科技,然後被大公司以重金收購,隔夜致富。不知有多少自認為有科技天份的年輕人心嚮往之,遂也如法泡製。一些超級大公司如Microsoft 等,更是火上添油,汲汲營營地趕到各大學去求才。被錄取的在校生遂放下書包直奔公司大門而去。
我在美國德州Houston學區的Bellaire High School執教30年。早、中期教過的大部份學生,畢業前問起往後的出路,他們的回答乾脆俐落~~不是醫學院、法學院,必是商學院或理工研究所。他們認為“讀大學”是生命必經的過程,好像吃飯睡覺那樣的理所當然,所以言談間根本不提就直接跳過。話題自然地進入更高階層的學位。十幾年歲月流轉,科技世界巨浪翻天,整個大環境的急速變化,讓血氣方剛的「少年仔」,前仆後繼,爭先恐後地躍入科技的洪流,想走捷徑名利雙收。不知道有沒有人深入研究做出報告,我很想知道這一波人眾當中,成功與失敗的比例是多少?
但若把青少年不再重視學位,急功好利的誘因全歸諸大環境的改變也不算公平。我曾在不同的場所與一些朋友或學生家長交談,發現為數不少的人已漸能接受(至少沒有積極鼓勵)兒女不讀博士、碩士的事實。他們認為孩子大學畢業找工作賺到錢最要緊。他們也已逐漸傾向「萬般皆下品,唯有賺錢高」的人生觀。以我大半生的教學經驗,我的學生大學畢業走入職場,幾年後再回鍋進修較高學位的雖然偶有所聞,但人數相對稀少。反倒是那些在書堆裡埋頭挺進,一路往前﹐把最高學位(MD、PhD 或Law School)辛苦讀完的保守型的學生,如今都有相當耀眼的成就與偏高收入的穩定生活。
經過前後三十年海外教學的觀察,台裔子弟近十年來大學畢業再留校進修,專攻更高學位的人數有急速滑落的趨勢。有兒女正在高、初中、甚至小學就讀的家長們,若仍寄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學術的殿堂更上一層樓,現在是認真觀察並設法防止這個學位的土石流的時刻了。
(1/2005年;2019年7月修訂)
「哈!」提到這些往事,這位名叫Jacob 的年輕人不禁得意地大笑起來。目前他是Atlanta一家網路安全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兼技術主管,年薪到達六位數。他是90年代科技熱潮撲天蓋地淹沒全世界時,少數沒有大學文憑卻能鴻圖大展,成功勝出者之一。他趾高氣昂地當眾宣佈,將在三十歲那年退休。然後呢?有人問他。「也許進大學去過過癮,休息休息。」他如此回答。
「當我聽到人們喋喋不休地嘮叨,說甚麼沒有大學文憑就得不到理想工作時,我就會冒火。」他在公司總部接受訪問時如是說。「書上的知識對進軍科技世界是有一點助益,但比起來自“具體世界”的實用知識實在相差太遠。比如網路管理的專業技術,軟體的設計、運用與推展,市場的開發等,學校能教你甚麼?這世界有成千上萬有本事的科技人並無高學歷。實際說來,他們是跟電腦一起長大的人類。」話雖然說得斬釘截鐵,態度雖然高傲自負,但他還是奉勸新一代的年輕人,若無極好的理由,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之前,不要草率地退學。
另一位高中畢業未上大學,也以科技致富的二十二歲年輕人John Thomas 則對於上不上大學的看法語帶保留。他原先的計劃是三十五歲退休。但如今科技市場的潰敗,戳破了他想年輕退休的夢想。但這位年輕人不自滿、不驕傲,工作之餘勤於學習新技巧,他的未來應該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謙虛地說:「當我們初入科技市場的時候,只要能把網路拼湊組合,你就能獲得不錯的利潤,但是現在呢?網路的精英人才濟濟,他們都受過正規訓練,不但博學多才,而且經驗豐富。」他繼續說:「我出道的時機若換成現在,我可能無法脫逃困境。」
自從高科技市場出現危機以後,沒有學位而想在科技界一展宏圖實在萬方多難。有膽量跳入科技的汪洋大海,奮力泅泳搏鬥的初生之犢也越來越少了。根據美國勞工統計部顯示的資料,拒絕攻讀大學,湧入科技市場的青年人,自2000年的四萬人眾,到2003年已減到一萬八千人。從來自不同的資料訊息顯示,科技市場如今優先考慮聘請的對象,若無四年大學文憑,至少也得有兩年的專科學校畢業證書並持有傑出的專業執照。相較於早期網路市場拓荒時代,現在科技界對僱員的要求與期待是大大地提高了。Bill Gates 以及Michael Dell,大學未竟而成就科技霸業,名利雙收,除了本身俱備的科技才華,更重要的是巧遇了「天時」。以目前的市場看來,說他們「僥倖」成功也並非全然無的放矢吧。
看完上述這段新聞報導以後,我忽然想起了四年前的一段往事。有兩個以前教過的男學生,高中畢業後前往外州升讀大學。他倆先後回到學校來看我。學生甲一向以活潑調皮、腦筋轉動超快而出名。他上課時老是喜歡跟同學搭訕,搞笑,因而經常受到我的斥責。但他生性開朗樂觀,挨了訓不回嘴也不記恨,每天見面,「老師好!」他叫得比別人更大聲。高中四年就在呼喝聲中翻飛逝去。那天他回來看我的時侯,雖已是大三的學生,但仍不脫當年淘氣的模樣。師生見面自是歡喜。一番寒暄過後,他從皮夾裡翻出一張名片交到我手裡。仔細瞧瞧,公司名號、地址、他的姓名、電話號碼以及XXXXX.COM等資料,鋪排得琳琅滿目。
我問他:「你已經在公司上班了嗎?我記得你大學應該還沒畢業呀!」他說:「老師,這是我自創的公司」。我以為聽錯,立刻追問:「你的公司?你自己是老闆?」他說:「是啊!我自己創設的網路服務業公司」他接著告訴我,他把幾年來寒暑假打工的老本全部投入,租了一個小隔間當辦公室,正準備招兵買馬大幹一票。我笑著跟他說,股票上市前要說一聲,讓我去買些股份小賺一筆。他說絕對沒問題,一定會告訴老師。臨走前,我殷殷叮嚀,不管如何,學業不能放棄,一定要拿到文憑。他笑笑,不置可否。幾年過去了,他沒再回來看我,我也沒聽到有關他的公司的任何消息。
學生乙與學生甲是截然不同的典型。他成績不算頂級但個性成熟穩重,態度彬彬有禮。下課後他不是到圖書館去繼續在書堆裡埋頭苦讀,就是去上英文/數理補習班。他不只一次告訴我,他要當一名濟世救人的醫師。那天他回來看我,提及他已申請到某某醫學院。我正要熱烈地祝賀他這些年來苦學有成,理想得以實現時,他滿臉含笑地把一張名片呈遞過來。我一看,公司的稱號與地址,他的姓名、頭銜,電話、地址以及XXXXX.COM整齊地排列,與之前學生甲送給我的那張大同而小異。
一向話語不多的人,那天一反常態,滔滔不絕地談起了他自創的公司。他說自己是執行長兼總裁,手下已有好幾位員工,營業額已到六位數。我問他醫學院還讀不讀?他避開問題,只笑了笑說:「Dot.com 賺錢真容易。」他對我宣稱下一個目標是讓股票上市。臨走前,我苦口婆心地勸他,向醫學院申請資格保留,有備而無患。過後不久,科技市場全面崩盤,小公司首當其衝。間接聽到的傳聞是:他的老本賠光,公司關門。更遺憾的是,申請休學的理由不被接受,已經被醫學院除名。
當今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特別是男學生)對於大學文憑並不在意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每次我在課堂耳提面命,環境再苦都要讀完大學時,師生間經常會發生這樣的對話:
「Bill Gates大學沒畢業,如今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學位有甚麼用?」學生這樣嗆我。
「你認真學習,跟他一樣先進哈佛大學(Harvard U.),我們再來討論退學的事。」我總是這樣回答。
1990年代科技市場情況大好之時,「三不五時」就會在媒體上看到這樣讓人心動的故事:幾個年輕人在自家的車庫研發電腦科技,然後被大公司以重金收購,隔夜致富。不知有多少自認為有科技天份的年輕人心嚮往之,遂也如法泡製。一些超級大公司如Microsoft 等,更是火上添油,汲汲營營地趕到各大學去求才。被錄取的在校生遂放下書包直奔公司大門而去。
我在美國德州Houston學區的Bellaire High School執教30年。早、中期教過的大部份學生,畢業前問起往後的出路,他們的回答乾脆俐落~~不是醫學院、法學院,必是商學院或理工研究所。他們認為“讀大學”是生命必經的過程,好像吃飯睡覺那樣的理所當然,所以言談間根本不提就直接跳過。話題自然地進入更高階層的學位。十幾年歲月流轉,科技世界巨浪翻天,整個大環境的急速變化,讓血氣方剛的「少年仔」,前仆後繼,爭先恐後地躍入科技的洪流,想走捷徑名利雙收。不知道有沒有人深入研究做出報告,我很想知道這一波人眾當中,成功與失敗的比例是多少?
但若把青少年不再重視學位,急功好利的誘因全歸諸大環境的改變也不算公平。我曾在不同的場所與一些朋友或學生家長交談,發現為數不少的人已漸能接受(至少沒有積極鼓勵)兒女不讀博士、碩士的事實。他們認為孩子大學畢業找工作賺到錢最要緊。他們也已逐漸傾向「萬般皆下品,唯有賺錢高」的人生觀。以我大半生的教學經驗,我的學生大學畢業走入職場,幾年後再回鍋進修較高學位的雖然偶有所聞,但人數相對稀少。反倒是那些在書堆裡埋頭挺進,一路往前﹐把最高學位(MD、PhD 或Law School)辛苦讀完的保守型的學生,如今都有相當耀眼的成就與偏高收入的穩定生活。
經過前後三十年海外教學的觀察,台裔子弟近十年來大學畢業再留校進修,專攻更高學位的人數有急速滑落的趨勢。有兒女正在高、初中、甚至小學就讀的家長們,若仍寄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在學術的殿堂更上一層樓,現在是認真觀察並設法防止這個學位的土石流的時刻了。
(1/2005年;2019年7月修訂)
Donald Trump 及美、中貿易戰
連淑琴
公元2016年美國大選,出乎一般人意料的,一隻黑馬脫框兒出,Donald Trump被推選為46任美國總統。其實早在20年前,他就打算將有一天會問津總統職位,卻從未表態。話說,自他繼承父業這些年來,一般人都認識他,因他是個大起、大落的商人,花邊新聞屢報其風流韻事。不過他從未參與政治圈,故沒人意料到,他有問津總統職位的野心。當他決定參選總統時,眾參選者及一般人民,沒人看好他,認為這種人怎能當美國總統?但時代的變遷,今非昔比,美國人民對一般政客灰心、失望。選民盼望一個不同嶺域者,或可改變政治方向,來領導美國往不同方向走。而Donald Trump以美國第一為選舉口號,他雖未講明,卻暗示白種人至上。一些具有强烈偏激的白種人認為,美國幾十年來,被外來的有色人種煙罩,白種人漸漸失去其光環。是否為了要使白種人,在美國重新獨占鼇頭,大多數白種人全力以赴?結果選情爆出冷門,跌破眾人眼鏡,一個沒一丁點政治經驗的Donald Trump成為美國總統。
舉世公認Donald Trump不是個正人君子,他會說謊,且經常出口傷人,往往在公開場合上,不只奚落其手下官員,甚至對外國領袖或大使惡言相對。他要求其官員絕對性忠誠,無法接受任何批評,故在上任為總統一、二年間就有不少官員自動辭職或被解僱。其施政方針跟前幾任總統背道而馳。首先,他要取消Obamacare,要重新制定一套全民醫藥保險,卻徒勞無功。他點名六個回教國家人民,不許入境美國。退出巴黎環保、以防地球溫度高升協會。要歐洲各國自己負擔其國防軍費,暗示美國有意退出歐盟。退出跟伊朗核子協約,這使歐洲盟國不知所措,而漸漸對美國失去信心。當墨西哥堅拒其求,出資建美、墨邊境高牆時,他轉而要求美國國會出資數十億美元以建之,卻遭民主黨堅拒,及一般人民的反感。
自2016年大選後,民主黨認為FBI未曾處理好一大問題,乃俄國是否曾干擾美國大選?幾年來 Donald Trump及其親信跟俄國有生意往來,甚至於在其入主白宮後,還跟俄國有曖昧關係。民主黨認定Donald Trump能當選,完全靠俄國在幕後操作。經司法部允諾,國會派遣資深前FBI總裁Robert Mueller着手調查。歷經二年終於水落石出,證明Donald Trump未曾被俄國操控。雖然俄國是否干擾美國大選跟他無關,但其某些施政策略卻觸犯法制,只因他是現任總統,可免被起訴。再說其私人律師及一些親信官員先後認罪,而今正服刑中。
回顧公元2016年美國大選,當時民主黨侯選人Hillary Clinton 氣勢沖天,媒體、民調都認定美國即將選出一位女總統。最讓台美人不能諒解的乃,Hillary Clinton有意把台灣跟中國「送做堆」!雖然世界各國認定一個中國,不過台灣是台灣,決非中國的一個省,98%的台灣人(包括國民黨)不願成為中共統治之人。光是這一點驅使台美人團結一致,它多少具舉足輕重之力。再說,這二、三年來,Donald Trump的執政方針,完全跟民主黨背道而馳。他以商人的眼光衡量政治得失,既然有意聯俄治中,何不提昇台灣國際地位以抗中?而適時通過旅行法,派遣軍事專家來台,商討如何應付解放軍來襲,近期出售重型武器給台灣。今天台灣總統蔡英文可在美國境內停留數日,乃打破數十年來慣律,可歌可賀!可想而知,Donald Trump所為必定逼使中共抓狂。
回顧這三十年來,美國給與中共天大機會,寄望它富強之後,能為人民造福,進而漸漸改變其國体制,成個開放、自由、明主國家。事實証明,事與願違。今天中共執政的官吏,上自總書記,下到地方小官吏,無人不貪腐。習近平掌權後以掃黑、掃貪腐為由,掃除、定罪不少政敵。當時一般人認為他是個明君,不禁對他抱着期望,但望他能改革自古以來的惡習:貪腐。讓人大失所望的乃,在共產黨體制下「天下烏鴉一般黑」!先後有幾個外放官員,不知是有心或無意,透露習近平在香港擁有上億美元的房產,試問它是從何而來?可憐的,這幾個透露者都被判罪!接着習近平現出真面目,他不斷的擴軍及調兵遣將以掌軍權,修憲成終身職,積極走上極權之路。那麼今天的中國共產黨,跟數十年前,在中國執政期的國民黨,在政策、執政上有何不同?雖換了政黨,十幾億平民百性未曾被解放,不也被逼上梁山,永無翻身之際!
近十年來,中共突然躍升成為經濟強國,科技方面的成果,則是一躍千里。習近平的野心想凌架美國成霸國際,他大言不慚的說:中國將在公元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事實上,美國早已觀察到中共在近十年來的動態。Obama總統及其民主黨雖有意改變,卻不願跟中共撕破臉,反給中共天大機會,這姑習政策,不只對美國無益,進而造成今天的霸權中共,吃定美國,傲視國際!
Trump總統曾於2011年,在記者訪問時談及美、中兩國貿易不公平事宜,當時貿易只是冷門事件,唯有Trump決心將訴諸改革。其實Trump總統打算重新制定一套國際法規,在他的協商下,歐洲各盟國同意每年出資GDP的2%當國防費。重新制定跟加那大、墨西哥間的貿易協定。跟中共打貿易戰,只是打破固有的國際法規之一部份。出呼意料的,美、中貿易戰掀開一連串問題,它喚醒世界看穿中共醜惡面:
1. 中共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從未尊守國際貿易法規。
2. 全民皆盜:外派學人負有偷竊知識產權之責。
3. 出入口不均衡:賣多買少造成美、中貿易逆差甚巨。
自公元2001年,中共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在將近20年間,世界各國貿易代表團驚覺到,中共未曾尊守世界貿易組織法規。而今貿易戰一打,漸漸喚醒世界大部份自由、明主國家的執政官吏及人民,認清中共真面目,原來在中共一黨專政下,共黨權益混進私人企業。中共官方以其高科技產品,偷襲、監控人民的言論、集會、宗教自由。去年有駭客侵襲美國多家企業、公司及政府機構,偷取官員及個人資訊,難道這非中共主使下的成果?由此推論,那麼由華為製造,消售全球的手機,是否也裝有竊聽器,專盜聽先進國家,政府及人民的機秘?
貿易戰拆開中共能在科技成強國的前因、後果。中共發展「千人計劃」陰謀,漸漸演變成數千愛國學者、留學生参與。在這十幾年間,中共驅動高科技學人,以愛國情懷為衷心,威脅、利誘、使他們當間諜,出國偷取美國一切中國缺乏的。它包羅萬象:國防機秘、高科技、醫、藥產權及商業機秘等等。這批數千人學者、留學生一到美國,旋融入各層各業,以美國的設備、資金加上優越的研究環境,使他們頗獲成果。他們天真的認為美國是自由、明主國家,政府不干涉個人自由,故把他們的成果不斷的輸往中國,卻忽略一大原則,乃他們研究出的成果是屬於其機構的。另方面,中共不需花費龐大資金及慢長歲月,就輕而易舉的獲一切中國缺乏的機秘,今天中共擁有的一切國防設備,高科技、醫、藥等成果完全是偷來的,沒一丁點驕傲可言!習近平揚言中國要升級成世界第一科技強國,乃自欺欺人,終會成為國際笑柄!。
全美52所FBI公署,其列出為害美國國家安全、利益者,中國人及擁有美國籍的中國人佔90%以上。近期,媒體不斷的報導,某某美籍中國學者被FBI約談、起訴或解僱。這些為中共利用的中國學者,人人心知肚明,萬一他們的身份曝光,中共將會翻臉不認人。是否這乃造成一位任教於Standford大學,傑出的中國藉物理系張其晟教授,為恐東窗事發而跳樓自殺?M.D Anderson也有多位傑出的中國學者被解僱。一個美籍中國人名李英,任職New York機場為中國航空經理,數年來專為中國間諜,把其偷來的機密,送往中國而被逮捕,坐牢三年間她求救於中共無門,終於對美國認罪。再說美國的Google,這舉世聞名的大公司,僱佣500華人,一名李飛飛是美籍中國人,他在公司當某部門主管,據調查認為Google拒跟美國防部合作,轉而投資中國,乃李飛飛及500華人之功,今天Google也被調查!這些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雙方談談、停停,到今年5月中旬,早已談到90%的成果,卻被習近平全部否決。貿易戰於7月30 日在上海重新談,結果又不歡而散。中共打算拖延貿易戰,等到明年美國大選,如果民主黨侯選人入主白宮,則中共又可從民主黨對中共的姑習政策,扭轉乾坤、獲得極大利潤。不過大多數美國人也學乖了,國會兩黨已有共識,不可低估中共的野心,一致要對中共制裁。尤其Trump總統怎能忍得下這一招,故於8月1日宣佈,除了2500億中共進口貨品,徵收25%進口関稅之外,另對3200億進口貨品,徵收10%進口關稅。中共不甘示弱,於8月5日把人民幣貶值,緊接Trump總統向國際宣佈;中國是操控金融貨幣國。
中共操控金融,引發全球股市大跌!那麼美、中貿易戰,進而掀開另外的金融戰問題。中共能否頂得住先進國家對中共禁運?這造成中國境內多家知名公司、工廠,面臨破產,因他們靠先進國家某些機件興工,一旦被禁運,只能關門。中共之興邦乃靠外來資金的投入,而今外商紛紛轉移其工廠到他國或回國,千萬工人無工可打,失業率即將高標。人民幣貶值,中共由外國進口民生日用品,得花費更巨,則執政團將會不斷的加印鈔票,這麼一來,中國是否將會走上,通資貨膨脹的不歸路?
美、中貿易戰之始,美國代表團到中國交涉,中共未當回事,副總書記王岐山穿着睡衣迎客,他狗眼看人低,傲慢而言:中國不怕打貿易戰,中國人民可以不買保險、不吃藥、不吃肉,光吃草及樹皮,也可以活兩年!難怪中共眾官吏早把財產、家眷外移。反觀中國境內,那十幾億無能外逃的人民,數十年來過貫了順來逆受的日子,只能重過老毛時代的苦日子,因執政者早已打算讓他們吃草及樹皮了!
舉世公認Donald Trump不是個正人君子,他會說謊,且經常出口傷人,往往在公開場合上,不只奚落其手下官員,甚至對外國領袖或大使惡言相對。他要求其官員絕對性忠誠,無法接受任何批評,故在上任為總統一、二年間就有不少官員自動辭職或被解僱。其施政方針跟前幾任總統背道而馳。首先,他要取消Obamacare,要重新制定一套全民醫藥保險,卻徒勞無功。他點名六個回教國家人民,不許入境美國。退出巴黎環保、以防地球溫度高升協會。要歐洲各國自己負擔其國防軍費,暗示美國有意退出歐盟。退出跟伊朗核子協約,這使歐洲盟國不知所措,而漸漸對美國失去信心。當墨西哥堅拒其求,出資建美、墨邊境高牆時,他轉而要求美國國會出資數十億美元以建之,卻遭民主黨堅拒,及一般人民的反感。
自2016年大選後,民主黨認為FBI未曾處理好一大問題,乃俄國是否曾干擾美國大選?幾年來 Donald Trump及其親信跟俄國有生意往來,甚至於在其入主白宮後,還跟俄國有曖昧關係。民主黨認定Donald Trump能當選,完全靠俄國在幕後操作。經司法部允諾,國會派遣資深前FBI總裁Robert Mueller着手調查。歷經二年終於水落石出,證明Donald Trump未曾被俄國操控。雖然俄國是否干擾美國大選跟他無關,但其某些施政策略卻觸犯法制,只因他是現任總統,可免被起訴。再說其私人律師及一些親信官員先後認罪,而今正服刑中。
回顧公元2016年美國大選,當時民主黨侯選人Hillary Clinton 氣勢沖天,媒體、民調都認定美國即將選出一位女總統。最讓台美人不能諒解的乃,Hillary Clinton有意把台灣跟中國「送做堆」!雖然世界各國認定一個中國,不過台灣是台灣,決非中國的一個省,98%的台灣人(包括國民黨)不願成為中共統治之人。光是這一點驅使台美人團結一致,它多少具舉足輕重之力。再說,這二、三年來,Donald Trump的執政方針,完全跟民主黨背道而馳。他以商人的眼光衡量政治得失,既然有意聯俄治中,何不提昇台灣國際地位以抗中?而適時通過旅行法,派遣軍事專家來台,商討如何應付解放軍來襲,近期出售重型武器給台灣。今天台灣總統蔡英文可在美國境內停留數日,乃打破數十年來慣律,可歌可賀!可想而知,Donald Trump所為必定逼使中共抓狂。
回顧這三十年來,美國給與中共天大機會,寄望它富強之後,能為人民造福,進而漸漸改變其國体制,成個開放、自由、明主國家。事實証明,事與願違。今天中共執政的官吏,上自總書記,下到地方小官吏,無人不貪腐。習近平掌權後以掃黑、掃貪腐為由,掃除、定罪不少政敵。當時一般人認為他是個明君,不禁對他抱着期望,但望他能改革自古以來的惡習:貪腐。讓人大失所望的乃,在共產黨體制下「天下烏鴉一般黑」!先後有幾個外放官員,不知是有心或無意,透露習近平在香港擁有上億美元的房產,試問它是從何而來?可憐的,這幾個透露者都被判罪!接着習近平現出真面目,他不斷的擴軍及調兵遣將以掌軍權,修憲成終身職,積極走上極權之路。那麼今天的中國共產黨,跟數十年前,在中國執政期的國民黨,在政策、執政上有何不同?雖換了政黨,十幾億平民百性未曾被解放,不也被逼上梁山,永無翻身之際!
近十年來,中共突然躍升成為經濟強國,科技方面的成果,則是一躍千里。習近平的野心想凌架美國成霸國際,他大言不慚的說:中國將在公元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事實上,美國早已觀察到中共在近十年來的動態。Obama總統及其民主黨雖有意改變,卻不願跟中共撕破臉,反給中共天大機會,這姑習政策,不只對美國無益,進而造成今天的霸權中共,吃定美國,傲視國際!
Trump總統曾於2011年,在記者訪問時談及美、中兩國貿易不公平事宜,當時貿易只是冷門事件,唯有Trump決心將訴諸改革。其實Trump總統打算重新制定一套國際法規,在他的協商下,歐洲各盟國同意每年出資GDP的2%當國防費。重新制定跟加那大、墨西哥間的貿易協定。跟中共打貿易戰,只是打破固有的國際法規之一部份。出呼意料的,美、中貿易戰掀開一連串問題,它喚醒世界看穿中共醜惡面:
1. 中共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從未尊守國際貿易法規。
2. 全民皆盜:外派學人負有偷竊知識產權之責。
3. 出入口不均衡:賣多買少造成美、中貿易逆差甚巨。
自公元2001年,中共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在將近20年間,世界各國貿易代表團驚覺到,中共未曾尊守世界貿易組織法規。而今貿易戰一打,漸漸喚醒世界大部份自由、明主國家的執政官吏及人民,認清中共真面目,原來在中共一黨專政下,共黨權益混進私人企業。中共官方以其高科技產品,偷襲、監控人民的言論、集會、宗教自由。去年有駭客侵襲美國多家企業、公司及政府機構,偷取官員及個人資訊,難道這非中共主使下的成果?由此推論,那麼由華為製造,消售全球的手機,是否也裝有竊聽器,專盜聽先進國家,政府及人民的機秘?
貿易戰拆開中共能在科技成強國的前因、後果。中共發展「千人計劃」陰謀,漸漸演變成數千愛國學者、留學生参與。在這十幾年間,中共驅動高科技學人,以愛國情懷為衷心,威脅、利誘、使他們當間諜,出國偷取美國一切中國缺乏的。它包羅萬象:國防機秘、高科技、醫、藥產權及商業機秘等等。這批數千人學者、留學生一到美國,旋融入各層各業,以美國的設備、資金加上優越的研究環境,使他們頗獲成果。他們天真的認為美國是自由、明主國家,政府不干涉個人自由,故把他們的成果不斷的輸往中國,卻忽略一大原則,乃他們研究出的成果是屬於其機構的。另方面,中共不需花費龐大資金及慢長歲月,就輕而易舉的獲一切中國缺乏的機秘,今天中共擁有的一切國防設備,高科技、醫、藥等成果完全是偷來的,沒一丁點驕傲可言!習近平揚言中國要升級成世界第一科技強國,乃自欺欺人,終會成為國際笑柄!。
全美52所FBI公署,其列出為害美國國家安全、利益者,中國人及擁有美國籍的中國人佔90%以上。近期,媒體不斷的報導,某某美籍中國學者被FBI約談、起訴或解僱。這些為中共利用的中國學者,人人心知肚明,萬一他們的身份曝光,中共將會翻臉不認人。是否這乃造成一位任教於Standford大學,傑出的中國藉物理系張其晟教授,為恐東窗事發而跳樓自殺?M.D Anderson也有多位傑出的中國學者被解僱。一個美籍中國人名李英,任職New York機場為中國航空經理,數年來專為中國間諜,把其偷來的機密,送往中國而被逮捕,坐牢三年間她求救於中共無門,終於對美國認罪。再說美國的Google,這舉世聞名的大公司,僱佣500華人,一名李飛飛是美籍中國人,他在公司當某部門主管,據調查認為Google拒跟美國防部合作,轉而投資中國,乃李飛飛及500華人之功,今天Google也被調查!這些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而已!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雙方談談、停停,到今年5月中旬,早已談到90%的成果,卻被習近平全部否決。貿易戰於7月30 日在上海重新談,結果又不歡而散。中共打算拖延貿易戰,等到明年美國大選,如果民主黨侯選人入主白宮,則中共又可從民主黨對中共的姑習政策,扭轉乾坤、獲得極大利潤。不過大多數美國人也學乖了,國會兩黨已有共識,不可低估中共的野心,一致要對中共制裁。尤其Trump總統怎能忍得下這一招,故於8月1日宣佈,除了2500億中共進口貨品,徵收25%進口関稅之外,另對3200億進口貨品,徵收10%進口關稅。中共不甘示弱,於8月5日把人民幣貶值,緊接Trump總統向國際宣佈;中國是操控金融貨幣國。
中共操控金融,引發全球股市大跌!那麼美、中貿易戰,進而掀開另外的金融戰問題。中共能否頂得住先進國家對中共禁運?這造成中國境內多家知名公司、工廠,面臨破產,因他們靠先進國家某些機件興工,一旦被禁運,只能關門。中共之興邦乃靠外來資金的投入,而今外商紛紛轉移其工廠到他國或回國,千萬工人無工可打,失業率即將高標。人民幣貶值,中共由外國進口民生日用品,得花費更巨,則執政團將會不斷的加印鈔票,這麼一來,中國是否將會走上,通資貨膨脹的不歸路?
美、中貿易戰之始,美國代表團到中國交涉,中共未當回事,副總書記王岐山穿着睡衣迎客,他狗眼看人低,傲慢而言:中國不怕打貿易戰,中國人民可以不買保險、不吃藥、不吃肉,光吃草及樹皮,也可以活兩年!難怪中共眾官吏早把財產、家眷外移。反觀中國境內,那十幾億無能外逃的人民,數十年來過貫了順來逆受的日子,只能重過老毛時代的苦日子,因執政者早已打算讓他們吃草及樹皮了!
西雅圖訪友
林錦燦
好友從西雅圖大都會的Tacoma 小房子搬遷到Bellevue的Lakemont Highlands 豪宅,存心不良,企圖對我耀武揚威,屢屢邀請,但我左閃右避,遲遲不肯過來拜訪,要他宿願無計得逞。這次他小兒子結婚,加上我又已經退休,實在找不到好藉口,迫不得已只好勉為其難,把家裡地下室長滿蜘蛛網的陳年甲冑拿出來拋光打蠟,披掛上陣,全副武裝赴鴻門宴。
這個社區subdivision位於山坡丘陵地上,故以Highlands為名,整區棟棟房子皆豪宅,沒有百萬美元以下的破落戶,明顯的往來無白丁,像我這樣的來到這裡街頭走著走著就會跌跤。
Highland 是高地,住在高地的就是山地人,英文就叫highlander。古早以前平地人住平原水邊,農耕相對穏定容易,生活豐足。山地人少了農耕,依賴打獵,收獲不定,偏向貧苦。現代人相反,尤其大都會裡的高地以稀為貴,加上建築及交通各項設施皆得來不易,只有口袋有很多閒錢的人才負擔得起,像台北陽明山,顯示現代山地人追求俯瞰衆生的優越感?好友夫婦齊聲謝絶decline 認錯。
最近看了一部頗受歡迎的影集Outlander,不知道片名在臺灣叫什麼,Highlander 是住高地的人,Outlander就是離開本土的人,但字典翻譯成「陌生人」,角度決定高度?故事主角是一位二次大戰期間的女人,因緣際會下觸碰了有時空魔法的石頭,被傳送穿越回到200年前,顛沛困頓的故事。故事很長,主角很美,色情很多,我建議有房事困難的可以多瞧瞧,可能對推動一些老舊並時常怠工的賀爾蒙有幫助。
個人覺得如果以「陌生人」為片名,使用旁人眼中的角度來看待身邊的落難者,對沉魚落雁的女主角不公平,又欠憐惜之情,嘻嘻,看到漂亮的美女又自動伸頭。女主角不會叫自己陌生人,我以為「流離失所的人」是比較好的描述。可惜當片名又太長?
好友家對門的厝邊,倚仗高坡,正門前祭出碩大金鷹展翅雕塑,是否拜請風水地理師,赤身桃木符籙禁咒加持當圖騰,不得而知,但翱翔天際雄志展露無遺。示威?下了小坡另有一個兿術家,不知道從哪裏搞來一個秦俑terra-cotta army 擺放正門口,咦?難道是老中,聘傭兵看守秦始皇陵?住在這種風水寶地,時刻都得去古玩市場尋寶備戰,否則氣運難保?
再往山下步行5分鐘就是公園Lewis Creek Park,入門大告示板致訓詞:「保留森林及濕地可保護水的品質,當雨水下來,經由植物與土壤的舒緩及過濾,可以達成浄化水流功能。若建造房屋街道,雨水經由排水系統迅速流進小溪,溪水暴漲暴落,魚類及昆蟲很難生存。」
讀完告示板,我回頭一看,滿山遍野都是街道與房屋,叫我直搔頭,這是「明知故犯」,還是「告解」sacrament of confession?
「告解」兩字十分高明,「告」就是哭哭啼啼的把作姦犯科講給神父聽,「解」則是任何殺人放火的罪愆皆可被赦免。「告解」,多少霸凌乘汝之名!
山坡地因為雨水豐足,林木繁茂,住在這裏等於雨林,一年兩百多天陰陰濕濕,見不到陽光,最適合我老婆這種碰見太陽就會消融,屬第十三生肖吸血族的。開車出門就像在山林間賞遊,週遭高聳樹木及清脆發響的空氣讓人不覺得身在大都會。
隔天的婚禮在郊外,專業為年輕族群交換戒指而設,最近幾年參加三次都是這種戶外場地,或許是新潮流,老年人只有跟進長見識。典禮簡易,迅速通関,新娘子竟然是海盜族維京人Viking後裔,怕搶婚?老祖宗遺訓,搶到就是我的?來賓無豁免權non exampt?害我接下來整個婚禮,手一直插在口袋裡捂著錢包,連生平第一次吃到好好吃的西班牙海鮮飯paella,都只能單手湯匙對付。不早講,太過分了!
Lakemont Highlands 一小時左右的車程是德裔巴伐利亞村German town ,Bavarian village,Leavenworth ,漂亮的小鎮,假日車流如潮,車位難求,鎮裡熙來攘往,混在摩肩擦踵的街道上,現場音樂演奏,各種不同語言嘈雜的聲音耳邊交織,用兩旁古風建築的設計襯托,好像到了歐洲。啖豬腳喝黑啤酒是到此一遊一定的要求requirement ,五個人叫兩人份混合盤再加上一份豬腳,竟然還有得打包帶走,味道上佳,份量足,加上合理的價格,不得不幫忙宣傳分享,店名叫Ludwig’s ,走過經過不要錯過。
留在西雅圖的最後一天,主人帶我們去雷尼爾山國家公園Mt. Rainier National Park ,這是個活火山,五千多年前曾經做夢翻身,小嘆口氣,死了多少人,不清楚,當年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 尚未成立,現在睡的很熟,下次醒來,人類可能早就移民到火星去了,不必擔心。
雷尼爾山高4千多米,山頂長年積雪,這種超過一萬英尺高度的山,一般人尚未抵達山頂就可能出現高山症,我最高曾經去過科羅拉多州Colorado 布雷肯里奇Breckenridge 的旅店,高度勉強超過一萬英尺,開水煮不沸,進了旅店一下子就頭暈,只能靠吃藥對抗,如果要繼續往上走,只能用爬的,Highlander 抗高力顯然強多了。
好友的公司鼓勵員工攻頂,強身健體工作效率高。他們通常星期五下午出發走到山腳下,星期六一天攻頂,星期日下來。這裡不是珠穆朗瑪峰,攻頂無需申請証照,路上找不到屍體,碰上好天氣不必排隊,也沒有人因為凍瘡截肢amputate,縱然如是簡單,我可不認為以現在的體能,隨便加入一個隊伍就可以輕鬆拿下,最少三個月的訓練跑不掉。
我們則是連攻頂的山腳處都沒走到,坡度太陡,幾個人臉色發白,上去哼哼下來唉唉,心跳耳鳴不絕於耳。不要笑,年紀到了你就知道!
這個社區subdivision位於山坡丘陵地上,故以Highlands為名,整區棟棟房子皆豪宅,沒有百萬美元以下的破落戶,明顯的往來無白丁,像我這樣的來到這裡街頭走著走著就會跌跤。
Highland 是高地,住在高地的就是山地人,英文就叫highlander。古早以前平地人住平原水邊,農耕相對穏定容易,生活豐足。山地人少了農耕,依賴打獵,收獲不定,偏向貧苦。現代人相反,尤其大都會裡的高地以稀為貴,加上建築及交通各項設施皆得來不易,只有口袋有很多閒錢的人才負擔得起,像台北陽明山,顯示現代山地人追求俯瞰衆生的優越感?好友夫婦齊聲謝絶decline 認錯。
最近看了一部頗受歡迎的影集Outlander,不知道片名在臺灣叫什麼,Highlander 是住高地的人,Outlander就是離開本土的人,但字典翻譯成「陌生人」,角度決定高度?故事主角是一位二次大戰期間的女人,因緣際會下觸碰了有時空魔法的石頭,被傳送穿越回到200年前,顛沛困頓的故事。故事很長,主角很美,色情很多,我建議有房事困難的可以多瞧瞧,可能對推動一些老舊並時常怠工的賀爾蒙有幫助。
個人覺得如果以「陌生人」為片名,使用旁人眼中的角度來看待身邊的落難者,對沉魚落雁的女主角不公平,又欠憐惜之情,嘻嘻,看到漂亮的美女又自動伸頭。女主角不會叫自己陌生人,我以為「流離失所的人」是比較好的描述。可惜當片名又太長?
好友家對門的厝邊,倚仗高坡,正門前祭出碩大金鷹展翅雕塑,是否拜請風水地理師,赤身桃木符籙禁咒加持當圖騰,不得而知,但翱翔天際雄志展露無遺。示威?下了小坡另有一個兿術家,不知道從哪裏搞來一個秦俑terra-cotta army 擺放正門口,咦?難道是老中,聘傭兵看守秦始皇陵?住在這種風水寶地,時刻都得去古玩市場尋寶備戰,否則氣運難保?
再往山下步行5分鐘就是公園Lewis Creek Park,入門大告示板致訓詞:「保留森林及濕地可保護水的品質,當雨水下來,經由植物與土壤的舒緩及過濾,可以達成浄化水流功能。若建造房屋街道,雨水經由排水系統迅速流進小溪,溪水暴漲暴落,魚類及昆蟲很難生存。」
讀完告示板,我回頭一看,滿山遍野都是街道與房屋,叫我直搔頭,這是「明知故犯」,還是「告解」sacrament of confession?
「告解」兩字十分高明,「告」就是哭哭啼啼的把作姦犯科講給神父聽,「解」則是任何殺人放火的罪愆皆可被赦免。「告解」,多少霸凌乘汝之名!
山坡地因為雨水豐足,林木繁茂,住在這裏等於雨林,一年兩百多天陰陰濕濕,見不到陽光,最適合我老婆這種碰見太陽就會消融,屬第十三生肖吸血族的。開車出門就像在山林間賞遊,週遭高聳樹木及清脆發響的空氣讓人不覺得身在大都會。
隔天的婚禮在郊外,專業為年輕族群交換戒指而設,最近幾年參加三次都是這種戶外場地,或許是新潮流,老年人只有跟進長見識。典禮簡易,迅速通関,新娘子竟然是海盜族維京人Viking後裔,怕搶婚?老祖宗遺訓,搶到就是我的?來賓無豁免權non exampt?害我接下來整個婚禮,手一直插在口袋裡捂著錢包,連生平第一次吃到好好吃的西班牙海鮮飯paella,都只能單手湯匙對付。不早講,太過分了!
Lakemont Highlands 一小時左右的車程是德裔巴伐利亞村German town ,Bavarian village,Leavenworth ,漂亮的小鎮,假日車流如潮,車位難求,鎮裡熙來攘往,混在摩肩擦踵的街道上,現場音樂演奏,各種不同語言嘈雜的聲音耳邊交織,用兩旁古風建築的設計襯托,好像到了歐洲。啖豬腳喝黑啤酒是到此一遊一定的要求requirement ,五個人叫兩人份混合盤再加上一份豬腳,竟然還有得打包帶走,味道上佳,份量足,加上合理的價格,不得不幫忙宣傳分享,店名叫Ludwig’s ,走過經過不要錯過。
留在西雅圖的最後一天,主人帶我們去雷尼爾山國家公園Mt. Rainier National Park ,這是個活火山,五千多年前曾經做夢翻身,小嘆口氣,死了多少人,不清楚,當年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 尚未成立,現在睡的很熟,下次醒來,人類可能早就移民到火星去了,不必擔心。
雷尼爾山高4千多米,山頂長年積雪,這種超過一萬英尺高度的山,一般人尚未抵達山頂就可能出現高山症,我最高曾經去過科羅拉多州Colorado 布雷肯里奇Breckenridge 的旅店,高度勉強超過一萬英尺,開水煮不沸,進了旅店一下子就頭暈,只能靠吃藥對抗,如果要繼續往上走,只能用爬的,Highlander 抗高力顯然強多了。
好友的公司鼓勵員工攻頂,強身健體工作效率高。他們通常星期五下午出發走到山腳下,星期六一天攻頂,星期日下來。這裡不是珠穆朗瑪峰,攻頂無需申請証照,路上找不到屍體,碰上好天氣不必排隊,也沒有人因為凍瘡截肢amputate,縱然如是簡單,我可不認為以現在的體能,隨便加入一個隊伍就可以輕鬆拿下,最少三個月的訓練跑不掉。
我們則是連攻頂的山腳處都沒走到,坡度太陡,幾個人臉色發白,上去哼哼下來唉唉,心跳耳鳴不絕於耳。不要笑,年紀到了你就知道!
《台灣魯凱族的傳奇 - 雲豹、百歩蛇、巴冷公主》
雅夫子
前言
筆者寫過多篇異國他鄉的遊記,但對故鄉著墨不多,主要是所知有限。近來回去屏東探親,得知原住民魯凱族的家鄉霧台,在八八風災之後完成一座跨川大橋,一日遊變成輕鬆愉快,於是乘興往訪。
根據傳說,魯凱族的先民由地上的一隻雲豹,空中的一隻老鷹領路,從台灣東部越過重重山巒,終於選在南臺灣的大武山區定居下來。魯凱族後人認為他們的老祖先是由二個蛋孵化而來,當時是由百步蛇守護著陶甕中的那二顆蛋,不受外界侵襲功高如天。因此代代子孫感激牠們,供奉牠們為魯凱族的保護神。
有關巴冷公主與湖神蛇王的愛情傳奇故事,容後再詳述細節。
開啟霧台門戶之鑰匙 - 谷川大橋
舊日要去霧台要爬山越嶺,行程相當艱難。後來建了“第一號橋”(又叫伊拉橋),大幅度縮短了屏東縣三地門與霧台間的交通。但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風災帶來了超級豪雨,嚴重地破壞了第一號橋。災後新建“谷川大橋”,跨越“隘寮北溪”,將橋墩架高到99米,成為台灣最高的橋墩。並為了紀念三位救災英雄的墜機犧牲,在三地門這端樹立起「八八風災英雄紀念碑」。
霧台的美食
霧台除了去看神山瀑布之外,遊客經常訪問的地方是神山愛玉店。有各種愛玉口味任你選擇:金桔檸檬、小米、綠豆、綜合等等。你可以登上二樓去慢慢享用愛玉,一舉兩得:口福與眼福 - 既滿足味蕾又觀賞山景。此外當地點心 - 小米甜甜圈、小米QQ球、芋頭餅等也不妨一試。想喝咖啡的人,可以去獵王小棧或摩凱咖啡店試試口味。原住民美食有竹筒飯、石板烤肉等等。
魯凱文物舘
此館蓋得很有原住民的格調,裡面展示魯凱族的文物諸如雕刻、服飾、傳説、慶典等等。
魯凱族是父系社會重男輕女,部落組織由上而下分頭目、貴族、士與平民。族人的穿戴刺繍、羽毛頭飾、家居雕刻等,依照不同身份有一定的規範。
百合花在魯凱族也有特殊的意義,有婦德與婦道的女子才能佩戴百合花,婚前失節的女子就不可。男子若是個打獵高手,就有佩飾百合花的榮耀。此外如神聖的古陶器與琉璃珠也祇有貴族才能擁有。
百歩蛇常出現在陶瓷、木器、家居的雕刻上。傳說牠是魯凱族祖先的保護神,也有另一說牠就是魯凱族的祖先。
魯凱族民房「石板屋」
石板屋一般朝東建在斜坡上,造型長矩形。屋子結構是一個門、兩扇窗戶、兩個天窗。內有臥室、豬舍、爐灶、床台、坐台與中柱。中柱是進行祭儀活動與放置男人兵器的地方。
建材多用板岩或頁岩,岩石有公有母。公岩質料較硬,用於地板、支撐處;母岩較軟,用於灶台、叠牆、屋頂邊緣等處。屋頂由岩片堆叠,有如百步蛇之鱗片,以防止漏水。
2016年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WMF)選出世界50處建築文物,魯凱族在屏東縣“好茶聚落”的石板屋是入選之一。頂頂有名的約旦“佩特拉古城“(Petra)也同批入選。
獵王的故事
因為鄰近頭目過世,魯凱族已達七十一歲的高齡獵王龍尺武,特地進入山區打獵,其所獲獵物將當作禮物奉獻,此乃魯凱族“分享”的傳統習俗。
此次出獵收穫良多,共獵得三頭山豬,其中之一先送到過世頭目家。當他回頭處理困在陷阱中的另外二頭時,猜測是因為追逐脫逃的山豬,不幸掉落山谷。
得知山難之後,當地出動大批人馬搜救,後用直升機以吊掛方式送醫急救。但因長時間失溫,導致心肺功能衰竭回天乏術,一代獵王謝世而去。此意外事故令族人悲痛不已,龍尺武是位令人崇敬的獵人典範。
雲豹的傳人
魯凱族人自稱是雲豹的傳人,相傳他們的祖先是由一頭雲豹帶路,從台灣東部越過重重山林,來到大武山區建立原鄉。台灣雲豹是否尚存?這是個敏感的灰色問號。
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和周邊地區雲豹調查團隊,架設了400個自動相機樣點站和232個毛髪氣味站,但都沒有蒐集到雲豹的蹤跡。調查團的姜博士有次巧遇要去小鬼湖的魯凱族耆老邱金士,好奇地問他「台灣是否尚有雲豹?」,他慈祥地回答「有,還有」;再問「在那裡?在那裡?」,邱老微笑地張開雙唇卻說「雲豹在我的心裡」,此答妙哉!
巴冷公主的愛情傳奇
巴冷(又譯為巴嫩)是魯凱族一個頭目家族的公主,她是位性格活潑、聰慧、善良的少女。她常看著黃昏時刻由山上收工的婦女,在回家的路上唱著輕快的民謠,巴冷和著她們的歌聲,其迷人的回音充滿著山谷中。
有一天滿懷好奇心的巴冷,跟隨著耕作的婦女們上山,卻在叢林中迷失了。不久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神秘的笛聲,她被深深地吸引著,不知不覺地來到鬼湖的岸旁,碰見了阿達禮歐。
他是百步蛇靈,是魯凱族心目中的祖靈。他雖然個性冷酷、沈默寡言,但卻有一股無形的吸引力,於是兩人之間慢慢地產生了愛慕之情。之後巴冷經常到山林中會見蛇郎,在那幽靜的山谷中對唱情歌,連鳥兒聽了都沉醉其中。愛上巴冷公主的阿達禮歐在月光下向公主承諾,一定會向她的父親提親。
在提親的那一天,蛇郎帶來一群人馬在巴冷公主家門前高唱求婚的歌。可是巴冷家族的人無論怎麼看,眼前就是一條巨大的百步蛇與一群山林中的飛禽走獸。巴冷的父親一方面不願意女兒嫁給非人的百步蛇王,另一方面又不想冒犯祖靈,於是提出他要提著神秘而又不易取得的“七彩琉璃珠”作為聘禮的要求。
為了娶得心中的至愛,蛇王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取得了七彩琉璃珠前來娶親。巴冷族人舉著熊熊的火把,依依不捨地護送公主到深山的鬼湖,與族人分離時,巴冷公主許下如此諾言:今後一輩子我會守護在這湖區,你們來打獵時,我一定會在湖畔留下一些食物給你們享用。說完之後,公主隨著蛇郎消失在他們的隱居處:鬼湖之中。幾天之後,湖邊長滿了百合花,至今魯凱族女人還喜歡插上一朵百合花當作頭飾,以此懷念她們心中的巴冷公主。
疑神疑鬼的大小鬼湖
拜訪大小鬼湖是屬於探險之旅,並非筆者所能。但此兩湖是魯凱族的聖地,不著墨介紹,有如畫龍不點雙眼。此文有關兩湖的資訊與照片都取自網路,特此聲明。
大鬼湖位於高雄縣茂林鄉、屏東縣霧台鄉與台東縣延平鄉的交界處,海拔2180米,為台灣最深的高山湖泊,魯凱族語稱它為“他瑪羅琳池”。大鬼湖共有三湖,最深處者才稱大鬼湖,左右分別名為西池與東池,是魯凱族人心目中的聖湖。湖景經年濛濛水色,再加上巴冷公主的傳說,增添了大鬼湖不少神秘色彩。
根據傳統禁忌,湖區有如蛇王的大宅,訪客理應尊重主人,進入此地不宜隨意喧嘩。魯凱族人在此說話多小聲細語,並且彼此之間用族人母語交談,他們嚴肅地遵守祖規,一點也不含糊。
小鬼湖又名巴油池(也叫巴尤池),位於台東縣卑南鄉,臨近屏東縣霧台鄉,與大鬼湖同為魯凱族聖地之一。該區甚多野生動物,是目前最有可能找到臺灣雲豹的地方。
小鬼湖水源來自周圍的山林,它是高屏溪支流隘寮北溪的源頭,而高屏溪卻是高雄屏東地區的主要水源。
大小雙鬼湖一方面是魯凱族人的“神“聖領地,另一方面因為此地常年霧氣濛濛、陰氣沉沉,有點“鬼”影重重之感,令外客容易迷失。筆者胡謅一首打油詩作為此篇傳奇的結尾:
大小鬼湖多神奇
公主蛇王隱居處
魯凱族人會神靈
探險外客見鬼影
水下地上兩隔離
疑神疑鬼在湖裡
傻子撿到寶
江朝雄
傻人撿到寶 身體也變好
有句母語笑話說「傻人撿到寶 ,親像撿到金雞母」。在中小學時候也曾讀到一句話說「吉林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在朝鮮半島及中國東北有生產,也就是網路上所謂的亞洲參,尤其韓國的高麗參自古就很著名,在漢字文化影響的一些國家,對人參都有很高的評價,視它為珍貴的藥材。 但我在此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高麗參的旁系堂弟~~胡蘿蔔。
約50年前,一位工作同事在閒聊時告訴我說,胡蘿蔔打汁很好喝,煮湯吃也很營養,因它對排便很有幫助。我回家後也試著買胡蘿蔔照他講的做,果然對排便很有幫助,既通暢又成條狀,從那之後,我如獲至寶,胡蘿蔔就成為我喜歡的蔬菜。當然我每天的飲食習慣仍吃其他種類菜蔬,但決不會缺胡蘿蔔。
六年前,我因黑色血便,人生頭一次住院,照胃鏡沒發現什麼,從底部照大腸鏡也沒檢察到什麼。拖延一個多禮拜,都不讓我進食,只打一般的點滴,在醫院裡就昏倒2次,醫師一直催促要開刀,我認為查出部位再開刀比較好,第三次昏過去時就被緊急送到手術室開刀。那位西語裔醫師算得很精準的,一剖開就看到小腸有一段約十英吋有異狀,就把那段剪下再縫接好,手術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剪下那段小腸經化驗結果認為是淋巴癌初期,後來進一步到腫瘤科檢查(PET Scan & Bone Marrow test)幸好沒有擴散。
我舉胡蘿蔔的優點,突然談到住院,邏輯上好像有點錯亂。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個過了70幾歲的人,他的胃腸已使用那麼多年了,第一次照胃鏡及大腸鏡都OK,對胡蘿蔔及有益的菜蔬對身體的幫助不該感謝嗎 ? 至於小腸疑似初期的淋巴癌,腫瘤科專業醫師問我是否住居環境很靠近化學工廠的污染,或食用較多化學品之類的影響。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什麼原因,但我印象中,過去在故鄉有一段很長的日子,晚上幾乎每天都買醬菜過晚餐,生力麵、三文魚罐頭也很常吃,經年累月是否也累積一些防腐劑,也不知道。
傻人撿到寶 噩魔也趕跑
記得小時後跟母親到嘉義市所有的廟宇、佛堂都去拜拜過,也去過北港媽祖廟拜拜。當時嘉義一年至少會有一次農曆8月2日城王爺生日神明出巡的迎神賽會,及舞獅舞龍的獅陣,場面非常熱鬧。那些所謂的善男信女,都是依照傳統一代接一代,求平安,添福壽,或者是一種贖罪券式的信仰態度。我在國小時期也是拿香跟拜的小朋友之一,讀初職後才漸忙於功課及準備升學。
然而在1961年,有一天晚上半夜突然被一個噩夢驚醒,醒來一看時間,發現才睡了不到15分鐘。在那段夜間準備聯考的一年多期間,晚上大都是12點半到1點就寢,最初還以為是貧血的原因。但隔沒多久又發生同樣的噩夢,也是一群舞獅舞龍的青壯年人,個個手拿刀、長槍、棍棒圍繞我床邊,而且喊殺喊打,驚醒後看錶,也是剛睡沒多久。它不是每天或每禮拜固定發生,而是一個月發生兩次三次不一定。記憶最深的是那年暑假到台南考區參加聯考前一天,也做同樣的噩夢,難到惡鬼也做火車跟到台南嗎 ?
1961年9月後我上台北就讀,但噩魔還是陰魂不散地越過濁水溪、淡水河一路跟隨,還是照樣三不五時地在夢裡對我耀武揚威。這種無形的干擾,既不會死,也驗不到傷,但影響身心的安寧與健康。我曾告訴父母我的這種噩夢情形,但依母親以往對傳統信仰的著迷程度,是不會建議去看西醫的(家境也不允許),但求告過去她所拜的那些gods也沒用。
俗話說,傻人傻福,的確在冥冥之中,那雙看不見的手在引導帶路。1962年有一天遇到一位仁慈的長者王老先生,彼此談的很愉快,他是台北地方教會的基督徒,在親切友善的交談中,他邀請我到他禮拜天聚會的教會,我就這樣參加教會。不久也參加校園團契的聚會,而對我靈命影響最大的一次是,參加1962年暑假校園團契在關渡基督書院的夏令會。那次的確是個靈命復興的一次聚會,首次參加的我,無論是聽福音信息,或唱讚美詩歌,幾 次感動落淚。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有遇過那麼愛哭的情景。由於福音信息光照到我心靈的陰暗處,從小開始的說謊、自大、嫉妒、自我為中心、急躁..在父母眼中算是好孩子,但在獨一真神的眼中是何等的敗壞、不堪......。那晚悔改禱告後,也決志信主。
那年聖誕節前的禮拜天教會的洗禮,我也登記參加成為基督徒。那段時間很喜歡讀聖經,而禱告的學習才開始,但有一天,那噩夢又來干擾我的睡眠,受洗候最初幾個月還斷續發生幾次的干擾,我只能每晚就寢前迫切禱告,求慈悲憐憫的神,幫助我早日脫離噩魔的糾纏,這樣每天乞求禱告好一段時間,奇蹟終於出現,那是1963年五月底的一個晚上,我照例禱告後就寢。那夜在睡覺中突然看到一位穿白長衣,拿牧羊杖很慈祥的出現在我3'X6'的床邊,我好奇地趕快做起來,我還沒有開口,他就蹲下來用右手摸我的左肩膀,輕聲地說「願你平安 !」然後轉身離去。
我自從1962年走進教會至今67年,只有那一次神奇的在睡夢中遇見主耶穌,而噩魔對我的干擾也從那次以後,從未再發生過。
人生須追求心靈至寶
在東方的哲學裡有句名言~~心誠則靈,講得很對。但只是停留在以人為本的哲學層次,在其他的宗教也有教導人一些哲理。唯獨基督信仰直接告訴我們「神是個靈,所以敬拜祂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祂」 ; 孔子說「朝聞道(真理),夕死可也」,聖經直接告訴我們「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世上的哲學、宗教、學校都教導人學好行善,問題是沒有神的靈來引導,幾個人能做得到 ? 摩西的律法,幾人做到 ? 人類的自私與罪性,都喜歡在黑暗裡,心靈若不出來就光,只能在黑暗中鬱悶愁煩。
有句母語笑話說「傻人撿到寶 ,親像撿到金雞母」。在中小學時候也曾讀到一句話說「吉林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人參在朝鮮半島及中國東北有生產,也就是網路上所謂的亞洲參,尤其韓國的高麗參自古就很著名,在漢字文化影響的一些國家,對人參都有很高的評價,視它為珍貴的藥材。 但我在此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高麗參的旁系堂弟~~胡蘿蔔。
約50年前,一位工作同事在閒聊時告訴我說,胡蘿蔔打汁很好喝,煮湯吃也很營養,因它對排便很有幫助。我回家後也試著買胡蘿蔔照他講的做,果然對排便很有幫助,既通暢又成條狀,從那之後,我如獲至寶,胡蘿蔔就成為我喜歡的蔬菜。當然我每天的飲食習慣仍吃其他種類菜蔬,但決不會缺胡蘿蔔。
六年前,我因黑色血便,人生頭一次住院,照胃鏡沒發現什麼,從底部照大腸鏡也沒檢察到什麼。拖延一個多禮拜,都不讓我進食,只打一般的點滴,在醫院裡就昏倒2次,醫師一直催促要開刀,我認為查出部位再開刀比較好,第三次昏過去時就被緊急送到手術室開刀。那位西語裔醫師算得很精準的,一剖開就看到小腸有一段約十英吋有異狀,就把那段剪下再縫接好,手術時間約一個半小時。剪下那段小腸經化驗結果認為是淋巴癌初期,後來進一步到腫瘤科檢查(PET Scan & Bone Marrow test)幸好沒有擴散。
我舉胡蘿蔔的優點,突然談到住院,邏輯上好像有點錯亂。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個過了70幾歲的人,他的胃腸已使用那麼多年了,第一次照胃鏡及大腸鏡都OK,對胡蘿蔔及有益的菜蔬對身體的幫助不該感謝嗎 ? 至於小腸疑似初期的淋巴癌,腫瘤科專業醫師問我是否住居環境很靠近化學工廠的污染,或食用較多化學品之類的影響。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什麼原因,但我印象中,過去在故鄉有一段很長的日子,晚上幾乎每天都買醬菜過晚餐,生力麵、三文魚罐頭也很常吃,經年累月是否也累積一些防腐劑,也不知道。
傻人撿到寶 噩魔也趕跑
記得小時後跟母親到嘉義市所有的廟宇、佛堂都去拜拜過,也去過北港媽祖廟拜拜。當時嘉義一年至少會有一次農曆8月2日城王爺生日神明出巡的迎神賽會,及舞獅舞龍的獅陣,場面非常熱鬧。那些所謂的善男信女,都是依照傳統一代接一代,求平安,添福壽,或者是一種贖罪券式的信仰態度。我在國小時期也是拿香跟拜的小朋友之一,讀初職後才漸忙於功課及準備升學。
然而在1961年,有一天晚上半夜突然被一個噩夢驚醒,醒來一看時間,發現才睡了不到15分鐘。在那段夜間準備聯考的一年多期間,晚上大都是12點半到1點就寢,最初還以為是貧血的原因。但隔沒多久又發生同樣的噩夢,也是一群舞獅舞龍的青壯年人,個個手拿刀、長槍、棍棒圍繞我床邊,而且喊殺喊打,驚醒後看錶,也是剛睡沒多久。它不是每天或每禮拜固定發生,而是一個月發生兩次三次不一定。記憶最深的是那年暑假到台南考區參加聯考前一天,也做同樣的噩夢,難到惡鬼也做火車跟到台南嗎 ?
1961年9月後我上台北就讀,但噩魔還是陰魂不散地越過濁水溪、淡水河一路跟隨,還是照樣三不五時地在夢裡對我耀武揚威。這種無形的干擾,既不會死,也驗不到傷,但影響身心的安寧與健康。我曾告訴父母我的這種噩夢情形,但依母親以往對傳統信仰的著迷程度,是不會建議去看西醫的(家境也不允許),但求告過去她所拜的那些gods也沒用。
俗話說,傻人傻福,的確在冥冥之中,那雙看不見的手在引導帶路。1962年有一天遇到一位仁慈的長者王老先生,彼此談的很愉快,他是台北地方教會的基督徒,在親切友善的交談中,他邀請我到他禮拜天聚會的教會,我就這樣參加教會。不久也參加校園團契的聚會,而對我靈命影響最大的一次是,參加1962年暑假校園團契在關渡基督書院的夏令會。那次的確是個靈命復興的一次聚會,首次參加的我,無論是聽福音信息,或唱讚美詩歌,幾 次感動落淚。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有遇過那麼愛哭的情景。由於福音信息光照到我心靈的陰暗處,從小開始的說謊、自大、嫉妒、自我為中心、急躁..在父母眼中算是好孩子,但在獨一真神的眼中是何等的敗壞、不堪......。那晚悔改禱告後,也決志信主。
那年聖誕節前的禮拜天教會的洗禮,我也登記參加成為基督徒。那段時間很喜歡讀聖經,而禱告的學習才開始,但有一天,那噩夢又來干擾我的睡眠,受洗候最初幾個月還斷續發生幾次的干擾,我只能每晚就寢前迫切禱告,求慈悲憐憫的神,幫助我早日脫離噩魔的糾纏,這樣每天乞求禱告好一段時間,奇蹟終於出現,那是1963年五月底的一個晚上,我照例禱告後就寢。那夜在睡覺中突然看到一位穿白長衣,拿牧羊杖很慈祥的出現在我3'X6'的床邊,我好奇地趕快做起來,我還沒有開口,他就蹲下來用右手摸我的左肩膀,輕聲地說「願你平安 !」然後轉身離去。
我自從1962年走進教會至今67年,只有那一次神奇的在睡夢中遇見主耶穌,而噩魔對我的干擾也從那次以後,從未再發生過。
人生須追求心靈至寶
在東方的哲學裡有句名言~~心誠則靈,講得很對。但只是停留在以人為本的哲學層次,在其他的宗教也有教導人一些哲理。唯獨基督信仰直接告訴我們「神是個靈,所以敬拜祂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祂」 ; 孔子說「朝聞道(真理),夕死可也」,聖經直接告訴我們「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世上的哲學、宗教、學校都教導人學好行善,問題是沒有神的靈來引導,幾個人能做得到 ? 摩西的律法,幾人做到 ? 人類的自私與罪性,都喜歡在黑暗裡,心靈若不出來就光,只能在黑暗中鬱悶愁煩。
古厝(小小説)
宋明綉
我媽是望族之女,但她嫁給窮人之子。小時候我家十分簡陋,所以非常喜歡去媽媽的娘家。那是一棟布洛克式的兩層樓厝,雖然年代古老但仍然不失其華麗。當初是是四周鄉鎮唯一的樓房,又有寬敞的前院及大樹,十分有氣派。
六歲時,有一天我正興高釆烈地㖭著棒棒糖,從樹下經過。沒想到樹上的猴仔居然跳下,它不但搶了我的棒棒糖,還咬了我的手腕一大囗。看著滲血的傷口,我不禁嚎淘大哭,而第一個跑來幫我的人就是外公家的長工,大家叫他「逮Y」。他抱我入屋,小心翼翼地在傷口上點了紫藥水。
「逮Y」有一張老實的臉,眼光有些散慢,彷彿常常在沈思中。他是沈默寡言的人,偶而説話也是怪腔怪調的閩南語。聽說他是外省兵仔,逃出兵營,獨自躱在深山求生,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山中躲了幾年。我外公去山上打獵時,差點把他誤爲獵物而發現了他。因為同情他,外公把他和他的猴子帶下山來,就讓他們在外公家住下來。
白天,我喜歡看「逮Y」做工,劈柴,綑乾草,常常跟前跟後。入夜後,「逮Y」在二樓的大陽台吹著笛子。雖然我只有七、八歲,卻也聽得出笛聲的哀傷。表哥們常說,「逮Y」的笛聲結束後不要走出二樓的臥房,因為鬼就要出現在陽台了。有一晚,我必須上廁所。那年代的房子,廁所都在屋外,而唯一的樓梯就在陽台。「逮Y」還在吹笛子,我抓緊時間趕快飛奔下樓。當我再上樓回到陽台時,他己經不見了,我想他是回房休息了。
陽台上的各式盆栽隨風搖曳,沙沙作響,我心中有點怕怕。但月光明亮,周遭清晰可見,就不覺得害怕了。我快步地走進陽台,在大盆栽旁看到了一個跟我年齡不相上下的小女孩。她獨自玩著拋米包,手法熟練,五粒米包上上下下,都沒掉到地上。她要我也一起玩,還敎我如何拋和接。我看著她全神貫注的大眼,閃亮如天上的星星。令我不解的是她的頭髮還濕濕的黏在額頭上。我問她,為什麼你的媽媽肯讓你頭髮濕濕就出門。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說明晚等笛聲停了再來玩。
小女孩連續來了三個晩上,她的頭髮總是濕濕的。到了第三晚,我的抛米包技術己大有進步。當她離開時,她説她不能再來了,就把米包送給我。隔天早上,小阿姨看到我拋著米包,大為吃驚,直問米包從何而來。我據實以告,小阿姨的臉頓時失色。我纒著她問小女孩到那裡去了,但是小阿姨不肯告訴我。好奇心重的我鍥而不捨,到處追問。後來總算有人告訴我,米包是小阿姨縫的,送給她朋友的女兒,沒想到居然在我手上。小阿姨是裁縫,專門做洋裝,她用亮麗的剩布做了這五個米包,也難怪她一眼就認出。
之後我偶然聽到大人的閒聊,得知小阿姨的朋友是寡婦,丈夫於二二八事變中遇難,帶著女兒在夫家過著艱苦的生活。她唯一的生活樂趣就是帶著女兒到外公家來找小阿姨,但是後來她帶著女兒離家出走而雙雙溺於河中。在我那時似懂非懂的年齡,迷朦的記憶裡,彷彿聽到大人們説小阿姨的朋友喜歡上了「逮Y」,而無法見容於夫家,最後帶著女兒走上了不歸路。
世事無常,後來舅舅經商失敗,把樓厝賣了,搬到市區居住,「逮Y」也離開了,別後還偶而到市區來探望外公,聽表妹說他每次來一定帶香蕉當伴手禮。除了外公,沒有人知道「逮Y」住那裡。自從外公去世後,「逮Y」就不知去向了。
後來樓厝的新屋主把它拆了改建新屋,一棟古蹟就這樣消失了。為什麼要把樓厝拆了?根據街頭巷尾的傳聞,自從換了新屋主,祖先們就不高興了,每到了夜晚,總是吵鬧聲音不斷,直到東方出現第一道曙光才停。古厝拆後,改建平凡的樓房,一切回復平靜。雖然古厝己無跡可尋,而我對古厝的種種記憶,反而是愈老愈清晰。
六歲時,有一天我正興高釆烈地㖭著棒棒糖,從樹下經過。沒想到樹上的猴仔居然跳下,它不但搶了我的棒棒糖,還咬了我的手腕一大囗。看著滲血的傷口,我不禁嚎淘大哭,而第一個跑來幫我的人就是外公家的長工,大家叫他「逮Y」。他抱我入屋,小心翼翼地在傷口上點了紫藥水。
「逮Y」有一張老實的臉,眼光有些散慢,彷彿常常在沈思中。他是沈默寡言的人,偶而説話也是怪腔怪調的閩南語。聽說他是外省兵仔,逃出兵營,獨自躱在深山求生,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山中躲了幾年。我外公去山上打獵時,差點把他誤爲獵物而發現了他。因為同情他,外公把他和他的猴子帶下山來,就讓他們在外公家住下來。
白天,我喜歡看「逮Y」做工,劈柴,綑乾草,常常跟前跟後。入夜後,「逮Y」在二樓的大陽台吹著笛子。雖然我只有七、八歲,卻也聽得出笛聲的哀傷。表哥們常說,「逮Y」的笛聲結束後不要走出二樓的臥房,因為鬼就要出現在陽台了。有一晚,我必須上廁所。那年代的房子,廁所都在屋外,而唯一的樓梯就在陽台。「逮Y」還在吹笛子,我抓緊時間趕快飛奔下樓。當我再上樓回到陽台時,他己經不見了,我想他是回房休息了。
陽台上的各式盆栽隨風搖曳,沙沙作響,我心中有點怕怕。但月光明亮,周遭清晰可見,就不覺得害怕了。我快步地走進陽台,在大盆栽旁看到了一個跟我年齡不相上下的小女孩。她獨自玩著拋米包,手法熟練,五粒米包上上下下,都沒掉到地上。她要我也一起玩,還敎我如何拋和接。我看著她全神貫注的大眼,閃亮如天上的星星。令我不解的是她的頭髮還濕濕的黏在額頭上。我問她,為什麼你的媽媽肯讓你頭髮濕濕就出門。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只說明晚等笛聲停了再來玩。
小女孩連續來了三個晩上,她的頭髮總是濕濕的。到了第三晚,我的抛米包技術己大有進步。當她離開時,她説她不能再來了,就把米包送給我。隔天早上,小阿姨看到我拋著米包,大為吃驚,直問米包從何而來。我據實以告,小阿姨的臉頓時失色。我纒著她問小女孩到那裡去了,但是小阿姨不肯告訴我。好奇心重的我鍥而不捨,到處追問。後來總算有人告訴我,米包是小阿姨縫的,送給她朋友的女兒,沒想到居然在我手上。小阿姨是裁縫,專門做洋裝,她用亮麗的剩布做了這五個米包,也難怪她一眼就認出。
之後我偶然聽到大人的閒聊,得知小阿姨的朋友是寡婦,丈夫於二二八事變中遇難,帶著女兒在夫家過著艱苦的生活。她唯一的生活樂趣就是帶著女兒到外公家來找小阿姨,但是後來她帶著女兒離家出走而雙雙溺於河中。在我那時似懂非懂的年齡,迷朦的記憶裡,彷彿聽到大人們説小阿姨的朋友喜歡上了「逮Y」,而無法見容於夫家,最後帶著女兒走上了不歸路。
世事無常,後來舅舅經商失敗,把樓厝賣了,搬到市區居住,「逮Y」也離開了,別後還偶而到市區來探望外公,聽表妹說他每次來一定帶香蕉當伴手禮。除了外公,沒有人知道「逮Y」住那裡。自從外公去世後,「逮Y」就不知去向了。
後來樓厝的新屋主把它拆了改建新屋,一棟古蹟就這樣消失了。為什麼要把樓厝拆了?根據街頭巷尾的傳聞,自從換了新屋主,祖先們就不高興了,每到了夜晚,總是吵鬧聲音不斷,直到東方出現第一道曙光才停。古厝拆後,改建平凡的樓房,一切回復平靜。雖然古厝己無跡可尋,而我對古厝的種種記憶,反而是愈老愈清晰。
善待地球的哥斯達黎加
雅夫子
哥斯達黎加(Costa Rica)意為「富饒海岸」,它北鄰尼加拉瓜,南臨巴拿馬,西靠太平洋,東接加勒比海,有長達1290公里的海岸線。它上通北美洲,下達南美洲,是連接兩洲的通道,物種非常豐富。它是當今第一個裁撤軍隊的國家,也是全球幸福指數名列前茅的國家。
哥斯達黎加(以下簡稱哥國)共有七省,我去過其中的四個省份。火山、雨林、海灘是主要景觀,奇花異果、蝴蝶、鳥類、爬蟲兩棲、哺乳等等眾多物種是哥國的天賜寶物。環保是哥斯達黎加的國䇿,「善待地球」是Tico(對當地人的慣稱)的生活方式。
首都聖荷西
哥國舊都在卡塔多(Cartago),1824年遷都到聖荷西(San Jose),從此聖荷西由一個小鄉村快速成長為一個大都市。許多在中美洲國家首都常見的西班牙殖民地式的建築在聖荷西並不多見。
國家劇院是此地最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它是仿照意大利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䢖造的。其裝潢與規模相當出色,其中的雕像都是由意大利雕刻家完成後才海運來此裝上的。
Pococi三寶:雨林/海灘/龜蛋
Pococi郡屬於Limon省,位於加勒比海岸邊,附近有著名的Tertuguero National Park,我們經由水路抵達休假旅館Mawamba Lodge。沿途水路上,我們等於做了一次初步的生態旅遊。到達旅館之後便去加勒比海沙灘散步觀景,在此我們發現二個海龜的蛋,興奮得很。旅館周邊也有許多鳥類、蝴蝶、植物、樹蛙、爬蟲類可以觀賞,我們甚至於在樹梢上發現了iguana(鬛蜥蜴)。餐後在旅館園林散步,相當於做了一次mini ecotour。
隔天整團參加一次比較有深度的生態之旅,我們搭船沿著水道仔細地觀看樹上岸邊的生態。哥國有850種鳥類、350種爬蟲兩棲類、9000種植物。既使你是生態專家,也無法一一記得它們的名字。
不能登山就去遊水
San Carlos郡屬於Alaguela省,哥國最活躍的火山Arenal Volcano位於此處,它也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十大火山之一。火山高度1633米,火山口直徑140米,最近爆發在1968年,將臨近一個小村鎮摧毀。我們這次的行程對它敬而遠之。
不去觀賞火山那就臨近遊水,在此我們做了一趟River Safari,搭船一探Penas Blancas River的脾氣,此河道並不湍急。我們看到錯綜複雜的河岸樹根,在河岸日光浴的鰐魚,在芭蕉葉上的迷你青蛙。住宿之處叫Hotel Tilajari,是個幽靜有趣的休假旅館,餐廳外邊可以看到鳥兒也在用餐,河邊iguana出來散步,周邊種了許多花草樹木,真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常青山脈雲林保留區Monteverde Cloud Forest Reserve
Monteverde是“常青山脈”的意思,它介於Alajuela與Puntarenas兩省之間。於1951年,有一批原來住在美國Alabama州的Quakers,為了逃避參加韓戰躱到此地。因為當時哥國已經立憲廢除軍隊,他們反對戰爭崇尚和平,此地是一片雨林與世隔絕,剛好可以帶給他們心靈上的安寧。
雨林地區佔地二萬六千英畝,百分之九十是原始雨林,每年約有七千遊客來訪。遊客大都沿著指定路線行走,中間會越過幾座吊橋,四周是一片原始森林,偶爾會有飛鳥、猴子等出現。若想提高刺激性,可以去參加Zipline(滑索)在高空滑動,從一個平台滑到另一個平台,高度越高,距離越遠則越刺激。
哥國搖錢樹咖啡
我們去參觀哥國咖啡的一貫作業,從咖啡園到收採、去皮、曬乾、烘焙等等。今日哥國的咖啡在出口農產品中,其產值已排上全國第三,大賺外匯,僅次於菠蘿與香蕉。
哥國在1727年從古巴引入咖啡,種植在塔拉蘇(Tarrazu)一帶。由於火山土壤十分肥沃,加上高山低溫,並且排水良好,效果非常理想。收成的咖啡豆,形狀飽滿、風味清澈、酸質明亮、香味濃郁。不喝黑咖啡的人,對此地的咖啡應該只加少量的糖與奶精,以免失去它清純的風味。
海邊度假村Parador Resort & Spa
Parador Resort & Spa是家頂級的Eco-hotel,離海灘走路只要五分鐘,到著名的Manuel Antonio National Park也僅有十五分鐘的車程,佔地有十二英畝之大。從游泳池遠眺,即可看見太平洋,周邊園林花草樹木繁殖,並闢有散步小徑。晨起你有可能聽到Early birds在唱歌,或碰到猴子七嘴八舌。整團最後行程在此度過,我對它的印象特別深刻。
世外桃源Pura Vida Ecolodge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此座度假屋的介紹,它位於Tres Rios,屬於Cartago省。房東是Joe Lasky和其妻子Kika,建築師是Franco Casalvolone。自從2012年11月建成之後,得到各方好評,曾得多次TripAdvisor “卓越獎”。房子設計是走「樹屋」風格,設計重點在於儘可能利用自然條件,地點坐落在Eco-friendly的環境中。早晨可以聽到鳥叫與猴子喧閙。附近可以浮潛、潛水及做其他水上活動,國家公園就在旁邊,擴大了活動的項目與範圍。目前是透過Airbnb對外出租,想享受世外桃園生活方式的人不妨一試。
哥國處世秘方“Pura Vida”
哥斯達黎加的口頭語“Pura Vida”(純淨生活)就像中藥裡的甘草一樣,處處會派上用場。Tico的生活理念是:一個人在世心理要滿足,活得自己高興就好了, 與人相處要樂觀隨性。Tico做事不慌不忙,有如他們的國寶動物「樹懶」一般,懶洋洋地享受生活,充分發揮了「Pura Vida」的精神。
Pura Vida在哥國有如仙丹萬靈藥一般,舉例如下:
A:你好嗎?
B:Pura Vida(意為一切安好)
A:我走了,再見!
B:Pura Vida(意為祝你萬事如意)
兒子考試得了滿分,母親說:Pura Vida (表示 “你很棒”)
但有一天兒子考差了,母親還是説:Pura Vida (表示 “沒關係,成敗常事,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
哥國土地小,只佔全球的0.03%,可是物種卻佔了4%,堪稱地小物博,因此世人讚美其國土是「拉丁美洲的瑞士」,而其百姓的幸福指數在全球是名列前茅,真是難能可貴。
總而言之,一個人活在世上: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加上好的心態,那麼就天下太平,處處 “PURA VIDA“ 了!
哥斯達黎加(以下簡稱哥國)共有七省,我去過其中的四個省份。火山、雨林、海灘是主要景觀,奇花異果、蝴蝶、鳥類、爬蟲兩棲、哺乳等等眾多物種是哥國的天賜寶物。環保是哥斯達黎加的國䇿,「善待地球」是Tico(對當地人的慣稱)的生活方式。
首都聖荷西
哥國舊都在卡塔多(Cartago),1824年遷都到聖荷西(San Jose),從此聖荷西由一個小鄉村快速成長為一個大都市。許多在中美洲國家首都常見的西班牙殖民地式的建築在聖荷西並不多見。
國家劇院是此地最金碧輝煌的建築物,它是仿照意大利米蘭的斯卡拉歌劇院䢖造的。其裝潢與規模相當出色,其中的雕像都是由意大利雕刻家完成後才海運來此裝上的。
Pococi三寶:雨林/海灘/龜蛋
Pococi郡屬於Limon省,位於加勒比海岸邊,附近有著名的Tertuguero National Park,我們經由水路抵達休假旅館Mawamba Lodge。沿途水路上,我們等於做了一次初步的生態旅遊。到達旅館之後便去加勒比海沙灘散步觀景,在此我們發現二個海龜的蛋,興奮得很。旅館周邊也有許多鳥類、蝴蝶、植物、樹蛙、爬蟲類可以觀賞,我們甚至於在樹梢上發現了iguana(鬛蜥蜴)。餐後在旅館園林散步,相當於做了一次mini ecotour。
隔天整團參加一次比較有深度的生態之旅,我們搭船沿著水道仔細地觀看樹上岸邊的生態。哥國有850種鳥類、350種爬蟲兩棲類、9000種植物。既使你是生態專家,也無法一一記得它們的名字。
不能登山就去遊水
San Carlos郡屬於Alaguela省,哥國最活躍的火山Arenal Volcano位於此處,它也是世界上最活躍的十大火山之一。火山高度1633米,火山口直徑140米,最近爆發在1968年,將臨近一個小村鎮摧毀。我們這次的行程對它敬而遠之。
不去觀賞火山那就臨近遊水,在此我們做了一趟River Safari,搭船一探Penas Blancas River的脾氣,此河道並不湍急。我們看到錯綜複雜的河岸樹根,在河岸日光浴的鰐魚,在芭蕉葉上的迷你青蛙。住宿之處叫Hotel Tilajari,是個幽靜有趣的休假旅館,餐廳外邊可以看到鳥兒也在用餐,河邊iguana出來散步,周邊種了許多花草樹木,真是個修身養性的好地方。
常青山脈雲林保留區Monteverde Cloud Forest Reserve
Monteverde是“常青山脈”的意思,它介於Alajuela與Puntarenas兩省之間。於1951年,有一批原來住在美國Alabama州的Quakers,為了逃避參加韓戰躱到此地。因為當時哥國已經立憲廢除軍隊,他們反對戰爭崇尚和平,此地是一片雨林與世隔絕,剛好可以帶給他們心靈上的安寧。
雨林地區佔地二萬六千英畝,百分之九十是原始雨林,每年約有七千遊客來訪。遊客大都沿著指定路線行走,中間會越過幾座吊橋,四周是一片原始森林,偶爾會有飛鳥、猴子等出現。若想提高刺激性,可以去參加Zipline(滑索)在高空滑動,從一個平台滑到另一個平台,高度越高,距離越遠則越刺激。
哥國搖錢樹咖啡
我們去參觀哥國咖啡的一貫作業,從咖啡園到收採、去皮、曬乾、烘焙等等。今日哥國的咖啡在出口農產品中,其產值已排上全國第三,大賺外匯,僅次於菠蘿與香蕉。
哥國在1727年從古巴引入咖啡,種植在塔拉蘇(Tarrazu)一帶。由於火山土壤十分肥沃,加上高山低溫,並且排水良好,效果非常理想。收成的咖啡豆,形狀飽滿、風味清澈、酸質明亮、香味濃郁。不喝黑咖啡的人,對此地的咖啡應該只加少量的糖與奶精,以免失去它清純的風味。
海邊度假村Parador Resort & Spa
Parador Resort & Spa是家頂級的Eco-hotel,離海灘走路只要五分鐘,到著名的Manuel Antonio National Park也僅有十五分鐘的車程,佔地有十二英畝之大。從游泳池遠眺,即可看見太平洋,周邊園林花草樹木繁殖,並闢有散步小徑。晨起你有可能聽到Early birds在唱歌,或碰到猴子七嘴八舌。整團最後行程在此度過,我對它的印象特別深刻。
世外桃源Pura Vida Ecolodge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此座度假屋的介紹,它位於Tres Rios,屬於Cartago省。房東是Joe Lasky和其妻子Kika,建築師是Franco Casalvolone。自從2012年11月建成之後,得到各方好評,曾得多次TripAdvisor “卓越獎”。房子設計是走「樹屋」風格,設計重點在於儘可能利用自然條件,地點坐落在Eco-friendly的環境中。早晨可以聽到鳥叫與猴子喧閙。附近可以浮潛、潛水及做其他水上活動,國家公園就在旁邊,擴大了活動的項目與範圍。目前是透過Airbnb對外出租,想享受世外桃園生活方式的人不妨一試。
哥國處世秘方“Pura Vida”
哥斯達黎加的口頭語“Pura Vida”(純淨生活)就像中藥裡的甘草一樣,處處會派上用場。Tico的生活理念是:一個人在世心理要滿足,活得自己高興就好了, 與人相處要樂觀隨性。Tico做事不慌不忙,有如他們的國寶動物「樹懶」一般,懶洋洋地享受生活,充分發揮了「Pura Vida」的精神。
Pura Vida在哥國有如仙丹萬靈藥一般,舉例如下:
A:你好嗎?
B:Pura Vida(意為一切安好)
A:我走了,再見!
B:Pura Vida(意為祝你萬事如意)
兒子考試得了滿分,母親說:Pura Vida (表示 “你很棒”)
但有一天兒子考差了,母親還是説:Pura Vida (表示 “沒關係,成敗常事,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
哥國土地小,只佔全球的0.03%,可是物種卻佔了4%,堪稱地小物博,因此世人讚美其國土是「拉丁美洲的瑞士」,而其百姓的幸福指數在全球是名列前茅,真是難能可貴。
總而言之,一個人活在世上: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加上好的心態,那麼就天下太平,處處 “PURA VIDA“ 了!
天倫夢斷四十年
蔡淑媛
昨夜夢裡,依稀又回到了島南故居的舊時庭院。中天明月映照著冷冷的屋瓦,屋裡有鋼琴聲韻泉水似地流漾。屋角樑柱掛著鳥籠,母親眷養的十姐妹(寵物鳥),雙雙對對交頸而眠。燈火隱約處,傳來年輕女孩清脆如跳豆般的笑語,牆上的壁虎,睜大一雙好奇的圓眼,凝視著尋常人家樂敘天倫……。
父母一共養育了我們八個孩子,加上從鄉下來到市內上學而寄居,住到結婚才離開的表姐,還有在我家幫傭「半世人」,自然融成一家人的歐巴桑(日語,對年長婦女的尊稱),一家十二口人,讓橫面不寬,縱深頗長的紅瓦厝,時時刻刻,「鬧熱」滾滾。
全家福
舊厝屬於老街連排店面的一部份,室內光線半靠來自厝頂的天窗。厝中央留了一個雖不算大但得陽光普照,風雨垂青的天井(由四圍的房間圍成的露天空地)。喜愛園藝的父親在天井中砌造了一個小花壇,壇上種了幾株粉色的珊瑚藤與聖誕紅。花壇邊依傍著一大盆葉小枝細的桂花叢。感謝父親的巧手經營,使我們樸實的老厝內,有春花秋桂,按時飄香。
三妹自小喜愛音樂,就讀初高中時就立志要投考大學音樂系。除了學科考筆試,術科必得考鋼琴。母親為她買了一部二手貨的Yamaha(山葉牌)piano。從此以後,每當她初練新曲,不和諧失節奏而一再重複練習的琴聲,對家人的耳膜進行噪音的轟炸,弄得眾姐妹異口同聲地抱怨:「有夠難聽,是哪個笨蛋音樂家的作品啊?」
「連蕭邦的名曲也聽不出來,哼!沒半點音樂細胞。」她十指緊扣琴鍵,嘴巴也沒閒著。
「蕭邦的曲子被妳糟蹋成那樣,他老人家地下有知,會氣得從棺材裡跳出來再死一次給妳看。」我們集中火力對她猛攻。
姐妹們從小到大,有事沒事就會「鬥嘴鼓」,明槍暗箭,你來我往,幽默潑辣兼而有之。等到我們的耳膜被三妹的琴聲騷擾到近於痳痺,她也已經把曲調練成。一曲蕭邦,行雲流水。我們放下手邊的書本或工作跑到琴旁去聆聽。
三妹看到人眾群聚,就會順手彈起一些熟悉的老歌如「可愛的家庭」、「補破網」和「望春風」等,我們全体合唱,讓歌聲繞樑。愛唱歌的母親也加入我們的行列。父親從未跟我們合唱過什麼歌曲。但是,只要四妹彈起「荒城之月」(日本著名歌謠,),我們跟著哼唱時,他就會走到天井花壇邊修剪花枝,清理落葉,乘機聆聽。這首歌是父親一生的最愛。
三妹要練琴,歐巴桑在折疊並縫補我們換洗的衣物時愛聽電台的歌仔戲,兩人因為地盤重疊故而吵翻天。歐巴桑雙耳重聽,收音機要開到最盡磅(最大音量),呼天嗆地的哭調仔一哭號就是長長的下午到黃昏。
「收音機開那麼大聲,吵死了,我怎麼能練琴啊?」三妹翹起嘴角大聲抗議。
「你彈鋼琴就不夠大聲?不夠吵?」歐巴桑也不甘示弱。
但是不管如何,嘴硬心軟的歐巴桑到最後總會讓步。當蕭邦大駕光臨,「羅通掃北」也罷,「薛仁貴征東」也無兩樣,迷倒番邦公主的俊俏小將很快就消聲斂跡。
「囡仔時代」成長中的歲月,一年似乎盼不到盡頭。最深刻的的期待,除了能有過年錢(壓歲錢)可拿的二九暝(除夕)以外,另外一個最令我們盼望的日子則是舊曆六月十二,內嬤(祖母)的忌辰。內嬤過世時父親只有十四歲。他當時就讀於高雄州一中(高雄中學前身)。日治時代,能獲得錄取,進入該校的台灣人子弟寥若晨星。父親親口告訴我,與他同年入學的台灣「囝仔」,連他一共只有四個人。
一向沈默寡言,不管世事的內公等到「大子娶新婦」(大兒子結婚)就把生計大權田產契約全數交到長子手裡。我們這位大伯霸氣十足,自命不凡,最愛教訓人,父親對他非常畏懼。大伯對父親下達命令,「透早」起床先要煮好全家人的早餐才能去趕通學的火車。父親要轉搭兩班火車,才能到達學校。為了求學,他清晨四點即起,頂著尚未暗淡的月光,用乾蔗葉起火煮糜(稀飯)。他還常蹲坐灶前,利用那炎炎火光,勤苦讀書。
父親很少向我們提及內嬤生前種種。記得只有一次,身為留日藥劑師的他,在我們自家藥局內,指著手中的一罐藥丸對我說:「這項藥品如果早些年發明,妳阿嬤的病一吃就好,伊就不會那麼早過世。」慘然帶著哽咽的聲調,充滿了遺憾的神情,流露出對死去的親娘永恆的孺慕與哀思。
每年的舊曆六月十二日,不管風雨陰晴,全家搭乘高雄南下鳳山的火車,再轉搭五分仔車(糖廠載運甘蔗的小火車,多加一兩節車廂,附載旅客)回到大寮鄉下去給內嬤「做忌」,且探望年壽已高的內公。車聲隆隆,五分仔車緩緩駛進南台灣翡翠綠的原野中。沿著鐵道兩旁,目不暇接是小橋清溪、蔗田蕉園與綠蔭掩映的農舍,處處還有開得冶艷似火的鳳凰花。
我的眼睛忙著記錄車窗外的田庄風景,耳朵則傾聽著父親與小火車司機的閒談。原來,他是父親「公學校」(日本學制,公立小學)時代的同窗。求學之路,父親扶搖直上,中學畢業後赴日專攻藥劑學。這位同窗卻在讀完公學校後進入製糖會社運輸部,從小火伕做起,最後熬成了正牌的司機。
父親(1932年中學時代)
他告訴我們,父親當年讀書時成績多麼優秀,是永遠的第一名。父親神采飛揚,微笑不語,把老同窗的恭維照單全收。我們也都相信,以一個沒有身份背景,父母皆不識字的「莊腳囝仔」,能考上日本子弟就讀的「高雄一中」,必定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草地狀元」。
下了小火車,走在圳邊小路,我們一字排開,緊跟在父親的身後,像極了一條長長的尾巴。路邊成簇的見笑花(含羞草)細緻嫩葉靜靜地攤開,我最喜歡蹲下身去觸動那些薄絨般的葉片。只要輕輕一觸,見笑花就會驚慌失措地趕快收緊葉片,好像看到「生份人客」(陌生的客人)就「見笑」(害羞)躲到門後的小女孩。
等了片刻,見笑花以為我已經離開,就又悄悄地攤開葉片。我再動它一下,它又吃驚地縮緊。我樂此不倦地再三作弄見笑花,直到走在前頭的父親頻頻回頭呼叫~~不快走,到日頭落山也走不到家,而我已蹲在那裡把見笑花戲弄了老半天。
在田裡耕作的作息人(農人)不是父親的舊識,就是遠親或近鄰。他們此起彼落親切地對父親呼喚,父親向他們招手,我們也學著招手,了不起的大人物似的。偶爾有條大水牛走過,害怕它頭上那對粗壯的牛角,我們就跑到父親身邊,下意識裡,水牛也應該認得父親,不會對我們展開惡意的攻擊。父親經常提醒,回到鄉下不要穿紅衫,因為水牛看到紅色會「起痟」(發瘋)。
父親擔任義務救護員(1945年二戰結束,攝於鳳山)
一九六七年我的丈夫單獨赴美留學。當時法令,夫婦不能同時出國,其中之一必得等待兩年才能成行。一九六九年仲夏七月,全家人到台北松山機場為我送行。母親叮嚀復叮嚀,交待又交待,千言萬語,意猶未盡。父親緊抱著十八個月大的小外孫安達,緊閉著嘴唇,無言無語。登機的訊號響起,我背起小安達,左手牽著剛滿三歲的世斌,右手拉著一個沈重的大皮箱,就那樣勇敢且義無反顧地,走上「萬里尋夫」的征程。日頭赤炎炎,我一步一回頭,眼光不捨地追蹤鐵欄杆外擠在送行人群中的父親母親與弟妹的身影。淚水模糊中,我看到烈日下的父親猛搖雙手,聽到他顫動的聲音在呼喊:「卡緊走,嘸通擱再回頭,囝仔已經晒得快昏去了。」
一九七三年晚秋,我的丈夫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完成了博士學位。那年感恩節前夕,他開車帶著一家四口南下德州休士頓城,從事生物化學「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微薄的薪水,四口之家勉強溫飽,哪裡能有餘款購置四張價格昂貴的飛機票,能讓我完成已在內心醞釀多時的返鄉夢?
我興起了打短工賺機票費的念頭。我到職業補習班學習打卡(Key Punch)的技能。我上過大夜班,也做過臨時工,工資微薄,我就發了瘋似地加班賺鐘點費。兩年過去我正好賺到了四張飛機票。有一天接到四妹的來信,提到父親生病的消息。在信中,她提到父親特別交代,要我們放心,病情並無大礙。不多久,孩子的小學暑假來臨,出國六年後,全家人第一次踏上返鄉的歸途。
我坐在飛機上一再地計劃,回家後要租車帶著父母親歡歡喜喜走一趟環島之旅,重訪舊遊之地。我一再告誡孩子,要講阿公阿嬤的(台灣)話,不可滿口英文。回到家後才發現父親的病情遠超過想像中的嚴重。妹妹偷偷告訴我,重病輕報是父親的意思,他要我們在旅途中,心情零負擔,高高興興,輕輕鬆鬆地回家。
每天看著父親變了形的面相與身段,努力捕捉昔日他年輕健康的形影,記憶的連鎖不但破碎更形中斷,對他竟然產生了似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七月十二日父親過世。六載鄉思,千山萬水歸去,竟然是為了陪伴頓顯蒼老的母親尋覓父親的長眠地,淚眼扶送父親的棺木上山頭。
那年夏天,我攜帶幼子離家,父親用帶淚的聲音斥責我腳慢手鈍,不趕快上飛機會把孩子晒昏。六年後又一個夏天,我再度攜帶孩子離家,一路哭著回到了不是故鄉的休城。我的手提包內多了一張既怕看,又將終生珍惜的照片。
為了世斌的九歲生日全家合照,父親艱苦掙扎從病榻爬起走近鏡前,發抖的手緊抓著梳子,拼命要梳好僅剩的幾根疏髮。照片中,他勉強擠出的笑容是那麼令人心碎。母親與我瞞淚裝歡,照出了一副比哭還難看的怪相。唯一璀璨的光華,則來自九歲的小壽星天真童稚的臉盤上。
一九八八年,母親也走完了人生之路。兩年後,八個孩子為死去十五年的父親撿金(撿骨)重做法事。父母親的骨灰得以重逢,雙雙被安奉在高雄壽山元亨寺。因為沒有子女留居身邊,母親過世之前,已把舊厝賣去。如今,高雄還是故鄉,但我們已經無家。
那張與病重的父親合拍的照片,一直被我深藏箱底。我怕看它又不忍遺棄。一次看它,一次流淚,同時彷彿又看到當年月色,斜照著已不復存在的舊厝屋牆,斜照著荒煙裡父親曾經長眠的青塚,以及墓碑上我為他撰寫的悼詞~~「鬱鬱佳城,中埋傲骨,離離芳草,長伴孤魂」。
天倫夢斷四十年,不思量,亦難忘,天上人間,重逢何處?今生來世,渺茫難尋,悲從中來,有淚如雨。…‥
(2019年七月修訂)
父母一共養育了我們八個孩子,加上從鄉下來到市內上學而寄居,住到結婚才離開的表姐,還有在我家幫傭「半世人」,自然融成一家人的歐巴桑(日語,對年長婦女的尊稱),一家十二口人,讓橫面不寬,縱深頗長的紅瓦厝,時時刻刻,「鬧熱」滾滾。
全家福
舊厝屬於老街連排店面的一部份,室內光線半靠來自厝頂的天窗。厝中央留了一個雖不算大但得陽光普照,風雨垂青的天井(由四圍的房間圍成的露天空地)。喜愛園藝的父親在天井中砌造了一個小花壇,壇上種了幾株粉色的珊瑚藤與聖誕紅。花壇邊依傍著一大盆葉小枝細的桂花叢。感謝父親的巧手經營,使我們樸實的老厝內,有春花秋桂,按時飄香。
三妹自小喜愛音樂,就讀初高中時就立志要投考大學音樂系。除了學科考筆試,術科必得考鋼琴。母親為她買了一部二手貨的Yamaha(山葉牌)piano。從此以後,每當她初練新曲,不和諧失節奏而一再重複練習的琴聲,對家人的耳膜進行噪音的轟炸,弄得眾姐妹異口同聲地抱怨:「有夠難聽,是哪個笨蛋音樂家的作品啊?」
「連蕭邦的名曲也聽不出來,哼!沒半點音樂細胞。」她十指緊扣琴鍵,嘴巴也沒閒著。
「蕭邦的曲子被妳糟蹋成那樣,他老人家地下有知,會氣得從棺材裡跳出來再死一次給妳看。」我們集中火力對她猛攻。
姐妹們從小到大,有事沒事就會「鬥嘴鼓」,明槍暗箭,你來我往,幽默潑辣兼而有之。等到我們的耳膜被三妹的琴聲騷擾到近於痳痺,她也已經把曲調練成。一曲蕭邦,行雲流水。我們放下手邊的書本或工作跑到琴旁去聆聽。
三妹看到人眾群聚,就會順手彈起一些熟悉的老歌如「可愛的家庭」、「補破網」和「望春風」等,我們全体合唱,讓歌聲繞樑。愛唱歌的母親也加入我們的行列。父親從未跟我們合唱過什麼歌曲。但是,只要四妹彈起「荒城之月」(日本著名歌謠,),我們跟著哼唱時,他就會走到天井花壇邊修剪花枝,清理落葉,乘機聆聽。這首歌是父親一生的最愛。
三妹要練琴,歐巴桑在折疊並縫補我們換洗的衣物時愛聽電台的歌仔戲,兩人因為地盤重疊故而吵翻天。歐巴桑雙耳重聽,收音機要開到最盡磅(最大音量),呼天嗆地的哭調仔一哭號就是長長的下午到黃昏。
「收音機開那麼大聲,吵死了,我怎麼能練琴啊?」三妹翹起嘴角大聲抗議。
「你彈鋼琴就不夠大聲?不夠吵?」歐巴桑也不甘示弱。
但是不管如何,嘴硬心軟的歐巴桑到最後總會讓步。當蕭邦大駕光臨,「羅通掃北」也罷,「薛仁貴征東」也無兩樣,迷倒番邦公主的俊俏小將很快就消聲斂跡。
「囡仔時代」成長中的歲月,一年似乎盼不到盡頭。最深刻的的期待,除了能有過年錢(壓歲錢)可拿的二九暝(除夕)以外,另外一個最令我們盼望的日子則是舊曆六月十二,內嬤(祖母)的忌辰。內嬤過世時父親只有十四歲。他當時就讀於高雄州一中(高雄中學前身)。日治時代,能獲得錄取,進入該校的台灣人子弟寥若晨星。父親親口告訴我,與他同年入學的台灣「囝仔」,連他一共只有四個人。
一向沈默寡言,不管世事的內公等到「大子娶新婦」(大兒子結婚)就把生計大權田產契約全數交到長子手裡。我們這位大伯霸氣十足,自命不凡,最愛教訓人,父親對他非常畏懼。大伯對父親下達命令,「透早」起床先要煮好全家人的早餐才能去趕通學的火車。父親要轉搭兩班火車,才能到達學校。為了求學,他清晨四點即起,頂著尚未暗淡的月光,用乾蔗葉起火煮糜(稀飯)。他還常蹲坐灶前,利用那炎炎火光,勤苦讀書。
父親很少向我們提及內嬤生前種種。記得只有一次,身為留日藥劑師的他,在我們自家藥局內,指著手中的一罐藥丸對我說:「這項藥品如果早些年發明,妳阿嬤的病一吃就好,伊就不會那麼早過世。」慘然帶著哽咽的聲調,充滿了遺憾的神情,流露出對死去的親娘永恆的孺慕與哀思。
每年的舊曆六月十二日,不管風雨陰晴,全家搭乘高雄南下鳳山的火車,再轉搭五分仔車(糖廠載運甘蔗的小火車,多加一兩節車廂,附載旅客)回到大寮鄉下去給內嬤「做忌」,且探望年壽已高的內公。車聲隆隆,五分仔車緩緩駛進南台灣翡翠綠的原野中。沿著鐵道兩旁,目不暇接是小橋清溪、蔗田蕉園與綠蔭掩映的農舍,處處還有開得冶艷似火的鳳凰花。
我的眼睛忙著記錄車窗外的田庄風景,耳朵則傾聽著父親與小火車司機的閒談。原來,他是父親「公學校」(日本學制,公立小學)時代的同窗。求學之路,父親扶搖直上,中學畢業後赴日專攻藥劑學。這位同窗卻在讀完公學校後進入製糖會社運輸部,從小火伕做起,最後熬成了正牌的司機。
父親(1932年中學時代)
他告訴我們,父親當年讀書時成績多麼優秀,是永遠的第一名。父親神采飛揚,微笑不語,把老同窗的恭維照單全收。我們也都相信,以一個沒有身份背景,父母皆不識字的「莊腳囝仔」,能考上日本子弟就讀的「高雄一中」,必定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草地狀元」。
下了小火車,走在圳邊小路,我們一字排開,緊跟在父親的身後,像極了一條長長的尾巴。路邊成簇的見笑花(含羞草)細緻嫩葉靜靜地攤開,我最喜歡蹲下身去觸動那些薄絨般的葉片。只要輕輕一觸,見笑花就會驚慌失措地趕快收緊葉片,好像看到「生份人客」(陌生的客人)就「見笑」(害羞)躲到門後的小女孩。
等了片刻,見笑花以為我已經離開,就又悄悄地攤開葉片。我再動它一下,它又吃驚地縮緊。我樂此不倦地再三作弄見笑花,直到走在前頭的父親頻頻回頭呼叫~~不快走,到日頭落山也走不到家,而我已蹲在那裡把見笑花戲弄了老半天。
在田裡耕作的作息人(農人)不是父親的舊識,就是遠親或近鄰。他們此起彼落親切地對父親呼喚,父親向他們招手,我們也學著招手,了不起的大人物似的。偶爾有條大水牛走過,害怕它頭上那對粗壯的牛角,我們就跑到父親身邊,下意識裡,水牛也應該認得父親,不會對我們展開惡意的攻擊。父親經常提醒,回到鄉下不要穿紅衫,因為水牛看到紅色會「起痟」(發瘋)。
父親擔任義務救護員(1945年二戰結束,攝於鳳山)
一九六七年我的丈夫單獨赴美留學。當時法令,夫婦不能同時出國,其中之一必得等待兩年才能成行。一九六九年仲夏七月,全家人到台北松山機場為我送行。母親叮嚀復叮嚀,交待又交待,千言萬語,意猶未盡。父親緊抱著十八個月大的小外孫安達,緊閉著嘴唇,無言無語。登機的訊號響起,我背起小安達,左手牽著剛滿三歲的世斌,右手拉著一個沈重的大皮箱,就那樣勇敢且義無反顧地,走上「萬里尋夫」的征程。日頭赤炎炎,我一步一回頭,眼光不捨地追蹤鐵欄杆外擠在送行人群中的父親母親與弟妹的身影。淚水模糊中,我看到烈日下的父親猛搖雙手,聽到他顫動的聲音在呼喊:「卡緊走,嘸通擱再回頭,囝仔已經晒得快昏去了。」
一九七三年晚秋,我的丈夫在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完成了博士學位。那年感恩節前夕,他開車帶著一家四口南下德州休士頓城,從事生物化學「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微薄的薪水,四口之家勉強溫飽,哪裡能有餘款購置四張價格昂貴的飛機票,能讓我完成已在內心醞釀多時的返鄉夢?
我興起了打短工賺機票費的念頭。我到職業補習班學習打卡(Key Punch)的技能。我上過大夜班,也做過臨時工,工資微薄,我就發了瘋似地加班賺鐘點費。兩年過去我正好賺到了四張飛機票。有一天接到四妹的來信,提到父親生病的消息。在信中,她提到父親特別交代,要我們放心,病情並無大礙。不多久,孩子的小學暑假來臨,出國六年後,全家人第一次踏上返鄉的歸途。
我坐在飛機上一再地計劃,回家後要租車帶著父母親歡歡喜喜走一趟環島之旅,重訪舊遊之地。我一再告誡孩子,要講阿公阿嬤的(台灣)話,不可滿口英文。回到家後才發現父親的病情遠超過想像中的嚴重。妹妹偷偷告訴我,重病輕報是父親的意思,他要我們在旅途中,心情零負擔,高高興興,輕輕鬆鬆地回家。
每天看著父親變了形的面相與身段,努力捕捉昔日他年輕健康的形影,記憶的連鎖不但破碎更形中斷,對他竟然產生了似熟悉,又陌生的感覺。七月十二日父親過世。六載鄉思,千山萬水歸去,竟然是為了陪伴頓顯蒼老的母親尋覓父親的長眠地,淚眼扶送父親的棺木上山頭。
那年夏天,我攜帶幼子離家,父親用帶淚的聲音斥責我腳慢手鈍,不趕快上飛機會把孩子晒昏。六年後又一個夏天,我再度攜帶孩子離家,一路哭著回到了不是故鄉的休城。我的手提包內多了一張既怕看,又將終生珍惜的照片。
為了世斌的九歲生日全家合照,父親艱苦掙扎從病榻爬起走近鏡前,發抖的手緊抓著梳子,拼命要梳好僅剩的幾根疏髮。照片中,他勉強擠出的笑容是那麼令人心碎。母親與我瞞淚裝歡,照出了一副比哭還難看的怪相。唯一璀璨的光華,則來自九歲的小壽星天真童稚的臉盤上。
一九八八年,母親也走完了人生之路。兩年後,八個孩子為死去十五年的父親撿金(撿骨)重做法事。父母親的骨灰得以重逢,雙雙被安奉在高雄壽山元亨寺。因為沒有子女留居身邊,母親過世之前,已把舊厝賣去。如今,高雄還是故鄉,但我們已經無家。
那張與病重的父親合拍的照片,一直被我深藏箱底。我怕看它又不忍遺棄。一次看它,一次流淚,同時彷彿又看到當年月色,斜照著已不復存在的舊厝屋牆,斜照著荒煙裡父親曾經長眠的青塚,以及墓碑上我為他撰寫的悼詞~~「鬱鬱佳城,中埋傲骨,離離芳草,長伴孤魂」。
天倫夢斷四十年,不思量,亦難忘,天上人間,重逢何處?今生來世,渺茫難尋,悲從中來,有淚如雨。…‥
(2019年七月修訂)
藍花楹
吳連山
最近洛杉磯附近的公園或人行道兩旁,一些綠樹都開了許多紫色的花。這種花都開在每一個分枝的頂端。現在是盛開的時期。整株樹全部開花,完全看不到葉子。只見一片紫色的花海。非常綺麗浪漫。尤其當我們從山上看下去山谷。只見滿山遍野,鋪滿紫藍花海。非常艷麗美觀。好像是人間天堂。我很好奇,在台灣或休士頓好像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樹。經向人家請教後,才知道這種樹叫藍花楹(英文叫Jacaranda見圖)。是南加州的特色。別的地方看不到。如果來洛杉磯沒有欣賞到這種花,就像到Washington DC玩,沒看到櫻花一樣。真是遺漏了一個美景。會遺憾終生。
雖然藍花楹是南加州的特色。但它並不是這裡土生土長的樹。它的原產地是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屬於紫威科(Bignoniaceae) 藍花楹屬 (Jacaranda)。外形貌類似鳳凰木。可高達15公尺以上。它的葉是對生的。小葉為尖頭。由單朵4-5公分的筒狀花構成花序,每一分枝頂端都會開花。外型非常優雅。開花時是藍紫色。所以稱藍花楹。
加州的藍花楹是the Jacaranda mimosifolia, 又稱 “blue jacaranda”。是未葉先花的盛花樹種。一年花開兩次:一次是在春天,約五月底,六月初。另一次是秋天。約九月、十月中。花期約三十多天。花盛開時藍得發紫,非常的浪漫悠雅。人見人愛。難怪,詩人和小說家,Vladimir Nabokov說他為什麼要住在洛杉磯,主要的是因為藍花楹。
台灣也有藍花楹。聽說是1922年引進的。但它是花與葉同時存在的樹種;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 & amp; Bonpl。數量不多。且分散各地。聽說嘉義盧山橋有個藍花楹隧道。也聽說陽明大學內有相當數量的藍花楹。它還被票選為該校的校花。另外有人說在國道3南投休息站,台南縣烏樹林糖廠, 及彰化八卦山路上也曾看到。如果有興趣去找尋藍花楹,可先向各縣政府的林務局查詢。看他們縣內那個地方有。
雖然藍花楹很受許多人的喜愛,但是也有人不喜歡它。並不是它不好看,而是當花謝時,掉落滿地,滿目瘡痍,非常凌亂。而且如果掉落在車上時,不容易清洗。究竟愛它或恨它,只在個人的偏好。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網路上一直找不到有關藍花楹的詩或詞。連有關它的傳說也非常的庸俗。不值得在此陳述。不過有一本小說,Children of the Jacaranda Tree。是一個伊朗女作家Sahar Delijani寫的。和藍花楹勉強有關。她透過六個交錯的故事,揭露一九八八年發生在德黑蘭艾文監獄的血腥肅殺。預估當時有四千至一萬兩千名政治犯遭到處決。她說那段被遺忘的歷史影響這些孩子的每一步和每個決定。當他們閉上眼睛時,一切重現眼前。他們深信,活著就足以證明他們有可能從殘破的瓦礫中重建美好的事物。活著,就能繼續說故事,為死者傳頌驪歌。而總有一天,他們要攜手回到故鄉,在藍花楹樹下,敘說,回憶,這些永遠躲不開的歷史。
這讓我想到我們台灣也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及現在的紅色網軍的凌暴。有一天,我們要攜手回到故鄉,在藍花楹樹下,向我們的子孫敘說這些永遠避不了的歷史。
(6/28/2019)
雖然藍花楹是南加州的特色。但它並不是這裡土生土長的樹。它的原產地是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屬於紫威科(Bignoniaceae) 藍花楹屬 (Jacaranda)。外形貌類似鳳凰木。可高達15公尺以上。它的葉是對生的。小葉為尖頭。由單朵4-5公分的筒狀花構成花序,每一分枝頂端都會開花。外型非常優雅。開花時是藍紫色。所以稱藍花楹。
加州的藍花楹是the Jacaranda mimosifolia, 又稱 “blue jacaranda”。是未葉先花的盛花樹種。一年花開兩次:一次是在春天,約五月底,六月初。另一次是秋天。約九月、十月中。花期約三十多天。花盛開時藍得發紫,非常的浪漫悠雅。人見人愛。難怪,詩人和小說家,Vladimir Nabokov說他為什麼要住在洛杉磯,主要的是因為藍花楹。
台灣也有藍花楹。聽說是1922年引進的。但它是花與葉同時存在的樹種;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 & amp; Bonpl。數量不多。且分散各地。聽說嘉義盧山橋有個藍花楹隧道。也聽說陽明大學內有相當數量的藍花楹。它還被票選為該校的校花。另外有人說在國道3南投休息站,台南縣烏樹林糖廠, 及彰化八卦山路上也曾看到。如果有興趣去找尋藍花楹,可先向各縣政府的林務局查詢。看他們縣內那個地方有。
雖然藍花楹很受許多人的喜愛,但是也有人不喜歡它。並不是它不好看,而是當花謝時,掉落滿地,滿目瘡痍,非常凌亂。而且如果掉落在車上時,不容易清洗。究竟愛它或恨它,只在個人的偏好。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網路上一直找不到有關藍花楹的詩或詞。連有關它的傳說也非常的庸俗。不值得在此陳述。不過有一本小說,Children of the Jacaranda Tree。是一個伊朗女作家Sahar Delijani寫的。和藍花楹勉強有關。她透過六個交錯的故事,揭露一九八八年發生在德黑蘭艾文監獄的血腥肅殺。預估當時有四千至一萬兩千名政治犯遭到處決。她說那段被遺忘的歷史影響這些孩子的每一步和每個決定。當他們閉上眼睛時,一切重現眼前。他們深信,活著就足以證明他們有可能從殘破的瓦礫中重建美好的事物。活著,就能繼續說故事,為死者傳頌驪歌。而總有一天,他們要攜手回到故鄉,在藍花楹樹下,敘說,回憶,這些永遠躲不開的歷史。
這讓我想到我們台灣也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及現在的紅色網軍的凌暴。有一天,我們要攜手回到故鄉,在藍花楹樹下,向我們的子孫敘說這些永遠避不了的歷史。
(6/28/2019)
Jacaranda trees in South Pasadena (Photo by David McNew/Getty Images)
潮穴的時光
葉郁如

創造過程:
基金會理事會建議我為活動中心外牆打造一個壁畫。經過二三年構思,在2018向休士頓市政府提出申請藝術獎助,得到審查委員的好評並且給予全额獎助金。
創作摡念:
潮穴,Tide Pool ,是海洋的潮水退去之後,存留在岸邊凹處的海水所造成的水池。這個水池裡面的生物,在一天之中會被浸在鹽水裡,也會被曝在風吹日曬之下。潮穴裡的生物必須,適應環境巨變,在局限的空間𥚃,在互動之間共存。
潮穴的生態,影射在現代人的生活𥚃。
就好像星球之間的引力,可以造成潮水漲退,影響潮穴𥚃微小生命一樣,強權之間的戰爭,也可以讓人們從自己生長的土地,遷移到陌生的環境,造成難民和移民社區。
就好像來自逺的外太空,巨大的能量造成海洋潮汐一樣,來自遙遠北極的溶冰,可以升髙海平,讓一個南方的城市受到氣候異常的影響。
美國文學家,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曾經建議人們要從潮穴去看星球,然後再回來看潮穴。(It’s Advisable to look from the tide pool to the stars and then back to the tide pool.)
基金會理事會建議我為活動中心外牆打造一個壁畫。經過二三年構思,在2018向休士頓市政府提出申請藝術獎助,得到審查委員的好評並且給予全额獎助金。
創作摡念:
潮穴,Tide Pool ,是海洋的潮水退去之後,存留在岸邊凹處的海水所造成的水池。這個水池裡面的生物,在一天之中會被浸在鹽水裡,也會被曝在風吹日曬之下。潮穴裡的生物必須,適應環境巨變,在局限的空間𥚃,在互動之間共存。
潮穴的生態,影射在現代人的生活𥚃。
就好像星球之間的引力,可以造成潮水漲退,影響潮穴𥚃微小生命一樣,強權之間的戰爭,也可以讓人們從自己生長的土地,遷移到陌生的環境,造成難民和移民社區。
就好像來自逺的外太空,巨大的能量造成海洋潮汐一樣,來自遙遠北極的溶冰,可以升髙海平,讓一個南方的城市受到氣候異常的影響。
美國文學家,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 曾經建議人們要從潮穴去看星球,然後再回來看潮穴。(It’s Advisable to look from the tide pool to the stars and then back to the tide pool.)

「潮穴的時光」這個Art Project 提供一個心靈的旅程,順著Steinbeck 的建議看到星球,又回來看到潮穴的生態之後,更進一步看到看到台美移民社區,看到種族和理念的多樣面貌,看到移民難民們在面臨生活環境改變而演化出的人性,看到面臨異常氣候的人們,像潮穴的生物一樣,適應環境,在互動中尋求共存。從潮穴𥚃面微小的生物,看到到能量來源的星球,從極小看到極大的過程當中,感覺到時間的存在。
除了美國文學之㚈,壁畫的海流缐條之間,也可以看到前輩作家劉心心的詩句,以台文,中文,日文,英文寫出她的詩,故鄉,的最後一句:你的故郷永遠在海的那一邊嗎?詩的原作在日本出版的文集之中。以古典的日文寫作,反映出將近一世紀以來,四個世代的台灣人,追尋「故鄉」的心靈之旅。
這個art project , 不是一個藝術家的獨白,也沒有不變的形象,這個project 提供一個啓點,一個共同創作的空間,和一個過程。
這個互動式的公共藝術,歡迎大家共同參與製作。"互動" 的第一步驟(記錄年代的筷子)參與辦法,已經在電子報推出。後續發展,將會陸續在社區電小媒體與大家分享。
除了美國文學之㚈,壁畫的海流缐條之間,也可以看到前輩作家劉心心的詩句,以台文,中文,日文,英文寫出她的詩,故鄉,的最後一句:你的故郷永遠在海的那一邊嗎?詩的原作在日本出版的文集之中。以古典的日文寫作,反映出將近一世紀以來,四個世代的台灣人,追尋「故鄉」的心靈之旅。
這個art project , 不是一個藝術家的獨白,也沒有不變的形象,這個project 提供一個啓點,一個共同創作的空間,和一個過程。
這個互動式的公共藝術,歡迎大家共同參與製作。"互動" 的第一步驟(記錄年代的筷子)參與辦法,已經在電子報推出。後續發展,將會陸續在社區電小媒體與大家分享。
心肺復甦
林錦燦
CPR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看了一個網路上流傳關於心肺拯救術的視頻 video,這是個心臟外科醫師建議的簡易方法,主要是動作簡單,容易記又有效,比諸美式CPR 繁複的動作更容易達到普及的效果。我雖然覺得很好,卻不認為可以在美國使用這個方法替代制式的CPR 。
我多年前就拿到美國急救人員 first responder 的証照,獲取這執照並不難,只要上課四小時,由專業人員講解示範,並用假人mannequin 讓學員實習,從此有了跪在地上跟塑膠橡皮美人親吻並擠壓胸部的經驗,用力艶羡吧!課程結束,結業證書就頒發下來了。證書有效期限兩年,過期就必須再重新上課學習,理由當然是更新更好的醫學知識可能修正,改變CPR的執行步驟。
雖然擁有急救人員証書,我也非常了解萬一遇到美女出狀況,第一時間是大吼有沒有醫師或救火消防員fire fighter 在場,他們長期接受專業訓練,判斷如何處理的經驗比我豐富百倍,有他們在就不輪到我心驚膽顫,手腳發軟,英雄救美的想法我十分不牢固,讓年輕人騎著白馬,黑馬,或其他各種不同顏色的似馬非馬來拯救美女,我老頭子絕對拍手喝采歡呼,非要趕鴨子上架,四小時的訓練只告訴我如何在最緊急狀態下幫助這個人維持生命,呼吸停了沒多久命就會跟著去了,我唯一知道的方法就是透過幾個課程裡學到的動作來幫助他恢復心跳及維持呼吸。電影裡英雄似的一刀切開喉嚨,把塑膠吸管插進去,然後就看到堅挺的美胸一上一下,做夢去吧!
人命太重要,所以去學急救人員技能,緊要關頭可以派上用場,但決不隨便亂救人,理由不是不知道搞砸了會不會被告,而是知道一定會被告。美國以法立國 a country of laws,所以美國人最喜愛用上法庭來解決糾紛,上法庭只認法律條文,其他統統六親不認,不管什麼理由都沒用,在first responder受訓的課堂上就討論過這個問題,你依照救治心跳停止病人的議定程序protocol 去救人,出現任何結果都不會有法律上的責任。但如果使用非法定的正式技術,萬一發生意外,或是出現拯救後併發的任何不良成效,家屬可能把你救人的好心當驢肝,告你過失殺人,或缺乏專業知識又胡搞。
不想在這裏跟你講解我認為非常簡單心肺復甦CPR的幾個動作,主要是擔心萬一你學會了三招兩式,馬上殺氣騰騰,目無餘子,偏偏又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身旁美女突然倒在你身上,機不可失,又親嘴又摸胸,把她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洋洋得意之際,警察老兄來了,發現你根本沒有合法急救人員証照,我只能在一旁搖頭嘆息,結局可能不是你想像的美好。這就是美國以法立國的美妙之處。
或許這種現象造成好東西不能用,很可惜。但是依據常識,沒有經過嚴謹審査並長期測試驗証過的任何東西,不可以隨隨便便拿來用在人的身上,否則網路上阿貓今天發表一個新方法,阿狗明天創造一個新技術,統統拿到快死的人身上試上一試,想不死的很難看都很難。
莫以為我胡扯,日本人在怪招創新上天賦異稟,而且樂此不疲,偏偏又迴響廣大,喝尿又吃屎,既能美容健身又兼治百病,更聽説黃金米田共供應商選拔條件苛刻,年齡,顏容,身高,體重,飲食,智商,學歷,樣樣都得考慮,故而連屎都價格不斐,你當他笑話,很好,你有哈日情結,也不錯,各人的理念及選擇,不能強迫也無權反對,但是絕對不能拿來胡搞到別人身上,尤其在這個人無力作出任何抉擇之時。譬如當我昏倒在地,如果你用米田共塞到我嘴裡把我救活,可能免不了被我痛歐一頓,無論這日本原裝的黃金屎如何高級昂貴,你一頓揍是跑不掉的。不能因為你我覺得很好就確定是好方法。一定要千錘百煉,經由正式審核通過後才能發佈出新的方法及執行步驟,讓大家一體遵行。
聼起來很像喊口號,真有人這麼認真的執行嗎?嘿,瞧瞧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每年剔除千百個想要上市的新藥,理由就是雖然經歷了百煉但在最後千錘之下卻失敗了,沒能達到標準就是淘汰,沒得商量!
美國開發出來的每一個新藥都需要經過FDA嚴苛的審核程序,一步步通過每個階段的要求,少一個步驟都不行,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出來的藥才能達到標準,只有這樣老百姓吃的藥才能保證有效而且不會出現其他千奇百怪的不良反應!是嗎?理想的豐満通常抵不住現實的骨感。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新藥通常都需要經過10年的臨床試驗才能通過FDA審核,10年!人一生能有多少10年?
每一項發明不但要求創新的思維,更要求革命性的技術,是天才創造力加上努力研究苦熬出的成果the fruit of ingenuity and painstaking research,人力,財力,物力資源耗損十分巨大。但有時也會出現十分令人欣喜的意外pleasant surprise,最出名的就是威而剛viagra ,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之一輝瑞Pfizer 開發出了一種叫做sildenafil 的新藥,用來治療高血壓及心臟病引發的胸痛,臨床試驗時卻發現吃了藥的男病人個個躺在床上頂床單,這才了解原來男人「不舉」的原因是因為性器官細微血管的血流不通暢,可憐的sildenafil治不好胸痛高血壓,乾脆搖身一變成為身價千萬倍,「舉」世聞名的viagra ,至於造福女人或男人較多,自己評估去。
我曾經投資過這種把所有資源都丟到開發一種新藥的製藥公司pharmaceutical company 的股票。因為公司存亡跟這個新藥上市息息相關,所以全力以赴,不成功便成仁,FDA通過那一天,股價一飛沖天,投資人個個笑逐顏開,喇叭吹的震天響,老子天縱英才,眼光鋭利,早告訴你這股鐵定賺錢,誰叫你不聽。如果FDA不通過,很可能90%的投資當天馬上蒸發,我一聲不吭躲在沒人看到的角落䑛傷,手氣不好只有怪上帝囉?把報紙上pump and dump 的騙局視若無睹。
FDA 審核程序分為五個階段Phases。
Phase I 第一階段是實驗室的研究試驗,發現一種藥物,分子化合物molecular compound,存在針對某種特定疾病的治療性,或發展出新科技可以標定人體的器官把有療效的藥物直接作用病患身上而不影響身體其他功能。接下來實驗研究藥劑份量dosage,用藥方法methods for administration,副作用side effects,藥效在不同人口的分別how they may vary within different demographic groups,藥的吸收,代謝,排洩how the drug is absorbed, metabolized, and excreted,人體對藥物的反應drug interactions,最後再跟其他類似的藥比較療癒效果。
Phase II 第二階段,臨床前試驗 Preclinical Research,這階段主要目標是初步檢驗藥物可能危害人體的毒性toxicity,方式可分兩種,體外vitro 及體內vivo,兩種都必需嚴格遵守規定,在可控環境內with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進行活體外及活體內的實驗。兩種實驗對人員,設備,儀器,都有限制條例。只有當數據証實適度劑量及毒性 provide detailed evidence about appropriate dosing and toxicity levels不會傷害人體,實驗才能進入第三階段。
Phase III 第三階段,臨床實驗Clinical Research,這是最重要,也是耗時最長的一關。首先要決定臨床實驗廣度及深度length and scope,更需要確認誰能參與及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who can participate and how the data will be collected and analyzed。所以這階段又細分出四個細則階段:
Phase 1 - 測驗劑量及安全性,參與人數約20至100,為期數個月,約有70%藥物可通過進入下一階段。
Phase 2 - 測驗藥效及確認副作用,必需找到數百病人參與,為期可長達兩年,約30%藥物可通過進入下一階段。
Phase 3 - 繼續測驗藥效及觀察長期病患反應,人數約300至3000,為期可長達四年,約25%至30%藥物可通過進入下一階段。
Phase 4 - 必需找到數千病患參加,觀察藥效及安全性,如果通過,則進入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FDA review的第四個階段。
Phase IV 第四階段 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 FDA Review 製藥公司呈報臨床試驗數據資料結果,標籤,安全性,被濫用可能性,病患資訊,及使用方法。clinical results, labeling information, safety information, drug abuse potential, patient information, and directions for use. 為期六至十個月,所有疑慮都必需澄清,臨床試驗設施檢驗合格,但也可能會要求更多更詳盡的實驗數據,如果這一切都達標,FDA就發佈新藥通過,並開始與製藥公司一起定下處方的規範。
鞭炮響徹雲霄,製藥公司開香檳慶賀,投資人一路笑到銀行 laugh all the way to the bank。
投資人的加油打氣工作到此結束,獲利了結,但製藥公司的工作仍然未完,繼續,進入下一個階段。
Phase V 第五階段 藥物進入市場後的安全觀察 FDA Post-Market Safety Monitoring,雖然有長達十年的臨床試驗,並不表示藥物進入市場被廣泛使用後不會出現稀奇古怪的副作用,所以不斷的追蹤觀察是必要的,而且FDA也要確定製藥廠一切生產設施符合規定,廣告沒有加油添醋,譬如把威而剛吹成萬人斬之類的誤導,哈哈大笑,這種違反邏輯的錯誤通常不會出現,但誇大藥效或是遮掩嚴重不良副作用則常發生。任何更動都必需經過核准。
在這樣制度下出來的藥物理應完美吧?不幸我們常說的逢藥三分毒仍是真理,副作用就是毒,而且可能出現副作用要比治療的疾管更傷害人體的情況。舉例,高膽固醇是現代人的通病,所以環顧左右,似乎人人都吃降膽固醇藥,但這種藥的主要成分,他汀類藥物statin 會損毀肌肉,增加血糖及糖尿病機會,導致神經性頭疼,並傷害肝臟,所以醫生要求每年體檢,確保肝臟沒有出現不正常指數,如果你有糖尿病或是肝不好,這種情況下就得考慮兩害相權取其輕 choose the lesser evil。當然這種疾病問題需要諮詢醫生,不要自以為是。
另一個例子是致癮性,病與痛焦不離孟,所以病患使用止痛藥非常普遍,美國鴨片屬的止痛藥已經到了氾濫成災的程度 Opiod epidemic ,製藥公司用金錢獎勵醫生開處高劑量的止痛藥給病人,不用多久就出現一堆少了止痛藥就生不如死的癮君子病患。FDA的管理出現漏洞,有否官商勾結的桌底下賄賂行為under the table payoffs,未知,現正積極尋找補救方法,但情況十分嚴峻緊急。
看了一個網路上流傳關於心肺拯救術的視頻 video,這是個心臟外科醫師建議的簡易方法,主要是動作簡單,容易記又有效,比諸美式CPR 繁複的動作更容易達到普及的效果。我雖然覺得很好,卻不認為可以在美國使用這個方法替代制式的CPR 。
我多年前就拿到美國急救人員 first responder 的証照,獲取這執照並不難,只要上課四小時,由專業人員講解示範,並用假人mannequin 讓學員實習,從此有了跪在地上跟塑膠橡皮美人親吻並擠壓胸部的經驗,用力艶羡吧!課程結束,結業證書就頒發下來了。證書有效期限兩年,過期就必須再重新上課學習,理由當然是更新更好的醫學知識可能修正,改變CPR的執行步驟。
雖然擁有急救人員証書,我也非常了解萬一遇到美女出狀況,第一時間是大吼有沒有醫師或救火消防員fire fighter 在場,他們長期接受專業訓練,判斷如何處理的經驗比我豐富百倍,有他們在就不輪到我心驚膽顫,手腳發軟,英雄救美的想法我十分不牢固,讓年輕人騎著白馬,黑馬,或其他各種不同顏色的似馬非馬來拯救美女,我老頭子絕對拍手喝采歡呼,非要趕鴨子上架,四小時的訓練只告訴我如何在最緊急狀態下幫助這個人維持生命,呼吸停了沒多久命就會跟著去了,我唯一知道的方法就是透過幾個課程裡學到的動作來幫助他恢復心跳及維持呼吸。電影裡英雄似的一刀切開喉嚨,把塑膠吸管插進去,然後就看到堅挺的美胸一上一下,做夢去吧!
人命太重要,所以去學急救人員技能,緊要關頭可以派上用場,但決不隨便亂救人,理由不是不知道搞砸了會不會被告,而是知道一定會被告。美國以法立國 a country of laws,所以美國人最喜愛用上法庭來解決糾紛,上法庭只認法律條文,其他統統六親不認,不管什麼理由都沒用,在first responder受訓的課堂上就討論過這個問題,你依照救治心跳停止病人的議定程序protocol 去救人,出現任何結果都不會有法律上的責任。但如果使用非法定的正式技術,萬一發生意外,或是出現拯救後併發的任何不良成效,家屬可能把你救人的好心當驢肝,告你過失殺人,或缺乏專業知識又胡搞。
不想在這裏跟你講解我認為非常簡單心肺復甦CPR的幾個動作,主要是擔心萬一你學會了三招兩式,馬上殺氣騰騰,目無餘子,偏偏又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身旁美女突然倒在你身上,機不可失,又親嘴又摸胸,把她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洋洋得意之際,警察老兄來了,發現你根本沒有合法急救人員証照,我只能在一旁搖頭嘆息,結局可能不是你想像的美好。這就是美國以法立國的美妙之處。
或許這種現象造成好東西不能用,很可惜。但是依據常識,沒有經過嚴謹審査並長期測試驗証過的任何東西,不可以隨隨便便拿來用在人的身上,否則網路上阿貓今天發表一個新方法,阿狗明天創造一個新技術,統統拿到快死的人身上試上一試,想不死的很難看都很難。
莫以為我胡扯,日本人在怪招創新上天賦異稟,而且樂此不疲,偏偏又迴響廣大,喝尿又吃屎,既能美容健身又兼治百病,更聽説黃金米田共供應商選拔條件苛刻,年齡,顏容,身高,體重,飲食,智商,學歷,樣樣都得考慮,故而連屎都價格不斐,你當他笑話,很好,你有哈日情結,也不錯,各人的理念及選擇,不能強迫也無權反對,但是絕對不能拿來胡搞到別人身上,尤其在這個人無力作出任何抉擇之時。譬如當我昏倒在地,如果你用米田共塞到我嘴裡把我救活,可能免不了被我痛歐一頓,無論這日本原裝的黃金屎如何高級昂貴,你一頓揍是跑不掉的。不能因為你我覺得很好就確定是好方法。一定要千錘百煉,經由正式審核通過後才能發佈出新的方法及執行步驟,讓大家一體遵行。
聼起來很像喊口號,真有人這麼認真的執行嗎?嘿,瞧瞧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每年剔除千百個想要上市的新藥,理由就是雖然經歷了百煉但在最後千錘之下卻失敗了,沒能達到標準就是淘汰,沒得商量!
美國開發出來的每一個新藥都需要經過FDA嚴苛的審核程序,一步步通過每個階段的要求,少一個步驟都不行,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出來的藥才能達到標準,只有這樣老百姓吃的藥才能保證有效而且不會出現其他千奇百怪的不良反應!是嗎?理想的豐満通常抵不住現實的骨感。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新藥通常都需要經過10年的臨床試驗才能通過FDA審核,10年!人一生能有多少10年?
每一項發明不但要求創新的思維,更要求革命性的技術,是天才創造力加上努力研究苦熬出的成果the fruit of ingenuity and painstaking research,人力,財力,物力資源耗損十分巨大。但有時也會出現十分令人欣喜的意外pleasant surprise,最出名的就是威而剛viagra ,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之一輝瑞Pfizer 開發出了一種叫做sildenafil 的新藥,用來治療高血壓及心臟病引發的胸痛,臨床試驗時卻發現吃了藥的男病人個個躺在床上頂床單,這才了解原來男人「不舉」的原因是因為性器官細微血管的血流不通暢,可憐的sildenafil治不好胸痛高血壓,乾脆搖身一變成為身價千萬倍,「舉」世聞名的viagra ,至於造福女人或男人較多,自己評估去。
我曾經投資過這種把所有資源都丟到開發一種新藥的製藥公司pharmaceutical company 的股票。因為公司存亡跟這個新藥上市息息相關,所以全力以赴,不成功便成仁,FDA通過那一天,股價一飛沖天,投資人個個笑逐顏開,喇叭吹的震天響,老子天縱英才,眼光鋭利,早告訴你這股鐵定賺錢,誰叫你不聽。如果FDA不通過,很可能90%的投資當天馬上蒸發,我一聲不吭躲在沒人看到的角落䑛傷,手氣不好只有怪上帝囉?把報紙上pump and dump 的騙局視若無睹。
FDA 審核程序分為五個階段Phases。
Phase I 第一階段是實驗室的研究試驗,發現一種藥物,分子化合物molecular compound,存在針對某種特定疾病的治療性,或發展出新科技可以標定人體的器官把有療效的藥物直接作用病患身上而不影響身體其他功能。接下來實驗研究藥劑份量dosage,用藥方法methods for administration,副作用side effects,藥效在不同人口的分別how they may vary within different demographic groups,藥的吸收,代謝,排洩how the drug is absorbed, metabolized, and excreted,人體對藥物的反應drug interactions,最後再跟其他類似的藥比較療癒效果。
Phase II 第二階段,臨床前試驗 Preclinical Research,這階段主要目標是初步檢驗藥物可能危害人體的毒性toxicity,方式可分兩種,體外vitro 及體內vivo,兩種都必需嚴格遵守規定,在可控環境內with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進行活體外及活體內的實驗。兩種實驗對人員,設備,儀器,都有限制條例。只有當數據証實適度劑量及毒性 provide detailed evidence about appropriate dosing and toxicity levels不會傷害人體,實驗才能進入第三階段。
Phase III 第三階段,臨床實驗Clinical Research,這是最重要,也是耗時最長的一關。首先要決定臨床實驗廣度及深度length and scope,更需要確認誰能參與及如何收集和分析數據who can participate and how the data will be collected and analyzed。所以這階段又細分出四個細則階段:
Phase 1 - 測驗劑量及安全性,參與人數約20至100,為期數個月,約有70%藥物可通過進入下一階段。
Phase 2 - 測驗藥效及確認副作用,必需找到數百病人參與,為期可長達兩年,約30%藥物可通過進入下一階段。
Phase 3 - 繼續測驗藥效及觀察長期病患反應,人數約300至3000,為期可長達四年,約25%至30%藥物可通過進入下一階段。
Phase 4 - 必需找到數千病患參加,觀察藥效及安全性,如果通過,則進入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FDA review的第四個階段。
Phase IV 第四階段 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 FDA Review 製藥公司呈報臨床試驗數據資料結果,標籤,安全性,被濫用可能性,病患資訊,及使用方法。clinical results, labeling information, safety information, drug abuse potential, patient information, and directions for use. 為期六至十個月,所有疑慮都必需澄清,臨床試驗設施檢驗合格,但也可能會要求更多更詳盡的實驗數據,如果這一切都達標,FDA就發佈新藥通過,並開始與製藥公司一起定下處方的規範。
鞭炮響徹雲霄,製藥公司開香檳慶賀,投資人一路笑到銀行 laugh all the way to the bank。
投資人的加油打氣工作到此結束,獲利了結,但製藥公司的工作仍然未完,繼續,進入下一個階段。
Phase V 第五階段 藥物進入市場後的安全觀察 FDA Post-Market Safety Monitoring,雖然有長達十年的臨床試驗,並不表示藥物進入市場被廣泛使用後不會出現稀奇古怪的副作用,所以不斷的追蹤觀察是必要的,而且FDA也要確定製藥廠一切生產設施符合規定,廣告沒有加油添醋,譬如把威而剛吹成萬人斬之類的誤導,哈哈大笑,這種違反邏輯的錯誤通常不會出現,但誇大藥效或是遮掩嚴重不良副作用則常發生。任何更動都必需經過核准。
在這樣制度下出來的藥物理應完美吧?不幸我們常說的逢藥三分毒仍是真理,副作用就是毒,而且可能出現副作用要比治療的疾管更傷害人體的情況。舉例,高膽固醇是現代人的通病,所以環顧左右,似乎人人都吃降膽固醇藥,但這種藥的主要成分,他汀類藥物statin 會損毀肌肉,增加血糖及糖尿病機會,導致神經性頭疼,並傷害肝臟,所以醫生要求每年體檢,確保肝臟沒有出現不正常指數,如果你有糖尿病或是肝不好,這種情況下就得考慮兩害相權取其輕 choose the lesser evil。當然這種疾病問題需要諮詢醫生,不要自以為是。
另一個例子是致癮性,病與痛焦不離孟,所以病患使用止痛藥非常普遍,美國鴨片屬的止痛藥已經到了氾濫成災的程度 Opiod epidemic ,製藥公司用金錢獎勵醫生開處高劑量的止痛藥給病人,不用多久就出現一堆少了止痛藥就生不如死的癮君子病患。FDA的管理出現漏洞,有否官商勾結的桌底下賄賂行為under the table payoffs,未知,現正積極尋找補救方法,但情況十分嚴峻緊急。
處處驚奇的荷蘭
雅夫子
前言
荷蘭的國名,荷蘭語叫「Nederlands」,音譯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它是個聯合王國,由歐陸部分尼德蘭與加勒比海地區的阿魯巴、庫拉索、荷屬聖馬丁等四個主體組成。大家通稱的荷蘭(Holland)原指歐陸尼德蘭十二省份中的二個主要省份而已。我們常聽到的「Go Dutch」,此處的Dutch意指荷蘭人,有時它用來指荷蘭語。總而言之,Nederlands/Holland/Dutch各有所指,但有時也混淆不清。
荷蘭人很會做生意,尤其是海上貿易,曾經被叫做「海上馬車伕」。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度在世界各個角落做買賣,足跡也遍及台灣,世界上第一個發行股票的公司也是它。荷蘭本地不產鑽石,也不是種花最好的地方,可是它卻是全球鑽石與花卉的集散中心。荷蘭處處求新求變日新月異,可是也念舊守舊。它的舊傳統舊行業仍然保留,諸如風車、木鞋、乳酪等等,所謂「溫故而知新」也。
荷蘭人的性格直爽,待人接物不轉彎抹角。以前荷蘭人與威尼斯人最會做生意,這兩幫人馬經常在外地碰頭見面,難免互相請客付錢。久而久之,荷蘭人認為互請是多此一舉,各付各的,簡單明瞭公平俐落。荷蘭人便首先發言:Let’s go Dutch - 讓我們都做荷蘭人吧。平分秋色天下太平!
填海造陸荷蘭壯舉
荷蘭因為國土太小人口太多,又因為地勢低窪常受洪澇災難,早就為此絞盡腦汁想出種種對䇿。1953年發生的洪災,倒灌的海水冲毀了荷蘭五萬棟房屋,奪走了二千人命,填海造陸的壯舉於是誕生。
內灣須德海(Zuiderzee)造陸的地標性工程是建造32.5公里長的欄海大壩,它的頂部平均寬度將近90米,並通過排鹹納淡的方法,將原來的鹹海變成新的淡水湖泊,改名為艾瑟爾湖。接著填土造地,啟動種植工作,總共造陸二千多平方公里。這項偉大工程令人讚嘆不已舉世無雙。
但因為原來的臨海濕地遭受阻隔,附近生態逐漸失去平衡,造成海洋食物鏈的破壞,並影響原有濕地降解汚染和調節氣候的作用。荷蘭的居民與官方意識到這些生態災難的風險,於是採取部分退田還海的措施,希望取得平衡效果。雖說人定勝天,但過與不及皆非上䇿。
萬花筒城市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名稱源於Amstel Dam,這表示它的起源與Amstel River上的水壩(Dam)有關。它從十二世紀的一個小漁村開始,後來由於貿易的迅速發展,一躍而成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現在它是荷蘭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金融和文化的中心,全球500強中的七大公司總部設在此地。它像支萬花筒:有歷史悠久的運河網;排名榜首的紅燈區;有大麻咖啡舘。它也是一座走在世界前衞的尖端都市:第一個開放同性結婚的地方;第一個允許安樂死的不禁城。是一個非常開放與講求實際的城市,任何話題都可以討論,任何事情都可以試行,合不合法容後再說。
全球的大都會如巴黎、倫敦、東京、法蘭克福都有紅燈區,但阿姆斯特丹擁有世界上最紅的紅燈區。政府允許他們公開營業,而且紅到成為觀光景點。除了可以進行個體性交易之外,其他有關性愛的五花八門樣樣俱全,但都不准遊客拍照。若想瞭解性的歷史與知識,也有Sex Museum供人參觀,它位於火車站附近的水壩大道上。
阿姆斯特丹的市區交通的二大特點是運河與腳踏車。運河交織如網,但河水相當混濁,船長跟我們開了一個玩笑,問我們喜不喜歡荷蘭的啤酒Heineken?他說各位有沒有喝出它的獨特味道,因為它是用運河的水釀製的,大家聽了哈哈大笑!此乃荷蘭人的幽默。阿姆斯特丹市民特別喜歡以腳踏車代步,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享受騎車之樂,到處都是車山車海,推動環保於無形之中,是個Bike Friendly的地方。
喜歡印象派畫家的人,應該撥空去參觀此地的梵谷博物館。他一生坎坷潦倒,大都靠他弟弟西奧救濟。比較著名的畫作有《吃馬鈴薯的人》《阿爾勒醫院的方庭》《星夜》《向日葵》等等。各位猜猜看,梵谷的十五朵《向日葵》賣了多少錢?聽說1987年在倫敦由佳士得拍賣公司以US$39,921,750成交,一朵超過二百萬美元。1882年梵谷赴法國南部Arles (阿爾勒)旅居,在此地他與另一畫家高更關係搞砸了,梵谷在無法自控之下,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我在法國南部旅遊時曾經造訪阿爾勒,瞭解一下梵谷的自傷情景。
風車村桑斯安斯
桑斯安斯(Zaanse Schans)是荷蘭的風車村,Zaan River環繞著它。在晴朗的藍天下,陪襯著地上的碧草,加上周圍錯落的風車,構成一幅小鎮的美景。
古時候風車是荷蘭人謀生的工具,依照不同的設計,達成不一樣的功能,有引水、磨粉、鋸木等等用途。此村從各地搬來多座風車供人參觀,儼然成為風車博物館。
化木為鞋有如點石成金
荷蘭多濕地,往日農家多穿木鞋,避免腳底直接與水接觸。舊時習俗,如果一個男孩子喜歡一個女孩子,必須用心去挑選一雙精緻合腳的木鞋送給心上人。在木鞋工作坊,師傅會認真地表演如何將一塊木頭逐漸變成漂亮迷人的鞋子,近乎一種點石成金的手藝。造型看來簡單,但其線條卻流暢優美,真是一雙美鞋出於百年智慧。
令人垂涎又令人氣死的乳酪
傳説乳酪(cheese)的製作原理是阿拉伯遊牧民族最早發現的。在遠古時代,有一支遊牧族人要橫越沙漠地帶,就以牛胃作成皮囊裝入牛奶。騎在駱駝上走了幾個小時之後,因為口渴停下喝些牛乳,結果發現皮囊內的牛奶分成了二層,上面仍是牛乳但底層卻變成凝乳。因為裝牛奶的牛胃皮囊富含酵素,牛奶經過長時間顛簸與酵素攪拌,再加上沙漠的高溫,因此部分牛奶變成凝乳,這正是今日乳酪的主要製作過程。
荷蘭的起司(即是乳酪)種類繁多,其中以高達(Gouda)與艾登(Edam)二個牌子最著名。一個荷蘭人平均每年吃掉八公斤的起司,他們的平均身高為歐洲之冠,應該與吃了高量的起司有關。我個人最喜歡高達牌棕褐色外皮的煙燻起司,我家太座最怕起司,戲言有些起司怪味無比,入口之後會被活活「氣死」。
鬱金香中心庫肯霍夫
庫肯霍夫(Keukenhof)位於阿姆斯特丹近郊的小鎮利瑟(Liess)。keuken意為廚房,hof意為庭院。該地原是雅各布伯爵夫人的所在地 。早期她在自家的庭院種了一些蔬菜與香草以備廚房之用。但後來逐漸擴大種植花卉樹木,並廣植各樣品種的鬱金香。如今每年四、五月之交的鬱金香花季,每天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此賞花,共享名符其實的「花花世界」。
世界花卉集散中心
阿斯米爾(Aalsmeer)是個距離阿姆斯特丹十七公里的小鎮,人口僅有二萬多,但卻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
拍賣市場一大早就開市了,所以我們在清晨時刻就進場觀看繁忙的景象。一方面電瓶車在鮮花倉庫中快速穿梭,另一方面買家集會在二樓交易廳內待機按鈕投標。拍賣過程是屏幕上首先顕示頂價,而後由各位買家開始殺價,最後由最低價者得標。這種「由高而低」與傳統的「由低而高」的競標方式是非常unconventional的。平均每天的成交量是一千八百萬株花卉和二百萬株植物。並且就在當天下午,這批成交貨就會由附近的機場送往世界的各個角落。
浴火重生的城市鹿特丹
鹿特丹(Rotterdam)是由附近的鹿特河(Rotta,意為泥濘水域)與水壩(Dam)組合而成,與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取名相似。鹿特丹長期為歐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裝箱運量計算,1980年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退為第十。以人口排名,目前是荷蘭第二大都市。
1940年德國入侵荷蘭,為了迫使荷蘭早日投降,德軍對鹿特丹進行無情的轟炸。鹿特丹的市中心建築物被炸得體無完膚。戰後奧西·撒丁為被毀的城市鹿特丹設計了一座叫做“沒有心的城市”的塑像,作為歷史的悲慘印記。
鹿特丹的建築在荷蘭名列前矛,荷蘭最高建築物Montevideo Tower在此地,高達160米。二十世紀,一批現代風格建築興建於鹿特丹,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皮特·布洛姆(Piet Blom)設計的方房子(Kubuswoningen)。此奇特房型吸引許多遊客前往參觀,筆者是其中之一。
舊的鹿特丹在二次大戰中已經毀了,市民們牢記著荷蘭的格言「堅持不懈」,東山再起重建家園。
海邊長出利牙的海牙
海牙(荷蘭語Den Haag)是荷蘭唯一直接鄰海的大都市,雖然它不是荷蘭的首都,但它卻是荷蘭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議會、外國使館都坐落在此地,它也是荷蘭王室的居住地。此外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包括國際法院和國際刑事法院,所謂「利牙」就是指這些執法機構。
荷蘭留在台灣的歷史印記熱蘭遮城
若把澎湖群島與台灣本島合併立論,則荷蘭立足台灣為1622年至1662年。此時正逢地理大發現時代,荷蘭人為了建立能與明朝、日本做貿易的據點,先在澎湖建立“風櫃尾城堡”為開端。後來明朝派兵圍攻此堡,荷蘭放棄澎湖被迫移至台灣本島的“大員”(即今台南市安平區一帶)。荷蘭人與手下的東印度公司連手在大員建立“安平古堡”與“熱蘭遮城”(Zeelandia),一方面作為防禦的堡壘,另一方面作為殖民和貿易的據點。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並包圍熱蘭遮城,1662年鄭軍攻下大員的制高點,荷蘭只得退出大員。1664年荷蘭人改由北部出兵佔領雞籠(今日基隆),但後來因為補給困難,而且貿易也無從進展而停止行動。在1667年東印度公司以虧損荷蘭盾八萬元為由,決定撤出雞籠,從此荷蘭人徹底放棄台灣。
在十七世紀,荷蘭人向全球建立貿易據點時,在曼哈頓島的南端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並在今日紐約市的華爾街(Wall Street)一帶,圍起北城牆作為防禦之用,以防止海盜與印第安人的侵犯,這是今日Wall Street名稱的歷史根源。如今牆是拆下不見了,但華爾街每天卻在買賣股票堆積金塊,成為世界的股票中心。當時荷蘭人也在今日的台南建立東南亞的據點「熱蘭遮城」,但在荷蘭退出之後,明清兩朝國力日衰,台南的進展遠遠地落在紐約之後。由於種種歴史上的因素,如今熱蘭遮城祗剩下支離不全的古蹟。紐約與台南兩地相比,可以説是天壤之別。
根據媒體報導,台灣導演魏徳聖建議重建熱蘭遮城。首先用來作為拍攝舊時台南 “豐饒之城” 三部曲的背景,之後作為台灣大航海時代的主題園區。估計需要資金台幣135億,並希望能夠在熱蘭遮城建城四百週年的2024年開幕。由此不但可以發展南臺灣的觀光事業,也可以促進台灣與歐洲的多方位交流,我們拭目以待樂觀其成。
荷蘭的國名,荷蘭語叫「Nederlands」,音譯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它是個聯合王國,由歐陸部分尼德蘭與加勒比海地區的阿魯巴、庫拉索、荷屬聖馬丁等四個主體組成。大家通稱的荷蘭(Holland)原指歐陸尼德蘭十二省份中的二個主要省份而已。我們常聽到的「Go Dutch」,此處的Dutch意指荷蘭人,有時它用來指荷蘭語。總而言之,Nederlands/Holland/Dutch各有所指,但有時也混淆不清。
荷蘭人很會做生意,尤其是海上貿易,曾經被叫做「海上馬車伕」。荷蘭東印度公司一度在世界各個角落做買賣,足跡也遍及台灣,世界上第一個發行股票的公司也是它。荷蘭本地不產鑽石,也不是種花最好的地方,可是它卻是全球鑽石與花卉的集散中心。荷蘭處處求新求變日新月異,可是也念舊守舊。它的舊傳統舊行業仍然保留,諸如風車、木鞋、乳酪等等,所謂「溫故而知新」也。
荷蘭人的性格直爽,待人接物不轉彎抹角。以前荷蘭人與威尼斯人最會做生意,這兩幫人馬經常在外地碰頭見面,難免互相請客付錢。久而久之,荷蘭人認為互請是多此一舉,各付各的,簡單明瞭公平俐落。荷蘭人便首先發言:Let’s go Dutch - 讓我們都做荷蘭人吧。平分秋色天下太平!
填海造陸荷蘭壯舉
荷蘭因為國土太小人口太多,又因為地勢低窪常受洪澇災難,早就為此絞盡腦汁想出種種對䇿。1953年發生的洪災,倒灌的海水冲毀了荷蘭五萬棟房屋,奪走了二千人命,填海造陸的壯舉於是誕生。
內灣須德海(Zuiderzee)造陸的地標性工程是建造32.5公里長的欄海大壩,它的頂部平均寬度將近90米,並通過排鹹納淡的方法,將原來的鹹海變成新的淡水湖泊,改名為艾瑟爾湖。接著填土造地,啟動種植工作,總共造陸二千多平方公里。這項偉大工程令人讚嘆不已舉世無雙。
但因為原來的臨海濕地遭受阻隔,附近生態逐漸失去平衡,造成海洋食物鏈的破壞,並影響原有濕地降解汚染和調節氣候的作用。荷蘭的居民與官方意識到這些生態災難的風險,於是採取部分退田還海的措施,希望取得平衡效果。雖說人定勝天,但過與不及皆非上䇿。
萬花筒城市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名稱源於Amstel Dam,這表示它的起源與Amstel River上的水壩(Dam)有關。它從十二世紀的一個小漁村開始,後來由於貿易的迅速發展,一躍而成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現在它是荷蘭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金融和文化的中心,全球500強中的七大公司總部設在此地。它像支萬花筒:有歷史悠久的運河網;排名榜首的紅燈區;有大麻咖啡舘。它也是一座走在世界前衞的尖端都市:第一個開放同性結婚的地方;第一個允許安樂死的不禁城。是一個非常開放與講求實際的城市,任何話題都可以討論,任何事情都可以試行,合不合法容後再說。
全球的大都會如巴黎、倫敦、東京、法蘭克福都有紅燈區,但阿姆斯特丹擁有世界上最紅的紅燈區。政府允許他們公開營業,而且紅到成為觀光景點。除了可以進行個體性交易之外,其他有關性愛的五花八門樣樣俱全,但都不准遊客拍照。若想瞭解性的歷史與知識,也有Sex Museum供人參觀,它位於火車站附近的水壩大道上。
阿姆斯特丹的市區交通的二大特點是運河與腳踏車。運河交織如網,但河水相當混濁,船長跟我們開了一個玩笑,問我們喜不喜歡荷蘭的啤酒Heineken?他說各位有沒有喝出它的獨特味道,因為它是用運河的水釀製的,大家聽了哈哈大笑!此乃荷蘭人的幽默。阿姆斯特丹市民特別喜歡以腳踏車代步,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享受騎車之樂,到處都是車山車海,推動環保於無形之中,是個Bike Friendly的地方。
喜歡印象派畫家的人,應該撥空去參觀此地的梵谷博物館。他一生坎坷潦倒,大都靠他弟弟西奧救濟。比較著名的畫作有《吃馬鈴薯的人》《阿爾勒醫院的方庭》《星夜》《向日葵》等等。各位猜猜看,梵谷的十五朵《向日葵》賣了多少錢?聽說1987年在倫敦由佳士得拍賣公司以US$39,921,750成交,一朵超過二百萬美元。1882年梵谷赴法國南部Arles (阿爾勒)旅居,在此地他與另一畫家高更關係搞砸了,梵谷在無法自控之下,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我在法國南部旅遊時曾經造訪阿爾勒,瞭解一下梵谷的自傷情景。
風車村桑斯安斯
桑斯安斯(Zaanse Schans)是荷蘭的風車村,Zaan River環繞著它。在晴朗的藍天下,陪襯著地上的碧草,加上周圍錯落的風車,構成一幅小鎮的美景。
古時候風車是荷蘭人謀生的工具,依照不同的設計,達成不一樣的功能,有引水、磨粉、鋸木等等用途。此村從各地搬來多座風車供人參觀,儼然成為風車博物館。
化木為鞋有如點石成金
荷蘭多濕地,往日農家多穿木鞋,避免腳底直接與水接觸。舊時習俗,如果一個男孩子喜歡一個女孩子,必須用心去挑選一雙精緻合腳的木鞋送給心上人。在木鞋工作坊,師傅會認真地表演如何將一塊木頭逐漸變成漂亮迷人的鞋子,近乎一種點石成金的手藝。造型看來簡單,但其線條卻流暢優美,真是一雙美鞋出於百年智慧。
令人垂涎又令人氣死的乳酪
傳説乳酪(cheese)的製作原理是阿拉伯遊牧民族最早發現的。在遠古時代,有一支遊牧族人要橫越沙漠地帶,就以牛胃作成皮囊裝入牛奶。騎在駱駝上走了幾個小時之後,因為口渴停下喝些牛乳,結果發現皮囊內的牛奶分成了二層,上面仍是牛乳但底層卻變成凝乳。因為裝牛奶的牛胃皮囊富含酵素,牛奶經過長時間顛簸與酵素攪拌,再加上沙漠的高溫,因此部分牛奶變成凝乳,這正是今日乳酪的主要製作過程。
荷蘭的起司(即是乳酪)種類繁多,其中以高達(Gouda)與艾登(Edam)二個牌子最著名。一個荷蘭人平均每年吃掉八公斤的起司,他們的平均身高為歐洲之冠,應該與吃了高量的起司有關。我個人最喜歡高達牌棕褐色外皮的煙燻起司,我家太座最怕起司,戲言有些起司怪味無比,入口之後會被活活「氣死」。
鬱金香中心庫肯霍夫
庫肯霍夫(Keukenhof)位於阿姆斯特丹近郊的小鎮利瑟(Liess)。keuken意為廚房,hof意為庭院。該地原是雅各布伯爵夫人的所在地 。早期她在自家的庭院種了一些蔬菜與香草以備廚房之用。但後來逐漸擴大種植花卉樹木,並廣植各樣品種的鬱金香。如今每年四、五月之交的鬱金香花季,每天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來此賞花,共享名符其實的「花花世界」。
世界花卉集散中心
阿斯米爾(Aalsmeer)是個距離阿姆斯特丹十七公里的小鎮,人口僅有二萬多,但卻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
拍賣市場一大早就開市了,所以我們在清晨時刻就進場觀看繁忙的景象。一方面電瓶車在鮮花倉庫中快速穿梭,另一方面買家集會在二樓交易廳內待機按鈕投標。拍賣過程是屏幕上首先顕示頂價,而後由各位買家開始殺價,最後由最低價者得標。這種「由高而低」與傳統的「由低而高」的競標方式是非常unconventional的。平均每天的成交量是一千八百萬株花卉和二百萬株植物。並且就在當天下午,這批成交貨就會由附近的機場送往世界的各個角落。
浴火重生的城市鹿特丹
鹿特丹(Rotterdam)是由附近的鹿特河(Rotta,意為泥濘水域)與水壩(Dam)組合而成,與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取名相似。鹿特丹長期為歐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裝箱運量計算,1980年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退為第十。以人口排名,目前是荷蘭第二大都市。
1940年德國入侵荷蘭,為了迫使荷蘭早日投降,德軍對鹿特丹進行無情的轟炸。鹿特丹的市中心建築物被炸得體無完膚。戰後奧西·撒丁為被毀的城市鹿特丹設計了一座叫做“沒有心的城市”的塑像,作為歷史的悲慘印記。
鹿特丹的建築在荷蘭名列前矛,荷蘭最高建築物Montevideo Tower在此地,高達160米。二十世紀,一批現代風格建築興建於鹿特丹,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皮特·布洛姆(Piet Blom)設計的方房子(Kubuswoningen)。此奇特房型吸引許多遊客前往參觀,筆者是其中之一。
舊的鹿特丹在二次大戰中已經毀了,市民們牢記著荷蘭的格言「堅持不懈」,東山再起重建家園。
海邊長出利牙的海牙
海牙(荷蘭語Den Haag)是荷蘭唯一直接鄰海的大都市,雖然它不是荷蘭的首都,但它卻是荷蘭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議會、外國使館都坐落在此地,它也是荷蘭王室的居住地。此外也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包括國際法院和國際刑事法院,所謂「利牙」就是指這些執法機構。
荷蘭留在台灣的歷史印記熱蘭遮城
若把澎湖群島與台灣本島合併立論,則荷蘭立足台灣為1622年至1662年。此時正逢地理大發現時代,荷蘭人為了建立能與明朝、日本做貿易的據點,先在澎湖建立“風櫃尾城堡”為開端。後來明朝派兵圍攻此堡,荷蘭放棄澎湖被迫移至台灣本島的“大員”(即今台南市安平區一帶)。荷蘭人與手下的東印度公司連手在大員建立“安平古堡”與“熱蘭遮城”(Zeelandia),一方面作為防禦的堡壘,另一方面作為殖民和貿易的據點。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並包圍熱蘭遮城,1662年鄭軍攻下大員的制高點,荷蘭只得退出大員。1664年荷蘭人改由北部出兵佔領雞籠(今日基隆),但後來因為補給困難,而且貿易也無從進展而停止行動。在1667年東印度公司以虧損荷蘭盾八萬元為由,決定撤出雞籠,從此荷蘭人徹底放棄台灣。
在十七世紀,荷蘭人向全球建立貿易據點時,在曼哈頓島的南端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並在今日紐約市的華爾街(Wall Street)一帶,圍起北城牆作為防禦之用,以防止海盜與印第安人的侵犯,這是今日Wall Street名稱的歷史根源。如今牆是拆下不見了,但華爾街每天卻在買賣股票堆積金塊,成為世界的股票中心。當時荷蘭人也在今日的台南建立東南亞的據點「熱蘭遮城」,但在荷蘭退出之後,明清兩朝國力日衰,台南的進展遠遠地落在紐約之後。由於種種歴史上的因素,如今熱蘭遮城祗剩下支離不全的古蹟。紐約與台南兩地相比,可以説是天壤之別。
根據媒體報導,台灣導演魏徳聖建議重建熱蘭遮城。首先用來作為拍攝舊時台南 “豐饒之城” 三部曲的背景,之後作為台灣大航海時代的主題園區。估計需要資金台幣135億,並希望能夠在熱蘭遮城建城四百週年的2024年開幕。由此不但可以發展南臺灣的觀光事業,也可以促進台灣與歐洲的多方位交流,我們拭目以待樂觀其成。
曾經
蔡淑媛

開學第三天的清晨,身為小學一年級新生的我告訴母親,已經認得路,母親就讓我一個人走路到學校。走到學校沒問題,問題是當我看見校門口站著威風凜凜的高年級男生童子軍時,我無膽的症頭從腳底升到「頭殼頂」。我在校門外躊躇徘徊,拼命給自己信心喊話:他們只抓壞學生,不會為難我。我心底在吶喊,但雙腿卻不聽令。正在著急的時候,忽然看見校門內有一個女生走過去。我認出是昨天老師指定的班長陳梅琪。她顯然也看見了我,走出來拉住我的手往裡跑,口裡碎碎念:「上課鈴都快響了,你怎麼還在外面玩?」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梅琪得到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下學期開始,她以及第二名的同學因為搬家轉學,我理所當然升上了第一名。父親看見成績單,臉上出現了笑容。在家裡一向話語不多的父親開了金口說:「進步了,很好。」本想把第一、二名搬家轉學的事告訴他,我只是順勢升上去而已。但是小小的虛榮心堵住了我的口舌。初中考上省立xx女中,我與梅琪碰巧被編入同一班,中斷了幾年的同學情誼又得以延續。
初中三年,我跟梅琪就像被一條繩子綁住一樣,她到哪裡我就被拉到哪裡。論年紀她只比我大了幾個月,但是因為有兩個姊姊在前頭帶路,梅琪的言行舉止就比其他同學成熟多多。她一個口號我就一個動作。校園裡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樹。火紅的花朵開過後,果實包著棉絮會從枝頭爆落。梅琪說:「我們來撿拾棉花,撿夠了送到棉被店裡做一條囝仔被。」於是每天下課後,我就跟著她彎腰駝背在樹下認真尋找剛爆開,尚未受到污染的潔白棉花球。
梅琪說她姊姊跟同學去看「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那部電影,感動得整天談論不休,無心上課。,她要我也陪她去看一次。少女情懷最是迷戀海枯石爛生死相隨,對殉情的故事當然刻骨銘心。哭濕了半條手巾還是小事一樁,有一天在梅琪家,竟然看到牆上掛著一幅放大的、鑲著玻璃鏡框的男主角勞伯泰勒(Robert Taylor)在劇中的戎裝照,看起來頗有「民族救星」的架勢。梅琪堅持他是人間唯一的「緣投桑」大帥哥。「蘿蔔太辣」(Robert Taylor的諧音)碰巧並非我欣賞的類型,可是經不起她的花言巧語與威逼利誘,我只好洗心革面,全盤接受。
校園北邊圍著紅磚的矮牆。下課後晴朗的黃昏,我跟梅琪有時會跨坐在磚牆上欣賞校外的風景~~綠油油的水稻田中,水牛耕田,農夫播種,蓄水池上偶而有白鷺鷥飛來棲息在水中央。朝西北的方向看過去,翻飛的稻浪間不知何時出現一棟淺灰色水泥的平房。我說奇怪喔!水田中怎麼長出「一間厝」?「啊!那是我姊姊朋友的房子。哪天我帶你去。我跟我姐禮拜天會去那裡念書做功課。」梅琪輕描淡寫地回答。
我果真跟隨梅琪到水田中央的房屋去作客。那座平房的前門上寫著「愛蓮小築」四個正楷毛筆字。我綜觀裏外,找不到蓮花池塘或有關蓮花的擺飾。於是就自作聰明地決定,「厝主」一定是個愛妻的好男人,妻子名字就叫做「蓮」。問梅琪有關他的來歷。她說是個「外省仔」公務員,好像還沒結婚(也許在中國大陸留著一個名字叫做 “蓮”的妻子?)
我又問她~~為什麼他肯讓新屋當作妳跟妳姐的書房?她說她也不知道,「也許是在追求我姊吧!」她笑著說。我不能接受這番說辭。姊姊才高三耶!有沒有搞錯?我從未見過那個「厝主」。好幾年後當我返校舊地重遊,圍牆外那一方天地已蓋滿高低錯落的屋宇。「愛蓮小築」連同那一大片綠水汪汪的田園已經完全消失了蹤跡。
那年暑假,梅琪本校高中聯考與台北護理學校金榜雙題名。梅琪的父親替她選擇了護校。她不敢違抗父親的旨意,只好孤單地搭坐北上的列車前往異鄉去上學。這其間我們多半靠書信聯繫。我們的國文老師一口濃濃的山東腔,上課聽講全然「霧煞煞」。我就利用這節課給梅琪編寫千言信。
我把同學的作息動態甚至調皮搞怪的把戲,鉅細靡遺地在信裡向她描述。紙短情長欲罷不能,有時還得打出「欲知後事,且待下回分解」的預告。她回信說看信看得眼淚汪汪,但也醫好了對母校與同學的相思病。高中畢業後我到台北上大學,梅琪則已完成了護士的訓練返回到高雄。我跟她前後「相出路」。等到我完成大學課業回到故鄉與她相見,我是國中「菜鳥」教員,而她則早已成了頗具資歷的的白衣天使。
因為近水樓台,且對音樂具有共同的興趣,梅琪與醫院裡一個年輕的醫生兩情相悅,譜出了青春的戀曲。但是他倆的交往不幸受到男方家長極力的反對。男方出身醫生世家,父母對他婚事的絕對要求是~雙方家庭門當戶對。這份不受祝福的戀情只能低調進行。有一次為了去聽一場音樂會,怕被熟人看到把消息傳進男家,梅琪苦苦求我去當兩人的電燈泡。我對音樂原本外行,為了成全好友的心願,我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梅琪苦戀的對象。他身高中等,長相尚屬清秀,但是舉止行為顯得低調畏縮。我坐在兩人當中苦撐了一晚,不知偷瞄了幾次腕錶上的時刻,直覺上那是我生命中最長的一夜。
兩年過去,我走入了婚姻與家庭不久就懷了身孕。這期間,梅琪與她的醫生男友,明知不會有「有情人終成眷屬」快樂圓滿的結局,但還藕斷絲連。那年CANADA政府到台灣招募正規護士。梅琪決意拋棄愛情遠走他鄉。由於梅琪的關係,我選擇到她服務的醫院去生產。產後第三天黃昏,我還萎靡不振地躺在病床上,忽見她身穿一襲合身的洋裝,臉上薄施脂粉,足蹬高跟鞋,娉娉婷婷向我走來。我張大眼睛定定看住她。
「下班回家換掉制服,現在過來看看你。」她笑著說。我說看我何必梳妝打扮?她臉色忽然一沈,輕輕嘆了一口氣。
「什麼代誌?」我問她。她說其實是回到醫院參加同事為她舉行的惜別舞會。她的加拿大護照簽證已經出來。
「你該高興才對。多少人想出國都出不成,更何況妳這一去就有現成的”頭路“」我給她打氣,她沈默不語。
「他會不會出現?」我問她。
「不知道,有段日子沒說話了,相見不如不見。」她神色黯然。
「好聚好散,也別全怪他。他只是沒有勇氣搞家庭革命。」我竟然替那個軟弱的的傢伙說起情來。
「我------我不想參加惜別會了。」她忽然打起退堂鼓。
「那怎麼行,你缺席,對主辦的人怎麼交代?」
「我孤單一人,誰陪我開舞?」她意興闌珊。
我丈夫正陪在身旁。我斜眼瞄了他一下~高頭大馬,神清氣爽,又曾拜師學過「舞」藝。我腦海靈光一閃,推一下丈夫,聲若宏鐘地對梅琪說:「那好辦,我這個借你。」我話一出口自己也嚇了一跳。梅琪還有點猶疑,我的身邊人卻靜默無言。片刻後,兩人並肩走了出去。
一屋子的空虛與寂寞彌天蓋地壓落下來。我內心五味雜陳。隨手拿起置放在身旁的圓鏡照照自己~~皮膚黃腫、神態疲憊、經歷過生產撕裂的劇痛後,眉眼五官離離落落尚未歸位。看看梅琪青春亮麗嬌柔可人的模樣,兩人相比,簡直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而我的丈夫呢?,剛為他生下一個壯健的兒子,聽到要把他免費出租給好友去舞會亮相,不但沒有一點推辭或躊躇,竟然頭也不回地輕鬆陪她走出病房門。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我,結什麼大頭婚?生什麼胖小子?我抱住枕頭悶聲哭泣,無法抑止幾乎哭得肝腸寸斷。……
梅琪離家前夕到我家來辭行。「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兩人執手相對,離情依依。臨走前,她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西洋經典名曲「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的歌詞~~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I'll have you to remember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Your love will live in my heart
So kiss me my sweet
And so let us part
And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That kiss will live in my heart
那是梅琪與她無緣的情人最喜愛的歌曲。我當電燈泡的那個夜晚,曲終人散後三人步入歸途的時候,他倆手挽手,輕聲合唱的就是這首歌。梅琪要我把歌詞翻譯成中文,我一口答應下來。然後,日曆翻飛,我忙著兒子,忙著教書,更在不久之後帶著孩子萬里尋夫到達亞美利加的海岸。幾十年過去了。我沒有完成梅琪交代的,翻譯歌詞的付託。
梅琪只在加拿大停留一年。經由友人介紹,她找到了合適的人生伴侶,來到美國結婚並生下一對佳兒女。兒女成長先後成家,梅琪不幸染患了肺癌。與病魔奮戰了三年,在升格當上阿嬤之後,以六十出頭之齡告別了人世。十多年時光轉眼逝去,但是每當我聽到「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的旋律響起,我就會想起在島南原鄉,與她共度的年少歲月,想起我未完成的歌詞譯文。我該對她說聲SORRY! 天上人間,別來無恙?親愛的梅琪,妳可會怪我? (2019年五月修訂)
小學一年級上學期梅琪得到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下學期開始,她以及第二名的同學因為搬家轉學,我理所當然升上了第一名。父親看見成績單,臉上出現了笑容。在家裡一向話語不多的父親開了金口說:「進步了,很好。」本想把第一、二名搬家轉學的事告訴他,我只是順勢升上去而已。但是小小的虛榮心堵住了我的口舌。初中考上省立xx女中,我與梅琪碰巧被編入同一班,中斷了幾年的同學情誼又得以延續。
初中三年,我跟梅琪就像被一條繩子綁住一樣,她到哪裡我就被拉到哪裡。論年紀她只比我大了幾個月,但是因為有兩個姊姊在前頭帶路,梅琪的言行舉止就比其他同學成熟多多。她一個口號我就一個動作。校園裡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樹。火紅的花朵開過後,果實包著棉絮會從枝頭爆落。梅琪說:「我們來撿拾棉花,撿夠了送到棉被店裡做一條囝仔被。」於是每天下課後,我就跟著她彎腰駝背在樹下認真尋找剛爆開,尚未受到污染的潔白棉花球。
梅琪說她姊姊跟同學去看「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那部電影,感動得整天談論不休,無心上課。,她要我也陪她去看一次。少女情懷最是迷戀海枯石爛生死相隨,對殉情的故事當然刻骨銘心。哭濕了半條手巾還是小事一樁,有一天在梅琪家,竟然看到牆上掛著一幅放大的、鑲著玻璃鏡框的男主角勞伯泰勒(Robert Taylor)在劇中的戎裝照,看起來頗有「民族救星」的架勢。梅琪堅持他是人間唯一的「緣投桑」大帥哥。「蘿蔔太辣」(Robert Taylor的諧音)碰巧並非我欣賞的類型,可是經不起她的花言巧語與威逼利誘,我只好洗心革面,全盤接受。
校園北邊圍著紅磚的矮牆。下課後晴朗的黃昏,我跟梅琪有時會跨坐在磚牆上欣賞校外的風景~~綠油油的水稻田中,水牛耕田,農夫播種,蓄水池上偶而有白鷺鷥飛來棲息在水中央。朝西北的方向看過去,翻飛的稻浪間不知何時出現一棟淺灰色水泥的平房。我說奇怪喔!水田中怎麼長出「一間厝」?「啊!那是我姊姊朋友的房子。哪天我帶你去。我跟我姐禮拜天會去那裡念書做功課。」梅琪輕描淡寫地回答。
我果真跟隨梅琪到水田中央的房屋去作客。那座平房的前門上寫著「愛蓮小築」四個正楷毛筆字。我綜觀裏外,找不到蓮花池塘或有關蓮花的擺飾。於是就自作聰明地決定,「厝主」一定是個愛妻的好男人,妻子名字就叫做「蓮」。問梅琪有關他的來歷。她說是個「外省仔」公務員,好像還沒結婚(也許在中國大陸留著一個名字叫做 “蓮”的妻子?)
我又問她~~為什麼他肯讓新屋當作妳跟妳姐的書房?她說她也不知道,「也許是在追求我姊吧!」她笑著說。我不能接受這番說辭。姊姊才高三耶!有沒有搞錯?我從未見過那個「厝主」。好幾年後當我返校舊地重遊,圍牆外那一方天地已蓋滿高低錯落的屋宇。「愛蓮小築」連同那一大片綠水汪汪的田園已經完全消失了蹤跡。
那年暑假,梅琪本校高中聯考與台北護理學校金榜雙題名。梅琪的父親替她選擇了護校。她不敢違抗父親的旨意,只好孤單地搭坐北上的列車前往異鄉去上學。這其間我們多半靠書信聯繫。我們的國文老師一口濃濃的山東腔,上課聽講全然「霧煞煞」。我就利用這節課給梅琪編寫千言信。
我把同學的作息動態甚至調皮搞怪的把戲,鉅細靡遺地在信裡向她描述。紙短情長欲罷不能,有時還得打出「欲知後事,且待下回分解」的預告。她回信說看信看得眼淚汪汪,但也醫好了對母校與同學的相思病。高中畢業後我到台北上大學,梅琪則已完成了護士的訓練返回到高雄。我跟她前後「相出路」。等到我完成大學課業回到故鄉與她相見,我是國中「菜鳥」教員,而她則早已成了頗具資歷的的白衣天使。
因為近水樓台,且對音樂具有共同的興趣,梅琪與醫院裡一個年輕的醫生兩情相悅,譜出了青春的戀曲。但是他倆的交往不幸受到男方家長極力的反對。男方出身醫生世家,父母對他婚事的絕對要求是~雙方家庭門當戶對。這份不受祝福的戀情只能低調進行。有一次為了去聽一場音樂會,怕被熟人看到把消息傳進男家,梅琪苦苦求我去當兩人的電燈泡。我對音樂原本外行,為了成全好友的心願,我硬著頭皮答應下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梅琪苦戀的對象。他身高中等,長相尚屬清秀,但是舉止行為顯得低調畏縮。我坐在兩人當中苦撐了一晚,不知偷瞄了幾次腕錶上的時刻,直覺上那是我生命中最長的一夜。
兩年過去,我走入了婚姻與家庭不久就懷了身孕。這期間,梅琪與她的醫生男友,明知不會有「有情人終成眷屬」快樂圓滿的結局,但還藕斷絲連。那年CANADA政府到台灣招募正規護士。梅琪決意拋棄愛情遠走他鄉。由於梅琪的關係,我選擇到她服務的醫院去生產。產後第三天黃昏,我還萎靡不振地躺在病床上,忽見她身穿一襲合身的洋裝,臉上薄施脂粉,足蹬高跟鞋,娉娉婷婷向我走來。我張大眼睛定定看住她。
「下班回家換掉制服,現在過來看看你。」她笑著說。我說看我何必梳妝打扮?她臉色忽然一沈,輕輕嘆了一口氣。
「什麼代誌?」我問她。她說其實是回到醫院參加同事為她舉行的惜別舞會。她的加拿大護照簽證已經出來。
「你該高興才對。多少人想出國都出不成,更何況妳這一去就有現成的”頭路“」我給她打氣,她沈默不語。
「他會不會出現?」我問她。
「不知道,有段日子沒說話了,相見不如不見。」她神色黯然。
「好聚好散,也別全怪他。他只是沒有勇氣搞家庭革命。」我竟然替那個軟弱的的傢伙說起情來。
「我------我不想參加惜別會了。」她忽然打起退堂鼓。
「那怎麼行,你缺席,對主辦的人怎麼交代?」
「我孤單一人,誰陪我開舞?」她意興闌珊。
我丈夫正陪在身旁。我斜眼瞄了他一下~高頭大馬,神清氣爽,又曾拜師學過「舞」藝。我腦海靈光一閃,推一下丈夫,聲若宏鐘地對梅琪說:「那好辦,我這個借你。」我話一出口自己也嚇了一跳。梅琪還有點猶疑,我的身邊人卻靜默無言。片刻後,兩人並肩走了出去。
一屋子的空虛與寂寞彌天蓋地壓落下來。我內心五味雜陳。隨手拿起置放在身旁的圓鏡照照自己~~皮膚黃腫、神態疲憊、經歷過生產撕裂的劇痛後,眉眼五官離離落落尚未歸位。看看梅琪青春亮麗嬌柔可人的模樣,兩人相比,簡直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而我的丈夫呢?,剛為他生下一個壯健的兒子,聽到要把他免費出租給好友去舞會亮相,不但沒有一點推辭或躊躇,竟然頭也不回地輕鬆陪她走出病房門。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我,結什麼大頭婚?生什麼胖小子?我抱住枕頭悶聲哭泣,無法抑止幾乎哭得肝腸寸斷。……
梅琪離家前夕到我家來辭行。「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兩人執手相對,離情依依。臨走前,她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西洋經典名曲「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的歌詞~~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I'll have you to remember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Your love will live in my heart
So kiss me my sweet
And so let us part
And 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
That kiss will live in my heart
那是梅琪與她無緣的情人最喜愛的歌曲。我當電燈泡的那個夜晚,曲終人散後三人步入歸途的時候,他倆手挽手,輕聲合唱的就是這首歌。梅琪要我把歌詞翻譯成中文,我一口答應下來。然後,日曆翻飛,我忙著兒子,忙著教書,更在不久之後帶著孩子萬里尋夫到達亞美利加的海岸。幾十年過去了。我沒有完成梅琪交代的,翻譯歌詞的付託。
梅琪只在加拿大停留一年。經由友人介紹,她找到了合適的人生伴侶,來到美國結婚並生下一對佳兒女。兒女成長先後成家,梅琪不幸染患了肺癌。與病魔奮戰了三年,在升格當上阿嬤之後,以六十出頭之齡告別了人世。十多年時光轉眼逝去,但是每當我聽到「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的旋律響起,我就會想起在島南原鄉,與她共度的年少歲月,想起我未完成的歌詞譯文。我該對她說聲SORRY! 天上人間,別來無恙?親愛的梅琪,妳可會怪我? (2019年五月修訂)
螞蟻與蜜蜂
江朝雄
在亞熱帶的台灣居住超過41年,除了曾經看到一些樹幹、樹枝上有突出的螞蟻窩外,也許因為未曾受牠咬傷攻擊,對螞蟻的生態並沒有太留意。直到來德州之後,對這小東西才學到功課。
剛搬來德州時,曾聽朋友說德州的「火蟻」很厲害,當時我並沒有當一回事。但在1985年有一天,在住家後院被一隻螞蟻咬到左膝蓋下小腿的左側,當時只覺得癢癢的,沒有馬上塗藥膏處理。到了隔日,覺得被咬的地方不僅覺得癢,而且感到腫痛,就塗上Benadryl的藥膏。或許塗藥的次數太少,間隔時間太久,藥效緩不濟急,到第三天,不但情況沒有進步,而且左小腿開始腫起來。再隔一天小腿更為加疼痛,並且腫得更大。
那時因剛來美沒幾年,我的醫藥常識比現在差很多,除了聽人說不必處方的Benadryl外,就是用我的隨身寶Aspirin,那兩者我都用過。說來也很奇妙,腫痛折磨約二個多禮拜後,突然有一天,感覺腫痛已和緩好轉(如今回想,大概是後來塗藥膏次數增加,吃止痛藥也按時吧!)逐漸地,疼痛隨著日子的消逝,也慢慢消失,前後將近一個月的折騰,讓我體會被螞蟻咬到的痛苦,如今34年過去,左小腿仍留下黑色的疤痕印記。
人體被螞蟻咬傷後,唯一的好處大概是產生抗體,增加免疫力。記得第一次被咬傷後,約隔沒幾個月後,又被咬第二次,接著過後沒多久又被咬第三次,第二次也癢痛二天,第三次以後,只要一塗藥就沒事。這些年來被螞蟻咬了不下幾十次,雖然癢癢不舒服,但對於螞蟻窩的處理,我還是不想用化學藥劑,以免污染大地。只用1:5或是1:4的尿水比例沖趕牠們,這方法比用水沖趕效果好。
螞蟻幾乎是地球上眼睛看到的迷你動物,驕傲的人類形容消滅或打死對方,就用「打死你就像揉死一隻螞蟻般那麼容易 !」然而,螞蟻社會的井然有序,及分工合作的能力,比起我們人類社會真是「超高級」。因為牠們勤奮工作,沒有詭詐爭鬥,團結合作,將那超自己體型十倍、百倍的食物,搬回倉庫。比起多數人類只顧私利,人人爭做皇帝,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談到蜜蜂,牠們跟螞蟻有一點相同,因為牠們都是群體聚居,團結合作的昆蟲類。而二者最大的不同,是蜂群會飛,而且是幫植物傳遞花粉的重要媒介之一,螞蟻就沒有這樣的能耐。至於蜂的種類,據英文網上說有20,00 0 種,中文網則說至少中國就有百多種以上。那是屬於專家研究探討的領域,對普通人而言,太仔細,也許不一定有趣。還是談我們日常會看到的幾種吧!
以下幾種蜂是我從童年到老年,從台灣到德州,居家周圍都可看到的最普遍的蜂群 :
(1) 蜜蜂 。(2) 黑蜂一種體型圓圓胖胖的黑色蜂,約蜜蜂的2倍~3倍大。(3) 黃蜂 。(4)大黃蜂(虎頭蜂)。其實牠們的顏色是淺紅色,體型沒有黑蜂那麼圓滾滾、胖嘟嘟,比較長,也有蜜蜂的2~3倍大。在 住家的花園、菜圃、開花的果樹,到處都可看到牠們飛來飛去忙碌採花蜜的蹤跡。(5) 瘦長的紅蜂(小時候長輩都稱牠們鴛鴦蜂,牠們用泥土做巢)。第3,第4,及第5這三種蜂,在我看來,顏色幾乎相同,只因為過去都被稱之為黃蜂及大黃蜂。我認為照顏色來說,介於深黃、淺紅稱牠們紅蜂反而比較貼切。
據我20多年來在後院苦瓜、絲瓜棚邊的觀察,上述5種蜂幾乎在開花季節,每天都看到牠們,在牠們採花蜜場所,黑蜂靠其又胖又壯,蜜蜂及瘦弱的紅蜂,看到黑胖子及大黃蜂飛來,牠們就讓開。這大概也是自然界強欺弱的現實。然而,對人類食物供應直接有貢獻的只有蜜蜂一種,因為只有牠釀造蜂蜜給我們吃,其他種類的蜂是不造蜂蜜喂人類的,但無論那一種蜂,牠們也都能幫植物傳遞花粉,讓植物開花結果,對人類及自然生態也有間接的貢獻。
記得讀小學二年級時,住嘉義市白川町附近一間鐵皮屋頂的日式房子。有一天突然看到我家屋簷下,在前門的左上方牆壁上築了一個蜂巢,它還未做好,就有小西瓜那麼大,我急忙告訴母親,她走出去抬頭一看,看見飛進飛出的大隻黃紅色蜂,就說那是虎頭蜂窩,大家不要靠近它,也不必趕牠,果然再過沒多久,就築成一個比二個排球還大,形狀像虎頭,而且有漂亮花紋的蜂窩就完工了。
在那個年代,民風較純樸,也不知道找哪一單位負責處理虎頭蜂窩,一家9口,每天進出家門,也沒有一個人會害怕被虎頭蜂螫到。如今回想,只能說傻人傻福,吉人自有天相。那段期間偶爾會有一隻落單的虎頭蜂,沒有進蜂窩,流落在前面玻璃窗上,我們也不傷害牠,讓牠自己飛回巢。有時候,附近的小孩路過時,會撿小石頭丟蜂窩,他們沒有丟中蜂巢,卻引來一、二隻警衛蜂飛出來追逐。還好,那些小孩嚇得快跑,以後路過時也不敢再惹怒虎頭蜂了。
時間一年又一年飛速過去,到1957年的某一天,整個蜂群突然就飛走了。連續觀察了二、三天,注意是否仍有蜂飛進飛出,但都沒有看見一隻蜂。我們還是不敢馬上拿竹竿把蜂巢打下來,大約再過一年後,再沒有看到虎頭蜂飛來飛去,才把蜂窩拿下來。
如今回想虎頭蜂在家的屋簷下築大蜂窩的那段往事,唯一的遺憾是當年家裡沒有照相機,將帶花紋的漂亮虎頭蜂窩拍攝下來。但還是要感謝在那十年當中,一家九口沒有人被蜂螫過,蜂群也沒有傷到鄰居或路過者。也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有跟虎頭蜂窩有過10年和平共處的經驗,長大後對各種蜂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我是個曾被螞蟻咬過,折騰近一個月,最嚴重時左小腿腫脹將近一倍大,但個人還是不想用化學藥劑殺牠們,因為藥劑用越多越強,螞蟻毒性越大,被咬的人就更癢更痛。由於自1950年代以後,殺蟲劑的廣泛使用,蜂群被大量撲殺,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食物的汙染及人類的健康,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剛搬來德州時,曾聽朋友說德州的「火蟻」很厲害,當時我並沒有當一回事。但在1985年有一天,在住家後院被一隻螞蟻咬到左膝蓋下小腿的左側,當時只覺得癢癢的,沒有馬上塗藥膏處理。到了隔日,覺得被咬的地方不僅覺得癢,而且感到腫痛,就塗上Benadryl的藥膏。或許塗藥的次數太少,間隔時間太久,藥效緩不濟急,到第三天,不但情況沒有進步,而且左小腿開始腫起來。再隔一天小腿更為加疼痛,並且腫得更大。
那時因剛來美沒幾年,我的醫藥常識比現在差很多,除了聽人說不必處方的Benadryl外,就是用我的隨身寶Aspirin,那兩者我都用過。說來也很奇妙,腫痛折磨約二個多禮拜後,突然有一天,感覺腫痛已和緩好轉(如今回想,大概是後來塗藥膏次數增加,吃止痛藥也按時吧!)逐漸地,疼痛隨著日子的消逝,也慢慢消失,前後將近一個月的折騰,讓我體會被螞蟻咬到的痛苦,如今34年過去,左小腿仍留下黑色的疤痕印記。
人體被螞蟻咬傷後,唯一的好處大概是產生抗體,增加免疫力。記得第一次被咬傷後,約隔沒幾個月後,又被咬第二次,接著過後沒多久又被咬第三次,第二次也癢痛二天,第三次以後,只要一塗藥就沒事。這些年來被螞蟻咬了不下幾十次,雖然癢癢不舒服,但對於螞蟻窩的處理,我還是不想用化學藥劑,以免污染大地。只用1:5或是1:4的尿水比例沖趕牠們,這方法比用水沖趕效果好。
螞蟻幾乎是地球上眼睛看到的迷你動物,驕傲的人類形容消滅或打死對方,就用「打死你就像揉死一隻螞蟻般那麼容易 !」然而,螞蟻社會的井然有序,及分工合作的能力,比起我們人類社會真是「超高級」。因為牠們勤奮工作,沒有詭詐爭鬥,團結合作,將那超自己體型十倍、百倍的食物,搬回倉庫。比起多數人類只顧私利,人人爭做皇帝,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談到蜜蜂,牠們跟螞蟻有一點相同,因為牠們都是群體聚居,團結合作的昆蟲類。而二者最大的不同,是蜂群會飛,而且是幫植物傳遞花粉的重要媒介之一,螞蟻就沒有這樣的能耐。至於蜂的種類,據英文網上說有20,00 0 種,中文網則說至少中國就有百多種以上。那是屬於專家研究探討的領域,對普通人而言,太仔細,也許不一定有趣。還是談我們日常會看到的幾種吧!
以下幾種蜂是我從童年到老年,從台灣到德州,居家周圍都可看到的最普遍的蜂群 :
(1) 蜜蜂 。(2) 黑蜂一種體型圓圓胖胖的黑色蜂,約蜜蜂的2倍~3倍大。(3) 黃蜂 。(4)大黃蜂(虎頭蜂)。其實牠們的顏色是淺紅色,體型沒有黑蜂那麼圓滾滾、胖嘟嘟,比較長,也有蜜蜂的2~3倍大。在 住家的花園、菜圃、開花的果樹,到處都可看到牠們飛來飛去忙碌採花蜜的蹤跡。(5) 瘦長的紅蜂(小時候長輩都稱牠們鴛鴦蜂,牠們用泥土做巢)。第3,第4,及第5這三種蜂,在我看來,顏色幾乎相同,只因為過去都被稱之為黃蜂及大黃蜂。我認為照顏色來說,介於深黃、淺紅稱牠們紅蜂反而比較貼切。
據我20多年來在後院苦瓜、絲瓜棚邊的觀察,上述5種蜂幾乎在開花季節,每天都看到牠們,在牠們採花蜜場所,黑蜂靠其又胖又壯,蜜蜂及瘦弱的紅蜂,看到黑胖子及大黃蜂飛來,牠們就讓開。這大概也是自然界強欺弱的現實。然而,對人類食物供應直接有貢獻的只有蜜蜂一種,因為只有牠釀造蜂蜜給我們吃,其他種類的蜂是不造蜂蜜喂人類的,但無論那一種蜂,牠們也都能幫植物傳遞花粉,讓植物開花結果,對人類及自然生態也有間接的貢獻。
記得讀小學二年級時,住嘉義市白川町附近一間鐵皮屋頂的日式房子。有一天突然看到我家屋簷下,在前門的左上方牆壁上築了一個蜂巢,它還未做好,就有小西瓜那麼大,我急忙告訴母親,她走出去抬頭一看,看見飛進飛出的大隻黃紅色蜂,就說那是虎頭蜂窩,大家不要靠近它,也不必趕牠,果然再過沒多久,就築成一個比二個排球還大,形狀像虎頭,而且有漂亮花紋的蜂窩就完工了。
在那個年代,民風較純樸,也不知道找哪一單位負責處理虎頭蜂窩,一家9口,每天進出家門,也沒有一個人會害怕被虎頭蜂螫到。如今回想,只能說傻人傻福,吉人自有天相。那段期間偶爾會有一隻落單的虎頭蜂,沒有進蜂窩,流落在前面玻璃窗上,我們也不傷害牠,讓牠自己飛回巢。有時候,附近的小孩路過時,會撿小石頭丟蜂窩,他們沒有丟中蜂巢,卻引來一、二隻警衛蜂飛出來追逐。還好,那些小孩嚇得快跑,以後路過時也不敢再惹怒虎頭蜂了。
時間一年又一年飛速過去,到1957年的某一天,整個蜂群突然就飛走了。連續觀察了二、三天,注意是否仍有蜂飛進飛出,但都沒有看見一隻蜂。我們還是不敢馬上拿竹竿把蜂巢打下來,大約再過一年後,再沒有看到虎頭蜂飛來飛去,才把蜂窩拿下來。
如今回想虎頭蜂在家的屋簷下築大蜂窩的那段往事,唯一的遺憾是當年家裡沒有照相機,將帶花紋的漂亮虎頭蜂窩拍攝下來。但還是要感謝在那十年當中,一家九口沒有人被蜂螫過,蜂群也沒有傷到鄰居或路過者。也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有跟虎頭蜂窩有過10年和平共處的經驗,長大後對各種蜂就沒有什麼好怕的。
我是個曾被螞蟻咬過,折騰近一個月,最嚴重時左小腿腫脹將近一倍大,但個人還是不想用化學藥劑殺牠們,因為藥劑用越多越強,螞蟻毒性越大,被咬的人就更癢更痛。由於自1950年代以後,殺蟲劑的廣泛使用,蜂群被大量撲殺,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食物的汙染及人類的健康,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我的手錶
吳連山
最近我的手錶不動。我猜大慨是電池壞了。當我說要去購買電池時,晉光和林承芳都同時說:現在沒有人戴手錶。我聽了很訝異?路上到處可看到鐘錶店,怎麼會沒人帶手錶?不過他們說的也是!現在的人,差不多每個人都有一副手機在手。上面都有日期和時間可以查看。根本不需要什麼手錶。其實我也是很少戴手錶的。只有參加聚會,開會,聽演講,或搭車時,才會戴手錶。不然,要做工作或運動時,都很礙手礙腳的。非常不方便。
我的抽屜裡有十多個手錶。都不是什麼名牌的。每一個都只有美金二、三十元價值而已。我姐夫告訴我,在Fiesta Mart內,有的手錶只要十元而已就可以買到。在休士頓換電池時,我都是到Batteries Plus Bulbs去買。一個電池大約四、五元。你要自己拆開,看是那一個型號,然後再自己裝上。他們不會替你服務,因為怕弄壞了,要賠償。只有自己來。但是在洛杉磯Sunset Boulevard路上, Kaiser Permanente診所附近,我有一次看到一家鐘錶店說:換電池一個,連工帶料只要四元而已。那一天我路過那裡時,再把全部的手錶拿去換電池。
雖說我的手錶不值錢。但其中有一個卻是名牌Rolex。這是十多年前林承芳在台灣路邊買的膺品。好像是只有美金100元左右。我很少戴出去。偏偏有一次要到Harris County Appraisal District去抗議他們把我的房地產估價太高時。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那天我卻戴這隻手錶去。當時那位估價員很仔細的說明他們是如何的估價。他說他們估的價格是合理的。然後如突然話鋒一轉,說我的手錶很好看,又很值錢,很昂貴。我很羞愧的解釋說這個不是真錶。當然,我那天的抗議就沒有成功了。
然後有一天我不小心把這隻手錶碰撞到牆壁。整個鏡面都破裂。而且損壞到指針完全不會動。經過兩三年後,有一天拿到Bayland Park附近一家鐘錶修理店去看看能不能修理。那個人看了一看說,換個鏡面要美金100元。然後修理指針並清理裡面的零件,另外要200元。總共要美金300元。我就一直沒修理。現在仍然放在抽屜內當紀念品。
上個月到瑞士去玩。那裡的鐘錶業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在大城市內鐘錶店琳瑯滿目。一大堆的名錶,金光閃閃,非常誘人。聽說那裡最有名的十個牌子是:Rolex ,Omega, Cartier, Longines, Patek Philippe, Tissot, Audemars Piguet, TAG Heuer, IWC, 及 Breguet 。我們的導遊一直勸我們買一個回去當紀念品,或是送給心愛的人。她說購買名錶,不僅提高身份,而且可以保值。但是好像都沒有一個人去購買。
突然有人說,現在的人不是都在戴I-watch嗎?這種手錶可以測量你的步行距離,速度,血壓,心跳,⋯⋯等等。對健康很有幫助。我們聽了一愣!究竟我們買手錶是要保健還是要保值?請問你自己!
我的抽屜裡有十多個手錶。都不是什麼名牌的。每一個都只有美金二、三十元價值而已。我姐夫告訴我,在Fiesta Mart內,有的手錶只要十元而已就可以買到。在休士頓換電池時,我都是到Batteries Plus Bulbs去買。一個電池大約四、五元。你要自己拆開,看是那一個型號,然後再自己裝上。他們不會替你服務,因為怕弄壞了,要賠償。只有自己來。但是在洛杉磯Sunset Boulevard路上, Kaiser Permanente診所附近,我有一次看到一家鐘錶店說:換電池一個,連工帶料只要四元而已。那一天我路過那裡時,再把全部的手錶拿去換電池。
雖說我的手錶不值錢。但其中有一個卻是名牌Rolex。這是十多年前林承芳在台灣路邊買的膺品。好像是只有美金100元左右。我很少戴出去。偏偏有一次要到Harris County Appraisal District去抗議他們把我的房地產估價太高時。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那天我卻戴這隻手錶去。當時那位估價員很仔細的說明他們是如何的估價。他說他們估的價格是合理的。然後如突然話鋒一轉,說我的手錶很好看,又很值錢,很昂貴。我很羞愧的解釋說這個不是真錶。當然,我那天的抗議就沒有成功了。
然後有一天我不小心把這隻手錶碰撞到牆壁。整個鏡面都破裂。而且損壞到指針完全不會動。經過兩三年後,有一天拿到Bayland Park附近一家鐘錶修理店去看看能不能修理。那個人看了一看說,換個鏡面要美金100元。然後修理指針並清理裡面的零件,另外要200元。總共要美金300元。我就一直沒修理。現在仍然放在抽屜內當紀念品。
上個月到瑞士去玩。那裡的鐘錶業是全世界第一流的。在大城市內鐘錶店琳瑯滿目。一大堆的名錶,金光閃閃,非常誘人。聽說那裡最有名的十個牌子是:Rolex ,Omega, Cartier, Longines, Patek Philippe, Tissot, Audemars Piguet, TAG Heuer, IWC, 及 Breguet 。我們的導遊一直勸我們買一個回去當紀念品,或是送給心愛的人。她說購買名錶,不僅提高身份,而且可以保值。但是好像都沒有一個人去購買。
突然有人說,現在的人不是都在戴I-watch嗎?這種手錶可以測量你的步行距離,速度,血壓,心跳,⋯⋯等等。對健康很有幫助。我們聽了一愣!究竟我們買手錶是要保健還是要保值?請問你自己!
【六月份一日遊】 San Jacinto Monument
宋明綉
在休士頓住了三十多年,卻一直沒機會去San Jacinto Monument,主要是因為兒女小時就由學校帶去參觀了,不勞父母帶領,也因此沒用心去了解德州歷史。此次把握機會趕上了這次的一日遊。雖然Sam Houston Boat Tour 因為船隻臨時必須修理而取消,改去Kemah 逍遙遊,大家還是十分愉快,共享同遊的樂趣,也吃了一餐美味豐富的buffet 午餐。這次的一日遊,我並没有因為沒坐船而覺得失望,因為San Jacinto Monument 很值得一遊。
此紀念碑高達570英呎,是世界上最高的戰爭紀念碑,比華盛頓紀念碑還高15英呎。它的建立是為了紀念所有為德州獨立而奮戰的英雄。San Jacinto 戰役發生於1836,而在1890州政府拿到撥款開始買地籌劃此紀念碑,而在戰役一百週年1936才開工建造,於1939 完工開放參觀。此紀念碑是美國歷史建築工程的一個典範,底層是博物館,佔地四邊各125英呎,展覧德州歷史事件文物。此碑看似四方形,實則四邊有切角而成八方形,非常壯觀而不單調。碑座四邊各48英呎,碑尖四邊各19英呎,上面落坐德州孤星,是220噸重的星形大物,由石塊鋼鐵及水泥造成,是非常艱鉅的工程,所幸無人爲此傷亡。
紀念碑石階及廣場前巨大長形水池,都增加了它的氣魄,Six Flags 六支旗子飄揚,更標榜了德州特別的歷史,Spain, France, Mexico, Republic of Texa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 這六國都曾統治過德克薩斯這塊土地。法國只是短暫佔領,西班牙則長達三百年,直到1821墨西哥獨立成功才退出,而由墨西哥接管。墨西哥總督獨裁統治造成居民反抗,展開德州獨立戰爭,1836德州共和國成立,而於1845加入美國聯邦政府,但於1861脫離聯邦,加入南方州同盟引發南北戰爭,1865南方失敗,德州才再度加入美國聯邦。
我們進入銅鑄的大門,參觀博物館的戰爭畫作及文物後,乘電梯到Observation Desk觀景樓,這電梯高達500英呎,由親切的服務員操作帶領上下,在觀景樓可以眺望Ship Channel, 海運貨櫃結集,石油工業設施緊連,十分壯觀,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也是能源重地,對德州經濟有很大的貢獻。在這𥚃居高臨下,還可以看到Battleship Texas, 它在一次二次大戰時,曾經是世界上最有戰力的艦艇。除了眺望,最重要是看視頻介紹San Jacinto 戰役,及此碑週遭的景點。
博物館設有電影院,我一向對歷史甚感興趣,就去看了35分鐘的短片,覺得值得六元的票價,之前在博物館才看過的油畫,都是短片的場景,生動的解說,也回答了我的一些疑問,比如九百個德克薩斯兵如何抵擋得上墨西哥大批正規軍?1836年3月6日,德州散兵才在Alamo被墨西哥總督Santa Anna殲滅,如何能在4月21日就成功擊敗Santa Anna? 原來Santa Anna 輕敵,把大軍留後面,自己只領一千多人前進San Jacinto, 兩軍對峙,General Sam Houston 派人暗中把橋切斷以防堵墨軍後援,然後當晚全軍休息養精蓄銳,而墨軍趕路勞累,又整晚沒睡建造防禦工事,隔天一直在不見敵方攻擊之下,全都在放鬆休眠中。Sam Houston 等到下午四時半才發動攻擊,快速進擊,墨軍在休息狀態中找尋武器,倉忙抵禦,完全無法應付德州兵的迅雷不及掩耳的態勢。
天黑之前戰爭就結束了,墨軍死亡630人,被捕730人,包括Santa Anna本人,5月14日,他終於簽下降書,停止戰爭,雙方交換俘虜,Santa Anna 換取了自身的生命自由。倘若他不屈,犧牲生命,援軍早晚必到,Sam Houston 不敵大軍,那也就沒有德州獨立的歷史了,所以說成者為英雄,敗者為狗熊。再說當初會有德州獨立戰爭,是因為墨西哥防堵美國移民進入德州,而今天美國防堵南美移民進入德州,San Jacinto 這一戰可謂決定了兩國的國運。此次一日遊,增進了我對德州歷史的了解,可算是不虛此行。
此紀念碑高達570英呎,是世界上最高的戰爭紀念碑,比華盛頓紀念碑還高15英呎。它的建立是為了紀念所有為德州獨立而奮戰的英雄。San Jacinto 戰役發生於1836,而在1890州政府拿到撥款開始買地籌劃此紀念碑,而在戰役一百週年1936才開工建造,於1939 完工開放參觀。此紀念碑是美國歷史建築工程的一個典範,底層是博物館,佔地四邊各125英呎,展覧德州歷史事件文物。此碑看似四方形,實則四邊有切角而成八方形,非常壯觀而不單調。碑座四邊各48英呎,碑尖四邊各19英呎,上面落坐德州孤星,是220噸重的星形大物,由石塊鋼鐵及水泥造成,是非常艱鉅的工程,所幸無人爲此傷亡。
紀念碑石階及廣場前巨大長形水池,都增加了它的氣魄,Six Flags 六支旗子飄揚,更標榜了德州特別的歷史,Spain, France, Mexico, Republic of Texa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 這六國都曾統治過德克薩斯這塊土地。法國只是短暫佔領,西班牙則長達三百年,直到1821墨西哥獨立成功才退出,而由墨西哥接管。墨西哥總督獨裁統治造成居民反抗,展開德州獨立戰爭,1836德州共和國成立,而於1845加入美國聯邦政府,但於1861脫離聯邦,加入南方州同盟引發南北戰爭,1865南方失敗,德州才再度加入美國聯邦。
我們進入銅鑄的大門,參觀博物館的戰爭畫作及文物後,乘電梯到Observation Desk觀景樓,這電梯高達500英呎,由親切的服務員操作帶領上下,在觀景樓可以眺望Ship Channel, 海運貨櫃結集,石油工業設施緊連,十分壯觀,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也是能源重地,對德州經濟有很大的貢獻。在這𥚃居高臨下,還可以看到Battleship Texas, 它在一次二次大戰時,曾經是世界上最有戰力的艦艇。除了眺望,最重要是看視頻介紹San Jacinto 戰役,及此碑週遭的景點。
博物館設有電影院,我一向對歷史甚感興趣,就去看了35分鐘的短片,覺得值得六元的票價,之前在博物館才看過的油畫,都是短片的場景,生動的解說,也回答了我的一些疑問,比如九百個德克薩斯兵如何抵擋得上墨西哥大批正規軍?1836年3月6日,德州散兵才在Alamo被墨西哥總督Santa Anna殲滅,如何能在4月21日就成功擊敗Santa Anna? 原來Santa Anna 輕敵,把大軍留後面,自己只領一千多人前進San Jacinto, 兩軍對峙,General Sam Houston 派人暗中把橋切斷以防堵墨軍後援,然後當晚全軍休息養精蓄銳,而墨軍趕路勞累,又整晚沒睡建造防禦工事,隔天一直在不見敵方攻擊之下,全都在放鬆休眠中。Sam Houston 等到下午四時半才發動攻擊,快速進擊,墨軍在休息狀態中找尋武器,倉忙抵禦,完全無法應付德州兵的迅雷不及掩耳的態勢。
天黑之前戰爭就結束了,墨軍死亡630人,被捕730人,包括Santa Anna本人,5月14日,他終於簽下降書,停止戰爭,雙方交換俘虜,Santa Anna 換取了自身的生命自由。倘若他不屈,犧牲生命,援軍早晚必到,Sam Houston 不敵大軍,那也就沒有德州獨立的歷史了,所以說成者為英雄,敗者為狗熊。再說當初會有德州獨立戰爭,是因為墨西哥防堵美國移民進入德州,而今天美國防堵南美移民進入德州,San Jacinto 這一戰可謂決定了兩國的國運。此次一日遊,增進了我對德州歷史的了解,可算是不虛此行。
我的頭髮
吳連山
朋友寄來一張我們四十六年前(1973)在芝加哥合影的照片。真不敢相信那時的我,頭髮又多,又黑,又長的。不像現在的我:頭髮又白,又稀,頭頂還禿禿的。
為什麼我的頭髮變化那麼大?除了年老變白,變少以外,我想應該是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原因大慨是基因所致。我家有八個兄弟姊妹,其中有四個人頭髮都非常稀少。我爸爸更是有名的 “上光亮”。不僅禿頭,頭上的皮更是光得發亮。其實看起來,倒是蠻好看,蠻性格的。我沒有這個幸運,只是頭髮非常稀疏,或禿頭。沒有發亮。
第二個原因,過去二、三十年來由於工作非常忙碌,負責管裡的工廠又經常有狀況發生,壓力非常大。焦慮,不安,緊張,造成頭髮掉漏。
第三個原因,應該是我的疏忽。我應該經常按摩頭皮。這是最近一個理髮師告訴我的。她說頭皮如果沒有經常按摩,頭皮血管不暢順,老的頭髮會阻塞新的頭髮生長。舊髮變粗,新髮長不出來。我覺得她講的有道理。
以前剪頭髮都是到休士頓Midtown一家越南女孩子開的理髮廳剪。因為那裡的顧客大多是上班族的年輕人。平常白天大家都在上班,沒有多少顧客。我不喜歡等候,所以利用下班時晨順道去剪頭髮。通常馬上就可以剪,不必等候。非常方便,省時。另外,她都是替我選擇髮型,我不必傷腦筋去決定。我常告訴她,我沒有多少頭髮,剪不出什麼好看的樣子。而且好不好看,我自己也看不到。所以我一點也不介意我的頭髮剪成什麼樣。後來她說店租一直上漲,她不堪負荷。就不知道搬到那裡去了。從那時起我就改搬到西南區一對越南夫婦家去剪。那位太太也說我的頭髮太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剪才好看。所以我也就任由她隨便處理。
搬來洛杉磯後,住家附近有很多理髮廳。都是墨西哥人開的。我進去,他們第一句話就是問你要剪幾號的。我從來都是聽任理髮師自由去處理。跟本不知道有什麼剪幾號的。現在才知道:號碼越小,表示要留下的頭髮越短。換句話說: 1號是剪成頭髮子只剩1/8吋長;2號剩 ¼吋; 3號 留長一點3/8吋;以此類推。8 號留下1吋長。0 號是寸草不留,光頭。
在理髮廳的牆壁上都會看到許多不同帥哥的髮型。我每次看了都很羨慕,希望我的頭髮也能夠那麼好看。於是就問理髮師那一個髮型適合我的頭?他們都很尷尬的說我一點點頭髮都沒有,根本就很難剪。更不用說要什麼髮型。我就開玩笑說既然我的頭髮那麼少,剪起來比較簡單。我的價格應該比較便宜,或是打折扣。他們都說你的頭髮那麼少,根本很難剪,應該要索價高一點。
今年二月底我回台灣一趟。我妹妹帶我到台北,中和南勢角她家附近一家超級商店內剪頭髮。非常便宜,剪一次才新台幣100元約美金3.5元。而且十分鐘就剪完。她看我進來,第一句話也是問我要剪幾號的。我也問她我的頭髮適合那一個髮型。她白了我一眼說:理光頭既好看又時髦。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理光頭! (4/20/2019)
為什麼我的頭髮變化那麼大?除了年老變白,變少以外,我想應該是下面三個原因:
第一原因大慨是基因所致。我家有八個兄弟姊妹,其中有四個人頭髮都非常稀少。我爸爸更是有名的 “上光亮”。不僅禿頭,頭上的皮更是光得發亮。其實看起來,倒是蠻好看,蠻性格的。我沒有這個幸運,只是頭髮非常稀疏,或禿頭。沒有發亮。
第二個原因,過去二、三十年來由於工作非常忙碌,負責管裡的工廠又經常有狀況發生,壓力非常大。焦慮,不安,緊張,造成頭髮掉漏。
第三個原因,應該是我的疏忽。我應該經常按摩頭皮。這是最近一個理髮師告訴我的。她說頭皮如果沒有經常按摩,頭皮血管不暢順,老的頭髮會阻塞新的頭髮生長。舊髮變粗,新髮長不出來。我覺得她講的有道理。
以前剪頭髮都是到休士頓Midtown一家越南女孩子開的理髮廳剪。因為那裡的顧客大多是上班族的年輕人。平常白天大家都在上班,沒有多少顧客。我不喜歡等候,所以利用下班時晨順道去剪頭髮。通常馬上就可以剪,不必等候。非常方便,省時。另外,她都是替我選擇髮型,我不必傷腦筋去決定。我常告訴她,我沒有多少頭髮,剪不出什麼好看的樣子。而且好不好看,我自己也看不到。所以我一點也不介意我的頭髮剪成什麼樣。後來她說店租一直上漲,她不堪負荷。就不知道搬到那裡去了。從那時起我就改搬到西南區一對越南夫婦家去剪。那位太太也說我的頭髮太少,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剪才好看。所以我也就任由她隨便處理。
搬來洛杉磯後,住家附近有很多理髮廳。都是墨西哥人開的。我進去,他們第一句話就是問你要剪幾號的。我從來都是聽任理髮師自由去處理。跟本不知道有什麼剪幾號的。現在才知道:號碼越小,表示要留下的頭髮越短。換句話說: 1號是剪成頭髮子只剩1/8吋長;2號剩 ¼吋; 3號 留長一點3/8吋;以此類推。8 號留下1吋長。0 號是寸草不留,光頭。
在理髮廳的牆壁上都會看到許多不同帥哥的髮型。我每次看了都很羨慕,希望我的頭髮也能夠那麼好看。於是就問理髮師那一個髮型適合我的頭?他們都很尷尬的說我一點點頭髮都沒有,根本就很難剪。更不用說要什麼髮型。我就開玩笑說既然我的頭髮那麼少,剪起來比較簡單。我的價格應該比較便宜,或是打折扣。他們都說你的頭髮那麼少,根本很難剪,應該要索價高一點。
今年二月底我回台灣一趟。我妹妹帶我到台北,中和南勢角她家附近一家超級商店內剪頭髮。非常便宜,剪一次才新台幣100元約美金3.5元。而且十分鐘就剪完。她看我進來,第一句話也是問我要剪幾號的。我也問她我的頭髮適合那一個髮型。她白了我一眼說:理光頭既好看又時髦。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理光頭! (4/20/2019)
萬年溪水長流
雅夫子
前言:
2019年台灣燈會選在南台灣屏東舉辦,主燈區在大鵬灣,副燈區在屏東市與東港。燈會期間創造1339萬人次的佳績,達到「看見屏東、看見台灣」的效果。
屏東市的燈會重點選在萬年溪,筆者身為屏東人,家住「溪邊」,藉此機會介紹萬年溪,與同鄉共享鄉情。
~~~~~~~~~~
住過屏東市的人,大都知道萬年溪,我小時候長年住在它的旁邊,更有一份特別的感情。萬年溪舊名為番仔埔溪,舊時涓涓流水終年不斷,故美名「萬年溪」。原先它祗是一條小溪,隨著日治時期糖業的開發而不斷拓寬,並從上游引注水源,才形成今日的萬年溪。
林英良外號叫林慶記,是舊日屏東(以前叫阿猴)名重一時的地方首富,他具有高瞻遠矚的願景,低價提供一百多甲土地讓台灣製糖會社在屏東建廠。日本治台之前,萬年溪的水路流程貫穿屏東市中心地帶,流經今日中山公園、中央市場、電信局、逢甲路、火車站等地方。為了供水給屏東糖廠,溪流改走自由路段,糖廠用過的黑糖水注入殺蛇溪,再經牛稠溪匯入高屏溪,水中所含糖分造福沿岸的田地。順便在此一提,屏東縣第二、三屆縣長林石城是林英良的次子。
屏東糖廠成立之後由蘇雲梯擔任社長,他是頭前溪人,為南台灣有名實業家。但因與日人政策與利益衝突,由日人買通醫事人員,暗中被謀害而死。其三弟蘇雲英是屏東第十一屆縣長蘇貞昌的祖父。
1920年代在屏東女中後面地段,萬年溪上架設鋼索吊橋「東興橋」,屏東當地人稱它為「烏趛橋」。當時全台只有二座吊橋,故有「北碧潭、南東興」的美譽,可惜此橋已被拆掉。屏東女中老師汪乃文曾作曲讚美它「搖仔搖,搖到烏趛橋,橋邊雙傍樹木花蕊青笑笑,橋下一條清清溪水流無休。」汪乃文是我高中同學汪清的長輩,汪老師的父親汪培英是台灣著名的傳教士,我曾為汪家抄寫過家譜。
回憶舊日萬年溪的情景,每逢糖廠年度製糖收工放水,待水位消退後,民眾會帶著道具到溪底捉泥鰍,是每年的盛會。在製糖期間攔截蓄水溪位高漲時:有情侶租船遊河;也有人躲在溪邊樹蔭下釣魚悠然自得;更有一些手腳靈活的青少年,爬到岸邊樹上表演跳水特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人騎車越過沒有䕶欄的水門窄道,真是膽大心細。
在玉皇宮旁邊,有一座鐡路高橋越過萬年溪,橋下不但水深而且水草漫生。當年有一位少女為情所困無法自拔,於是走到橋上跳水輕生。我因好奇跑去觀看,其死後慘狀令我多日無法釋懷。從此之後每逢走過這個地方,就會心驚膽跳,真是自作自受。
糖業沒落之後,工業、牧畜業隨之興起,於是工業廢水、養豬糞水、家庭棄水通通倒入溪流,造成嚴重的溪水污染問題。有次台灣省主席黃杰視察南臺灣,批評「萬年溪」為萬年臭,當面打屏東人的臉。於是有人想出治標方案,建議將溪面覆蓋「眼不見為淨」。在完成一部份之後,遭受市民的嚴重抗議,於是被迫停工。現在改用治本方法:清理溪底泥沙並禁止汚水注入;兩岸廣種花草樹木;溪畔設置人行道與觀景台,並用心美化溪景。最近每逢回去屏東探親,欣見萬年溪有新的「溪」望。
早年住在屏東與萬年溪結下緣份,現撰乙首藏頭詩「萬年溪水長流」作為懷念此溪之結尾:
2019年台灣燈會選在南台灣屏東舉辦,主燈區在大鵬灣,副燈區在屏東市與東港。燈會期間創造1339萬人次的佳績,達到「看見屏東、看見台灣」的效果。
屏東市的燈會重點選在萬年溪,筆者身為屏東人,家住「溪邊」,藉此機會介紹萬年溪,與同鄉共享鄉情。
~~~~~~~~~~
住過屏東市的人,大都知道萬年溪,我小時候長年住在它的旁邊,更有一份特別的感情。萬年溪舊名為番仔埔溪,舊時涓涓流水終年不斷,故美名「萬年溪」。原先它祗是一條小溪,隨著日治時期糖業的開發而不斷拓寬,並從上游引注水源,才形成今日的萬年溪。
林英良外號叫林慶記,是舊日屏東(以前叫阿猴)名重一時的地方首富,他具有高瞻遠矚的願景,低價提供一百多甲土地讓台灣製糖會社在屏東建廠。日本治台之前,萬年溪的水路流程貫穿屏東市中心地帶,流經今日中山公園、中央市場、電信局、逢甲路、火車站等地方。為了供水給屏東糖廠,溪流改走自由路段,糖廠用過的黑糖水注入殺蛇溪,再經牛稠溪匯入高屏溪,水中所含糖分造福沿岸的田地。順便在此一提,屏東縣第二、三屆縣長林石城是林英良的次子。
屏東糖廠成立之後由蘇雲梯擔任社長,他是頭前溪人,為南台灣有名實業家。但因與日人政策與利益衝突,由日人買通醫事人員,暗中被謀害而死。其三弟蘇雲英是屏東第十一屆縣長蘇貞昌的祖父。
1920年代在屏東女中後面地段,萬年溪上架設鋼索吊橋「東興橋」,屏東當地人稱它為「烏趛橋」。當時全台只有二座吊橋,故有「北碧潭、南東興」的美譽,可惜此橋已被拆掉。屏東女中老師汪乃文曾作曲讚美它「搖仔搖,搖到烏趛橋,橋邊雙傍樹木花蕊青笑笑,橋下一條清清溪水流無休。」汪乃文是我高中同學汪清的長輩,汪老師的父親汪培英是台灣著名的傳教士,我曾為汪家抄寫過家譜。
回憶舊日萬年溪的情景,每逢糖廠年度製糖收工放水,待水位消退後,民眾會帶著道具到溪底捉泥鰍,是每年的盛會。在製糖期間攔截蓄水溪位高漲時:有情侶租船遊河;也有人躲在溪邊樹蔭下釣魚悠然自得;更有一些手腳靈活的青少年,爬到岸邊樹上表演跳水特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人騎車越過沒有䕶欄的水門窄道,真是膽大心細。
在玉皇宮旁邊,有一座鐡路高橋越過萬年溪,橋下不但水深而且水草漫生。當年有一位少女為情所困無法自拔,於是走到橋上跳水輕生。我因好奇跑去觀看,其死後慘狀令我多日無法釋懷。從此之後每逢走過這個地方,就會心驚膽跳,真是自作自受。
糖業沒落之後,工業、牧畜業隨之興起,於是工業廢水、養豬糞水、家庭棄水通通倒入溪流,造成嚴重的溪水污染問題。有次台灣省主席黃杰視察南臺灣,批評「萬年溪」為萬年臭,當面打屏東人的臉。於是有人想出治標方案,建議將溪面覆蓋「眼不見為淨」。在完成一部份之後,遭受市民的嚴重抗議,於是被迫停工。現在改用治本方法:清理溪底泥沙並禁止汚水注入;兩岸廣種花草樹木;溪畔設置人行道與觀景台,並用心美化溪景。最近每逢回去屏東探親,欣見萬年溪有新的「溪」望。
早年住在屏東與萬年溪結下緣份,現撰乙首藏頭詩「萬年溪水長流」作為懷念此溪之結尾:
(以上照片由作者提供,作者提供來源: https://solomo.xinmedia.com/jasonslife/161658 )
回憶大學時光
宋明綉
大多數人的大學生活是五彩繽紛,但鄉下來的我,安份老實,沒有迸岀火花。但那四年的我見我聞的確跟十八歲以前截然不同,那四年的生活經歷或多或少地塑造了我的性格。我考上了師大,其實也可以上台大掉車尾,但當時立志當老師,上了師大,自己也很雀躍,爸媽更高興,爸還説我是他故鄉第一個考上國立大學的人。原先我盼望團體住宿生活,但是爸爸不肯到鎮公所拿清寒証明,理由是我家並非清寒,所以我成了極少數非台北市人而不能住宿舍的學生。
大學一年級我寄住六姨家,坐公車上下學。六姨是個大好人,溫柔親切,卻有不幸福的婚姻。她的戀愛婚姻有如一部小說。她的閨中好友,同時也是親戚,愛上了外省郎,因家族中有二二八受難者而遭強力拆散。而她竟然促成六姨和外省郎的姻緣,一向膽怯的六姨,在愛情的號召下,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出嫁。婚後搬到台北,而閨中好友卻割捨不下,尾隨北上,再續前緣,就這樣姨丈有了兩個家庭。姨丈回家的日子,阿姨苦等到深夜,姨丈不回家的日子,巷子有點聲音,阿姨就擔心而不能入睡。我的入住,阿姨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起碼家裡多了個大人,雖然我才18歲。
婚後的阿姨變得憂柔寡斷,孩子生病了,要不要看醫生,舉棋不定,常常是我帶她和孩子去看醫生。家中大小事,找不到姨丈商量,我就是她的軍師。在阿姨家中,我完全是個大人,不像在南部家中,我是個聽話的孩子。阿姨整整大我12歲,我倆同月同日生,又是同生肖。當時我耽心會有相同命運,時常在心中告訴自己,一定要當個堅強果斷的女人。
在阿姨家遇見了一個遠房表舅,只比我大四歲,在他父親因二二八被槍斃的那年出生,是個非常憂鬱的年青人,大概因為他的處境,很難交到朋友,還曾邀約我到新公園散步聊天。記得當年選舉時,家中父母對票投何人,都噤口不説,十分神秘,更不敢說起二二八事件,我隱約中也學到了對政治的敏感及謹惕。對於表舅的邀約,我心中雖然有白色恐怖的陰影,有點害怕,但是還是赴約了,因為我了解他需要朋友。
班上同學中有不少僑生,第一次接觸到國外成長的人,感受他們的熱情友善。因為我讀的是社會教育系,經常探訪孤兒院育幼院,成為名符其實的義工。我的隊長是位熱心的僑生,不諳台語,我是理所當然的翻譯,而彼此有較多的了解。此君熱心服務弱勢兒童,返回僑居地,掌管殘障育幼院,後到中國設立類似機構,卻受刁難,壯志未酬,英年早逝,客死他鄉,聽到惡耗令我不勝唏噓為之神傷。
大學第二年,同鄉好友們也北上就讀。雖然四人就讀不同學校,我們卻決定合租師大附近的房間,主要是吃飯方便。說到師大,就不能不提到牛肉麵,初到龍泉街,有點被牛肉麵嚇到了。十八年的生活中從來沒吃過辣的食物,這回算是開了眼界,小碗竟然像大碗公,小辣竟然火紅一片。南部家中禁食牛肉,而我卻喜歡上了牛肉麵,至今仍懷念不己,可惜現在己找不到當年的師大牛肉麵。後來帶子女回台,他們指定要吃72牛肉麵,就是湯頭是用牛骨熬72小時。對我來說,白色湯頭的牛肉麵實在比不上當年火紅的師大牛肉麵。
記得那時四人同住,每天早上一醒,大家就開始搭配衣著,因為我們四人總是互穿衣物,有太多的選擇,打扮滿意再一起出門。晚上則是互道當天彼此碰到的人與事,或一起唱歌,或裹著棉被説鬼故事,那真是一段快樂時光。雖然師大附近有不少美食,有時我們還是想小試牛刀,自己下廚。無奈房東禁止烹食,我們總是兩人烹調,兩人探梢,以防房東臨時出現,又緊張又興奮,吃起來特別有滋味。當時我們四人都非常天真無邪,記得第一次看到鄰室女孩和男友在路燈下接吻,我們四人先是大驚小叫,然後倚著二樓窗戶,目不轉睛地看好戱,直到男女主角依依不捨離去。
大二那年的暑期,可說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暑假,因為系中每位同學都必須參加貧戶調查。這個暑期工作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因為我從小就十分腼腆,見到老師,或不熟的親戚來訪,我總是躲起來,這回我得單槍匹馬與陌生人打交道,每個學生都由一位鄕公所幹事陪同,到登記有案的貧戶家中做實際調查。記得我被分配到彰化鄉下,午飯都是跟幹事奧吉桑在攤位吃,我盡我所能地找話題聊天,有的奥吉桑很熱情,一定要請我喝啤酒。這一個暑期下來,我還真的學習到放開矜持,人生海海的真諦。最令我感動的是幹事及受訪戶都十分尊重大學生,一路被誇,才了解到大學生的使命和驕傲。
大三那年比較專注於課堂的學習,其中修了一門跟社會學無關的修辭學,而因此對寫作有較多的認識。當年的同學有人早就當了作家,而我才剛起步,因為我總是認為自己對人生體驗不深刻,怎能只寫些花花草草無關痛癢的東西?現在了解自己的人生平凡,己不可能成為影響世人的文豪,那就掂起身邊瑣事,娓娓道來,自娛娛人,也是樂事。
大三時注意到班上有位女生被稱為獨行俠,因為她總是獨來獨往,有時上課遲到,說是為了聽校外演講,她經常獨自一人看畫展和聽音樂會,跟她接近後,才發現大學生活還有更廣闊的一面。我一直以來身邊都有一群人,連上廁所都攜伴,跟獨行俠比起來,自己太不獨立了,因此決心搬出溫暖的窩而單飛了。大四單飛的那一年,剛開始非常不習慣,一個人忍受孤單,後來習慣了就啖之如飴,覺得很自由。如果沒這段歷練,來美國生活,一定無法馬上適應。同時我也試著當家敎,記得學生是家庭不完整的富家女孩,這些對我都是新經驗。
大四最值得一提的是畢業旅行,不但是環島而且每到同學的家鄉,必到同學家接受招待。我想這是師大的傳統,非常令人懷念的旅行。大學畢業時,媽媽在百忙之中還特意北上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為我的大學生涯劃下了休止符。雙十年華只能在回憶中追尋,雖然只是人生歲月中的一段,卻是很鮮明的回憶,大學四年時光,有得有失,沈澱累積,多少造成了今天的我。
大學一年級我寄住六姨家,坐公車上下學。六姨是個大好人,溫柔親切,卻有不幸福的婚姻。她的戀愛婚姻有如一部小說。她的閨中好友,同時也是親戚,愛上了外省郎,因家族中有二二八受難者而遭強力拆散。而她竟然促成六姨和外省郎的姻緣,一向膽怯的六姨,在愛情的號召下,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決然出嫁。婚後搬到台北,而閨中好友卻割捨不下,尾隨北上,再續前緣,就這樣姨丈有了兩個家庭。姨丈回家的日子,阿姨苦等到深夜,姨丈不回家的日子,巷子有點聲音,阿姨就擔心而不能入睡。我的入住,阿姨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起碼家裡多了個大人,雖然我才18歲。
婚後的阿姨變得憂柔寡斷,孩子生病了,要不要看醫生,舉棋不定,常常是我帶她和孩子去看醫生。家中大小事,找不到姨丈商量,我就是她的軍師。在阿姨家中,我完全是個大人,不像在南部家中,我是個聽話的孩子。阿姨整整大我12歲,我倆同月同日生,又是同生肖。當時我耽心會有相同命運,時常在心中告訴自己,一定要當個堅強果斷的女人。
在阿姨家遇見了一個遠房表舅,只比我大四歲,在他父親因二二八被槍斃的那年出生,是個非常憂鬱的年青人,大概因為他的處境,很難交到朋友,還曾邀約我到新公園散步聊天。記得當年選舉時,家中父母對票投何人,都噤口不説,十分神秘,更不敢說起二二八事件,我隱約中也學到了對政治的敏感及謹惕。對於表舅的邀約,我心中雖然有白色恐怖的陰影,有點害怕,但是還是赴約了,因為我了解他需要朋友。
班上同學中有不少僑生,第一次接觸到國外成長的人,感受他們的熱情友善。因為我讀的是社會教育系,經常探訪孤兒院育幼院,成為名符其實的義工。我的隊長是位熱心的僑生,不諳台語,我是理所當然的翻譯,而彼此有較多的了解。此君熱心服務弱勢兒童,返回僑居地,掌管殘障育幼院,後到中國設立類似機構,卻受刁難,壯志未酬,英年早逝,客死他鄉,聽到惡耗令我不勝唏噓為之神傷。
大學第二年,同鄉好友們也北上就讀。雖然四人就讀不同學校,我們卻決定合租師大附近的房間,主要是吃飯方便。說到師大,就不能不提到牛肉麵,初到龍泉街,有點被牛肉麵嚇到了。十八年的生活中從來沒吃過辣的食物,這回算是開了眼界,小碗竟然像大碗公,小辣竟然火紅一片。南部家中禁食牛肉,而我卻喜歡上了牛肉麵,至今仍懷念不己,可惜現在己找不到當年的師大牛肉麵。後來帶子女回台,他們指定要吃72牛肉麵,就是湯頭是用牛骨熬72小時。對我來說,白色湯頭的牛肉麵實在比不上當年火紅的師大牛肉麵。
記得那時四人同住,每天早上一醒,大家就開始搭配衣著,因為我們四人總是互穿衣物,有太多的選擇,打扮滿意再一起出門。晚上則是互道當天彼此碰到的人與事,或一起唱歌,或裹著棉被説鬼故事,那真是一段快樂時光。雖然師大附近有不少美食,有時我們還是想小試牛刀,自己下廚。無奈房東禁止烹食,我們總是兩人烹調,兩人探梢,以防房東臨時出現,又緊張又興奮,吃起來特別有滋味。當時我們四人都非常天真無邪,記得第一次看到鄰室女孩和男友在路燈下接吻,我們四人先是大驚小叫,然後倚著二樓窗戶,目不轉睛地看好戱,直到男女主角依依不捨離去。
大二那年的暑期,可說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暑假,因為系中每位同學都必須參加貧戶調查。這個暑期工作對我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因為我從小就十分腼腆,見到老師,或不熟的親戚來訪,我總是躲起來,這回我得單槍匹馬與陌生人打交道,每個學生都由一位鄕公所幹事陪同,到登記有案的貧戶家中做實際調查。記得我被分配到彰化鄉下,午飯都是跟幹事奧吉桑在攤位吃,我盡我所能地找話題聊天,有的奥吉桑很熱情,一定要請我喝啤酒。這一個暑期下來,我還真的學習到放開矜持,人生海海的真諦。最令我感動的是幹事及受訪戶都十分尊重大學生,一路被誇,才了解到大學生的使命和驕傲。
大三那年比較專注於課堂的學習,其中修了一門跟社會學無關的修辭學,而因此對寫作有較多的認識。當年的同學有人早就當了作家,而我才剛起步,因為我總是認為自己對人生體驗不深刻,怎能只寫些花花草草無關痛癢的東西?現在了解自己的人生平凡,己不可能成為影響世人的文豪,那就掂起身邊瑣事,娓娓道來,自娛娛人,也是樂事。
大三時注意到班上有位女生被稱為獨行俠,因為她總是獨來獨往,有時上課遲到,說是為了聽校外演講,她經常獨自一人看畫展和聽音樂會,跟她接近後,才發現大學生活還有更廣闊的一面。我一直以來身邊都有一群人,連上廁所都攜伴,跟獨行俠比起來,自己太不獨立了,因此決心搬出溫暖的窩而單飛了。大四單飛的那一年,剛開始非常不習慣,一個人忍受孤單,後來習慣了就啖之如飴,覺得很自由。如果沒這段歷練,來美國生活,一定無法馬上適應。同時我也試著當家敎,記得學生是家庭不完整的富家女孩,這些對我都是新經驗。
大四最值得一提的是畢業旅行,不但是環島而且每到同學的家鄉,必到同學家接受招待。我想這是師大的傳統,非常令人懷念的旅行。大學畢業時,媽媽在百忙之中還特意北上參加我的畢業典禮,為我的大學生涯劃下了休止符。雙十年華只能在回憶中追尋,雖然只是人生歲月中的一段,卻是很鮮明的回憶,大學四年時光,有得有失,沈澱累積,多少造成了今天的我。
晴秋之晨
蔡淑媛

長夏已盡,秋到人間。
島南港都,省立XX女中校園裡,竹籬圍隔的東邊牆角自成一方院落,當中屹立一座五角紅亭,亭名「育樂」。我們六個高中同班死黨,相約星期天清早到學校去念書。我們聚集在紅亭內,攤開課本,只翻了幾頁書,有人已開始打哈欠。傳染病似的,大家輪流「哈」個不停。大餅合起課本開始〈碎碎念〉~讀書、考試、寫作業,舊的完成新的又來,有完沒完啊?做學生〈真歹命〉。她把書丟到一邊,站起來伸伸腰,徵求「上廁所」伙伴,小豆舉手回應。如廁是人生大事,因為理直氣壯,所以安步當車。她倆走走停停東張西望,這一去非耗盡大段時間不會回來。
校門入口冗長蜿蜒的水泥道上傳來kin kuang kin kuang 的音響。
「鼓山居士駕到。」唐老鴨頭也不抬隨口說。鼓山居士是我們班上最有個性,公認最有學問的人物。她家住在〈哈瑪星〉(今鼓山區),地處壽山腳下。她不大理睬課本,但勤讀佛學經書,經常還以武俠小說〈配飯吃〉。
「妳怎麼知道是她?」娃娃環顧四周,不見任何人影。
「她的腳踏車除了車鈴不響,其它部位都響。」唐老鴨閒閒地才說完,鼓山居士已左一腳、右一腳,搖晃踩踏著腳踏車迤邐而來。
「喂!你們〈天未光〉就全部到齊排排坐,等訓導來點名嗎?」鼓山居士遲到〈歹勢〉,趕緊找話來搪塞。
「一早就來做代數習題啊!妳忘了明天要交大堆作業還有複習考試嗎?」娃娃長得秀氣輕盈,說話語調一向溫柔婉約。
大餅與小豆終於如廁歸來。小豆插播進來:「我們叫阿芬去求個情好不好?告訴張老師,我們書也讀了,練習也做了,考試就免了吧!反正考試不過就是逼迫學生讀書的手段而已啊!」
「算了,我們就別為難阿芬了。她的傷心還不夠嗎?你們都注意到從前她面對張老師時,那種傾心凝望的眼神吧!課後總有問不完的問題,有事沒事還往他的教職員單身宿舍跑。好像從天上掉下來一樣,那天張老師忽然送給她一張他的結婚喜帖。看看她最近失魂落魄的模樣,真的好可憐。」我口裡說著,內心對阿芬充滿同情。
「其實,這只是阿芬一廂情願,自作多情罷了。張老師大學剛畢業,只大我們幾歲,是菜鳥教員,有學生喜歡跟他親近,把他當偶像崇拜,當然大表歡迎啦!」大餅語氣犀利,她一向看不慣阿芬的嬌嬈與做作。
「不過,我還是覺得阿芬蠻可憐的,我覺得張老師太過份了。結婚就結婚吧!上課時當眾宣布一聲就好了,別人不發帖,單單就發給阿芬,什麼意思嘛?」心軟的娃娃替阿芬抱不平。
當我們沒完沒了的談論著這份若有還無,朦朧不明的師生戀情時,鼓山居士大表不耐:「吹皺一池春水,干我們屁事?浪費時間講一堆沒營養的〈閒仔話〉,不如去爬樹摘下幾粒芭樂(番石榴)來孝敬五臟廟。」她問誰願意當她的護衛,在樹下檢拾果子兼把風。
「那些芭樂營養不良,永遠那麼一丁點大,吃下去可能讓人酸到牙軟。還是省省力氣吧!」唐老鴨給她潑冷水。
「等下看我吃芭樂,不要留口水就好。」鼓山居士不為所動。
「看在芭樂份上,我就當妳的護衛吧!」大餅說「但本姑娘有條件~妳得先扔下幾顆成熟的果子孝敬我。」
「那得看我的高興。」兩人相偕走向那排高及一層樓的芭樂樹。〈厝頂〉
「這兩個瘋子,那樣細小的果子也值得去冒險。萬一被路過的老師抓到,〈代誌就大條〉了。」小豆不斷地搖頭。
「也不全為了吃吧!鼓山居士是在標榜男女平等~~爬樹並非男生的專利,而且擺明對威權(校規)的挑戰。」我自認對鼓山居士相當瞭解。
「我最不喜歡爬樹,髒死了,又危險,萬一掉下來怎麼辦?。」娃娃說。
「妳根本不是爬樹的材料。妳真去爬樹,天會塌下來。」唐老鴨取笑她。
女孩子們短暫地沈默了。晨風輕輕吹過,帶來淡淡的桂花香。紅亭東南方的磚砌牆角,九重葛開得正盛。翡翠綠的葉片重重疊疊,襯托著飽滿豔麗的鮮紅花簇,展現欣欣向榮的歡顏。
我正看得入迷,忽覺花葉遮掩的圍牆上有影子晃了晃,以為自己眼花,仔細一瞧,竟是兩個跟我們年紀相當的男生,一前一後跨坐在磚牆上。兩人心無旁騖地注視坐得稍遠,斜依紅亭長柱,專心翻閱課本的娃娃。我寫了張字條傳給唐老鴨~~有場精彩好戲等我們來表演。若有興趣,隨後跟著我來。我們兩人悄悄走到九重葛的花影中。唐老鴨也看到了騎在牆頭的人影,其中之一手持照相機。
鼓山居士爬上〈樹尾頂〉,芭樂樹被她搖得枝葉亂顛。大餅在樹下吼叫:「別那麼用力搖,妳這個〈耗呆〉,把我弄得全身都是灰,芭樂掉到地上爛成了一團泥。」吊掛在芭樂樹上的鼓山居士也放開喉嚨叫;「這裡沒有男生,裝什麼高貴淑女?不會攤開裙擺來接嗎?芭樂摔爛,妳得賠我。」
我跟唐老鴨忙著尋找適當的工具。我順手檢起一塊缺角的磚頭。唐老鴨一把搶過去扔掉,還埋怨我:「妳不怕鬧出人命嗎?」找了半天,終於在草堆裡發現了一個塑膠水桶。把水桶裝滿近旁的荷花池塘水後,兩個人輪流提著,走到隱密的九重葛牆角邊。
兩個人站著休息了片刻。我轉頭看看娃娃,她一直沈醉在「書中自有黃金屋」全然忘我境界裡,渾然不知身邊的事故。她長睫毛的眼睛嵌在淨白膚色的瓜子臉上,清雅、脫俗,讓人聯想到「一絲琴韻,留入花心」的詩情。
忽然,池塘邊柳樹後校長宿舍的竹籬門「依丫」一聲被人打開,同時傳來沈重的腳步聲。我一看,糟了,出來的是土公仔(校長的外號)。我猛搖唐老鴨的手臂,差點害她潑掉半桶水。
「妳發神經病啊?」唐老鴨被我嚇了一跳,張口就罵。我急得說不出話,用手指著校長由遠而近臃腫的身形。
唐老鴨不愧是本班學業成績永遠的第一名,她貼在我的耳邊說:「別急。我這裡一發動,妳就跑過去拼命呼叫纏住他,聲量要大到芭樂樹那邊也聽得見。」
「土公仔如果問我什麼事,我怎麼回答?」我的腦袋結冰〈堅凍〉,一時「未輪轉」。
「隨便胡扯幾句啦!」唐老鴨說:「頂多捱頓臭罵罷了。」
唐老鴨說完,雙手緩緩抬高水桶。坐在牆上,手拿照相機的男生正緩緩舉起手中的camera,遙對著娃娃的芙蓉面。我面對校長的方向奔跑過去,口裏大叫「校長、校長」。幾乎同時,唐老鴨用力把水往牆頭潑。「啊呀!啊呀」響過之後又聽到「碰、碰」重物掉落牆外地面的聲音。校長一回頭正好看到了唐老鴨發功潑水的場面。
「你們在幹什麼?」他詫異地問。
「報告校長」我結結巴巴地回答:「有。。有。。小偷。」
「小偷?」土公仔看了看潮濕的花叢說:「光天化日,哪來小偷?」
我無話可答,窘立在他面前。唐老鴨跑上前來替我解圍:「報告校長,有兩個男生來偷。。偷。。」小豆、娃娃也趕來湊熱鬧。
「偷什麼啊?怎麼不快說?」土公仔明顯失去耐性,提高聲量。
「他們來偷。。偷。。」唐老鴨深深看了娃娃一眼,然後平靜地回話:「他們來偷拍照」。娃娃若有所悟,白晰顏面頓時出現了一層桃色的雲霞。
土公仔沒有追問下去。他皺起眉頭說了聲「下次要小心些。」轉身就走了。唐老鴨對著娃娃說:「聽到沒?還有下次喔!」
「死相!」娃娃紅著臉啐了她一口。
爬樹偷採芭樂的兩個人從小路那端慢吞吞地走了過來。問起那邊的戰況~~大餅一聽到我的呼叫,放下裙擺靠邊快閃,辛苦撿到,放在裙擺裏的芭樂希哩嘩啦掉滿地。鼓山居士從樹幹匆匆滑下,來不及穿上她的大頭球鞋,〈脫赤腳〉逃得比「一溜煙」還俐落。大餅一面述說,一面啃著小芭樂,一幅事不關己,〈閒閒無代誌〉的跩模樣。
倒是向來堅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鼓山居士卻雙手掩住臀部,頂著一張苦瓜臉。問她怎麼回事?大餅爭先回答:「她被樹枝劃破了褲子。」我們當中有人笑得撐不起腰身;有人笑得眼淚直流,無可抑止如銀珠迸地的歡笑聲流蕩在空寂的校園,流入我心靈的版頁上刻畫成短暫青春永恆的印記。
多少年過去了?雖說世事如今看盡,此心到處悠然,但每逢想起年少輕狂的高女歲月(一份已屬前世的記憶),歷歷情景,悠忽回到眼前來。…‥ (2019年五月修訂)
島南港都,省立XX女中校園裡,竹籬圍隔的東邊牆角自成一方院落,當中屹立一座五角紅亭,亭名「育樂」。我們六個高中同班死黨,相約星期天清早到學校去念書。我們聚集在紅亭內,攤開課本,只翻了幾頁書,有人已開始打哈欠。傳染病似的,大家輪流「哈」個不停。大餅合起課本開始〈碎碎念〉~讀書、考試、寫作業,舊的完成新的又來,有完沒完啊?做學生〈真歹命〉。她把書丟到一邊,站起來伸伸腰,徵求「上廁所」伙伴,小豆舉手回應。如廁是人生大事,因為理直氣壯,所以安步當車。她倆走走停停東張西望,這一去非耗盡大段時間不會回來。
校門入口冗長蜿蜒的水泥道上傳來kin kuang kin kuang 的音響。
「鼓山居士駕到。」唐老鴨頭也不抬隨口說。鼓山居士是我們班上最有個性,公認最有學問的人物。她家住在〈哈瑪星〉(今鼓山區),地處壽山腳下。她不大理睬課本,但勤讀佛學經書,經常還以武俠小說〈配飯吃〉。
「妳怎麼知道是她?」娃娃環顧四周,不見任何人影。
「她的腳踏車除了車鈴不響,其它部位都響。」唐老鴨閒閒地才說完,鼓山居士已左一腳、右一腳,搖晃踩踏著腳踏車迤邐而來。
「喂!你們〈天未光〉就全部到齊排排坐,等訓導來點名嗎?」鼓山居士遲到〈歹勢〉,趕緊找話來搪塞。
「一早就來做代數習題啊!妳忘了明天要交大堆作業還有複習考試嗎?」娃娃長得秀氣輕盈,說話語調一向溫柔婉約。
大餅與小豆終於如廁歸來。小豆插播進來:「我們叫阿芬去求個情好不好?告訴張老師,我們書也讀了,練習也做了,考試就免了吧!反正考試不過就是逼迫學生讀書的手段而已啊!」
「算了,我們就別為難阿芬了。她的傷心還不夠嗎?你們都注意到從前她面對張老師時,那種傾心凝望的眼神吧!課後總有問不完的問題,有事沒事還往他的教職員單身宿舍跑。好像從天上掉下來一樣,那天張老師忽然送給她一張他的結婚喜帖。看看她最近失魂落魄的模樣,真的好可憐。」我口裡說著,內心對阿芬充滿同情。
「其實,這只是阿芬一廂情願,自作多情罷了。張老師大學剛畢業,只大我們幾歲,是菜鳥教員,有學生喜歡跟他親近,把他當偶像崇拜,當然大表歡迎啦!」大餅語氣犀利,她一向看不慣阿芬的嬌嬈與做作。
「不過,我還是覺得阿芬蠻可憐的,我覺得張老師太過份了。結婚就結婚吧!上課時當眾宣布一聲就好了,別人不發帖,單單就發給阿芬,什麼意思嘛?」心軟的娃娃替阿芬抱不平。
當我們沒完沒了的談論著這份若有還無,朦朧不明的師生戀情時,鼓山居士大表不耐:「吹皺一池春水,干我們屁事?浪費時間講一堆沒營養的〈閒仔話〉,不如去爬樹摘下幾粒芭樂(番石榴)來孝敬五臟廟。」她問誰願意當她的護衛,在樹下檢拾果子兼把風。
「那些芭樂營養不良,永遠那麼一丁點大,吃下去可能讓人酸到牙軟。還是省省力氣吧!」唐老鴨給她潑冷水。
「等下看我吃芭樂,不要留口水就好。」鼓山居士不為所動。
「看在芭樂份上,我就當妳的護衛吧!」大餅說「但本姑娘有條件~妳得先扔下幾顆成熟的果子孝敬我。」
「那得看我的高興。」兩人相偕走向那排高及一層樓的芭樂樹。〈厝頂〉
「這兩個瘋子,那樣細小的果子也值得去冒險。萬一被路過的老師抓到,〈代誌就大條〉了。」小豆不斷地搖頭。
「也不全為了吃吧!鼓山居士是在標榜男女平等~~爬樹並非男生的專利,而且擺明對威權(校規)的挑戰。」我自認對鼓山居士相當瞭解。
「我最不喜歡爬樹,髒死了,又危險,萬一掉下來怎麼辦?。」娃娃說。
「妳根本不是爬樹的材料。妳真去爬樹,天會塌下來。」唐老鴨取笑她。
女孩子們短暫地沈默了。晨風輕輕吹過,帶來淡淡的桂花香。紅亭東南方的磚砌牆角,九重葛開得正盛。翡翠綠的葉片重重疊疊,襯托著飽滿豔麗的鮮紅花簇,展現欣欣向榮的歡顏。
我正看得入迷,忽覺花葉遮掩的圍牆上有影子晃了晃,以為自己眼花,仔細一瞧,竟是兩個跟我們年紀相當的男生,一前一後跨坐在磚牆上。兩人心無旁騖地注視坐得稍遠,斜依紅亭長柱,專心翻閱課本的娃娃。我寫了張字條傳給唐老鴨~~有場精彩好戲等我們來表演。若有興趣,隨後跟著我來。我們兩人悄悄走到九重葛的花影中。唐老鴨也看到了騎在牆頭的人影,其中之一手持照相機。
鼓山居士爬上〈樹尾頂〉,芭樂樹被她搖得枝葉亂顛。大餅在樹下吼叫:「別那麼用力搖,妳這個〈耗呆〉,把我弄得全身都是灰,芭樂掉到地上爛成了一團泥。」吊掛在芭樂樹上的鼓山居士也放開喉嚨叫;「這裡沒有男生,裝什麼高貴淑女?不會攤開裙擺來接嗎?芭樂摔爛,妳得賠我。」
我跟唐老鴨忙著尋找適當的工具。我順手檢起一塊缺角的磚頭。唐老鴨一把搶過去扔掉,還埋怨我:「妳不怕鬧出人命嗎?」找了半天,終於在草堆裡發現了一個塑膠水桶。把水桶裝滿近旁的荷花池塘水後,兩個人輪流提著,走到隱密的九重葛牆角邊。
兩個人站著休息了片刻。我轉頭看看娃娃,她一直沈醉在「書中自有黃金屋」全然忘我境界裡,渾然不知身邊的事故。她長睫毛的眼睛嵌在淨白膚色的瓜子臉上,清雅、脫俗,讓人聯想到「一絲琴韻,留入花心」的詩情。
忽然,池塘邊柳樹後校長宿舍的竹籬門「依丫」一聲被人打開,同時傳來沈重的腳步聲。我一看,糟了,出來的是土公仔(校長的外號)。我猛搖唐老鴨的手臂,差點害她潑掉半桶水。
「妳發神經病啊?」唐老鴨被我嚇了一跳,張口就罵。我急得說不出話,用手指著校長由遠而近臃腫的身形。
唐老鴨不愧是本班學業成績永遠的第一名,她貼在我的耳邊說:「別急。我這裡一發動,妳就跑過去拼命呼叫纏住他,聲量要大到芭樂樹那邊也聽得見。」
「土公仔如果問我什麼事,我怎麼回答?」我的腦袋結冰〈堅凍〉,一時「未輪轉」。
「隨便胡扯幾句啦!」唐老鴨說:「頂多捱頓臭罵罷了。」
唐老鴨說完,雙手緩緩抬高水桶。坐在牆上,手拿照相機的男生正緩緩舉起手中的camera,遙對著娃娃的芙蓉面。我面對校長的方向奔跑過去,口裏大叫「校長、校長」。幾乎同時,唐老鴨用力把水往牆頭潑。「啊呀!啊呀」響過之後又聽到「碰、碰」重物掉落牆外地面的聲音。校長一回頭正好看到了唐老鴨發功潑水的場面。
「你們在幹什麼?」他詫異地問。
「報告校長」我結結巴巴地回答:「有。。有。。小偷。」
「小偷?」土公仔看了看潮濕的花叢說:「光天化日,哪來小偷?」
我無話可答,窘立在他面前。唐老鴨跑上前來替我解圍:「報告校長,有兩個男生來偷。。偷。。」小豆、娃娃也趕來湊熱鬧。
「偷什麼啊?怎麼不快說?」土公仔明顯失去耐性,提高聲量。
「他們來偷。。偷。。」唐老鴨深深看了娃娃一眼,然後平靜地回話:「他們來偷拍照」。娃娃若有所悟,白晰顏面頓時出現了一層桃色的雲霞。
土公仔沒有追問下去。他皺起眉頭說了聲「下次要小心些。」轉身就走了。唐老鴨對著娃娃說:「聽到沒?還有下次喔!」
「死相!」娃娃紅著臉啐了她一口。
爬樹偷採芭樂的兩個人從小路那端慢吞吞地走了過來。問起那邊的戰況~~大餅一聽到我的呼叫,放下裙擺靠邊快閃,辛苦撿到,放在裙擺裏的芭樂希哩嘩啦掉滿地。鼓山居士從樹幹匆匆滑下,來不及穿上她的大頭球鞋,〈脫赤腳〉逃得比「一溜煙」還俐落。大餅一面述說,一面啃著小芭樂,一幅事不關己,〈閒閒無代誌〉的跩模樣。
倒是向來堅信「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鼓山居士卻雙手掩住臀部,頂著一張苦瓜臉。問她怎麼回事?大餅爭先回答:「她被樹枝劃破了褲子。」我們當中有人笑得撐不起腰身;有人笑得眼淚直流,無可抑止如銀珠迸地的歡笑聲流蕩在空寂的校園,流入我心靈的版頁上刻畫成短暫青春永恆的印記。
多少年過去了?雖說世事如今看盡,此心到處悠然,但每逢想起年少輕狂的高女歲月(一份已屬前世的記憶),歷歷情景,悠忽回到眼前來。…‥ (2019年五月修訂)
上帝也瘋狂
林錦燦
上帝欲令人滅亡,必先使其疯狂
“Whom the gods would destroy, they first make mad”
不知道對不對,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上帝的旨意不也常常隨著環境時間變遷而出現曲解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嗎?否則源自同一部舊約聖經Old Testament, 哪來不同的猶太教,伊斯蘭教,羅馬正教,天主教,基督教,摩門教?更遑論其他多不勝數的邪教cult,像文鮮明的統一教The Unification Church,Jim Jones的人民殿堂The People Temple製造出來的蓋亞那集體屠殺及自殺事件Guyana mass murder-suicide,等等,都是假上帝之名,行篤信者之實。
似乎狡辯,首先這句話是古希臘人希羅多德Herodotus説的,跟聖經與現代人認知的上帝無關,古希臘是多神,所以這句話裡寫的是諸神gods,不是上帝God。諸神比較類人化,或者應該反過來說,神是人的投影projection,有各司其責之分,等到一統天下的「上帝」霸權出現,諸神無噍類矣!換句話說就是縱使諸神打算重出江湖也沒得混了。
古希臘神話中,宙斯Zeus是主神,十分好色,後宮穢亂,不但胡搞女人,男同志也不放過,兒女生了一堆,後來據說被大力神兒子赫格力斯Hercules 殺死,神既淫蕩又會死?怪不得這種道德與邏輯兩兩不及格的神只能當史詩流傳,沒有發展成為崇偉宗教殿堂的可能,無法通過普通正常人的簡單思維考驗,除了被淘汰外別無選擇。
以上皆廢話,今天的主題是「基因工程革命性工具CRISPR的瘋狂」
贺建奎 He Jiankui 在2018年成功的使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切割剪貼胚胎基因組,讓一對雙胞胎姊妹生下來就愛滋病免疫,一夕成名,這是人類史上第一例,創下生產改造基因超級人的先河。
這個技術全名是「常間回文重覆序列叢集」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看了半天不知所云,只好自己承認中文程度草草,放下身段,查辭典,原來回文指的是回文詩,另一個名稱叫回環詩,中文史上最著名的「璇璣圖」,無論正反橫斜,前後反覆皆可成詩,八百多字可得一千多首。所以簡單來說「常間回文重覆序列叢集」指出人體基因組就是一叢一簇的重覆序列,再加上常常有固定間隔,緃使前後倒置,左右上下也都是簡短並且相同的。
這種聚簇基因組重複群集早在1987年就被日本人在大腸桿菌裡找到,2000年類似的重複序列也在其它細菌中被發現,當時被命名為短間隔重複序列 SRSR(Short Regularly Spaced Repeats),2002年才更名成為CRISPR。如果再結合其中一部分基因編碼的關聯蛋白Cas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就組成了CRISPR/Cas系統。
這類隸屬人體細菌免疫系统的基因組會把曾經攻擊過該細菌的病毒記憶存放在基因片段裡。以後這種帶著病毒記憶的細菌可以透過這些基因片段來偵測,攻擊及摧毀相同病毒,達到免疫的效果。經由精確辨識這些基因組,人類可以剪貼生命體內的基因,也就是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的重點。
報導顯示贺建奎在2017年找到幾對愛滋病罹患者夫婦,這些人的細菌免疫基因組因為曾經對抗過愛滋病,所以「記憶」存留,然後使用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把這個基因剪接到受孕的胚胎上,平安的生產出一對孿生姊妹。擁有帶著「記憶」的基因就等於打了疫苗,碰上相同愛滋病毒會自動産生抗體去消滅它,不必擔心愛滋病上身。
乍聽蠻好,不是嗎?基因工程的一小步,人類科技邁進的一大步,以後再進一步,所有性病ST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都可以經由基因剪剪貼貼變成歷史,花心老爺外出打野食從此再也不必擔驚受怕。功德無量?
事實證明,消息一出現,天真爛漫naive 記者追蹤報導並給予正面評價,但是沒兩天立馬爭議controversy 相隨,科學家們譴責condemnation 不斷,報社急忙把報導下架。事情鬧大,甚至國務院總理也提出「要嚴肅查處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不端行為」。
科學家用科技來造福人群,研發讓人類愛滋免疫的技術也受到痛詈,老賀被大學開除,甚至可能吃上官司坐穿牢底,為什麼?
主要理由是因为基因编辑婴兒牽扯許多倫理和技術未能定案的問題,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嬰兒是「人」,不是動物,在動物身上做實驗都必需有路線指南 guideline ,要求確認不會出現殘虐動物animal cruelty 的情況,如果實驗失敗,銷毀 destroy 也要嚴格依法控制,不能讓科學家隨意行之。
在「人」身上做實驗則是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試想如果實驗出現問題,造成殘障或是畸形,誰負責養育這個可能一輩子都要躺在床上的人?當畸形出現在頭部臉上,這嬰兒的一生就毀了,這個責任誰來承擔?更何況他的苦難根本不是你我能夠想像的,我們憑什麼替他選擇?
實驗出現問題在動物身上時還可能有銷毀的選擇,出現在人身上就不能選擇,嬰兒就是人,銷毀就等於殺人,全球各地都是相同的法律,這個爭議跟墮胎沒有可比性。
目前在美國墮胎是合法的,但隨著法律對「人」的界定改變,墮胎合法時間也遂漸修正,我們可以接受,精子,卵子不是「人」,但兩者結合成為受精卵之後,在那一剎那必須法定為人?這一點是最大的爭議,當受精卵胚胎發展至出現心跳的時候,似乎很難再辯稱這不是一個人,所以有一些州已經立法,只要能偵測到心跳就不准墮胎,在這一點之後發現任何問題都必需接受這是一個獨立的人,不可以殺人,比如唐氏症Down Syndrome 或是其他重大疾病及缺陷。
另一個重點,基因编辑胚胎會經由遺傳不斷延續,表示愛滋免疫在這一對姊妹的後代基因裡都帶有病毒記憶,或許乍聽之下很好,但在科技尚未達到可以全面了解可能出現的後果時,誰能預料各種基因改造混合的後果,你剪貼讓兒女比別人高,他剪貼讓兒女比別人聰明又漂亮,我剪貼讓兒女比別人錢多,憑什麼限制不能人人剪貼讓子孫比別人高帥富?你剪他貼最後會出現什麼妖怪?
技術固然帶來醫學突破性進展,同時也把人類提升成為上帝的爭議放到檯面上。
如果拋開所有的爭議,基因工程等若把上帝生命黑盒子打開隙縫漏了光,就像水壩裂痕出現,慢慢地涓滴成河,終有一天一潰千里,人類不死不是夢!
可惜這個「不死」的定義還必須澄清,人類可以在醫療上進步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抗所有的疾病,也可以把老化的器官更換成新的,結果就出現肉身不會自然死亡,但這種情況不是真正的不死immortal ,肉身不是無敵鐵金剛,碰上天災人禍,淹死,燒死,摔死,撞死的意外,在無可抗拒的力量下,肉身還是會被破壞消失的,也就是等於是會死的mortal,所以人類肉身可以不死卻無法不壞,縱使換成機器人也無法逃避損毀。
既存觀念裡,人不死的那一部分只有靈魂soul,肉身只是靈魂的載體vessel,可是非物質的靈魂不隸屬醫學管轄,管理靈魂的宗教又無法實驗證明,也缺乏對靈魂的明確定義,所以上帝永在,嗚呼哀哉?
靈魂會不會死,或人死亡後是否存在仍是未知,人有「知」,不斷追逐答案,我認為人把未知的「知」定義為靈魂。所以古代泛靈論Animism 十分普遍,大多數人相信天地萬物皆有靈魂,不管動物,植物,甚至人造物都包括在內。雖然靈魂不等於神,但這個理論等同泛神論Pantheism ,與相同理念的多神論Polytheism,中國道教,日本神道教裡各種千奇百怪的神祗,土地公,灶神,門神,稻荷神,就是這種信仰的產物,甚至在民間信仰裡,西遊記孫悟空,白蛇傳白素貞,也都隸屬神族,否則如何大鬧天宮,水淹金山寺?
更進一步,人創造了機器人robot,android,放進了人工智慧,他們不但是俊男美女,而且會計算,肯做事,逐漸也會思考,出現喜憂愛恨,當有一天也可變成夫妻「家人」,相互扶持,憂戚與共,飯桌上大談人機平等,不能歧視,你説他有靈魂嗎?如果同意,人可以賦予機器人靈魂,不就是跟上帝劃上了等號?但如果人的靈魂可以上天堂下地獄,機器人靈魂有沒有回收廠?人能夠創造出收集機器人靈魂的空間嗎?沒完沒了!
「不死」定義就涵蓋了無限的「永恆」,如果有時間限制,時間到,一切都不見了,還吵啥死不死?事實上人類的認知裡宇宙是大爆炸big bang後才產生出來的,年紀約138億歲,用數學看還是小孩子呢,一兆歲都夠不到,宇宙都還是小孩子,遑論「永恆」。
人類的真正問題是貧富差距及人口過多,縱使以後可以達到肉身不死,也是有錢權的人才擁有的選擇。想想目前科技已經快可以把遊客送到太空,享受從50哩高度上的外太空中俯視美到不行藍色地球的震撼,標價僅僅是$250,000美元,有多少人付的起?現在全球人口超過60億,縱使你是有錢有閒,想去又能去的人口中的top 1%之一,算術告訴我們這是6千萬人,接近整個台灣人口的3倍,一部航空器太空梭shuttle 只能帶幾個人,排隊從黃昏等到天亮都輪不到你。飯都吃不飽,妄語不死,不知所謂!
值得玩味的是,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是否會成長比基因超級人快,搶先在人前成為上帝,把人類踢下來當奴隸,人類不死的終點竟然變成機器人的奴隸?哈哈,當然出現人機大戰是必然的橋段,科幻小說的情節,竟然如此逼真!
1993 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 裡有一段話:
「基因工程技術能力是地球上最美妙並且是最恐怖的的力量,但你卻像個小孩子初次抓到父親的槍枝時興奮的亂揮。...你的科學家只專注於能不能,完全不理應不應該。」
“Genetic power is the most awesome force the planet has ever seen, but you wield it like a kid that’s found his dad’s gun… your scientists were so preoccupied about whether or not they could, they didn’t stop to think if they should.”
人可能會擁有上帝的能力,可是稱職上帝的素養呢?
“Whom the gods would destroy, they first make mad”
不知道對不對,看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上帝的旨意不也常常隨著環境時間變遷而出現曲解 subject to interpretation 嗎?否則源自同一部舊約聖經Old Testament, 哪來不同的猶太教,伊斯蘭教,羅馬正教,天主教,基督教,摩門教?更遑論其他多不勝數的邪教cult,像文鮮明的統一教The Unification Church,Jim Jones的人民殿堂The People Temple製造出來的蓋亞那集體屠殺及自殺事件Guyana mass murder-suicide,等等,都是假上帝之名,行篤信者之實。
似乎狡辯,首先這句話是古希臘人希羅多德Herodotus説的,跟聖經與現代人認知的上帝無關,古希臘是多神,所以這句話裡寫的是諸神gods,不是上帝God。諸神比較類人化,或者應該反過來說,神是人的投影projection,有各司其責之分,等到一統天下的「上帝」霸權出現,諸神無噍類矣!換句話說就是縱使諸神打算重出江湖也沒得混了。
古希臘神話中,宙斯Zeus是主神,十分好色,後宮穢亂,不但胡搞女人,男同志也不放過,兒女生了一堆,後來據說被大力神兒子赫格力斯Hercules 殺死,神既淫蕩又會死?怪不得這種道德與邏輯兩兩不及格的神只能當史詩流傳,沒有發展成為崇偉宗教殿堂的可能,無法通過普通正常人的簡單思維考驗,除了被淘汰外別無選擇。
以上皆廢話,今天的主題是「基因工程革命性工具CRISPR的瘋狂」
贺建奎 He Jiankui 在2018年成功的使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切割剪貼胚胎基因組,讓一對雙胞胎姊妹生下來就愛滋病免疫,一夕成名,這是人類史上第一例,創下生產改造基因超級人的先河。
這個技術全名是「常間回文重覆序列叢集」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看了半天不知所云,只好自己承認中文程度草草,放下身段,查辭典,原來回文指的是回文詩,另一個名稱叫回環詩,中文史上最著名的「璇璣圖」,無論正反橫斜,前後反覆皆可成詩,八百多字可得一千多首。所以簡單來說「常間回文重覆序列叢集」指出人體基因組就是一叢一簇的重覆序列,再加上常常有固定間隔,緃使前後倒置,左右上下也都是簡短並且相同的。
這種聚簇基因組重複群集早在1987年就被日本人在大腸桿菌裡找到,2000年類似的重複序列也在其它細菌中被發現,當時被命名為短間隔重複序列 SRSR(Short Regularly Spaced Repeats),2002年才更名成為CRISPR。如果再結合其中一部分基因編碼的關聯蛋白Cas (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就組成了CRISPR/Cas系統。
這類隸屬人體細菌免疫系统的基因組會把曾經攻擊過該細菌的病毒記憶存放在基因片段裡。以後這種帶著病毒記憶的細菌可以透過這些基因片段來偵測,攻擊及摧毀相同病毒,達到免疫的效果。經由精確辨識這些基因組,人類可以剪貼生命體內的基因,也就是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的重點。
報導顯示贺建奎在2017年找到幾對愛滋病罹患者夫婦,這些人的細菌免疫基因組因為曾經對抗過愛滋病,所以「記憶」存留,然後使用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把這個基因剪接到受孕的胚胎上,平安的生產出一對孿生姊妹。擁有帶著「記憶」的基因就等於打了疫苗,碰上相同愛滋病毒會自動産生抗體去消滅它,不必擔心愛滋病上身。
乍聽蠻好,不是嗎?基因工程的一小步,人類科技邁進的一大步,以後再進一步,所有性病ST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都可以經由基因剪剪貼貼變成歷史,花心老爺外出打野食從此再也不必擔驚受怕。功德無量?
事實證明,消息一出現,天真爛漫naive 記者追蹤報導並給予正面評價,但是沒兩天立馬爭議controversy 相隨,科學家們譴責condemnation 不斷,報社急忙把報導下架。事情鬧大,甚至國務院總理也提出「要嚴肅查處違背科研道德和倫理的不端行為」。
科學家用科技來造福人群,研發讓人類愛滋免疫的技術也受到痛詈,老賀被大學開除,甚至可能吃上官司坐穿牢底,為什麼?
主要理由是因为基因编辑婴兒牽扯許多倫理和技術未能定案的問題,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是,嬰兒是「人」,不是動物,在動物身上做實驗都必需有路線指南 guideline ,要求確認不會出現殘虐動物animal cruelty 的情況,如果實驗失敗,銷毀 destroy 也要嚴格依法控制,不能讓科學家隨意行之。
在「人」身上做實驗則是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試想如果實驗出現問題,造成殘障或是畸形,誰負責養育這個可能一輩子都要躺在床上的人?當畸形出現在頭部臉上,這嬰兒的一生就毀了,這個責任誰來承擔?更何況他的苦難根本不是你我能夠想像的,我們憑什麼替他選擇?
實驗出現問題在動物身上時還可能有銷毀的選擇,出現在人身上就不能選擇,嬰兒就是人,銷毀就等於殺人,全球各地都是相同的法律,這個爭議跟墮胎沒有可比性。
目前在美國墮胎是合法的,但隨著法律對「人」的界定改變,墮胎合法時間也遂漸修正,我們可以接受,精子,卵子不是「人」,但兩者結合成為受精卵之後,在那一剎那必須法定為人?這一點是最大的爭議,當受精卵胚胎發展至出現心跳的時候,似乎很難再辯稱這不是一個人,所以有一些州已經立法,只要能偵測到心跳就不准墮胎,在這一點之後發現任何問題都必需接受這是一個獨立的人,不可以殺人,比如唐氏症Down Syndrome 或是其他重大疾病及缺陷。
另一個重點,基因编辑胚胎會經由遺傳不斷延續,表示愛滋免疫在這一對姊妹的後代基因裡都帶有病毒記憶,或許乍聽之下很好,但在科技尚未達到可以全面了解可能出現的後果時,誰能預料各種基因改造混合的後果,你剪貼讓兒女比別人高,他剪貼讓兒女比別人聰明又漂亮,我剪貼讓兒女比別人錢多,憑什麼限制不能人人剪貼讓子孫比別人高帥富?你剪他貼最後會出現什麼妖怪?
技術固然帶來醫學突破性進展,同時也把人類提升成為上帝的爭議放到檯面上。
如果拋開所有的爭議,基因工程等若把上帝生命黑盒子打開隙縫漏了光,就像水壩裂痕出現,慢慢地涓滴成河,終有一天一潰千里,人類不死不是夢!
可惜這個「不死」的定義還必須澄清,人類可以在醫療上進步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抗所有的疾病,也可以把老化的器官更換成新的,結果就出現肉身不會自然死亡,但這種情況不是真正的不死immortal ,肉身不是無敵鐵金剛,碰上天災人禍,淹死,燒死,摔死,撞死的意外,在無可抗拒的力量下,肉身還是會被破壞消失的,也就是等於是會死的mortal,所以人類肉身可以不死卻無法不壞,縱使換成機器人也無法逃避損毀。
既存觀念裡,人不死的那一部分只有靈魂soul,肉身只是靈魂的載體vessel,可是非物質的靈魂不隸屬醫學管轄,管理靈魂的宗教又無法實驗證明,也缺乏對靈魂的明確定義,所以上帝永在,嗚呼哀哉?
靈魂會不會死,或人死亡後是否存在仍是未知,人有「知」,不斷追逐答案,我認為人把未知的「知」定義為靈魂。所以古代泛靈論Animism 十分普遍,大多數人相信天地萬物皆有靈魂,不管動物,植物,甚至人造物都包括在內。雖然靈魂不等於神,但這個理論等同泛神論Pantheism ,與相同理念的多神論Polytheism,中國道教,日本神道教裡各種千奇百怪的神祗,土地公,灶神,門神,稻荷神,就是這種信仰的產物,甚至在民間信仰裡,西遊記孫悟空,白蛇傳白素貞,也都隸屬神族,否則如何大鬧天宮,水淹金山寺?
更進一步,人創造了機器人robot,android,放進了人工智慧,他們不但是俊男美女,而且會計算,肯做事,逐漸也會思考,出現喜憂愛恨,當有一天也可變成夫妻「家人」,相互扶持,憂戚與共,飯桌上大談人機平等,不能歧視,你説他有靈魂嗎?如果同意,人可以賦予機器人靈魂,不就是跟上帝劃上了等號?但如果人的靈魂可以上天堂下地獄,機器人靈魂有沒有回收廠?人能夠創造出收集機器人靈魂的空間嗎?沒完沒了!
「不死」定義就涵蓋了無限的「永恆」,如果有時間限制,時間到,一切都不見了,還吵啥死不死?事實上人類的認知裡宇宙是大爆炸big bang後才產生出來的,年紀約138億歲,用數學看還是小孩子呢,一兆歲都夠不到,宇宙都還是小孩子,遑論「永恆」。
人類的真正問題是貧富差距及人口過多,縱使以後可以達到肉身不死,也是有錢權的人才擁有的選擇。想想目前科技已經快可以把遊客送到太空,享受從50哩高度上的外太空中俯視美到不行藍色地球的震撼,標價僅僅是$250,000美元,有多少人付的起?現在全球人口超過60億,縱使你是有錢有閒,想去又能去的人口中的top 1%之一,算術告訴我們這是6千萬人,接近整個台灣人口的3倍,一部航空器太空梭shuttle 只能帶幾個人,排隊從黃昏等到天亮都輪不到你。飯都吃不飽,妄語不死,不知所謂!
值得玩味的是,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是否會成長比基因超級人快,搶先在人前成為上帝,把人類踢下來當奴隸,人類不死的終點竟然變成機器人的奴隸?哈哈,當然出現人機大戰是必然的橋段,科幻小說的情節,竟然如此逼真!
1993 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 裡有一段話:
「基因工程技術能力是地球上最美妙並且是最恐怖的的力量,但你卻像個小孩子初次抓到父親的槍枝時興奮的亂揮。...你的科學家只專注於能不能,完全不理應不應該。」
“Genetic power is the most awesome force the planet has ever seen, but you wield it like a kid that’s found his dad’s gun… your scientists were so preoccupied about whether or not they could, they didn’t stop to think if they should.”
人可能會擁有上帝的能力,可是稱職上帝的素養呢?
我的半個模特兒學生
蔡淑媛

那天下午在教室裡,我最後一堂課正上到一半,聽到有人敲門聲。坐在靠近門邊的學生走過去打開門,一個main office的職員走進來說,校長Saleem先生要見我,叫我下課後到他的辦公室去一趟。校長要見我,Why?學生聽到了,開玩笑起鬨,一個說:「Oh! No! Our teacher got into trouble.」
「上中文課要講中文。應該說我們的老師得到trouble」另一個學生出聲頂他。
「也不對!最好說我們的老師進到trouble裡面。」第三個學生越扯越不像話。
你一言我一句,其中夾帶著女生脆亮的笑聲,把教室肅靜的氣氛全盤打亂。我的學生跟我是零距離,有時開開無傷大雅的玩笑,我也不在意。我趁機把to get into trouble的中譯「惹麻煩」寫上黑板,即時傳授,學以致用。如此一來,「我們的老師惹麻煩啦!」有如「唸歌詩」一般,此起彼落迴響在教室中。
下課的鈴聲響過,學生離開後我下樓走到校長辦公室。Saleem校長原是前任校長的得力副手,後來獲得遷升的機會,轉任到規模較小的學校當校長。前任校長決定退休的時候,極力推薦並安排他回鍋主理我們學校的校務。
那年Saleem校長大約四十五歲上下的年紀,長相斯文,是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對於全校員工都相當親切。我一邊走一邊想,到底有什麼天大的問題,需要我過去面談?雖然不感到惶恐,內心畢竟有點忐忑。我輕敲了幾下半開的門扇然後走了進去。正低頭觀看公文的校長很快站起,拉了一把椅子請我坐下。
「有什麼事嗎?」我先開口。
「也。。也沒什麼了不得的事。就是。。就是。。Counselor (學生顧問) Mrs. Wilson中午過來跟我說。。。」他好像找不到適當的語句接下去。
「她說了什麼?」我迫不及待。
「她說。。她說妳班上有個學生的家長前來抱怨。。」
「抱怨?Mrs. Wilson跟你說有家長抱怨?」我顧不得禮貌,插嘴追問:「那個學生是誰?」
「Mrs. Wilson說,那個女生叫Carol Bell。Carol的母親說,妳對她女兒特別嚴厲,對white students有偏見。妳經常逗留在她女兒身邊,嫌這嫌那,還規定她怎麼拿筆,怎麼畫線。而對於其他學生,尤其是跟妳同文同種的學生則有說有笑,宛如自家人。」
「Huh? Mrs. Wilson真的這樣說? 」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對!她是這樣說的。」
「可是這跟我們學校處理這類事情的程序不合啊!Mrs. Wilson最先照會的人應該是我。」我極力壓制內心逐漸上升的火氣。
「我也知道事情最好這樣處理,可是她十萬火急闖門而入,只好就由她去說,我姑且聽聽。我也已經交代過,讓她跟你聯絡。小事一樁,我並不擔心,希望妳對她也別介意。」
回到教室,我心緒起伏難平。遭人中傷、暗算的痛楚從「腹肚」底緩緩上升。仔細思索Mrs. Wilson的行事為人,她能言善道,口齒清晰,是資深顧問,絕對明白如何消弭學生、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誤解與矛盾。凡有家長到counselor office 去complain,第一時間是找來任課老師,大家當面講清楚說明白,而非一狀告到校長室。她居心為何?目標是啥?合理的懷疑是以為逮到好機會,讓校長對我產生負面的觀感。
可是,我跟Mrs. Wilson 不但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在全校近兩百位教職員中,她還算是我相當接近的老同事。記得兩年前的春假,另一位學生顧問Mrs. Jacob 全家前往 Colorado 滑雪時,她就讀本校十一年級,才貌雙全的女兒,高速滑雪失控撞樹當場殞命的意外悲劇,還是Mrs. Wilson親自跑到我的教室來告知的啊!當時我跟她擁靠在一起,希哩嘩啦哭成一團的情景,至今還清晰刻印在我的心版上。
她曾經當面誇獎我是最稱職的老師,與我合作很有默契。她還轉述一個家長對我的評語:「那位家長說,她的孩子在妳班上學習愉快,進步良多。孩子每天一回家,就向她喋喋不休地陳述,今天在學校,我們蔡老師說這個……,我們蔡老師說那個……,沒完沒了,好像學校裡再也沒有別的老師。」
記得她還笑著問我:「Hey! 妳是如何做到的?告訴我,我好去通知其他的老師向妳學習。」這樣緊密的同事關係,怎麼突然變臉,在背後捅我一刀?除了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當年全校只有我一個亞裔教員),怕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
至於我的學生Carol Bell, 她還真是個獨特的女孩。她體態輕盈,有相當標緻的五官顏面。因為是學校 cheer leading squid(啦啦隊)的隊員(必須通過嚴格的訓練,並從眾多的競爭者中勝出。),所以有點驕傲跩氣,自命不凡。Carol 經常缺課,理由五花八門,因為假條上都有母親的簽名,當然就不用窮加追究。正因為太常缺課,所以中文功課遠遠落後。更糟糕的是,她若有空來上課,埋頭趕寫的往往是數理、英文的習題。
我經常走到她身旁對她特別關照倒是不爭的事實。理由很簡單,除了個別矯正發音與聲調變化,還因為她寫的字跡實在太潦草。正如小時候母親常用來教訓我們的話語~寫ga離離落落,看攏無,嘸知在畫啥?得愛請箍(koh)桶師傅用鐵線koh起來。
我曾半帶玩笑地問Carol,她畫的神奇符號可是「所羅門王寶藏」(King Solomon's Mine)的通關密碼?她顯得不耐煩,翻給我一個白眼,對我嗆聲說,作業一大堆,哪裡有時間一筆一畫地寫整齊?她又不是只修中文一門課,而且每天下課後都還有啦啦隊的練習。把「天大地大e代誌~啦啦隊的練習」搬出來,以顯出她的理直氣壯,聽起來倒像一切都是我的錯。
有一次她又請假沒來,我問她的死黨好朋友Irene到底Carol在忙些什麼?
「Don't you know?」Irene這樣開頭,頓了一下。
「Know What?」我沒好氣。
「She is a model.」Irene 說。
「A what?」我一時沒會意過來。
「A model!」Irene加強語氣,好像我是土包子、井底蛙,有眼不識泰山。
「model就能隨時不來上課嗎?」我也加強語氣。Irene看我顯露不悅之色,趕快解釋Carol經常請假的原因。
Carol從小就長得嬌美可愛,碰巧又有一個望女成鳳的母親。母親四處「搭棚」,自任經紀人想盡辦法推銷女兒。當Macy、Wal-Mart、JC Penny等大型商場或百貨公司專屬的廣告商在召募模特兒時,母親比女兒更興奮,不但勤寫請假條,還親自陪伴女兒前往應徵。
只要接到試鏡通知,不管是週日或週末,晴天或雨天,Carol一大早就要到攝影棚去等待。有時冷板凳坐了老半天也沒逮到機會;有時拍了幾個鏡頭,也不保證就能被採用登報當廣告。可是母女兩人一條心,認為美夢尚未成真,仍須繼續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苦盡甘來,成為紅牌模特兒,然後進軍Hollywood(影城好萊塢)。
Carol跟我學了兩年中文直至畢業。這期間我並未改變對她「葛葛纏」的教學法。奇怪的是再也沒有聽到她母親的任何怨言,也沒等到Mrs. Wilson前來造訪。偶然在走廊碰見她,兩人只是打個招呼說聲Hi!然後談一談「今天天氣。。。」等無聊的話題,感情上已經回不去往日親切的「交陪」。
Carol原是相當聰明的女孩,也立志勤學向上。她選讀IB(註)的課程,意在取得雙料(國際與美國)高中畢業證書,功課因而更加繁重艱辛。IB高中畢業文憑嚴格要求外語能力鑑定。她既然選讀中文為外語,就必要通過中文IB Chinese 第四級程度的測試。因為有此牽掛,所以每次遇到她來上課,我就緊迫釘人,逼她學習。
那年的IB高中畢業證書發放的榜頁上,竟然沒有Carol的名字。我嚇了一大跳,猜想可能中文能力鑑定測試失敗是關鍵禍首。如果真是那樣,「代誌一定會真大條」。不知道Carol的老媽又會編排出多少對我的批評。後來負責IB 計劃的組長告訴我,Carol的中文測驗順利通過,失敗的卻是她最拿手的英文。她依然執着於 模特兒生涯的追求,蠟燭兩頭燒,以致錯過了英文論文交卷的最後期限。
但她還是很爭氣地,以第一志願進入了名校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據說,她之所以選讀UCLA,是因為該校與Hollywood 近在咫尺。期待著近水樓台先得月,飛上枝頭變鳳凰。十多年過去了,我至今還在期待Carol躍登銀幕,成為好萊塢明星的好消息。
(註)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1968年創立,總部設於日內瓦的國際性非營利教育組織。至今全世界已有超過150個國家,4000所高、初中與小學申請合格成為IB school。IB program的宗旨在於通過學校教育的啟示,擴大學生的國際觀、提升社群生活的技巧與心智能力的發展。IB diploma 的獲得,學生必需就讀於設有IB program的學校,選讀難度較高的課程並通過每科的IB考試(考題全球一致)。外語能力的測試,除了筆試,還有口試。專題論文的撰寫,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運用任何語言與文字。 (2019年四月修訂)
「上中文課要講中文。應該說我們的老師得到trouble」另一個學生出聲頂他。
「也不對!最好說我們的老師進到trouble裡面。」第三個學生越扯越不像話。
你一言我一句,其中夾帶著女生脆亮的笑聲,把教室肅靜的氣氛全盤打亂。我的學生跟我是零距離,有時開開無傷大雅的玩笑,我也不在意。我趁機把to get into trouble的中譯「惹麻煩」寫上黑板,即時傳授,學以致用。如此一來,「我們的老師惹麻煩啦!」有如「唸歌詩」一般,此起彼落迴響在教室中。
下課的鈴聲響過,學生離開後我下樓走到校長辦公室。Saleem校長原是前任校長的得力副手,後來獲得遷升的機會,轉任到規模較小的學校當校長。前任校長決定退休的時候,極力推薦並安排他回鍋主理我們學校的校務。
那年Saleem校長大約四十五歲上下的年紀,長相斯文,是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對於全校員工都相當親切。我一邊走一邊想,到底有什麼天大的問題,需要我過去面談?雖然不感到惶恐,內心畢竟有點忐忑。我輕敲了幾下半開的門扇然後走了進去。正低頭觀看公文的校長很快站起,拉了一把椅子請我坐下。
「有什麼事嗎?」我先開口。
「也。。也沒什麼了不得的事。就是。。就是。。Counselor (學生顧問) Mrs. Wilson中午過來跟我說。。。」他好像找不到適當的語句接下去。
「她說了什麼?」我迫不及待。
「她說。。她說妳班上有個學生的家長前來抱怨。。」
「抱怨?Mrs. Wilson跟你說有家長抱怨?」我顧不得禮貌,插嘴追問:「那個學生是誰?」
「Mrs. Wilson說,那個女生叫Carol Bell。Carol的母親說,妳對她女兒特別嚴厲,對white students有偏見。妳經常逗留在她女兒身邊,嫌這嫌那,還規定她怎麼拿筆,怎麼畫線。而對於其他學生,尤其是跟妳同文同種的學生則有說有笑,宛如自家人。」
「Huh? Mrs. Wilson真的這樣說? 」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對!她是這樣說的。」
「可是這跟我們學校處理這類事情的程序不合啊!Mrs. Wilson最先照會的人應該是我。」我極力壓制內心逐漸上升的火氣。
「我也知道事情最好這樣處理,可是她十萬火急闖門而入,只好就由她去說,我姑且聽聽。我也已經交代過,讓她跟你聯絡。小事一樁,我並不擔心,希望妳對她也別介意。」
回到教室,我心緒起伏難平。遭人中傷、暗算的痛楚從「腹肚」底緩緩上升。仔細思索Mrs. Wilson的行事為人,她能言善道,口齒清晰,是資深顧問,絕對明白如何消弭學生、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誤解與矛盾。凡有家長到counselor office 去complain,第一時間是找來任課老師,大家當面講清楚說明白,而非一狀告到校長室。她居心為何?目標是啥?合理的懷疑是以為逮到好機會,讓校長對我產生負面的觀感。
可是,我跟Mrs. Wilson 不但往日無怨,近日無仇,在全校近兩百位教職員中,她還算是我相當接近的老同事。記得兩年前的春假,另一位學生顧問Mrs. Jacob 全家前往 Colorado 滑雪時,她就讀本校十一年級,才貌雙全的女兒,高速滑雪失控撞樹當場殞命的意外悲劇,還是Mrs. Wilson親自跑到我的教室來告知的啊!當時我跟她擁靠在一起,希哩嘩啦哭成一團的情景,至今還清晰刻印在我的心版上。
她曾經當面誇獎我是最稱職的老師,與我合作很有默契。她還轉述一個家長對我的評語:「那位家長說,她的孩子在妳班上學習愉快,進步良多。孩子每天一回家,就向她喋喋不休地陳述,今天在學校,我們蔡老師說這個……,我們蔡老師說那個……,沒完沒了,好像學校裡再也沒有別的老師。」
記得她還笑著問我:「Hey! 妳是如何做到的?告訴我,我好去通知其他的老師向妳學習。」這樣緊密的同事關係,怎麼突然變臉,在背後捅我一刀?除了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當年全校只有我一個亞裔教員),怕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
至於我的學生Carol Bell, 她還真是個獨特的女孩。她體態輕盈,有相當標緻的五官顏面。因為是學校 cheer leading squid(啦啦隊)的隊員(必須通過嚴格的訓練,並從眾多的競爭者中勝出。),所以有點驕傲跩氣,自命不凡。Carol 經常缺課,理由五花八門,因為假條上都有母親的簽名,當然就不用窮加追究。正因為太常缺課,所以中文功課遠遠落後。更糟糕的是,她若有空來上課,埋頭趕寫的往往是數理、英文的習題。
我經常走到她身旁對她特別關照倒是不爭的事實。理由很簡單,除了個別矯正發音與聲調變化,還因為她寫的字跡實在太潦草。正如小時候母親常用來教訓我們的話語~寫ga離離落落,看攏無,嘸知在畫啥?得愛請箍(koh)桶師傅用鐵線koh起來。
我曾半帶玩笑地問Carol,她畫的神奇符號可是「所羅門王寶藏」(King Solomon's Mine)的通關密碼?她顯得不耐煩,翻給我一個白眼,對我嗆聲說,作業一大堆,哪裡有時間一筆一畫地寫整齊?她又不是只修中文一門課,而且每天下課後都還有啦啦隊的練習。把「天大地大e代誌~啦啦隊的練習」搬出來,以顯出她的理直氣壯,聽起來倒像一切都是我的錯。
有一次她又請假沒來,我問她的死黨好朋友Irene到底Carol在忙些什麼?
「Don't you know?」Irene這樣開頭,頓了一下。
「Know What?」我沒好氣。
「She is a model.」Irene 說。
「A what?」我一時沒會意過來。
「A model!」Irene加強語氣,好像我是土包子、井底蛙,有眼不識泰山。
「model就能隨時不來上課嗎?」我也加強語氣。Irene看我顯露不悅之色,趕快解釋Carol經常請假的原因。
Carol從小就長得嬌美可愛,碰巧又有一個望女成鳳的母親。母親四處「搭棚」,自任經紀人想盡辦法推銷女兒。當Macy、Wal-Mart、JC Penny等大型商場或百貨公司專屬的廣告商在召募模特兒時,母親比女兒更興奮,不但勤寫請假條,還親自陪伴女兒前往應徵。
只要接到試鏡通知,不管是週日或週末,晴天或雨天,Carol一大早就要到攝影棚去等待。有時冷板凳坐了老半天也沒逮到機會;有時拍了幾個鏡頭,也不保證就能被採用登報當廣告。可是母女兩人一條心,認為美夢尚未成真,仍須繼續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苦盡甘來,成為紅牌模特兒,然後進軍Hollywood(影城好萊塢)。
Carol跟我學了兩年中文直至畢業。這期間我並未改變對她「葛葛纏」的教學法。奇怪的是再也沒有聽到她母親的任何怨言,也沒等到Mrs. Wilson前來造訪。偶然在走廊碰見她,兩人只是打個招呼說聲Hi!然後談一談「今天天氣。。。」等無聊的話題,感情上已經回不去往日親切的「交陪」。
Carol原是相當聰明的女孩,也立志勤學向上。她選讀IB(註)的課程,意在取得雙料(國際與美國)高中畢業證書,功課因而更加繁重艱辛。IB高中畢業文憑嚴格要求外語能力鑑定。她既然選讀中文為外語,就必要通過中文IB Chinese 第四級程度的測試。因為有此牽掛,所以每次遇到她來上課,我就緊迫釘人,逼她學習。
那年的IB高中畢業證書發放的榜頁上,竟然沒有Carol的名字。我嚇了一大跳,猜想可能中文能力鑑定測試失敗是關鍵禍首。如果真是那樣,「代誌一定會真大條」。不知道Carol的老媽又會編排出多少對我的批評。後來負責IB 計劃的組長告訴我,Carol的中文測驗順利通過,失敗的卻是她最拿手的英文。她依然執着於 模特兒生涯的追求,蠟燭兩頭燒,以致錯過了英文論文交卷的最後期限。
但她還是很爭氣地,以第一志願進入了名校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據說,她之所以選讀UCLA,是因為該校與Hollywood 近在咫尺。期待著近水樓台先得月,飛上枝頭變鳳凰。十多年過去了,我至今還在期待Carol躍登銀幕,成為好萊塢明星的好消息。
(註)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1968年創立,總部設於日內瓦的國際性非營利教育組織。至今全世界已有超過150個國家,4000所高、初中與小學申請合格成為IB school。IB program的宗旨在於通過學校教育的啟示,擴大學生的國際觀、提升社群生活的技巧與心智能力的發展。IB diploma 的獲得,學生必需就讀於設有IB program的學校,選讀難度較高的課程並通過每科的IB考試(考題全球一致)。外語能力的測試,除了筆試,還有口試。專題論文的撰寫,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運用任何語言與文字。 (2019年四月修訂)
生死
林錦燦
西藏生死書是一本討論從生到死那一剎那的深度認識,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 很詳細的解說,我也很認真讀書,嘗試體會,可惜慧根不夠,生到死的轉換太迅速短暫,不但缺乏經驗也無法掌握,少了走一步做一動守則,過程全是純粹理論,提講的又大多數是精神層面,我這種凡夫俗子佛修欠缺,學了半天,絶對是有讀沒懂。
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達賴及班襌是最高活佛領袖,他們的生與死代表西藏兩大活佛轉世系統,簡言之,他們的傳承是經過了生死替換肉身來交接,我們聽過很多轉世傳說,但真實情況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甚了了。索甲仁波切也被認定是達賴十三世的上師,拖頓索甲的轉世。
擁有轉世經歷的人肯寫書告訴販夫走卒們這個過程,我以為是大功德,至於能不能學會則是大智慧,亦或大慧根,你我只能望轉興嘆?
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報導,並非討論生到死,而是用實驗証據証明生死一瞬間沒有你我想像的那麼簡單明確,一線曙光令人震撼!
科學家,這一群不安於現狀的頑童莽夫,屢屢用他們表面上歪瓜裂棗的詭異思考邏輯,挑戰傳統既有智慧 challenge conventional wisdom ,然後更拿出實驗室的數據指出你我井底之蛙的視野。
為了解答,或只是要求了解,生到死一線之間的差異the fine line between life and death,他們把屠宰之後的豬腦袋留下來,在實驗室裡把頭殼打開,拿出豬腦brain,這個分離豬腦過程,從宰豬到開始實驗的計時,明確指出豬已經被宰了4小時,豬腦完全沒有血液循環供給生存所需要的養分,也沒有冷凍降溫,以我們現存的觀念,這個豬腦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同意嗎?
迄至今日,人類認為一當血液輸送被切斷,腦細胞會迅速退化cells deteriorate ,腦神經元間的運轉會崩潰connections between neutrons crumble,除非血液循環供應在短時間內恢復,否則這些傷害不可能復元。
然後豬腦被連結到事前已經設計完成的實驗系統BrainEx 中,系統裡的馬達把實驗液experimental solution 打進豬腦,這個實驗液含有氧氣,還有科學家加入的化學物質,以便用超音波來追蹤實驗液在腦中流動走向及涵蓋範圍,接下來6小時,豬腦躺在系統中享受實驗液的洗腦,一動也不動。
洗腦後,檢測開始,首先測出豬腦並沒有回到類似有知覺的狀態,也就是說沒有表現出任何細胞間電子的協調互動 coordinated electrical signaling,這是科學家們一致同意,知覺與智慧的明確指標,表示豬腦不會點頭回答你任何問題,死豬不怕得罪人!
但是更深一層檢測卻發現豬腦的血管不甘寂寞,實驗液開始在血管裡自行流動,更有甚者,該死的豬腦細胞竟然也出現新陳代謝行為metabolic activity,並對藥物產生反應responding to drugs,研究人員並且又發現有些豬脑切片的神經元neurons也呈現電子行為反應electrical activity。
這幾個檢測結果雖然簡陋,但隱藏在背後的含義,卻是對當前生死定義的重大控訴,這種情況下的豬腦是生?是死?或是半生不死?豬腦,我們可以不在意,假若這是個人腦,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其實這個豬脑實驗的起始目標並非挑戰生與死,而是為了尋找治療中風stroke,嚴重腦創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老人痴呆Alzheimer ,等等疾病的技術。種豆得瓜,意外驚喜,但在醫學,倫理,法律上,對生與死的認知卻不啻於重磅炸彈後的天翻地覆。
不知多少年後,理應在可預見未來,人類就可以很輕鬆地把腦細胞間電子的協調互動圖案模式 pattern複製出來,轉載到事前準備替換的克隆 clone 肉身上,你我不必辛苦研讀西藏生死書隱藏的轉世奧義,街頭便利商店買個換身儀器,三兩下就可以擁有人人稱羨年青又美麗的外表,生死被拋豬腦後。叫人迫不急待啊!
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達賴及班襌是最高活佛領袖,他們的生與死代表西藏兩大活佛轉世系統,簡言之,他們的傳承是經過了生死替換肉身來交接,我們聽過很多轉世傳說,但真實情況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甚了了。索甲仁波切也被認定是達賴十三世的上師,拖頓索甲的轉世。
擁有轉世經歷的人肯寫書告訴販夫走卒們這個過程,我以為是大功德,至於能不能學會則是大智慧,亦或大慧根,你我只能望轉興嘆?
但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報導,並非討論生到死,而是用實驗証據証明生死一瞬間沒有你我想像的那麼簡單明確,一線曙光令人震撼!
科學家,這一群不安於現狀的頑童莽夫,屢屢用他們表面上歪瓜裂棗的詭異思考邏輯,挑戰傳統既有智慧 challenge conventional wisdom ,然後更拿出實驗室的數據指出你我井底之蛙的視野。
為了解答,或只是要求了解,生到死一線之間的差異the fine line between life and death,他們把屠宰之後的豬腦袋留下來,在實驗室裡把頭殼打開,拿出豬腦brain,這個分離豬腦過程,從宰豬到開始實驗的計時,明確指出豬已經被宰了4小時,豬腦完全沒有血液循環供給生存所需要的養分,也沒有冷凍降溫,以我們現存的觀念,這個豬腦已經死的不能再死了,同意嗎?
迄至今日,人類認為一當血液輸送被切斷,腦細胞會迅速退化cells deteriorate ,腦神經元間的運轉會崩潰connections between neutrons crumble,除非血液循環供應在短時間內恢復,否則這些傷害不可能復元。
然後豬腦被連結到事前已經設計完成的實驗系統BrainEx 中,系統裡的馬達把實驗液experimental solution 打進豬腦,這個實驗液含有氧氣,還有科學家加入的化學物質,以便用超音波來追蹤實驗液在腦中流動走向及涵蓋範圍,接下來6小時,豬腦躺在系統中享受實驗液的洗腦,一動也不動。
洗腦後,檢測開始,首先測出豬腦並沒有回到類似有知覺的狀態,也就是說沒有表現出任何細胞間電子的協調互動 coordinated electrical signaling,這是科學家們一致同意,知覺與智慧的明確指標,表示豬腦不會點頭回答你任何問題,死豬不怕得罪人!
但是更深一層檢測卻發現豬腦的血管不甘寂寞,實驗液開始在血管裡自行流動,更有甚者,該死的豬腦細胞竟然也出現新陳代謝行為metabolic activity,並對藥物產生反應responding to drugs,研究人員並且又發現有些豬脑切片的神經元neurons也呈現電子行為反應electrical activity。
這幾個檢測結果雖然簡陋,但隱藏在背後的含義,卻是對當前生死定義的重大控訴,這種情況下的豬腦是生?是死?或是半生不死?豬腦,我們可以不在意,假若這是個人腦,我們應該如何對待?
其實這個豬脑實驗的起始目標並非挑戰生與死,而是為了尋找治療中風stroke,嚴重腦創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老人痴呆Alzheimer ,等等疾病的技術。種豆得瓜,意外驚喜,但在醫學,倫理,法律上,對生與死的認知卻不啻於重磅炸彈後的天翻地覆。
不知多少年後,理應在可預見未來,人類就可以很輕鬆地把腦細胞間電子的協調互動圖案模式 pattern複製出來,轉載到事前準備替換的克隆 clone 肉身上,你我不必辛苦研讀西藏生死書隱藏的轉世奧義,街頭便利商店買個換身儀器,三兩下就可以擁有人人稱羨年青又美麗的外表,生死被拋豬腦後。叫人迫不急待啊!
鄉野的冤魂
江朝雄

退休後除了看台灣海外網關心故鄉政情外,選擇有興趣的電視節目也是益智怡情的消遣。尤其是觀看生物科學家們所拍攝的各種動物生態與習性,讓我對大自然奇妙的萬物,能有進一步的認識。也對造物主產生由衷地敬佩與頌讚。
由於觀看許多地區的動物生態影片,也讓我看到不同種族對野生動物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國家吃鴿子習以為常,有些國家鴿子沒人會捕殺它們 ; 有些國家射殺老虎、大象,為的是謀虎皮,虎鞭、象牙賺錢 ; 很多國家把狗、貓當寵物,但有些國家把它們當食物…。足見文化不同,想法也有很大差距。
談到殺動物當食物的話題,就使我憶起1946年在故鄉白河鄉下親眼目睹的實際故事。那是二次大戰終戰隔年春天,我印象非常清晰,因為當時農民正在犁田要插秧。我因躲盟軍空襲轟炸而搬回白河內角鄉下住一段時間,要等9月開學才進小學一年級,雖然不知確定日期,但按農民插秧季節就暁得是鳥語花香的春季。
70多年前(1946),台灣人口只有五、六百萬人,鄉下更為純樸寧靜、也從未聽過什麼叫「綁架」,當時我家有一小塊田地就在小學隔壁的小溪旁,離家僅約一百多公尺。兒時就經常自己一人到小溪那裡玩,有時撿田裡的田螺,或者抓泥鰍,父母也沒有耽心小孩被失蹤。有一天早上,我獨自到小溪那裡,那天剛好鄰近的水田裡有一位農夫牽著水牛在田裡犁田,準備要插秧。那裡的地形容我簡述一下,旁邊學校是一片平坦的地區,燈仔花的籬笆外隔一條小路,接著是幾分地的水田,水田到小溪,是一片斜坡草地,隔小溪就是我家的小園地。
突然間,我看到一位軍官持著步槍,走到那位農夫正牽水牛犁田的田埂,把槍托在田埂上,他就順地勢蹲在斜坡草地,那位軍官就開始瞄準著正在水田裡覓食的幾隻白鷺鷥。我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觀看,因那農夫牽水牛來回犁田移動,而白那些白鷺鷥也跟著移動覓食,但見那軍官也換了幾個架槍的位置,再重新瞄準。
「砰 !」一聲巨響,我看見他握著槍快步走到倒楣的那一隻應聲倒地的白鷺鷥那裡,一手抓著牠它就匆忙走開回附近軍營去了。當然其牠的幾隻驚嚇的白鷺鷥也都飛走了。一處寧靜的嘉南平原的田野,頓時只剩下那位勤勞的農夫,那隻在農耕機發明前對台灣農業付出貢獻的「台灣水牛」,及滿六歲等待秋天進國小讀一年級好奇的鄉下小孩,及那小孩對軍人用步槍打死白鷺鷥的印象。
同樣在1946那一年及同一村莊,發生一件令人驚心動魄,跟人命攸關的真實故事。記憶所及那是二戰後第一批到台灣接收的陳儀部隊,穿草鞋,軍服破爛,軍紀很差。因戰爭剛結束,社會經濟未復原,因我鄉下老家就在兵營門口,日軍回去後沒幾個月後,陳儀部隊就駐進來。由於軍紀及語言溝通的問題,使整個村莊熱鬧及吵雜起來。同時做阿兵哥小生意的,如澡堂、冰果店、洗衣店、裁縫店、撞球、桌球室...等幾乎都熱絡起來。
然而,年輕力壯的阿兵哥們,例假日經常在村莊的小商店進進出出,難免產生男女情愫,是很正常的現象。問題是畸形的單方面感情,往往是人間悲劇。我家隔壁我伯父也因在兵營正門口的地利關係,戰後就開鄉下澡堂,前面租給人開裁縫店,專門裁剪修改衣服,大家都叫那位裁縫師玉蘭,年紀約20多歲,人長得白晰漂亮,她先生鄰居都稱呼他蘇先生,名字不詳,他們還沒有小孩。
一個晨霧矇矓的早晨,隔壁大人們很大的談話聲音,把我從睡夢中吵醒,我披上單衣,走出去看個究竟,天呀 ! 那個滿腮長鬍子的蘇先生,昨晚半夜被一個阿兵哥持步槍射殺了,聽大人們說,子彈從右邊顴骨穿過後腦,那是非常血腥可憐的慘狀 !
按照今天(2019年)的台灣社會情況,無論命案是發生在城市或鄉村,一定會報案調查,追究槍擊案原因,追求真相,但在那個幾乎無政府的年代,那位年輕的裁縫師,在命案隔天就再也沒有看到她,也沒有聽到大人們再提到「蘇先生及玉蘭」的消息。依判斷她是無聲無息,自認倒楣離去(因從沒有辦案人來伯父家查問)。
文明人高喊「生命寶貴」,或「人命關天」,但從蘇先生這樣無緣無故,半夜三更被槍殺的冤魂,冤屈向誰訴 ? 恐怕只有上主知。至於野生動物白鷺鷥,我從小至今,未曾看過軍人用步槍打牠們的(用獵槍或許有,我也未見過),因為教科書上教導說,牠們是益鳥啊 ! 1947年的228事件,發生的導火線說是台北市專賣局人員查緝私煙,以林江邁事件為着火點來說故事,如果以上述軍人隨意持步槍當獵槍打白鷺鷥,及個人單戀、畸形感情而持槍射殺百姓的「軍紀問題」或當時官府「看待百姓的心態問題」,所帶給社會的不良印象,從這些角度及層面切入思考,或許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必然因素,會更易為子孫、後人所了解、接受。再者,二次大戰初期,日本當局從各地區俘虜到投降的盟軍官兵,收留到白河內角的軍營來集中管理,因一些被俘虜的盟軍,無法等到終戰回到自己的國家,就死在台灣的俘虜營。但美、英等國政府,畢竟在「愛民」,「珍惜生命」方面比那些專制野蠻的國家較富感情與人性,戰後積極的推動在內角的俘虜營立紀念碑,以安慰未能返鄉的亡魂英靈。
由於觀看許多地區的動物生態影片,也讓我看到不同種族對野生動物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國家吃鴿子習以為常,有些國家鴿子沒人會捕殺它們 ; 有些國家射殺老虎、大象,為的是謀虎皮,虎鞭、象牙賺錢 ; 很多國家把狗、貓當寵物,但有些國家把它們當食物…。足見文化不同,想法也有很大差距。
談到殺動物當食物的話題,就使我憶起1946年在故鄉白河鄉下親眼目睹的實際故事。那是二次大戰終戰隔年春天,我印象非常清晰,因為當時農民正在犁田要插秧。我因躲盟軍空襲轟炸而搬回白河內角鄉下住一段時間,要等9月開學才進小學一年級,雖然不知確定日期,但按農民插秧季節就暁得是鳥語花香的春季。
70多年前(1946),台灣人口只有五、六百萬人,鄉下更為純樸寧靜、也從未聽過什麼叫「綁架」,當時我家有一小塊田地就在小學隔壁的小溪旁,離家僅約一百多公尺。兒時就經常自己一人到小溪那裡玩,有時撿田裡的田螺,或者抓泥鰍,父母也沒有耽心小孩被失蹤。有一天早上,我獨自到小溪那裡,那天剛好鄰近的水田裡有一位農夫牽著水牛在田裡犁田,準備要插秧。那裡的地形容我簡述一下,旁邊學校是一片平坦的地區,燈仔花的籬笆外隔一條小路,接著是幾分地的水田,水田到小溪,是一片斜坡草地,隔小溪就是我家的小園地。
突然間,我看到一位軍官持著步槍,走到那位農夫正牽水牛犁田的田埂,把槍托在田埂上,他就順地勢蹲在斜坡草地,那位軍官就開始瞄準著正在水田裡覓食的幾隻白鷺鷥。我站在離他不遠的地方觀看,因那農夫牽水牛來回犁田移動,而白那些白鷺鷥也跟著移動覓食,但見那軍官也換了幾個架槍的位置,再重新瞄準。
「砰 !」一聲巨響,我看見他握著槍快步走到倒楣的那一隻應聲倒地的白鷺鷥那裡,一手抓著牠它就匆忙走開回附近軍營去了。當然其牠的幾隻驚嚇的白鷺鷥也都飛走了。一處寧靜的嘉南平原的田野,頓時只剩下那位勤勞的農夫,那隻在農耕機發明前對台灣農業付出貢獻的「台灣水牛」,及滿六歲等待秋天進國小讀一年級好奇的鄉下小孩,及那小孩對軍人用步槍打死白鷺鷥的印象。
同樣在1946那一年及同一村莊,發生一件令人驚心動魄,跟人命攸關的真實故事。記憶所及那是二戰後第一批到台灣接收的陳儀部隊,穿草鞋,軍服破爛,軍紀很差。因戰爭剛結束,社會經濟未復原,因我鄉下老家就在兵營門口,日軍回去後沒幾個月後,陳儀部隊就駐進來。由於軍紀及語言溝通的問題,使整個村莊熱鬧及吵雜起來。同時做阿兵哥小生意的,如澡堂、冰果店、洗衣店、裁縫店、撞球、桌球室...等幾乎都熱絡起來。
然而,年輕力壯的阿兵哥們,例假日經常在村莊的小商店進進出出,難免產生男女情愫,是很正常的現象。問題是畸形的單方面感情,往往是人間悲劇。我家隔壁我伯父也因在兵營正門口的地利關係,戰後就開鄉下澡堂,前面租給人開裁縫店,專門裁剪修改衣服,大家都叫那位裁縫師玉蘭,年紀約20多歲,人長得白晰漂亮,她先生鄰居都稱呼他蘇先生,名字不詳,他們還沒有小孩。
一個晨霧矇矓的早晨,隔壁大人們很大的談話聲音,把我從睡夢中吵醒,我披上單衣,走出去看個究竟,天呀 ! 那個滿腮長鬍子的蘇先生,昨晚半夜被一個阿兵哥持步槍射殺了,聽大人們說,子彈從右邊顴骨穿過後腦,那是非常血腥可憐的慘狀 !
按照今天(2019年)的台灣社會情況,無論命案是發生在城市或鄉村,一定會報案調查,追究槍擊案原因,追求真相,但在那個幾乎無政府的年代,那位年輕的裁縫師,在命案隔天就再也沒有看到她,也沒有聽到大人們再提到「蘇先生及玉蘭」的消息。依判斷她是無聲無息,自認倒楣離去(因從沒有辦案人來伯父家查問)。
文明人高喊「生命寶貴」,或「人命關天」,但從蘇先生這樣無緣無故,半夜三更被槍殺的冤魂,冤屈向誰訴 ? 恐怕只有上主知。至於野生動物白鷺鷥,我從小至今,未曾看過軍人用步槍打牠們的(用獵槍或許有,我也未見過),因為教科書上教導說,牠們是益鳥啊 ! 1947年的228事件,發生的導火線說是台北市專賣局人員查緝私煙,以林江邁事件為着火點來說故事,如果以上述軍人隨意持步槍當獵槍打白鷺鷥,及個人單戀、畸形感情而持槍射殺百姓的「軍紀問題」或當時官府「看待百姓的心態問題」,所帶給社會的不良印象,從這些角度及層面切入思考,或許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必然因素,會更易為子孫、後人所了解、接受。再者,二次大戰初期,日本當局從各地區俘虜到投降的盟軍官兵,收留到白河內角的軍營來集中管理,因一些被俘虜的盟軍,無法等到終戰回到自己的國家,就死在台灣的俘虜營。但美、英等國政府,畢竟在「愛民」,「珍惜生命」方面比那些專制野蠻的國家較富感情與人性,戰後積極的推動在內角的俘虜營立紀念碑,以安慰未能返鄉的亡魂英靈。
重量級的母親
宋明綉
爸爸年輕時是電工,到外婆家修電燈,替他扶梯的女孩就是我的媽媽。從那時起,媽媽一輩子扶持爸爸。不論是家庭內,事業上,都是爸爸的好伙伴。婚後爸爸開了水電行,媽媽就義不容辭地當起店員。在我記憶中,媽媽是一流的推銷員,通常顧客一進門就要找老闆娘,反而較少找老闆。媽媽總是堆滿笑容,用最好聽的聲音跟顧客交談。媽媽很有語言天份,雖受日文教育,却由顧客交談中學了一口流利的華語。又因每天寫發票,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漢字。媽媽的記憶力超強,店中商品繁複,尤其五金水電零件尺寸大小不一,媽媽都不會弄錯,成本售價更是清淸楚楚。媽媽很會認人,幾十年前的顧客,一進門就讓她認岀來了。
媽媽做事認真,絕不馬虎。從年輕時,她就一向早起,總是忙到深夜才休息。記得我高中時,得趕第一班火車到台南,媽媽永遠比我早起,為我準備早餐和便當。通常是熱騰騰的白飯,蓋在生蛋黃和豬油上,香噴噴的,回想起來,還是垂涎不己。媽媽一生勤勞,就算年事己高也忙碌不停。在她還能走動時,每天一早就起來打掃走廊店面,做早餐,上莱市場。我在美國上班又持家,有時倍覺辛勞,但想到媽媽的勤勞美德,就會打起精神,不想偷懶了。
媽媽節儉成性,這是在白手成家養成的習慣。初期開店時,資本不足,商品缺乏,媽媽擺了不少燈泡空盒來撐場面。媽媽不僅忙於店務,又要照顧幼兒,實在𣎴簡單。從困苦中熬過來的人最懂得珍惜物資。媽媽總是隨手關燈,節省用水。洗過米的水用來澆花,絕不浪費。記得爸爸說過,媽媽半夜醒來上廁所前,一定先把爸叫起來如廁,好節省一次沖水。但當爸爸慈善捐款時,媽媽從不遲疑。
媽媽除了勤奮節儉,也有輕鬆率性的一面。記得小時候,媽媽雖然忙碌了一天,晚上洗碗時,她總是歌聲不停。我搶著要洗碗,媽媽總是不讓,她說洗碗唱歌是她一天最輕鬆的時刻。卡拉OK是媽媽心目中最偉大的發明,所以每星期的卡拉OK聚會是媽媽最盼望的時光。媽媽的歌聲充滿了溫柔女性的韻味,總是贏得滿堂彩。媽媽連去遊覽也要在車上卡拉一番,土産店停車,媽媽都不太願意下車,看來唱歌才是她參加遊覽的目的。此外,媽媽也非常喜歡看電視體育節目,NBA籃球賽看得興高釆烈。日本相撲節目更是她的最愛,成為她晚年臥病在床的最佳娛樂。
媽媽非常有個性,很有主見,喜惡分明。比如她喜歡玫瑰淡香,卻討厭香水百合的濃郁香味,喜歡蒜而討厭薑。她的勇於表達自己,讓子女有更鮮明的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我總是不經意地想起媽媽。炒甜豆時就想起這是媽媽愛吃的蔬菜,吃橘子時,就想起媽媽怕酸,吃到酸橘子時,她總是禁不住緊閉雙眼。媽媽的直白,也讓我知道為人處世時,什麼是她喜歡的做法,什麼是她不贊同的,媽媽的話總是歷歷在目。
媽媽對子女絕不溺愛。記得小時候經過玩具店,媽媽總是硬把我們拉走,不讓我們佇足觀賞。雖然我上初中時,家境己漸富裕,但媽媽還是很少買奢侈品給子女。初次離家上大學時,很羨慕朋友們戴著母親送別的項鍊手飾。現在倒是感激媽媽養成我樸素不虛榮的心態。當年家中僱員與我們一起生活,吃飯時我們小孩沒有私房莱,養成我們不挑食的習慣。我和姊姊課餘就幫忙家務,不能擺出老闆女兒的架勢。媽媽總説鑽石美玉都只是石頭,她的打扮總是素雅高尚。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受媽媽影響,生活勤儉,經濟情況的優劣變化,對日常生活就沒有多大差異,也就能處之泰然了。
我說我媽是重量級的母親,是因為她在子女心目中太有份量了。我從小到大沒跟媽媽頂過嘴,有回我因挨罵而不吃飯,反而被媽媽罵得更多。小妹是見過世面的新時代女性,對媽媽也是唯唯諾諾,不敢稍有差錯。媽媽是強勢的媽媽,用她的想法和作為來塑造子女心性,一直到老都在發揮她的影響力,對孫輩也有相當的約束力,使我不得不佩服母親的權威和能力。
媽媽是重量級的母親,這絕對跟體重無關。事實上,媽媽最忌諱肥胖,偏偏三位女兒都是易胖體質,媽媽還是鍥而不捨,隨時叮嚀注意飲食。對於孫輩更是備加注意,因為還有希望彫硺。記得我兒未長高前有點胖,阿嬤總是提醒他少吃些。有一天他終於蹩不住了,問我為什麼他吃東西時阿嬤總是説他胖胖。我女兒則抽高後瘦得很,她倒是抱怨為什麼阿嬷一直要她再多吃一點。我媽是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希望孫子個個玉樹臨風,亭亭玉立。她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努力保持身材,倒是生病後藥物使她變胖,她反而看開了,說是人生辛苦,要多吃些好吃的東西。她每吃到美食,就嘆息説你爸爸沒福氣吃到。
我女兒小時候總説阿嬤是她知道的人中最幽默的,那時候,我並不以為然,因為我總覺得媽媽嚴格了些。但是我女兒説對了,因為我媽説話總是一針見血,而且之後再回想,就不禁莞爾一笑,幽默又有哲理,我在"阮家的女人"一文中談到了不少。媽媽的話語歌聲,猶在耳旁。媽媽的顏容更是難忘,媽媽年輕時就是個美女,所有人都說我媽年輕時比三個女兒漂亮。到了晚年,媽媽還是輪廓美好,讓人羨慕。
媽媽聰明又勤奮,節儉又能幹,而且教導子女有方,所以她是重量級的母親。她堅強的個性,勤儉的美德,給了子孫無形的資產。媽媽臨走之前,一直重複說這樣就好。當時家人不知含意,等她走了,才了解媽媽自知時日己到,這樣的人生就好了。是的,媽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媽媽做事認真,絕不馬虎。從年輕時,她就一向早起,總是忙到深夜才休息。記得我高中時,得趕第一班火車到台南,媽媽永遠比我早起,為我準備早餐和便當。通常是熱騰騰的白飯,蓋在生蛋黃和豬油上,香噴噴的,回想起來,還是垂涎不己。媽媽一生勤勞,就算年事己高也忙碌不停。在她還能走動時,每天一早就起來打掃走廊店面,做早餐,上莱市場。我在美國上班又持家,有時倍覺辛勞,但想到媽媽的勤勞美德,就會打起精神,不想偷懶了。
媽媽節儉成性,這是在白手成家養成的習慣。初期開店時,資本不足,商品缺乏,媽媽擺了不少燈泡空盒來撐場面。媽媽不僅忙於店務,又要照顧幼兒,實在𣎴簡單。從困苦中熬過來的人最懂得珍惜物資。媽媽總是隨手關燈,節省用水。洗過米的水用來澆花,絕不浪費。記得爸爸說過,媽媽半夜醒來上廁所前,一定先把爸叫起來如廁,好節省一次沖水。但當爸爸慈善捐款時,媽媽從不遲疑。
媽媽除了勤奮節儉,也有輕鬆率性的一面。記得小時候,媽媽雖然忙碌了一天,晚上洗碗時,她總是歌聲不停。我搶著要洗碗,媽媽總是不讓,她說洗碗唱歌是她一天最輕鬆的時刻。卡拉OK是媽媽心目中最偉大的發明,所以每星期的卡拉OK聚會是媽媽最盼望的時光。媽媽的歌聲充滿了溫柔女性的韻味,總是贏得滿堂彩。媽媽連去遊覽也要在車上卡拉一番,土産店停車,媽媽都不太願意下車,看來唱歌才是她參加遊覽的目的。此外,媽媽也非常喜歡看電視體育節目,NBA籃球賽看得興高釆烈。日本相撲節目更是她的最愛,成為她晚年臥病在床的最佳娛樂。
媽媽非常有個性,很有主見,喜惡分明。比如她喜歡玫瑰淡香,卻討厭香水百合的濃郁香味,喜歡蒜而討厭薑。她的勇於表達自己,讓子女有更鮮明的回憶。在日常生活中,我總是不經意地想起媽媽。炒甜豆時就想起這是媽媽愛吃的蔬菜,吃橘子時,就想起媽媽怕酸,吃到酸橘子時,她總是禁不住緊閉雙眼。媽媽的直白,也讓我知道為人處世時,什麼是她喜歡的做法,什麼是她不贊同的,媽媽的話總是歷歷在目。
媽媽對子女絕不溺愛。記得小時候經過玩具店,媽媽總是硬把我們拉走,不讓我們佇足觀賞。雖然我上初中時,家境己漸富裕,但媽媽還是很少買奢侈品給子女。初次離家上大學時,很羨慕朋友們戴著母親送別的項鍊手飾。現在倒是感激媽媽養成我樸素不虛榮的心態。當年家中僱員與我們一起生活,吃飯時我們小孩沒有私房莱,養成我們不挑食的習慣。我和姊姊課餘就幫忙家務,不能擺出老闆女兒的架勢。媽媽總説鑽石美玉都只是石頭,她的打扮總是素雅高尚。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受媽媽影響,生活勤儉,經濟情況的優劣變化,對日常生活就沒有多大差異,也就能處之泰然了。
我說我媽是重量級的母親,是因為她在子女心目中太有份量了。我從小到大沒跟媽媽頂過嘴,有回我因挨罵而不吃飯,反而被媽媽罵得更多。小妹是見過世面的新時代女性,對媽媽也是唯唯諾諾,不敢稍有差錯。媽媽是強勢的媽媽,用她的想法和作為來塑造子女心性,一直到老都在發揮她的影響力,對孫輩也有相當的約束力,使我不得不佩服母親的權威和能力。
媽媽是重量級的母親,這絕對跟體重無關。事實上,媽媽最忌諱肥胖,偏偏三位女兒都是易胖體質,媽媽還是鍥而不捨,隨時叮嚀注意飲食。對於孫輩更是備加注意,因為還有希望彫硺。記得我兒未長高前有點胖,阿嬤總是提醒他少吃些。有一天他終於蹩不住了,問我為什麼他吃東西時阿嬤總是説他胖胖。我女兒則抽高後瘦得很,她倒是抱怨為什麼阿嬷一直要她再多吃一點。我媽是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希望孫子個個玉樹臨風,亭亭玉立。她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努力保持身材,倒是生病後藥物使她變胖,她反而看開了,說是人生辛苦,要多吃些好吃的東西。她每吃到美食,就嘆息説你爸爸沒福氣吃到。
我女兒小時候總説阿嬤是她知道的人中最幽默的,那時候,我並不以為然,因為我總覺得媽媽嚴格了些。但是我女兒説對了,因為我媽説話總是一針見血,而且之後再回想,就不禁莞爾一笑,幽默又有哲理,我在"阮家的女人"一文中談到了不少。媽媽的話語歌聲,猶在耳旁。媽媽的顏容更是難忘,媽媽年輕時就是個美女,所有人都說我媽年輕時比三個女兒漂亮。到了晚年,媽媽還是輪廓美好,讓人羨慕。
媽媽聰明又勤奮,節儉又能幹,而且教導子女有方,所以她是重量級的母親。她堅強的個性,勤儉的美德,給了子孫無形的資產。媽媽臨走之前,一直重複說這樣就好。當時家人不知含意,等她走了,才了解媽媽自知時日己到,這樣的人生就好了。是的,媽媽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巴黎聖母院蒙難記
雅夫子
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在當地時間四月十五日意外發生一場大火,屋頂的尖塔坍塌,木質屋頂被燒毀。經過四百多位消防人員的奮力拯救,根據初步檢視,教堂外部結構大致無礙,內部損失也並不嚴重。在很短時間內,已有個人與公司樂捐數億歐元作為修復之用,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並表示計劃在五年之內完成。
火災發生時,聖母院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翻修工程,可能因為施工失誤引起火災,大火延燒十四小時之久。有修復經驗的專家表示,在火場四周的鷹架必須很小心拆除,因為這些架子會因受熱而質變。災後需要在教堂上面蓋上一層保護罩,用來遮擋風雨。墜落下來的木料、石材或工藝品,如果修復時需要補回,都要作考古的記錄。
為了防範於萬一,安全將是首要考慮。高處的石材、拱形圓頂和上層窗戶,因為已經被火燒烤過,都可能變脆變弱,需要一一仔細檢視。尖塔坍塌時,屋頂的石質天花板首當其衝,更應該格外小心,檢查是否有裂損跡象。教堂內的玫瑰花窗,首先受熱膨脹,之後又在水炮噴射下急速降溫,加上大火帶來的煙灰,多少都會受損變形,它們都需要由玻璃工匠檢視修復。
火災中倒塌的尖塔始建於十二世紀,之後經過整修多次,到法國大革命時,已經破敗不堪,1860年得以重建,如今毀於大火,祇好複製重蓋。燒毀的屋頂需要由高齡橡樹中取材再造,是件既費時又昂貴的工作。聖母院有三扇非常精緻的玫瑰窗,它們是教堂的重要標誌之一。第一扇在西面,位於教堂大門的內側上方;第二扇在南方,在以前多次火災中已經受損;第三扇在北方,初步判斷沒有損傷㾗跡。
曾經一度救火人員擔心火龍可能上達鐘樓,燒毀木架帶動大鐘墬落,並擊垮鐘樓,幸好如此災難沒有發生。南塔有座大鐘名叫艾曼鈕鐘(Emmanuel),重達十三噸。如果你看過由雨果(Hugo)著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鐘樓怪人」,就知道鐘樓是故事中的一個主要場景。
聖母院內收藏一些聖物:基督受難時留下的一根釘子和一頂荊棘聖冠(The Holy Crown of Thorns)及聖路易祭袍(The Tunic of Saint Louis)等等。幸好都被移到安全處,並計劃移交給盧浮宮暫時保管。
這座聖母院是在1163年法國國王路易七世時開工建造的,一直到1345年才完工。目前每年有一千三百萬遊客參觀這座聖殿,超過參觀艾菲爾鐵塔的人數,是巴黎最受歡迎的景點。在教堂850多年的歷史長流中,它走過輝煌日子,也走過落魄時刻。英王亨利六世與拿破侖都在此加冕,二次大戰巴黎收復時,也在這裡舉行慶典。但在法國大革命時,聖母院變成儲藏食物的倉庫,並且許多雕塑的頭部都被暴徒切除。
在南北兩座鐘樓之間有一條奇幻怪物走廊,這些神秘的怪獸,通常是由幾種動物形狀組成的,其中最著名的叫「思堤志」(Stryge)。它蹲在教堂大門上方,用手托著頭部,日夜俯視著巴黎。這群怪獸傳說是聖母院的避邪物,可能它們因為不分晝夜守崗,一時精神恍惚,才會讓火邪乘隙而入,發生了令巴黎人掉下眼淚的聖母院蒙難記。法國人應該抱著比較樂觀的態度:把這次大火看成是一件除舊布新的「聖母院浴火重生記」!
火災發生時,聖母院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翻修工程,可能因為施工失誤引起火災,大火延燒十四小時之久。有修復經驗的專家表示,在火場四周的鷹架必須很小心拆除,因為這些架子會因受熱而質變。災後需要在教堂上面蓋上一層保護罩,用來遮擋風雨。墜落下來的木料、石材或工藝品,如果修復時需要補回,都要作考古的記錄。
為了防範於萬一,安全將是首要考慮。高處的石材、拱形圓頂和上層窗戶,因為已經被火燒烤過,都可能變脆變弱,需要一一仔細檢視。尖塔坍塌時,屋頂的石質天花板首當其衝,更應該格外小心,檢查是否有裂損跡象。教堂內的玫瑰花窗,首先受熱膨脹,之後又在水炮噴射下急速降溫,加上大火帶來的煙灰,多少都會受損變形,它們都需要由玻璃工匠檢視修復。
火災中倒塌的尖塔始建於十二世紀,之後經過整修多次,到法國大革命時,已經破敗不堪,1860年得以重建,如今毀於大火,祇好複製重蓋。燒毀的屋頂需要由高齡橡樹中取材再造,是件既費時又昂貴的工作。聖母院有三扇非常精緻的玫瑰窗,它們是教堂的重要標誌之一。第一扇在西面,位於教堂大門的內側上方;第二扇在南方,在以前多次火災中已經受損;第三扇在北方,初步判斷沒有損傷㾗跡。
曾經一度救火人員擔心火龍可能上達鐘樓,燒毀木架帶動大鐘墬落,並擊垮鐘樓,幸好如此災難沒有發生。南塔有座大鐘名叫艾曼鈕鐘(Emmanuel),重達十三噸。如果你看過由雨果(Hugo)著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鐘樓怪人」,就知道鐘樓是故事中的一個主要場景。
聖母院內收藏一些聖物:基督受難時留下的一根釘子和一頂荊棘聖冠(The Holy Crown of Thorns)及聖路易祭袍(The Tunic of Saint Louis)等等。幸好都被移到安全處,並計劃移交給盧浮宮暫時保管。
這座聖母院是在1163年法國國王路易七世時開工建造的,一直到1345年才完工。目前每年有一千三百萬遊客參觀這座聖殿,超過參觀艾菲爾鐵塔的人數,是巴黎最受歡迎的景點。在教堂850多年的歷史長流中,它走過輝煌日子,也走過落魄時刻。英王亨利六世與拿破侖都在此加冕,二次大戰巴黎收復時,也在這裡舉行慶典。但在法國大革命時,聖母院變成儲藏食物的倉庫,並且許多雕塑的頭部都被暴徒切除。
在南北兩座鐘樓之間有一條奇幻怪物走廊,這些神秘的怪獸,通常是由幾種動物形狀組成的,其中最著名的叫「思堤志」(Stryge)。它蹲在教堂大門上方,用手托著頭部,日夜俯視著巴黎。這群怪獸傳說是聖母院的避邪物,可能它們因為不分晝夜守崗,一時精神恍惚,才會讓火邪乘隙而入,發生了令巴黎人掉下眼淚的聖母院蒙難記。法國人應該抱著比較樂觀的態度:把這次大火看成是一件除舊布新的「聖母院浴火重生記」!
幽默機器人
林錦燦
現在全球最普遍使用的人工智能機器應該是阿嬤嚷Amazon的Alexa跟蘋果的Siri,他們都能講流利的笑話,知道的笑話數目是你我的好幾十倍,但是他們不懂笑話,不了解幽默,中國人的説法就是少了一條筋,靈性的筋。
電腦語言學家 computer linguist 認為機器智慧永遠無法像人類一樣的理解幽默。語言學家自己都很難用言語解釋幽默是怎麼一回事,但大家都同意幽默就隱藏在了上下文中hidden in context 。
舉例:
大家聊天,一人感嘆,「老王胃癌走了,他平時常運動,也很注重身體健康,一定是生意應酬,常常在外頭吃飯的緣故。」另一位接口,「所以要買回家吃!」哄堂大笑,機器人搔頭,「你們笑什麼?」
一個學生對朋友說:「這張成績單拿回家,恐怕會引起經濟制裁。」”Economic sanctions will be imposed when I show this report card to my parents.” 機器智慧的生活經驗裡沒有交成績單給父母看這個樣本,再加上經濟制裁字面上的意義與零用錢之間模糊的隱藏關聯性,人類很容易理解click的詞句,對機器智慧而言就是天書。
譏諷sarcasm,我認為是刺猬型的幽默,用到妙處,大快人心。
小華的考試成績單是70,鄰座小明拿著98卻一直抱怨唯一錯的那一題應該可以答對,小華摔給他一句:「對,你好笨喔!」,不幫他打一針,沒有天理。
底下是赤裸裸的諷刺,粗暴的一錘打死,缺乏洞察世情的感喟兼一針見血的指控,不足為法。
讚美身邊香聞十里的小姐:「好棒的香水!但有必要在裡面醃漬嗎?」
“Nice perfume. Must you marinate in it?”
機器智慧對反諷irony的反應更是不堪。表面是褒獎,骨子裡卻深藏著截然相反的味道,只有充滿人生智慧的得道高僧才能精通master。少了生活經驗,聞不著看不見,沒得藥救。
面對髒亂不堪的房間,媽媽對兒子舉起大拇指說:「嘩!你房間的整潔絕對可以拿到一級奬章。」碰上這種反諷,機器人會出現什麼反應?你猜的任何答案都不會比我差 Your guess is as good as mine.
幽默風趣的喜劇comedy通常跳躍在一個整體形態模式,然後在某一個臨界點,突然稍稍轉動方向盤,使用臨靠著邊緣上的小扭曲來達到意想不到的驚喜,「閃滑在意義上完整無缺卻能嚇你一跳的邊界上」”skate the edge of being cohesive enough and surprising enough”
創意性的語言creative language ,尤其在幽默這個領域 humor in particular ,是電腦智慧語言最困難的一塊。
語言專家嘗試用電腦分析超過一萬個雙關語puns,結論就是超級痛苦的折磨torture,理由是幽默來自親身體驗過的智慧,不論是人人皆知,聽過的,讀過的,看到的,經歷過的,獨特的個人理解或甚至是曲解的積累智慧,針對著眼前的上下文産生發酵,然後出現好笑的感覺。
電腦缺乏親身體驗過的智慧,他只了解你告訴過他的,還有資料庫database存檔的,一句幽默的話或是雙關語,上下文牽扯不清的背景故事及隱諭,可能藏匿在許多地方,除非是已知的,可以解讀並儲存在資料庫的,可供參考。但創新的,無中生有,突發奇想的幽默對電腦而言,絕對是莫宰羊。
星吧客Starbucks裡的對話:
「給我一杯焦糖馬其朵」客人對機器人咖啡師說。
“I like a caramel macchiato.” a customer asked the robot barista.
「能不能給我一個名字?」機器人咖啡師邊打進訂購飲料邊問。
“Can I get a name?”robot barista entered the order and asked.
「當然沒問題,我可以叫你‘老伯’」
“Sure thing, I will call you Rob. “
機器人咖啡師燈泡眼睛閃爍了半天,良久之後當機無語crashed。
我對這個現象深具體認,因為我曽不止一次試著把自己寫的文章用Google translate 翻譯成英文,結果才發現自己非常有成為英文笑話作家的潛力,連我自己做夢都想不到的妙語如珠遍地可尋,天馬行空,不知所云,慘不忍睹,隨你挑。
似乎以後可以專業搞這一行,發行機器人創意幽默專輯,光靠少了一條筋的機器人吃飯,説不定大受歡迎,盍興乎来?
電腦語言學家 computer linguist 認為機器智慧永遠無法像人類一樣的理解幽默。語言學家自己都很難用言語解釋幽默是怎麼一回事,但大家都同意幽默就隱藏在了上下文中hidden in context 。
舉例:
大家聊天,一人感嘆,「老王胃癌走了,他平時常運動,也很注重身體健康,一定是生意應酬,常常在外頭吃飯的緣故。」另一位接口,「所以要買回家吃!」哄堂大笑,機器人搔頭,「你們笑什麼?」
一個學生對朋友說:「這張成績單拿回家,恐怕會引起經濟制裁。」”Economic sanctions will be imposed when I show this report card to my parents.” 機器智慧的生活經驗裡沒有交成績單給父母看這個樣本,再加上經濟制裁字面上的意義與零用錢之間模糊的隱藏關聯性,人類很容易理解click的詞句,對機器智慧而言就是天書。
譏諷sarcasm,我認為是刺猬型的幽默,用到妙處,大快人心。
小華的考試成績單是70,鄰座小明拿著98卻一直抱怨唯一錯的那一題應該可以答對,小華摔給他一句:「對,你好笨喔!」,不幫他打一針,沒有天理。
底下是赤裸裸的諷刺,粗暴的一錘打死,缺乏洞察世情的感喟兼一針見血的指控,不足為法。
讚美身邊香聞十里的小姐:「好棒的香水!但有必要在裡面醃漬嗎?」
“Nice perfume. Must you marinate in it?”
機器智慧對反諷irony的反應更是不堪。表面是褒獎,骨子裡卻深藏著截然相反的味道,只有充滿人生智慧的得道高僧才能精通master。少了生活經驗,聞不著看不見,沒得藥救。
面對髒亂不堪的房間,媽媽對兒子舉起大拇指說:「嘩!你房間的整潔絕對可以拿到一級奬章。」碰上這種反諷,機器人會出現什麼反應?你猜的任何答案都不會比我差 Your guess is as good as mine.
幽默風趣的喜劇comedy通常跳躍在一個整體形態模式,然後在某一個臨界點,突然稍稍轉動方向盤,使用臨靠著邊緣上的小扭曲來達到意想不到的驚喜,「閃滑在意義上完整無缺卻能嚇你一跳的邊界上」”skate the edge of being cohesive enough and surprising enough”
創意性的語言creative language ,尤其在幽默這個領域 humor in particular ,是電腦智慧語言最困難的一塊。
語言專家嘗試用電腦分析超過一萬個雙關語puns,結論就是超級痛苦的折磨torture,理由是幽默來自親身體驗過的智慧,不論是人人皆知,聽過的,讀過的,看到的,經歷過的,獨特的個人理解或甚至是曲解的積累智慧,針對著眼前的上下文産生發酵,然後出現好笑的感覺。
電腦缺乏親身體驗過的智慧,他只了解你告訴過他的,還有資料庫database存檔的,一句幽默的話或是雙關語,上下文牽扯不清的背景故事及隱諭,可能藏匿在許多地方,除非是已知的,可以解讀並儲存在資料庫的,可供參考。但創新的,無中生有,突發奇想的幽默對電腦而言,絕對是莫宰羊。
星吧客Starbucks裡的對話:
「給我一杯焦糖馬其朵」客人對機器人咖啡師說。
“I like a caramel macchiato.” a customer asked the robot barista.
「能不能給我一個名字?」機器人咖啡師邊打進訂購飲料邊問。
“Can I get a name?”robot barista entered the order and asked.
「當然沒問題,我可以叫你‘老伯’」
“Sure thing, I will call you Rob. “
機器人咖啡師燈泡眼睛閃爍了半天,良久之後當機無語crashed。
我對這個現象深具體認,因為我曽不止一次試著把自己寫的文章用Google translate 翻譯成英文,結果才發現自己非常有成為英文笑話作家的潛力,連我自己做夢都想不到的妙語如珠遍地可尋,天馬行空,不知所云,慘不忍睹,隨你挑。
似乎以後可以專業搞這一行,發行機器人創意幽默專輯,光靠少了一條筋的機器人吃飯,説不定大受歡迎,盍興乎来?
整體造型 美妝基礎課心得
江怡如

因為女兒們跳舞比賽的需要,平常很少化妝的我,一頭栽進幫女兒化舞台妝的越級打怪世界。從去年的手忙腳亂,每次上妝每次崩潰,到今年已經比較能淡定的面對危機狀況,但是,心底一直有些疑問,這樣的妝到底該怎麼修正才好?怎麼樣才能更快速而且“平和的”完成這件工作。雖然現在網路發達,youtube上多得是詳細解說的影片。然而,有些小細節和小技巧,還是需要有老師現場指導與及時修正,才容易理解。我運氣很好,在難得有空的週六下午,能夠參加基金會辦的美妝基礎課.跟著年輕貌美的老師一起學習化妝,真的是收穫良多。
課程一開始,老師先提醒大家,化妝前該完成的基礎保養工作不可輕忽。也分享了如何在上妝前快速為過乾的臉部保濕。接著,隔離霜、粉底、修容、眉毛、眼線、口紅、定妝,每一個步驟,老師都盡可能的在有限的時間內,介紹可以選擇的產品,以及他的功效,提供許多試用品讓我們可以馬上體驗不同產品的差異。簡單的圖示,和生動的真人示範,讓我們更清楚該強調的位置在哪裡,以及不同產品和化妝方法的差異是什麼。就算是臨時插入的許多問題,老師仍然不厭其煩地解釋與示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一下子就過了,大家卻都仍然興致勃勃地不停發問。
雖然,我最想學的眼影部分,這次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老師介紹。但是,其他部分學到很多小技巧。例如:除了已經知道的修容部位,打亮眉骨和人中,使用冷灰色修容鼻側和下巴,有助於讓五官更立體。另外,老師分享很多個人化妝經驗,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讓曾經遇到過類似問題的我們,找到了可以參考的答案。而我覺得收穫最大的部分是,老師強調化妝沒有一定的順序,在基本概念建立後,端看個人喜好、經驗和當天膚質狀況,用自己順手的方法去完成。這讓我對化妝這個課題有忽然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就像是念完教科書卻無法成功地應用在實驗上,但是,一經實務課程老師的提點,實驗過程可能發生的可控制變量,就能被從容修正。能從容地幫我女兒們完成舞台妝,是我這次上課後最大的改變。這個任務也慢慢不再是件苦差事了。非常期待能有機會聽到老師分享眼妝和其他彩妝經驗,讓我的化妝技巧能再升級。
課程一開始,老師先提醒大家,化妝前該完成的基礎保養工作不可輕忽。也分享了如何在上妝前快速為過乾的臉部保濕。接著,隔離霜、粉底、修容、眉毛、眼線、口紅、定妝,每一個步驟,老師都盡可能的在有限的時間內,介紹可以選擇的產品,以及他的功效,提供許多試用品讓我們可以馬上體驗不同產品的差異。簡單的圖示,和生動的真人示範,讓我們更清楚該強調的位置在哪裡,以及不同產品和化妝方法的差異是什麼。就算是臨時插入的許多問題,老師仍然不厭其煩地解釋與示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一下子就過了,大家卻都仍然興致勃勃地不停發問。
雖然,我最想學的眼影部分,這次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老師介紹。但是,其他部分學到很多小技巧。例如:除了已經知道的修容部位,打亮眉骨和人中,使用冷灰色修容鼻側和下巴,有助於讓五官更立體。另外,老師分享很多個人化妝經驗,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讓曾經遇到過類似問題的我們,找到了可以參考的答案。而我覺得收穫最大的部分是,老師強調化妝沒有一定的順序,在基本概念建立後,端看個人喜好、經驗和當天膚質狀況,用自己順手的方法去完成。這讓我對化妝這個課題有忽然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就像是念完教科書卻無法成功地應用在實驗上,但是,一經實務課程老師的提點,實驗過程可能發生的可控制變量,就能被從容修正。能從容地幫我女兒們完成舞台妝,是我這次上課後最大的改變。這個任務也慢慢不再是件苦差事了。非常期待能有機會聽到老師分享眼妝和其他彩妝經驗,讓我的化妝技巧能再升級。
煙雨少年情
蔡淑媛

「噹噹…噹噹…噹…」清秋九月,台灣各處校園裡響起了開學的鐘聲。
XX市近郊一所初級中學初三甲班的教室裡,瀰漫著一片噪雜的喧嚷。去年的班長站在講台上主持班級會議,遴選新班長。他幾乎要把喉嚨喊破~~「還有沒有?最後一個提名,快點,快點。……」
李景芳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雙手托著下巴,微皺眉頭,沉默地面對著眼前的亂象。他不喜歡人多嘴雜的場合,他是一個稍嫌內向的十五歲文靜清秀的男孩。除了上課以外,他經常的活動是獨自去籃球場投投籃,操場上練練單槓,要不,就坐在教室裡拿起鉛筆在空白的紙頁上塗畫卡通人物或山水。
忽然,一陣沙啞粗糙的聲音破空響起:「我提名班花李景芳~~小姐」。李景芳往聲音來處看了看,原來是外號叫「火牛」,留級兩年,學校裡出名的三朝元老。李景芳站起來出聲抗議,同學鬧得更兇。在一片擾嚷聲中,李景芳以高票當選了新班長。
「班花當班頭,除了收發筆記簿,分派值日生,還要,還要,呃!還要替女老師拿皮包,撐傘,到老師家裡幫小孩換尿布。哈哈!」燒餅(一個圓形臉上長滿青春豆的粗壯男生。)看出李景芳的懊惱,故意煽風添炭,火上加油。
李景芳舉起手臂,握緊拳頭,真想上前去把火牛和燒餅痛揍一頓,可恨就是出不了手。天生不是打架的材料,他有自知之明,但也難免對自己生氣。同學封他「班花」,叫他「小姐」,除了歸功於曬不黑的皮膚和長睫毛的大眼睛,還有一個秀氣的名字。一想到自己的名字,他就忍不住〔怨嘆〕自己的老爸。明明生的是〔後生〕,為什麼偏偏給個〔查某子〕的名字。害他初一新生入學被分發到女生班去,面紅耳赤地在那裡待了老半天。
吃午飯的時候,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談論剛剛從校工那裡聽到的大消息~被學生取了一個外號叫「老巫婆」的歷史老師,突然生重病住進了醫院。巫老師身材瘦小,終年一襲陰丹士林深藍旗袍。她有一個尖長的下顎,說話如機關槍掃射。雖然尚未給她教到,但是有關她的「教學事蹟」早已從去年高年班的學生口裡流傳下來裝了滿滿一籮筐。最出名的是~~她會拎人耳朵;會用竹棍打手心;更恐怖的是,〔三不五時〕突然就會來次隨堂考試。每次上她的課,大家提心弔膽,等待下課有如大旱之盼甘霖。
上課鐘剛打過,一陣輕細的腳步聲在教室門外響起。坐在後面靠窗,外號叫「廣播車」的學生向外探頭一看隨即大叫起來:「哇!新老師,全新的…」他話未說完,一個年青女子走進教室來。「好年輕,真的是老師嗎?。」有人不敢置信,小聲嘀咕。年輕女子長髮披肩,脂粉不施,只塗了一點淡紅色的護唇膏。「巫老師請病假,我來代課。」剛說一句話,臉上就升起了一朵紅雲。為了掩飾緊張,她很快拿起講台上的學生名簿開始點名~~陳家福、丁宏光、江和雄…李景芳…。當李景芳舉手說「有」的時候,她抬起頭看了他一眼,眼中的神色似笑非笑,帶點驚訝。
點完了名,她轉過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寫出「白景芳」三個字。「啊!白景芳,和我們的班頭,班花小姐一樣的名字。」不知是誰脫口而出。白老師微微一愣,班花小姐?男生班的班花?她看了李景芳一眼,若有所悟地微笑起來。李景芳終於瞭解剛剛白老師眼裏古怪的神色。原來師生兩人雖不同姓卻是同名。
白老師上課時不要學生翻看書本,她自己也不念講義。她用不急不緩,春水微波的聲調從中國朝代的興衰替換,提帶出英雄名士的慷慨悲歌。李景芳從來不曾對歷史課產生這麼大的興趣。他巴不得每天八節都是歷史課。下課鈴響,午休時段開始。李景芳快步走到講台前抱起整疊筆記簿,和白老師一前一後走出教室。
「李景芳,你是班長,你覺得老師的教法同學會喜歡嗎?」白老師突然這樣問他。李景芳結巴半天才勉強擠出了這麼一句話:「他們都說~都說老師會講~會講好聽的故事。」
「你們把歷史課當作聽故事課?」白老師笑著問。
「我是說…是說…老師…書教得教得…很好…。」他越著急話越說不出口。
「謝謝你,李景芳。聽到什麼意見,儘管來告訴我。」白老師接過李景芳手中整疊筆記簿,轉身走進辦公室。
李景芳回到教室的時候,同學們正一邊吃著便當一邊不停地嘰嘰喳喳。
「……難怪那麼年輕,原來還在念書。」
「那麼漂亮,一定是校花,鋒頭人物。……」
「才比我大幾歲?就得叫她老師,哼!划不來。」火牛在吼叫。他已經十七歲。
「長得那麼白,就像…就像…」燒餅一時語塞。
「就像什麼嘛?」有人等得不耐煩。
「就像,就像……呃!就像妖精。」燒餅情急瞎編。
「你見過妖精,白顏色的妖精?」不知誰頂了一句。
「白蛇精~白景芳~白妖精。哈哈哈……」燒餅講得越興奮,“哈”得越大聲。
李景芳走上前去對準燒餅的下巴,一拳直揮過去正好打中燒餅的〔牙槽〕。他痛得大叫:「喂!喂!你幹嘛打人?」。李景芳冷冷地回答:「在教室裏大呼小叫,不打你打誰?」竟然能揮拳打人?李景芳自己也嚇了一大跳。
一個綽號叫做「廣播車」的男生開始在教室裏廣播有關白老師的「小道消息」。白老師原來是他小學好友阿華的表姊,台大歷史系二年級肄業。因為身體不好,所以休學半年住到阿華家靜養。阿華的父親是醫生,就近照顧比較方便。廣播車又繼續廣播下去~~白景芳因為長得漂亮又會念書,在學校相當出名,男生背後叫她「白天鵝」,是歷史系的「系花」,接到的追求信可以編成一部「情書大全科」。
這時候隔壁班一個學生走進教室湊熱鬧。他說經常看到他家附近通往學校的碎石路上,教理化的賴老師,七早八早就等在路旁樹叢邊。看到白老師遠遠騎車過來,他趕忙就騎上車跟上前去裝作「不期而遇」,眉開眼笑地陪著白老師一起到學校。
上理化課的時候,看到老師在講台上比手劃腳,口若懸河。李景芳只覺得胸口一片燥熱。他拿出白紙畫一隻蟾蜍蹲在小湖邊,流著口水目不轉睛地盯住湖中悠悠划水的美麗的白天鵝。他想了想,又在紙上寫下一行字~~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他原是畫給自己看的,旁邊同學探過身來搶。正在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賴老師走過來沒收了那張畫。
賴老師瞄了一下紙上的圖畫,回到講台以後聲音突然變得生硬,臉色顯得特別青黃。他到底看出幾分畫中的意思呢?李景芳不大能確定。「癩蝦蟆」是賴老師的外號,學校裡眾所周知。李景芳對他感到抱歉。但是一旦白老師的影像自動在腦海中升起,他對賴老師的歉意頓時消失無蹤。
時間在上下課的鐘聲裡飛快流轉。記得才剛開學,十一月卻已接近尾聲。月考剛完,期考未到,正是可以在課後的操場打籃球,踢足球的好日子。那年的秋雨偏偏來得早,秋風也不甘落後,校園裡水窪處處,落葉紛飛。李景芳站在吸滿水汽的窗前,透視窗外飄著細雨的煙景。「今年冬天會來得早。」他在心裡默想。冬天到來表示學期即將結束,白老師就要回到台北去復學。一想到這,他的心就微微扭痛起來。
白老師步履輕盈走進了教室。水珠濺玉,她原本白皙的膚色閃爍珍珠的光澤。她開始介紹滿清王朝的敗亡~~八國聯軍進駐北京城、慈禧太后倉皇出奔,臨走前命令隨從把她一向痛恨的,卻是光緒皇帝的最愛“珍妃”扔進紫禁城邊的水井裡。……
「珍妃不知道有沒有白天鵝漂亮?」燒餅回頭問。
「我又沒有見過珍妃,怎麼知道誰漂亮?」李景芳不情不願地回答。
「我猜白天鵝沒有珍妃漂亮,人家珍妃是眾多美女中挑選出來的耶!」燒餅又說。
「猜你的頭啦,你懂個屁!」李景芳出口就罵。他不准別人說白老師有一丁點不好。
「你這麼緊張幹嘛?我又沒有說白天鵝不漂亮。」燒餅一生氣聲音就會提高,同學轉頭看著他們。白老師沒有停止講課卻深深看了兩人一眼。李景芳看到了白老師眼裡不悅的神色,他急得漲紅了臉。他不能給白老師任何壞印象。他恨死了「燒餅」那個大嘴巴。
風雨日暮,期末考終於結束。李景芳背起書包穿上雨衣走入雨中的校園。他看到白老師獨自走在離他不遠的前方。她右手撐傘,左手提個大型塑膠袋~裡面裝滿講義與考卷~迎風吃力地挪動腳步。
「白老師好!」李景芳跑步趕到她身邊。
「啊!是你,李景芳。」他接過老師手中的塑膠袋。
「你歷史的成績很好,別科怎麼樣?」白老師開口問道。
「都差不多,老師,但是我最喜歡上歷史課。」
「真的?以後上大學就念歷史系吧!和我同行,好不好?」白老師帶笑地說。他沒有回答。他還未想到念大學那麼遙遠的事。
「老師,你念台大,是不是?」
「你怎麼知道?」白老師驚訝地問。李景芳得意地笑了,他差一點把「白天鵝」的「韻事」也一併傾倒出來。
「老師,台大一定比我們的學校大得多吧?」一出口,他就知道鬧了笑話。那有堂堂國立大學比不上城郊初中的道理?
「大?」白老師笑起來:「不知大幾倍呢。你去過嗎?」
他搖搖頭。他多麼想告訴她,他已經「決定」要跟她上同一個大學。
「您大學還沒有畢業,是不是?老師。」
「你聽誰說的?」她驚訝得睜大眼睛。李景芳這回老實地告訴她,是「廣播車」從她表弟口中探聽得到的消息。
「你的功課好,將來上台大一定沒問題。只是,等你進了台大,老師已經不知道到哪兒去了。」白老師好像對著他說,也像在自言自語。
一片悲哀的浪潮迎面撲來。李景芳多麼希望自己能像「珍妮的畫像」那本靈異小說裡的小女孩那樣,跳轉三圈,就已長大成人。他知道這根本就是不能實現的夢想,悲哀就更加深切了。……校門口已經近在眼前,就要與老師分別了。
「老師,您下學期真的,真的不再回來教我們了嗎?」李景芳提起勇氣問了這梗在心中已經好幾個星期的問題。
「正牌老師就要回來了,代課老師怎麼能不走呢?而且,我也應該回學校去把書念完了。不過,我會永遠記住你的。李景芳,你是好班長,好學生,我們還有同樣的名字,我怎麼會忘記自己的名字呢?」白老師溫柔的語音微含著離別的哀傷。
終於走到校門口了。李景芳為白老師攔到一部三輪車。上車前,她拍拍他的肩膀輕輕地說:「再見,李景芳,希望你將來考上和老師同一個學校。大學畢業,有成功的事業,美好的人生。只是,到那時,老師的頭髮恐怕都已灰白了呢。」
三輪車漸行漸遠,終於完全消失在煙雨街路的盡頭。「老師,老師,您只不過大我四、五歲,怎麼知道誰的頭髮會先白呢?」他癡癡地站在飄著細雨的校門口,依依不捨凝視著逐漸遠去的三輪車影,不知何時浮冒出來的眼淚伴和著雨水成串地滴落。……
時光匆促,日月如梭。高中畢業後李景芳實踐了那年與白老師訂下的「心約」~~大專聯考如願躍上台大的金榜。校園裡問過幾名台大人,無人認識白天鵝。大學歲月四年一輪迴,蕭條異代,何處芳蹤?
李景芳踏遍了杜鵑花城、椰林大道每一片芬芳的草地,依依相隨已有風姿曼妙的倩影。花前月下、兩情相悅,真真實實的愛戀,再無生澀無奈的眼淚與幻覺。
很多年過去了,但是他偶然還會想起,島南城鄉,在那翡翠綠的初中校園裡,已經屬於前世的,那段微雨輕煙,朦朧如夢的稚情。
〈2019年三月修訂〉
XX市近郊一所初級中學初三甲班的教室裡,瀰漫著一片噪雜的喧嚷。去年的班長站在講台上主持班級會議,遴選新班長。他幾乎要把喉嚨喊破~~「還有沒有?最後一個提名,快點,快點。……」
李景芳安靜地坐在椅子上,雙手托著下巴,微皺眉頭,沉默地面對著眼前的亂象。他不喜歡人多嘴雜的場合,他是一個稍嫌內向的十五歲文靜清秀的男孩。除了上課以外,他經常的活動是獨自去籃球場投投籃,操場上練練單槓,要不,就坐在教室裡拿起鉛筆在空白的紙頁上塗畫卡通人物或山水。
忽然,一陣沙啞粗糙的聲音破空響起:「我提名班花李景芳~~小姐」。李景芳往聲音來處看了看,原來是外號叫「火牛」,留級兩年,學校裡出名的三朝元老。李景芳站起來出聲抗議,同學鬧得更兇。在一片擾嚷聲中,李景芳以高票當選了新班長。
「班花當班頭,除了收發筆記簿,分派值日生,還要,還要,呃!還要替女老師拿皮包,撐傘,到老師家裡幫小孩換尿布。哈哈!」燒餅(一個圓形臉上長滿青春豆的粗壯男生。)看出李景芳的懊惱,故意煽風添炭,火上加油。
李景芳舉起手臂,握緊拳頭,真想上前去把火牛和燒餅痛揍一頓,可恨就是出不了手。天生不是打架的材料,他有自知之明,但也難免對自己生氣。同學封他「班花」,叫他「小姐」,除了歸功於曬不黑的皮膚和長睫毛的大眼睛,還有一個秀氣的名字。一想到自己的名字,他就忍不住〔怨嘆〕自己的老爸。明明生的是〔後生〕,為什麼偏偏給個〔查某子〕的名字。害他初一新生入學被分發到女生班去,面紅耳赤地在那裡待了老半天。
吃午飯的時候,同學們嘰嘰喳喳地談論剛剛從校工那裡聽到的大消息~被學生取了一個外號叫「老巫婆」的歷史老師,突然生重病住進了醫院。巫老師身材瘦小,終年一襲陰丹士林深藍旗袍。她有一個尖長的下顎,說話如機關槍掃射。雖然尚未給她教到,但是有關她的「教學事蹟」早已從去年高年班的學生口裡流傳下來裝了滿滿一籮筐。最出名的是~~她會拎人耳朵;會用竹棍打手心;更恐怖的是,〔三不五時〕突然就會來次隨堂考試。每次上她的課,大家提心弔膽,等待下課有如大旱之盼甘霖。
上課鐘剛打過,一陣輕細的腳步聲在教室門外響起。坐在後面靠窗,外號叫「廣播車」的學生向外探頭一看隨即大叫起來:「哇!新老師,全新的…」他話未說完,一個年青女子走進教室來。「好年輕,真的是老師嗎?。」有人不敢置信,小聲嘀咕。年輕女子長髮披肩,脂粉不施,只塗了一點淡紅色的護唇膏。「巫老師請病假,我來代課。」剛說一句話,臉上就升起了一朵紅雲。為了掩飾緊張,她很快拿起講台上的學生名簿開始點名~~陳家福、丁宏光、江和雄…李景芳…。當李景芳舉手說「有」的時候,她抬起頭看了他一眼,眼中的神色似笑非笑,帶點驚訝。
點完了名,她轉過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寫出「白景芳」三個字。「啊!白景芳,和我們的班頭,班花小姐一樣的名字。」不知是誰脫口而出。白老師微微一愣,班花小姐?男生班的班花?她看了李景芳一眼,若有所悟地微笑起來。李景芳終於瞭解剛剛白老師眼裏古怪的神色。原來師生兩人雖不同姓卻是同名。
白老師上課時不要學生翻看書本,她自己也不念講義。她用不急不緩,春水微波的聲調從中國朝代的興衰替換,提帶出英雄名士的慷慨悲歌。李景芳從來不曾對歷史課產生這麼大的興趣。他巴不得每天八節都是歷史課。下課鈴響,午休時段開始。李景芳快步走到講台前抱起整疊筆記簿,和白老師一前一後走出教室。
「李景芳,你是班長,你覺得老師的教法同學會喜歡嗎?」白老師突然這樣問他。李景芳結巴半天才勉強擠出了這麼一句話:「他們都說~都說老師會講~會講好聽的故事。」
「你們把歷史課當作聽故事課?」白老師笑著問。
「我是說…是說…老師…書教得教得…很好…。」他越著急話越說不出口。
「謝謝你,李景芳。聽到什麼意見,儘管來告訴我。」白老師接過李景芳手中整疊筆記簿,轉身走進辦公室。
李景芳回到教室的時候,同學們正一邊吃著便當一邊不停地嘰嘰喳喳。
「……難怪那麼年輕,原來還在念書。」
「那麼漂亮,一定是校花,鋒頭人物。……」
「才比我大幾歲?就得叫她老師,哼!划不來。」火牛在吼叫。他已經十七歲。
「長得那麼白,就像…就像…」燒餅一時語塞。
「就像什麼嘛?」有人等得不耐煩。
「就像,就像……呃!就像妖精。」燒餅情急瞎編。
「你見過妖精,白顏色的妖精?」不知誰頂了一句。
「白蛇精~白景芳~白妖精。哈哈哈……」燒餅講得越興奮,“哈”得越大聲。
李景芳走上前去對準燒餅的下巴,一拳直揮過去正好打中燒餅的〔牙槽〕。他痛得大叫:「喂!喂!你幹嘛打人?」。李景芳冷冷地回答:「在教室裏大呼小叫,不打你打誰?」竟然能揮拳打人?李景芳自己也嚇了一大跳。
一個綽號叫做「廣播車」的男生開始在教室裏廣播有關白老師的「小道消息」。白老師原來是他小學好友阿華的表姊,台大歷史系二年級肄業。因為身體不好,所以休學半年住到阿華家靜養。阿華的父親是醫生,就近照顧比較方便。廣播車又繼續廣播下去~~白景芳因為長得漂亮又會念書,在學校相當出名,男生背後叫她「白天鵝」,是歷史系的「系花」,接到的追求信可以編成一部「情書大全科」。
這時候隔壁班一個學生走進教室湊熱鬧。他說經常看到他家附近通往學校的碎石路上,教理化的賴老師,七早八早就等在路旁樹叢邊。看到白老師遠遠騎車過來,他趕忙就騎上車跟上前去裝作「不期而遇」,眉開眼笑地陪著白老師一起到學校。
上理化課的時候,看到老師在講台上比手劃腳,口若懸河。李景芳只覺得胸口一片燥熱。他拿出白紙畫一隻蟾蜍蹲在小湖邊,流著口水目不轉睛地盯住湖中悠悠划水的美麗的白天鵝。他想了想,又在紙上寫下一行字~~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他原是畫給自己看的,旁邊同學探過身來搶。正在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賴老師走過來沒收了那張畫。
賴老師瞄了一下紙上的圖畫,回到講台以後聲音突然變得生硬,臉色顯得特別青黃。他到底看出幾分畫中的意思呢?李景芳不大能確定。「癩蝦蟆」是賴老師的外號,學校裡眾所周知。李景芳對他感到抱歉。但是一旦白老師的影像自動在腦海中升起,他對賴老師的歉意頓時消失無蹤。
時間在上下課的鐘聲裡飛快流轉。記得才剛開學,十一月卻已接近尾聲。月考剛完,期考未到,正是可以在課後的操場打籃球,踢足球的好日子。那年的秋雨偏偏來得早,秋風也不甘落後,校園裡水窪處處,落葉紛飛。李景芳站在吸滿水汽的窗前,透視窗外飄著細雨的煙景。「今年冬天會來得早。」他在心裡默想。冬天到來表示學期即將結束,白老師就要回到台北去復學。一想到這,他的心就微微扭痛起來。
白老師步履輕盈走進了教室。水珠濺玉,她原本白皙的膚色閃爍珍珠的光澤。她開始介紹滿清王朝的敗亡~~八國聯軍進駐北京城、慈禧太后倉皇出奔,臨走前命令隨從把她一向痛恨的,卻是光緒皇帝的最愛“珍妃”扔進紫禁城邊的水井裡。……
「珍妃不知道有沒有白天鵝漂亮?」燒餅回頭問。
「我又沒有見過珍妃,怎麼知道誰漂亮?」李景芳不情不願地回答。
「我猜白天鵝沒有珍妃漂亮,人家珍妃是眾多美女中挑選出來的耶!」燒餅又說。
「猜你的頭啦,你懂個屁!」李景芳出口就罵。他不准別人說白老師有一丁點不好。
「你這麼緊張幹嘛?我又沒有說白天鵝不漂亮。」燒餅一生氣聲音就會提高,同學轉頭看著他們。白老師沒有停止講課卻深深看了兩人一眼。李景芳看到了白老師眼裡不悅的神色,他急得漲紅了臉。他不能給白老師任何壞印象。他恨死了「燒餅」那個大嘴巴。
風雨日暮,期末考終於結束。李景芳背起書包穿上雨衣走入雨中的校園。他看到白老師獨自走在離他不遠的前方。她右手撐傘,左手提個大型塑膠袋~裡面裝滿講義與考卷~迎風吃力地挪動腳步。
「白老師好!」李景芳跑步趕到她身邊。
「啊!是你,李景芳。」他接過老師手中的塑膠袋。
「你歷史的成績很好,別科怎麼樣?」白老師開口問道。
「都差不多,老師,但是我最喜歡上歷史課。」
「真的?以後上大學就念歷史系吧!和我同行,好不好?」白老師帶笑地說。他沒有回答。他還未想到念大學那麼遙遠的事。
「老師,你念台大,是不是?」
「你怎麼知道?」白老師驚訝地問。李景芳得意地笑了,他差一點把「白天鵝」的「韻事」也一併傾倒出來。
「老師,台大一定比我們的學校大得多吧?」一出口,他就知道鬧了笑話。那有堂堂國立大學比不上城郊初中的道理?
「大?」白老師笑起來:「不知大幾倍呢。你去過嗎?」
他搖搖頭。他多麼想告訴她,他已經「決定」要跟她上同一個大學。
「您大學還沒有畢業,是不是?老師。」
「你聽誰說的?」她驚訝得睜大眼睛。李景芳這回老實地告訴她,是「廣播車」從她表弟口中探聽得到的消息。
「你的功課好,將來上台大一定沒問題。只是,等你進了台大,老師已經不知道到哪兒去了。」白老師好像對著他說,也像在自言自語。
一片悲哀的浪潮迎面撲來。李景芳多麼希望自己能像「珍妮的畫像」那本靈異小說裡的小女孩那樣,跳轉三圈,就已長大成人。他知道這根本就是不能實現的夢想,悲哀就更加深切了。……校門口已經近在眼前,就要與老師分別了。
「老師,您下學期真的,真的不再回來教我們了嗎?」李景芳提起勇氣問了這梗在心中已經好幾個星期的問題。
「正牌老師就要回來了,代課老師怎麼能不走呢?而且,我也應該回學校去把書念完了。不過,我會永遠記住你的。李景芳,你是好班長,好學生,我們還有同樣的名字,我怎麼會忘記自己的名字呢?」白老師溫柔的語音微含著離別的哀傷。
終於走到校門口了。李景芳為白老師攔到一部三輪車。上車前,她拍拍他的肩膀輕輕地說:「再見,李景芳,希望你將來考上和老師同一個學校。大學畢業,有成功的事業,美好的人生。只是,到那時,老師的頭髮恐怕都已灰白了呢。」
三輪車漸行漸遠,終於完全消失在煙雨街路的盡頭。「老師,老師,您只不過大我四、五歲,怎麼知道誰的頭髮會先白呢?」他癡癡地站在飄著細雨的校門口,依依不捨凝視著逐漸遠去的三輪車影,不知何時浮冒出來的眼淚伴和著雨水成串地滴落。……
時光匆促,日月如梭。高中畢業後李景芳實踐了那年與白老師訂下的「心約」~~大專聯考如願躍上台大的金榜。校園裡問過幾名台大人,無人認識白天鵝。大學歲月四年一輪迴,蕭條異代,何處芳蹤?
李景芳踏遍了杜鵑花城、椰林大道每一片芬芳的草地,依依相隨已有風姿曼妙的倩影。花前月下、兩情相悅,真真實實的愛戀,再無生澀無奈的眼淚與幻覺。
很多年過去了,但是他偶然還會想起,島南城鄉,在那翡翠綠的初中校園裡,已經屬於前世的,那段微雨輕煙,朦朧如夢的稚情。
〈2019年三月修訂〉
屁股笑話
林錦燦
先用英文,掃掃晦氣,避免未讀先閃。
ass其實是美國版,在英國流行的是arse,這兩種用法都有粗陋鄙俗vulgar的隱諭,真正官方説法是buttock,堂堂正正,想歪都辦不到,但簡寫成butt 時就可以扭曲。
美國人的ass多釆多姿。意思魔Ismo 非常有意思,他是個從芬蘭來到美國的單人笑匠 stand up comedian ,以ass 為主題,講出一篇令人絕倒,闡述各色樣ass的用法及不同解讀,一炮而紅。
多屁多酷:
lazy ass husband = lazy husband 懶先生不只屁股懶,少了屁股一樣懶
Long ass flight = Long flight 航程長不是屁股長,沒有屁股一樣長
Grown ass man = Grown man 長大成人不只長屁股
以上的説法裡 ass 可有可無,但加上了ass 就酷多了!
鄙視變讚美:
He is an ass. 痞子一個
He is a dumb ass. 又蠢又壞
He is a bad ass. 太棒了!壞到極處變讚美?
我們年輕時學英文的「新英文法」好像沒有這種無法歸類又倏正忽負的詞彙,這是另類新英文法,意會言傳,沒有教條。
兩個人對話:
Move your ass! 滾!不光是請搬屁股
My ass!才不呢!跟我的屁股無干
Ass 還可以被分肢解體:
You are an ass. 你壞蛋
You are a half ass. 你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a half ass job 就是馬馬虎虎做完的工作。
You are a piece of ass. 你很漂亮,這句贊美的話千萬莫隨意對不熟的人開口,強烈性趣暗藏其中,若導致鼻青臉腫,莫怪言之不預。
總之ass變化萬千,莫小看。學了隨時隨地口吐ass,美人就會另眼相待!
跟ass 最接近的就是asshole ,中文就是屁眼,但英文真正的用法通常駡人,尤其是有人幹了天怒人怨並會導致生小孩沒屁眼的壞事時,你就必需大吼一聲警告警告,譬如他多看了你身旁身材很不好偏又衣服穿很少scant 的女朋友一眼。這個字也有官方用語,肛門anus,醫學上的稱呼,形容詞是anal,因為每個人性取向不盡相同,所以爆菊anal sex,指的就是斷袖者的龍陽癖好。至於最近出現的新名詞斷背山,只是一部電影的後遺症,亦或如是我聞,缺乏考據。
類似於ass,anal也存有相當程度的負面意味negative connotation ,譬如說某人對某事相當挑剔或是十分反感,英文就是 He is quite anal regarding that.
或許我們老中言論表達比較含蓄,也缺少像老美對屁股的偏執ass obsession ,所以這個用詞沒有太多值得顕擺的怪招,亦或難道是我的家教比較好?哈哈大笑!但像後庭花,菊花這種性交專用器官代名詞還是存在的,所以爆菊出現,一點也不為過,只是找出比較優雅的句子替代難以啟齒的不文之舉。
屁股非常重要,除了天生的使命之外,外觀要圓潤結實,曲缐需穠纖合度,不不不,曲線除了翹,更翹,還要再更翹,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胸部上下呼應,前凸後翹,乃美女必備條件。
多年前在墨西哥灣入口西南端,堪睏渡假勝地Cancun resort 的超級市場裡看到一個翹屁股女郎,衣著前衞,緊貼身體,曲線畢露,一眼望去,除了屁股,焦點中別無他物,不知年齢,無視身高,忘了種族,”OMG! Ten o’clock , What a piece of ass!” 「老天爺!十點鐘方向,美不可方物的屁股啊!」四個有色心無色膽的老男人驚愕與口水齊飛,時至今日仍然歷歷在目,震撼威力可見一斑。
不需刻意躲避談論,這是身體的一部分,雖然沒有特別注意到他的存在,但大多數的時間都不懸空,突然發現一天中8小時睡覺躺著,8小時上班坐著,看電視,開車,吃飯也都坐著,甚至上大號也有座墊扶著,真正懸空恐怕不到4小時,只有受傷後才發現原來這麼嬌嫩柔弱 delicate,20小時坐不住,躺不下,扶不起,日子沒法過。
提到受傷只是因為看到網路上一個運氣好的傢伙,屁股被狠狠地修理了,運氣好?這小子想要娶小老婆,據說依照當地習俗,只要捱過大老婆在尊臀上痛打三十大板就是合法。百分之九十九捏造的故事卻令人遐想不已,百分百自動跌至九十九。
這樣合情入理的交易你能拒絕嗎?我建議這麼美妙的民俗理應發揚光大,准許好色老爺娶妾無限,只要求每個大小老婆三十大板排隊叠加。
中英對照,我們對屁股的描述十分匱乏,導致只能草草使用2019最新的屁股笑話充數。
最後還是用英文笑話了結,不得不承認美人笑的比較開心,令人浩歎。
An optimist laughs to forget. A pessimist forgets to laugh.
A smile is a curve that sets everything straight.
A good laugh heals a lot of hurts.
The most wasted day is one without laughter.
Seven days without laughter make one weak.
Laughter is the brush that sweeps away the cobwebs of the heart.
心有千千結,一笑治之!
ass其實是美國版,在英國流行的是arse,這兩種用法都有粗陋鄙俗vulgar的隱諭,真正官方説法是buttock,堂堂正正,想歪都辦不到,但簡寫成butt 時就可以扭曲。
美國人的ass多釆多姿。意思魔Ismo 非常有意思,他是個從芬蘭來到美國的單人笑匠 stand up comedian ,以ass 為主題,講出一篇令人絕倒,闡述各色樣ass的用法及不同解讀,一炮而紅。
多屁多酷:
lazy ass husband = lazy husband 懶先生不只屁股懶,少了屁股一樣懶
Long ass flight = Long flight 航程長不是屁股長,沒有屁股一樣長
Grown ass man = Grown man 長大成人不只長屁股
以上的説法裡 ass 可有可無,但加上了ass 就酷多了!
鄙視變讚美:
He is an ass. 痞子一個
He is a dumb ass. 又蠢又壞
He is a bad ass. 太棒了!壞到極處變讚美?
我們年輕時學英文的「新英文法」好像沒有這種無法歸類又倏正忽負的詞彙,這是另類新英文法,意會言傳,沒有教條。
兩個人對話:
Move your ass! 滾!不光是請搬屁股
My ass!才不呢!跟我的屁股無干
Ass 還可以被分肢解體:
You are an ass. 你壞蛋
You are a half ass. 你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a half ass job 就是馬馬虎虎做完的工作。
You are a piece of ass. 你很漂亮,這句贊美的話千萬莫隨意對不熟的人開口,強烈性趣暗藏其中,若導致鼻青臉腫,莫怪言之不預。
總之ass變化萬千,莫小看。學了隨時隨地口吐ass,美人就會另眼相待!
跟ass 最接近的就是asshole ,中文就是屁眼,但英文真正的用法通常駡人,尤其是有人幹了天怒人怨並會導致生小孩沒屁眼的壞事時,你就必需大吼一聲警告警告,譬如他多看了你身旁身材很不好偏又衣服穿很少scant 的女朋友一眼。這個字也有官方用語,肛門anus,醫學上的稱呼,形容詞是anal,因為每個人性取向不盡相同,所以爆菊anal sex,指的就是斷袖者的龍陽癖好。至於最近出現的新名詞斷背山,只是一部電影的後遺症,亦或如是我聞,缺乏考據。
類似於ass,anal也存有相當程度的負面意味negative connotation ,譬如說某人對某事相當挑剔或是十分反感,英文就是 He is quite anal regarding that.
或許我們老中言論表達比較含蓄,也缺少像老美對屁股的偏執ass obsession ,所以這個用詞沒有太多值得顕擺的怪招,亦或難道是我的家教比較好?哈哈大笑!但像後庭花,菊花這種性交專用器官代名詞還是存在的,所以爆菊出現,一點也不為過,只是找出比較優雅的句子替代難以啟齒的不文之舉。
屁股非常重要,除了天生的使命之外,外觀要圓潤結實,曲缐需穠纖合度,不不不,曲線除了翹,更翹,還要再更翹,跟「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胸部上下呼應,前凸後翹,乃美女必備條件。
多年前在墨西哥灣入口西南端,堪睏渡假勝地Cancun resort 的超級市場裡看到一個翹屁股女郎,衣著前衞,緊貼身體,曲線畢露,一眼望去,除了屁股,焦點中別無他物,不知年齢,無視身高,忘了種族,”OMG! Ten o’clock , What a piece of ass!” 「老天爺!十點鐘方向,美不可方物的屁股啊!」四個有色心無色膽的老男人驚愕與口水齊飛,時至今日仍然歷歷在目,震撼威力可見一斑。
不需刻意躲避談論,這是身體的一部分,雖然沒有特別注意到他的存在,但大多數的時間都不懸空,突然發現一天中8小時睡覺躺著,8小時上班坐著,看電視,開車,吃飯也都坐著,甚至上大號也有座墊扶著,真正懸空恐怕不到4小時,只有受傷後才發現原來這麼嬌嫩柔弱 delicate,20小時坐不住,躺不下,扶不起,日子沒法過。
提到受傷只是因為看到網路上一個運氣好的傢伙,屁股被狠狠地修理了,運氣好?這小子想要娶小老婆,據說依照當地習俗,只要捱過大老婆在尊臀上痛打三十大板就是合法。百分之九十九捏造的故事卻令人遐想不已,百分百自動跌至九十九。
這樣合情入理的交易你能拒絕嗎?我建議這麼美妙的民俗理應發揚光大,准許好色老爺娶妾無限,只要求每個大小老婆三十大板排隊叠加。
中英對照,我們對屁股的描述十分匱乏,導致只能草草使用2019最新的屁股笑話充數。
最後還是用英文笑話了結,不得不承認美人笑的比較開心,令人浩歎。
An optimist laughs to forget. A pessimist forgets to laugh.
A smile is a curve that sets everything straight.
A good laugh heals a lot of hurts.
The most wasted day is one without laughter.
Seven days without laughter make one weak.
Laughter is the brush that sweeps away the cobwebs of the heart.
心有千千結,一笑治之!
美、中、台三角關係
連淑琴
公元2019年元旦次日,席近平正式聲明所謂「九二共識」乃一國兩制。所謂一國兩制是「欺騙」政策,香港是最明顯之例。由近幾年香港史實為証:不妨讓我們前後對照香港民情政況:1979年香港回歸中國之前,在英國管轄下,歷經數十年,香港人曾享受過民主、自由社會,它也曾是無法忍受中共暴政,中國人投奔自由的聖地。1979年之後,中共高層曾允諾香港回歸後,將會執行一國兩制五十年,結果不到二十年,一國兩制成了一國一制,香港自官吏到人民,完全喪失人權及自主權,萬事得聽從北京的旨令,進而香港成為中國官吏洗錢勝地。香港人民怎能忍受中國霸權政策?幾年來,不斷的有數十萬人走上街頭,反抗中國違反人權及法制。中國掌權者不只未聽人民請願,反而變本加厲,香港人在忍無可忍下,衍伸出港獨群眾。中國掌權者萬萬未想到,台獨未滅至今又冒出港獨,這不造成他們一個頭兩個大!?
經席近平這麼一解說,這「九二共識」真意,令人不寒而栗。它完全粉碎國民黨自相情願「一中各表」理念。一時國民黨噤若寒蟬,再也不敢造次,連曾堅認九二共識的高雄市長韓國瑜,還敢聲言他支持九二共識?試問有多少台灣人願步香港後塵?再說二年來,被人民指責沒魄力的蔡英文總統,馬上以「台灣政府不認九二共識」反擊之。一時蔡英文成了巾幗英雄,民調上升近30點!
公元1996之前,台灣軍備曾勝過中國。幾年來中國不斷的擴張軍備及增軍,台灣却不增反減的情況下,今天兩邊軍需是:中國、台灣比例為15比1。中國前幾任國家主席,也曾不斷的文攻武嚇台灣,從未停止聲言將以武力解放台灣,不過只是說說而已,幾十年都渡過了,未見付諸執行,兩岸一直和平共存。台灣人對來自中國的恐嚇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但願其怪自敗!
自席近平撑權後,為了在國際上稱霸,成為經濟、武力強國。一方面,在國內大抓政敵,以貪腐判刑(中國官吏中有那個不貪?)。另一方面,則掌握軍制,奪回徐才厚軍制權,其手下眾高階層將領全落馬,換上席近平同鄉親信。接着更積極擴軍:不只造艦、造機,甚至擁有一艘航空母艦(它來自俄國援助)。鄧小平曾警戒領導人「隱藏自己真本事,等候時機」。而今席近平突破鄧小平警告,揚言中國將在公元2025年成為世界科技第一強國,其囂張之態突破前幾任主席,自認中國已站穩脚步,在國際上數一數二的經濟、武力強國,大可為所欲為。故蔡英文上任後,開始數次以戰鬥機突衝台灣上空,又以戰艦圜繞台灣領海。近期向台灣的將軍們宣言;明年解放軍將攻取台灣。
回顧馬英九執政八年間,唯一的政績是「米酒降價」。他大力鼓吹商人西進,又引中國官員訪台,自此台灣門、户洞開!而台灣的軍備却處於停頓狀態,軍魂散慢。在馬區長的默許下,將領們爭先恐後的到中國,跟中國官員把酒飲歡。馬英九一心一意要朝見席近平,不知他居心為何?他認為只要保証兩岸永無戰爭,則他將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馬不知臉長)。相信台灣人不會忘記,他選舉看板廣告上曾這麼寫:「他馬的,就是愛台灣」。果真如此,那麼不知他馬的,在馬、席密會上談什麼來愛台灣,而能保証兩岸之間永無戰爭?!
美國曾看好馬英九,期望他能改善兩岸關係,萬萬未料到馬英九一面倒向中國,故不敢輕易賣先進武器給台灣,萬一馬區長把台灣跟中國「送做堆」,則不只先進武器掉入中國手裏,進而自日本往南的遠東防綫被突破,則唇亡齒寒,關島、夏威夷將首當其衝,這是美國最不想要的結局。由美國歷史看其國策:它自英國獨立以來,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戰爭,只南北戰爭及美墨之戰。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歐、亞兩大洲,美國本土在二十世紀,完整無殃。美國也曾参加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韓戰、越戰,以及近年來的中東戰爭,美國願出兵到他國作戰。終究其因,不難發現原來美國要保持本土完整,寧願花錢、出兵,戰場總是開在他國。
回顧四十年前,Nixon總統在其國務卿Henry Kissinger策謀下,採取「聯中制蘇」政策。自此中國鐵幕被打開了,且把中國引進國際舞台。四十年後的今天,Henry Kissinger(雖已屈九十幾歲又早退出政壇)又建言「聯俄制中」,而今Trump總統對俄國Vladimir Putin總統另眼相看,更事事遷就、禮讓俄國,是否應驗Kissinger策略?再說,自從中國走進國際舞台,在短期間以種種不法手斷致強致富,進而威脅美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Trump總統是個商人,眼見中國不守貿易規律,造成中、美貿易巨大差逆。席近平大言不慚欲打破遠東防綫,使這位不願認輸的Trump,不得不認真思考台灣的重要性。
公元2016年,Donald Trump跟蔡英文先後被推選成兩國總統,讓人喜出望外的乃蔡英文當選後,旋接到Trump總統電話致賀!可稱為空前的禮遇。蔡英文跟歷任台灣總統,有不同風格,她沒具煽動性語言,只會默默耕耘、堅守理念。表面看來她像一位學者,不像前幾任台灣總統屢次招開記者大會,向人民報告執政方針,不管能否做得到,總是口若懸河將如何為國家、人民造福云云。蔡英文就是不來這一套,人民不習慣也看不到她的優厚,反而把她歸類為沒魄力。事實上如非她的堅持,那危害台灣財政的18%退休金制度,將永恆無法改革,則台灣不難步希臘的後塵!光是這一政策改革成功,將造福台灣下幾代的子子孫孫!但人民未覺察到這些,自蔡英文執政二年來,褒貶参半,尤以去年,台灣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成了罪魁禍首。
民進黨敗選並非蔡英文一人的錯,年金改革成功,解救台灣財政免遭破產,却得罪大多數既得利益大眾。加上選舉期間,中共派遣五毛大軍,以網路日以繼夜,無孔不入洗腦年輕網民,為國民黨候選人進言(選舉一結朿,五毛網軍完全消失)。中共當局再威嚇利誘台商,必投票其指定候選人,以巨款資助民進黨對手,最後一招,則由中共收購媒體為其指定候選人,訣力宣傳。中共這種鋪天蓋地佈下的陷井,讓民進黨無從招架,終於飲痛流失200萬張選票。
事實上,蔡英文深得美國白宮及國會的信任與支持。雖然FAPA遊說國會議員只有四位,如非美國對台灣及蔡英文有信心,怎能在去年短期間內,「旅行法」就在参、衆兩院通過,接着Trump簽准定案?美國跟台灣雖無正弍外交関係,但每年美國五角大厦總派遣3500-4000軍政官員造訪台灣,平均每天有上百人次來台。旅行法成立後,双方高階級官員可增進互助與互動,那不是正港台灣人夢寐以求的嗎?
眼看中國不斷的建軍,美國跟蔡英文都不敢掉以輕心。公元2017年,在蔡英文督促下,美、台双方高階層軍事將領曾做數次會談,深討台灣將如何應對中國的入侵。我方欣然接受美建言,一旦不幸戰爭發生,台灣不打正規戰事,而以神出鬼沒戰術。台灣發展輕便智慧型水雷,裝置在快艇上,它可抵毀進逼敵艦,又可保衛台灣沿海,其威力勝過美國武器。另有數百枚Hsiung Feng(雄風)火箭,可直射中國軍事基地、機場等處。美國有信心,其潛水艇戰隊可在開戰的第一個禮拜內,殲滅中國艦隊40%。
國民黨新推出「台灣跟 中國的和平協議」,真是與虎謀皮,愚蠢、幼稚至極!幾年來中國在國際上,曾簽過種種不同契約,却從不尊守契約法規,其人民及政府在國際舞台上,以偷機取巧盛名,安份守法的先進國家,跟其政、商交流,總是敗北居多。曾幾何時,先進國家看穿其真面目,今天中國在國際上已經信用掃地!再說,自席近平修改憲法成終身職後,中國漸漸走回毛澤東時代性,表面上和平,蓋不住高階層黨中央鬥爭日趨激烈,人人不安,危機四伏。為何中共眾高階層黨員眷屬都擁有外國籍?且資產外移他國?甚至席近平姊姊、弟弟都有加那大及澳洲公民証,其外存資產超越萬億美元!難道中國境內稍有風吹草動,這批領導人就打算遠走高飛,棄人民於不顧?一國之首對自己國家沒信心,那麼國民黨跟這種國家簽和平協議,意義何在?
經席近平這麼一解說,這「九二共識」真意,令人不寒而栗。它完全粉碎國民黨自相情願「一中各表」理念。一時國民黨噤若寒蟬,再也不敢造次,連曾堅認九二共識的高雄市長韓國瑜,還敢聲言他支持九二共識?試問有多少台灣人願步香港後塵?再說二年來,被人民指責沒魄力的蔡英文總統,馬上以「台灣政府不認九二共識」反擊之。一時蔡英文成了巾幗英雄,民調上升近30點!
公元1996之前,台灣軍備曾勝過中國。幾年來中國不斷的擴張軍備及增軍,台灣却不增反減的情況下,今天兩邊軍需是:中國、台灣比例為15比1。中國前幾任國家主席,也曾不斷的文攻武嚇台灣,從未停止聲言將以武力解放台灣,不過只是說說而已,幾十年都渡過了,未見付諸執行,兩岸一直和平共存。台灣人對來自中國的恐嚇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但願其怪自敗!
自席近平撑權後,為了在國際上稱霸,成為經濟、武力強國。一方面,在國內大抓政敵,以貪腐判刑(中國官吏中有那個不貪?)。另一方面,則掌握軍制,奪回徐才厚軍制權,其手下眾高階層將領全落馬,換上席近平同鄉親信。接着更積極擴軍:不只造艦、造機,甚至擁有一艘航空母艦(它來自俄國援助)。鄧小平曾警戒領導人「隱藏自己真本事,等候時機」。而今席近平突破鄧小平警告,揚言中國將在公元2025年成為世界科技第一強國,其囂張之態突破前幾任主席,自認中國已站穩脚步,在國際上數一數二的經濟、武力強國,大可為所欲為。故蔡英文上任後,開始數次以戰鬥機突衝台灣上空,又以戰艦圜繞台灣領海。近期向台灣的將軍們宣言;明年解放軍將攻取台灣。
回顧馬英九執政八年間,唯一的政績是「米酒降價」。他大力鼓吹商人西進,又引中國官員訪台,自此台灣門、户洞開!而台灣的軍備却處於停頓狀態,軍魂散慢。在馬區長的默許下,將領們爭先恐後的到中國,跟中國官員把酒飲歡。馬英九一心一意要朝見席近平,不知他居心為何?他認為只要保証兩岸永無戰爭,則他將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馬不知臉長)。相信台灣人不會忘記,他選舉看板廣告上曾這麼寫:「他馬的,就是愛台灣」。果真如此,那麼不知他馬的,在馬、席密會上談什麼來愛台灣,而能保証兩岸之間永無戰爭?!
美國曾看好馬英九,期望他能改善兩岸關係,萬萬未料到馬英九一面倒向中國,故不敢輕易賣先進武器給台灣,萬一馬區長把台灣跟中國「送做堆」,則不只先進武器掉入中國手裏,進而自日本往南的遠東防綫被突破,則唇亡齒寒,關島、夏威夷將首當其衝,這是美國最不想要的結局。由美國歷史看其國策:它自英國獨立以來,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戰爭,只南北戰爭及美墨之戰。兩次世界大戰都發生在歐、亞兩大洲,美國本土在二十世紀,完整無殃。美國也曾参加兩次世界大戰,之後,韓戰、越戰,以及近年來的中東戰爭,美國願出兵到他國作戰。終究其因,不難發現原來美國要保持本土完整,寧願花錢、出兵,戰場總是開在他國。
回顧四十年前,Nixon總統在其國務卿Henry Kissinger策謀下,採取「聯中制蘇」政策。自此中國鐵幕被打開了,且把中國引進國際舞台。四十年後的今天,Henry Kissinger(雖已屈九十幾歲又早退出政壇)又建言「聯俄制中」,而今Trump總統對俄國Vladimir Putin總統另眼相看,更事事遷就、禮讓俄國,是否應驗Kissinger策略?再說,自從中國走進國際舞台,在短期間以種種不法手斷致強致富,進而威脅美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Trump總統是個商人,眼見中國不守貿易規律,造成中、美貿易巨大差逆。席近平大言不慚欲打破遠東防綫,使這位不願認輸的Trump,不得不認真思考台灣的重要性。
公元2016年,Donald Trump跟蔡英文先後被推選成兩國總統,讓人喜出望外的乃蔡英文當選後,旋接到Trump總統電話致賀!可稱為空前的禮遇。蔡英文跟歷任台灣總統,有不同風格,她沒具煽動性語言,只會默默耕耘、堅守理念。表面看來她像一位學者,不像前幾任台灣總統屢次招開記者大會,向人民報告執政方針,不管能否做得到,總是口若懸河將如何為國家、人民造福云云。蔡英文就是不來這一套,人民不習慣也看不到她的優厚,反而把她歸類為沒魄力。事實上如非她的堅持,那危害台灣財政的18%退休金制度,將永恆無法改革,則台灣不難步希臘的後塵!光是這一政策改革成功,將造福台灣下幾代的子子孫孫!但人民未覺察到這些,自蔡英文執政二年來,褒貶参半,尤以去年,台灣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敗,蔡英文成了罪魁禍首。
民進黨敗選並非蔡英文一人的錯,年金改革成功,解救台灣財政免遭破產,却得罪大多數既得利益大眾。加上選舉期間,中共派遣五毛大軍,以網路日以繼夜,無孔不入洗腦年輕網民,為國民黨候選人進言(選舉一結朿,五毛網軍完全消失)。中共當局再威嚇利誘台商,必投票其指定候選人,以巨款資助民進黨對手,最後一招,則由中共收購媒體為其指定候選人,訣力宣傳。中共這種鋪天蓋地佈下的陷井,讓民進黨無從招架,終於飲痛流失200萬張選票。
事實上,蔡英文深得美國白宮及國會的信任與支持。雖然FAPA遊說國會議員只有四位,如非美國對台灣及蔡英文有信心,怎能在去年短期間內,「旅行法」就在参、衆兩院通過,接着Trump簽准定案?美國跟台灣雖無正弍外交関係,但每年美國五角大厦總派遣3500-4000軍政官員造訪台灣,平均每天有上百人次來台。旅行法成立後,双方高階級官員可增進互助與互動,那不是正港台灣人夢寐以求的嗎?
眼看中國不斷的建軍,美國跟蔡英文都不敢掉以輕心。公元2017年,在蔡英文督促下,美、台双方高階層軍事將領曾做數次會談,深討台灣將如何應對中國的入侵。我方欣然接受美建言,一旦不幸戰爭發生,台灣不打正規戰事,而以神出鬼沒戰術。台灣發展輕便智慧型水雷,裝置在快艇上,它可抵毀進逼敵艦,又可保衛台灣沿海,其威力勝過美國武器。另有數百枚Hsiung Feng(雄風)火箭,可直射中國軍事基地、機場等處。美國有信心,其潛水艇戰隊可在開戰的第一個禮拜內,殲滅中國艦隊40%。
國民黨新推出「台灣跟 中國的和平協議」,真是與虎謀皮,愚蠢、幼稚至極!幾年來中國在國際上,曾簽過種種不同契約,却從不尊守契約法規,其人民及政府在國際舞台上,以偷機取巧盛名,安份守法的先進國家,跟其政、商交流,總是敗北居多。曾幾何時,先進國家看穿其真面目,今天中國在國際上已經信用掃地!再說,自席近平修改憲法成終身職後,中國漸漸走回毛澤東時代性,表面上和平,蓋不住高階層黨中央鬥爭日趨激烈,人人不安,危機四伏。為何中共眾高階層黨員眷屬都擁有外國籍?且資產外移他國?甚至席近平姊姊、弟弟都有加那大及澳洲公民証,其外存資產超越萬億美元!難道中國境內稍有風吹草動,這批領導人就打算遠走高飛,棄人民於不顧?一國之首對自己國家沒信心,那麼國民黨跟這種國家簽和平協議,意義何在?
漫談生日
宋明綉
台聲合唱團郵輪之旅時,我的生日碰巧撞期,那天在郵輪上晚餐時,六十多位團友為我唱生日快樂,在大家的圍繞中,我吹熄蠟燭許願,不用思考,世界和平這詞就脫口而出了,因為此行就是為文化交流,促進國際和諧社會而來的。朋友為我錄影,我看了才知道自己多麼興高采烈,到底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同時為我慶生。我知道不少人喜歡默默過生日,大家對於慶生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比如我有位朋友認為不應慶生,因為生日那天是你母親的受難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每位母親看到新生兒女都是滿心喜悅,而且有什麼人比母親更熱切於為自己的孩子慶生,所以這個說法我認為是偏頗的。
有些人認為大肆慶生會遭到莫名的壞運,比如說郵輪之旅後,我感冒生病了,有人說這就是慶生的結果,我覺得這個說法太迷信了。碰巧感冒流行,大多郵輪團友都同時生病了,就連沒去坐船的人也生病了!但是有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就連家父也不例外。我父親在世時從不慶祝生日,每次辦宴會,總是說結婚紀念日,但是我從來不知道那天是爸媽的結婚紀念日,因為經常在不同月份舉行。家父之有這個想法,大概緣由他的一位朋友舉行慶生宴會,在宴會開始之前,家人發現他己駕鶴西歸。我母親喜歡安靜過生日,她在世時,住在附近的大姊會帶豬腳麵線給她,而遠在美國的我通常送禮物,但絕不能送她蛋糕和巧克力,這兩樣東西與她絕緣。我小時候與大姊一起用零用錢買了一個最陽春的生日蛋糕給媽媽,結果被罵了一場。被罵的原因不是蛋糕陽春,而是蛋糕吃不完。她生日那天是大拜拜的日子,食物太多,剩餘的蛋糕只能丟入垃圾桶,而我母親最討厭浪費食物!
我小時候很嚮往生日蛋糕,但是那時代,台灣家庭是不慶祝小孩生日的。小孩最好是默默長大,才不會遭天忌,甚至要取偏名豬狗乞丐,以求平安長大。那像現在台灣受西方文化影響,為小朋友招伴慶祝生日已是年輕父母的大任務了。我的子女出生美國,從小就少不了生日趴,現在我外孫的生日趴又高了一個層次。第一個生日是邀請父母雙方親戚聚餐,跟隨流行也讓小孩抓周來預測他的前途,結果阮孫抓了金元寶和法官小槌,大家公認他將是最有錢途的法官,希望不是違法之錢。第二個生日是在Fish Gallery, 邀請了他的小玩伴們看魚看蟹,寓敎育於娛樂。比較於四十年前的麥當勞和 Chucky Cheese Pizza, 現在父母較有創意,有不少兒童在 Children Museum 及Discovery Center 慶生。
美國的大人們常有驚喜生日趴,本人也領受過,我女兒串連阿姨邀請我的好朋友們來參加,只有我不知情,完完全全 surprised 十分難忘。除了自身的經歷外,我也目睹了兩個很特別的驚喜生日趴,那是三十年前我還在 downtown 上班的事。有一天,兩個身著吉普賽裝的大胸脯女郎跑進了公司的職員用餐室,在一位男同事身旁腿上大跳熱舞,大家看得興緻高昂,原來是那位老兄的生日。大約過了一個月,一位警員走進職員用餐室,大家正想是誰惹了麻煩,他走向一位女同事,準備對她扣手銬,在大家跎異之時,他卻開始脫帽解領帶,接著脫襯衫,跳起脫衣舞了,甚至連長褲也脫了,這位女同事窘得滿面通紅,我只是慶幸這位假警員是位清瘦毛髮不旺盛的年輕小伙子,否則就不堪入目了。後來聽說是這位女同事惡作劇請吉普賽女郎前來,輪到她生日時就遭到報復了,看來沒有人敢整人了,倒是身為觀眾的我和其他同事們都十分 enjoy 這出乎意料的娛樂!
漫談生日,追根究底到底該不該慶生呢,我谷歌結果發現有些網友說最好八十歲才慶生,難怪有不少同鄉們一齊同慶八十大壽,可是都是男壽星們慶生,大概女壽星們不想要年齡曝光吧!我覺得要不要慶生是個人的選擇,怎樣做都可以,只要自己心平氣和心安理得。我個人是傾向於慶祝生日,因為有家人有好友要為你慶生是多麼有福氣呀!要心存感激才是。家母給我的最後一個提示是人生苦短,能夠享受就趕緊享受吧。朋友們,享受人生,一點也不過份,生命值得慶祝,只要你還有一口氣,永遠不會太遲!
有些人認為大肆慶生會遭到莫名的壞運,比如說郵輪之旅後,我感冒生病了,有人說這就是慶生的結果,我覺得這個說法太迷信了。碰巧感冒流行,大多郵輪團友都同時生病了,就連沒去坐船的人也生病了!但是有不少人有這樣的想法,就連家父也不例外。我父親在世時從不慶祝生日,每次辦宴會,總是說結婚紀念日,但是我從來不知道那天是爸媽的結婚紀念日,因為經常在不同月份舉行。家父之有這個想法,大概緣由他的一位朋友舉行慶生宴會,在宴會開始之前,家人發現他己駕鶴西歸。我母親喜歡安靜過生日,她在世時,住在附近的大姊會帶豬腳麵線給她,而遠在美國的我通常送禮物,但絕不能送她蛋糕和巧克力,這兩樣東西與她絕緣。我小時候與大姊一起用零用錢買了一個最陽春的生日蛋糕給媽媽,結果被罵了一場。被罵的原因不是蛋糕陽春,而是蛋糕吃不完。她生日那天是大拜拜的日子,食物太多,剩餘的蛋糕只能丟入垃圾桶,而我母親最討厭浪費食物!
我小時候很嚮往生日蛋糕,但是那時代,台灣家庭是不慶祝小孩生日的。小孩最好是默默長大,才不會遭天忌,甚至要取偏名豬狗乞丐,以求平安長大。那像現在台灣受西方文化影響,為小朋友招伴慶祝生日已是年輕父母的大任務了。我的子女出生美國,從小就少不了生日趴,現在我外孫的生日趴又高了一個層次。第一個生日是邀請父母雙方親戚聚餐,跟隨流行也讓小孩抓周來預測他的前途,結果阮孫抓了金元寶和法官小槌,大家公認他將是最有錢途的法官,希望不是違法之錢。第二個生日是在Fish Gallery, 邀請了他的小玩伴們看魚看蟹,寓敎育於娛樂。比較於四十年前的麥當勞和 Chucky Cheese Pizza, 現在父母較有創意,有不少兒童在 Children Museum 及Discovery Center 慶生。
美國的大人們常有驚喜生日趴,本人也領受過,我女兒串連阿姨邀請我的好朋友們來參加,只有我不知情,完完全全 surprised 十分難忘。除了自身的經歷外,我也目睹了兩個很特別的驚喜生日趴,那是三十年前我還在 downtown 上班的事。有一天,兩個身著吉普賽裝的大胸脯女郎跑進了公司的職員用餐室,在一位男同事身旁腿上大跳熱舞,大家看得興緻高昂,原來是那位老兄的生日。大約過了一個月,一位警員走進職員用餐室,大家正想是誰惹了麻煩,他走向一位女同事,準備對她扣手銬,在大家跎異之時,他卻開始脫帽解領帶,接著脫襯衫,跳起脫衣舞了,甚至連長褲也脫了,這位女同事窘得滿面通紅,我只是慶幸這位假警員是位清瘦毛髮不旺盛的年輕小伙子,否則就不堪入目了。後來聽說是這位女同事惡作劇請吉普賽女郎前來,輪到她生日時就遭到報復了,看來沒有人敢整人了,倒是身為觀眾的我和其他同事們都十分 enjoy 這出乎意料的娛樂!
漫談生日,追根究底到底該不該慶生呢,我谷歌結果發現有些網友說最好八十歲才慶生,難怪有不少同鄉們一齊同慶八十大壽,可是都是男壽星們慶生,大概女壽星們不想要年齡曝光吧!我覺得要不要慶生是個人的選擇,怎樣做都可以,只要自己心平氣和心安理得。我個人是傾向於慶祝生日,因為有家人有好友要為你慶生是多麼有福氣呀!要心存感激才是。家母給我的最後一個提示是人生苦短,能夠享受就趕緊享受吧。朋友們,享受人生,一點也不過份,生命值得慶祝,只要你還有一口氣,永遠不會太遲!
真正接地氣的外交
江朝雄
2019年3月9日禮拜六,在休士頓城中區的Stude Park有個5K的健行、跑步活動。是由休市警察/消防單位為殘障運動(For Special Olympics)募款而主辦的一次活動。參加跑步的人有341人,加上陪同的家人、朋友,場面就擠滿了不少人群。那天穿大會T-Shirt者從小朋友到最高齡八十三歲的老人都有,也是大眾化的活動。
記得在90年代,休士頓台美人社團莊承業,林承芳等人也鼓勵響應Susan G. Komen 發起的乳癌募款活動。我也曾參加過2次,印象中同鄉會自己訂購 印有“Team Taiwan”的有領短袖運動裝參加5K的健行活動。2018年以《台灣人傳統基金會》名義鼓勵同鄉參加在Pearland舉行的Big Love 5K為癌童慢跑健行活動。
今年在Stude Park 的5K募款跑步、健行活動,比起我過去在休市參加的3次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給我兩大驚奇 : (1) 年輕人是玩真的,不像過去只是健行活動。這次最先跑到終點的前幾位年輕人成績都少於20分,跑第一的甚至僅18分(有亞洲鐵人稱號的楊傳廣,在第三屆亞運「十項全能」的1500公尺中距離,是他的弱項須跑5分5秒,他若跑5K恐怕也須18分!),真是英雄出少年 ; (2) 20多年來,這類活動我第一次看到台灣的駐外使舘,主動參加支持這種接地氣慈善募款活動,應該予以肯定及鼓勵。
除了上述二點讓我感到驚奇外,更讓我們台灣鄉親欣慰的事是,在T-Shirt 的背面也印有所有協辦單位的名稱,而這回印的名稱是貨真價實的台灣地圖及英文字 印“Taiwan In Houston”而非1971年早被 聯合國唾棄的ROC ,或不倫不類的Chinese Taipei ; 同時,因今2019年是「台灣關係法」簽訂40周年,在背面也印有「40」的藝術圖案,旁邊印有”TRA@40台美恆久夥伴”,及 “An Enduring Partnership”英文字。
回顧過去數十年台灣的外交,因國民黨執政,他們早期為爭中華正統,維持「中華民國」名號,但自1971年被踢出聯合國後,美、日及世界各國紛紛與中華民國斷交,幾乎成為國際孤兒。現有的17個小朋友邦交國,無論人口,經濟力,攏總加起來,也不及美日歐盟的千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但每年的凱子外交,卻是浪費台幣億來億去。希望政府與選民能夠醒悟,放棄凱子外交,積極推動真正接地氣的外交及草根外交。天佑台灣 !
記得在90年代,休士頓台美人社團莊承業,林承芳等人也鼓勵響應Susan G. Komen 發起的乳癌募款活動。我也曾參加過2次,印象中同鄉會自己訂購 印有“Team Taiwan”的有領短袖運動裝參加5K的健行活動。2018年以《台灣人傳統基金會》名義鼓勵同鄉參加在Pearland舉行的Big Love 5K為癌童慢跑健行活動。
今年在Stude Park 的5K募款跑步、健行活動,比起我過去在休市參加的3次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給我兩大驚奇 : (1) 年輕人是玩真的,不像過去只是健行活動。這次最先跑到終點的前幾位年輕人成績都少於20分,跑第一的甚至僅18分(有亞洲鐵人稱號的楊傳廣,在第三屆亞運「十項全能」的1500公尺中距離,是他的弱項須跑5分5秒,他若跑5K恐怕也須18分!),真是英雄出少年 ; (2) 20多年來,這類活動我第一次看到台灣的駐外使舘,主動參加支持這種接地氣慈善募款活動,應該予以肯定及鼓勵。
除了上述二點讓我感到驚奇外,更讓我們台灣鄉親欣慰的事是,在T-Shirt 的背面也印有所有協辦單位的名稱,而這回印的名稱是貨真價實的台灣地圖及英文字 印“Taiwan In Houston”而非1971年早被 聯合國唾棄的ROC ,或不倫不類的Chinese Taipei ; 同時,因今2019年是「台灣關係法」簽訂40周年,在背面也印有「40」的藝術圖案,旁邊印有”TRA@40台美恆久夥伴”,及 “An Enduring Partnership”英文字。
回顧過去數十年台灣的外交,因國民黨執政,他們早期為爭中華正統,維持「中華民國」名號,但自1971年被踢出聯合國後,美、日及世界各國紛紛與中華民國斷交,幾乎成為國際孤兒。現有的17個小朋友邦交國,無論人口,經濟力,攏總加起來,也不及美日歐盟的千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但每年的凱子外交,卻是浪費台幣億來億去。希望政府與選民能夠醒悟,放棄凱子外交,積極推動真正接地氣的外交及草根外交。天佑台灣 !
冰火相容的冰島
雅夫子
俗話說五行之中"水火不相容",但是「冰島」是個非常奇特的地方。地上有世界上第三大的冰原,地下有將近三百座火山,是世界上溫泉最多的國家。冰島地廣人稀,是歐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
很多人喜愛海鮮,但冰島人自小天天吃魚,可以說「談魚色變」。2008年冰島面臨經濟危機,許多國家伸出援手,但冰島人深怕受外國設限,控制他們的經濟命脈,還是婉拒外來的經援。冰島人自嘲地說:最壞是回去天天吃魚的日子,沒什麼不得了。
冰島非冰島
早期傳教士發現冰島時,認為它是一塊新的樂土,為了不鼔勵他人來此定居,所以故意命名它為「冰島」。其實墨西哥灣暖流靠近冰島,冰島並非終年冰天雪地,反而附近的「格陵蘭」(Greenland,綠色之原) 是個比冰島還冰冷的地方。
雷克雅維克
雷克雅維克(Reykjavik) 是位於世界最北的冰島首都,名字意為「冒煙的港灣」。市區充分利用自然賦與的地熱氣,極少使用石油或煤的污染性能源,故亦有「無煙城」之美譽。
真珠樓(Perlan) 蓋在山坡上,登上觀景台可以眺望四周的景點。Hallgrims Church 造型樸實,有點像將要升空的太空梭,採用當地石材建造。雷根與戈巴契夫曾在雷市舉行美蘇高峰會,地點是借用舊日的英國大使館。傳說此屋以前經常鬧鬼,不知是否屬於鬼話連篇的八卦。
Ash vs. Cash
冰島地下火山衆多頻繁,2010年艾爾法拉冰川火山(Eyjafjallajokull)爆發,噴高1651米,其火山灰湮蓋歐洲大陸,嚴重地影響周邊的航空。附近一家農莊人家拍下了現場實景,事後並建遊客中心,放映影片售票收費,此為轉危機為商機的一個典型例子。冰島人對此次火山爆發事件如此自嘲:冰島雖然沒有足夠的現金cash,但是我們有够多的火山灰ash!
驚天動地的西人島
西人島(當地名為Vestmannaeyjar)是個在海底火山爆發形成的年輕島嶼。1973年火山再度爆發,毀了約四百間房子,如今在原地蓋了一座火山博物館展示當年的慘狀。當年科學家曾創造性地利用大功率抽水機將大量海水澆到熔岩上,阻止了熔岩漫流而挽救了村莊。
冰島之國鳥(Puffin)
海鸚(puffin,又叫神奇鳥) 是冰島的國鳥,約有一千萬隻棲息在冰島上。海鸚長相可愛,有一副像小丒的嘴臉。上身呈黑色,下身呈白色或褐灰色,喙呈鮮紅色。喜歡在懸崖峭壁石缝間築巢,經常雌雄同巢。我們在西人島多處尋找,未見它的蹤影,忽見群鳥聚棲在山壁上,以為是海鸚卻是海鷗。有人戲言祗要拿一只紅色口紅,將其鳥喙塗一塗就便成海鸚了。
品嚐千年冰塊
瓦特那冰原(Vatnajokull) 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南極洲及格陵蘭。其冰河景觀特別宏偉令人驚嘆,附近有傑古沙龍冰河湖。我們搭乘水陸兩棲船遊覽潟湖,近距離觀賞浮冰與海豹,並品嚐千年冰塊。身置大自然之中,才真正體會到自己的渺小。
美麗的維克小鎮
維克(Vik) 小鎮是「金環」風景缐上的一颗真珠,位於活火山Katla附近,這座火山是冰島強大的火山之一。鎮裡山坡上有一間紅頂教堂,據說當這座火山大爆發時,祗有這間教堂建得夠高能夠供人避難。小鎮附近有一大片魯冰花海,魯冰花學名羽扇豆,長相類似德州州花,在臺灣被稱為母親花,也有用台語發音叫它「路邊花」。台灣也拍過一部電影「魯冰花」,片中有首歌,歌詞片段為: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
啊!閃閃的涙水魯冰花........
藍湖溫泉(Blue Lagoon)
冰島是火山國,地熱是主要能源,而且溫泉遍佈,藍湖溫泉是重要觀光景點之一。1976年冰島地熱發電廠挖了2000米的深井,利用地熱產生蒸氣發電。利用後的熱水排放回火山熔岩中,這些熱水溶解了岩層中具有療效的silica(白矽泥)。藍湖温泉引進這些尾水形成人造湖泊,造就世界聞名的溫泉勝地。當天看見一位亞裔男士浸在溫泉裡,手中拿著一杯啤酒慢慢地享受,大有自得其樂賽神仙之感受。
瀑布的故事
黃金瀑布(Godofoss Waterfall)是冰島第二大瀑布,落差70米廣度浩大,遠遠望去氣勢壯觀。原來政府計劃在此建造水力發電廠,經過土地擁有人強力反對,幸好沒有破壞原有的景觀。
樹林瀑布(Skogafoss Waterfall) 落差60餘米寬近50米。傳說以前瀑布下藏有金銀財寶的箱子,聞訉而來的海盜一不小心把箱子裏的財寳滑落在瀑布之中,最後祗得到裝財寶箱子的提手,如此傳說姑且信之。
平格費利爾國家公園
冰島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公園內有溪流、湖泊,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冰島位於美洲大陸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處。約二千萬年前發生的地殼變動,在此產生一個歐美大断層,你若伸張雙手可以觸碰歐美兩洲。站在斷層處可以遠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會,它成立於公元930年,至今冰島許多重要政治活動仍然在此擧行。
獨特之黑沙灘
冰島的黑沙灘(Black Sand Beach) 位於維克小鎮的Dyrholaey,黑色沙石是火山熔岩所造成的。附近山石經由長年累月風吹水蝕,形成許多獨特奇異的造型,此海灘有世界十大美麗海灘之一的美譽。周遭的象吸水、海蝕崖、海蝕洞、海蝕柱都是取景的地方。
冰島奇景苔原
苔原是冰島奇景之一,有些地段綿延數公里都是覆蓋著苔蘚的火山岩,在藍湖溫泉一帶也可以看到。這些苔蘚生長非常地緩慢,遠處望去大地像是舖上了一層地毯。
總而言之,冰島並非是一座漂在海上覆蓋著冰層的島嶼,它以多樣的自然景觀聞名世界。它擁有冰川、火山、溫泉、瀑布、峽灣、苔原等等,有人讚美它是人間最後一片淨土。在此夏天大地開遍了美麗的魯冰花,冬天長夜是追尋北極光的地方。冰島外表冰冷,但內部卻充滿了熱情 - 處處有火山,是個值得一遊的國家。
很多人喜愛海鮮,但冰島人自小天天吃魚,可以說「談魚色變」。2008年冰島面臨經濟危機,許多國家伸出援手,但冰島人深怕受外國設限,控制他們的經濟命脈,還是婉拒外來的經援。冰島人自嘲地說:最壞是回去天天吃魚的日子,沒什麼不得了。
冰島非冰島
早期傳教士發現冰島時,認為它是一塊新的樂土,為了不鼔勵他人來此定居,所以故意命名它為「冰島」。其實墨西哥灣暖流靠近冰島,冰島並非終年冰天雪地,反而附近的「格陵蘭」(Greenland,綠色之原) 是個比冰島還冰冷的地方。
雷克雅維克
雷克雅維克(Reykjavik) 是位於世界最北的冰島首都,名字意為「冒煙的港灣」。市區充分利用自然賦與的地熱氣,極少使用石油或煤的污染性能源,故亦有「無煙城」之美譽。
真珠樓(Perlan) 蓋在山坡上,登上觀景台可以眺望四周的景點。Hallgrims Church 造型樸實,有點像將要升空的太空梭,採用當地石材建造。雷根與戈巴契夫曾在雷市舉行美蘇高峰會,地點是借用舊日的英國大使館。傳說此屋以前經常鬧鬼,不知是否屬於鬼話連篇的八卦。
Ash vs. Cash
冰島地下火山衆多頻繁,2010年艾爾法拉冰川火山(Eyjafjallajokull)爆發,噴高1651米,其火山灰湮蓋歐洲大陸,嚴重地影響周邊的航空。附近一家農莊人家拍下了現場實景,事後並建遊客中心,放映影片售票收費,此為轉危機為商機的一個典型例子。冰島人對此次火山爆發事件如此自嘲:冰島雖然沒有足夠的現金cash,但是我們有够多的火山灰ash!
驚天動地的西人島
西人島(當地名為Vestmannaeyjar)是個在海底火山爆發形成的年輕島嶼。1973年火山再度爆發,毀了約四百間房子,如今在原地蓋了一座火山博物館展示當年的慘狀。當年科學家曾創造性地利用大功率抽水機將大量海水澆到熔岩上,阻止了熔岩漫流而挽救了村莊。
冰島之國鳥(Puffin)
海鸚(puffin,又叫神奇鳥) 是冰島的國鳥,約有一千萬隻棲息在冰島上。海鸚長相可愛,有一副像小丒的嘴臉。上身呈黑色,下身呈白色或褐灰色,喙呈鮮紅色。喜歡在懸崖峭壁石缝間築巢,經常雌雄同巢。我們在西人島多處尋找,未見它的蹤影,忽見群鳥聚棲在山壁上,以為是海鸚卻是海鷗。有人戲言祗要拿一只紅色口紅,將其鳥喙塗一塗就便成海鸚了。
品嚐千年冰塊
瓦特那冰原(Vatnajokull) 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南極洲及格陵蘭。其冰河景觀特別宏偉令人驚嘆,附近有傑古沙龍冰河湖。我們搭乘水陸兩棲船遊覽潟湖,近距離觀賞浮冰與海豹,並品嚐千年冰塊。身置大自然之中,才真正體會到自己的渺小。
美麗的維克小鎮
維克(Vik) 小鎮是「金環」風景缐上的一颗真珠,位於活火山Katla附近,這座火山是冰島強大的火山之一。鎮裡山坡上有一間紅頂教堂,據說當這座火山大爆發時,祗有這間教堂建得夠高能夠供人避難。小鎮附近有一大片魯冰花海,魯冰花學名羽扇豆,長相類似德州州花,在臺灣被稱為母親花,也有用台語發音叫它「路邊花」。台灣也拍過一部電影「魯冰花」,片中有首歌,歌詞片段為: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
啊!閃閃的涙水魯冰花........
藍湖溫泉(Blue Lagoon)
冰島是火山國,地熱是主要能源,而且溫泉遍佈,藍湖溫泉是重要觀光景點之一。1976年冰島地熱發電廠挖了2000米的深井,利用地熱產生蒸氣發電。利用後的熱水排放回火山熔岩中,這些熱水溶解了岩層中具有療效的silica(白矽泥)。藍湖温泉引進這些尾水形成人造湖泊,造就世界聞名的溫泉勝地。當天看見一位亞裔男士浸在溫泉裡,手中拿著一杯啤酒慢慢地享受,大有自得其樂賽神仙之感受。
瀑布的故事
黃金瀑布(Godofoss Waterfall)是冰島第二大瀑布,落差70米廣度浩大,遠遠望去氣勢壯觀。原來政府計劃在此建造水力發電廠,經過土地擁有人強力反對,幸好沒有破壞原有的景觀。
樹林瀑布(Skogafoss Waterfall) 落差60餘米寬近50米。傳說以前瀑布下藏有金銀財寶的箱子,聞訉而來的海盜一不小心把箱子裏的財寳滑落在瀑布之中,最後祗得到裝財寶箱子的提手,如此傳說姑且信之。
平格費利爾國家公園
冰島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公園內有溪流、湖泊,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冰島位於美洲大陸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交界處。約二千萬年前發生的地殼變動,在此產生一個歐美大断層,你若伸張雙手可以觸碰歐美兩洲。站在斷層處可以遠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會,它成立於公元930年,至今冰島許多重要政治活動仍然在此擧行。
獨特之黑沙灘
冰島的黑沙灘(Black Sand Beach) 位於維克小鎮的Dyrholaey,黑色沙石是火山熔岩所造成的。附近山石經由長年累月風吹水蝕,形成許多獨特奇異的造型,此海灘有世界十大美麗海灘之一的美譽。周遭的象吸水、海蝕崖、海蝕洞、海蝕柱都是取景的地方。
冰島奇景苔原
苔原是冰島奇景之一,有些地段綿延數公里都是覆蓋著苔蘚的火山岩,在藍湖溫泉一帶也可以看到。這些苔蘚生長非常地緩慢,遠處望去大地像是舖上了一層地毯。
總而言之,冰島並非是一座漂在海上覆蓋著冰層的島嶼,它以多樣的自然景觀聞名世界。它擁有冰川、火山、溫泉、瀑布、峽灣、苔原等等,有人讚美它是人間最後一片淨土。在此夏天大地開遍了美麗的魯冰花,冬天長夜是追尋北極光的地方。冰島外表冰冷,但內部卻充滿了熱情 - 處處有火山,是個值得一遊的國家。
保險不保險
林錦燦
休士頓儍啦Sarah 小姐是高中的美術老師,有一天在課堂上突然覺得天旋地轉,跑去醫護室躺了一陣子之後發現好多了,但站起來暈眩又回來了。
隔天去了住家附近急診中心Montrose Emergency Center ,醫生幫她做了兩個斷層掃描CAT scans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兩個尿液測試,血液樣本化驗,再加掛了生理食塩水 IV saline solution ,診斷結束後結論是耳朵裡有水,這是最常見的暈眩症狀,不需要任何藥物治療,也無從斷定為什麼耳朵會有水。
儍小姐吃了一顆鉀錠 potassium tablet 並帶了些暈車藥回家,然後看到診療費用,總數超過$15,000美元,而且因為這個急診中心不隸屬於她的保險網合約涵蓋範圍out-of-network ,保險公司只肯付不到總數的10%,面對著$13,794.49的帳單,儍小姐只剩了儍眼跟哭鼻子。
「這完全就是詐欺」“This is a total scam. “儍小姐如是說,她的困境plight 揭露了目前保險業者insurer與醫療界業者provider 間生存競爭的黑幕,病人patient夾在中間,抗爭不可期,自保可行否?那個有志之士願意跳出來鼓吹提倡改革當領頭羊advocate,我絕對站後臺。
緊急醫療Emergency care 費用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就是個迷宮,很少人知道自己的緊急狀況是否致命,甚至醫生護士除非碰到患者生命跡象vital sign出現危機,否則也很難斷定,當有人出現在急診室,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直覺認為狀況危急,寧可多做幾項檢驗測試,確定沒有隱藏潛伏危機,如果不小心錯過診斷 miss diagnose 導致病人嚴重傷害或死亡,不但對院方不好交代,更可能被告,所以在少做檢驗幫你省錢,被批評不敬業,工作態度馬馬虎虎,與多做讓醫院跟自己賺錢,並可確保不會誤診,兩個動作間的選擇是顕而易見的。
這種情況很正常,甚至無可厚非,醫生也是經濟動物,在醫學院教學也強調醫學道德medical ethics ,救人是神聖的,違背這條原則的醫生少之又少,但碰到金錢引誘,有多少人可以雲淡風輕就只有天知地知醫生知我不知了。醫院購置一大堆儀器,如果沒病人用,醫院會因爲虧錢而關門,醫生也會失業,有人進來分攤費用,多出一兩個不十分必要的檢驗,也是生存之歪道?更何況有誰夠資格挑戰醫生的診斷?
保險業者也是為賺錢而生,醫生的診斷與醫院各式各樣超高價碼的藥物及服務都可以經由談判 negotiate 及調解 mediate 來減價,相信你我都看過類似下面的醫院帳單,一項手續要價$1000,保險公司卻只肯付$300,你只繳掛號費co-pay,剩下的$700就是不要被逮到,否則只能哭鼻子的儍錢。基本上保險業者知道醫院醫生灌水無可避免,但保險涵蓋範圍coverage 卻可以迷霧叢生,醫生處方用能夠救命但是貴的嚇死人的新藥就被剔除在外,而且保險網裡的醫院醫生名單也會變換,病人如果不在就醫之前花力氣仔細查清楚,保險業者就可以變花樣逃避理賠,少賠就是賺。更何況在生命攸關的緊急狀況下,誰有時間?另一個生存之歪道?
儍小姐的帳單上除了醫生治療費外,有一條醫院設施費 facility fee $3500,這個收費十分耐人尋味,醫院設施費是依據醫生對病人狀況的判斷而定,這是5個數字的編碼code,最後一個數字代表病情嚴重程度,從1到5,1是輕傷,5表示病患有生命危險,醫生必需全力搶救,也代表治療方式複雜,可能使用醫院各項設施,但不管用了沒有,只要編碼出現了5,醫院的$3500就進了口袋。
暈眩是否會致命?我可沒有資格評斷,誰知道導致暈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似乎醫生也只能在做完所有可能出問題的測試後才能給予診斷結論,否則一聽到暈眩就檢查是否耳朵有水,如果有水不必治療,直接送病患回家,這種醫生可以得到你的信任嗎?或是你乾脆自我診斷,耳朵用棉花挖耳捧Q-tip 擦乾了事,不必去看診,你安心嗎?
儍小姐個案應該是極端特例extreme case ,這件個案之所以浮出檯面,被記者追蹤報導,就是它凸顯了過度治療over-treatment 與編碼操作 code manipulation 來得到最高保險理賠 reimbursement 的存在。$15,000的帳單並不常見,否則老美被賣當勞熱咖啡燙到都可以告上法庭,這種一看就是非常不合理而且也是大多數人無法負荷的價格,醫院豈不是天天都要跟病人打官司。
鋭恰Richard先生養了一條拉不拉多犬Labrador,有一天狗躺在廚房地上睡覺,老鋭打算跨過它,沒想到狗突然驚醒站了起來,老鋭就失去平衡撞上流理台,鬢角割傷流血,他覺得傷勢不嚴重也不頭暈,所以自己當醫生隨便塗了藥包紥了事。
可老婆是隻擔心蜜蜂worry bee,嗡嗡吵了兩天,老鋭只好同意去看醫生,確定傷口沒有發炎,但家庭醫師的看病時刻表全都排滿了,擠不進去,只好去 紀念河面便利醫療中心Memorial Herman Convenient Care Center ,一進門接待員receptionist就保證不會等太久,果然沒幾分鐘醫生就幫他檢查了眼眶跟臉頰骨,確定沒撞傷,又問了些可能出現腦震盪的問題,最後告訴他傷口也不需要縫,只是要護士幫他貼上蝴蝶針縫片steri-strip (aka butterfly stitches) 就送他回家,前後約20分鐘。
兩個月後帳單上門,$1188.75,老鋭嚇了一跳,馬上要求醫院提供收費明細項目itemized bill,醫院給不出來,只是告訴他,醫生對這次的診斷編碼是3,依據醫院編碼指南 coding guideline,「沒有出現神經損傷症狀的頭部傷害」”head injury without neurological symptom”,中等程度的危險傷害,所以加上了醫院設施費。老鋭眼睛出火,鼻孔冒煙,直喊搶劫,有沒有出口三字經不得而知,但醫院拒絕評論,只是發文強調河面醫院盡其全力做到編碼正確,收費公平精準。
這種把身上傷口轉到口袋的大挪移神功是所有醫學院的必修課,否則當醫生的學費這麼貴,時間這麼長,每個畢業生都負債累累,不只學生,有時連家長都舉債供養,只希望有一天兒女富貴逼人,鷄犬升天,如果這麼簡單的功法都不上手,父母痛心疾首的不肖子啊!
據說,我沒花力氣去証實,醫院要求醫生每個月都必需達到一定的標準收費額業績,怎麼聽起來像是跑外務?否則雖然不至於被炒魷魚,獎金不見了,就等是烤成了魷魚乾,換成了你是醫生,請問你的傷口大挪移神功會不熟練嗎?
保險業者提出統計數據,2015到2017年急診室病患編碼3到5增加了25%,如果保險業者不質疑,直接付款,那麼這些錢就轉嫁到所有消費者身上,每一個人的保險費就要增加,從未去過急診室的人只好挨悶棍,哭訴無門?
醫生們不同意,每一個醫生都堅持診斷是正確合理的,檢測是必要的,也有人宣稱保險業者為了賺錢不肯理賠,嚇的人人不敢去急診室。只看到自己渾身是傷,病人一臉茫然,搞不清楚要把中指塞進那個太陽晒不到的地方。
在美國幾乎人人都有醫療保險,不同的保險公司跟不同的醫院醫生簽訂專屬合約,投保人必需知道那些醫院及醫生隸屬在你保險公司的合約網network裡面,跑去網外的醫院就醫就是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平常年度健檢及小病,家庭醫生可以處理,不是問題。如果情況特殊,需要專業醫師specialist,瞧瞧是否在合約網裡,萬一事態大條,非特定專家不能解救,只好認命,否則先確認口袋儍錢太多。
另一個住在聖安東尼San Antonio的老師,整理家裡草坪時手臂被生銹的釘子刺傷,他只需要打一針破傷風tetanus shot,但因為沒有家庭醫師,就去了浸信會醫院急診室Baptist Emergency Hospital,第一件事他就要求查詢他的保險是否涵蓋打破傷風針,接待員回答公司政策規定不能提供這項服務,他又是進了診療室後才被告知掛號費$200,他直覺反應想拒絕治療,但護士告訴他還是要付掛號費,因為他已經進去了,他只好接受治療。接下來醫護助理幫他打了針也給了抗生素藥antibiotic ,結束後他就離開醫院。
這家收費作業良好的醫院給出了帳單明細項目:破傷風疫苗vaccine $63.70,注射費shot administration $97.99,醫院設施使用費$1706.19,因為編碼寫了3。院方回答記者詢問,只要傷口需要注射疫苗並且吃抗生素,這種治療就是中等傷害,編碼3,沒有爭議。
這位老兄事後才發現,他的保險可以讓他去Walgreens 打破傷風針,一毛錢都不必付!
當你以為大挪移神功已經是魔鬼的極限時,事實証明你又錯到阿爾巴尼亞去了,一個媽媽帶著跌倒,太陽穴受傷流血的小孩進入相同的浸信會醫院急診室Baptist Emergency Hospital,她一再詢問她的保險公司 Blue Cross & Blue Shield (曾經當過世界首富沃輪巴菲Warren Buffett 旗下的子公司) 是否在合約網裡,曾經被烤過,傷疤未癒,醫院也給予確認,只需當場繳納掛號費$600。六個星期後收到來自餓嗨餓急診醫生會員公司Ohio emergency physician staffing firm 帳單$1200,理由是醫院在合約網裡,但主治醫師是合約聘請的,並不隸屬醫院管理,不在合約網裡,保險公司拒絕理賠!保險途上地雷無處不在。
借鏡,借鏡,再借鏡!無效,無效,又無效!除非立法修正,一切徒然?
台灣人擁有全球最好的全民健康保險,拜託好好珍惜,千萬不要濫用。
隔天去了住家附近急診中心Montrose Emergency Center ,醫生幫她做了兩個斷層掃描CAT scans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兩個尿液測試,血液樣本化驗,再加掛了生理食塩水 IV saline solution ,診斷結束後結論是耳朵裡有水,這是最常見的暈眩症狀,不需要任何藥物治療,也無從斷定為什麼耳朵會有水。
儍小姐吃了一顆鉀錠 potassium tablet 並帶了些暈車藥回家,然後看到診療費用,總數超過$15,000美元,而且因為這個急診中心不隸屬於她的保險網合約涵蓋範圍out-of-network ,保險公司只肯付不到總數的10%,面對著$13,794.49的帳單,儍小姐只剩了儍眼跟哭鼻子。
「這完全就是詐欺」“This is a total scam. “儍小姐如是說,她的困境plight 揭露了目前保險業者insurer與醫療界業者provider 間生存競爭的黑幕,病人patient夾在中間,抗爭不可期,自保可行否?那個有志之士願意跳出來鼓吹提倡改革當領頭羊advocate,我絕對站後臺。
緊急醫療Emergency care 費用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就是個迷宮,很少人知道自己的緊急狀況是否致命,甚至醫生護士除非碰到患者生命跡象vital sign出現危機,否則也很難斷定,當有人出現在急診室,一般情況下醫生會直覺認為狀況危急,寧可多做幾項檢驗測試,確定沒有隱藏潛伏危機,如果不小心錯過診斷 miss diagnose 導致病人嚴重傷害或死亡,不但對院方不好交代,更可能被告,所以在少做檢驗幫你省錢,被批評不敬業,工作態度馬馬虎虎,與多做讓醫院跟自己賺錢,並可確保不會誤診,兩個動作間的選擇是顕而易見的。
這種情況很正常,甚至無可厚非,醫生也是經濟動物,在醫學院教學也強調醫學道德medical ethics ,救人是神聖的,違背這條原則的醫生少之又少,但碰到金錢引誘,有多少人可以雲淡風輕就只有天知地知醫生知我不知了。醫院購置一大堆儀器,如果沒病人用,醫院會因爲虧錢而關門,醫生也會失業,有人進來分攤費用,多出一兩個不十分必要的檢驗,也是生存之歪道?更何況有誰夠資格挑戰醫生的診斷?
保險業者也是為賺錢而生,醫生的診斷與醫院各式各樣超高價碼的藥物及服務都可以經由談判 negotiate 及調解 mediate 來減價,相信你我都看過類似下面的醫院帳單,一項手續要價$1000,保險公司卻只肯付$300,你只繳掛號費co-pay,剩下的$700就是不要被逮到,否則只能哭鼻子的儍錢。基本上保險業者知道醫院醫生灌水無可避免,但保險涵蓋範圍coverage 卻可以迷霧叢生,醫生處方用能夠救命但是貴的嚇死人的新藥就被剔除在外,而且保險網裡的醫院醫生名單也會變換,病人如果不在就醫之前花力氣仔細查清楚,保險業者就可以變花樣逃避理賠,少賠就是賺。更何況在生命攸關的緊急狀況下,誰有時間?另一個生存之歪道?
儍小姐的帳單上除了醫生治療費外,有一條醫院設施費 facility fee $3500,這個收費十分耐人尋味,醫院設施費是依據醫生對病人狀況的判斷而定,這是5個數字的編碼code,最後一個數字代表病情嚴重程度,從1到5,1是輕傷,5表示病患有生命危險,醫生必需全力搶救,也代表治療方式複雜,可能使用醫院各項設施,但不管用了沒有,只要編碼出現了5,醫院的$3500就進了口袋。
暈眩是否會致命?我可沒有資格評斷,誰知道導致暈眩的背後原因是什麼,似乎醫生也只能在做完所有可能出問題的測試後才能給予診斷結論,否則一聽到暈眩就檢查是否耳朵有水,如果有水不必治療,直接送病患回家,這種醫生可以得到你的信任嗎?或是你乾脆自我診斷,耳朵用棉花挖耳捧Q-tip 擦乾了事,不必去看診,你安心嗎?
儍小姐個案應該是極端特例extreme case ,這件個案之所以浮出檯面,被記者追蹤報導,就是它凸顯了過度治療over-treatment 與編碼操作 code manipulation 來得到最高保險理賠 reimbursement 的存在。$15,000的帳單並不常見,否則老美被賣當勞熱咖啡燙到都可以告上法庭,這種一看就是非常不合理而且也是大多數人無法負荷的價格,醫院豈不是天天都要跟病人打官司。
鋭恰Richard先生養了一條拉不拉多犬Labrador,有一天狗躺在廚房地上睡覺,老鋭打算跨過它,沒想到狗突然驚醒站了起來,老鋭就失去平衡撞上流理台,鬢角割傷流血,他覺得傷勢不嚴重也不頭暈,所以自己當醫生隨便塗了藥包紥了事。
可老婆是隻擔心蜜蜂worry bee,嗡嗡吵了兩天,老鋭只好同意去看醫生,確定傷口沒有發炎,但家庭醫師的看病時刻表全都排滿了,擠不進去,只好去 紀念河面便利醫療中心Memorial Herman Convenient Care Center ,一進門接待員receptionist就保證不會等太久,果然沒幾分鐘醫生就幫他檢查了眼眶跟臉頰骨,確定沒撞傷,又問了些可能出現腦震盪的問題,最後告訴他傷口也不需要縫,只是要護士幫他貼上蝴蝶針縫片steri-strip (aka butterfly stitches) 就送他回家,前後約20分鐘。
兩個月後帳單上門,$1188.75,老鋭嚇了一跳,馬上要求醫院提供收費明細項目itemized bill,醫院給不出來,只是告訴他,醫生對這次的診斷編碼是3,依據醫院編碼指南 coding guideline,「沒有出現神經損傷症狀的頭部傷害」”head injury without neurological symptom”,中等程度的危險傷害,所以加上了醫院設施費。老鋭眼睛出火,鼻孔冒煙,直喊搶劫,有沒有出口三字經不得而知,但醫院拒絕評論,只是發文強調河面醫院盡其全力做到編碼正確,收費公平精準。
這種把身上傷口轉到口袋的大挪移神功是所有醫學院的必修課,否則當醫生的學費這麼貴,時間這麼長,每個畢業生都負債累累,不只學生,有時連家長都舉債供養,只希望有一天兒女富貴逼人,鷄犬升天,如果這麼簡單的功法都不上手,父母痛心疾首的不肖子啊!
據說,我沒花力氣去証實,醫院要求醫生每個月都必需達到一定的標準收費額業績,怎麼聽起來像是跑外務?否則雖然不至於被炒魷魚,獎金不見了,就等是烤成了魷魚乾,換成了你是醫生,請問你的傷口大挪移神功會不熟練嗎?
保險業者提出統計數據,2015到2017年急診室病患編碼3到5增加了25%,如果保險業者不質疑,直接付款,那麼這些錢就轉嫁到所有消費者身上,每一個人的保險費就要增加,從未去過急診室的人只好挨悶棍,哭訴無門?
醫生們不同意,每一個醫生都堅持診斷是正確合理的,檢測是必要的,也有人宣稱保險業者為了賺錢不肯理賠,嚇的人人不敢去急診室。只看到自己渾身是傷,病人一臉茫然,搞不清楚要把中指塞進那個太陽晒不到的地方。
在美國幾乎人人都有醫療保險,不同的保險公司跟不同的醫院醫生簽訂專屬合約,投保人必需知道那些醫院及醫生隸屬在你保險公司的合約網network裡面,跑去網外的醫院就醫就是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平常年度健檢及小病,家庭醫生可以處理,不是問題。如果情況特殊,需要專業醫師specialist,瞧瞧是否在合約網裡,萬一事態大條,非特定專家不能解救,只好認命,否則先確認口袋儍錢太多。
另一個住在聖安東尼San Antonio的老師,整理家裡草坪時手臂被生銹的釘子刺傷,他只需要打一針破傷風tetanus shot,但因為沒有家庭醫師,就去了浸信會醫院急診室Baptist Emergency Hospital,第一件事他就要求查詢他的保險是否涵蓋打破傷風針,接待員回答公司政策規定不能提供這項服務,他又是進了診療室後才被告知掛號費$200,他直覺反應想拒絕治療,但護士告訴他還是要付掛號費,因為他已經進去了,他只好接受治療。接下來醫護助理幫他打了針也給了抗生素藥antibiotic ,結束後他就離開醫院。
這家收費作業良好的醫院給出了帳單明細項目:破傷風疫苗vaccine $63.70,注射費shot administration $97.99,醫院設施使用費$1706.19,因為編碼寫了3。院方回答記者詢問,只要傷口需要注射疫苗並且吃抗生素,這種治療就是中等傷害,編碼3,沒有爭議。
這位老兄事後才發現,他的保險可以讓他去Walgreens 打破傷風針,一毛錢都不必付!
當你以為大挪移神功已經是魔鬼的極限時,事實証明你又錯到阿爾巴尼亞去了,一個媽媽帶著跌倒,太陽穴受傷流血的小孩進入相同的浸信會醫院急診室Baptist Emergency Hospital,她一再詢問她的保險公司 Blue Cross & Blue Shield (曾經當過世界首富沃輪巴菲Warren Buffett 旗下的子公司) 是否在合約網裡,曾經被烤過,傷疤未癒,醫院也給予確認,只需當場繳納掛號費$600。六個星期後收到來自餓嗨餓急診醫生會員公司Ohio emergency physician staffing firm 帳單$1200,理由是醫院在合約網裡,但主治醫師是合約聘請的,並不隸屬醫院管理,不在合約網裡,保險公司拒絕理賠!保險途上地雷無處不在。
借鏡,借鏡,再借鏡!無效,無效,又無效!除非立法修正,一切徒然?
台灣人擁有全球最好的全民健康保險,拜託好好珍惜,千萬不要濫用。
從 BTS 談舞蹈健身
吳連山
去年(2018)九月中旬 BTS 來洛杉磯 Staple Center 演唱。三天前就有許多人攜帶睡具,在會場前排隊過夜,準備購票聆賞。票價最便宜的也要美金二、三百元以上。一開始售票,沒幾分鐘就已全部售光。當天晚上,現場更是人潮擁擠。年輕人載歌載舞,非常瘋狂盡興。今年(2019) 二月九、十日兩天美國許多電影院更將去年他們在韓國漢城演唱實況轉播給本地的歌迷們過癮。為什麼他們在美國(也包括全世界)那麼的風靡?連時代雜誌 (10/10/2018) 都稱讚這個樂團是下一代的領導人之一。
我本來對這個樂團不太注意。現在看他們那麼出名,就特別去查詢他們的資料,並到YouTube 去看他們的表演。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韓國的青少年樂團,由七個人組成:Jimin, 22; Jin, 25; Suga, 25; J-Hope, 24; RM, 24; V, 22; and Jung Kook, 21, 其中只有RM會講英文,其他的六個都只會韓語。BTS在韓語代表Bangtan Sonyeondan。翻譯成英文是表示 Beyond the Scene,也就是說音樂是全球性的表態,不只限於英語。這也說明為什麼他們唱的歌,跳的舞,表現的韻律那麼受年輕人喜愛。
不論你喜不喜愛這個樂團,本文的目的不在推廣這個樂團,而是因為看到他們的表演,使我想要鼓勵大家的注意:音樂,運動和舞蹈的組合是健身的一個潮流。
我在本地參加四,五個不同的健身運動。不論是老年人的運動,或年輕人的舞蹈,每一個節目都是把音樂,運動和韻律合併一起。而且這些教運動的老師也都是有舞蹈訓練的背景,不是單純的體育教練而已。時代雜誌11/10/2018 , page 26, 說,每跳舞三十分鍾,可以燒掉300卡路里。而且可以增加老年人腦筋裡面的白物。這個白物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或變惡。休士頓大學舞蹈系主任兩年前率領學生到休士頓台灣人活動中心表演時也說舞蹈可以改善我們的身體平衡,是一個很好的健身運動。
尤其是Zumba,把音樂、運動和舞蹈組合一體。加上播放的音樂經常是快節拍,高頻律的歌曲,很受年輕人喜愛,所以參加的人很多,課堂幾乎經常暴滿。我參加的那個班,老師很年輕,播放的音樂又很有衝勁,大家跳得很高興。每次結束時,她經常都用Maroon 5 的 She will be loved 收場。
但願你看了我這篇文章後,也經常參加跳舞(任何種類的舞)。You will be loved!絕對不會後悔!
(2/15/2019)
我本來對這個樂團不太注意。現在看他們那麼出名,就特別去查詢他們的資料,並到YouTube 去看他們的表演。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韓國的青少年樂團,由七個人組成:Jimin, 22; Jin, 25; Suga, 25; J-Hope, 24; RM, 24; V, 22; and Jung Kook, 21, 其中只有RM會講英文,其他的六個都只會韓語。BTS在韓語代表Bangtan Sonyeondan。翻譯成英文是表示 Beyond the Scene,也就是說音樂是全球性的表態,不只限於英語。這也說明為什麼他們唱的歌,跳的舞,表現的韻律那麼受年輕人喜愛。
不論你喜不喜愛這個樂團,本文的目的不在推廣這個樂團,而是因為看到他們的表演,使我想要鼓勵大家的注意:音樂,運動和舞蹈的組合是健身的一個潮流。
我在本地參加四,五個不同的健身運動。不論是老年人的運動,或年輕人的舞蹈,每一個節目都是把音樂,運動和韻律合併一起。而且這些教運動的老師也都是有舞蹈訓練的背景,不是單純的體育教練而已。時代雜誌11/10/2018 , page 26, 說,每跳舞三十分鍾,可以燒掉300卡路里。而且可以增加老年人腦筋裡面的白物。這個白物隨著年紀增長而減少或變惡。休士頓大學舞蹈系主任兩年前率領學生到休士頓台灣人活動中心表演時也說舞蹈可以改善我們的身體平衡,是一個很好的健身運動。
尤其是Zumba,把音樂、運動和舞蹈組合一體。加上播放的音樂經常是快節拍,高頻律的歌曲,很受年輕人喜愛,所以參加的人很多,課堂幾乎經常暴滿。我參加的那個班,老師很年輕,播放的音樂又很有衝勁,大家跳得很高興。每次結束時,她經常都用Maroon 5 的 She will be loved 收場。
但願你看了我這篇文章後,也經常參加跳舞(任何種類的舞)。You will be loved!絕對不會後悔!
(2/15/2019)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蔡淑媛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讀的大學校園裡,一號館物理實驗室走廊外,長著四棵木棉樹。挺直的主幹從地面傲然拔起,一路奔向無涯的天空。暮春初夏,枝梢掛滿火焰色豔麗的花朵,在向晚的時刻與西天的雲霞相輝映。
那天課後已近黃昏,我和欣容兩人閒步穿過走廊返回女生宿舍時,看到枝頭的花簇,童心未泯的欣容把課本往我手中一丟,轉身跑到圍籬邊,抓起一根竹篙就往樹幹捅。她前後左右移動腳步,費盡全身力氣,也沒捅下一朵木棉花。欣容丟掉竹篙,洩氣地說:「這些花真吊人胃口。若是當年,本姑娘早就爬到樹上去採它一個精光。唉!人長大就沒用了。」欣容唉聲嘆起氣來。
提到欣容的「當年」,可真足夠她陶醉「一世人」。爬樹、挖蚯蚓、抓蟋蟀都是小兒科。她那位喜愛狩獵的父親把這個獨生女當做「後生」養,不止一次帶她到山上去打獵。欣容有一次得意地告訴我,她曾在清晨曉霧瀰漫的森林湖邊,看過白天鵝悠然划水的仙姿,那是一場絕世難逢的奇遇。聽到她得意的陳述,我不禁悠然神往,內心十分「欣羨」。
我們兩個人不甘心又無奈地站在樹蔭下,抬頭仰望那些傲然枝頭,快意迎風的木棉花。過了一會,實驗室的門依呀一聲響,然後走出一個人來。他用輕快的語調說:「沒用的啦!就是等到天黑,木棉花也不會自動掉下來敲你們的頭啊!」原來是張達偉,我的同鄉,在同一條街面長大。
「你躲在實驗室裡看我們耍把戲?」我沒好氣地說。
「我只是趁著做實驗的空檔,瞄一瞄窗外的風景。」我給他們倆介紹了一下。他黑框眼鏡裡的雙瞳立刻笑意盈滿。
「你有本事就上去幫我們採幾朵下來。」我祭出激將法。
達偉二話不說,脫掉腳上球鞋,「猴腳猴手」攀沿上樹,不多時順著主幹滑溜下來,手中多了一節樹枝上面開著三朵花。他把花枝迅速交到欣容手裡。我趨前細看,花分五瓣,顏色是絢爛耀眼的橙紅。當中一把綿密細緻的黃蕊,收束於緊實的褐色花托中。三花成簇,英姿昂揚。欣容拉住我邁步就往宿舍跑。她顯然高興過了頭,連向達偉道謝的禮貌也忘了。我回頭揮一揮手,看見達偉獨自站在走廊外傻傻地發呆。
下了幾天綿綿細雨,放晴之後,椰林大道兩旁的杜鵑開成一片浩瀚的花海。白茶花也不甘落後,賣力吐出特有的幽香。我漫步走在夕陽光影裡,盡情享受短暫花季的剎那芳華。有人在我肩上輕拍了一下,轉身看到張達偉站在我身後。
「啥米代誌?害我嚇一跳。」我抱怨因為他破壞了我賞花的雅興。等了片刻,他才吞吞吐吐地開口:「她有男朋友了嗎?」
「誰?」我一時摸不著頭緒。
「妳的同學江欣容。」
「哦!小江啊?是有人追,不過我知道她還未把那人留放在心上。」
「我想進一步跟她交往,幫個忙,拜託。」達偉看來真心在期待。
「也得有機會,總不能找根草索把你倆綑綁起來送做堆」,我繼續取笑他:「病相思啊?只憑木棉花的一面之緣?」
「不只一面,看她跟妳在一起好幾次了。」
「原來如此!下次要跟蹤時請事先通知,我半路落跑成全你就是。」
「別開玩笑了,到底肯不肯幫忙啊?」他有點著急。
「張達偉,看在同鄉份上,我會幫忙。不過,我只替你製造機會,不是當媒婆。」
有一個週末的夜晚,學校的體育館舉行男子排球友誼賽。前來挑戰的客隊陣容堅強,球員過半數是該校體育系的學生。本校女子排球隊遵照教練的囑咐,練完球後全體隊員留下做實境觀摩,兼替男生隊加油打氣。
八號球員是我們男子校隊的靈魂人物兼隊長。他身寬腿長,彈力極佳,每次躍起用力把球擊出,對方往往無法招架。有一群女生專程前來為他捧場。鋪天蓋地的「八號加油」尖銳聲浪幾乎把體育館的窗玻璃震破。自從加入學校的女子排球隊,八號的身影開始在我心頭纏繞,剪不斷,理還亂。我對自己發誓,絕對把心事深藏。我確知自動向一個男生表白心意,是女生「尚無面子e代誌」。
張達偉從體育館門口走了進來。與他同來的是一個高高個子,我從未謀面的男生。達偉看到我,趕過來打招呼,第一句話就問欣容來了沒?我對他搖搖頭。這時,「八號加油!」的呼叫聲從四面八方湧來。看著達偉,我完全明白,喜歡一個人而無法傳遞情意,是多麼痛苦的感覺。我決定盡力幫他完成心願。達偉的朋友安靜地站在身邊傾聽我與達偉的談話。他穿一件米黃polo shirt以及深藍牛仔褲。寬廣的額頭,端正的臉龐,是一個相當體面帥氣的男子。
「啊!我忘了幫你們介紹。」達偉如夢初醒,指著身旁的男生對我說:「他叫何凱。我們班上的才子詩人」然後指著我對他說:「她叫蘇巧玲,我的小同鄉。」我伸出一半的手臂緊急縮回。剛剛練球時,為了救球摔了一跤,雙手還沾著地面的塵埃,怎麼好意思跟人握手?我聳聳肩膀,尷尬地說聲「嗨!」。看著何凱衣冠整齊的模樣,再看看自己球衣短褲,肩背汗濕的狼狽,我自覺慚愧起來。
「寬卻衣衫人憔悴,甘心總為伊呵。」何凱看了達偉一眼,似笑非笑地唸出兩句詩。
「哇!開口就是唐詩宋詞耶!不愧是詩人。」我半開玩笑。
「星期一下午三點以後我和欣容都沒課,我約她到福利社去吃冰,你來裝作不期而遇。」我對達偉說。
「我會先到,付錢請客。」達偉喜上眉梢。
「當然,偷雞也要蝕把米啊!」我笑著回答。
雖然只是一場友誼賽,卻也一來一往打得非常激烈。本校男生隊最後擊敗對方得勝。但是若非八號英勇奮戰,頻頻使出跳躍攻擊的絕招,我方恐仍將俯首稱臣。球賽一結束,八號立即被蜂擁而上的女生包圍。
張達偉、何凱與我三個人談了幾分鐘的話,最後達偉說:「跟我們一道走吧!」
「不用啦!」我想起來換穿的衣物還鎖在更衣室的櫃子裡。
從更衣室出來,人潮已幾乎散盡。空曠的排球場已寂靜無聲,令人懷疑先前的擁擠與喧嘩莫非只是一場午夜的夢景?我推開大門匆匆走下體育館正門的台階。好像從地底冒出來一樣,八號出現在我身旁。
「咦!你也還沒走?」我有點緊張。
「只跟那些女生打打招呼,回頭沖個冷水澡,換好衣服出來時已不見半個隊友的人影。」他接著問我:「去年建蓋體育館大樓的時候,曾經跌死一個工人,記得嗎?」
「怎麼不記得?還登上報紙頭條。」
「晚上不要自己一個人在附近趴趴走喔!鄰近的男生宿舍流傳有關體育館鬧鬼的故事~~深夜裡,厚重的窗簾會無風自動;有人還聽到工人常穿的塑膠長筒鞋霹靂啪啦的腳步聲。」
「你亂講,故意在嚇我,對嗎?我才不怕。」我硬裝好膽,聲音卻有點哆嗦。
「剛剛那兩位男生呢?哪個是你男朋友?」他轉了話題。
「胡說!我哪來男朋友?一個是同鄉,十萬火急要我幫忙介紹女朋友。一個方才認識。」我極力分辯。
「那個高個不錯。讓他打前排(註1),準能封網建功。」
「算啦!人家是詩人。沒興趣做球場老粗。」
「詩人就不屑打球?打球的就當不了詩人?」
「難道不是?」
「別小看人,我念高中時曾經一頭栽進新詩的王國裏呢。現在就出口成章,讓妳見識見識我的厲害。」
「老天!你出口成章?不要粗口成髒就好啦!」我故意虧他。
「聽著,詩來了~~床前明月光,疑是蛋花湯。舉頭望明月,低頭吃便當。」他一本正經,我卻已經笑翻。
「喂!那個高個子真的不是妳的男朋友?」八號把話題又拉回到何凱身上。
「你有完沒完?今晚才第一次見面。」我有點不耐。
「可我覺得有romance要發生了。」他抓緊話題。
「你神通廣大,能未卜先知?」
「憑我們男生對戀愛的直覺啊!」
「Time out!」我打出球場術語。「說說你自己的女朋友吧!」其實我並不知道他有沒有女朋友。
「妳說,那個大大眼睛,白白皮膚,笑起來有一個淺淺梨渦的女孩怎麼樣?」。
「哪個?」我沒印象。
「每次有校際排球賽,她一定會坐在後排座椅上默默替我打氣。她園藝系三年級。」
「下次我會看個仔細,再下評語。」我有點心慌。八號在女生宿舍門口與我道別。春夜悄悄,月明如霜,我忽然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與寂寥。茫然心緒,何所慰藉?愛也無憑,怨也無憑,流水落花,惆悵華年。…‥
歷經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當菩提樹、棕櫚與流蘇翡翠綠的葉色蓋滿校園,期考的魔咒就沈壓在學生的胸口上了。
自從在福利社演出三人行的吃冰約會後,欣容與達偉的感情快速增溫。夕陽樓頭、樹蔭牆角,時見儷影雙雙。有段時間,除了去上共同科目,我難得逮到欣容談上幾句girly talk。有一次看到她怒氣沖沖經過宿舍走廊,趕上前去堵住問她怎麼回事,她不肯解釋,只用一向少見的慍怒的口氣嚷叫~~張達偉那個王八蛋。。。那個王八蛋。幾天後問起原委,她笑得花枝亂顛,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情人之間的賭氣鬧別扭。那陣子,若無旁人在,我對欣容提到達偉時,代號就叫「王八蛋」。
以為盼不到盡頭的期末考終於結束了。近午從教室回到宿舍,本想好好補個眠,卻被欣容打掉了睡意。她說:「何凱邀請妳、我、還有達偉明天到淡水觀音山麓的什麼望江樓去玩。」我說不去,因為不想當電燈泡,卻被她反將了一軍,說還不知道誰是誰的電燈泡喔!經不起她的糾纏,最後答應「做伙」去做一日遊。我們四個人「起透早」趕到台北火車站前公路局總站會合,搭車前往觀音山。在車上,我問起望江樓的身世。
何凱說,那原是他表叔公的別墅,建蓋於日治時代。後來,老人家衰竭的關節無法應付觀音山的雲霧濕氣,回到了終年陽光普照的屏東故鄉。臨走前表叔公委託他父親代為管理。父親做貿易終日忙碌,「四界巡巡,看頭看尾e代誌」自然掉到何凱頭上。
「平時沒人住嗎?」我問他。他說後院有棟雙層小木屋,底層擺放工具,上層有隔間,父親免費讓給一家「熟悉人」居住,拜託他們照顧望江樓。
在觀音山腳一個市集的車站下車。我們計劃買食材帶到山上去自己動手做午餐。走到菜市門口,欣容扔給我一個網袋,對我笑笑,拉著達偉就往前跑,留下我跟何凱在原地。怎麼辦呢?總不能對他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吧。」抬頭望他,他也正定定地看著我,我趕緊邁出腳步往市場裡面走,何凱默默跟隨在身後。毫無預警,八號的影像悠忽浮現在我心頭。此時此刻他在哪裡?是否還趴臥在宿舍的眠床上睡大覺,還是陪伴著梨渦女孩,良辰美景漫步在校園?我搖搖頭,努力把微酸心事用力抖落。
「你敢吃牛肉嗎?我來做一道牛肉炒芹菜。」站在牛肉攤前,我問何凱。
「牛肉?我只會嫌少,永不嫌多。」何凱語調輕鬆。
「太太,要買多少?今天牛肉真新鮮喔!」胖胖的老闆娘有眼無珠,亂點鴛鴦。我臉頰發熱,何凱眼觀別處裝做沒聽見,他實在是個老實人。
「我們有四個人,買一斤夠嗎?」我問老闆娘。
「噢!妳這樣年輕,看不出來已有了兩個孩子,真好命啊!」老闆娘口舌超快。見到鬼啦!剛剛被分配到一個丈夫,轉眼就生出兩個孩子。這次,何凱再也忍不住,哈哈笑出聲來。
網袋裝滿了肉類與疏果,達偉與何凱分別接過去各自拋到自己的肩上,邁開腳步走向登山的步道。旭陽把草叢未乾的晨露灑上鑽石的輝芒。走走停停拐過一段向陽坡,樹林間驀然出現一座淺灰帶白古樸的樓房。何凱說「到啦!」我們不約而同歡呼起來。直走到大門前,巴洛克式(註2)雕花石砌的山牆,立面橫樑上題著「望江樓」三個字。端莊的楷書字面已顯出歲月風雨侵蝕的斑剝。
何凱才剛拿出鑰匙,一個七、八歲小女孩正好開門探出半個頭,看到何凱時立刻蹦跳出來,臉上頓現稚氣可愛的笑靨。隨後走出一個年約三十五歲左右的婦人,帶著輕斥的口氣呼喝小女孩:「小蘭,怎麼不快叫何叔叔?」女人轉過頭來對我們說:「這孩子自從聽到你們要來,五分鐘就來開一次門往外探。」母女倆有非常相似清秀的眉眼。何凱介紹她叫阿霞,正是她一家人在照顧望江樓的內外門戶。
「走累了吧?怎麼不叫部計程車?」阿霞關心地問。
「我們經常爬山,這點山路不算什麼。」達偉瀟灑地回答。
四個人在廚房準備午餐。阿霞好心提供人力支援但遭婉拒。傳統式的爐灶,柴枝生火由達偉負責。火未旺他已燻得淚水直流。何凱專司洗菜,被水淋得前襟盡濕。欣容的炒米粉絲絲屢屢柔腸寸斷,我自認拿手的芹菜牛肉也老得幾乎讓人咬斷大牙。儘管如此,因為飢腸轆轆,所以吃得津津有味。
飯後走上二樓客廳開放式的陽台。我們喝著清茶,同時觀賞淡水河波光豔瀲,輕帆點點的絕妙風景。晴空萬里,峰巒疊翠,這片刻的心醉神馳,勝讀千古名家詩篇。「我們到山裡去找金雨樹。」欣容忽然冒出這麼一句話。達偉聞聲,站起相隨。兩人手拉手一溜煙跑下樓梯消失於大門外。
金雨樹?我想起了「雨樹郡」(Raintree County)那部美國文學名著改編的同名電影。「Those who find golden raintree, discover love and eternal happiness.」何凱先用英文朗讀原書裡的字句,然後用中文繼續下去~~誰人尋到金雨樹,將會得到永恆的愛情與幸福。他看著我,那份我無法體會也不敢體會的眼神讓我趕緊低下頭。氣氛突然凝固,兩人相對無言。
我起身向前獨自憑欄,何凱打開放在茶几上的電晶體收音機,然後走到我身旁。華爾滋輕音樂優美的旋律開始在周遭飛揚。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當扣人心弦的翠堤春曉(註3)
樂聲響起,何凱輕輕吟唱~~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one wonderful morning in May,
You told me, you loved me 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Sweet songs of spring were sung, the music was never so gay.
You told me you loved me, 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
節奏輕快歌詞略帶感傷的戀歌,隱含著對愛情的渴盼,青春不再的遺憾與曲終人散的淒涼,引出了我熱淚盈眶。
「巧玲,你哭了?對不起,是不是我的歌聲太爛?」他想逗我笑,我卻無法出聲。
「達偉是個有福氣的傢伙。」他似乎在自言自語,接著又輕聲問: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跟欣容那樣?」我無法回答。為什麼?只怪上蒼錯誤的安排。
「我不值得妳喜歡麼?妳能坦白告訴我嗎?」何偉忽然這樣問起。看到他那樣誠懇的神色,我的眼淚如斷線的珍珠連串掉落。八號、八號,若是我們從未相識,該有多好?
「對不起,何凱,不是你的錯,而是,我。。我一心容不下兩個人。」
「Who is the lucky guy?」
「你不用知道,因為他心裡並沒有我。」
「哦!是這樣啊?我倆倒是同病相憐了。」
「我不怪他,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我的心意。」
「我也不怪妳,巧玲,那麼我們就做永遠的好朋友吧。」我破涕為笑,與他勾勾手指,訂下最坦誠無欺的約定。小蘭忽然從客廳門口冒出來。「走,小蘭,
我們採野花去。」我拉起女孩纖細的小手,三個人一起走下樓梯去。
走在蜿蜒崎嶇的林間步道,小蘭連跑帶跳,三兩下的工夫已不見人影。門外青山本是屬於她的世界,我放心讓她獨自去闖蕩。大約過了一刻鐘,卻見小蘭從林蔭現身往回跑。我問她:「怎麼啦?山裡有妖怪啊?」小蘭不語,舉手指向來時路。
「是欣容阿姨他們嗎?」我靈機一動。小蘭點點頭,臉色鮮紅如熟透的蘋果。我說:「我們找他們去,小蘭來帶路。」小蘭顯出猶疑的神態,隔了半響才邁出緩慢的腳步。小路彎彎,忽而左轉,忽而右拐,幾經折騰,最後終止於一小塊平坦的空曠地。
抬頭前望,我的眼睛剎時一亮。我看到一棵開滿黃花的綠樹沐浴在午後明亮的陽光中,花串重疊交纏垂掛到枝梢。山風吹來,花落如雨,把黃土地面織成一片金色的花壇。啊!神秘的,充滿浪漫愛情傳說的金雨樹。
達偉斜依著樹幹,欣容緊靠在他胸前,達偉的右手臂環扣在小范的肩上。他倆耳鬢廝磨親密依偎,金雨花在身邊隨興地飄落。他們找到了象徵永恆幸福愛情的花朵。我們循著原路悄悄退出。我戲問小蘭:「妳知道欣容阿姨他們在做什麼嗎?」小蘭先不吭聲,經我再三逼問,她掩住雙眼,結結巴巴地回答:「他們。。他們。。男生愛女生。」看到小女孩不勝嬌羞的憨態,我跟何凱忍不住大笑起來。……
日落黃昏,走在回程的下坡路上我頻頻回望。觀音大士高臥山巔,以大慈大悲宏觀自在的心胸,包容世間癡情兒女。望江樓時隱時現最後消失於黃昏瀰漫的靄霧中。「梳洗罷,獨依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夕輝默默水悠悠。。。」我今生感情的宿命,可會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我落寞情懷能對何人說?晚風起,落葉蕭蕭。淡水河面浮起淺黛的煙嵐,山寺的鐘聲隨風傳來,肅穆、清遠,超然脫俗的音籟有如醍醐灌頂,讓人醒悟出愛怨嗔癡,無非南柯夢影。夢醒人散,各奔西東。
畢業的驪歌響過之後,我回到南部的故鄉,執起教鞭,開始過起平靜卻踏實的生活。那些愛過的,怨過的,傷心過的故人呵!全都染上了「去去去,去美國」的時代狂熱病,相繼飛向天涯盡頭地球的另一端。前後斷續傳回的訊息~~欣容與達偉結婚後定居在加州長堤的陽光海岸,八號與梨渦女孩在明尼蘇達的千湖之濱共築愛巢。至於何凱,則獨自滯留在平原遼闊大地蒼茫的愛荷華。
記得當日,翩翩年少,五月之晨,春光妙曼。多少年過去了?偶而還會想起大學校園的故事,一份屬於前世的記憶~~望江樓、金雨樹,永遠在心頭纏繞的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的歌聲。我懷念故人,但是對於自己選擇留居故鄉並不感到遺憾。也許,我真正懷念的應該是失去的年華與青春吧!生路歷程,人人有各自的緣遇,聚散得失,有誰能分清是非?
但偶然回想是OK的。躲進心靈的密室舊夢重溫,看看曾經編織過少年彩夢的美麗山崗,是否依然有炊煙繞繚?寺院的晚鐘可還在風裡低吟輕唱?那些以歌聲、歡笑與淚水交織的,淡如薄雲輕煙的戀情,是否還在落日長河的波光帆影中歷歷湧現?但是,年輕歲月中那份愛怨交集,血翻脈躍的激情,一旦失去,永遠已無法追回。
(註1)~舊制九人排球隊。隊員各人守住自己的崗位。不必輪番移換。高個子球員站前排,以利防守對方的攻勢。
(註2)~巴洛克式是起源於17世紀意大利的一種建築風格。以牆面上華麗的浮雕裝飾而聞名。
(註3)~歌詞出自電影“The Great Waltz ”,中文譯名為“翠堤春曉”
那天課後已近黃昏,我和欣容兩人閒步穿過走廊返回女生宿舍時,看到枝頭的花簇,童心未泯的欣容把課本往我手中一丟,轉身跑到圍籬邊,抓起一根竹篙就往樹幹捅。她前後左右移動腳步,費盡全身力氣,也沒捅下一朵木棉花。欣容丟掉竹篙,洩氣地說:「這些花真吊人胃口。若是當年,本姑娘早就爬到樹上去採它一個精光。唉!人長大就沒用了。」欣容唉聲嘆起氣來。
提到欣容的「當年」,可真足夠她陶醉「一世人」。爬樹、挖蚯蚓、抓蟋蟀都是小兒科。她那位喜愛狩獵的父親把這個獨生女當做「後生」養,不止一次帶她到山上去打獵。欣容有一次得意地告訴我,她曾在清晨曉霧瀰漫的森林湖邊,看過白天鵝悠然划水的仙姿,那是一場絕世難逢的奇遇。聽到她得意的陳述,我不禁悠然神往,內心十分「欣羨」。
我們兩個人不甘心又無奈地站在樹蔭下,抬頭仰望那些傲然枝頭,快意迎風的木棉花。過了一會,實驗室的門依呀一聲響,然後走出一個人來。他用輕快的語調說:「沒用的啦!就是等到天黑,木棉花也不會自動掉下來敲你們的頭啊!」原來是張達偉,我的同鄉,在同一條街面長大。
「你躲在實驗室裡看我們耍把戲?」我沒好氣地說。
「我只是趁著做實驗的空檔,瞄一瞄窗外的風景。」我給他們倆介紹了一下。他黑框眼鏡裡的雙瞳立刻笑意盈滿。
「你有本事就上去幫我們採幾朵下來。」我祭出激將法。
達偉二話不說,脫掉腳上球鞋,「猴腳猴手」攀沿上樹,不多時順著主幹滑溜下來,手中多了一節樹枝上面開著三朵花。他把花枝迅速交到欣容手裡。我趨前細看,花分五瓣,顏色是絢爛耀眼的橙紅。當中一把綿密細緻的黃蕊,收束於緊實的褐色花托中。三花成簇,英姿昂揚。欣容拉住我邁步就往宿舍跑。她顯然高興過了頭,連向達偉道謝的禮貌也忘了。我回頭揮一揮手,看見達偉獨自站在走廊外傻傻地發呆。
下了幾天綿綿細雨,放晴之後,椰林大道兩旁的杜鵑開成一片浩瀚的花海。白茶花也不甘落後,賣力吐出特有的幽香。我漫步走在夕陽光影裡,盡情享受短暫花季的剎那芳華。有人在我肩上輕拍了一下,轉身看到張達偉站在我身後。
「啥米代誌?害我嚇一跳。」我抱怨因為他破壞了我賞花的雅興。等了片刻,他才吞吞吐吐地開口:「她有男朋友了嗎?」
「誰?」我一時摸不著頭緒。
「妳的同學江欣容。」
「哦!小江啊?是有人追,不過我知道她還未把那人留放在心上。」
「我想進一步跟她交往,幫個忙,拜託。」達偉看來真心在期待。
「也得有機會,總不能找根草索把你倆綑綁起來送做堆」,我繼續取笑他:「病相思啊?只憑木棉花的一面之緣?」
「不只一面,看她跟妳在一起好幾次了。」
「原來如此!下次要跟蹤時請事先通知,我半路落跑成全你就是。」
「別開玩笑了,到底肯不肯幫忙啊?」他有點著急。
「張達偉,看在同鄉份上,我會幫忙。不過,我只替你製造機會,不是當媒婆。」
有一個週末的夜晚,學校的體育館舉行男子排球友誼賽。前來挑戰的客隊陣容堅強,球員過半數是該校體育系的學生。本校女子排球隊遵照教練的囑咐,練完球後全體隊員留下做實境觀摩,兼替男生隊加油打氣。
八號球員是我們男子校隊的靈魂人物兼隊長。他身寬腿長,彈力極佳,每次躍起用力把球擊出,對方往往無法招架。有一群女生專程前來為他捧場。鋪天蓋地的「八號加油」尖銳聲浪幾乎把體育館的窗玻璃震破。自從加入學校的女子排球隊,八號的身影開始在我心頭纏繞,剪不斷,理還亂。我對自己發誓,絕對把心事深藏。我確知自動向一個男生表白心意,是女生「尚無面子e代誌」。
張達偉從體育館門口走了進來。與他同來的是一個高高個子,我從未謀面的男生。達偉看到我,趕過來打招呼,第一句話就問欣容來了沒?我對他搖搖頭。這時,「八號加油!」的呼叫聲從四面八方湧來。看著達偉,我完全明白,喜歡一個人而無法傳遞情意,是多麼痛苦的感覺。我決定盡力幫他完成心願。達偉的朋友安靜地站在身邊傾聽我與達偉的談話。他穿一件米黃polo shirt以及深藍牛仔褲。寬廣的額頭,端正的臉龐,是一個相當體面帥氣的男子。
「啊!我忘了幫你們介紹。」達偉如夢初醒,指著身旁的男生對我說:「他叫何凱。我們班上的才子詩人」然後指著我對他說:「她叫蘇巧玲,我的小同鄉。」我伸出一半的手臂緊急縮回。剛剛練球時,為了救球摔了一跤,雙手還沾著地面的塵埃,怎麼好意思跟人握手?我聳聳肩膀,尷尬地說聲「嗨!」。看著何凱衣冠整齊的模樣,再看看自己球衣短褲,肩背汗濕的狼狽,我自覺慚愧起來。
「寬卻衣衫人憔悴,甘心總為伊呵。」何凱看了達偉一眼,似笑非笑地唸出兩句詩。
「哇!開口就是唐詩宋詞耶!不愧是詩人。」我半開玩笑。
「星期一下午三點以後我和欣容都沒課,我約她到福利社去吃冰,你來裝作不期而遇。」我對達偉說。
「我會先到,付錢請客。」達偉喜上眉梢。
「當然,偷雞也要蝕把米啊!」我笑著回答。
雖然只是一場友誼賽,卻也一來一往打得非常激烈。本校男生隊最後擊敗對方得勝。但是若非八號英勇奮戰,頻頻使出跳躍攻擊的絕招,我方恐仍將俯首稱臣。球賽一結束,八號立即被蜂擁而上的女生包圍。
張達偉、何凱與我三個人談了幾分鐘的話,最後達偉說:「跟我們一道走吧!」
「不用啦!」我想起來換穿的衣物還鎖在更衣室的櫃子裡。
從更衣室出來,人潮已幾乎散盡。空曠的排球場已寂靜無聲,令人懷疑先前的擁擠與喧嘩莫非只是一場午夜的夢景?我推開大門匆匆走下體育館正門的台階。好像從地底冒出來一樣,八號出現在我身旁。
「咦!你也還沒走?」我有點緊張。
「只跟那些女生打打招呼,回頭沖個冷水澡,換好衣服出來時已不見半個隊友的人影。」他接著問我:「去年建蓋體育館大樓的時候,曾經跌死一個工人,記得嗎?」
「怎麼不記得?還登上報紙頭條。」
「晚上不要自己一個人在附近趴趴走喔!鄰近的男生宿舍流傳有關體育館鬧鬼的故事~~深夜裡,厚重的窗簾會無風自動;有人還聽到工人常穿的塑膠長筒鞋霹靂啪啦的腳步聲。」
「你亂講,故意在嚇我,對嗎?我才不怕。」我硬裝好膽,聲音卻有點哆嗦。
「剛剛那兩位男生呢?哪個是你男朋友?」他轉了話題。
「胡說!我哪來男朋友?一個是同鄉,十萬火急要我幫忙介紹女朋友。一個方才認識。」我極力分辯。
「那個高個不錯。讓他打前排(註1),準能封網建功。」
「算啦!人家是詩人。沒興趣做球場老粗。」
「詩人就不屑打球?打球的就當不了詩人?」
「難道不是?」
「別小看人,我念高中時曾經一頭栽進新詩的王國裏呢。現在就出口成章,讓妳見識見識我的厲害。」
「老天!你出口成章?不要粗口成髒就好啦!」我故意虧他。
「聽著,詩來了~~床前明月光,疑是蛋花湯。舉頭望明月,低頭吃便當。」他一本正經,我卻已經笑翻。
「喂!那個高個子真的不是妳的男朋友?」八號把話題又拉回到何凱身上。
「你有完沒完?今晚才第一次見面。」我有點不耐。
「可我覺得有romance要發生了。」他抓緊話題。
「你神通廣大,能未卜先知?」
「憑我們男生對戀愛的直覺啊!」
「Time out!」我打出球場術語。「說說你自己的女朋友吧!」其實我並不知道他有沒有女朋友。
「妳說,那個大大眼睛,白白皮膚,笑起來有一個淺淺梨渦的女孩怎麼樣?」。
「哪個?」我沒印象。
「每次有校際排球賽,她一定會坐在後排座椅上默默替我打氣。她園藝系三年級。」
「下次我會看個仔細,再下評語。」我有點心慌。八號在女生宿舍門口與我道別。春夜悄悄,月明如霜,我忽然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與寂寥。茫然心緒,何所慰藉?愛也無憑,怨也無憑,流水落花,惆悵華年。…‥
歷經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當菩提樹、棕櫚與流蘇翡翠綠的葉色蓋滿校園,期考的魔咒就沈壓在學生的胸口上了。
自從在福利社演出三人行的吃冰約會後,欣容與達偉的感情快速增溫。夕陽樓頭、樹蔭牆角,時見儷影雙雙。有段時間,除了去上共同科目,我難得逮到欣容談上幾句girly talk。有一次看到她怒氣沖沖經過宿舍走廊,趕上前去堵住問她怎麼回事,她不肯解釋,只用一向少見的慍怒的口氣嚷叫~~張達偉那個王八蛋。。。那個王八蛋。幾天後問起原委,她笑得花枝亂顛,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情人之間的賭氣鬧別扭。那陣子,若無旁人在,我對欣容提到達偉時,代號就叫「王八蛋」。
以為盼不到盡頭的期末考終於結束了。近午從教室回到宿舍,本想好好補個眠,卻被欣容打掉了睡意。她說:「何凱邀請妳、我、還有達偉明天到淡水觀音山麓的什麼望江樓去玩。」我說不去,因為不想當電燈泡,卻被她反將了一軍,說還不知道誰是誰的電燈泡喔!經不起她的糾纏,最後答應「做伙」去做一日遊。我們四個人「起透早」趕到台北火車站前公路局總站會合,搭車前往觀音山。在車上,我問起望江樓的身世。
何凱說,那原是他表叔公的別墅,建蓋於日治時代。後來,老人家衰竭的關節無法應付觀音山的雲霧濕氣,回到了終年陽光普照的屏東故鄉。臨走前表叔公委託他父親代為管理。父親做貿易終日忙碌,「四界巡巡,看頭看尾e代誌」自然掉到何凱頭上。
「平時沒人住嗎?」我問他。他說後院有棟雙層小木屋,底層擺放工具,上層有隔間,父親免費讓給一家「熟悉人」居住,拜託他們照顧望江樓。
在觀音山腳一個市集的車站下車。我們計劃買食材帶到山上去自己動手做午餐。走到菜市門口,欣容扔給我一個網袋,對我笑笑,拉著達偉就往前跑,留下我跟何凱在原地。怎麼辦呢?總不能對他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吧。」抬頭望他,他也正定定地看著我,我趕緊邁出腳步往市場裡面走,何凱默默跟隨在身後。毫無預警,八號的影像悠忽浮現在我心頭。此時此刻他在哪裡?是否還趴臥在宿舍的眠床上睡大覺,還是陪伴著梨渦女孩,良辰美景漫步在校園?我搖搖頭,努力把微酸心事用力抖落。
「你敢吃牛肉嗎?我來做一道牛肉炒芹菜。」站在牛肉攤前,我問何凱。
「牛肉?我只會嫌少,永不嫌多。」何凱語調輕鬆。
「太太,要買多少?今天牛肉真新鮮喔!」胖胖的老闆娘有眼無珠,亂點鴛鴦。我臉頰發熱,何凱眼觀別處裝做沒聽見,他實在是個老實人。
「我們有四個人,買一斤夠嗎?」我問老闆娘。
「噢!妳這樣年輕,看不出來已有了兩個孩子,真好命啊!」老闆娘口舌超快。見到鬼啦!剛剛被分配到一個丈夫,轉眼就生出兩個孩子。這次,何凱再也忍不住,哈哈笑出聲來。
網袋裝滿了肉類與疏果,達偉與何凱分別接過去各自拋到自己的肩上,邁開腳步走向登山的步道。旭陽把草叢未乾的晨露灑上鑽石的輝芒。走走停停拐過一段向陽坡,樹林間驀然出現一座淺灰帶白古樸的樓房。何凱說「到啦!」我們不約而同歡呼起來。直走到大門前,巴洛克式(註2)雕花石砌的山牆,立面橫樑上題著「望江樓」三個字。端莊的楷書字面已顯出歲月風雨侵蝕的斑剝。
何凱才剛拿出鑰匙,一個七、八歲小女孩正好開門探出半個頭,看到何凱時立刻蹦跳出來,臉上頓現稚氣可愛的笑靨。隨後走出一個年約三十五歲左右的婦人,帶著輕斥的口氣呼喝小女孩:「小蘭,怎麼不快叫何叔叔?」女人轉過頭來對我們說:「這孩子自從聽到你們要來,五分鐘就來開一次門往外探。」母女倆有非常相似清秀的眉眼。何凱介紹她叫阿霞,正是她一家人在照顧望江樓的內外門戶。
「走累了吧?怎麼不叫部計程車?」阿霞關心地問。
「我們經常爬山,這點山路不算什麼。」達偉瀟灑地回答。
四個人在廚房準備午餐。阿霞好心提供人力支援但遭婉拒。傳統式的爐灶,柴枝生火由達偉負責。火未旺他已燻得淚水直流。何凱專司洗菜,被水淋得前襟盡濕。欣容的炒米粉絲絲屢屢柔腸寸斷,我自認拿手的芹菜牛肉也老得幾乎讓人咬斷大牙。儘管如此,因為飢腸轆轆,所以吃得津津有味。
飯後走上二樓客廳開放式的陽台。我們喝著清茶,同時觀賞淡水河波光豔瀲,輕帆點點的絕妙風景。晴空萬里,峰巒疊翠,這片刻的心醉神馳,勝讀千古名家詩篇。「我們到山裡去找金雨樹。」欣容忽然冒出這麼一句話。達偉聞聲,站起相隨。兩人手拉手一溜煙跑下樓梯消失於大門外。
金雨樹?我想起了「雨樹郡」(Raintree County)那部美國文學名著改編的同名電影。「Those who find golden raintree, discover love and eternal happiness.」何凱先用英文朗讀原書裡的字句,然後用中文繼續下去~~誰人尋到金雨樹,將會得到永恆的愛情與幸福。他看著我,那份我無法體會也不敢體會的眼神讓我趕緊低下頭。氣氛突然凝固,兩人相對無言。
我起身向前獨自憑欄,何凱打開放在茶几上的電晶體收音機,然後走到我身旁。華爾滋輕音樂優美的旋律開始在周遭飛揚。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當扣人心弦的翠堤春曉(註3)
樂聲響起,何凱輕輕吟唱~~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one wonderful morning in May,
You told me, you loved me 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Sweet songs of spring were sung, the music was never so gay.
You told me you loved me, 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
節奏輕快歌詞略帶感傷的戀歌,隱含著對愛情的渴盼,青春不再的遺憾與曲終人散的淒涼,引出了我熱淚盈眶。
「巧玲,你哭了?對不起,是不是我的歌聲太爛?」他想逗我笑,我卻無法出聲。
「達偉是個有福氣的傢伙。」他似乎在自言自語,接著又輕聲問: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他跟欣容那樣?」我無法回答。為什麼?只怪上蒼錯誤的安排。
「我不值得妳喜歡麼?妳能坦白告訴我嗎?」何偉忽然這樣問起。看到他那樣誠懇的神色,我的眼淚如斷線的珍珠連串掉落。八號、八號,若是我們從未相識,該有多好?
「對不起,何凱,不是你的錯,而是,我。。我一心容不下兩個人。」
「Who is the lucky guy?」
「你不用知道,因為他心裡並沒有我。」
「哦!是這樣啊?我倆倒是同病相憐了。」
「我不怪他,因為他根本不知道我的心意。」
「我也不怪妳,巧玲,那麼我們就做永遠的好朋友吧。」我破涕為笑,與他勾勾手指,訂下最坦誠無欺的約定。小蘭忽然從客廳門口冒出來。「走,小蘭,
我們採野花去。」我拉起女孩纖細的小手,三個人一起走下樓梯去。
走在蜿蜒崎嶇的林間步道,小蘭連跑帶跳,三兩下的工夫已不見人影。門外青山本是屬於她的世界,我放心讓她獨自去闖蕩。大約過了一刻鐘,卻見小蘭從林蔭現身往回跑。我問她:「怎麼啦?山裡有妖怪啊?」小蘭不語,舉手指向來時路。
「是欣容阿姨他們嗎?」我靈機一動。小蘭點點頭,臉色鮮紅如熟透的蘋果。我說:「我們找他們去,小蘭來帶路。」小蘭顯出猶疑的神態,隔了半響才邁出緩慢的腳步。小路彎彎,忽而左轉,忽而右拐,幾經折騰,最後終止於一小塊平坦的空曠地。
抬頭前望,我的眼睛剎時一亮。我看到一棵開滿黃花的綠樹沐浴在午後明亮的陽光中,花串重疊交纏垂掛到枝梢。山風吹來,花落如雨,把黃土地面織成一片金色的花壇。啊!神秘的,充滿浪漫愛情傳說的金雨樹。
達偉斜依著樹幹,欣容緊靠在他胸前,達偉的右手臂環扣在小范的肩上。他倆耳鬢廝磨親密依偎,金雨花在身邊隨興地飄落。他們找到了象徵永恆幸福愛情的花朵。我們循著原路悄悄退出。我戲問小蘭:「妳知道欣容阿姨他們在做什麼嗎?」小蘭先不吭聲,經我再三逼問,她掩住雙眼,結結巴巴地回答:「他們。。他們。。男生愛女生。」看到小女孩不勝嬌羞的憨態,我跟何凱忍不住大笑起來。……
日落黃昏,走在回程的下坡路上我頻頻回望。觀音大士高臥山巔,以大慈大悲宏觀自在的心胸,包容世間癡情兒女。望江樓時隱時現最後消失於黃昏瀰漫的靄霧中。「梳洗罷,獨依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夕輝默默水悠悠。。。」我今生感情的宿命,可會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我落寞情懷能對何人說?晚風起,落葉蕭蕭。淡水河面浮起淺黛的煙嵐,山寺的鐘聲隨風傳來,肅穆、清遠,超然脫俗的音籟有如醍醐灌頂,讓人醒悟出愛怨嗔癡,無非南柯夢影。夢醒人散,各奔西東。
畢業的驪歌響過之後,我回到南部的故鄉,執起教鞭,開始過起平靜卻踏實的生活。那些愛過的,怨過的,傷心過的故人呵!全都染上了「去去去,去美國」的時代狂熱病,相繼飛向天涯盡頭地球的另一端。前後斷續傳回的訊息~~欣容與達偉結婚後定居在加州長堤的陽光海岸,八號與梨渦女孩在明尼蘇達的千湖之濱共築愛巢。至於何凱,則獨自滯留在平原遼闊大地蒼茫的愛荷華。
記得當日,翩翩年少,五月之晨,春光妙曼。多少年過去了?偶而還會想起大學校園的故事,一份屬於前世的記憶~~望江樓、金雨樹,永遠在心頭纏繞的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的歌聲。我懷念故人,但是對於自己選擇留居故鄉並不感到遺憾。也許,我真正懷念的應該是失去的年華與青春吧!生路歷程,人人有各自的緣遇,聚散得失,有誰能分清是非?
但偶然回想是OK的。躲進心靈的密室舊夢重溫,看看曾經編織過少年彩夢的美麗山崗,是否依然有炊煙繞繚?寺院的晚鐘可還在風裡低吟輕唱?那些以歌聲、歡笑與淚水交織的,淡如薄雲輕煙的戀情,是否還在落日長河的波光帆影中歷歷湧現?但是,年輕歲月中那份愛怨交集,血翻脈躍的激情,一旦失去,永遠已無法追回。
(註1)~舊制九人排球隊。隊員各人守住自己的崗位。不必輪番移換。高個子球員站前排,以利防守對方的攻勢。
(註2)~巴洛克式是起源於17世紀意大利的一種建築風格。以牆面上華麗的浮雕裝飾而聞名。
(註3)~歌詞出自電影“The Great Waltz ”,中文譯名為“翠堤春曉”
「休士頓台聲合唱團」中美洲文化交流精彩演出深獲好評
宋明綉
台聲合唱團一行62位團友1/6/19搭乘十三多萬噸大郵輪Carnival Vista快樂出航了!郵輪的前三天都在海上航行不靠岸,但團友們並沒有閒著,包括了練唱、演出彩排、cocktail party、購物,還有多位義務公關部隊在船上忙著宣傳我團1/12在郵輪上正式演出的節目;團友們更有説不完的話,還要找時間運動,有走高空繩索、高空腳踏車、打乒乓球、跳拉丁舞,還有在泳池旁Zumba 盡情有氧運動一番以消耗All You Can Eat「不肥」的誘惑!
接下來的三天都是上岸的日子,第一個港口是宏都拉斯Mahogany Bay,到處是橫躺沙灘的遊客,只有我團的遊客還穿著薄夾克防曬,真是養生有道啊!第二個港口是Belize,郵輪不靠岸,需轉乘小船登陸,我團人員分三批上岸,很高興看到Belize 台灣大使館人員在場迎接我們。台聲即興在Fort Street Tourism Village 碼頭快閃演出山地迎賓舞和台灣歌曲與客家歌,十分吸引遊客。隨後又在公園表演,同時接受當地電視台的訪問,並在 #1 TAIWAN 街口大合照,之後拜訪台灣駐Belize 大使館,接受飲料款待及當地伴手禮。中午在Fishing Village 享受鮮美的全魚和可口的雞肉,最值得稱讚的是紅豆飯,聽導遊説要慢火燜烤十小時以上呢!原本擔心氣象報告當日是個陰雨天,結果晴空萬里,再加上蔚藍海洋,真是美麗啊!看來吉人自有天相,我們太幸運了!今天的日子是真正好,晚宴時,楊振成夫婦慶祝52年結婚紀念,還請大家喝酒,同時也是敝人的生日,六十人為我唱生日快樂歌,真是太榮幸了!永生難忘!至於在Belize 當地電視台Channel 5 採訪的實況,請看http://edition.channel5belize.com/archives/178370,和 https://youtu.be/u2f5foNGiq0
精彩的訪問哦!最後的一個港口是墨西哥的Cozumel, 是購物之都,團友們各自的戰利品隨即穿戴上身,耳環、項鍊、包包⋯頗具異國風。再回到郵輪後,大夥收心便在piano bar 操練歌喉為明天的正式演出暖身。同時,親友團為了慰勞辛苦練唱的團員們,臨時表演話劇「浪淘沙」,介紹台灣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的故事,由明麗編導,其演員風趣的動作、表情和對話,逗得全場笑聲此起彼落,大家都還在期待續集完結篇哦!
1/12/19 台聲在郵輪的Limelight Lounge 正式登場,船公司特以「Ilha Formosa – Time For Taiwan」為題列印於每日活動表中告知全船五千多位人員介紹美麗的台灣。音樂會由吳振成先生主持,其台風穩健風趣,介紹台灣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地理風景等。合唱團在張廖莉娜老師的安排下,依序跳起熱情的山地迎賓舞、嬌美的採茶舞、有板有眼的太極功夫,以及莉娜老師優美的獨唱和台聲大合唱的演出,其曲目包括了「 望春風 」、「 點心擔 」、「 阿里山之歌」,「 戀戀北迴線」,「 客家本色」,「 噗仔聲喀催落」,最後和觀眾合唱 「It’s A Small World 」,會後並和觀眾大合照,我不由得內心吶喊出 We did it ! We did it !! 我們真的讓國際聽見看到台灣,我們真的也為故鄉台灣盡了一份心力!
此次郵輪之旅,合唱團員們十分的努力,多位抱病負傷的仍上場全力演出,親友團也盡心的協助,有拉團旗的,有錄影照相的,有幫忙音響設備的,有當啦啦隊的,彼此扶持彼此幫忙,真是一個超級的團隊!有説不完的感謝,尤其是莉娜老師,不僅敎唱、錄音、練舞、交涉船公司、聯絡Belize 大使館,鉅細靡遺,再加上後續工作先後由吳振成和陸明亮來完成,六十多人的團隊,每位都克盡職責成就了此次美好的旅程,讓大家在內心深處留下了永恆的記憶。這趟郵輪文化交流之旅實在太讚了!除了有精彩演出外,還能大家其樂融融的玩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台聲郵輪團隊中有不少活潑的帥哥美女頗能帶動歡樂氣氛,連自稱有自閉症的隊友都跟著一起玩瘋了,出去玩就是要放得開,盡情享受團隊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正等待下回台聲還有什麼點子哦?!期待著⋯
接下來的三天都是上岸的日子,第一個港口是宏都拉斯Mahogany Bay,到處是橫躺沙灘的遊客,只有我團的遊客還穿著薄夾克防曬,真是養生有道啊!第二個港口是Belize,郵輪不靠岸,需轉乘小船登陸,我團人員分三批上岸,很高興看到Belize 台灣大使館人員在場迎接我們。台聲即興在Fort Street Tourism Village 碼頭快閃演出山地迎賓舞和台灣歌曲與客家歌,十分吸引遊客。隨後又在公園表演,同時接受當地電視台的訪問,並在 #1 TAIWAN 街口大合照,之後拜訪台灣駐Belize 大使館,接受飲料款待及當地伴手禮。中午在Fishing Village 享受鮮美的全魚和可口的雞肉,最值得稱讚的是紅豆飯,聽導遊説要慢火燜烤十小時以上呢!原本擔心氣象報告當日是個陰雨天,結果晴空萬里,再加上蔚藍海洋,真是美麗啊!看來吉人自有天相,我們太幸運了!今天的日子是真正好,晚宴時,楊振成夫婦慶祝52年結婚紀念,還請大家喝酒,同時也是敝人的生日,六十人為我唱生日快樂歌,真是太榮幸了!永生難忘!至於在Belize 當地電視台Channel 5 採訪的實況,請看http://edition.channel5belize.com/archives/178370,和 https://youtu.be/u2f5foNGiq0
精彩的訪問哦!最後的一個港口是墨西哥的Cozumel, 是購物之都,團友們各自的戰利品隨即穿戴上身,耳環、項鍊、包包⋯頗具異國風。再回到郵輪後,大夥收心便在piano bar 操練歌喉為明天的正式演出暖身。同時,親友團為了慰勞辛苦練唱的團員們,臨時表演話劇「浪淘沙」,介紹台灣第一位女醫生蔡阿信的故事,由明麗編導,其演員風趣的動作、表情和對話,逗得全場笑聲此起彼落,大家都還在期待續集完結篇哦!
1/12/19 台聲在郵輪的Limelight Lounge 正式登場,船公司特以「Ilha Formosa – Time For Taiwan」為題列印於每日活動表中告知全船五千多位人員介紹美麗的台灣。音樂會由吳振成先生主持,其台風穩健風趣,介紹台灣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地理風景等。合唱團在張廖莉娜老師的安排下,依序跳起熱情的山地迎賓舞、嬌美的採茶舞、有板有眼的太極功夫,以及莉娜老師優美的獨唱和台聲大合唱的演出,其曲目包括了「 望春風 」、「 點心擔 」、「 阿里山之歌」,「 戀戀北迴線」,「 客家本色」,「 噗仔聲喀催落」,最後和觀眾合唱 「It’s A Small World 」,會後並和觀眾大合照,我不由得內心吶喊出 We did it ! We did it !! 我們真的讓國際聽見看到台灣,我們真的也為故鄉台灣盡了一份心力!
此次郵輪之旅,合唱團員們十分的努力,多位抱病負傷的仍上場全力演出,親友團也盡心的協助,有拉團旗的,有錄影照相的,有幫忙音響設備的,有當啦啦隊的,彼此扶持彼此幫忙,真是一個超級的團隊!有説不完的感謝,尤其是莉娜老師,不僅敎唱、錄音、練舞、交涉船公司、聯絡Belize 大使館,鉅細靡遺,再加上後續工作先後由吳振成和陸明亮來完成,六十多人的團隊,每位都克盡職責成就了此次美好的旅程,讓大家在內心深處留下了永恆的記憶。這趟郵輪文化交流之旅實在太讚了!除了有精彩演出外,還能大家其樂融融的玩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台聲郵輪團隊中有不少活潑的帥哥美女頗能帶動歡樂氣氛,連自稱有自閉症的隊友都跟著一起玩瘋了,出去玩就是要放得開,盡情享受團隊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正等待下回台聲還有什麼點子哦?!期待著⋯
台聲團圓聚餐
宋明麗
阮姐仔忙著在顧孫,交代我要寫一篇有關台聲2月9日團圓聚餐的花花草草。其實台聲團聚是輪不到我來動筆的,因為我是屬於外圍軍團的。精鋭部隊正黃旗是指灰熊認真練唱,極少缺席的團員。次軍團正白旗是指三不五時缺席,但是認真唱歌的團員。豬隊友軍團就是像我這種,鮮少出席,來了又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的,常常懷著非常對不起老師的狀態出席。不過一趟郵輪之旅,親友團與豬隊友們,都可以感受到台聲大家庭的熱情及溫暖。
話說經歷上個月,非常成功的「台聲南下中美洲」的宣揚國威遊輪之旅,那些正黃旗的現在走路都有風。當然豬隊友們也非常狐假虎威地自己在搧風。實在玩得很 High,所以回來之後必須重聚,再享受第10層自助餐的大口話仙大口吃肉的豪情。謝謝秀綾的團隊安排的靑操餐點,吳傑克領導的專業主持,及電腦高手群製作的影片,也謝謝他們夫婦的安排,郵輪的朋友還有退費的紅包可拿。琇莉的自然輕鬆開場,老師笑咪咪的致詞,並轉送團長貝里斯大使送的感謝奬牌。團長因為家有喜事而未參加遊輪之旅,但是做了美侖美奐的團旗,送大家快樂出航。
在遊輪上老師說演出團友們很辛苦,希望親友團也要付出真心,演話劇來娛樂大家。在白浪淘淘的大海上,便想起最愛的故事,東方白所著的浪淘沙,是描寫台灣第一個女醫生蔡阿信的故事。郵輪上匆忙編了劇,只排練一次就上場,讓幾位主角壓力很大,緊張到幾乎要去跳船。不過演員很天才,儘管有的人老背向觀眾,說話像在背書,但還是很有娛樂效果,觀眾笑得要死,劇本也非常無厘頭,因郵輪是航行墨西哥灣,所以我們編了阿信去墨西哥留學。我想蔡阿信前輩,若地下有知,一定會抱怨的!又因為只有半小時的演出時間,所以我們演出上集,只演到這批留學生畢業,準備要回台灣了,簡直釣足觀眾的胃口。
這次團聚大家要求我們一定要演出下集,那知情節越來越精彩,半小時,我們只能演到中集的上半部,演到彭英向阿信求婚,彭英告訴仲秋不要再去找阿信。有團友說這樣不行,看不到結局是會暴動的,君問下回映期未有期,拍勢,只能留給大家一個念想了。編導詢問上集的演員,除了關馬西必須教課之外,所有的咖都願意不計酬勞演出下集,表示大家都演出了興趣。真的要誇奬浪淘沙演員群組,幾乎都是大家的處女作,但是演出可圈可點。
演仲秋的要求不能讓仲秋太早死,不然他戲份會太少。演阿娘的還是比較甲意仲秋,便要求讓阿信改嫁仲秋。為了要栽培夫君蔡忠和成名,白小姐特別看完全集的浪淘沙,特聘為場邊提詞人。桃樂絲大姐演技太出色,特從媽媽桑升級為旁白兼教戲,第一次排練就讓她頭痛,到底是怎麼找出這一群人的。仲秋為了背台詞,不顧形象靠了一聲,比在公司開會還緊張。阿信是真正滿清正黃旗的,台語昧輪轉,但很努力一字一句的學。彭英又是小抄又是手機,但是我們很高興宅男走出來了,雖說一切都亂了套,但大家演得很開心,宣稱好像回到18歲。
台聲是一個這麼大的團體,歷經這麼多年還如此的傾情綻放,大家在這裡一起開心歌唱笑迎人生。在台聲的時光,應該都是每個人的人生中很珍貴的一段,因為這裡都是我們信任的人,大碗喝酒(水)大聲唱歌,一生兄弟,一世姊妹,地久天長。
話說經歷上個月,非常成功的「台聲南下中美洲」的宣揚國威遊輪之旅,那些正黃旗的現在走路都有風。當然豬隊友們也非常狐假虎威地自己在搧風。實在玩得很 High,所以回來之後必須重聚,再享受第10層自助餐的大口話仙大口吃肉的豪情。謝謝秀綾的團隊安排的靑操餐點,吳傑克領導的專業主持,及電腦高手群製作的影片,也謝謝他們夫婦的安排,郵輪的朋友還有退費的紅包可拿。琇莉的自然輕鬆開場,老師笑咪咪的致詞,並轉送團長貝里斯大使送的感謝奬牌。團長因為家有喜事而未參加遊輪之旅,但是做了美侖美奐的團旗,送大家快樂出航。
在遊輪上老師說演出團友們很辛苦,希望親友團也要付出真心,演話劇來娛樂大家。在白浪淘淘的大海上,便想起最愛的故事,東方白所著的浪淘沙,是描寫台灣第一個女醫生蔡阿信的故事。郵輪上匆忙編了劇,只排練一次就上場,讓幾位主角壓力很大,緊張到幾乎要去跳船。不過演員很天才,儘管有的人老背向觀眾,說話像在背書,但還是很有娛樂效果,觀眾笑得要死,劇本也非常無厘頭,因郵輪是航行墨西哥灣,所以我們編了阿信去墨西哥留學。我想蔡阿信前輩,若地下有知,一定會抱怨的!又因為只有半小時的演出時間,所以我們演出上集,只演到這批留學生畢業,準備要回台灣了,簡直釣足觀眾的胃口。
這次團聚大家要求我們一定要演出下集,那知情節越來越精彩,半小時,我們只能演到中集的上半部,演到彭英向阿信求婚,彭英告訴仲秋不要再去找阿信。有團友說這樣不行,看不到結局是會暴動的,君問下回映期未有期,拍勢,只能留給大家一個念想了。編導詢問上集的演員,除了關馬西必須教課之外,所有的咖都願意不計酬勞演出下集,表示大家都演出了興趣。真的要誇奬浪淘沙演員群組,幾乎都是大家的處女作,但是演出可圈可點。
演仲秋的要求不能讓仲秋太早死,不然他戲份會太少。演阿娘的還是比較甲意仲秋,便要求讓阿信改嫁仲秋。為了要栽培夫君蔡忠和成名,白小姐特別看完全集的浪淘沙,特聘為場邊提詞人。桃樂絲大姐演技太出色,特從媽媽桑升級為旁白兼教戲,第一次排練就讓她頭痛,到底是怎麼找出這一群人的。仲秋為了背台詞,不顧形象靠了一聲,比在公司開會還緊張。阿信是真正滿清正黃旗的,台語昧輪轉,但很努力一字一句的學。彭英又是小抄又是手機,但是我們很高興宅男走出來了,雖說一切都亂了套,但大家演得很開心,宣稱好像回到18歲。
台聲是一個這麼大的團體,歷經這麼多年還如此的傾情綻放,大家在這裡一起開心歌唱笑迎人生。在台聲的時光,應該都是每個人的人生中很珍貴的一段,因為這裡都是我們信任的人,大碗喝酒(水)大聲唱歌,一生兄弟,一世姊妹,地久天長。
戀戀童年
蔡淑媛

轟隆~轟隆~轟隆~。。牛車在高低不平的黃土路上顛簸前進。不停的搖晃,讓采芷全身發癢發麻。牛車上鋪著的厚厚乾稻草,更不時扎痛伊的手腳。伊真討厭坐牛車逃空襲的日子。
伊多麼思念原來那個家呀!從平地突兀拔起的三層樓,伊的住家就在最高的樓層上。厝間兩翼是寬長的陽台,邊緣排列各式的盆花。喜愛栽種花木的「多將」(日音,父親)把陽台鋪排成了空中花園。采芷不認識那麼多花草的名字,但獨獨記得「鼓吹花」(喇叭花)。每天清晨當伊醒來,一手拎起從不離身的,「卡將」(日音,母親)用碎布片為伊縫製的布偶,悄悄推門走出陽台去看「鼓吹花」。牽牽絆絆綠色藤蔓上,紫紅色花朵張開大大的嘴巴,好像在合唱清晨的頌歌,又好像要把太陽一口吞下。幾乎就在同時,厝角頂的麻雀窩也傳來了吱吱喳喳的鳥叫聲了。聽久了,采芷彷佛能分辨出麻雀爸爸嚴肅的呼喝、媽媽叫喚兒女的喋喋與小麻雀稚嫩的撒嬌聲。
采芷走向陽台邊,提起腳跟半身往下探,有時會看到樓下「厝邊頭尾」低矮的平房裡跑出幾個小玩伴。他們抬頭向樓頂的采芷招手,伊就舉起布偶向他們還禮。伊自覺是個小公主,正在接受臣民的歡呼。伊很喜歡那種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滋味。哪裡想到會有這麼一天,任由一隻該死的老牛,把伊載到一個不知往何處去的地方。
該死?最該死的是那顆不長眼睛的炸彈。那些日子裡常聽見大人口中掛著「戰爭」兩個字。戰爭是什麼「碗糕」?是不是一隊一隊排列整齊的「兵仔」走過街口,呼口號、唱軍歌,步槍上的刺刀在日頭光下閃閃發亮。如果這麼好看的遊行就叫「戰爭」,采芷希望天天都有戰爭,而且戰爭永不停止。
有一次半夜裡,采芷在睡眠中聽到屋外陽台上糟雜的腳步聲與細碎的人語,伊爬下眠床跑出去擠在大人中間看「鬧熱」。哇!遠方的天邊是一層鮮豔的紅彩色,不時有炫麗的火花衝向夜空。大人說「岸壁」(港口)中了美機的轟炸,大火正在燃燒。即使這樣,采芷對戰爭還是沒有任何具體的概念,一直到那夜一顆炸彈在三層樓附近爆炸。都說那顆炸彈原本要炸的是采芷居住的三層西洋樓,不知為什麼就掉到隔壁的平房上。平房被炸得粉碎,屋裡的住戶被拖拉出來時已面目全非。
還有一次天將亮未亮的時候,采芷朦朧的心神中,聽到好像有人用「秀剪仔」(極尖銳的台灣剪刀)劃開布匹那樣「咻」的一聲,伊的頭殼還未反應過來時,耳邊已響起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多將」幾乎與爆炸聲同時,從床上一躍而起,抓住采芷就往樓下衝。伊往外面看,不遠處的木屋頂上升起了熊熊的火焰。他抓雞似的把采芷提進防空壕,「卡將」抱著三歲的弟弟,腳步顛顛地隨後跟著跑。
「多將」決定搬家逃空襲了。他是那樣堅決而固執,不給人任何抗議的機會。「卡將」一針一線縫製成的,采芷愛若生命的布偶,任伊哭鬧,不准帶就是不准帶。「多將」還說再不閉嘴就是討打。采芷不得不跟心愛的布偶分手了,好傷心的別離呀!伊把它們藏在房內自認最安全的角落,巴望厝樓無恙,等伊「疏開」(逃空襲)回來再相逢。
「卡將」讓采芷跟弟弟穿戴上笨重的填塞厚厚棉花的外套與防空帽。帽子的設計很怪異,不但把眉毛以上的頭臉掩遮得密不透風,兩邊還連著長長的護耳。「卡將」還在外套的「內裡」繡上采芷和親戚的名字與地址。她說:「萬一半路遇到空襲,"多將" 跟我都遇難,妳和弟弟還有命在,希望有人把你們送到親人的所在。」「卡將」說完話掉過頭去擦了一下眼睛。采芷不能瞭解,那時「卡將」是以何種心情說出這番話。伊多麼討厭穿戴外套與防空帽啊!它們是那樣的笨重又難看。沒穿多久就逼出了滿頭滿身的大汗。但是伊能找出什麼理由拒絕呢?恨只恨那些可惡的炸彈。
牛車用緩慢得令人不耐的速度在千瘡百孔的黃土路上搖晃前進。日頭落山了,晚風開始呼嘯,一顆孤星出現在天邊。牛車拐灣進入長滿「那投樹」的鄉村路。那些帶刺的枝葉在風裡張牙舞爪,有如成群鬼魅無聲譏笑逃難的人群:「跑呀!逃呀!說什麼皇軍勝利、天皇萬歲!都是騙人的謊話。只有這才是真的~恐慌、飢餓、疲憊、無休止的逃亡。。。」采芷不知道小路通往何處去,就是老牛把伊帶到天涯海角的盡頭也已沒關係啦!伊現在最大的痛苦是困倦。伊開始思念三樓尾頂伊的布偶與舒服的眠床來。伊轉身纏住「多將」鬧著要回家,要睡眠床不要睡乾草堆,要布偶不要戴防空帽。「多將」皺起眉頭悶聲罵伊:「妳沒看見前面坐的"囝仔"嗎?才比妳大幾歲?已經會幫伊老爸趕牛車,還不乖乖給我安靜下來。」
采芷裂著嘴正想哭,但一回頭就看見他~拉著牛索幫他老爸趕牛車的男孩。他也正怯怯地回過頭來,臉上顯出一點得意,又有點「歹勢」。采芷瞪他一眼並在心裡嘮叨:看什麼看,沒見過囝仔捱罵嗎?采芷把怒氣全發在那個孩子身上。男孩趕緊把頭轉了回去。。。。牛車在茫茫的夕暮中繼續前進。疲倦戰勝了一切,采芷靠著母親的臂膀沈沈地睡著了。伊夢見心愛的布偶在家中寂寞的角落低聲地哭泣。
「吱吱!喳喳!吱吱。。。」群鳥喧鬧,一聲比一聲清晰。「我在哪裡?回家了嗎?」采芷從夢中醒來,神智還有點迷糊。四周觀望,伊發現自己睡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房間。陌生?一點不錯。半舊的紙門,方塊榻榻米。牆角堆著家具,都是昨天與采芷一起坐牛車來的。窗外陽光璀璨,是美麗晴朗的一天。
「吱吱、喳喳!」鳥又叫了,越來越大聲,怕采芷聽不見似的。鳥在哪裡?抬頭看了看。哈!那不是?傍窗一株龍眼樹開著淡黃色的花,數不清有多少隻白頭鳥在枝葉間跳躍。一隻、兩隻、三隻。。。啊!這個鳥家庭可真大。它們全長一個樣:白毛蓋頂,尾巴翹翹,張著小嘴吱喳不停。也許是個鳥學校吧?采芷想,但分不出誰是校長、老師或學生。
果樹園中漂浮著淡蜜的清香,陽光把采芷照得心底透亮。伊從半開的窗口一躍而出。「撕──」,咦!怎麼回事?采芷低頭一看,「害啦!」睡袍裂開了。伊站在龍眼樹下,一手拉緊裂開的「衫尾」,愁眉苦臉地對著滿樹的白頭翁。伊多麼羨慕那些聒噪不休的鳥兒啊!唱也自由,玩也自由,蹦跳也自由。撕破衣服(如果鳥也穿衣服)也肯定不會捱罵吧!。伊在那裡自怨自艾,忽然覺得背後人影一閃,是昨天趕牛車的男孩。
「喂!你怎麼進來的。」采芷發聲問他,右手緊握著撕裂的衣襬。
男孩沒出聲,指著竹籬半開的柴門。他伸出藏在背後的右手,手裡拿著一個小木盒,盒裡放著三粒小小的白蛋。
「什麼蛋?」采芷問他,同時接過小木盒。
「蛇蛋」男孩說。
「啊!」采芷尖叫一聲很快把木盒丟還給他,木盒差點掉到地上。
「哈!騙妳的啦!不是蛇蛋,是白頭翁的蛋。我今天早上爬到樹上拿的。」男孩說著,呵呵地笑出來。
「你家在哪裡?」
「那邊」,男孩說,一邊指著龍眼樹後的籬笆。
采芷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不遠處一片青翠的竹林下一棟「紅磚仔厝」,屋前空地上悠閒地啃嚼著飼草的,正是昨天讓采芷的屁股震盪得酸痛發麻的老黃牛。采芷正看著黃牛,門口不知何時出現一個農婦打扮的女人。她四下張望,口裡呼喊著:「阿雄、阿雄啊!」
「我要回去了。我阿母在找我。」男孩把木盒放在采芷手裡回頭就跑。采芷捧著木盒,小心翼翼卻滿心歡喜地走回屋裡去了。
雲淡風清的五月天是放「風吹」(風箏)的好日子。山村裡的「飼牛囝仔」騎在水牛背上手裡拎著「風吹」來到溪邊的青草地。他們把牛索放開讓牛吃草。有些水牛躺進溪裡呼嚕呼嚕洗著澡,把溪水攪出圈圈漩渦與白泡。未長犄角的「牛仔子」互相頂著頭殼鬧著玩。
孩子們先把「風吹」平放到地上,鬆鬆線卷拖著「風吹」向前跑,然後出手用力拉一拉,「風吹」就如長了翅膀往上飛。不過一眨眼的光景,老鷹、鷲鳥與蜈蚣,還有翩翩展翅的花蝴蝶,都已飄盪在半空中。采芷抱著自己辛苦黏成的「風吹」怯怯站在一旁。跟別人的一比,十字形竹架上貼一張新聞紙,下面黏幾條鬚鬚的東西實在很難叫做「風吹」。伊孤單地站在那裡任憑陣陣涼風吹動衣裳。阿雄看到采芷,拉長脖子叫:「來放嘛!采芷。」其他孩子聽見了,就怪聲怪氣地叫喊:「來放嘛!采芷」,然後哈哈大笑。采芷低著頭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緊緊抓住手裡的「風吹」。
一個比別人高出半個頭,外號叫「牛頭」的男孩衝過來出手就搶采芷手裡的「風吹」。采芷嚇了一跳,還沒來得及鬆手,可憐的「風吹」立刻斷裂成兩半。采芷的眼淚直直滾落下來。阿雄飛跑過來對準牛頭就是一拳,兩個男孩扭打成一團。其他的孩子看見了,都收回「風吹」趕來看「鬧熱」。阿雄沒有牛頭高,根本不是牛頭的對手。阿雄的鼻頭中了一拳,搖搖晃晃跌倒在地上。
「流血啦!流血啦!受傷了。」孩子們大叫著隨即一哄而散。采芷站在旁邊一面哭一面叫著阿雄的名字。 阿雄掙扎著站起來一手摀著鼻孔走到溪水邊。他解開繫在腰間的布巾沾濕往鼻孔塞。他臉面朝天躺在地上,采芷靜靜坐在他身旁。微風吹著,相思樹林不停地嘩啦,小溪流水依舊淙淙。。。「大家快來看啊!一對"翁仔某"(夫妻),采芷跟阿雄是一對"翁仔某"」。「飼牛囝仔」不知何時圍攏過來取笑叫喊。阿雄很快坐起來。他看了采芷一眼,臉色緋紅。采芷不知道自己臉紅了沒有,只覺得耳根發熱。日頭一落山,黃昏的煙嵐很快就蔓延開來。快走到小路分叉,采芷的「厝門口」時,阿雄回頭對采芷說:「明天我給妳做一隻最好的風吹。」采芷點點頭,心裡甜甜的。
七月的鳳凰木開花把山巔燃燒成一片火紅。日頭光也不甘示弱,盡其所能放出足以把萬物燒焦的熱量。除了不得不下田的「作息人」,能不出門的人就躲在厝內「避日頭」。但等到日頭隱落到山後,大人囝仔「相招」到溪裡去「ho」魚。戰時配給的魚肉類真有限,在溪裡「ho」到的魚蝦就是加菜的餐品。一群人捲起褲管、裙腳,提著竹籃到溪中碰運氣。他們把竹籃壓入水裡,耐心等待倒霉的魚、蝦自動來投籃。魚仔入籃,提起一看,頭尾只有幾寸長,但已足以換來「欣羨」的眼光。「卡將」嚴禁采芷下水,伊只能蹲在水邊看「鬧熱」。阿雄在水裡靈活得像條魚。他會扔幾條活蹦亂跳的小魚給采芷。伊把小魚養在舊臉盆中。三兩天後,小魚一條一條翻上白肚死翹翹。伊滿懷憂傷把小魚埋在龍眼樹下。再放一批魚仔到盆中,結果往往是一樣。
當暮色從山崙湧起,成群結伴的「火金姑」就開始在草叢上、籬笆邊不停地飛舞。閃閃發亮的小飛蟲背負各式各樣奇怪的傳說。最讓采芷心裡發毛的傳說是~~「火金姑」原是橫死異鄉的幽靈,趕著黑夜漫漫的長路回來找尋自己的家園。阿雄教伊「火金姑」的「囝仔歌」,已取代了「卡將」教伊的「桃太郎」。有事沒事,伊就會「細」聲唸著:「西北雨,直直落,鯽仔魚欲娶某。鮕鮐兄拍鑼鼓,媒人婆仔土虱嫂。日頭暗,找無路,趕緊來,火金姑,做好心,來照路,西北雨,直直落。。。」。采芷把阿雄幫伊抓來的「火金姑」裝入長長的玻璃罐。微弱的螢光積少成多竟然也能照亮暗夜的小窗。
「噹噹!噹!咚!咚咚!。。。」無月的暗暝,火金姑特別明亮的時候,厝後山崙曾經傳來斷續的鑼鼓聲。那是山上一座道觀在做驅鬼的儀式。道士帶著村裡一群男孩子,在采芷家後面的山路追跑吆喝。
「來啦!來啦!有看到"無"?」有人大聲問。
「看到啦!在那裡,啊!又跑了,快追。」有人附和。
「唉呀!跑到前面厝內去啦!」有人大聲說。
他們非鬧到深夜不停止。半暝醒來去上「便所」的時候,采芷覺得厝內陰暗的角落躲著青面獠牙的鬼怪,內心非常驚慌。伊問過「卡將」,「卡將」說「多將」的職務妨礙到工廠一些人的利益,所以給錢叫道士做法術,製造一些鬼怪出來,目的是把伊全家嚇跑。
「他們真的看見鬼了嗎?」有一天采芷忍不住偷偷問阿雄。
「沒有。我問過了,幾個參加的囝仔說什麼也沒看到。」
「那他們為什麼說看到了呢?」采芷又問。
「他們拿了錢,不照著說不行啊。」阿雄說。
「那你怎麼沒去呢?你也可以去賺錢啊!」
「我,我怕妳會"著驚"。」阿雄吞吞吐吐地回答。
采芷歡喜得笑出來。伊覺得阿雄對伊真好。
當另一個水清草綠的季節回到了山村,戰爭結束了。「多將」決定搬回城裡去。除了采芷沒有人反對。伊已經不思念布偶了。伊已經愛上活鮮鮮、蹦蹦跳的小鳥、小魚等真實有生命的玩具。最讓伊離不開的,是阿雄送伊的剛剛孵化出來的「鳥仔子」。它們黃黃嘴巴啾啾叫、小圓眼睛溜溜轉,說有多可愛就有多可愛。采芷真的對「多將」生氣了。他總檢伊最不願意的時候搬家。離開山村前一天,采芷把所有的「鳥仔子」都還給阿雄,一再叮嚀要好好照顧。
「你們要搬走了嗎?」阿雄問伊。
「明天就要搬了。」采芷說。
「還回不回來?」
「不知道。」
「明年龍眼花開的時候會不會回來?」
「不知道。」
「後年呢?」
「不知道。」
除了「不知道」,采芷找不到其它可以回答的字眼。回到城裡以後,全新的生活,不同層次的挑戰,把人弄得緊張、興奮又忙亂。采芷再度回到山村,二十年悠悠歲月已成過眼雲煙。
那天黃昏,身為大學助教的采芷,帶領一組「植物標本採集隊」的學生,為了抄捷徑,翻山越嶺以致迷路。簡陋的小村,疏落的房舍,他們的簡略圖上找不到座落的位置。但是當伊看到緩緩流過的溪圳以及山崙上的小廟,伊明白自己回到了「囝仔時代」逃空襲寄居的地方。山崙上草木依舊雜亂、新墳舊墓更顯擁擠、住過的日式宿舍與果樹庭院已變成一座低矮的磚窯。竹林蔭中阿雄家的紅磚厝房依然存在,只像蒙上一層灰煙。多少童年往事悠忽湧上了心頭。。。采芷帶著學生向竹林的方向直直走去。
走近門口,采芷無法阻止自己急速的心跳。他還在嗎?結婚了嗎?還能認出當年的采芷嗎?多少問題走馬燈似的在腦中盤旋。。。虛掩的柴門適時出來一個樸素的村婦。采芷請問她路途、市鎮的方向,並提起阿雄的名字。婦人說她不清楚,也許她的丈夫認識,因為他是「在地人」。婦人把她的丈夫呼叫出來,是一個中等身材,面貌清瘦的男人。采芷再度提起阿雄的名字。男人說:「戰後不久,阿雄的老爸就把這棟厝間賣給我的老爸,他們很快就搬走了,不知道搬到哪裡去。」男人閒閒地說著,同時好心地提出用「鐵牛仔」(馬達發動的載貨用的車輛)送他們到「火車頭」(火車站)的建議,也許趕得上最後一班進城的「五分仔車」(運甘蔗、木材的小火車,同時也掛一兩節車廂載人)。
「鐵牛」的車聲軋軋,在黃土路上迎風前進。落日把晚霞照成豔麗的玫瑰紅。這就是小時候阿雄跟他的父親,用牛車載送采芷全家逃空襲的來時路。采芷在鐵牛車上不斷想著,如果二十年來伊與阿雄在山村中一起長大,兩人會有什麼樣的結局?自從那年別後,命運把兩人送上再無交會點的人生路,「囝仔時代」的稚情就此隱幽潛形,消逸無蹤。然而不管從此相逢與否或見面已成陌路,在采芷與阿雄的舊夢最深處,那些青澀年華經歷的悲歡往事,別人無從領會的眼淚與歡笑,永遠只屬兩人所共有。
(2018年10月修訂)
伊多麼思念原來那個家呀!從平地突兀拔起的三層樓,伊的住家就在最高的樓層上。厝間兩翼是寬長的陽台,邊緣排列各式的盆花。喜愛栽種花木的「多將」(日音,父親)把陽台鋪排成了空中花園。采芷不認識那麼多花草的名字,但獨獨記得「鼓吹花」(喇叭花)。每天清晨當伊醒來,一手拎起從不離身的,「卡將」(日音,母親)用碎布片為伊縫製的布偶,悄悄推門走出陽台去看「鼓吹花」。牽牽絆絆綠色藤蔓上,紫紅色花朵張開大大的嘴巴,好像在合唱清晨的頌歌,又好像要把太陽一口吞下。幾乎就在同時,厝角頂的麻雀窩也傳來了吱吱喳喳的鳥叫聲了。聽久了,采芷彷佛能分辨出麻雀爸爸嚴肅的呼喝、媽媽叫喚兒女的喋喋與小麻雀稚嫩的撒嬌聲。
采芷走向陽台邊,提起腳跟半身往下探,有時會看到樓下「厝邊頭尾」低矮的平房裡跑出幾個小玩伴。他們抬頭向樓頂的采芷招手,伊就舉起布偶向他們還禮。伊自覺是個小公主,正在接受臣民的歡呼。伊很喜歡那種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滋味。哪裡想到會有這麼一天,任由一隻該死的老牛,把伊載到一個不知往何處去的地方。
該死?最該死的是那顆不長眼睛的炸彈。那些日子裡常聽見大人口中掛著「戰爭」兩個字。戰爭是什麼「碗糕」?是不是一隊一隊排列整齊的「兵仔」走過街口,呼口號、唱軍歌,步槍上的刺刀在日頭光下閃閃發亮。如果這麼好看的遊行就叫「戰爭」,采芷希望天天都有戰爭,而且戰爭永不停止。
有一次半夜裡,采芷在睡眠中聽到屋外陽台上糟雜的腳步聲與細碎的人語,伊爬下眠床跑出去擠在大人中間看「鬧熱」。哇!遠方的天邊是一層鮮豔的紅彩色,不時有炫麗的火花衝向夜空。大人說「岸壁」(港口)中了美機的轟炸,大火正在燃燒。即使這樣,采芷對戰爭還是沒有任何具體的概念,一直到那夜一顆炸彈在三層樓附近爆炸。都說那顆炸彈原本要炸的是采芷居住的三層西洋樓,不知為什麼就掉到隔壁的平房上。平房被炸得粉碎,屋裡的住戶被拖拉出來時已面目全非。
還有一次天將亮未亮的時候,采芷朦朧的心神中,聽到好像有人用「秀剪仔」(極尖銳的台灣剪刀)劃開布匹那樣「咻」的一聲,伊的頭殼還未反應過來時,耳邊已響起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多將」幾乎與爆炸聲同時,從床上一躍而起,抓住采芷就往樓下衝。伊往外面看,不遠處的木屋頂上升起了熊熊的火焰。他抓雞似的把采芷提進防空壕,「卡將」抱著三歲的弟弟,腳步顛顛地隨後跟著跑。
「多將」決定搬家逃空襲了。他是那樣堅決而固執,不給人任何抗議的機會。「卡將」一針一線縫製成的,采芷愛若生命的布偶,任伊哭鬧,不准帶就是不准帶。「多將」還說再不閉嘴就是討打。采芷不得不跟心愛的布偶分手了,好傷心的別離呀!伊把它們藏在房內自認最安全的角落,巴望厝樓無恙,等伊「疏開」(逃空襲)回來再相逢。
「卡將」讓采芷跟弟弟穿戴上笨重的填塞厚厚棉花的外套與防空帽。帽子的設計很怪異,不但把眉毛以上的頭臉掩遮得密不透風,兩邊還連著長長的護耳。「卡將」還在外套的「內裡」繡上采芷和親戚的名字與地址。她說:「萬一半路遇到空襲,"多將" 跟我都遇難,妳和弟弟還有命在,希望有人把你們送到親人的所在。」「卡將」說完話掉過頭去擦了一下眼睛。采芷不能瞭解,那時「卡將」是以何種心情說出這番話。伊多麼討厭穿戴外套與防空帽啊!它們是那樣的笨重又難看。沒穿多久就逼出了滿頭滿身的大汗。但是伊能找出什麼理由拒絕呢?恨只恨那些可惡的炸彈。
牛車用緩慢得令人不耐的速度在千瘡百孔的黃土路上搖晃前進。日頭落山了,晚風開始呼嘯,一顆孤星出現在天邊。牛車拐灣進入長滿「那投樹」的鄉村路。那些帶刺的枝葉在風裡張牙舞爪,有如成群鬼魅無聲譏笑逃難的人群:「跑呀!逃呀!說什麼皇軍勝利、天皇萬歲!都是騙人的謊話。只有這才是真的~恐慌、飢餓、疲憊、無休止的逃亡。。。」采芷不知道小路通往何處去,就是老牛把伊帶到天涯海角的盡頭也已沒關係啦!伊現在最大的痛苦是困倦。伊開始思念三樓尾頂伊的布偶與舒服的眠床來。伊轉身纏住「多將」鬧著要回家,要睡眠床不要睡乾草堆,要布偶不要戴防空帽。「多將」皺起眉頭悶聲罵伊:「妳沒看見前面坐的"囝仔"嗎?才比妳大幾歲?已經會幫伊老爸趕牛車,還不乖乖給我安靜下來。」
采芷裂著嘴正想哭,但一回頭就看見他~拉著牛索幫他老爸趕牛車的男孩。他也正怯怯地回過頭來,臉上顯出一點得意,又有點「歹勢」。采芷瞪他一眼並在心裡嘮叨:看什麼看,沒見過囝仔捱罵嗎?采芷把怒氣全發在那個孩子身上。男孩趕緊把頭轉了回去。。。。牛車在茫茫的夕暮中繼續前進。疲倦戰勝了一切,采芷靠著母親的臂膀沈沈地睡著了。伊夢見心愛的布偶在家中寂寞的角落低聲地哭泣。
「吱吱!喳喳!吱吱。。。」群鳥喧鬧,一聲比一聲清晰。「我在哪裡?回家了嗎?」采芷從夢中醒來,神智還有點迷糊。四周觀望,伊發現自己睡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房間。陌生?一點不錯。半舊的紙門,方塊榻榻米。牆角堆著家具,都是昨天與采芷一起坐牛車來的。窗外陽光璀璨,是美麗晴朗的一天。
「吱吱、喳喳!」鳥又叫了,越來越大聲,怕采芷聽不見似的。鳥在哪裡?抬頭看了看。哈!那不是?傍窗一株龍眼樹開著淡黃色的花,數不清有多少隻白頭鳥在枝葉間跳躍。一隻、兩隻、三隻。。。啊!這個鳥家庭可真大。它們全長一個樣:白毛蓋頂,尾巴翹翹,張著小嘴吱喳不停。也許是個鳥學校吧?采芷想,但分不出誰是校長、老師或學生。
果樹園中漂浮著淡蜜的清香,陽光把采芷照得心底透亮。伊從半開的窗口一躍而出。「撕──」,咦!怎麼回事?采芷低頭一看,「害啦!」睡袍裂開了。伊站在龍眼樹下,一手拉緊裂開的「衫尾」,愁眉苦臉地對著滿樹的白頭翁。伊多麼羨慕那些聒噪不休的鳥兒啊!唱也自由,玩也自由,蹦跳也自由。撕破衣服(如果鳥也穿衣服)也肯定不會捱罵吧!。伊在那裡自怨自艾,忽然覺得背後人影一閃,是昨天趕牛車的男孩。
「喂!你怎麼進來的。」采芷發聲問他,右手緊握著撕裂的衣襬。
男孩沒出聲,指著竹籬半開的柴門。他伸出藏在背後的右手,手裡拿著一個小木盒,盒裡放著三粒小小的白蛋。
「什麼蛋?」采芷問他,同時接過小木盒。
「蛇蛋」男孩說。
「啊!」采芷尖叫一聲很快把木盒丟還給他,木盒差點掉到地上。
「哈!騙妳的啦!不是蛇蛋,是白頭翁的蛋。我今天早上爬到樹上拿的。」男孩說著,呵呵地笑出來。
「你家在哪裡?」
「那邊」,男孩說,一邊指著龍眼樹後的籬笆。
采芷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過去。不遠處一片青翠的竹林下一棟「紅磚仔厝」,屋前空地上悠閒地啃嚼著飼草的,正是昨天讓采芷的屁股震盪得酸痛發麻的老黃牛。采芷正看著黃牛,門口不知何時出現一個農婦打扮的女人。她四下張望,口裡呼喊著:「阿雄、阿雄啊!」
「我要回去了。我阿母在找我。」男孩把木盒放在采芷手裡回頭就跑。采芷捧著木盒,小心翼翼卻滿心歡喜地走回屋裡去了。
雲淡風清的五月天是放「風吹」(風箏)的好日子。山村裡的「飼牛囝仔」騎在水牛背上手裡拎著「風吹」來到溪邊的青草地。他們把牛索放開讓牛吃草。有些水牛躺進溪裡呼嚕呼嚕洗著澡,把溪水攪出圈圈漩渦與白泡。未長犄角的「牛仔子」互相頂著頭殼鬧著玩。
孩子們先把「風吹」平放到地上,鬆鬆線卷拖著「風吹」向前跑,然後出手用力拉一拉,「風吹」就如長了翅膀往上飛。不過一眨眼的光景,老鷹、鷲鳥與蜈蚣,還有翩翩展翅的花蝴蝶,都已飄盪在半空中。采芷抱著自己辛苦黏成的「風吹」怯怯站在一旁。跟別人的一比,十字形竹架上貼一張新聞紙,下面黏幾條鬚鬚的東西實在很難叫做「風吹」。伊孤單地站在那裡任憑陣陣涼風吹動衣裳。阿雄看到采芷,拉長脖子叫:「來放嘛!采芷。」其他孩子聽見了,就怪聲怪氣地叫喊:「來放嘛!采芷」,然後哈哈大笑。采芷低著頭不知如何是好,只是緊緊抓住手裡的「風吹」。
一個比別人高出半個頭,外號叫「牛頭」的男孩衝過來出手就搶采芷手裡的「風吹」。采芷嚇了一跳,還沒來得及鬆手,可憐的「風吹」立刻斷裂成兩半。采芷的眼淚直直滾落下來。阿雄飛跑過來對準牛頭就是一拳,兩個男孩扭打成一團。其他的孩子看見了,都收回「風吹」趕來看「鬧熱」。阿雄沒有牛頭高,根本不是牛頭的對手。阿雄的鼻頭中了一拳,搖搖晃晃跌倒在地上。
「流血啦!流血啦!受傷了。」孩子們大叫著隨即一哄而散。采芷站在旁邊一面哭一面叫著阿雄的名字。 阿雄掙扎著站起來一手摀著鼻孔走到溪水邊。他解開繫在腰間的布巾沾濕往鼻孔塞。他臉面朝天躺在地上,采芷靜靜坐在他身旁。微風吹著,相思樹林不停地嘩啦,小溪流水依舊淙淙。。。「大家快來看啊!一對"翁仔某"(夫妻),采芷跟阿雄是一對"翁仔某"」。「飼牛囝仔」不知何時圍攏過來取笑叫喊。阿雄很快坐起來。他看了采芷一眼,臉色緋紅。采芷不知道自己臉紅了沒有,只覺得耳根發熱。日頭一落山,黃昏的煙嵐很快就蔓延開來。快走到小路分叉,采芷的「厝門口」時,阿雄回頭對采芷說:「明天我給妳做一隻最好的風吹。」采芷點點頭,心裡甜甜的。
七月的鳳凰木開花把山巔燃燒成一片火紅。日頭光也不甘示弱,盡其所能放出足以把萬物燒焦的熱量。除了不得不下田的「作息人」,能不出門的人就躲在厝內「避日頭」。但等到日頭隱落到山後,大人囝仔「相招」到溪裡去「ho」魚。戰時配給的魚肉類真有限,在溪裡「ho」到的魚蝦就是加菜的餐品。一群人捲起褲管、裙腳,提著竹籃到溪中碰運氣。他們把竹籃壓入水裡,耐心等待倒霉的魚、蝦自動來投籃。魚仔入籃,提起一看,頭尾只有幾寸長,但已足以換來「欣羨」的眼光。「卡將」嚴禁采芷下水,伊只能蹲在水邊看「鬧熱」。阿雄在水裡靈活得像條魚。他會扔幾條活蹦亂跳的小魚給采芷。伊把小魚養在舊臉盆中。三兩天後,小魚一條一條翻上白肚死翹翹。伊滿懷憂傷把小魚埋在龍眼樹下。再放一批魚仔到盆中,結果往往是一樣。
當暮色從山崙湧起,成群結伴的「火金姑」就開始在草叢上、籬笆邊不停地飛舞。閃閃發亮的小飛蟲背負各式各樣奇怪的傳說。最讓采芷心裡發毛的傳說是~~「火金姑」原是橫死異鄉的幽靈,趕著黑夜漫漫的長路回來找尋自己的家園。阿雄教伊「火金姑」的「囝仔歌」,已取代了「卡將」教伊的「桃太郎」。有事沒事,伊就會「細」聲唸著:「西北雨,直直落,鯽仔魚欲娶某。鮕鮐兄拍鑼鼓,媒人婆仔土虱嫂。日頭暗,找無路,趕緊來,火金姑,做好心,來照路,西北雨,直直落。。。」。采芷把阿雄幫伊抓來的「火金姑」裝入長長的玻璃罐。微弱的螢光積少成多竟然也能照亮暗夜的小窗。
「噹噹!噹!咚!咚咚!。。。」無月的暗暝,火金姑特別明亮的時候,厝後山崙曾經傳來斷續的鑼鼓聲。那是山上一座道觀在做驅鬼的儀式。道士帶著村裡一群男孩子,在采芷家後面的山路追跑吆喝。
「來啦!來啦!有看到"無"?」有人大聲問。
「看到啦!在那裡,啊!又跑了,快追。」有人附和。
「唉呀!跑到前面厝內去啦!」有人大聲說。
他們非鬧到深夜不停止。半暝醒來去上「便所」的時候,采芷覺得厝內陰暗的角落躲著青面獠牙的鬼怪,內心非常驚慌。伊問過「卡將」,「卡將」說「多將」的職務妨礙到工廠一些人的利益,所以給錢叫道士做法術,製造一些鬼怪出來,目的是把伊全家嚇跑。
「他們真的看見鬼了嗎?」有一天采芷忍不住偷偷問阿雄。
「沒有。我問過了,幾個參加的囝仔說什麼也沒看到。」
「那他們為什麼說看到了呢?」采芷又問。
「他們拿了錢,不照著說不行啊。」阿雄說。
「那你怎麼沒去呢?你也可以去賺錢啊!」
「我,我怕妳會"著驚"。」阿雄吞吞吐吐地回答。
采芷歡喜得笑出來。伊覺得阿雄對伊真好。
當另一個水清草綠的季節回到了山村,戰爭結束了。「多將」決定搬回城裡去。除了采芷沒有人反對。伊已經不思念布偶了。伊已經愛上活鮮鮮、蹦蹦跳的小鳥、小魚等真實有生命的玩具。最讓伊離不開的,是阿雄送伊的剛剛孵化出來的「鳥仔子」。它們黃黃嘴巴啾啾叫、小圓眼睛溜溜轉,說有多可愛就有多可愛。采芷真的對「多將」生氣了。他總檢伊最不願意的時候搬家。離開山村前一天,采芷把所有的「鳥仔子」都還給阿雄,一再叮嚀要好好照顧。
「你們要搬走了嗎?」阿雄問伊。
「明天就要搬了。」采芷說。
「還回不回來?」
「不知道。」
「明年龍眼花開的時候會不會回來?」
「不知道。」
「後年呢?」
「不知道。」
除了「不知道」,采芷找不到其它可以回答的字眼。回到城裡以後,全新的生活,不同層次的挑戰,把人弄得緊張、興奮又忙亂。采芷再度回到山村,二十年悠悠歲月已成過眼雲煙。
那天黃昏,身為大學助教的采芷,帶領一組「植物標本採集隊」的學生,為了抄捷徑,翻山越嶺以致迷路。簡陋的小村,疏落的房舍,他們的簡略圖上找不到座落的位置。但是當伊看到緩緩流過的溪圳以及山崙上的小廟,伊明白自己回到了「囝仔時代」逃空襲寄居的地方。山崙上草木依舊雜亂、新墳舊墓更顯擁擠、住過的日式宿舍與果樹庭院已變成一座低矮的磚窯。竹林蔭中阿雄家的紅磚厝房依然存在,只像蒙上一層灰煙。多少童年往事悠忽湧上了心頭。。。采芷帶著學生向竹林的方向直直走去。
走近門口,采芷無法阻止自己急速的心跳。他還在嗎?結婚了嗎?還能認出當年的采芷嗎?多少問題走馬燈似的在腦中盤旋。。。虛掩的柴門適時出來一個樸素的村婦。采芷請問她路途、市鎮的方向,並提起阿雄的名字。婦人說她不清楚,也許她的丈夫認識,因為他是「在地人」。婦人把她的丈夫呼叫出來,是一個中等身材,面貌清瘦的男人。采芷再度提起阿雄的名字。男人說:「戰後不久,阿雄的老爸就把這棟厝間賣給我的老爸,他們很快就搬走了,不知道搬到哪裡去。」男人閒閒地說著,同時好心地提出用「鐵牛仔」(馬達發動的載貨用的車輛)送他們到「火車頭」(火車站)的建議,也許趕得上最後一班進城的「五分仔車」(運甘蔗、木材的小火車,同時也掛一兩節車廂載人)。
「鐵牛」的車聲軋軋,在黃土路上迎風前進。落日把晚霞照成豔麗的玫瑰紅。這就是小時候阿雄跟他的父親,用牛車載送采芷全家逃空襲的來時路。采芷在鐵牛車上不斷想著,如果二十年來伊與阿雄在山村中一起長大,兩人會有什麼樣的結局?自從那年別後,命運把兩人送上再無交會點的人生路,「囝仔時代」的稚情就此隱幽潛形,消逸無蹤。然而不管從此相逢與否或見面已成陌路,在采芷與阿雄的舊夢最深處,那些青澀年華經歷的悲歡往事,別人無從領會的眼淚與歡笑,永遠只屬兩人所共有。
(2018年10月修訂)
人生中的許多第一次
宋明綉
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了。七歲時第一次參加小學的賽跑,因為兒時腳疾,走路經常跌倒,所以爸媽對於我參加賽跑之事特別關心。爸爸在百忙中特地到場鼓勵我,更帶來那時物以稀為貴的照相機。因為是障礙賽跑,當我從障礙網中爮出奔跑的一剎那,爸爸為了我留下了珍貴的鏡頭。八歲時和大姊爭搶文具,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兩人都被爸爸用尺打手心。十歲時,第一次戴近視眼鏡,也是岡山國小第一個戴眼鏡的學生。從此被冠上"四眼田雞"的別號,也經常鬧出戴著眼鏡找眼鏡的笑話。十一歲開盲腸手術,雖隔五十多年,手術室的情況還是歷歷在目,更記得媽媽在醫院小廚房煮的虱目魚湯,鮮美無比。六年級時,因聯考初中的壓力,老師每天提早一小時上課加强補習,媽媽心疼骨瘦如柴的我,不忍叫醒我,而我卻因遲到而第一次被罰站在敎師辦公室的大鐘下,真是無地自容。在那惡補的時代,小學生真是辛苦。媽媽總是在上菜巿場時,順路繞到學校,手提著羊肉米粉,讓沒吃早餐的我在下課時間趕快填飽肚子。我也記得那年的模擬考,我得分全校最高,九十九分,卻第一次受到老師挨打,在頭上打了一下,説是少了一分,不應該答錯的一分。
十六歲高中時,上䕶理課時,在南臺灣盛夏的威力下,第一次中暑休克,給同學們一個現場演習的機會。十七歲時在女中游泳池差點溺水,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威脅。十八歲上大學,第一次參加舞會,雖是新鮮,不諳舞步,還是趕快逃之夭夭。二十五歲時,來了美國,第一件事就是學開車,花了600元買了一生中的第一部車,漂亮的深綠色轎車,可是開車的喜悅大概敵不過第一次發生交通意外的驚慌無措。三十歲時,第一次當魔術師的助手,秀臂任人宰割差點嚇破膽。三十八歲時,內耳不平衡造成天旋地轉的暈眩,只好去緊急醫療。這些都是我的冏事,也所幸大多數的事件只發生一次。四十歲以後的所犯的冏事也不少,因為年代還不太久遠,應該為自己保留點面子。
我的人生也有很多第一次的美事,比如七歲時,第一次在説故事的課堂上,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大受歡迎,從此經常被同學要求説故事。因為那時兒童書籍很少,大多數同學都不知道童話故事,而我卻在巷口的書攤度過不少黃昏,坐小板凳看漫畫書,全心浸潤在童話世界中,直到天黑了才趕快回家吃晚飯。九歲時,第一次畫圖比賽得獎,記得畫的是山景,爸爸提示要我畫層疊的大山小山,果然拿了第一名。爸爸才華橫溢,阿嬤總誇爸爸畫的回頭虎有多傳神,可惜我沒機會看到,爸爸一直忙碌著,到了晚年,大概也忘了他年輕時的愛好。九歲時,我也第一次作文比賽得獎,從此一路到小學畢業,不知拿了多少美術書法作文的獎狀。班上的壁報都是我負責籌劃,上面當然更少不了我的文章。十一歲時,第一㳄成了班上成績的第一名,同學們都說我開了盲腸手術後變聰明了。人説不經一事不長進,經過了開刀這件大事後,好像毅力專注力都大有提升,當然我的班導葉錦惠老師特別為我補課,是主要的原因。
雖然初中聯考高分進入第一志願,初中生活卻乏善可陳,大概因為我是乖乖牌,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高中考入了台南女中,在鄉下這可是十分榮譽的事,但除了每天一大早趕搭火車,生活中還是只有讀書一事,直到考上大學才覺得又活過來。大學生活有許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離開家人而生活,第一次吃自助餐,也是第一次吃牛肉麵。第一次購買自己的衣物,享受獨立自由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大學生活有各式各樣的新體驗,比如有的老師古板守舊,照本宣讀,鄉音濃厚,有的老師作風新潮,滿口參雜洋文,瀟灑在樹蔭下上課。看畫展聽音樂會,看話劇聽演講,暑期工作及做家教都是嶄新的人生經驗。
比起大學生活,在家鄉敎書的那兩年真是幸褔的日子。有父母的呵護,校長的重視,學生的崇拜,和同事的友誼,真是無往不利。仗著年輕時髦和師大的好名聲,成了學生的偶像,上作文課時,拿起作文範本"大一文選"𥚃面就有我的文章,學生能不佩服嗎?因為是新科老師,所有差事都落到頭上。有那位老師缺席一定是我代課,除了正科,還代過家事課,美術課,童軍課,五花八門。有一天,居然連上八堂課,聲音都啞了,只好吃澎大海,還真有效,很快就恢復嗓音。我是代課能手,家事課上縫紝,學生經常卡住栽縫機,所幸我學過裁縫,懂得如何解決。上美術課更難不倒我,稍微露一兩手,就贏得學生們的讚賞。童軍課就比較有挑戰性,經常手忙腳亂。那年全世界女童軍大露營就在高雄澄清湖舉行,因為只有女性才能帶領女童軍前往駐紥,童軍科男老師得知我在師大受過木章訓練,非要我帶隊,天知道我連搭帳篷都不會,居然帶了兩隊女童軍去參加,所幸他在開幕前先幫忙我搭好帳篷。在澄清湖的兩天,真是美好的回憶。
來了美國,就如諸位讀者,有説不完的新鮮事。找到第一份工作,買了第一個房子,都是美事,但都不及第一次當媽媽的快樂。看著懷中的寶貝,黑柔捲髮,深邃大眼,挺直鼻樑,我對自己實在太滿意了,居然生得出這麼漂亮的嬰兒。這之後生活和工作都有許多的挑戰,人生的第一次是永無止盡,只要活著,就永遠有第一次的情境發生,不管是美事或冏事都值得回憶。
十六歲高中時,上䕶理課時,在南臺灣盛夏的威力下,第一次中暑休克,給同學們一個現場演習的機會。十七歲時在女中游泳池差點溺水,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威脅。十八歲上大學,第一次參加舞會,雖是新鮮,不諳舞步,還是趕快逃之夭夭。二十五歲時,來了美國,第一件事就是學開車,花了600元買了一生中的第一部車,漂亮的深綠色轎車,可是開車的喜悅大概敵不過第一次發生交通意外的驚慌無措。三十歲時,第一次當魔術師的助手,秀臂任人宰割差點嚇破膽。三十八歲時,內耳不平衡造成天旋地轉的暈眩,只好去緊急醫療。這些都是我的冏事,也所幸大多數的事件只發生一次。四十歲以後的所犯的冏事也不少,因為年代還不太久遠,應該為自己保留點面子。
我的人生也有很多第一次的美事,比如七歲時,第一次在説故事的課堂上,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大受歡迎,從此經常被同學要求説故事。因為那時兒童書籍很少,大多數同學都不知道童話故事,而我卻在巷口的書攤度過不少黃昏,坐小板凳看漫畫書,全心浸潤在童話世界中,直到天黑了才趕快回家吃晚飯。九歲時,第一次畫圖比賽得獎,記得畫的是山景,爸爸提示要我畫層疊的大山小山,果然拿了第一名。爸爸才華橫溢,阿嬤總誇爸爸畫的回頭虎有多傳神,可惜我沒機會看到,爸爸一直忙碌著,到了晚年,大概也忘了他年輕時的愛好。九歲時,我也第一次作文比賽得獎,從此一路到小學畢業,不知拿了多少美術書法作文的獎狀。班上的壁報都是我負責籌劃,上面當然更少不了我的文章。十一歲時,第一㳄成了班上成績的第一名,同學們都說我開了盲腸手術後變聰明了。人説不經一事不長進,經過了開刀這件大事後,好像毅力專注力都大有提升,當然我的班導葉錦惠老師特別為我補課,是主要的原因。
雖然初中聯考高分進入第一志願,初中生活卻乏善可陳,大概因為我是乖乖牌,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高中考入了台南女中,在鄉下這可是十分榮譽的事,但除了每天一大早趕搭火車,生活中還是只有讀書一事,直到考上大學才覺得又活過來。大學生活有許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離開家人而生活,第一次吃自助餐,也是第一次吃牛肉麵。第一次購買自己的衣物,享受獨立自由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大學生活有各式各樣的新體驗,比如有的老師古板守舊,照本宣讀,鄉音濃厚,有的老師作風新潮,滿口參雜洋文,瀟灑在樹蔭下上課。看畫展聽音樂會,看話劇聽演講,暑期工作及做家教都是嶄新的人生經驗。
比起大學生活,在家鄉敎書的那兩年真是幸褔的日子。有父母的呵護,校長的重視,學生的崇拜,和同事的友誼,真是無往不利。仗著年輕時髦和師大的好名聲,成了學生的偶像,上作文課時,拿起作文範本"大一文選"𥚃面就有我的文章,學生能不佩服嗎?因為是新科老師,所有差事都落到頭上。有那位老師缺席一定是我代課,除了正科,還代過家事課,美術課,童軍課,五花八門。有一天,居然連上八堂課,聲音都啞了,只好吃澎大海,還真有效,很快就恢復嗓音。我是代課能手,家事課上縫紝,學生經常卡住栽縫機,所幸我學過裁縫,懂得如何解決。上美術課更難不倒我,稍微露一兩手,就贏得學生們的讚賞。童軍課就比較有挑戰性,經常手忙腳亂。那年全世界女童軍大露營就在高雄澄清湖舉行,因為只有女性才能帶領女童軍前往駐紥,童軍科男老師得知我在師大受過木章訓練,非要我帶隊,天知道我連搭帳篷都不會,居然帶了兩隊女童軍去參加,所幸他在開幕前先幫忙我搭好帳篷。在澄清湖的兩天,真是美好的回憶。
來了美國,就如諸位讀者,有説不完的新鮮事。找到第一份工作,買了第一個房子,都是美事,但都不及第一次當媽媽的快樂。看著懷中的寶貝,黑柔捲髮,深邃大眼,挺直鼻樑,我對自己實在太滿意了,居然生得出這麼漂亮的嬰兒。這之後生活和工作都有許多的挑戰,人生的第一次是永無止盡,只要活著,就永遠有第一次的情境發生,不管是美事或冏事都值得回憶。
2018選舉高雄
林錦燦
2018年九合一選舉綠地變藍天,親友從深藍到墨綠都有,吵起立場人人一整套,句句皆道理,但不論藍綠都沒有一個親友是我願意割捨的,只好苦笑直點頭,鄉愿到底,德之賊也!德之賊也!這次民進黨慘敗,墨綠族哭泣鎮夜不止,爾後把電視機関掉,貼上籤條,「壞了」,三天不看是最高的哀悼。
各種媒體專家們也紛紛推出不同解讀,百家爭鳴,理由萬千,我一向對政治過敏,政論節目也很少看,一直抱著公說無理婆説不理的態度,但電視新聞似乎不肯饒過我,無論轉到哪裡都炒同一道菜,被強迫餵食force feed 了一陣子之後,竟然發現過敏反應有轉好跡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只好隨波逐流,卡進一腳,試試看能否進球得分,重溫「當我們小的時候」踢足球的風采。
這次民進黨之所以慘敗,我以為只有一點最重要,「錢」,咦?話聲未落,竟然發現網路上已經流傳了一個視頻video,這傢伙不但把我想説的話講了,還說的比我好幾百倍,被這一招「噤聲」掐著脖子,腳步踉蹌,該進球的臨門一腳塞進嘴巴裡就吐不出來了。
既然有先賢在前,獻醜不如藏拙,又擔心你,一沒看過,二看過不過錯過,這句可沒寫錯,不是筆誤,沒逮到我沒損失,嘻嘻,美國人喜歡用雙關語pun ,我也學著用沒有標點符號的遊戲來混淆視聽,讓你自行決定如何解讀,文字拿著玩是解悶不是傳道授業解惑,放輕鬆莫較真。
所以抓重點説説,事前聲明,不會有文抄公plagiary 之嫌,也不肯擔負任何言論不當的法律責任。
無論是藍綠或統獨意識,兩黨先祖的貪腐餘蔭,口舌便給的辯才,參選人的品格學識,甚至良好的政績,統統無法抵抗老百姓對「錢」長翅膀飛掉的悲憤,不管政府削減分發到老百姓口袋裡的錢的理由是否正確合理,管他是貪官污吏拿去放到自己口袋裡,或是為了整個社會健全財政而不得不做的痛苦抉擇,一切都不是理由,只要我拿到的錢少了,所有理智都被怒火燒到天不吐去了,這個執政黨就是罪魁禍首,其餘唾沫都是藉口!砍的項目愈多,受害人口愈廣,民怨沸騰愈滾燙,選票流失就愈嚴重。
雖然不同黨派對另一頭政客的評價一定是愚魯蠢笨,但你也知道這些人只是敵對,私底下他們對選民智商高度也一樣存疑。但無論如何呆痴,沒有一個政客不了解「錢」對選票的重要性,不懼眾怒,砍還可理解,明知道砍了,政治前途就跟著完了,這種蠢事除非關係重大,會影響以後的民生福祉,否則誰願意拿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治前途當賭注?肯幹這種吃力不討好,自掘墳墓的政客,我個人認為遠比只想討好選民,把既有財政危機,整個社會以後經濟崩潰可能性置之不理的投機政客,「魄力」要強很多!
這種現象叫我懷疑台灣政壇是否流行「蔫萎瘟」?病毒是所有上台政客的「山蚵」mountain oyster 都會自動縮水(可能人種差別腦袋發展畸形,美國人竟然把這麼重要的器官叫蚵仔,想像力令人髪指),雄性賀爾蒙testosterone 天然蒸發?否則怎麼只有弱女子敢大膽出手?可惜選民對「魄力」並不苛求,「錢」才是唯一!
這是否是對台灣人民主素養的諷刺?不知道!我的政治常識不及格,兩黨都不喜歡,相信從「兩黨先祖的貪腐餘蔭」這句話就漏了底,倒是頗欣賞像柯P 這種白色光屁股,既無藍綠兩黨錢權相挺,又缺官官相護的互掩醜又臭的屁股後臺,表面上似乎言詞木訥政治低能,卻又廣受群眾愛戴的異類,這次砍了老年人的錢,咦?這傢伙「蔫病毒」免疫?「佛仔」沒萎縮?(「佛仔」等若老美的「山蚵」,薑母鴉店裡菜單上的料理,自號老台灣人也被擊敗,看不懂,問了店小二才恍然大悟),是否當過醫生吃了抗瘟素?被當街指著鼻子痛駡不敢回嘴,但仍然以三千多票之差險勝,表示我的民主素養與台灣人民主素養齊頭,七爺臉黑莫笑八爺肚大,哈哈,你如果去找七爺八爺廟會圖片,然後發現范八爺才是黑臉矮個子,怪我胡扯,那你就「著相」了!
選舉已經結束,檢討改進是敗選者的要務,但對我來說,只要老百姓生活無虞,有錢賺有錢花,政府給予的肥水只增不減,貪官污吏也睜隻眼閉隻眼。反之,在民生凋敝之際,縱使是亷正官吏,這種瀕臨絕滅物種endanger species 是否仍然存活?存疑!如果還膽敢把既有福利抽離,雖然肥貓與否仍有爭議,但執行這種逆天政策而寄望選票不嚴重流失,政治智慧低能無出其右?
説了半天了無新意,誰當選執政我不很在意,只要誰有能力改善現有困境,我就支持,這次韓國瑜從農委棄子到完勝高雄市長15萬票創下神話似的競選傳奇Legendary campaign,挾著韓流風潮,很多商家趁機推出免費鷄排慶祝,造成大排長龍的隊伍,這種對商機敏感的智慧令人嘆為觀止,不但達到免費廣告效果也推動人氣,沈寂的消費市場突然變的熱情激昂,加上工商業者也紛紛揚言要到高雄設廠創造就業,短時間內風起雲湧,氣勢如虹,前程一片看好,希望能持續下去。
台灣近年經濟敗壞,工資低廉已經快可以趕上外勞,尤其高雄市最嚴重,無怪乎北漂成為風潮。曾經是台灣第二大城市,高雄港在1999年位居世界貨櫃吞吐量第3大港,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去年2017已經掉到第15名,20呎標準貨櫃TEU - 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在一千萬左右,反觀新加坡已經增加到三千多萬,上海則以四千萬的吞吐量高居全球第一。輸給大陸港口勉強可以找藉口,很多台灣人去出了力,落後到15名就真要仔細檢討了。
高雄市不是缺少努力改革及建設,至少我不認為。譬如花大錢建捷運及輕軌,使用率卻嚴重偏低,導致負債累累。設計開發駁二藝術特區刺激觀光產業,觀念新穎,各種藝術創作林立四處,唾手可得,創意精品店boutique 此起彼落,舊倉庫用藝術家的眼光重新打造成為各種不同風格的店舖,把高雄港靠著市區這一邊變成商業兼藝術觀光景點,只是到目前為止似乎成效有限。以前的鳯山衞武營區,改建成大氣又漂亮的都會公園,不但是佔地廣闊的休憩空間,裡面建了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現代化的音樂廳設計獨特,氣勢恢宏,最頂級的演唱會都可以到這裏表演,讓市民欣賞享受。這些都是都會老百姓日常生活品質的提升要件,近年退休後常常返鄉,看到家鄕環境的變化,其實是蠻興奮的,唯有經濟發展的壓力讓人沮喪。
指責別人cast blame 把經濟搞砸很容易,韓市長誓言全力推動經濟,拚觀光,相信會有很多專家學者出來提供意見,任何建議都需要評估後執行,當市民只需看結果,成王敗寇。像我這種有狂犬病的横插一嘴吠兩聲,算是不自量力,隨便聽聽吧!
愚者千慮,我對號入座也夠格如果焦慮也算。
每個人喜歡觀光景點的要求及目的可能完全不同,但底下要件必須具備最少一樣,高山懸崖峭壁,大川萬馬奔騰,湖泊廣濶靜謐,風景優美雄奇,造型獨特不群,古蹟建築宏偉壯觀,宗教聖地,戲劇,音樂會,運動比賽,美食,購物,稀奇古怪名氣舉世唯一。擁有山川河流先天優勢靠老天,宗教古蹟是祖先餘蔭,其他只有自己來,但如果能夠借勢而為,則省力又有效,這次韓流被視為奇蹟,既有「神」名,不好好利用就是呆子。寫到這裡發現各色各樣「韓點子」已經在高雄此起彼落,果然高手無處不在啊!
既然吠了就得有聲,我的觀點可能局部片面。先炒回鍋的。
高雄港,愛河,西子灣,壽山,舊堀江,新樂街,大溝頂,賊仔市,市府後,綠燈區。40年前的黃金繁華變成今日的無比蕭條,難道要嚐試致力滯留歷史?不,不,不要破舊,要利用並且更新,歷史就是古蹟,保護存留思古情懷nostalgic 的市街,長街左右格局獨特的巷道,各色高檔精緻小店boutiques 曾經雀翎耀目,如何恢復原貌就是很大的挑戰。建立介紹歷史歲月滄桑的各式傳媒,文宣小册brochure,pamphlet,看板Kanban,網站web site,把所有能夠找到的資料都編列成册,創視頻video,建app ,現代人機不離手,巷道無奇,捆綁歷史就會發出光芒,叫人探索,走到哪,都隱藏一個古老的故事,不論幽默風趣,悲傷感人,怪誕不經,驚悚恐怖,香艶刺激,甚至騙死人不要錢的不可能,都會把腐朽變神奇。
為什麼叫愛河,典故何出?新樂街,金光燦燦,珠寶首飾銀樓鱗次櫛比,連街燈都與衆不同獨幟一格,曾經是高雄所有貴婦裝填保險櫃珠寶箱的首選,舊堀江,跑單幫闖日本進香港帶回來的精品集中地,大溝頂,獨特美食街及難得一見的南北雜貨市集,賊仔市,一目瞭然,來路不明的好康充斥,貪便宜人士的免費心理治療去處!有收集古董文物癖好的更是趨之若鶩。或許時代進步,賊仔絕跡,貨源不足,可以改成滿街古董博物館,轉型成為專賣真假難辨,貨既出門概不退換,拚眼光鑑識力的競技場?市府後,綠燈區,花市燈如晝,人約黃昏後,心知肚明,無須多言,破壞情調的魯莽最叫人扼腕,但帶給遊客可是驛動之心的蠢蠢欲動啊!今天的市府後,綠燈區,完全不見了踪影,重建是不可能的,但設立賣笑博物館,我認為是非常好的建議excellent suggestion,或許一些相關企業也會因應而生。
我這個想法有憑有據,看看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全世界最著名的娼妓博物館Amsterdam Red Light District,Museum of Prostitution ,遊客如織,財源滾滾,他山之石,他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能?衞道人士拜託不要磨刀霍霍了,我很瘦沒三兩肉。
結合刻意建造出遍地博物館的觀光勝地,把逛街購物美食或尋芳都變成走進時光隧道的經歷。
三言兩語輕鬆帶過,執行的困難絕對艱巨,要求眾多毀敗的商家重新建立新的外觀,投資回報的考量就很難推動,但既然駁二藝術特區已經慢慢成形,如果人潮湧進,這個博物館特區就是消化遊客的延伸,相輔相成,更有捷運軽軌很方便可達各處像夢時代購物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澄清湖,蓮池潭,春秋閣,義大遊樂世界,等等有特色的景點,整體才是旅遊集團駐足的吸引力。
當然有些歷史是可以創造的,我不是告訴你去造假,但如果是豐富想像力的爆發,另當別論,尤其是可以帶動商機的。我的建議是集思廣義,打造出一些世界第一,唯一的「東東」,意指任何能讓人不管看到,聽到,摸到,碰到,聞到,都會驚為天人的物品,而且要求「首創」,台灣腦袋會轉彎的絕對不少,我有信心。舉個例,假設我建造一個「修羅殿」,十個宮,從進去到出來,每一間都會帶給你不同的驚喜妙諦,第一間請你坐下來,耳機聽輕鬆的音樂,鼻子呼吸加了5%芬多精的空氣,其實我是想用大麻煙,只怕你弱小心臟受不了刺激,何況還要再侍候你一杯醇酒。出了第一宮你已經半醉半醒,第二間讓你恢復神智,無重飛行,吹牛啦!是室內無傘飛行indoor skydiving,太刺激了,說不定5分鐘你就全身濕透,只希望不包括內褲。第三間VR Virtual Reality,撒哈拉沙漠横渡或珠穆朗瑪峰攻頂之旅,如幻似真,身臨其境,驚心動魄,死去活來。第四間以後行禮如儀,像鬼屋驚魂haunted house 等等,有想法的歡迎自己填。希望這是「首創」,雖然宮殿裡面使用的東西都不是第一。
一趟下來50分鐘,要價一定是你口袋燒洞變空空。
VR 的彈性flexibility 最高,這種高科技可隨著時間不斷前進變換,可從欣賞極光跳接亞馬遜河雨林探險,接下來跟食人族大戰,與叢林超級大蟒蛇集團anacondas,pythons,boa constrictors對峙,時空轉換,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裡被恐龍dinosaur 追著跑,跑著跑著就到了月球跟嫦娥喝茶聊天,突然火星人也出來湊一腳,想像力有多強,劇情就有多豐富,但是「修羅殿」要求嚴格不準重覆,所以還需要會找刺激的高手幫忙。
另一個幹法是創造世界之最,金氏世界紀錄千奇百怪,構建「最大」「最高」這種曠日費金的浪漫就不必了,「最多」就不算太困難,找個沒人肯花時間精力去想或做的事,譬如連續挖鼻孔三千下,只要沒人在你之前做過,你就是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當然挖鼻孔紀錄缺少經濟效益,三千下,三十分鐘後就被別人超越了,所以找到能夠吸引觀眾帶來票房收入的紀錄才是重點。搞笑的紀錄更好,受歡迎並能夠接受顧客挑戰的最佳。比如店主推出特辣鷄塊,半小時內幹掉30塊的免費,40送紀念品,50進辣鷄榜,破紀錄獎金獎杯,大頭照正對大門儍笑直到被人趕下台。
當整個城市到處都充滿「最多」金氏世界紀錄「最多」時,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最多」的頭銜當廣告,甚至把歡迎大家一起來創造怪異紀錄作為招徠遊客的熱點!
好了,百寶出盡,剩下你們怎麼方便怎麼搞,可跟我無關。
以前年輕不敢隨便痛詈政客無恥,因為怕萬一掉進了那一塘爛汚池水中,可不敢保証自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節操。現在年紀大了,好康多多的糞池便坑沒我的份,少了後顧之憂,狂犬亂吠就百無禁忌,何況有道德勇氣風骨表象撐腰,何樂不為哉?
盡是批評,肯定不受歡迎,所以在最後讚揚一下,希望能平息眾怒。這次看到台灣人的選舉熱情世界第一,走在街上遇到不認識的人也被鼓動「記得要去投票喔!」,人人有責用選票來推動民主!這是世界上所有民主國家的終極目標,顯然這一點台灣人可當民主之楷模而無愧,可喜可賀。
各種媒體專家們也紛紛推出不同解讀,百家爭鳴,理由萬千,我一向對政治過敏,政論節目也很少看,一直抱著公說無理婆説不理的態度,但電視新聞似乎不肯饒過我,無論轉到哪裡都炒同一道菜,被強迫餵食force feed 了一陣子之後,竟然發現過敏反應有轉好跡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只好隨波逐流,卡進一腳,試試看能否進球得分,重溫「當我們小的時候」踢足球的風采。
這次民進黨之所以慘敗,我以為只有一點最重要,「錢」,咦?話聲未落,竟然發現網路上已經流傳了一個視頻video,這傢伙不但把我想説的話講了,還說的比我好幾百倍,被這一招「噤聲」掐著脖子,腳步踉蹌,該進球的臨門一腳塞進嘴巴裡就吐不出來了。
既然有先賢在前,獻醜不如藏拙,又擔心你,一沒看過,二看過不過錯過,這句可沒寫錯,不是筆誤,沒逮到我沒損失,嘻嘻,美國人喜歡用雙關語pun ,我也學著用沒有標點符號的遊戲來混淆視聽,讓你自行決定如何解讀,文字拿著玩是解悶不是傳道授業解惑,放輕鬆莫較真。
所以抓重點説説,事前聲明,不會有文抄公plagiary 之嫌,也不肯擔負任何言論不當的法律責任。
無論是藍綠或統獨意識,兩黨先祖的貪腐餘蔭,口舌便給的辯才,參選人的品格學識,甚至良好的政績,統統無法抵抗老百姓對「錢」長翅膀飛掉的悲憤,不管政府削減分發到老百姓口袋裡的錢的理由是否正確合理,管他是貪官污吏拿去放到自己口袋裡,或是為了整個社會健全財政而不得不做的痛苦抉擇,一切都不是理由,只要我拿到的錢少了,所有理智都被怒火燒到天不吐去了,這個執政黨就是罪魁禍首,其餘唾沫都是藉口!砍的項目愈多,受害人口愈廣,民怨沸騰愈滾燙,選票流失就愈嚴重。
雖然不同黨派對另一頭政客的評價一定是愚魯蠢笨,但你也知道這些人只是敵對,私底下他們對選民智商高度也一樣存疑。但無論如何呆痴,沒有一個政客不了解「錢」對選票的重要性,不懼眾怒,砍還可理解,明知道砍了,政治前途就跟著完了,這種蠢事除非關係重大,會影響以後的民生福祉,否則誰願意拿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政治前途當賭注?肯幹這種吃力不討好,自掘墳墓的政客,我個人認為遠比只想討好選民,把既有財政危機,整個社會以後經濟崩潰可能性置之不理的投機政客,「魄力」要強很多!
這種現象叫我懷疑台灣政壇是否流行「蔫萎瘟」?病毒是所有上台政客的「山蚵」mountain oyster 都會自動縮水(可能人種差別腦袋發展畸形,美國人竟然把這麼重要的器官叫蚵仔,想像力令人髪指),雄性賀爾蒙testosterone 天然蒸發?否則怎麼只有弱女子敢大膽出手?可惜選民對「魄力」並不苛求,「錢」才是唯一!
這是否是對台灣人民主素養的諷刺?不知道!我的政治常識不及格,兩黨都不喜歡,相信從「兩黨先祖的貪腐餘蔭」這句話就漏了底,倒是頗欣賞像柯P 這種白色光屁股,既無藍綠兩黨錢權相挺,又缺官官相護的互掩醜又臭的屁股後臺,表面上似乎言詞木訥政治低能,卻又廣受群眾愛戴的異類,這次砍了老年人的錢,咦?這傢伙「蔫病毒」免疫?「佛仔」沒萎縮?(「佛仔」等若老美的「山蚵」,薑母鴉店裡菜單上的料理,自號老台灣人也被擊敗,看不懂,問了店小二才恍然大悟),是否當過醫生吃了抗瘟素?被當街指著鼻子痛駡不敢回嘴,但仍然以三千多票之差險勝,表示我的民主素養與台灣人民主素養齊頭,七爺臉黑莫笑八爺肚大,哈哈,你如果去找七爺八爺廟會圖片,然後發現范八爺才是黑臉矮個子,怪我胡扯,那你就「著相」了!
選舉已經結束,檢討改進是敗選者的要務,但對我來說,只要老百姓生活無虞,有錢賺有錢花,政府給予的肥水只增不減,貪官污吏也睜隻眼閉隻眼。反之,在民生凋敝之際,縱使是亷正官吏,這種瀕臨絕滅物種endanger species 是否仍然存活?存疑!如果還膽敢把既有福利抽離,雖然肥貓與否仍有爭議,但執行這種逆天政策而寄望選票不嚴重流失,政治智慧低能無出其右?
説了半天了無新意,誰當選執政我不很在意,只要誰有能力改善現有困境,我就支持,這次韓國瑜從農委棄子到完勝高雄市長15萬票創下神話似的競選傳奇Legendary campaign,挾著韓流風潮,很多商家趁機推出免費鷄排慶祝,造成大排長龍的隊伍,這種對商機敏感的智慧令人嘆為觀止,不但達到免費廣告效果也推動人氣,沈寂的消費市場突然變的熱情激昂,加上工商業者也紛紛揚言要到高雄設廠創造就業,短時間內風起雲湧,氣勢如虹,前程一片看好,希望能持續下去。
台灣近年經濟敗壞,工資低廉已經快可以趕上外勞,尤其高雄市最嚴重,無怪乎北漂成為風潮。曾經是台灣第二大城市,高雄港在1999年位居世界貨櫃吞吐量第3大港,僅次於香港與新加坡。去年2017已經掉到第15名,20呎標準貨櫃TEU - 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 在一千萬左右,反觀新加坡已經增加到三千多萬,上海則以四千萬的吞吐量高居全球第一。輸給大陸港口勉強可以找藉口,很多台灣人去出了力,落後到15名就真要仔細檢討了。
高雄市不是缺少努力改革及建設,至少我不認為。譬如花大錢建捷運及輕軌,使用率卻嚴重偏低,導致負債累累。設計開發駁二藝術特區刺激觀光產業,觀念新穎,各種藝術創作林立四處,唾手可得,創意精品店boutique 此起彼落,舊倉庫用藝術家的眼光重新打造成為各種不同風格的店舖,把高雄港靠著市區這一邊變成商業兼藝術觀光景點,只是到目前為止似乎成效有限。以前的鳯山衞武營區,改建成大氣又漂亮的都會公園,不但是佔地廣闊的休憩空間,裡面建了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現代化的音樂廳設計獨特,氣勢恢宏,最頂級的演唱會都可以到這裏表演,讓市民欣賞享受。這些都是都會老百姓日常生活品質的提升要件,近年退休後常常返鄉,看到家鄕環境的變化,其實是蠻興奮的,唯有經濟發展的壓力讓人沮喪。
指責別人cast blame 把經濟搞砸很容易,韓市長誓言全力推動經濟,拚觀光,相信會有很多專家學者出來提供意見,任何建議都需要評估後執行,當市民只需看結果,成王敗寇。像我這種有狂犬病的横插一嘴吠兩聲,算是不自量力,隨便聽聽吧!
愚者千慮,我對號入座也夠格如果焦慮也算。
每個人喜歡觀光景點的要求及目的可能完全不同,但底下要件必須具備最少一樣,高山懸崖峭壁,大川萬馬奔騰,湖泊廣濶靜謐,風景優美雄奇,造型獨特不群,古蹟建築宏偉壯觀,宗教聖地,戲劇,音樂會,運動比賽,美食,購物,稀奇古怪名氣舉世唯一。擁有山川河流先天優勢靠老天,宗教古蹟是祖先餘蔭,其他只有自己來,但如果能夠借勢而為,則省力又有效,這次韓流被視為奇蹟,既有「神」名,不好好利用就是呆子。寫到這裡發現各色各樣「韓點子」已經在高雄此起彼落,果然高手無處不在啊!
既然吠了就得有聲,我的觀點可能局部片面。先炒回鍋的。
高雄港,愛河,西子灣,壽山,舊堀江,新樂街,大溝頂,賊仔市,市府後,綠燈區。40年前的黃金繁華變成今日的無比蕭條,難道要嚐試致力滯留歷史?不,不,不要破舊,要利用並且更新,歷史就是古蹟,保護存留思古情懷nostalgic 的市街,長街左右格局獨特的巷道,各色高檔精緻小店boutiques 曾經雀翎耀目,如何恢復原貌就是很大的挑戰。建立介紹歷史歲月滄桑的各式傳媒,文宣小册brochure,pamphlet,看板Kanban,網站web site,把所有能夠找到的資料都編列成册,創視頻video,建app ,現代人機不離手,巷道無奇,捆綁歷史就會發出光芒,叫人探索,走到哪,都隱藏一個古老的故事,不論幽默風趣,悲傷感人,怪誕不經,驚悚恐怖,香艶刺激,甚至騙死人不要錢的不可能,都會把腐朽變神奇。
為什麼叫愛河,典故何出?新樂街,金光燦燦,珠寶首飾銀樓鱗次櫛比,連街燈都與衆不同獨幟一格,曾經是高雄所有貴婦裝填保險櫃珠寶箱的首選,舊堀江,跑單幫闖日本進香港帶回來的精品集中地,大溝頂,獨特美食街及難得一見的南北雜貨市集,賊仔市,一目瞭然,來路不明的好康充斥,貪便宜人士的免費心理治療去處!有收集古董文物癖好的更是趨之若鶩。或許時代進步,賊仔絕跡,貨源不足,可以改成滿街古董博物館,轉型成為專賣真假難辨,貨既出門概不退換,拚眼光鑑識力的競技場?市府後,綠燈區,花市燈如晝,人約黃昏後,心知肚明,無須多言,破壞情調的魯莽最叫人扼腕,但帶給遊客可是驛動之心的蠢蠢欲動啊!今天的市府後,綠燈區,完全不見了踪影,重建是不可能的,但設立賣笑博物館,我認為是非常好的建議excellent suggestion,或許一些相關企業也會因應而生。
我這個想法有憑有據,看看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全世界最著名的娼妓博物館Amsterdam Red Light District,Museum of Prostitution ,遊客如織,財源滾滾,他山之石,他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能?衞道人士拜託不要磨刀霍霍了,我很瘦沒三兩肉。
結合刻意建造出遍地博物館的觀光勝地,把逛街購物美食或尋芳都變成走進時光隧道的經歷。
三言兩語輕鬆帶過,執行的困難絕對艱巨,要求眾多毀敗的商家重新建立新的外觀,投資回報的考量就很難推動,但既然駁二藝術特區已經慢慢成形,如果人潮湧進,這個博物館特區就是消化遊客的延伸,相輔相成,更有捷運軽軌很方便可達各處像夢時代購物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澄清湖,蓮池潭,春秋閣,義大遊樂世界,等等有特色的景點,整體才是旅遊集團駐足的吸引力。
當然有些歷史是可以創造的,我不是告訴你去造假,但如果是豐富想像力的爆發,另當別論,尤其是可以帶動商機的。我的建議是集思廣義,打造出一些世界第一,唯一的「東東」,意指任何能讓人不管看到,聽到,摸到,碰到,聞到,都會驚為天人的物品,而且要求「首創」,台灣腦袋會轉彎的絕對不少,我有信心。舉個例,假設我建造一個「修羅殿」,十個宮,從進去到出來,每一間都會帶給你不同的驚喜妙諦,第一間請你坐下來,耳機聽輕鬆的音樂,鼻子呼吸加了5%芬多精的空氣,其實我是想用大麻煙,只怕你弱小心臟受不了刺激,何況還要再侍候你一杯醇酒。出了第一宮你已經半醉半醒,第二間讓你恢復神智,無重飛行,吹牛啦!是室內無傘飛行indoor skydiving,太刺激了,說不定5分鐘你就全身濕透,只希望不包括內褲。第三間VR Virtual Reality,撒哈拉沙漠横渡或珠穆朗瑪峰攻頂之旅,如幻似真,身臨其境,驚心動魄,死去活來。第四間以後行禮如儀,像鬼屋驚魂haunted house 等等,有想法的歡迎自己填。希望這是「首創」,雖然宮殿裡面使用的東西都不是第一。
一趟下來50分鐘,要價一定是你口袋燒洞變空空。
VR 的彈性flexibility 最高,這種高科技可隨著時間不斷前進變換,可從欣賞極光跳接亞馬遜河雨林探險,接下來跟食人族大戰,與叢林超級大蟒蛇集團anacondas,pythons,boa constrictors對峙,時空轉換,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裡被恐龍dinosaur 追著跑,跑著跑著就到了月球跟嫦娥喝茶聊天,突然火星人也出來湊一腳,想像力有多強,劇情就有多豐富,但是「修羅殿」要求嚴格不準重覆,所以還需要會找刺激的高手幫忙。
另一個幹法是創造世界之最,金氏世界紀錄千奇百怪,構建「最大」「最高」這種曠日費金的浪漫就不必了,「最多」就不算太困難,找個沒人肯花時間精力去想或做的事,譬如連續挖鼻孔三千下,只要沒人在你之前做過,你就是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當然挖鼻孔紀錄缺少經濟效益,三千下,三十分鐘後就被別人超越了,所以找到能夠吸引觀眾帶來票房收入的紀錄才是重點。搞笑的紀錄更好,受歡迎並能夠接受顧客挑戰的最佳。比如店主推出特辣鷄塊,半小時內幹掉30塊的免費,40送紀念品,50進辣鷄榜,破紀錄獎金獎杯,大頭照正對大門儍笑直到被人趕下台。
當整個城市到處都充滿「最多」金氏世界紀錄「最多」時,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最多」的頭銜當廣告,甚至把歡迎大家一起來創造怪異紀錄作為招徠遊客的熱點!
好了,百寶出盡,剩下你們怎麼方便怎麼搞,可跟我無關。
以前年輕不敢隨便痛詈政客無恥,因為怕萬一掉進了那一塘爛汚池水中,可不敢保証自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節操。現在年紀大了,好康多多的糞池便坑沒我的份,少了後顧之憂,狂犬亂吠就百無禁忌,何況有道德勇氣風骨表象撐腰,何樂不為哉?
盡是批評,肯定不受歡迎,所以在最後讚揚一下,希望能平息眾怒。這次看到台灣人的選舉熱情世界第一,走在街上遇到不認識的人也被鼓動「記得要去投票喔!」,人人有責用選票來推動民主!這是世界上所有民主國家的終極目標,顯然這一點台灣人可當民主之楷模而無愧,可喜可賀。
台聲合唱團聲響加勒比海
雅夫子
台聲合唱團之前身是虹聲合唱團,早就以彩虹(宏)的歌聲響亮休士頓。易名為「台聲」之後,添加新人新聲,再加上在張廖莉娜(Lina Huang)的創意性指導之下,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團隊以唱出台美人的心聲為宗旨。此次團員勤練多日,藉此次加勒比海遊輪之行,在 Carnival Vista 遊輪上與貝里斯(Belize)僑居地做出精彩的演出。目的是向世界介紹台灣的民情民風,完成一趟國民外交的使命。
Lina Huang是合唱團的指揮,也是整團的靈魂。節目主持人吳振成(Jack Wu),他是休士頓台美人的名嘴。合唱團以歌唱、舞蹈為主,中間穿插台灣文化、民情、美食等等的介紹。全場以華麗吸睛的地方服裝、傳情動聽的台灣民謠、和諧互動的舞蹈、以及有板有眼的太極做綜合性的演出。
首場是在貝里斯的碼頭作快閃演出,因為眾多遊輪旅客在此出入,所以充份地達到表演的效果。第二場是在貝里斯的 Fort George Memorial Park 表演,台灣駐貝里斯大使陳立國先生與秘書楊釗偉先生到場熱心協助與捧場。演出後合唱團並接受當地 Channel 5 的訪問:
Channel 5 Duane Mondy:
“How important is this to preserving your cultural heritage?”
Jack Wu:
“We are Taiwanese Americans so our mission is to promote and exchange Taiwanese culture and heritage through musical performance, including the dancing.”
Lina Huang:
“I have been doing the conducting for almost forty years and I have been in charge of the Taiwanese Chorus for seven years. I enjoy conducting this choir, they are so lovely. I love them very much. Thank you very much. (clapping)”
貝里斯大使館就在Memorial Park的附近,路邊牆上就有一塊牌子上面標明「#1 Taiwan Street 」。大使就在這塊路牌之前贈送紀念品給合唱團,大伙們也在此地照像留影。離開前大使舘又贈送禮物給大家,其中有當地名產辣椒醬與香蕉片。Belize City (貝里斯市) 人口祗有六萬左右,以前是貝里斯國家的首都。後來因為受颶風創傷,首都遷往貝爾莫潘。
我們的司機兼導遊是位台灣男士,他父親早期移民來此從事種植業。後來有些台灣移民無法適應此地的生活,低價出售土地離開。他父親因此收購了多筆土地,如今種植業生產不錯利潤也高,所謂 No Pain Νο Gain 也!
貝里斯也有土產的音樂叫 Punta Rock,流傳於 Belize、Honduras、與 Guatamala,歌詞大都用中美洲當地原住民 Garifuna 的語言,少用英文或西班牙語。比較出名的音樂家有 Andy Palacio 與 Pen Cayetano。
媽祖押後的壓軸好戲是在遊輪上的最後一天演出,節目叫“Ilha Formosa - Time for Taiwan”,有合唱、獨唱、舞蹈、太極等等精彩演出。最後一曲是”It’s a Small World”,充分反映 Cruising Spirit,遊輪旅客來自四面八方,此刻共聚一堂開懷高歌,乃一大樂事也!
演出節目如下:
1 高山迎賓舞(Aboriginal Dance)
劉秀綾、王澄波、張廖莉娜、林幸枝、吳美瑢、張桃源、陳怡如、顔琇莉
2 高山青(Song of Mountain Ali)、戀戀北迴線(Lovely Northern Link Railway)
台聲合唱團
3 望春風(Longing for the Spring Breezes)、點心擔(Market Food Stands)
張廖莉娜獨唱
4 太極拳(Tai Ji)
陳鳯梧
5 採茶舞(Tea Leaves Harvest Dance)
劉秀綾、林幸枝、吳美瑢、張桃源、陳怡如、顔琇莉
6 客家本色(Hakka Spirit)、噗仔聲加催落(Loud Applause)
台聲合唱團
7 It is a Small World
台聲全體團員與觀眾合唱
附註節目上未列名之團員:
許信吉、林芳標、羅秋琴、邱文珍、宋明麗、黃俊雄、游香寶、黃漢楨、鄭美雲、宋明琇、邱綉鸞、陸明亮、吳文山、柯志佳、蘇武沛、王士文、洪麗月、游雲真、陳秋喜、郭敏䧺、陳月鶴、林文俊、謝佳鴻、張明忠、蔡淑娟
合唱團的「公關部長」Miki Kuo (張桃源) 就如桃花源記所傳述的,一上遊輪就如同進入桃花源,開闢了一片新天地。遊輪上有一批旅客來自達拉斯,她便與他們聊天交心,邀請他們做台聲合唱團演出的座上客,因此在遊輪上演出時,他們都熱情來捧場,在此為 Miki按上三個讚讚讚!
我半開玩笑地問吳振成:「這次在遊輪上的成功演出,如果Carnival有意與你簽長期合約,你會考慮嗎?」他太座劉秀綾馬上接腔:「我不想過看海的日子。」一句否決,看來Jack想撈美人魚的機會泡湯了。
這次合唱團加勒比海遠征真不容易,首先全體團員在莉娜細心認真的指導下多次排演;主持人吳振成多次磋琢介紹內容以達到胸有成竹的境界;四大金剛陸明亮、吳文山、柯志佳、蘇武沛前前後後照顧大家;幕後工作人員密切配合運作。前後還發生一些意外事件:首先 Jack/Lisa Chen 匆忙之中忘帶護照,Jack是飊車回家拿,經歷種種驚魂幸好趕上;Doris Yang 的右腳踢到槓物,忍痛上場演出;Simon Wang 在 船上 Sauna 處昏倒受傷,也勇氣十足帶彩出場。隨團又有二十八位台聲好友聲援做啦啦隊。如此等等付出的辛勞終於換來精彩成功的演出,在此向他們致上萬分的謝意。合唱團在世界舞台上已經踏出第一步,祝賀他們將來步步高升,更上一層樓。總結一句:Α job well done!
Lina Huang是合唱團的指揮,也是整團的靈魂。節目主持人吳振成(Jack Wu),他是休士頓台美人的名嘴。合唱團以歌唱、舞蹈為主,中間穿插台灣文化、民情、美食等等的介紹。全場以華麗吸睛的地方服裝、傳情動聽的台灣民謠、和諧互動的舞蹈、以及有板有眼的太極做綜合性的演出。
首場是在貝里斯的碼頭作快閃演出,因為眾多遊輪旅客在此出入,所以充份地達到表演的效果。第二場是在貝里斯的 Fort George Memorial Park 表演,台灣駐貝里斯大使陳立國先生與秘書楊釗偉先生到場熱心協助與捧場。演出後合唱團並接受當地 Channel 5 的訪問:
Channel 5 Duane Mondy:
“How important is this to preserving your cultural heritage?”
Jack Wu:
“We are Taiwanese Americans so our mission is to promote and exchange Taiwanese culture and heritage through musical performance, including the dancing.”
Lina Huang:
“I have been doing the conducting for almost forty years and I have been in charge of the Taiwanese Chorus for seven years. I enjoy conducting this choir, they are so lovely. I love them very much. Thank you very much. (clapping)”
貝里斯大使館就在Memorial Park的附近,路邊牆上就有一塊牌子上面標明「#1 Taiwan Street 」。大使就在這塊路牌之前贈送紀念品給合唱團,大伙們也在此地照像留影。離開前大使舘又贈送禮物給大家,其中有當地名產辣椒醬與香蕉片。Belize City (貝里斯市) 人口祗有六萬左右,以前是貝里斯國家的首都。後來因為受颶風創傷,首都遷往貝爾莫潘。
我們的司機兼導遊是位台灣男士,他父親早期移民來此從事種植業。後來有些台灣移民無法適應此地的生活,低價出售土地離開。他父親因此收購了多筆土地,如今種植業生產不錯利潤也高,所謂 No Pain Νο Gain 也!
貝里斯也有土產的音樂叫 Punta Rock,流傳於 Belize、Honduras、與 Guatamala,歌詞大都用中美洲當地原住民 Garifuna 的語言,少用英文或西班牙語。比較出名的音樂家有 Andy Palacio 與 Pen Cayetano。
媽祖押後的壓軸好戲是在遊輪上的最後一天演出,節目叫“Ilha Formosa - Time for Taiwan”,有合唱、獨唱、舞蹈、太極等等精彩演出。最後一曲是”It’s a Small World”,充分反映 Cruising Spirit,遊輪旅客來自四面八方,此刻共聚一堂開懷高歌,乃一大樂事也!
演出節目如下:
1 高山迎賓舞(Aboriginal Dance)
劉秀綾、王澄波、張廖莉娜、林幸枝、吳美瑢、張桃源、陳怡如、顔琇莉
2 高山青(Song of Mountain Ali)、戀戀北迴線(Lovely Northern Link Railway)
台聲合唱團
3 望春風(Longing for the Spring Breezes)、點心擔(Market Food Stands)
張廖莉娜獨唱
4 太極拳(Tai Ji)
陳鳯梧
5 採茶舞(Tea Leaves Harvest Dance)
劉秀綾、林幸枝、吳美瑢、張桃源、陳怡如、顔琇莉
6 客家本色(Hakka Spirit)、噗仔聲加催落(Loud Applause)
台聲合唱團
7 It is a Small World
台聲全體團員與觀眾合唱
附註節目上未列名之團員:
許信吉、林芳標、羅秋琴、邱文珍、宋明麗、黃俊雄、游香寶、黃漢楨、鄭美雲、宋明琇、邱綉鸞、陸明亮、吳文山、柯志佳、蘇武沛、王士文、洪麗月、游雲真、陳秋喜、郭敏䧺、陳月鶴、林文俊、謝佳鴻、張明忠、蔡淑娟
合唱團的「公關部長」Miki Kuo (張桃源) 就如桃花源記所傳述的,一上遊輪就如同進入桃花源,開闢了一片新天地。遊輪上有一批旅客來自達拉斯,她便與他們聊天交心,邀請他們做台聲合唱團演出的座上客,因此在遊輪上演出時,他們都熱情來捧場,在此為 Miki按上三個讚讚讚!
我半開玩笑地問吳振成:「這次在遊輪上的成功演出,如果Carnival有意與你簽長期合約,你會考慮嗎?」他太座劉秀綾馬上接腔:「我不想過看海的日子。」一句否決,看來Jack想撈美人魚的機會泡湯了。
這次合唱團加勒比海遠征真不容易,首先全體團員在莉娜細心認真的指導下多次排演;主持人吳振成多次磋琢介紹內容以達到胸有成竹的境界;四大金剛陸明亮、吳文山、柯志佳、蘇武沛前前後後照顧大家;幕後工作人員密切配合運作。前後還發生一些意外事件:首先 Jack/Lisa Chen 匆忙之中忘帶護照,Jack是飊車回家拿,經歷種種驚魂幸好趕上;Doris Yang 的右腳踢到槓物,忍痛上場演出;Simon Wang 在 船上 Sauna 處昏倒受傷,也勇氣十足帶彩出場。隨團又有二十八位台聲好友聲援做啦啦隊。如此等等付出的辛勞終於換來精彩成功的演出,在此向他們致上萬分的謝意。合唱團在世界舞台上已經踏出第一步,祝賀他們將來步步高升,更上一層樓。總結一句:Α job well done!
歡心出航,載譽歸來
顏琇莉
休斯頓台聲合唱團搭上加勒比海遊輪快樂出航,在船上載歌載舞介紹台灣,下船在貝理斯碼頭歌舞快閃,陳立國大使特地來接引到大使館前的公園舞台再次表演。貝理斯電視台全程拍攝報導成功的文化外交。
台聲在張廖莉娜老師的領導下,加上團員的努力,義工的幫忙,好友的支持,歡心的出航,載譽歸來。
Taiwanese Chorus of Greater Houston successfully performed a cultural program on Carnival Cruise and did a flash mob at harbor and park at Belize City, Belize.
台聲在張廖莉娜老師的領導下,加上團員的努力,義工的幫忙,好友的支持,歡心的出航,載譽歸來。
Taiwanese Chorus of Greater Houston successfully performed a cultural program on Carnival Cruise and did a flash mob at harbor and park at Belize City, Belize.
最後的燈籠
邱麗卿
前記: 二哥將他曲折的一 生, 由足智多謀的小頑童 到成功的美國土木工 程師; 由無憂無慮的富家子, 變成貧民區的窮小子, 而後徒手奮鬥翻身為家財萬貫的故事;寫成三本英文自傳。雖然他高中時作文深受中文老師的讚賞, 由於年事已高,授權給我翻成中文。 在拜讀他的大作時,赫然發現我在2008年10月3日寫的一篇英語短文被囊括其中。正值農曆年逼近,翻讀這篇短文, 鼻子裡 一 股酸酸的感覺…
(邱麗卿 於2018 年底英翻中)
四歲那年在台北的農曆新年,一個安靜,無風,寒冷的冬夜。我獨自坐在一個破舊的活動嬰兒竹車裡, 四個木輪吱吱地作響,兒車周圍掛著許多由我兄姐們手工製作,引人注目的元宵糊阿燈。 那些設計及製造精美的燈籠令我著迷,尤其是那支兔子形狀的。 我好希望擁有其中一個,但我的願望無法實現,因為我被告知:“彼是欲賣ê,通好互咱買食物 ê”。
我的父親是一位誠實勤勉的建築設計師和承包商,在日本統治時代,維持了小康富裕的生活。他養育一個十口之家,包括他自己,年邁的母親,美麗而稱職的妻子,以及七個健康和有愛心的孩子。那時候他的四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並不像他那樣幸運,經常來找他尋求經濟支援。每當他們來的時候,媽媽總是替他們煮一頓豐富的餐宴,供給他們滿滿的現金和一大袋白米,偶爾還有一些雞鴨禽畜讓他們帶回去。
不幸的是,國民黨從日本統治手中接管台灣之後,父親的誠實和剛直性格,不能適應中國政府貪污和腐敗的文化。蔣介石從中國大陸被共產黨趕出後的三年,父親不得不宣告破產:出售他豪華的房子和龐大的房地田產;所有變賣所得的錢加上他的銀行存款,只夠支付他債務的一部分。我的父親和他的九個家庭成員,暫借住他的二哥,阿南伯伯,的倉庫中一個小房間裡。忍受著他兄長和家人無理的取鬧,和精神的折磨,我的父親失望到極點。為了避免受到阿南整天永無止境的糟蹋,在居留幾天之後,我的父親帶著我們全家搬了出去。他在一片空曠的廢地上,草草地建了一 個搖搖欲墜四處漏水的木造違章建築,如同其他難民一 般,只差沒有淪為乞丐。
我們家經常缺錢買食物,更遑論支付眾多孩子的學費。我們在房子前面的空地開墾一塊菜園種植蔬菜, 挖了一個淺水池塘養魚和青蛙;還在擁擠的後院,養雞,鴨,火雞和兔子,以供自用或出賣。 Kun-young是這個家庭中最健康,最強壯的;他經常在那破舊的腳踏車後面,載著一大袋白米或一整箱肥皂,踩遍台北街道,兜售零賣,賺錢幫助家計。
那一年,我的兄姐決定在元宵節前,製作美麗的燈籠出售。他們花了幾天幾夜精心設計、作出精良的產品。
“美麗的燈籠出售!價錢便宜公道!可愛的燈籠,快來買喔!” 我的兄姊Kun-young,Wen,Renee和Amy沿途大聲叫喊,吸引顧客。 當掛在兒車圍欄上的燈籠,一個接一個很快地賣出去時,兄姐們的臉上開心地綻放著滿意的笑容。 “燈籠出售,只剩下最後一個!” 他們又叫喊了。 我瞪著懸掛在圍欄上的最後一盞兔子燈,指著它 ,開始大聲哭叫我要它,希望能留住它。姊姊Renee塞一塊糖果到我的嘴裡,安撫了我,阻止我哭鬧。
最後一盞燈籠還是賣出去了。圍欄空空地,我獨自一人坐在兒車裡。小嘴吮吸著那塊小小甜甜的硬糖,洶湧的淚水,禁不住順著我的臉頰波濤般地流下來。 在朦朧的月光下,我們一起走回家。那輛不撈固的竹製兒車的吱吱叫聲,和著兄姐拖著木屐參次不齊的腳步聲,在空中交叉著,形成奇怪的交響樂。那個夜晚覺得特別淒冷,我小小的心靈因為無法獲得心愛的燈籠而失望,完全破碎了。
(邱麗卿 於2018 年底英翻中)
四歲那年在台北的農曆新年,一個安靜,無風,寒冷的冬夜。我獨自坐在一個破舊的活動嬰兒竹車裡, 四個木輪吱吱地作響,兒車周圍掛著許多由我兄姐們手工製作,引人注目的元宵糊阿燈。 那些設計及製造精美的燈籠令我著迷,尤其是那支兔子形狀的。 我好希望擁有其中一個,但我的願望無法實現,因為我被告知:“彼是欲賣ê,通好互咱買食物 ê”。
我的父親是一位誠實勤勉的建築設計師和承包商,在日本統治時代,維持了小康富裕的生活。他養育一個十口之家,包括他自己,年邁的母親,美麗而稱職的妻子,以及七個健康和有愛心的孩子。那時候他的四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並不像他那樣幸運,經常來找他尋求經濟支援。每當他們來的時候,媽媽總是替他們煮一頓豐富的餐宴,供給他們滿滿的現金和一大袋白米,偶爾還有一些雞鴨禽畜讓他們帶回去。
不幸的是,國民黨從日本統治手中接管台灣之後,父親的誠實和剛直性格,不能適應中國政府貪污和腐敗的文化。蔣介石從中國大陸被共產黨趕出後的三年,父親不得不宣告破產:出售他豪華的房子和龐大的房地田產;所有變賣所得的錢加上他的銀行存款,只夠支付他債務的一部分。我的父親和他的九個家庭成員,暫借住他的二哥,阿南伯伯,的倉庫中一個小房間裡。忍受著他兄長和家人無理的取鬧,和精神的折磨,我的父親失望到極點。為了避免受到阿南整天永無止境的糟蹋,在居留幾天之後,我的父親帶著我們全家搬了出去。他在一片空曠的廢地上,草草地建了一 個搖搖欲墜四處漏水的木造違章建築,如同其他難民一 般,只差沒有淪為乞丐。
我們家經常缺錢買食物,更遑論支付眾多孩子的學費。我們在房子前面的空地開墾一塊菜園種植蔬菜, 挖了一個淺水池塘養魚和青蛙;還在擁擠的後院,養雞,鴨,火雞和兔子,以供自用或出賣。 Kun-young是這個家庭中最健康,最強壯的;他經常在那破舊的腳踏車後面,載著一大袋白米或一整箱肥皂,踩遍台北街道,兜售零賣,賺錢幫助家計。
那一年,我的兄姐決定在元宵節前,製作美麗的燈籠出售。他們花了幾天幾夜精心設計、作出精良的產品。
“美麗的燈籠出售!價錢便宜公道!可愛的燈籠,快來買喔!” 我的兄姊Kun-young,Wen,Renee和Amy沿途大聲叫喊,吸引顧客。 當掛在兒車圍欄上的燈籠,一個接一個很快地賣出去時,兄姐們的臉上開心地綻放著滿意的笑容。 “燈籠出售,只剩下最後一個!” 他們又叫喊了。 我瞪著懸掛在圍欄上的最後一盞兔子燈,指著它 ,開始大聲哭叫我要它,希望能留住它。姊姊Renee塞一塊糖果到我的嘴裡,安撫了我,阻止我哭鬧。
最後一盞燈籠還是賣出去了。圍欄空空地,我獨自一人坐在兒車裡。小嘴吮吸著那塊小小甜甜的硬糖,洶湧的淚水,禁不住順著我的臉頰波濤般地流下來。 在朦朧的月光下,我們一起走回家。那輛不撈固的竹製兒車的吱吱叫聲,和著兄姐拖著木屐參次不齊的腳步聲,在空中交叉著,形成奇怪的交響樂。那個夜晚覺得特別淒冷,我小小的心靈因為無法獲得心愛的燈籠而失望,完全破碎了。
一月份一日遊 - 訪布希總統圖書館及Bryan小城 Carnegie Library
顏琇莉
台灣人活動中心一月份的一日遊再訪老布希圖書館。布希總統及夫人芭芭拉長期住在休士頓,是休士頓人的好朋友,去年雙雙過世,在此時造訪圖書館及墓園具有特別意義。
從290往西北出城,車子駛過層層高速公路,進入德州廣大的天連地地連天的平原 ,接上6號公路後,德州的丘陵區( Hill Country)地形起伏,有異於海灣岸區(Gulf Coast)的平坦。
由於聯邦政府停滯,布希博物館也受影響而沒開,一個月來都無法預約,很幸運的聯邦政府在1/29/2019重開,讓我們在1/30/2019順利成行。
布希總統博物館坐落在 Texas A&M 校園,從喬治布希大道( George Bush Dr.)轉入芭芭拉布希大道(Barbara Bush Dr.),蜿蜒進入大方平實圓頂的圖書館暨博物館。
老布希總統的資歷豐富,曾任國會議員、聯合國大使、共和黨主席、駐中國代表、中央情報局長、美國副總統及總統。芭芭拉布希致力於提高社會大眾的文字認知能力創設 Barbara Bush Foundation for Family Literacy。
館裡資料擺設豐富,一次是看不完的。最受歡迎的是與總統並坐拍照,及坐在總統辦公桌如總統般。布希墓園隱蔽在其創立的政府公僕及國際事務學院(Bush School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ice) 和博物館的後園。饒過湖池小道,走過小溪橋,穿出稀林,幽靜的墓園擁抱著長眠的布希總統、夫人芭芭拉及童年早逝的女兒蘿萍。
布希總統是罕見的由副總統選上總統,也是罕見的沒有連任的總統。在他的任期內,簽署許多法案,推動強經富國的政策,雖然沒選上連任,但他對美國奠定的基礎在柯林頓總統時期大放光彩。不為選舉只為國家的總統才是偉大的。民進黨2018輸了選舉,但還在全面執政,所以不應以選舉為考量,應以台灣國台灣人民做出大破大立的做為,國家才得永續,才能在歷史留名。
一日遊的重點除了參觀就是吃午餐。這次特別上網搜尋找到特具德州風味的C&J BBQ,是當地著名老店,味美量多,大家眉開眼笑。
Bryan 是離大學城不遠的小古城,飯後的行程即是古城漫步。這個19世紀因鐵路建設而建城的小城有個歷史圖書館,Carnegie Public Library,古典紅牆白柱的建築,雕刻精細,是個收集地方歷史研究血源族譜的圖書館,陳列許多19世紀20世紀的古書及照片,還有德州南方傳統房子的模型。圖書館員見我們不約而訪,親切的歡迎、熱情的解說讓我們有如貴賓一般。小城的民風和人情真的大大不同於都會區的冷漠,好久沒感受到美國小城樸實率真的人情味了!
本來要去退役軍人紀念公園走走,但天氣無陽風冷稍寒,即取消,直接去outlet shopping。這次一日遊參觀兩個不同性質的圖書館,又有機會購物,大家頗開心,除了精神收穫外又有物質收獲。
(顏琇莉 報導)
從290往西北出城,車子駛過層層高速公路,進入德州廣大的天連地地連天的平原 ,接上6號公路後,德州的丘陵區( Hill Country)地形起伏,有異於海灣岸區(Gulf Coast)的平坦。
由於聯邦政府停滯,布希博物館也受影響而沒開,一個月來都無法預約,很幸運的聯邦政府在1/29/2019重開,讓我們在1/30/2019順利成行。
布希總統博物館坐落在 Texas A&M 校園,從喬治布希大道( George Bush Dr.)轉入芭芭拉布希大道(Barbara Bush Dr.),蜿蜒進入大方平實圓頂的圖書館暨博物館。
老布希總統的資歷豐富,曾任國會議員、聯合國大使、共和黨主席、駐中國代表、中央情報局長、美國副總統及總統。芭芭拉布希致力於提高社會大眾的文字認知能力創設 Barbara Bush Foundation for Family Literacy。
館裡資料擺設豐富,一次是看不完的。最受歡迎的是與總統並坐拍照,及坐在總統辦公桌如總統般。布希墓園隱蔽在其創立的政府公僕及國際事務學院(Bush School of Government and Public Service) 和博物館的後園。饒過湖池小道,走過小溪橋,穿出稀林,幽靜的墓園擁抱著長眠的布希總統、夫人芭芭拉及童年早逝的女兒蘿萍。
布希總統是罕見的由副總統選上總統,也是罕見的沒有連任的總統。在他的任期內,簽署許多法案,推動強經富國的政策,雖然沒選上連任,但他對美國奠定的基礎在柯林頓總統時期大放光彩。不為選舉只為國家的總統才是偉大的。民進黨2018輸了選舉,但還在全面執政,所以不應以選舉為考量,應以台灣國台灣人民做出大破大立的做為,國家才得永續,才能在歷史留名。
一日遊的重點除了參觀就是吃午餐。這次特別上網搜尋找到特具德州風味的C&J BBQ,是當地著名老店,味美量多,大家眉開眼笑。
Bryan 是離大學城不遠的小古城,飯後的行程即是古城漫步。這個19世紀因鐵路建設而建城的小城有個歷史圖書館,Carnegie Public Library,古典紅牆白柱的建築,雕刻精細,是個收集地方歷史研究血源族譜的圖書館,陳列許多19世紀20世紀的古書及照片,還有德州南方傳統房子的模型。圖書館員見我們不約而訪,親切的歡迎、熱情的解說讓我們有如貴賓一般。小城的民風和人情真的大大不同於都會區的冷漠,好久沒感受到美國小城樸實率真的人情味了!
本來要去退役軍人紀念公園走走,但天氣無陽風冷稍寒,即取消,直接去outlet shopping。這次一日遊參觀兩個不同性質的圖書館,又有機會購物,大家頗開心,除了精神收穫外又有物質收獲。
(顏琇莉 報導)
老人的飲食、運動習慣
江朝雄
文明越進步,文明人越怕死,似乎已成為人類不成文的共識。此說法有違事實 ? 我們從坊間各種討論《飲食與健康》,《如何運動強身》..等報章雜誌的報導,到討論飲食健康長壽的專書,可以說到處都是,應有盡有。因為人人都想多活幾年,享受多彩的人生,欣賞謎樣的世界。
隨手抓來,從多年前出版的「無毒一身輕」討論靠飲食排毒健身的那本開始,坊間各種論述的書籍、文章,多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如「遠離腫瘤從食住行做起」;「吃錯了,當然會生病」;「喝什麼樣的水才健康」;「常吃橘子有益心血管健康」;「每天甩甩手,養生防病功效佳」;「四肢不勤,飲食不當,死亡率激增」;「睡前別吃B群以免影響睡眠」;「向癌宣戰,從吃做起」......等。
這些不管是單篇文章或專書,只是個人翻閱過的一小小部分例子而已,世上眾多書根本看不完,甚至連聽都未聽到。不過大家在有生之年,總是好奇地想多看多學習。只是世上眾多的飲食養生、運動強身的論述,不見得合乎每個人的體質或情況,易言之,對某甲有療效,對某乙不一定也同樣有效。因此,多年來我個人一方面抱著參考的態度,一方面也積極的留意哪些食物或食品,對自己身體健康利弊的反應,久而久之,把自己也培養成懂得攝取對己健康有益的食物。
運動方面,老年人應量力而為。我個人是喜愛快走、慢跑、甩手、體操、及適合老年人的太極。尤其是太極拳的那招「雲手」跟甩手二動作,幾乎是晚上睡前必做的功課。當然每人各有自己不同的喜好運動,有人練氣功,有的練瑜伽,也有游泳,打球、有氧運動…等等,種類很多,任君選擇,關鍵重點在於「安全與恆心」,其他都無須在意。
坊間的許多有關健康飲食、運動強身、延年益壽的報導,僅能供參考,無法保證人人都活到天荒地老。比我早出生四、五年的鄉親,在小時候大概曾經聽過長輩說「拖希優利」(としより)這個詞,意即是「老人」,但日文的漢字是寫成「老寄」。望文生義,比中文更具含意,因為上了年紀,不曉得哪一日回天家去,在凡塵的日子,只是老天爺暫時讓人寄居在這裡度日而已。
隨手抓來,從多年前出版的「無毒一身輕」討論靠飲食排毒健身的那本開始,坊間各種論述的書籍、文章,多如過江之鯽,不勝枚舉。如「遠離腫瘤從食住行做起」;「吃錯了,當然會生病」;「喝什麼樣的水才健康」;「常吃橘子有益心血管健康」;「每天甩甩手,養生防病功效佳」;「四肢不勤,飲食不當,死亡率激增」;「睡前別吃B群以免影響睡眠」;「向癌宣戰,從吃做起」......等。
這些不管是單篇文章或專書,只是個人翻閱過的一小小部分例子而已,世上眾多書根本看不完,甚至連聽都未聽到。不過大家在有生之年,總是好奇地想多看多學習。只是世上眾多的飲食養生、運動強身的論述,不見得合乎每個人的體質或情況,易言之,對某甲有療效,對某乙不一定也同樣有效。因此,多年來我個人一方面抱著參考的態度,一方面也積極的留意哪些食物或食品,對自己身體健康利弊的反應,久而久之,把自己也培養成懂得攝取對己健康有益的食物。
運動方面,老年人應量力而為。我個人是喜愛快走、慢跑、甩手、體操、及適合老年人的太極。尤其是太極拳的那招「雲手」跟甩手二動作,幾乎是晚上睡前必做的功課。當然每人各有自己不同的喜好運動,有人練氣功,有的練瑜伽,也有游泳,打球、有氧運動…等等,種類很多,任君選擇,關鍵重點在於「安全與恆心」,其他都無須在意。
坊間的許多有關健康飲食、運動強身、延年益壽的報導,僅能供參考,無法保證人人都活到天荒地老。比我早出生四、五年的鄉親,在小時候大概曾經聽過長輩說「拖希優利」(としより)這個詞,意即是「老人」,但日文的漢字是寫成「老寄」。望文生義,比中文更具含意,因為上了年紀,不曉得哪一日回天家去,在凡塵的日子,只是老天爺暫時讓人寄居在這裡度日而已。
2018集錦
林錦燦
2018即將結束,把停聽看過的消息反芻regurgitate 一下,然後丟出一些消化不良的綜合五味雜陳是謂集錦,哈哈,這也可以?
今年最令人震撼的社會群體運動 movement 應非 「#MeToo」莫屬,"Me Too"這句台詞在2006年就出現了,這是「一個針對性騷擾及性侵襲的運動」 ”a movement against sexual harassment and sexual assault.”
2017年「#MeToo」才開始被正視,並經由社群媒體social media 廣為流傳蔚成風氣,今年達到高峰,許許多多「大人物」,無論是政壇,體壇,宗教,甚至一直都聲名狼籍,靡爛性行爲被視為家常便飯的影視娛樂界,重量級的超級大亨,紛紛中箭落馬。這些人名字就不用提了,每一個若不是擲地有聲,就是可以拿來頂禮膜拜的道德崇高。嘿嘿!這個社會進化,逐漸把聖人假面具一片片撕下來,最後呈現的是否鮮血淋漓面目全非?令人顫抖又期盼!
既有前例可循,從善如流下,我急忙推出「#YouToo」,這是針對「美國公務員被政府強制放無薪假」furlough 的運動,相信你也知道目前美國所有聯邦政府機構統統關門歇業停止運轉,因為國會被喘婆的萬里長城編列預算卡死,無法達成協議,預算不通過,聯邦政府職員就沒薪水可領,可這群成千上萬的公務員,大多數沒有積蓄而靠著一張張薪水支票過日子Living paycheck to paycheck is disturbingly common,很多人甚至四處刊登廣告,幫人做雜工以期渡過難關。
「#YouToo」運動要求政府全體官員,包括總統,參眾兩院議員,在這政府強制所有職員放無薪假期間,統統不得支薪,最基本的官民同樂公平訴求。同意乎?至於這個運動是否起飛,端看群眾迴響?做春秋大夢去吧。
12月28日,埃及開羅報導恐怖份子在金字塔旅遊景點引爆炸彈,死了遊覽團導遊及3名越南遊客。12月29日的消息就立刻出現埃及軍隊擊斃40個恐怖分子,埃及政府並沒有解釋被殺的恐怖分子是否與炸彈事件有關。但這也太快了吧?電影漫畫式令人戰慄的暴力正義效率令人浮想翩翩,缺乏逮捕,審判,定罪的公正法律程序,迅雷不及掩耳的執法殺人,到底是為了觀光產業生存,不得不祭出雷霆手段殺鷄儆猴,亦或趁機剷除異己?標準陰謀論 conspiracy theory 的始作俑者?
11月17日,法國「黃背心」”The Yellow Vest” 控訴,幾十萬人上街示威,阻斷交通,焚毀政治人物肖像effigy,並且與鎮壓警察衝突,表面上抗議今年柴油漲價近20%,總統馬克龍Macron 又打算再度提高油税,骨子裡潛藏的理由呢?
馬克龍宣布提高油税是為了保護地球,對抗全球暖化,黃背心不買帳,政府只好軟化,暫停提税,無效,取消提税,但仍然無法稍減他們對傲慢和擁有特權arrogant and privileged 的總統馬克龍不了解人民生活困苦的憤怒。
站在全球經濟鏈頂端的法國人 民生活困苦?説笑吧?我可沒亂扯,報導指出很多法國普通家庭入不敷出 regular folks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
多年前曾經參加旅行團到過法國,美麗的國度,浪漫的情調,古典又進步,迷人的巴黎,印象深刻,當然昂貴的消費水平更是令人難忘,一瓶可口可樂五歐元小意思,出門被敲詐,只要不傷筋動骨就算了,一個皮包要價數千歐元就超過守財奴我願意承受的程度。當時我就懷疑老百姓是不是人人都有百萬身價,否則憑什麼天天過如此奢華日子,今天終於了解原來大多數人寅吃卯糧,不肯儉省儲蓄。西方人社會福利良好,通常不必憂慮退休後生活保障,追求活在當下,賺一毛花十分,物價隨之水漲船高,長久的積累終有一天出現今日的黃背心?
我的理解可能狹隘片面,希臘經濟危機似乎理由相同,老百姓不肯緊縮褲帶,一天只吃一餐?但看到有錢人的奢華叫他如何心理平衡?這種兩極化的現象愈來愈嚴重,黃背心就會把所有街道填満。這趟事還沒完,2019走著瞧吧!
2018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莫過於在2017這個時候比特幣Bitcoin 一枚價值接近兩萬美元,今天市價只剩三千五,我兒擁有一兩枚,看他眉頭深鎖,痛詈發誓娶個億萬富婆,再不必為錢煩惱,不禁失笑!不不不!阿堵物格調低,要裝逼,當然必須高舉人類正義的大纛。
沙烏地阿拉伯裔,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加某Jamal Khashoggi 死了,又不是啥大人物,死了就死了,生病,車禍,自殺,意外,這世界那天不死人?被殺!被殺也有情殺,仇殺,流彈,恐攻,上報也不出奇,但這一樁謀殺卻驚動了全世界,理由是各項證據都指向殺人主謀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儲crown prince 。
加某Jamal 是沙烏地阿拉伯的異議份子dissident ,攻訐沙烏地阿拉伯王室不遺餘力,鐵骨錚錚,勇敢對抗悪勢力,我們給予敬佩,但肯幹這種事就應有隨時可能被殺的覺悟與心理準備,這世界還沒進步到獨裁者可以面對辱罵一笑置之的高度。笑話𥚃老美對老蘇吹民主,「老子在白宮前大駡美國總統,啥事也沒!」老蘇嗤之以鼻,「老子在克里姆林宮前大駡美國總統還可以拿勲章呢!」
令人痛心疾首的不在殺人,分屍,掩蓋証據,拒絕認罪,這些都可以被駁斥,証據確鑿下,想躲也躲不了。罪大惡極的是世界所有民主國家都同聲譴責之際,喘婆仍然為了利益而不斷設法為沙烏地王儲開脫罪名!
2018集錦放不下喘婆所有的豐功偉績,只能引述他律師臭名昭著 infamous 的一句名言,「真相非真相」”Truth isn’t truth” ,請好好品味。
今年最令人震撼的社會群體運動 movement 應非 「#MeToo」莫屬,"Me Too"這句台詞在2006年就出現了,這是「一個針對性騷擾及性侵襲的運動」 ”a movement against sexual harassment and sexual assault.”
2017年「#MeToo」才開始被正視,並經由社群媒體social media 廣為流傳蔚成風氣,今年達到高峰,許許多多「大人物」,無論是政壇,體壇,宗教,甚至一直都聲名狼籍,靡爛性行爲被視為家常便飯的影視娛樂界,重量級的超級大亨,紛紛中箭落馬。這些人名字就不用提了,每一個若不是擲地有聲,就是可以拿來頂禮膜拜的道德崇高。嘿嘿!這個社會進化,逐漸把聖人假面具一片片撕下來,最後呈現的是否鮮血淋漓面目全非?令人顫抖又期盼!
既有前例可循,從善如流下,我急忙推出「#YouToo」,這是針對「美國公務員被政府強制放無薪假」furlough 的運動,相信你也知道目前美國所有聯邦政府機構統統關門歇業停止運轉,因為國會被喘婆的萬里長城編列預算卡死,無法達成協議,預算不通過,聯邦政府職員就沒薪水可領,可這群成千上萬的公務員,大多數沒有積蓄而靠著一張張薪水支票過日子Living paycheck to paycheck is disturbingly common,很多人甚至四處刊登廣告,幫人做雜工以期渡過難關。
「#YouToo」運動要求政府全體官員,包括總統,參眾兩院議員,在這政府強制所有職員放無薪假期間,統統不得支薪,最基本的官民同樂公平訴求。同意乎?至於這個運動是否起飛,端看群眾迴響?做春秋大夢去吧。
12月28日,埃及開羅報導恐怖份子在金字塔旅遊景點引爆炸彈,死了遊覽團導遊及3名越南遊客。12月29日的消息就立刻出現埃及軍隊擊斃40個恐怖分子,埃及政府並沒有解釋被殺的恐怖分子是否與炸彈事件有關。但這也太快了吧?電影漫畫式令人戰慄的暴力正義效率令人浮想翩翩,缺乏逮捕,審判,定罪的公正法律程序,迅雷不及掩耳的執法殺人,到底是為了觀光產業生存,不得不祭出雷霆手段殺鷄儆猴,亦或趁機剷除異己?標準陰謀論 conspiracy theory 的始作俑者?
11月17日,法國「黃背心」”The Yellow Vest” 控訴,幾十萬人上街示威,阻斷交通,焚毀政治人物肖像effigy,並且與鎮壓警察衝突,表面上抗議今年柴油漲價近20%,總統馬克龍Macron 又打算再度提高油税,骨子裡潛藏的理由呢?
馬克龍宣布提高油税是為了保護地球,對抗全球暖化,黃背心不買帳,政府只好軟化,暫停提税,無效,取消提税,但仍然無法稍減他們對傲慢和擁有特權arrogant and privileged 的總統馬克龍不了解人民生活困苦的憤怒。
站在全球經濟鏈頂端的法國人 民生活困苦?説笑吧?我可沒亂扯,報導指出很多法國普通家庭入不敷出 regular folks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
多年前曾經參加旅行團到過法國,美麗的國度,浪漫的情調,古典又進步,迷人的巴黎,印象深刻,當然昂貴的消費水平更是令人難忘,一瓶可口可樂五歐元小意思,出門被敲詐,只要不傷筋動骨就算了,一個皮包要價數千歐元就超過守財奴我願意承受的程度。當時我就懷疑老百姓是不是人人都有百萬身價,否則憑什麼天天過如此奢華日子,今天終於了解原來大多數人寅吃卯糧,不肯儉省儲蓄。西方人社會福利良好,通常不必憂慮退休後生活保障,追求活在當下,賺一毛花十分,物價隨之水漲船高,長久的積累終有一天出現今日的黃背心?
我的理解可能狹隘片面,希臘經濟危機似乎理由相同,老百姓不肯緊縮褲帶,一天只吃一餐?但看到有錢人的奢華叫他如何心理平衡?這種兩極化的現象愈來愈嚴重,黃背心就會把所有街道填満。這趟事還沒完,2019走著瞧吧!
2018最令人痛心疾首的事莫過於在2017這個時候比特幣Bitcoin 一枚價值接近兩萬美元,今天市價只剩三千五,我兒擁有一兩枚,看他眉頭深鎖,痛詈發誓娶個億萬富婆,再不必為錢煩惱,不禁失笑!不不不!阿堵物格調低,要裝逼,當然必須高舉人類正義的大纛。
沙烏地阿拉伯裔,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加某Jamal Khashoggi 死了,又不是啥大人物,死了就死了,生病,車禍,自殺,意外,這世界那天不死人?被殺!被殺也有情殺,仇殺,流彈,恐攻,上報也不出奇,但這一樁謀殺卻驚動了全世界,理由是各項證據都指向殺人主謀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儲crown prince 。
加某Jamal 是沙烏地阿拉伯的異議份子dissident ,攻訐沙烏地阿拉伯王室不遺餘力,鐵骨錚錚,勇敢對抗悪勢力,我們給予敬佩,但肯幹這種事就應有隨時可能被殺的覺悟與心理準備,這世界還沒進步到獨裁者可以面對辱罵一笑置之的高度。笑話𥚃老美對老蘇吹民主,「老子在白宮前大駡美國總統,啥事也沒!」老蘇嗤之以鼻,「老子在克里姆林宮前大駡美國總統還可以拿勲章呢!」
令人痛心疾首的不在殺人,分屍,掩蓋証據,拒絕認罪,這些都可以被駁斥,証據確鑿下,想躲也躲不了。罪大惡極的是世界所有民主國家都同聲譴責之際,喘婆仍然為了利益而不斷設法為沙烏地王儲開脫罪名!
2018集錦放不下喘婆所有的豐功偉績,只能引述他律師臭名昭著 infamous 的一句名言,「真相非真相」”Truth isn’t truth” ,請好好品味。
麻將紛爭
林錦燦
特別加入麻將兩字,可以讓不喜歡這個國際級運動比賽的人避開,免於荼毒,耳根清靜。
很可笑又無奈,兩個似乎都很正確的觀念竟然也可以造成衝突,閒來無事,回味一下!
第一個是公平
第二個是守時
孰重孰輕?
天底下有什麼大不了的罪大惡極之事須要好朋友横眉相向,理所當然是排名第一位,麻將,萬悪之源!哈哈大笑!
麻將可說是我最喜歡的娛樂,沒有之一!智者長篇大論,「小賭怡情」,胡說八道,簡直錯到阿爾巴尼亞去了。碰到槓子頭,平日温文爾雅的謙謙君子都幾乎要口出惡言,我是槓子頭,先澄清一下。
事情原由很簡單,四個人約好時間打牌,衞生麻將,輸贏通常幾十塊錢,極少超過兩百元美金,絕對不會傷筋動骨妨害家庭生計,跟台灣的豪賭相比真的是小兒科,所以,錢,理應不是面紅耳赤的考量。
我當天晚上恰好有個聚會,好友從台灣回來,加上他住在紐約的兒子今年結婚後第一次帶太太一齊來跟大家見面,所以不能也不願缺席,只是麻將吸引力太強,又早就約好,同樣不能也不願缺席,只好先説好時間一到就必須離場。
另一點需要補充,其來有自,因為我有前科,以前我就曽經為了時間到就離開牌局,不肯把一圈打完,被視為牌品不佳。那次當然也有理由,但已經有段時間,記不清了,或許下意識去遺忘不愉快經驗也是一種自我保護,隨便編一個不是我的習慣,但為了多打一些牌誤了應該「守時」的約會也不是我的習慣。所以是有案底的。
紛爭的另一頭為了防止類似事件,提出為了「公平」理由,縱使約定時間到了,也必須把那一圈打完才可以結束,否則剩下的人少了做莊的機會,認為這種剥奪太沒道理。
我也不是不能同意,事前説定,或甚至沒有協議,只要有時間,我並不反對多打一些。只是偏偏!唉!
我們以前的約定是只要時間到,那一把牌打完就結束,不管是否連莊,解釋給不懂麻將的人,連莊就是番數的疊加,輸贏會變大,連莊幾次後自模一把就會翻盤,被視為最珍貴的機會。
這一次雖然時間緊迫,但基於「善意」,我特別強調縱使時間到,如果連莊,那就加賽十分鐘,絕不能再多,大家也都同意。
事情發生我深深覺得是上帝的錯,完完全全不應該出現的微妙局面就出現了。衪絕對是故意的!一方面考驗我的品性,另一方面卻又给我寫這篇文章的材料,令人搖頭又不得不感慨恩典之光無所不至。
牌局當然你來我往,輸輸贏贏,打到最後,過程不必細表,有趣的是時間敲響的那一剎那,恰恰好打到北風只剩一個人,只要再打一把牌就可以大家高高興興結束,當然前提是不能連莊,否則就需要再繼續,我「守時」的緊張馬上就説結束,最後少了一個「公平」機會的人認為我惡劣牌品老毛病又犯了!
我是槓子頭,分明可以和平解決的小問題,卻交換了帶著火花的言詞。
請問天底下這麼多紛爭,哪一個不是上帝的錯?
很可笑又無奈,兩個似乎都很正確的觀念竟然也可以造成衝突,閒來無事,回味一下!
第一個是公平
第二個是守時
孰重孰輕?
天底下有什麼大不了的罪大惡極之事須要好朋友横眉相向,理所當然是排名第一位,麻將,萬悪之源!哈哈大笑!
麻將可說是我最喜歡的娛樂,沒有之一!智者長篇大論,「小賭怡情」,胡說八道,簡直錯到阿爾巴尼亞去了。碰到槓子頭,平日温文爾雅的謙謙君子都幾乎要口出惡言,我是槓子頭,先澄清一下。
事情原由很簡單,四個人約好時間打牌,衞生麻將,輸贏通常幾十塊錢,極少超過兩百元美金,絕對不會傷筋動骨妨害家庭生計,跟台灣的豪賭相比真的是小兒科,所以,錢,理應不是面紅耳赤的考量。
我當天晚上恰好有個聚會,好友從台灣回來,加上他住在紐約的兒子今年結婚後第一次帶太太一齊來跟大家見面,所以不能也不願缺席,只是麻將吸引力太強,又早就約好,同樣不能也不願缺席,只好先説好時間一到就必須離場。
另一點需要補充,其來有自,因為我有前科,以前我就曽經為了時間到就離開牌局,不肯把一圈打完,被視為牌品不佳。那次當然也有理由,但已經有段時間,記不清了,或許下意識去遺忘不愉快經驗也是一種自我保護,隨便編一個不是我的習慣,但為了多打一些牌誤了應該「守時」的約會也不是我的習慣。所以是有案底的。
紛爭的另一頭為了防止類似事件,提出為了「公平」理由,縱使約定時間到了,也必須把那一圈打完才可以結束,否則剩下的人少了做莊的機會,認為這種剥奪太沒道理。
我也不是不能同意,事前説定,或甚至沒有協議,只要有時間,我並不反對多打一些。只是偏偏!唉!
我們以前的約定是只要時間到,那一把牌打完就結束,不管是否連莊,解釋給不懂麻將的人,連莊就是番數的疊加,輸贏會變大,連莊幾次後自模一把就會翻盤,被視為最珍貴的機會。
這一次雖然時間緊迫,但基於「善意」,我特別強調縱使時間到,如果連莊,那就加賽十分鐘,絕不能再多,大家也都同意。
事情發生我深深覺得是上帝的錯,完完全全不應該出現的微妙局面就出現了。衪絕對是故意的!一方面考驗我的品性,另一方面卻又给我寫這篇文章的材料,令人搖頭又不得不感慨恩典之光無所不至。
牌局當然你來我往,輸輸贏贏,打到最後,過程不必細表,有趣的是時間敲響的那一剎那,恰恰好打到北風只剩一個人,只要再打一把牌就可以大家高高興興結束,當然前提是不能連莊,否則就需要再繼續,我「守時」的緊張馬上就説結束,最後少了一個「公平」機會的人認為我惡劣牌品老毛病又犯了!
我是槓子頭,分明可以和平解決的小問題,卻交換了帶著火花的言詞。
請問天底下這麼多紛爭,哪一個不是上帝的錯?
三叩銀和三窟田
宋明綉
你大概以為我在寫寓言故事,但這不是寓言。三元是我阿伯的名字,三田是家父的名字。我阿嬤一直說我阿公沒替我阿伯起個好名字。因為三元,三叩銀,很快就花光了,錢就沒有了。而三田,三窟田,永遠吃不完。可以種植,有了收穫,賺錢後再置產,財富就會繼續累積。阿嬤認為這就是為什麼阿伯沒錢,而我父親財源不斷。但是你我都心知肚明,這絕對不是命名所造成,而是性格使然。我父親腳踏實地,白手立業,而我阿伯屢次做了不智的決定,造成財務上的困難。
從命名來看,我一向和阿嬤看法不同,因為三元,除了字面上是三塊錢,更深的意義是三元及第。既是狀元,又是高官,是古今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目標。而三田,擺明是種田的命,當一輩子辛勞的農夫。我當然認為阿伯的名字比我父親的好,但是我愈想愈多,想法就有所改變。三元及第雖然人人羡慕,但並非人人可及,就算達到了,也不保証前途順暢和生活幸福。反之,當一名樸實農夫,播種澆水除草,努力照料作物,總有收成的一天。人生亦是如此,下定目標,努力前進,排除困難,達成目標的喜悅並非不可及。如此想,就覺得我父親的名字的確比阿伯的好。
我父親和阿伯有著不同的人生。阿伯比父親年長許多。在我記憶中,阿伯總是缺錢,父親一直幫他。阿伯老了,無法照顧自己,父親把阿伯安頓在鄉下的老家,請人照料阿伯的生活起居,一直是兄弟情深。阿伯過世那年,我父親正好來休士頓。聽到阿伯病危,時有昏迷現象,父親馬上趕回去,想見阿伯的最後一面。阿伯不見弟弟一面,不輕易放棄,苦撐到見了弟弟,才撒手西歸。父親對姑姑們都十分照顧,對我媽娘家弟妹也盡心盡力。對甥姪們來說,父親是和風,是暖陽,經常伸出援手,付出愛心。如是,在父親過世時,後輩們都寫了不少文情並茂的佳作來紀念父親。
在家父喪禮時,我家兄弟姊妹們發行了一本100頁的紀念冊,收集子孫及親友們對家父的感念。我姪女婉瑜替這本紀念冊起了書名,"心田、良田、福田" ,這三田給了父親的名字更深一層的意義。心田代表美好的心意,慈悲心,善心。良田代表做正面積極的事,做善良的事。福田代表生活充滿幸福和喜悅。對我來說這三田是人生的三部曲,是連貫的反應 chain of reaction,有了真善美的心意才能做出好事,做出正確的行為,才能無私地助人,有了這樣的耕耘,才能得到幸福和喜悅。綜觀家父的一生,他沒有辜負他的名字"三田",我以能有這樣的父親為傲。
從命名來看,我一向和阿嬤看法不同,因為三元,除了字面上是三塊錢,更深的意義是三元及第。既是狀元,又是高官,是古今大多數人所追求的目標。而三田,擺明是種田的命,當一輩子辛勞的農夫。我當然認為阿伯的名字比我父親的好,但是我愈想愈多,想法就有所改變。三元及第雖然人人羡慕,但並非人人可及,就算達到了,也不保証前途順暢和生活幸福。反之,當一名樸實農夫,播種澆水除草,努力照料作物,總有收成的一天。人生亦是如此,下定目標,努力前進,排除困難,達成目標的喜悅並非不可及。如此想,就覺得我父親的名字的確比阿伯的好。
我父親和阿伯有著不同的人生。阿伯比父親年長許多。在我記憶中,阿伯總是缺錢,父親一直幫他。阿伯老了,無法照顧自己,父親把阿伯安頓在鄉下的老家,請人照料阿伯的生活起居,一直是兄弟情深。阿伯過世那年,我父親正好來休士頓。聽到阿伯病危,時有昏迷現象,父親馬上趕回去,想見阿伯的最後一面。阿伯不見弟弟一面,不輕易放棄,苦撐到見了弟弟,才撒手西歸。父親對姑姑們都十分照顧,對我媽娘家弟妹也盡心盡力。對甥姪們來說,父親是和風,是暖陽,經常伸出援手,付出愛心。如是,在父親過世時,後輩們都寫了不少文情並茂的佳作來紀念父親。
在家父喪禮時,我家兄弟姊妹們發行了一本100頁的紀念冊,收集子孫及親友們對家父的感念。我姪女婉瑜替這本紀念冊起了書名,"心田、良田、福田" ,這三田給了父親的名字更深一層的意義。心田代表美好的心意,慈悲心,善心。良田代表做正面積極的事,做善良的事。福田代表生活充滿幸福和喜悅。對我來說這三田是人生的三部曲,是連貫的反應 chain of reaction,有了真善美的心意才能做出好事,做出正確的行為,才能無私地助人,有了這樣的耕耘,才能得到幸福和喜悅。綜觀家父的一生,他沒有辜負他的名字"三田",我以能有這樣的父親為傲。
穿紅鞋的小女孩
蔡淑媛
一九四四年春末,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役中幾遭美軍全數殲滅。美國空軍B29軍機開始轟炸日本統治下的台灣。
在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高雄港以及港邊壽山要塞的軍械庫遭到大轟炸,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之後,火光染紅了半邊天,隨著響起的空襲警報淒厲尖銳,幾乎要把驚慌失措的人心撕裂。當年四歲生日才過不久的我,以為那就是世界的末日。一個月後,父母親帶著我以及兩歲的弟弟,坐上一輛外公向他的佃農租借的牛車,離開高雄疏開(疏散)到偏遠的村莊去。
五月底六月初,村頭莊尾鳳凰木火紅的花簇,熙熙攘攘開滿在翠綠的樹葉間。那年夏天的天氣特別燠熱。除了終日辛苦的作息人(農夫)不得不下田工作,路上行人稀少。日頭赤炎炎,連貪玩的細漢囝仔(小孩子)也只能懶散坐在樹蔭下,無聊地看著篩過葉隙的日影在地面不規則的跳動。
黃昏一到暑氣漸消,人們才紛紛出門活動。我們住家旁邊一條溪圳沿著長滿青草野花的黃土堤岸向後村蜿蜒而去。溪水悄悄流動,偶爾旋轉出幾朵漣漪。那幾天日夜不停連著下了幾場大豪雨,附近蝦塭(養殖蝦仔的水塘)的池水滿溢,成群蝦仔隨波逐流湧進了溪圳。消息傳開以後,厝邊頭尾(鄰居)相招(相約)結伴,大人囝仔爭先恐後跳進水裡去捕撈。
隔壁幾個五六歲大的男孩乘機溜到淺水處追逐玩鬧。隨然年紀跟他們相差不多,但母親嚴格禁止我下水,我只能蹲在圳邊睜大眼睛看鬧熱(熱鬧)。 在城裡外公家幫傭的兩個年青女孩金鳳和阿香,那天正好下鄉到我們家來玩。她倆加上跟在母親身邊湊腳手(幫忙)的菊花,三個人也興高彩烈地捲起褲管,拉高裙角走下水裡去撈蝦。在溪圳裡忙碌了半天,三個人一共撈到大約半個水桶的蝦仔。她們一回到屋簷下幫浦(pump;抽水機)旁邊,把蝦仔洗淨放入鍋內然後注入清水,再把鍋放到火爐上之後,就快步奔入室內換掉濕透的衫褲。
爐火漸旺,蝦仔在鍋裡拼命亂闖。我想到了晚飯會有好吃的蝦仔配飯,心裡充滿了歡喜;同時又想到再過幾秒鐘,正在鍋內活奔亂跳的蝦仔就會丟失了性命,我心裡又充滿了同情與不安。正在那裡悲喜交集,胡思亂想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地移身靠近火爐邊。幫浦周圍不知何時長出一片水濕滑溜的青苔,我沒注意一腳踩了上去。來不及呼叫出聲,我整個人不但已滑倒在地,而且急伸出去想抓住什麼支撐物的右手碰到了鍋沿。
鍋傾倒,滾湯連同剛煮熟的蝦仔滿滿淋了我的頭臉與身軀。我全身感到像被千萬根火針扎到那般的劇痛。想開口喊叫又怕挨罵,昏沈沈的頭殼忽然浮上一條自以為是的"妙計"~~被滾水燙到了再用涼水沖一冲,不就會沒事了嗎?我一面想,一面掙扎著要爬起來打幫浦的水,雙手才剛撐起,雙腳又一次滑倒,人就完全昏了過去。
當我稍稍回復意識的時候,感到母親正用雙手捧住我,氣喘吁吁地向著鄰近山仔頂會社村的街面,李天德公醫(註)的診所狂奔而去。李醫師和他的太太是我父母親的好朋友。他一看到滿臉汗水髮絲凌亂的母親和我狼狽的模樣,立刻拋下身邊的患者(病患),跑過來接下我,把我放到診療床上。
公醫很快地把我溼熱的衣服剪開,匆匆地看了一下我的頭、臉、眼睛和身上通紅的膚色,口裡喃喃地說:「怎麼會燙成這樣?怎麼會燙成這樣?」醫生娘(醫生的太太)從樓上趕下來。她尚未開口公醫就對著她直叫:「快,快去房間拿我們留著自用的那罐消炎藥片」。醫生娘站著沒動遲疑了片刻。
「叫妳去就快去,還在這裡等什麼?」一向是好好爺(好好先生)的公醫竟然對著太太大聲咆哮起來。
「上回你自己不是已經吃完了?」醫生娘溫順地回答。公醫似有所悟,停頓了一下,最終還是叫她到樓上房間再找找看。醫生娘上樓再跑下樓,對著公醫搖頭。母親幾乎哭出聲來。她拉著公醫的白袍衣袖,用沙啞的喉音叫:「公醫,你一定要救她,一定要想辦法救救她。」
公醫緊張的臉在我眼前晃來晃去。他衝進藥局,拿了一個什麼藥瓶出來,想了一想又衝進藥局去。他衝進衝出兩三回,最後拿出並打開一罐藥膏。公醫一面把白漆一樣的藥膏塗在我全身紅腫的皮膚上,一面對母親說:「這只是減輕疼痛的藥膏。消炎療傷的特效藥全送進了軍部醫院,民間的配給是一點都分不到了。有錢也沒地方買。黑市的又全是假貨。戰時人命不值錢啊!」
公醫很快又接下去說:「今暝尚要緊,讓孩子多喝水,甘蔗汁更好。儘量防止感染和發燒,要抓緊孩子的雙手,千萬莫讓她抓破水泡。若是抓破,感染會沒命,萬一沒死長大以後也會滿面全是疤。」回家路上,母親和菊花輪流抱著我。母親儘量要走快,但好像已用完全身的氣力,全身搖晃顛顫。我用勉強睜得開一半的眼睛,看到母親的裙擺撕裂了一大塊。她一走動,裙腳就飄一飄。。。
那天晚上,當我從昏睡中醒來,我發現眼睛有如罩上了一片薄紗,物件(東西)不能看得十分真確。左眼更是沈重且模糊。母親一直在我身邊。家裡雖然人影憧憧,但是非常安靜。一種發生事故後大家極力壓低聲音的不自然的安靜。我對母親說,我的眼睛看不見,我是不是會青盲(眼盲)啊?她輕輕摸一下我的眼皮,停了片刻,用一種喉嚨被什麼卡住一樣的聲音輕輕地說:「再睡一會兒,等明天天亮,妳就能看得見了。」
「我全身真熱真痛,卡將(日語, 媽媽),我快要死了,是不是?」
母親沒有回答。她用手輕輕按住我的嘴。幾點水滴掉落到我唇邊,鹹鹹的,是母親的眼淚。朦朧的意識裡忽然很想聽母親唱歌。母親唱日本童歌技術一流。她會先把歌詞的內容編成故事,然後把歌謠「演」唱出來。母親經常吟唱的兒歌中我最喜歡的是「穿紅鞋的小女孩」。歌詞的內容敘說一個穿紅鞋的小女孩失去了雙親。遠方來了一個外國佬,把她從橫濱港帶離了故鄉。
在一個生死交關的夜晚,我請求母親為我唱那樣的一首歌。當時心情,彷彿預感自己也許會像穿紅鞋的小女孩那樣,被死亡使者帶到沒有親人,遙遠陌生的地方。母親應我所求,輕輕地哼唱起那首歌。當她唱到「橫濱港」時,我把自己幻化成站在輪船甲舨上,穿著紅鞋的小女孩,悲傷地眺望著漸行漸遠的故鄉山河,我緊緊拉住母親的手臂,眼裡注滿了淚水。…
第二天,我的胸口、臉面、雙臂處處澎泡(起小水泡)。左眼幾乎無法張開。外公、外嬤從城內趕來。一看見母親,外公不由分說就打了她一記耳光。母親未嫁前是小婢隨侍的千金女,那裡受過這樣的委屈?因為自覺疏於照顧,使我遭此災禍是她的過錯,她默默地承受外公的責罰而沒敢有一句辯白。
外嬤的後頭厝(娘家)是在隔壁村的拷潭寮。大小舅公專程帶來治療燙傷的祕方「竹蜂鐵釘湯」~~竹蜂和生銹的鐵釘放在鍋裡注入清水做伙(一起)熬煮之後,撿出鐵釘和蜂屍,只留湯汁。他們逼我喝下一碗又一碗的「竹蜂鐵釘湯」。留學日本專攻藥學的父親緊緊縐起雙眉。他翻遍「大和藥典」,哪裡能找到這味藥?他怕會有副作用。可是外公說,眼睛可能青盲,命也都快保不住了,還怕什麼副作用?就死馬當做活馬醫吧。
經此決定,拷潭寮的竹蜂就遭了殃。大小舅公回莊一呼,張簡家族(外嬤複姓張簡)全數出動。一包一包的竹蜂和生銹鐵釘陸續送進家門。爐火日以繼夜,竹蜂鐵釘湯一碗一碗灌進我小小的,求生意志十分堅強的胃袋裡。這期間,距離我們居住的日式宿舍不遠,只隔著一條黃土路的製糖會社遭到B29軍機幾次轟炸。母親呼喚全家大小躲入厝外竹林下的防空壕,除了她與我。她不讓我移動,因為怕弄破身上密密麻麻的水泡。緊要關頭她就俯趴在我身上,準備以血肉之軀防止炸彈碎片飛來的傷害。
說來真正令人難以置信,靠著無數隻竹蜂的殺身成仁,以及鐵釘鏽的頂級功力,我竟然存活了一命。兩個禮拜以後,全身紅腫消失,三個禮拜以後水泡逐漸縮小乾癟,兩個月以後,皮膚恢復滋潤光鮮,不留任何傷痕遺跡。但是嚴格地說起來,我還是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暗痕,做為五歲那年劫後重生的印記。
現在每當有人發現我左邊眼角深處一個米粒般大小的棕色斑點,以為眼裡掉進了小昆蟲或風飛砂(小沙粒),好心要幫我擦拭,我就會不厭其煩地把童年往事從頭說。此時阿公、阿嬤、父母親、大小舅公,甚至在河裡撈蝦的青春少女的容貌,就會在記憶的銀幕上輪番顯現,猶如蔚藍的天空群鳥和諧的飛翔。
辭別故鄉居留海外遠颺已近五十年。當年疼我入心入骨的親人不但皆已亡故,墓木都已成拱。多少童年哀樂,夢裡情景依稀,醒來無處追尋。
【註】公醫:台灣在日治時期,由總督府指派分配,負責重要區域內,老百姓的衛生設備以及診治病患的醫務人員。
(2018年11月修訂)
在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高雄港以及港邊壽山要塞的軍械庫遭到大轟炸,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之後,火光染紅了半邊天,隨著響起的空襲警報淒厲尖銳,幾乎要把驚慌失措的人心撕裂。當年四歲生日才過不久的我,以為那就是世界的末日。一個月後,父母親帶著我以及兩歲的弟弟,坐上一輛外公向他的佃農租借的牛車,離開高雄疏開(疏散)到偏遠的村莊去。
五月底六月初,村頭莊尾鳳凰木火紅的花簇,熙熙攘攘開滿在翠綠的樹葉間。那年夏天的天氣特別燠熱。除了終日辛苦的作息人(農夫)不得不下田工作,路上行人稀少。日頭赤炎炎,連貪玩的細漢囝仔(小孩子)也只能懶散坐在樹蔭下,無聊地看著篩過葉隙的日影在地面不規則的跳動。
黃昏一到暑氣漸消,人們才紛紛出門活動。我們住家旁邊一條溪圳沿著長滿青草野花的黃土堤岸向後村蜿蜒而去。溪水悄悄流動,偶爾旋轉出幾朵漣漪。那幾天日夜不停連著下了幾場大豪雨,附近蝦塭(養殖蝦仔的水塘)的池水滿溢,成群蝦仔隨波逐流湧進了溪圳。消息傳開以後,厝邊頭尾(鄰居)相招(相約)結伴,大人囝仔爭先恐後跳進水裡去捕撈。
隔壁幾個五六歲大的男孩乘機溜到淺水處追逐玩鬧。隨然年紀跟他們相差不多,但母親嚴格禁止我下水,我只能蹲在圳邊睜大眼睛看鬧熱(熱鬧)。 在城裡外公家幫傭的兩個年青女孩金鳳和阿香,那天正好下鄉到我們家來玩。她倆加上跟在母親身邊湊腳手(幫忙)的菊花,三個人也興高彩烈地捲起褲管,拉高裙角走下水裡去撈蝦。在溪圳裡忙碌了半天,三個人一共撈到大約半個水桶的蝦仔。她們一回到屋簷下幫浦(pump;抽水機)旁邊,把蝦仔洗淨放入鍋內然後注入清水,再把鍋放到火爐上之後,就快步奔入室內換掉濕透的衫褲。
爐火漸旺,蝦仔在鍋裡拼命亂闖。我想到了晚飯會有好吃的蝦仔配飯,心裡充滿了歡喜;同時又想到再過幾秒鐘,正在鍋內活奔亂跳的蝦仔就會丟失了性命,我心裡又充滿了同情與不安。正在那裡悲喜交集,胡思亂想的時候,我不知不覺地移身靠近火爐邊。幫浦周圍不知何時長出一片水濕滑溜的青苔,我沒注意一腳踩了上去。來不及呼叫出聲,我整個人不但已滑倒在地,而且急伸出去想抓住什麼支撐物的右手碰到了鍋沿。
鍋傾倒,滾湯連同剛煮熟的蝦仔滿滿淋了我的頭臉與身軀。我全身感到像被千萬根火針扎到那般的劇痛。想開口喊叫又怕挨罵,昏沈沈的頭殼忽然浮上一條自以為是的"妙計"~~被滾水燙到了再用涼水沖一冲,不就會沒事了嗎?我一面想,一面掙扎著要爬起來打幫浦的水,雙手才剛撐起,雙腳又一次滑倒,人就完全昏了過去。
當我稍稍回復意識的時候,感到母親正用雙手捧住我,氣喘吁吁地向著鄰近山仔頂會社村的街面,李天德公醫(註)的診所狂奔而去。李醫師和他的太太是我父母親的好朋友。他一看到滿臉汗水髮絲凌亂的母親和我狼狽的模樣,立刻拋下身邊的患者(病患),跑過來接下我,把我放到診療床上。
公醫很快地把我溼熱的衣服剪開,匆匆地看了一下我的頭、臉、眼睛和身上通紅的膚色,口裡喃喃地說:「怎麼會燙成這樣?怎麼會燙成這樣?」醫生娘(醫生的太太)從樓上趕下來。她尚未開口公醫就對著她直叫:「快,快去房間拿我們留著自用的那罐消炎藥片」。醫生娘站著沒動遲疑了片刻。
「叫妳去就快去,還在這裡等什麼?」一向是好好爺(好好先生)的公醫竟然對著太太大聲咆哮起來。
「上回你自己不是已經吃完了?」醫生娘溫順地回答。公醫似有所悟,停頓了一下,最終還是叫她到樓上房間再找找看。醫生娘上樓再跑下樓,對著公醫搖頭。母親幾乎哭出聲來。她拉著公醫的白袍衣袖,用沙啞的喉音叫:「公醫,你一定要救她,一定要想辦法救救她。」
公醫緊張的臉在我眼前晃來晃去。他衝進藥局,拿了一個什麼藥瓶出來,想了一想又衝進藥局去。他衝進衝出兩三回,最後拿出並打開一罐藥膏。公醫一面把白漆一樣的藥膏塗在我全身紅腫的皮膚上,一面對母親說:「這只是減輕疼痛的藥膏。消炎療傷的特效藥全送進了軍部醫院,民間的配給是一點都分不到了。有錢也沒地方買。黑市的又全是假貨。戰時人命不值錢啊!」
公醫很快又接下去說:「今暝尚要緊,讓孩子多喝水,甘蔗汁更好。儘量防止感染和發燒,要抓緊孩子的雙手,千萬莫讓她抓破水泡。若是抓破,感染會沒命,萬一沒死長大以後也會滿面全是疤。」回家路上,母親和菊花輪流抱著我。母親儘量要走快,但好像已用完全身的氣力,全身搖晃顛顫。我用勉強睜得開一半的眼睛,看到母親的裙擺撕裂了一大塊。她一走動,裙腳就飄一飄。。。
那天晚上,當我從昏睡中醒來,我發現眼睛有如罩上了一片薄紗,物件(東西)不能看得十分真確。左眼更是沈重且模糊。母親一直在我身邊。家裡雖然人影憧憧,但是非常安靜。一種發生事故後大家極力壓低聲音的不自然的安靜。我對母親說,我的眼睛看不見,我是不是會青盲(眼盲)啊?她輕輕摸一下我的眼皮,停了片刻,用一種喉嚨被什麼卡住一樣的聲音輕輕地說:「再睡一會兒,等明天天亮,妳就能看得見了。」
「我全身真熱真痛,卡將(日語, 媽媽),我快要死了,是不是?」
母親沒有回答。她用手輕輕按住我的嘴。幾點水滴掉落到我唇邊,鹹鹹的,是母親的眼淚。朦朧的意識裡忽然很想聽母親唱歌。母親唱日本童歌技術一流。她會先把歌詞的內容編成故事,然後把歌謠「演」唱出來。母親經常吟唱的兒歌中我最喜歡的是「穿紅鞋的小女孩」。歌詞的內容敘說一個穿紅鞋的小女孩失去了雙親。遠方來了一個外國佬,把她從橫濱港帶離了故鄉。
在一個生死交關的夜晚,我請求母親為我唱那樣的一首歌。當時心情,彷彿預感自己也許會像穿紅鞋的小女孩那樣,被死亡使者帶到沒有親人,遙遠陌生的地方。母親應我所求,輕輕地哼唱起那首歌。當她唱到「橫濱港」時,我把自己幻化成站在輪船甲舨上,穿著紅鞋的小女孩,悲傷地眺望著漸行漸遠的故鄉山河,我緊緊拉住母親的手臂,眼裡注滿了淚水。…
第二天,我的胸口、臉面、雙臂處處澎泡(起小水泡)。左眼幾乎無法張開。外公、外嬤從城內趕來。一看見母親,外公不由分說就打了她一記耳光。母親未嫁前是小婢隨侍的千金女,那裡受過這樣的委屈?因為自覺疏於照顧,使我遭此災禍是她的過錯,她默默地承受外公的責罰而沒敢有一句辯白。
外嬤的後頭厝(娘家)是在隔壁村的拷潭寮。大小舅公專程帶來治療燙傷的祕方「竹蜂鐵釘湯」~~竹蜂和生銹的鐵釘放在鍋裡注入清水做伙(一起)熬煮之後,撿出鐵釘和蜂屍,只留湯汁。他們逼我喝下一碗又一碗的「竹蜂鐵釘湯」。留學日本專攻藥學的父親緊緊縐起雙眉。他翻遍「大和藥典」,哪裡能找到這味藥?他怕會有副作用。可是外公說,眼睛可能青盲,命也都快保不住了,還怕什麼副作用?就死馬當做活馬醫吧。
經此決定,拷潭寮的竹蜂就遭了殃。大小舅公回莊一呼,張簡家族(外嬤複姓張簡)全數出動。一包一包的竹蜂和生銹鐵釘陸續送進家門。爐火日以繼夜,竹蜂鐵釘湯一碗一碗灌進我小小的,求生意志十分堅強的胃袋裡。這期間,距離我們居住的日式宿舍不遠,只隔著一條黃土路的製糖會社遭到B29軍機幾次轟炸。母親呼喚全家大小躲入厝外竹林下的防空壕,除了她與我。她不讓我移動,因為怕弄破身上密密麻麻的水泡。緊要關頭她就俯趴在我身上,準備以血肉之軀防止炸彈碎片飛來的傷害。
說來真正令人難以置信,靠著無數隻竹蜂的殺身成仁,以及鐵釘鏽的頂級功力,我竟然存活了一命。兩個禮拜以後,全身紅腫消失,三個禮拜以後水泡逐漸縮小乾癟,兩個月以後,皮膚恢復滋潤光鮮,不留任何傷痕遺跡。但是嚴格地說起來,我還是留下了一個小小的暗痕,做為五歲那年劫後重生的印記。
現在每當有人發現我左邊眼角深處一個米粒般大小的棕色斑點,以為眼裡掉進了小昆蟲或風飛砂(小沙粒),好心要幫我擦拭,我就會不厭其煩地把童年往事從頭說。此時阿公、阿嬤、父母親、大小舅公,甚至在河裡撈蝦的青春少女的容貌,就會在記憶的銀幕上輪番顯現,猶如蔚藍的天空群鳥和諧的飛翔。
辭別故鄉居留海外遠颺已近五十年。當年疼我入心入骨的親人不但皆已亡故,墓木都已成拱。多少童年哀樂,夢裡情景依稀,醒來無處追尋。
【註】公醫:台灣在日治時期,由總督府指派分配,負責重要區域內,老百姓的衛生設備以及診治病患的醫務人員。
(2018年11月修訂)
「快園夫人」──我的阿嬤
懷念我的祖母被主召回14 週年 - 12/30/2018
李席舟

小時候父親在銀行工作,母親在小學教書,因此帶領小孩的工作,都落在祖母(阿嬤)的身上。我們五個兄弟姊妹都是阿嬤帶大的,因此,阿嬤在我們兄弟姊妹的生命史上,和母親的地位同等重要。
阿嬤名叫林秋岑鳥 ,出生在1909年。她的胞兄就是日治時代著名的抗日社會運動家林秋梧。舍弟筱峰曾經出版一本《台灣革命僧林秋梧》,就是寫舅公的傳記。阿嬤出生在一個新 舊交替的時代,小時候有幸解除綁腳的痛苦,已屬萬幸,更遑論要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了。儘管如此,阿嬤的賢淑,仍被身為詩人的先祖父所看中。她二十歲未滿,就 嫁給我祖父。先祖父李步雲先生在當時的詩壇略有名氣,他本名漢忠,另外又有一個別號叫做「快園」。「快園」同時也是我們家的宅院的名字。小時候我們家住在 麻豆,宅院門口就掛著寫有「快園」二字的牌子。祖父有「快園居士」的雅號,因此,阿嬤就成為「快園夫人」了。
回憶小時候的「快園」生活,阿嬤是全家的生活重心。父母親白天上班不在家,阿嬤成為每天家務的主持人。直到現在,我還常常回想起小時候一大清早阿嬤帶引著 我們兄弟姊妹在「快園」庭院的竹林下找尋剛冒出頭來的小綠竹筍的鏡頭。阿嬤備有各種收割工具,她蹲在竹林下收割綠竹筍時,弟妹們蹲在旁邊圍觀雀喜的場景, 是人間至美的景畫。
阿嬤除了勤於家事之外,她也是我們兄弟姊妹的孩子王。晚上掛蚊帳睡覺前,五個兄弟姊妹躲在偌大的蚊帳裡面玩著騰雲駕霧的遊戲,阿嬤用她矯健的四肢將弟妹們 駕著「騰雲駕霧」,蚊帳內充滿著歡笑,讓我們微笑進入夢鄉。說起阿嬤矯健的身體,我們永遠記得在麻豆「快園」的庭院裡面,阿嬤陪大家打羽毛球的場景。不僅 我們五個兄弟姊妹是她的球伴,每當寒暑假來臨,從高雄和台南來的表兄弟姊妹們也經常加入打羽毛球的陣營。幾位表舅,甚至表舅的朋友,也都曾經來麻豆和這位 「親家姆」較量過球技。她的好客與平易近人的性格,也成為我們兄弟姊妹人格特質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她有一顆慈善的心。筱峰小時候曾經因為同情鄰居小孩只吃番薯簽,偷偷盛了一晚白米飯準備從後門溜出去和隔壁小孩換番薯簽飯,被阿嬤發現了,阿嬤 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怪筱峰盛的白米飯太少了,要換就多盛一點;小時候常有乞丐來「快園」乞討,阿嬤總是用大碗公盛著白米飯或是稠稠的瀰粥,上面還會加放 一塊魚肉,要乞丐慢慢吃。
慈悲的阿嬤,仍受傳統台灣民間宗教的影響,每逢過年過節總要殺雞祭拜。猶記得阿嬤在殺雞之前,口中會喃喃有詞:「做雞做鳥無了時,緊緊出世大厝人子兒。有 事才殺你,無事不殺生」。那時候,阿嬤吃早齋,上午十時以前不吃葷。有一次我和筱峰調皮搗蛋,我扛著筱峰讓他將牆上的時鐘撥快一小時,然後告訴阿嬤現在可 以吃肉了。想來真是罪過!
我忘記是哪一年了,有一次麻豆鎮遴選模範母親,阿嬤榮獲了這項殊榮。如果還有一種「模範祖母」的話,我相信他一定也會當選模範祖母。
1983年我和內人和兩個小孩移民美國,1984年全家在美受洗信主。
1986年阿嬤與大姐素珍和妹妹翠眉一起去紐西蘭旅遊,不幸在旅途中中風。我們經常為阿嬤禱告。阿嬤憑著堅強的毅力,努力復健,又有母親父親辛苦在旁照顧,幾年後阿嬤終於可以起來走路。
1994年聖誕節,離台12年的我們第一次全家返台(以前雖常回台,但都無法全家一起回來)。那時候已經100歲的祖父已經顯得很虛弱,正臥病在床。我約 好以前在美國與我同工六年半的王武聰牧師(現任台中忠孝路教會牧師)來我家裡傳福音(詳情請參拙文〈快園今昔〉)。阿嬤接受了主耶穌。數日之後,祖父去 世。
三年前,為了讓阿嬤有較週全的醫療照顧,我們決定送阿嬤住進附近的療養院。爸媽、大姐及妹妹麗屏,每天輪流到院探望陪伴,妹妹翠眉則每週從台北回台南看 顧。阿嬤雖然形體日漸消瘦,但心中卻有著家人的溫暖,麗屏每天探望阿嬤時都會唱幾首詩歌給阿嬤聽,阿嬤更有了主耶穌永生的盼望。
先祖父去世10年後─2004年的耶誕節,我們全家(連同今年入門的媳婦)再度一起返台。29日我們全家探望阿嬤,並為她祈禱。31日下午7時,我再度到 療養院看阿嬤,為她禱告,阿嬤安祥地對我點頭微笑。不料,我離開療養院的約半小時後,接到療養院通知,阿嬤在安祥中被主接往天國。我們趕到療養院,已來不 及和她道別,但阿嬤的臉龐,卻比平日睡覺還安祥。
阿嬤享年97歲,在沒有經過痛苦的煎熬,而安息主懷。我告訴自己,不要為安息主懷的阿嬤悲傷。不過妹妹麗屏說:「三年來,我天天都在上班前趕著去療養院看阿嬤,明天以後我不必再去了,但是卻覺得很不習慣。」
阿嬤,我們雖然暫時看不到你,但是,我知道你在天國的「快園」,會安心地等著我們將來的團聚。
2005.1.2.
阿嬤名叫林秋岑鳥 ,出生在1909年。她的胞兄就是日治時代著名的抗日社會運動家林秋梧。舍弟筱峰曾經出版一本《台灣革命僧林秋梧》,就是寫舅公的傳記。阿嬤出生在一個新 舊交替的時代,小時候有幸解除綁腳的痛苦,已屬萬幸,更遑論要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了。儘管如此,阿嬤的賢淑,仍被身為詩人的先祖父所看中。她二十歲未滿,就 嫁給我祖父。先祖父李步雲先生在當時的詩壇略有名氣,他本名漢忠,另外又有一個別號叫做「快園」。「快園」同時也是我們家的宅院的名字。小時候我們家住在 麻豆,宅院門口就掛著寫有「快園」二字的牌子。祖父有「快園居士」的雅號,因此,阿嬤就成為「快園夫人」了。
回憶小時候的「快園」生活,阿嬤是全家的生活重心。父母親白天上班不在家,阿嬤成為每天家務的主持人。直到現在,我還常常回想起小時候一大清早阿嬤帶引著 我們兄弟姊妹在「快園」庭院的竹林下找尋剛冒出頭來的小綠竹筍的鏡頭。阿嬤備有各種收割工具,她蹲在竹林下收割綠竹筍時,弟妹們蹲在旁邊圍觀雀喜的場景, 是人間至美的景畫。
阿嬤除了勤於家事之外,她也是我們兄弟姊妹的孩子王。晚上掛蚊帳睡覺前,五個兄弟姊妹躲在偌大的蚊帳裡面玩著騰雲駕霧的遊戲,阿嬤用她矯健的四肢將弟妹們 駕著「騰雲駕霧」,蚊帳內充滿著歡笑,讓我們微笑進入夢鄉。說起阿嬤矯健的身體,我們永遠記得在麻豆「快園」的庭院裡面,阿嬤陪大家打羽毛球的場景。不僅 我們五個兄弟姊妹是她的球伴,每當寒暑假來臨,從高雄和台南來的表兄弟姊妹們也經常加入打羽毛球的陣營。幾位表舅,甚至表舅的朋友,也都曾經來麻豆和這位 「親家姆」較量過球技。她的好客與平易近人的性格,也成為我們兄弟姊妹人格特質的一部分。
不僅如此,她有一顆慈善的心。筱峰小時候曾經因為同情鄰居小孩只吃番薯簽,偷偷盛了一晚白米飯準備從後門溜出去和隔壁小孩換番薯簽飯,被阿嬤發現了,阿嬤 不僅沒有責備他,反而怪筱峰盛的白米飯太少了,要換就多盛一點;小時候常有乞丐來「快園」乞討,阿嬤總是用大碗公盛著白米飯或是稠稠的瀰粥,上面還會加放 一塊魚肉,要乞丐慢慢吃。
慈悲的阿嬤,仍受傳統台灣民間宗教的影響,每逢過年過節總要殺雞祭拜。猶記得阿嬤在殺雞之前,口中會喃喃有詞:「做雞做鳥無了時,緊緊出世大厝人子兒。有 事才殺你,無事不殺生」。那時候,阿嬤吃早齋,上午十時以前不吃葷。有一次我和筱峰調皮搗蛋,我扛著筱峰讓他將牆上的時鐘撥快一小時,然後告訴阿嬤現在可 以吃肉了。想來真是罪過!
我忘記是哪一年了,有一次麻豆鎮遴選模範母親,阿嬤榮獲了這項殊榮。如果還有一種「模範祖母」的話,我相信他一定也會當選模範祖母。
1983年我和內人和兩個小孩移民美國,1984年全家在美受洗信主。
1986年阿嬤與大姐素珍和妹妹翠眉一起去紐西蘭旅遊,不幸在旅途中中風。我們經常為阿嬤禱告。阿嬤憑著堅強的毅力,努力復健,又有母親父親辛苦在旁照顧,幾年後阿嬤終於可以起來走路。
1994年聖誕節,離台12年的我們第一次全家返台(以前雖常回台,但都無法全家一起回來)。那時候已經100歲的祖父已經顯得很虛弱,正臥病在床。我約 好以前在美國與我同工六年半的王武聰牧師(現任台中忠孝路教會牧師)來我家裡傳福音(詳情請參拙文〈快園今昔〉)。阿嬤接受了主耶穌。數日之後,祖父去 世。
三年前,為了讓阿嬤有較週全的醫療照顧,我們決定送阿嬤住進附近的療養院。爸媽、大姐及妹妹麗屏,每天輪流到院探望陪伴,妹妹翠眉則每週從台北回台南看 顧。阿嬤雖然形體日漸消瘦,但心中卻有著家人的溫暖,麗屏每天探望阿嬤時都會唱幾首詩歌給阿嬤聽,阿嬤更有了主耶穌永生的盼望。
先祖父去世10年後─2004年的耶誕節,我們全家(連同今年入門的媳婦)再度一起返台。29日我們全家探望阿嬤,並為她祈禱。31日下午7時,我再度到 療養院看阿嬤,為她禱告,阿嬤安祥地對我點頭微笑。不料,我離開療養院的約半小時後,接到療養院通知,阿嬤在安祥中被主接往天國。我們趕到療養院,已來不 及和她道別,但阿嬤的臉龐,卻比平日睡覺還安祥。
阿嬤享年97歲,在沒有經過痛苦的煎熬,而安息主懷。我告訴自己,不要為安息主懷的阿嬤悲傷。不過妹妹麗屏說:「三年來,我天天都在上班前趕著去療養院看阿嬤,明天以後我不必再去了,但是卻覺得很不習慣。」
阿嬤,我們雖然暫時看不到你,但是,我知道你在天國的「快園」,會安心地等著我們將來的團聚。
2005.1.2.